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分析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分析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分析民族艺术进校园是指将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带入学校,为学生们提供学习、欣赏和参与的机会。

这一举措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民族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审美传统。

将民族艺术进校园,可以让学生们在身边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和参与民族艺术,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扩展文化视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民族艺术的特点在于独特的审美形式和表现方式,如舞蹈的舞姿、曲艺的表演技巧、绘画的构图等,它们给人的审美感受往往与现代艺术有所不同。

让学生们接触民族艺术,可以丰富他们的艺术感受和审美经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通过欣赏和学习民族艺术,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表现方式的魅力,拓宽审美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欣赏和表达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民族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身心调节的方式。

学生们在学习和参与民族艺术的过程中,通过舞蹈、音乐、绘画等形式的艺术活动,可以放松身心,调节情绪,增强体质。

尤其对于学生们长时间面对电子产品、课业压力大等问题,参与民族艺术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这些困扰,放松身心,调整心态,促进健康成长。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民族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习和参与民族艺术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习民族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形体美感;学习民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节奏感;学习民族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民族艺术,学生们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民族艺术进校园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学习和参与民族艺术,学生们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为维护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做出贡献。

简论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引入高校教学的意义的论文-音乐论文

简论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引入高校教学的意义的论文-音乐论文

简论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引入高校教学的意义的论文音乐论文内容摘要: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桂西北作曲家、舞蹈家创作了大量具有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民族风韵的歌曲和舞蹈作品。

将这些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引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课堂,对增进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的保护意识,促进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意义一说到桂西北,人们就会想起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想起东巴凤的红军村,想起宜州的刘三姐,想起巴马的长寿村以及环江的花竹帽、罗城的依饭节、南丹的白裤瑶文化。

桂西北确实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这里长期居住着壮、毛南、仫佬、水、苗和白裤瑶等少数民族的人民,他们勤劳勇敢、喜歌善舞,千百年来,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留存下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资源。

近几年来,地处桂西北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河池学院积极深入挖掘、整理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资源,并将其运用到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例如,在舞蹈方面,壮族舞蹈《唱山歌》获广西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一等奖;壮族舞蹈《甜蜜蜜》获广西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一等奖;瑶族舞蹈《背篓·瑶人》获第六届全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优秀表演奖。

在声乐方面,瑶族民歌合唱《天下有瑶就有爱》获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广西赛区三等奖;毛南族民歌合唱《花竹帽》、仫佬族民歌合唱《葡萄歌》先后获全国首届民歌合唱比赛金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合唱比赛金奖、广西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合唱比赛二等奖;原生态壮族民歌独唱《美女山下刺梨花》获广西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业组比赛二等奖。

因此,笔者认为,引入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资源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对大学生了解、掌握并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谈民族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

浅谈民族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

浅谈民族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摘要: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美好、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能力;唤起学生审美情感,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学生达到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健全;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要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悦,也可以说以歌会友,跟着彝族特有的弦子就能舞起来。

男的弹着弦子,女的跳舞,生活甚是和谐。

每一个彝族舞蹈都包含了一种文化特点,一种风格习俗,一种意义。

学习彝族规范舞是一种风俗习惯的传承,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彝族舞蹈的特点彝族烟盒舞的舞姿动律,反映在舞蹈艺术上,手和脚的动作比较多,节奏鲜明,动律感强,舞姿独特,热情奔放,处处显露着山地农耕民族充满生活气息的古朴的艺术美和劳动者的形象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彝族烟盒舞动作变换众多,舞姿别具一格,动律感强,节奏明快,手、脚、身形在舞蹈中都能发挥出独到的作用,具有独到的、较强的表现力,在全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舞蹈中是较难、得的。

12舞蹈作为情感的艺术、视觉的艺术,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学生在欣赏、学习、模仿、表演、创造舞蹈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是通过舞蹈艺术的韵律、节奏、感情和表情给人以美感而获得的。

舞蹈通过具体、生动、可感的美的动作形象使学生在感知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使学生的感官更为活跃,更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学生在提高艺术能力的同时,审美情趣得以提高,形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态度,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逐步形成尊重、关爱、友善、分享等品质,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健全。

3、校园舞蹈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舞蹈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协调发展。

