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拓展阅读
静女其姝
《诗经·国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3.古诗阅读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乙】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节选)(1)请给下面句中的划线字标注拼音。
__________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翩翩两骑来是谁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分守己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五颜六色
C.回车叱牛牵向北叱咤风云
D.系向牛头充炭直直言不讳
(3)【乙】段文字中前四句是对“宫使”的描写,请赏析这些精彩的句子。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甲】侧重表达________的博大胸怀,【乙】表达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两段文字的抒情方式也有所不同,【甲】文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而【乙】则是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的“伐”“把”各是什么意思?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6.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人用“________”三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个人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
(2)下列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途经零丁洋时所作。
B.首联“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对仗工整。
D.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诗人在个人前途无望时的失落与悔恨。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经问世,立即被人称道,并成为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7.古诗阅读
(甲)渭川①田家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
②墟落:村庄。
③雉雊:野鸡鸣叫。
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
8.诗歌理解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
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1)“卷香风十里珠帘”是倒装句,其正常语序是________
(2)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曲前七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并点明主旨。
B.抓住江南多水的特点,写出了美丽的水乡风光。
C.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江南美景。
D.“一、两、再三、十”等数词,表现了江南景色的雄奇阔大。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0.古诗阅读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11.古诗赏析。
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13.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4.古诗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D. “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2)请对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乙】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节选)(1)请给下面句中的划线字标注拼音。
__________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翩翩两骑来是谁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分守己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五颜六色
C.回车叱牛牵向北叱咤风云
D.系向牛头充炭直直言不讳
(3)【乙】段文字中前四句是对“宫使”的描写,请赏析这些精彩的句子。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甲】侧重表达________的博大胸怀,【乙】表达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两段文字的抒情方式也有所不同,【甲】文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而【乙】则是________。
16.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
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③语:“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④,未解庄生⑤天
籁⑥,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
苏轼贬黄州后,与张怀民心境相同,为张怀民的亭台取名“快哉亭”,并以此词相赠。
②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年间修建。
③醉翁:指欧阳修。
④兰台公子:指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宋玉。
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时,曾将风分为“雄风”与“雌风”以讽谏楚王。
⑤庄生: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⑥天籁:《庄子·齐物论》中曾有“天籁”“地籁”“人籁”的议论。
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知君为我新作”两句,是说知道你为接待我而修建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了青色和红色的油漆。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B.“长记平山堂上”三句,描写曾在扬州平山堂观赏过的江南山色,旨在表现作者对江南生活的深深怀恋。
C.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不在“快哉亭”本身,其着眼点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D.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简要赏析。
17.阅读《送友人》和《谢亭送别》,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两首诗都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表达离别之情。
请你结合《送友人》五六句(颈联)诗,《谢亭送别》后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2)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对于别离总是歌吟不绝。
一种别离,多样情思。
下面诗句中最能体现旷达乐观情怀的一项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营造了一种幽静、美好的氛围。
B.“流之”“采之”“芼之”分别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的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求之”中的“寤”指睡着,“寐”指醒来,可见君子日日夜夜思恋之苦。
D.作为《诗经》第一篇,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2)诗中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1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②,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地名。
②紫蒲:紫色的蒲草;水槛:临水的栏杆。
(1)诗人描写了夜归时看到的明月、岩石、__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流露出之情。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的颔联(第二联)进行赏析。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1)即物起兴手法(比兴手法),由河洲上相互和鸣的雎鸠鸟,引出男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
(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2.(1)“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出来了,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
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静女”的爱慕之情。
【解析】【分析】(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句,是约会过程中最精彩动人的情节。
一个“爱”字,用得极有神韵,写出了姑娘调皮逗乐的情景。
她本来比小伙子来得早,但却躲藏在一边,偷偷地观察来赴约的小伙子有何表现;小伙子按时到达约会地点,迟迟看不见心上人,急得抓耳搔头,直在原处打转转儿。
