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 孤独的牧羊人 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五线谱)
-多元化评价:结合不同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动态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提供及时反馈。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其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促进发展:评价旨在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成果判断。
内容逻辑关系
-集体协作: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和活动的情况。
-学习态度: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如专注度、合作性和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创意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展现的创意和想象力,如对歌曲的改编和演绎。
-文化理解: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6.创作与实践:
-简单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或创作,如改变节奏、旋律等。
-即兴演奏:提供机会让学生用简单的乐器进行即兴演奏,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7.团队合作与表现:
-合唱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在合唱中协调呼吸和声音,保持整体的音乐效果。
-分组讨论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张桌子,便于他们讨论和协作。
-五线谱展示区:在教室墙壁上贴上大幅五线谱,方便教师指点和学生观察。
-乐器存放区:设置一个安全的区域存放乐器,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取用和归还。
-视频和音频播放设备:确保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以便在课堂上播放准备好的视频和音频资料。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五线谱知识,能够识别简单的音符和节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术语。他们还通过之前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合唱经验,能够跟随着钢琴伴奏进行简单的歌曲演唱。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描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羊的情景,歌曲节奏欢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音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充满了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一些音乐符号和节奏概念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此外,学生对民间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
2.民间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如何运用音乐表现手法来诠释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主题、节奏、旋律等特点,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
4.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歌曲相关的舞蹈、绘画等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进行示范演唱等。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4.舞蹈道具:如草原、小羊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所描绘的场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对于一些难唱的部分,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演唱,帮助学生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练习,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人音版(五线谱)三年级下册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最后,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计划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和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 歌曲的节奏:掌握《孤独的牧羊人》的节奏,注意拍子的稳定和节奏的准确。
- 歌曲的呼吸控制:学会正确的呼吸控制,使歌声更加悠扬和自然。
教学评价与反馈
-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现出对五线谱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 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讲解,对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孤独的牧羊人》的歌曲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人音版 (五线谱)三年级下册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音乐——《孤独的牧羊人》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5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唱歌技巧。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情感升华:
结合五线谱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五线谱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孤独的牧羊人》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孤独的牧羊人》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
举例:
a.针对高音区的处理,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如将高音区比作小鸟的鸣叫,引导学生轻松自然地发出高音。
b.在理解歌曲情感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情景创设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牧羊人的情感,从而更容易地表达出来。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歌曲的情感表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引导与启发,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成果分享时,我发现部分小组的讨论成果较为表面,未能深入挖掘歌曲的情感内涵。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深入探讨情感表达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总体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音乐活动: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知识拓展:介绍牧羊人相关的音乐文化,如民间传说、民族乐器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孤独的牧羊人》,提高对旋律、节奏的辨识与理解。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歌曲演唱和表演,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提升自信心和勇气。
1.加强对歌曲难点部分的讲解和指导,采用更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注重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
3.针对学生在歌曲演唱方面的不足,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
4.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反馈,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孤独的牧羊人》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活动目的
1.了解乐曲《孤独的牧羊人》的基本信息和音乐特点。
2.能够听懂乐曲中的旋律和常见音符。
3.提高少儿对音乐的欣赏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乐曲《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音乐播放器。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三、活动步骤
1. 引入活动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带领学生了解乐曲《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的背景和基本信息。
2. 欣赏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学生边听边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印象,并注意听歌曲的旋律和常见音符。
3. 歌曲分析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分析,例如:
•歌曲的主旋律是什么?它听起来怎样?
•歌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常见音符?