校园舞蹈的魅力不在于。

论彝族舞蹈“阿细跳月”进课堂的可行性

论彝族舞蹈“阿细跳月”进课堂的可行性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历史的现实存在,而今的舞蹈创编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文化创造者和文化传播者的神圣职责。

为此,作为舞蹈教学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审美创造坐标。

在以后的文化艺术发展中能为舞蹈文化的历史承续、创造和传播更具教学的价值。

所以舞蹈教学希望更多种类的民族民间舞蹈引入课堂,因为民族舞蹈也是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沐浴着素质教育的阳光,素质教育正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因此,民族民间艺术是需不断承传的,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更是值得在教学文化学习中传承下去的,只有不断传承和发展,舞蹈艺术才会有更上一层楼的佳音。

1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阿细跳月”“阿细跳月”发展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西山一带,流传于弥勒县西一、西二、西三、弥阳等阿细人聚居的村镇。

“阿细跳月”原称“跳月”,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且有求偶的含义,故避开长辈,于夜晚相约到村外的山野林间趁着月色,或围着篝火跳,抗日战争时期始称“阿细跳月”。

很多的传说的起源于“跳月”,但所有的都和火有关:有一种说法是从劳动力方面讲述,在古老的刀耕火种时,烧灌木桩容易刺伤脚,经常播撬窝时跳跃跳跃,进而演化的舞蹈;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天火”阿细山寨灾难频发,阿细人民奋勇抵抗火灾,因大地变得灼“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

3.2“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对比“基础”课和“概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由于教学内容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并且由于课程鲜明的政治性、实践性、即时性等特点,使该课程教学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成熟的教学范例,教学内容的把握基本依靠教师个人理解;另外,教学时间、教室安排、课件、教学对象等教学资源不固定,由于是临时开课没有专门的监督和检查,使“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督导机制体制没有形成。

“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的滞后教师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缺失。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意义与课程开发【论文】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意义与课程开发【论文】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意义与课程开发摘要:近年来随着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非遗舞蹈进校园等项目融入普及教育之中,对校园素质教育以及美育和舞蹈这种古老民族文化的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娱乐形式的丰富,各种强势文化时时冲击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的渐渐弱化,进而形成传承平台的萎缩、传承关系的断档,传统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正面临着濒临遗失的局面。

如今校园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学存在着随意性与单一性等诸多缺点,所以非遗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推进下进行延续与传承并以此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传统舞蹈; 非遗舞蹈; 现实意义;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domestic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ance into the campus and other projects into universal education,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campu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ancient ethnic culture such as aestheticeducation and dance. Nowadays increasingly moder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the folk living environ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urban cultural entertainment form rich,the mainstream culture always fill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so in fro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in modern society,people have lost interest in traditional culture,and passing on the platform of inheriting relationship atrophy,disconnect,traditional dance as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face is close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lost,now school quality education dancing lessons with randomness and oneness,and many other shortcomings,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intain the cultural continuity of“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dance as a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o carry on the tradition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care of the connotation of da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Keyword:traditional dance; intangible dance; practical significance;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一种身体语言的历史记忆,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其独特的文化属性使其与姊妹艺术及学科之间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迫切需要现如今,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网络化的日益加速,这种现象的到来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抨击。

在此局面下,加剧了以传统文化为先锋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譬如中国现在所常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语言将近九十种,就有约二十种语言正逐渐趋向消亡。

借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的话总结,就是倘若非遗的传承人日渐稀薄,那么非遗文化也会日渐淡出。

由此可见,我国非遗的传承现状令人堪忧,仍面临着重重挑战:第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迅速,已经给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变化,如年轻一辈不愿随师承研习非遗文化,认为无法家养糊口,传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挑战;第二,文化的生态空间逐渐边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习俗的淡化与表演场所的消失;第三,我国有大量具备丰富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灭绝,本真的素材,失去了为非遗的抢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第四,以往教育领域与传承非遗没有有效联结,现今仍有脱节;第五,旅游市场缺乏文化的规划,对民间的非遗艺术过度商业化、庸俗化,对社会造成文化误导,危及原生态的保护与传承。

