农业部:到2020年“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合集下载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农业也在逐渐向“互联网+农业”转型。

这种新型农业模式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多个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互联网+农业”这一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

互联网+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在种植业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民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远程监测、智能管理和精准农业。

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土壤、气候、作物生长情况等大数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为种植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和管理指导。

在养殖业方面,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帮助养殖户实现对家畜家禽的远程监测和智能化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成本,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传统销售渠道,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流通环节多等问题,农产品销售环节的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

而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则可以为农产品销售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产品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或者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溯源系统等第三方平台进行销售,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

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到更加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而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的精准定价和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定制生产、销售配送”一体化的新型农业模式。

“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出现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互联网+农业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生产管理方案,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互联网+农业也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567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567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56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8.28•【文号】•【施行日期】2020.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567号建议的答复谭泽勇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工作试点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发展。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等重点任务,对夯实智慧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行部署。

202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农乡村产业”等重要任务。

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数字农业试点、物联网区域试验等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根据2020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试点内容主要包括开展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和治理新模式、完善“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和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探索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

试点周期为2年,力争到2021年,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乡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大幅提升,依托互联网开展的农村创业创新蓬勃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基本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10.23•【文号】农市发〔2024〕4号•【施行日期】2024.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农市发〔202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有关单位:为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农村部2024年10月23日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加快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基本思路。

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组织实施智慧农业3大行动,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技术驱动、服务推动,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果,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全面发展,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

工作布局。

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快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和基础模型算法等公共服务产品;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推动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在示范带动上,支持浙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广“伏羲农场”等未来应用场景。

行动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工作安排,分阶段推进。

2024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智慧农业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农业也逐渐加入到了其中。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大多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信息,导致农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失衡,价格波动较大。

而“互联网+”农业的出现,则为农民带来了更多便捷和利益,既能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也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一、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互联网+”农业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技术应用,能够跨越时空障碍,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及时作出调整。

同时,也让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农民进行交流创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农业。

二、农业信息化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场的生产和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全面了解农场全过程,实现农业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可以监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关键参数,例如:土壤湿度、气温、降雨量等,并靠着预测模型进行数据比对发现某些变化。

以此可以帮助农民在最适宜的时间里催化施肥、浇水、排污等活动。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从任务驱动的模式,向数据驱动的模型迈进。

三、农产品交易市场“互联网+”农业还能提供便捷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解决了传统农业供应链的瓶颈问题。

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供应和需求信息库,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确定最佳销售渠道。

农民可以把产品供应信息上传到平台,并与买家进行直接沟通,及时、准确地获取市场信息。

同时,可以单独建立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智能化地进行农产品交易,解决产销问题。

四、智能农业在智能农业的发展中,除了采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生长环境中的气体、湿度、温度等因素,还需要进行库存管理。

通过智能的农业植物监测系统,可以针对农场放置感应器,便利实现网上远程监控,对农场的财产和农业生产实时监管,从而避免农场居民的财产损失和农产的异常状。

五、农村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建立直接链接农民和消费者的桥梁,实现农民的增收和国家农业信息化战略的推广。

互联网农业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互联网农业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互联网农业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互联网农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将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本文将从农业信息化、农业智能化和农业精细化三个方面探讨互联网农业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信息化互联网农业通过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实现农业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首先,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帮助农民了解农田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措施。

其次,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农业设备、农产品等与互联网连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的数据采集和监控,提高农业生产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最后,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支持。

二、农业智能化互联网农业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首先,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病虫害,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农产品的智能化包装和物流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农业精细化互联网农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首先,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植保,减少农业生产的资源浪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精准销售和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的新模式

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的新模式

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的新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农业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新模式。

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全面升级和优化。

这一新模式的出现,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农业的特点互联网农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信息化农业管理: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民可以实时获取农业生产、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等信息,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管理。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终端,随时随地了解农业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智能化农业生产:互联网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田的自动灌溉、自动施肥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预测,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互联网农业可以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的限制,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将自己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到新鲜、优质的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的溯源和品质保证。

