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古代文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文古代文体
祭文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这种文体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
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 -即早斯的祭文。
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祭文名篇。
以后人们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
祭文这种形式,现在被广泛应用,下面仅介绍它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祭文的书写格式: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
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
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
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沉痛之情。
一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
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一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
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
尚,是庶几,希
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示例:
祭祖父文:
维
公元XXXX年XX岁农历X月X日,齐期孙、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
祖父去世,年仅七旬。
奔波劳碌,终生耕耘。
风雨无阻。
不避艰辛。
勤俭持家,生活平稳。
教育吾辈,克己恭人。
对待敌友,爱憎分明。
维护集体,不讲私情。
祖父之德,足启后人。
老当益壮,宜寿长春。
无奈不测,急病缠身。
一卧不起,迅速辞尘。
呜呼祖父,百喊不闻。
肝肠断绝,血泪沾巾。
哀号祭奠,悲痛难陈。
黄泉有觉,来品来尝。
呜呼哀哉!尚飨!
1、标题。
写成"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分或与生者关系。
2、开头:写祭文,一般以“维”或"'哀维“”字开头。
“维”发语词,无别的意思。
祭文以“哀
维”两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
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3、内容: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沉痛之情。
—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
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
4、结尾:常用“伏维尚飨”一词结尾。
"意思是伏在地上恭敬请品尝贡品。
祭文内容表露的悲痛之情及生动感人之意,取决于作者的学识水平及对亡者的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
一般来说,都是出于崇敬、颂扬,恰如其份,不必无限拔高。
使闻者对祭奠者有一种诚恳的、发自内心的深沉的悲痛哀悼之感。
附“明太祖祭黄帝文”: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祭黄帝文)
祭黄帝文
维皇帝谨遣中书管勾甘,敢昭告于黄帝轩辕氏:
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
荷皇天后土眷,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
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
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于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于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
圣灵不昧,其鉴纳焉!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