在科技日益提高,社会文明持续创新之际,这些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境遇也开始发生改变,存在地位逐渐被削弱,国际、国内围绕着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其目的就是在期盼着能将即将消亡的传统文化根基加以抢救和弘扬。

以人类文化的发展史角度出发,保护传统文化的先锋代表“非遗”,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自身。

如果让这些非遗文化消亡,中华民族便没有了根,中华民族儿女便成了迷茫的人群。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那么,我们应如何将传承工作落到实处,是通过国家政府的立法制度、财政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或使用现代科技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挽救,眼下这都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执行的工作,而从教育的视角去审视与研究应如何对非遗进行传承、发展与保护,将学校教育与传承非遗有机结合,显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

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

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

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指由各族群传统及历史形成、发展并传承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技艺、行为表演、文学作品、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间传统体育、民间医药、民间美食和民俗等各个方面的人类非物质文化创造与活动。

作为中国优秀的非遗项目可以追溯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非遗资源丰富多样,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圈不同地区,其中有一些项目一直保存至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进入了校园,并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

那么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呢?非遗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如今的学生大多生活在都市中,对于传统文化了解较少。

但通过非遗课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从而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非遗课程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许多非遗项目都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

非遗课程进校园还能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丰富化。

目前的学校教育大多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而非遗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校的教育内涵增加一份丰富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丰富化,培养出更具有人文关怀、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非遗课程进校园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许多非遗项目需要学生团队合作,比如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出团队合作的能力。

非遗课程进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丰富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将非遗课程融入到校园中,让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第二篇示例: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性。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 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通过教学可以将这些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2. 培养身心发展:舞蹈是一项全面的艺术形式,不仅需要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性,还需要表达情感和个性的能力。

学习舞蹈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3. 培养审美能力: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舞蹈形式和风格,提高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使他们在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时更具敏感性和品味。

4.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通过学习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的舞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地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而言之,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传承文化、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审美能力和促进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艺术教育。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分析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分析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分析民族艺术进校园,是指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艺术表演等文化活动引入学校,给学生提供接触、了解和参与民族艺术的机会。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更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和人文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民族艺术进校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民族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创造的结晶。

将民族艺术引入校园,可以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

通过民族艺术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民族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学生参与民族艺术的学习和表演,可以丰富他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对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艺术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为他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美感和情趣。

三、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民族艺术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道德意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民族艺术引入校园,可以通过艺术形式的表演和演绎,使学生接触到正能量的艺术形式,对他们的心灵进行温暖和滋养。

民族艺术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民族艺术还强调合作、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艺术活动中体验到共同努力的欢乐和成果。

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民族艺术是地域性和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它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能够开拓学生的审美范围,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学生通过接触和学习民族艺术,可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样的体验和感受有助于学生跳出自我,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中小学传统舞蹈进校园说明报告

中小学传统舞蹈进校园说明报告

中小学传统舞蹈进校园说明报告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舞蹈,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将传统舞蹈引入校园。

本报告将介绍中小学传统舞蹈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实施计划。

二、活动目的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舞蹈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传统舞蹈引入校园,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传统舞蹈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传统舞蹈注重形体的塑造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传统舞蹈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体美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传统舞蹈往往是以集体形式呈现的,参与其中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三、活动意义1.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传统舞蹈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课余文化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心情,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增进师生情感:通过学习传统舞蹈,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更加密切,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3.提高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校推行传统舞蹈进校园活动,可以提高学校的文化底蕴,塑造学校的文化形象,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施计划1.制定具体的传统舞蹈课程: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传统舞蹈教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情况,分阶段有序地进行传统舞蹈课程的教学。

2.招募传统舞蹈爱好者为导师:学校可以与附近的文化艺术机构合作,招募专业传统舞蹈爱好者为导师,搭建学生与专业导师之间的桥梁,提高传统舞蹈活动的质量。

3.组织舞蹈比赛和展示: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传统舞蹈比赛和展示活动,通过比赛和展示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艺术修养。

4.加强传统舞蹈培训: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举办传统舞蹈培训班,邀请专业的舞蹈老师进行深入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水平。