二、互联网农业的应用领域互联网农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

1.农业生产:互联网农业可以应用于农田管理、农作物种植、农业机械操作等方面。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

同时,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可以对农田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农产品加工:互联网农业可以应用于农产品的加工和质量检测。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追溯和质量监控。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农产品上的二维码,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检测报告,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3.农产品销售:互联网农业可以应用于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物流配送。

“互联网+农业”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究

“互联网+农业”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究

“互联网+农业”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究“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相结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

在实践中,“互联网+农业”可以通过农业信息化、农业装备智能化、农产品网络化等多种方式实现。

“互联网+农业”可以推动农业信息化,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信息。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获取气象信息、作物病虫害信息、市场行情等各种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到新的农业技术、新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

互联网还可以提供农产品质量溯源、生产管理等信息,帮助消费者了解和购买优质的农产品。

“互联网+农业”可以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灌溉系统、施肥机械等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田、水质、土壤等农业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提供智能的农田管理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互联网+农业”可以促进农产品的网络化销售。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民可以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利润损失。

通过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农民可以将农产品展示给更多的消费者,拓宽了销售渠道。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进行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交易和物流配送,提高销售效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互联网+农业”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精准化生产和供应。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分析农业大数据,确定作物的种植区域、适宜的种植时间和方式,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生产。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精准供应。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精确掌握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生产和供应的数量,避免过量和滞销的情况。

“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农业装备智能化、农产品网络化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农业”也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参与,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推动“互联网+农业”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以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现代化农业生产要素,建立农业生产和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种植、养殖、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全面信息化和智能化。

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国的互联网+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已经逐步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

农业信息化平台、智能农机设备、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了农产品供给结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各类农业信息化企业超过6000家,涉及数字农业、农村电商、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等多个方面。

各地农业部门和企业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智能农业示范项目,包括智慧农场、智慧渔场、智慧果园和智慧畜牧场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互联网+农业还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随着电商、物流、金融等行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农产品上行链、下行链优化,实现了农产品的产销对接,让农民更好地获得销售渠道和价格信息。

未来,互联网+农业将继续向着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

在信息化方面,将加强农产品生产信息化、加工信息化、流通信息化和销售信息化。

在智能化方面,将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设备、智能种植、智能养殖等技术手段。

在集约化方面,将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未来,互联网+农业将继续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包括与电商、物流、金融、旅游等领域的融合。

这样不仅可以推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和升级。

1. 智慧农场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农场的土地、设施、作物、气象等要素进行监测和管理,实现种植和养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互联网农业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互联网农业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

近年来,农民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大量农业技术和信息资讯。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农药使用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从而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通过互联网,农户可以进行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和交易,减少了传统贸易中的中间环节和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供应链效率。

其次,互联网农业在农村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互联网,农村地区可以实现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服务,弥补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同时,互联网农业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等平台,农产品可以直接面向城市和国内外市场销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另外,互联网技术还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了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

通过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等,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实现精确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农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然而,互联网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互联网农业发展不平衡,大部分互联网农业项目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互联网农业的技术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不完善、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有限。

最后,互联网农业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如何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互联网农业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途径研究

“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途径研究

“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途径研究“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在中国乡村振兴中,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是关键的一环。

这包括提升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能力,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构建农村信息化网络和物联网体系,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

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基础设施,才能保证后续“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的顺利实施。

推动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建设。

通过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可以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缩短农产品流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电商平台可以提供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和价格信息,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同时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机会。

电商平台还可以为农产品提供溯源服务,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收集并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土壤、气候、水质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从而帮助农民制定种植计划、施肥计划和灌溉计划,提高农作物的产出。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策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还可以发展农村众创空间和农产品众筹平台。

农村众创空间是指提供给农民、农村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创业者的办公场所和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创业导师、培训课程、技术支持等资源,帮助他们创办新的现代农业企业。