•歌曲中的乐器有哪些?它们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 学生练习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音符和节奏,引导学生模仿演唱《孤独的牧羊人》中的部分旋律与节奏,并让学生自己编创一些新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小结活动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表达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可以对乐曲《孤独的牧羊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音乐的表达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同时,通过模仿和自己编创旋律和节奏的练习,学生可以在音乐表达和创作的道路上得到更多体验和启发。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6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6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绘了一个牧羊人孤独的生活。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喜欢唱歌,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情感表达还不够敏感,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孤独的牧羊人》。
2.让学生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感受音乐的美感。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讲解、示范、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乐谱。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分组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独立演唱,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歌曲的意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跟家人分享《孤独的牧羊人》的歌曲,并用文字或绘画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歌曲的关键词,如节奏、旋律、情感等,方便学生复习。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乐曲诙谐、轻快、活泼、生动的情绪。
2、分段欣赏歌曲,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3、学习了解并学唱两句典型衬词,并掌握一音多拍。
二、学情分析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大量的音乐欣赏积累,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
木节课“影视音乐”作为知识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设计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上,因此,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不同题材的影视音乐的欣赏,加入互动、表演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约德尔唱法等,并帮助学生积累经典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
三、重点难点衬词的演唱和节奏的学习,和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师:欢迎你们和陶老师一起来到音乐殿堂,(师生问好)二、律动孩子们你们今天你们可真精神,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吧!《我是个草原小牧民》师:你们可真像我们中国的小牧民,今天我们去美国奥地利听一听他们的牧民是怎样唱歌的,听完告诉我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听!活动过程:1、初步感受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生自由回答)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生自由回答)生:诙谐、有趣、幽默、欢快。
(教师写板书)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这首欢快有趣的乐曲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孤独的牧羊人》(出示教具)师:《孤独的牧羊人》(教师示范课题名称),这个歌曲来源于电影《音乐之声》。
他是一部剧中剧是上校家的七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教师玛利亚为他们家的客人表演的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
2、看视频听,说说牧羊人的性格师:我这里有《孤独的牧羊人》木偶剧视频?你们想看吗?但是看完这段视频回答我一个问题:《孤独的牧羊人》真的孤独吗?为什么?(打开ppt)师:看完了,谁来说一说“孤独的牧羊人真的孤独吗?为什么”生自由回答生:原来孤独牧羊人一点都不孤独,他热爱生活,歌声瞭亮,吸引来了很多人,最后还吸引来穿粉红衣服的小姑娘和他对唱最终他和小姑娘愉快的生活在一起,不久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宝宝,二重唱变成了三重唱。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表现了牧羊人孤独的生活。
歌曲共有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稍慢,旋律优美。
这首歌旨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节奏和旋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和简谱,能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但对于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还有待提高。
在情感方面,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和欣赏能力还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能感知和体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4.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牧羊人的孤独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2.歌曲的表现力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情感体验法: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频、视频资料,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节奏和旋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歌曲的主题,让学生理解牧羊人的孤独生活。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家长签字确认。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2/4拍,音乐轻松愉快、幽默诙谐,其演唱运用了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具有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
[学生分析]就三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对打击乐很熟悉,包括演奏方法、音色听辨,在演唱方面其习惯、技能已初步建立;在音乐知识方面已经能够正确区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作品轻松。
过程与方法:示范、合作、体验、比较。
知识与技能:尝试打击乐合奏,记忆并模咱音乐主题。
[教学方法]示范、合作、体验、比较。
二、教学过程(一)初听:打击乐器实践参与。
5.听音乐完整练习(二)复听:模唱记忆音乐主题1.提问: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2.教师示范演唱,并讲解尔范“真假声结合的演咱方法”。
3.学生边画旋律线边学唱这两句特色乐句。
4.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练习演唱并找出乐句出现的规律。
5.教师组织学生以男女生对唱、分小组演唱、个人接龙等方式巩固演唱。
6.听原声演唱并参与两乐句演唱。
7.打击乐伴奏与乐句演唱结合,完整表现音乐。
8.学生描述音乐情绪,教师点题《孤独的牧羊人》风格特点,并阐述美国乡村音乐。
(1)轻松、愉悦、幽默、诙谐。
(2)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
(三)评价与检测1.问题:下面三首乐曲的情绪哪一首与《孤独的牧羊人》相似,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听到的音乐。
2.播放《摇篮曲》《哦,苏珊娜》《中因少年先锋队队歌》。
3.学生回答:第二首《哦,苏珊娜》相似。
4.点评学生本节课表现.奖励大家观看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
三、课例点评《孤独的牧羊人》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对《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作品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感受轻松诙谐音乐情绪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轴,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仅是一首又一首的歌(乐)曲,而是看到了隐藏在教材中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线索,并力求使之明确、具体。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源自瑞士的民歌,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到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孤独的牧羊人》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五线谱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唱歌技巧。