非遗舞蹈进校园课题研究报告

非遗舞蹈进校园课题研究报告

非遗舞蹈进校园课题研究报告非遗舞蹈进校园课题研究报告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舞蹈艺术逐渐远离大众的生活,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扬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将非遗舞蹈引入校园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既可以保护和传承非遗舞蹈,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一、非遗舞蹈在校园中的意义1.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非遗舞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将其引入校园,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并了解传统舞蹈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2.加强国家文化自信非遗舞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校园中展示和推广,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3.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身体素质要求。

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身体锻炼和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实践案例1.非遗舞蹈社团活动许多学校建立了非遗舞蹈社团,鼓励学生自愿参与。

社团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培训和表演,展示非遗舞蹈的魅力。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非遗舞蹈的历史和技艺,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非遗舞蹈教学课程一些学校将非遗舞蹈纳入课程设置,设立相应的教学课程,由专业舞蹈老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非遗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通过集体排练展示学习成果。

3.非遗舞蹈比赛和演出学校可以组织非遗舞蹈比赛和演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比赛和演出是展示学生舞蹈才艺和提高舞蹈技巧的重要平台,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舞蹈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三、非遗舞蹈进校园的问题与对策1.资源不足的问题非遗舞蹈的传承需要专业的舞蹈老师和场地设施,但目前学校非遗舞蹈教学资源有限。

浅谈舞蹈进校园心得体会

浅谈舞蹈进校园心得体会

浅谈舞蹈进校园心得体会随着文化艺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舞蹈作为一种心灵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交流的载体,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将舞蹈进校园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领域。

舞蹈在校园中的作用舞蹈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能够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美的存在。

尤其是在校园这个涉及到孩子大幅成长、情感交流和个性塑造的场所,舞蹈特别能够为孩子们注入精神的营养。

首先,舞蹈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

舞蹈需要不断运动身体的整个部位,从而使身体不断得到锻炼。

这对身体的发育和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舞蹈对于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用舞蹈表现情感,可以让孩子学会用另外一种方式传递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舞蹈也是培训孩子们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与舞伴协力完成动作和配合心理上互相鼓励,从而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良好。

舞蹈与普及性舞蹈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校园的普及性并不高。

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舞蹈缺乏兴趣或者对于这种未曾了解过的新事物持怀疑态度。

教学形式、教师素质的不完善等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舞蹈在校园中的普及。

为了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吸引力,必须选好合适的舞蹈内容和形式,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同时,也需要吸引更多热爱舞蹈的教师投入到舞蹈教学中来,通过教师的角色示范和舞蹈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舞蹈的美和魅力,从而达到普及舞蹈的目的。

舞蹈教育的未来在如今的环境下,舞蹈教育仍然处于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

未来的舞蹈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培养,更加注重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给孩子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去体验舞蹈,培养他们对舞蹈的喜爱,实现最终目标——把舞蹈作为孩子们的一种自由、自发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其传承和发展也成为舞蹈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分析当前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源远流长的传统舞蹈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承方面,高校应该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纳入舞蹈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的民族民间舞蹈人才。

高校还应该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需要高校舞蹈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在发展方面,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培养和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和演出。

高校还应该积极开展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和交流活动,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学术平台。

高校还可以加强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舞蹈教师,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问题和挑战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高校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完善。

一些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交流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些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其在学习和研究方面的不积极性。

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高校舞蹈教育认真思考和解决。

四、解决方案针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高校舞蹈教育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来加以解决。

高校应该加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认识和兴趣。

高校还可以加强与民间艺术团体和专业舞蹈团体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表演和实践机会。

高校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提出与施行推动,皆受到了社会相关工作者与组织的纷纷响应,除了文化遗产学界的辛勤努力外,我国各地以高等院校教师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也积极参与到了这场文化传统自救中来。

高等院校作为青少年发展与成才的主要阵地,一直以来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延续视为教育的重大责任与使命。

(一)“非遗”舞蹈进校园的重要性非遗舞蹈的传承性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载体存在,以非物质的口传身授的方式相传,并以传承人传人的一种以生命形式传承和发展的文化类型。

又由于非遗舞蹈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之间存在“非一致性”,对非遗舞蹈传承人的保护是实现非遗舞蹈“活态传承”的根本与必然途径。

因此,人的因素成为延续非遗舞蹈的关键,倘若民间艺人因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不能再传承下去,那么非遗舞蹈传承将令人堪忧。