农产品众筹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为需要启动或扩大生产的农民提供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项目。

这些平台可以帮助农村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需要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和技术支持。

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和操作能力。

需要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质,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

我国农业信息化政策概述

我国农业信息化政策概述

农业信息化政策概述摘要: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在深入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国家从2004年起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文科技培养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在以“三农"为核心的基础上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金农";三电合一;Abstract: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informatization,vigorously promot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using informatization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income of farmer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country since 2004 our country introduced a rang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ies, from infrastructure to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ll aspects of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ll are the "three rurals"as the core to show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Key words:Agriculture;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Policies;”Gold farmers"; SanDian unity;一、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经济迅速扩张,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等新生事物正快速进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我国加入WTO后面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业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之中,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领域也正面临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刻改变。

“互联网+”农业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监测和数据管理。

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并将数据传输到农民或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土肥情况、气象因素等也可以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措施。

“互联网+”农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支付等手段,推动农产品的线上线下融合。

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直接将农产品上网销售,消费者则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方式购买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的全程追溯和消费者间的直接交流。

通过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农业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面升级。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村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可以与城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等实现信息互通,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并与农民合作社签订供应合同,直接将农产品购进并加工为马铃薯粉等深加工产品,然后通过物流企业将产品运送到各地销售。

“互联网+”农业还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获取到最新的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和农业技术培训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企业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农业科技服务,与农民进行技术合作和交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互联网+”农业的应用,使农业在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未来,“互联网+”农业还将不断创新和升级,在科技创新、信息化水平、农产品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6.14)31467

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6.14)31467

(Word形式)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考试试题和答案(92分)2020年6月14日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一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宝库,下列不属于深海蕴藏的资源的是( )。

[2分]A油气资源B多金属结核C天然气水合物D森林资源2、近年来,-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设施农业中的结合应用,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出了智能高效的设施农业。

以下哪项信息技术与设施农业的智能化发展无关: ( )。

[2分] A物联网B云计算C人工智能D集成电路3、1964年,有“超算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 ) 研制出世界上首台超级计算机CDC6600,开启了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2分]A冯诺依曼B威廉肖克利C西摩克雷D戈登●摩尔4、全基因组选择的概念由( ) 科学家于2001年首次提出。

[2分]A美国B挪威C中国D日本5、美国能源部和农业部联合提出了《生物质技术路线》的政策性报告,提出在2020年,生物燃油取代全国燃油消费量的10% , 生物基产品取代石化原料制品的25%,减少相当于( )辆汽车的碳排放量(约1亿吨),每年增加农民收入200亿美元。

[2分]A7万B70万 C 7000万D7亿6、以下哪个城市未被列入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六大城市圈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 ( )。

[2分]A.上海B深圳C重庆D武汉7、全基因组选择在( ) 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尤为突出,自2009年起,该动物的选育已完全由全基因组选择主导,成为其遗传评估的标准方法。

[2分]A奶牛B猪C羊D马8、目前拥有世界上装机最多、技术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国家是( )。

[2分]A美国B中国C德国D日本9、( ) 的膜技术在城市污水领域应用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赶超美国,跃居至全球首位。

[2分] A德国B日本C中国D俄罗斯10.随着芯片和测序技术日趋成熟,高密度标记芯片检测成本不断降低,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不断提高,( ) 已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问题和战略对策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问题和战略对策

现代农业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问题和战略对策□南昌李泳琪中国历年一号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智慧农业相关概念多次被提出。

然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列的问题,经研究发现,智慧农业存在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较低、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成本高昂、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偏低以及智慧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平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一、智慧农业发展背景1.国家政策持续扶持。

2012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加快推荐前沿技术研究,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应建设以农业物联网、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应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2.经济环境推动“物联网+智慧农业”高速发展。