此时的心情可以想象,故答案为表现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进而体会到他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一个“说”(悦)字,内涵丰富,在热恋的情人看来,对方赠送的任何东西都是美的,所以“彤管”也远远超越了它自身固有的价值,颜色变得分外艳,光彩也分外暖人心,那么,“女美”两字也就一双关了。
这完全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的移情作用所致,流露出小伙子对姑娘的一片痴情。
故答案为:(1)“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
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静女”的爱慕之情。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学生应在疏通诗词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析。
(2)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学生应在疏通诗词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析。
3.(1)清新;优美
(2)诗歌通过对芳草、绿水、啼鹃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后后溪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又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解析】【分析】(1)诗的前两句写景:一场春雨过后,青草被雨水淋洗得很干净。
泛舟溪上,溪水碧绿。
放眼望去,溪水像一条带子伸向远方。
两岸平展,春色无限。
从“芳草”“净沙尘”“绿”“春”可以看出雨后后溪清新优美的特点。
(2)这首诗前两句描写雨后后溪清新、优美的景色,面对这种清新怡人的景色,心情也应该不错!但是,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即使是一时一地,诗人的情感也不会是单一的。
“从“留客”可以看出,“泛舟”“后溪”并非诗人在“后溪”坐船游玩,“泛舟”只是说“船行水上”。
此时,诗人是羁旅在外的“客”。
客居在外,无人挽留,“唯有”啼鹃,何其悲哀!更何况啼鹃“似”乎留客,也不确定呢!“啼鹃”在古诗词中,一般是“悲情”“哀痛”的代名词。
船行小溪,“桃花深处”,寂静无人,诗人难免不会产生与世隔绝的孤独之感!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清新;优美
⑵诗歌通过对芳草、绿水、啼鹃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后后溪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又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进行解答。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4.C
解析:(1)bì;piān
(2)C
(3)这四句话描绘了“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翩翩”写出其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贯动作,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4)渴望广济苍生;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解析】【分析】(1)文言文里的字音要注意特殊的读法。
“庇”的读音是“bì”;“翩”的读音是“piān”。
(2)A项,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分守己(安:怎么,如何/安于,守);B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五颜六色(颜:脸色/颜色);C项,回车叱牛牵向北/叱咤风云(叱:喝斥/喝斥);D项,系向牛头充炭直/直言不讳(通“值”价值/直接)。
故选C。
(3)句子“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通
过“翩翩”与“手把”“口称”等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宫使”趾高气扬、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的丑态;又用动作“叱”“牵”动作描写,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
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4)从甲文“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广济天下苍生”的思想;乙文则表达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但两段文字的抒情方式是不同的,甲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内心独白)的直接抒情方法;而乙文则是采用记叙描写的方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bì;piān
⑵C
⑶这四句话描绘了“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翩翩”写出其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贯动作,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⑷渴望广济苍生;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点评】⑴考查学生对古汉字特殊的读法能力。
“庇”的读音是“bì”;“翩”的读音是“piān”。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仔细阅读全文,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锁定某些段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
⑷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甲文作者表达的是“广济天下苍生”的思想;乙文则表达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甲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内心独白)的直接抒情方法;而乙文则是采用记叙描写的方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参考译文】
【甲】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乙】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5.(1)伐:砍伐。
把:拿。
(2)“惜不得”是舍不得的意思,表现了卖炭翁虽万般无奈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解析】【分析】(1)“伐薪烧炭南山中”的意思是“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故“伐”的意思是:砍伐。
“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意思是“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
“把”的意思:拿。
(2)“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的意思“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
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惜不得”是舍不得的意思,表现了卖炭翁虽万般无奈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结合“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分析: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
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
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故答案为:⑴伐:砍伐。
把:拿。
⑵“惜不得”是舍不得的意思,表现了卖炭翁虽万般无奈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点评】⑴炼字答题步骤: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④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6.D
解析:(1)“风飘絮”或“雨打萍”
(2)D
(3)示例:内容上,一改上联的哀叹,表达视死如归的决心——要死也要名留青史,震撼人心。
结构上,先抑后扬,结语铿锵,慷慨激昂,使整首诗境界全出。
影响上看,它是一代名臣文天祥以死明志的诗句,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光耀千古,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解析】【分析】(1)答此题,要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蕴含的情感。
根据题干的“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应填入的是“风飘絮”或“雨打萍”。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个人危难的悲苦心情,所以答案为D。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
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风飘絮”或“雨打萍”;
⑵D;
⑶示例:内容上,一改上联的哀叹,表达视死如归的决心——要死也要名留青史,震撼人心。
结构上,先抑后扬,结语铿锵,慷慨激昂,使整首诗境界全出。
影响上看,它是一代名臣文天祥以死明志的诗句,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光耀千古,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