我们深知,若将非遗舞蹈能很好地传承下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在传承文化和人才方面有着充足优势的学校而言,最为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学校教育,如我国大、中、小学中的课程教育,特别是有着舞蹈专业的高校,将成为中国非遗传统舞蹈文化保护体系中的至关重要的中坚力量。

早在2002年10月北京召开的《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中,多次立足于现如今高校的教育中需要充分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知识的研讨,强调这些内容应积极落到实处,落到课程教材中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个体成长中的特殊功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希望更多的高校能承担起保护与传承非遗的使命。

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曾说道:“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凝聚民族精神,建立文化认同,中小学教育责无旁贷……而且,像传统音乐、戏剧、舞蹈这类需要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适合学校教育。

”那么非遗舞蹈的教育传承实施则需要各阶层的教育力量凝聚起来,包括大、中、小学校教育力量等,加快推进非遗舞蹈走进校园中去,使得青年一代继承与发展非遗,成为非遗真正的“主人”。

浅谈“非遗”舞蹈走进中小学校园

浅谈“非遗”舞蹈走进中小学校园

浅谈“非遗”舞蹈走进中小学校园作者:蒋慧颖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7期摘要:“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走进中小学校园,寻求了一种新的传承和发扬形式,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教育和文化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通过阐述“非遗”舞蹈的内涵,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途径与方法,以及浅谈“非遗”舞蹈的校园传承意义,旨在为“非遗”舞蹈保护和传承的深入开展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非遗;舞蹈;中小学;途径前 ;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一个民族源远的生命记忆和活性灵动的文化基因。

而“非遗”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载体,向我们展现出中华民族傳统思想和情感,传递不同地域的民俗特色和风土人情,经过千百年来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非遗”舞蹈的简要概述(一)“非遗”舞蹈的内涵“非遗”舞蹈是具有长远历史的民族优秀文化的活性载体种类,也是各个民族特色文化的活化石。

通过了解其内涵,有利于我们对各民族的舞蹈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剖析,北京师范大学的金秋教授提出“非遗”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说其分为六种表现形式,例如:有音乐伴奏的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如藏族自治州的锅庄舞;以打击乐器伴奏的表现形式,如湘西土家族的摆手舞;综合表演的形式,如西藏自治区的热巴舞等。

而狭义上的“非遗”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多的集中在变化丰富的民族舞蹈语汇,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其区域风格和特色都各有不同。

(二)“非遗”舞蹈与校园文化“非遗进校园”可以说是个老话题了,自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约》,将“非遗”的保护和发展都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各种政府机构、学术机构、组织都从不同方面发起了“非遗”保护的行动,而“非遗”舞蹈的挖掘和传承也受到了舞蹈界广泛的关注。

公约中曾提到,我们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其方方面面的资料保存、研究、宣传等等。

小学生为什么应该学习民族舞蹈

小学生为什么应该学习民族舞蹈

小学生为什么应该学习民族舞蹈在现代社会,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活动项目众多,但是,民族舞蹈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文化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小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必要性。

一、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可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特点,学习藏族舞蹈可以感受藏区的壮丽风光和宗教信仰。

二、锻炼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学习民族舞蹈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民族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形式和舞蹈技巧,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跳舞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气质与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难。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民族舞蹈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和才华,也需要与同伴进行紧密的合作。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与其他舞伴一起排练、配合,通过相互的沟通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与组织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学习民族舞蹈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通过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小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的习俗和文化特点,从而在文化交流中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国际交往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民族舞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小学生可以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锻炼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小学生参与学习民族舞蹈,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

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

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1. 引言1.1 引入非遗课程进校园的背景非遗课程进校园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教育法》中,对加强和丰富课程内容的规定。

2000年后,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教育课程,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和普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传统的关注,非遗课程进校园成为了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学校也愈加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

引入非遗课程进校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传承国家记忆,更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

非遗课程的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年轻一代的文化传承和多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结束。

1.2 非遗课程进校园的必要性非遗课程进校园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记忆,是民族的灵魂。

将非遗课程引入校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自豪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许多传统文化正在受到冲击和侵蚀。

引入非遗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课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非遗课程进校园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文化体验,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1.3 非遗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非遗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而非遗课程正是传承和弘扬这一根基的有效途径。