根据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

其中,生产智能化水平要大幅提升,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7%。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趋势前瞻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已达137.42亿元,到了2017年中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增长至175.73亿元,截止至2018年中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突破20"乙元,达到了203.064乙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67.61亿元,2015年一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14.3%03.社会因素倒逼传统农业转型。

传统农业人口持续减少,倒逼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转型。

“十三五”农业农村信息化规划发布 提出五大主要任务

“十三五”农业农村信息化规划发布 提出五大主要任务
划》 ( 以下简称《 规划》 ) 。规划提出发展 目 标, 到2 0 2 0年 , “ 互联网 + ” 现代农业建设 取得明显成效 , 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明显 提高 , 信息技术 与农业生产 、 经营 、 管理 、 服务全面深度融合 , 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
《 规划》 提出五大 主要 任务 , 包括 加
据中国乡村之声 《 三农 中国》 报道 , 农 村土地 制度 改革 的一
项重要 内容——农 民 自愿有偿退 出农村宅基地改革 , 目前 正在
李 国祥表示 , 我国现 行农村宅基地管理还存在法律和制度 障碍 , 由于 当前禁 止农村宅基 地使用权有偿 流转 , 同时对农村
宅基地实行严格管理 , 所以有 关宅基地 的退 出机制还要谨慎探 索, 不 能急 于求成 。国家正在选择一些地方进行试点 , 并且在试
强信息技术 与农业生产融 合应用 , 促 进
农业农村 电子商务加快发 展 , 推动农 业
政务信息化 提档升级 , 推进农 业农村信 息服务便捷普 及 , 夯 实农业农 村信息化
发展支撑基础等 。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 《 规划 》 提出, 生产智 能化水平 要大 幅提升 。核心技 术 、 智 能装备研 发与集
点之前要让人大 、 立法机 构授权 , 这样既遵守了现有的法律 , 又
保证试点 的推进 。通过试 点 , 总结经验教训之后 , 再 上升到政 策, 最终再拿 到立法 机构让人 大讨论 , 再 来修 改相关 的法律 , 通 过法律 的规范来推进整个的宅基地有偿退 出、 有偿转让的市场
机 制 的 建立 。
成 应用 取得 重大 突破 , 大 田种 植 、 设 施
体系、 标准体 系。 “ 十三五 ” 期间 , 选 取农 产 品 主产 区、 垦 区、 国家现 代农业 示 范 区等 大型基地 , 建成 1 O个试验示 范省 , 1 0 0个 农 业 物联 网 试验 示 范 区 ,建 设

农业部解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农业部解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要 求我们 在有 限资源 的基 础上 必须加 强基础 设施 建设 ,
0 0年 2 5 依 靠科学 技术 进步着 力提 高农业 综合 生产 能力 ,使 我们 2 1 的 5 %提 高 到 5 %,农 作物秸 秆 综合 利用 率 从
能够实现立足 国内、保证粮食 等主要农产 品的基本 自给 。
化 同步” 的 战略思 想 ,为我 国现代 农业发展 描绘 了美好
“ 十二五 ”将成 为建设 现代农 业的 重要 历 史时期 ,也是
的蓝 图。农 业部将 按照 国务 院的要 求 ,会 同各有 关方面 我 们加快 发展 的时期 。什 么 叫现代农 业?我认 为现代 农
抓好组织实施 ,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地 发展 。
农 业” 、 “ 培养新 型农 民发展 农业” 。这 样理 解就 把 用 现 代农业 发展进 一步从 定性地 角度具体 化 了。过去我 们
国家选择这个时候来制定 ( ( 全国现代农业 发展规划
主要 是从 以下几 方面 考虑的 :第 一 ,从 世界经验 看 ,发 对现代农业有一种崇敬感 , 而实 际上这是一个历史进程 , 展 现代农 业必须全 面规划 、系统推 进 。纵观 世界各 国已 很 重要 的就是要符 合 国情和农 情 的特 色 。我想 ,这也 是 经 完成现 代化建设 的 国家,在 工业 化和城镇 化推进 过程 这次 全 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的重要 特点。
保 障有 力、综合 效益 明显的新 格局 ,主要 农产 品优 势区 进 的基 础和条 件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农业 发展 取得 了 基 本实 现农业 现代化 。并将有 关现代农 业发展 目标 细化 长足进 步 ,粮 食连续八 年增 产 ,农业 科 技贡献率 、耕种
量 化为 7个方 面 2 条具体 、可考核 的指标 。 7 规划 》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人 手 ,