他们对于旋律的感知和节奏的掌握有一定的基础。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背景知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唱出《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
2.学生能够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和音乐风格。
3.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合唱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音乐表达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时间去熟悉和掌握。
2.歌曲的歌词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准确演唱。
3.歌曲的音乐风格和背景知识较为陌生,学生需要通过讲解和听赏来了解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和音乐风格,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歌曲。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旋律和歌词。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演唱歌曲,提高唱歌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4.互动法:学生通过参与合唱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音乐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片等资料。
2.乐器:钢琴或其他可以演奏歌曲旋律的乐器。
3.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4.合唱谱架:用于学生合唱时摆放谱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和音乐风格,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展示在课件上,向学生讲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然后,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哼唱。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个牧羊人在孤独中放牧的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牧羊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到孤独牧羊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共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于歌曲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情感的把握和歌曲背景的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共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孤独牧羊人的情感,理解牧羊人的辛勤劳动,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同情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理解牧羊人的生活方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共情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演唱,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牧羊人的生活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牧羊人的图片和描述牧羊人的生活方式,引起学生对牧羊人的兴趣。
2.聆听: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
4.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牧羊人的孤独和辛勤劳动。
5.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1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学唱《孤独的牧羊人》2、准确、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约德尔调”和中国民歌中的衬词、衬腔。
教学重点: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愉快地唱歌。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欣赏《哆来咪》。
2、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3、欣赏《雪绒花》。
师:这些歌曲组成了影片的精彩部分,其中还有一首歌曲也非常好听,它是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的一段木偶剧,非常的诙谐、动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二、歌曲教学1、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2、介绍歌曲。
师:刚才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们能告诉老师吗?生:有牧羊人,有王子,有挑担的农夫等等。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给这首歌曲取个什么名字?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会叫做《孤独的牧羊人》?(生答……)师: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一个人在山顶放养,没有人陪伴他,他只有用自己的歌声来驱散他的孤独和寂寞,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
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
3、自主学唱歌曲。
师: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用“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4、听曲范唱,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唱出来。
(播放课件)5、表现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三组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所有的“来咿噢嘟”齐唱,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唱得好。
你们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这一段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6、介绍“约德尔调”。
师:歌曲创作者采用了“约德尔调”写成了这首曲子,使歌曲欢快、诙谐,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叫“约德尔调”。
师:在我们中国的一些民族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也常常穿插了一些语气词、象声词,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语句,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它们就能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年级音乐下册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人音版
体验音乐风格的特点,能够用舞蹈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歌曲《剪羊毛》,导入新课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三、表演牧民的生活也大不相同,中国江南乡村牧童的悠闲生活,内蒙大草原上牧民的自由豪迈、澳洲大路上牧民们的喜悦和热情都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继续随着音乐,去探访高山上的牧人,请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3.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听音乐边表演。
孤独的牧羊人其实并不孤独,他们的诙谐和幽默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
课题
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聆听,了解演唱中的真假声互换的演唱技巧,并感受其带来的艺术风格。
2.能够为歌曲区分段落,并用舞蹈动作的形式来进行表现。能够通过对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欣赏,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接受多元文化。
3.体验歌曲所表现的诙谐幽默的情绪,并乐于用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为歌曲划分乐段:
自编简单的韵律动作来划分乐段。(动作能够合上节拍,只要能够在第二乐段出现的地方变换动作就行了)。
1.教师教授分解动作。教师所创编的动作以乐段为基础分为两个组合。动作既可适合学生单独表演,也可以围圈一起表演,同时也能够与好友对跳。
2.请小帮手与老师合作表演,示范表演的过程,学生认真观看。
1.初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设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
①找出歌曲中重复出现最多的歌词。
②你觉得这句歌词在歌曲中是什么含义?