通过非遗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非遗课程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具优势。

非遗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

通过学习传统工艺和技艺,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及有效途径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及有效途径

观点DANCE FASHION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民世代相传的种族之间的代际联系,这种联系使他们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而就其所联系的物质和场所而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代代相传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民族情感纽带和民族维系的结合体。

中国历史悠久,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东方舞蹈。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舞蹈,本文详尽阐述了非遗舞蹈进校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中小学、高校非遗舞蹈进校园活动面临的问题,最后,根据非遗舞蹈的教学特点,以及当前所追求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数字时代的教育理念,对非遗舞蹈的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学校更好地接受传承,积极弘扬非遗舞蹈,并让非遗舞蹈背后深厚的文化价值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达到互惠互利、一举多得的效果。

1.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意义2002年,中国首届高等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首次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教育问题,提出将其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引入中国教育体系。

2020年,教育部在《非遗舞蹈进校园》《工作在常态化》中提到:党的十八大后,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巩固和铸魂工程引入学校。

这一回应也揭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制度保障和实施。

《非遗舞蹈进校园》渐趋被国民教育体系所接受,成为活态传承的中国经验。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例如,相关学者利用探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全方位的保护工作,促使我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得以传扬,非物质文化瑰宝在社会的文化影响力得以强化,并且使每个公民都受到了教益,思考了中华文化可预见的整体发展。

浅谈民族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

浅谈民族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

浅谈民族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摘要: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美好、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能力;唤起学生审美情感,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学生达到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健全;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在小学校园里,课间操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通过做广播体操的形式,消除紧张学习之后的疲劳,促进身体的发育生长;最近几年,课间操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少数民族舞蹈在一些地区走进了课间操,我校开展彝族烟盒舞学习推广活动,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认识民族文化,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一、彝族的舞蹈历史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源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彝族有着最古老的舞蹈历史,他的人民淳朴热情、能歌善舞,不管什么节日都要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悦,也可以说以歌会友,跟着彝族特有的弦子就能舞起来;男的弹着弦子,女的跳舞,生活甚是和谐;每一个彝族舞蹈都包含了一种文化特点,一种风格习俗,一种意义;学习彝族规范舞是一种风俗习惯的传承,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二、彝族舞蹈的特点彝族烟盒舞的舞姿动律,反映在舞蹈艺术上,手和脚的动作比较多,节奏鲜明,动律感强,舞姿独特,热情奔放,处处显露着山地农耕民族充满生活气息的古朴的艺术美和劳动者的形象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彝族烟盒舞动作变换众多,舞姿别具一格,动律感强,节奏明快,手、脚、身形在舞蹈中都能发挥出独到的作用,具有独到的、较强的表现力,在全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舞蹈中是较难、得的;三、彝族舞蹈进学校园的意义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美好、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能力,对学生心理机制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1、校园舞蹈唤起学生审美情感,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身独特的美的感觉;舞蹈的美是以人体为工具,以形体动作为手段,通过运动本身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正像人们在欣赏舞蹈表演时看到的那样,是靠演员的身体、神态、韵律、以及演员的举手、投足、舞姿和亮相等流露出来,并随着音乐的起伏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是客观存在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精华;舞蹈艺术以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舞姿美这些无声的美熔铸人们的美学趣味,陶冶美德情操,净化思想感情;舞蹈有益于在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意识;而美好意识的培养,最佳途径是主体参与的审美活动,因此,舞蹈艺术受到了全社会的钟情和喜爱;2、校园舞蹈使学生达到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健全 ;舞蹈作为情感的艺术、视觉的艺术,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欣赏、学习、模仿、表演、创造舞蹈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是通过舞蹈艺术的韵律、节奏、感情和表情给人以美感而获得的;舞蹈通过具体、生动、可感的美的动作形象使学生在感知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使学生的感官更为活跃,更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学生在提高艺术能力的同时,审美情趣得以提高,形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态度,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逐步形成尊重、关爱、友善、分享等品质,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健全;3、校园舞蹈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舞蹈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协调发展;校园舞蹈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唤醒、感染和净化;因此,舞蹈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舞蹈的审美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彝族舞蹈进校园,可以让每一个人从舞蹈之中了解彝族文化和彝族特色,用舞蹈来表达这个民族的灵魂,来表达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再加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代表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的精神;因此,我们有责任把属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我们学校自从开展彝族舞蹈进校园来,每天的大课间活动都是跳彝族烟盒舞,得到了社会、家长、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图为学校冬季运动会彝族烟盒舞比赛;。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分析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分析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民族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和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艺术进校园是指将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引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学习和欣赏各种形式的民族艺术作品。