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6.14)

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6.14)

(Word形式)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考试试题和答案(92分)2020年6月14日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一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宝库,下列不属于深海蕴藏的资源的是( )。

[2分]A油气资源B多金属结核C天然气水合物D森林资源2、近年来,-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设施农业中的结合应用,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出了智能高效的设施农业。

以下哪项信息技术与设施农业的智能化发展无关: ( )。

[2分] A物联网B云计算C人工智能D集成电路3、1964年,有“超算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 ) 研制出世界上首台超级计算机CDC6600,开启了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2分]A冯诺依曼B威廉肖克利C西摩克雷D戈登●摩尔4、全基因组选择的概念由( ) 科学家于2001年首次提出。

[2分]A美国B挪威C中国D日本5、美国能源部和农业部联合提出了《生物质技术路线》的政策性报告,提出在2020年,生物燃油取代全国燃油消费量的10% , 生物基产品取代石化原料制品的25%,减少相当于( )辆汽车的碳排放量(约1亿吨),每年增加农民收入200亿美元。

[2分]A7万B70万 C 7000万D7亿6、以下哪个城市未被列入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六大城市圈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 ( )。

[2分]A.上海B深圳C重庆D武汉7、全基因组选择在( ) 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尤为突出,自2009年起,该动物的选育已完全由全基因组选择主导,成为其遗传评估的标准方法。

[2分]A奶牛B猪C羊D马8、目前拥有世界上装机最多、技术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国家是( )。

[2分]A美国B中国C德国D日本9、( ) 的膜技术在城市污水领域应用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赶超美国,跃居至全球首位。

[2分] A德国B日本C中国D俄罗斯10.随着芯片和测序技术日趋成熟,高密度标记芯片检测成本不断降低,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不断提高,( ) 已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

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6.14)

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6.14)

(Word形式)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考试试题和答案(92分)2020年6月14日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一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宝库,下列不属于深海蕴藏的资源的是( )。

[2分]A油气资源B多金属结核C天然气水合物D森林资源2、近年来,-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设施农业中的结合应用,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出了智能高效的设施农业。

以下哪项信息技术与设施农业的智能化发展无关: ( )。

[2分] A物联网B云计算C人工智能D集成电路3、1964年,有“超算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 ) 研制出世界上首台超级计算机CDC6600,开启了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2分]A冯诺依曼B威廉肖克利C西摩克雷D戈登●摩尔4、全基因组选择的概念由( ) 科学家于2001年首次提出。

[2分]A美国B挪威C中国D日本5、美国能源部和农业部联合提出了《生物质技术路线》的政策性报告,提出在2020年,生物燃油取代全国燃油消费量的10% , 生物基产品取代石化原料制品的25%,减少相当于( )辆汽车的碳排放量(约1亿吨),每年增加农民收入200亿美元。

[2分]A7万B70万 C 7000万D7亿6、以下哪个城市未被列入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六大城市圈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 ( )。

[2分]A.上海B深圳C重庆D武汉7、全基因组选择在( ) 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尤为突出,自2009年起,该动物的选育已完全由全基因组选择主导,成为其遗传评估的标准方法。

[2分]A奶牛B猪C羊D马8、目前拥有世界上装机最多、技术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国家是( )。

[2分]A美国B中国C德国D日本9、( ) 的膜技术在城市污水领域应用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赶超美国,跃居至全球首位。