3.介绍歌曲中的“莱依奥都”的演唱方法。莱依是假声演唱,奥都又变为真声,真假声不断翻唱形成特有的演唱技巧,这是在美国乡村音乐中所特有的一种演唱特点。
提问:能够模仿一下吗?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孤独的牧羊人》 ︳人音版 (五线谱)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约德尔调唱法,亲身体会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2.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在动作与跟唱中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
3.通过欣赏音乐,体会外国音乐与中国音乐的风格差异,学会欣赏外国优秀音乐文化,培养更加开阔的视野。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从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与快乐的体验。
教学难点:如何以音乐审美的角度,以歌曲本身的内在美为中心,融合音乐、电影、跟唱、表演等教学活动为一体,有机达到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型: 欣赏课教材分析:《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
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
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
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5 6 7 1)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
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听《哆来咪》的音乐,跟着歌曲做律动,将课堂气氛带入美国乡村音乐的世界。
2、视频导入:“跟着这首美国歌曲,我们来到了美国乡村。
听,玛利亚叫我们去看木偶剧呢!(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精彩吗?””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风格特点:滑稽,风趣,欢快)【设计思路:电影《音乐之声》,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带动学生的欢乐情绪。
】二、介绍《音乐之声》、音乐剧小知识。
这个片段出自美国的一部电影叫做《音乐之声》,音乐之声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 一位退役的的海军军官,有七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军官聘请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家庭教师玛利亚;玛利亚能歌善舞,活泼开朗,她用音乐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迪、熏陶着孩子,最终,玛利亚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孤独的牧羊人》人音版(五线谱)
4.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创意编排,并录制成视频。
5. 请根据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创作一段歌词,表达你对牧羊人生活的感受。
【例题1】
请简述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节奏和五线谱的特点。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的基本概念、旋律、节奏和五线谱等。
强调歌曲在音乐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详细介绍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五线谱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分析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节奏和五线谱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和牧羊人的生活,以及歌曲在音乐学习中的意义。
学生学习效果
1. 音乐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掌握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节奏和五线谱知识,能够用正确的音高和情感演唱歌曲。他们还将提高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和演奏歌曲。
2. 音乐表现与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将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将在演唱中学会与他人协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学生还将在创作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提出创新的改进方向。
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态度,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等,这将对他们的音乐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孤独的牧羊人》 ︳人音版 (五线谱) (4)
教学设计
律你熟悉吗?
生:(.......)
2.跟琴模唱
师:对了,这首歌曲是上节课我们听过的《孤独的牧羊人》,下面让我们跟着钢琴模唱音乐(本课音乐片段)师:这首歌曲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
介绍后我们一起来看看。
a合作探充清晰形象
师:这么有趣的歌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次聆听(听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小声跟唱)边唱边思考孤独的牧羊人,他孤独吗?生:(........)
师:尽管牧羊人生活在孤独的环境里,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大白然的热爱, 让他感到无比快乐,他不但不孤独,还用美妙的歌声感染了周围的人们,让他们一起纵
情歌唱,共享
生:(.......)
2.跟琴模唱
听教师讲解这首歌曲是上节
课我们听过的《孤独的牧羊
人》,然后跟着钢琴模唱音乐
(本课音乐片段)
听教师介绍后一起看看。
㈡合作探究清晰形象
师:这么有趣的歌曲,接下
来,让我们一起再次聆听
(听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小声
跟唱)边唱边思考孤独的牧
羊人,他孤独吗?生:(........)
师:尽管牧羊人生活在孤独
的环境里,但他对生活的热
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他
感到无比快乐,他不但不孤
独,还用美妙的歌声感染了
周围的人们,让他们一起纵
情歌唱,共享快乐!