二、意义分析1. 传承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智慧的艺术形式,通过将其引入校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学生通过接触和学习民族艺术,可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传统价值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审美情趣民族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民族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民族艺术作品的丰富多样性、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情感传递,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其对美的敏感性,提高审美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智慧。

通过学习和欣赏民族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和自豪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在当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各种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对于他们在国际交流中能够有更加强大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民族艺术是一种对情感的表达和释放,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在接触和欣赏民族艺术作品时,可以通过欣赏作品带给他们的美感和情感共鸣,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适能力。

一些民族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健康。

5. 促进学科融合民族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涉及到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族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
摘要: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美好、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能力;唤起学生审美情感,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学生达到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健全;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在小学校园里,课间操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通过做广播体操的形式,消除紧张学习之后的疲劳,促进身体的发育生长。

最近几年,课间操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少数民族舞蹈在一些地区走进了课间操,我校开展彝族烟盒舞学习推广活动,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认识民族文化,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彝族的舞蹈历史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源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

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

彝族有着最古老的舞蹈历史,他的人民淳朴热情、能歌善舞,不管什么节日都要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悦,也可以说以歌会友,跟着彝族特有的弦子就能舞起来。

男的弹着弦子,女的跳舞,生活甚是和谐。

每一个彝族舞蹈都包含了一种文化特点,一种风格习俗,一种意义。

学习彝族规范舞是一种风俗习惯的传承,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彝族舞蹈的特点
彝族烟盒舞的舞姿动律,反映在舞蹈艺术上,手和脚的动作比较多,节奏
鲜明,动律感强,舞姿独特,热情奔放,处处显露着山地农耕民族充满生活气息的古朴的艺术美和劳动者的形象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彝族烟盒舞动作变换众多,舞姿别具一格,动律感强,节奏明快,手、脚、身形在舞蹈中都能发挥出独到的作用,具有独到的、较强的表现力,在全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舞蹈中是较难、得的。

三、彝族舞蹈进学校园的意义
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美好、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能力,对学生心理机制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校园舞蹈唤起学生审美情感,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身独特的美的感觉。

舞蹈的美是以人体为工具,以形体动作为手段,通过运动本身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正像人们在欣赏舞蹈表演时看到的那样,是靠演员的身体、神态、韵律、以及演员的举手、投足、舞姿和亮相等流露出来,并随着音乐的起伏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是客观存在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精华。

舞蹈艺术以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舞姿美这些无声的美熔铸人们的美学趣味,陶冶美德情操,净化思想感情。

舞蹈有益于在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意识。

而美好意识的培养,最佳途径是主体参与的审美活动,因此,舞蹈艺术受到了全社会的钟情和喜爱。

2、校园舞蹈使学生达到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健全。

舞蹈作为情感的艺术、视觉的艺术,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学生在欣赏、学习、模仿、表演、创造舞蹈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是通过舞蹈艺术的韵律、节奏、感情和表情给人以美感而获得的。

舞蹈通过具体、生动、可感的美的动作形象使学生在感知美
的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使学生的感官更为活跃,更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学生在提高艺术能力的同时,审美情趣得以提高,形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态度,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逐步形成尊重、关爱、友善、分享等品质,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健全。

3、校园舞蹈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舞蹈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协调发展。

校园舞蹈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唤醒、感染和净化。

因此,舞蹈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

舞蹈的审美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

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

彝族舞蹈进校园,可以让每一个人从舞蹈之中了解彝族文化和彝族特色,用舞蹈来表达这个民族的灵魂,来表达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再加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它代表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的精神。

因此,我们有责任把属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我们学校自从开展彝族舞蹈进校园来,每天的大课间活动都是跳彝族烟盒舞,得到了社会、家长、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图为学校冬季运动会彝族烟盒舞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