[2分] A德国B日本C中国D俄罗斯10.随着芯片和测序技术日趋成熟,高密度标记芯片检测成本不断降低,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不断提高,( ) 已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务院发文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国务院发文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国务院发文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意见指出,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等,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意见提出,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

意见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意见明确,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

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

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

大力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加快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

加强粮食储运监管领域物联网建设。

支持研发推广一批实用信息技术和产品,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强化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环境、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等监测预警水平,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

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研究制定农业信息化扶持政策。

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此外,意见强调,创新农业营销服务。

加强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大农产品促销扶持力度,提升农户营销能力。

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制定实施农业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培训计划,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促进物流配送、冷链设施设备等发展。

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

积极推广农产品拍卖交易方式。

意见还指出,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创新效率。

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按程序启动农业领域重点科研项目,加强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突破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29/809
要闻聚焦
农业部:到2020年,“互联网+”现代农业建
设取得明显成效
近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十三五”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
出未来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
目标:到2020年,“互联网+”现
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
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农
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
融合,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
化发展的先导力量。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
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
系,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
点,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着力加
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
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着力完
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
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
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农村
信息化水平。

《规划》在深入分析研判农业信
息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
上,提出五个方面18项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
用。

着眼于补齐生产信息化这个农业
农村信息化的短板,提出突破大田种
植业信息技术规模应用瓶颈、推进设
施农业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强化畜禽
养殖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推动渔业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引导农产品加工
业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等5项任务。


是促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着眼于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以经营
网络化推动农业市场化、倒逼标准化、
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提出统筹
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破解农
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大力培育
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等3项任
务。

三是推动农业政务信息化提档升
级。

着眼于提升农业行政管理数据化
水平,提出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
享开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
展、强化农业政务重要信息系统深化
应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
4项任务。

四是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
务便捷普及。

着眼于加快建立新型农
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提出全面推进
信息进村入户、加强农民信息化应用
能力建设、促进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
体系建设等3项任务。

五是夯实农业
农村信息化发展支撑基础。

着眼于增
强创新能力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
出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创新、培育
壮大农业信息化产业、加强农业农村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3项任务。

为支撑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规
划》提出8项重点工程:农业装备智
能化工程、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
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全球农业数
*转下页*
28-29/809
要闻聚焦
农业部:百草枯等8种农药的管理措施公告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经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农业部决定对2,4-滴丁酯、百草枯、三氯杀螨醇、氟苯虫酰胺、克百威、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磷化铝等8种农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公告如下:
一、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再受理、批准2,4-滴丁酯(包括原药、母药、单剂、复配制剂,下同)的田间试验和登记申请;不再受理、批准2,4-滴丁酯境内使用的续展登记申请。

保留原药生产企业2,4-滴丁酯产品的境外使用登记,原药生产企业可在续展登记时申请将现有登记变更为仅供出口境外使用登记。

二、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再受理、批准百草枯的田间试验、登记申请,不再受理、批准百草枯境内使用的续展登记申请。

保留母药生产企业产品的出口境外使用登记,母药生产企业可在续展登记时申请将现有登记变更为仅供出口境外使用登记。

三、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撤销三氯杀螨醇的农药登记,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禁止三氯杀螨醇销售、使用。

四、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撤销氟苯虫酰胺在水稻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登记;自2018年10月1日起,禁止氟苯虫酰胺在水稻作物上使用。

五、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撤销克百威、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在甘蔗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登记;自2018年10月1日起,禁止克百威、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在甘蔗作物上使用。

六、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生产磷化铝农药产品应当采用内外双层包装。

外包装应具有良好密闭性,防水防潮防气体外泄。

内包装应具有通透性,便于直接熏蒸使用。

内、外包装均应标注高毒标识及“人畜居住场所禁止使用”等注意事项。

自2018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使用其他包装的磷化铝产品。

据调查分析系统建设工程、农业政务信息化深化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农业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程等。

下一步,农业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改善政策制度环境,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及时研究解决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接上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