师:请大家用欢快的情绪跟
联系生活,加
深对音乐作品
的理解,培
养学生对祖国
的热爱之情。
落实教育性任
务
小组合作自
主创编表演。
着钢琴分段唱一唱。
人音版音乐三下《孤独的牧羊人》教案1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每一句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 最后一句拖腔,还有波音和装饰音的唱法。这些难点,我把它放在歌曲中一点一 点解决。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学习用手势代表每个音符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是哪部影片中的插曲吗?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现在来唱一唱,与刚才的小朋友来比一比,听一听谁唱得好
生:听教师伴奏演唱歌曲
师:我觉得咱们班同学的歌声真的是与刚才的小朋友们不相上下,不过咱们想更胜一筹,就得给这首歌曲加点花样。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精彩,现在老师给这首歌加了一点花样,不过得请同学们用好听的歌声配合才行,你们愿意吗?
生:想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有请他们再为我们带来一首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二、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1、观看影片并且完整的初听歌曲
师:在聆听时请大家要注意哪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不能模仿下来
生:认真的初听
师:谁能告诉我你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来伊噢嘟……
师:这正是牧羊人的歌声,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些衬词表示什么意思?
生:拍手,咩咩咩,还有咔嚓声
师: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加上这些让歌曲变得更丰富?
生:能,尝试加入拍手。
师:刚刚老师模仿的小羊的叫声,有没有音高?
生:有
师:那,音高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第二声部的简谱
生:视谱唱(可以运用手势)
师:还有剪羊毛时的咔嚓声,谁能模仿一下,我是怎么做的?
生:模仿
生:愿意。
(二)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师:为歌曲分别加入拍手,简单的第二声部,还有咔嚓声(前四乐句的结尾的空拍处拍手二下,第二乐段这一乐句加入“咩咩咩咩”带有音高的第二声部,下一乐句加入四个咔嚓,并模仿剪羊毛的动作,最后一句留给学生来创编)
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6《孤独的牧羊人》 ︳人音版 (五线谱)
一、课程背景音乐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课,能够使学生情感得到释放,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本次教学将学习一首大家熟悉的经典曲目《孤独的牧羊人》。
这首曲子由中国20世纪著名作曲家胡伯涛先生所作,曲子节奏鲜明,旋律婉转悠扬,表达了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在广袤的草原上忧郁的心情。
本堂课将通过听、唱、说、演的方式,让学生全面感受并理解胡伯涛先生的音乐意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了解《孤独的牧羊人》曲子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通过音乐欣赏,感受音乐的情感表现和意境描绘。
学会简单的合唱技巧和音乐表现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发挥孩子的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演唱表现,达到自我表达的目的。
三、教学流程安排 1. 课前准备在课前,老师应该准备好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的曲谱,歌词以及合唱的分声部。
此外,还可以为课堂做些装饰,如打印出《孤独的牧羊人》的画像展示在教室墙上,吊起一个中国古风的灯笼等。
2. 音乐欣赏让学生先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表现,体验胡伯涛先生的音乐艺术。
然后,让学生讲述这首歌曲在他们听来所传递出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吟诵出《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词。
这些活动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境。
3. 合唱(1)学生分组让同学分为A组、B组、C组、D组四组,每组学生人数应尽量均衡。
在分组前,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音域和音色来决定分组,从而让差异不至于太大。
老师有时候也可以参考学生的性格和互动情况来确定分组。
(2)分声部练习让同学分别练习自己所分配到的声部,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口感和特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
每个小组应分别练习自己所负责的声部,老师可以专门给小组进行指导帮助其提高唱歌技巧。
老师还应该多给同学适当的鼓励,调整学生状态。
(3)唱歌合唱当老师和同学感觉到每个小组分别熟悉自己的部分后,就可以开始专入到全班合唱的环节了,让同学跟着音乐的韵律,顺畅地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的牧羊人
1教学目标
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的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并能根据音乐进行各种创编,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强化学生内在的音乐听觉感受,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重点难点
如何以音乐审美中歌曲本身的内在美为中心,融洽音乐、电影、演唱、创编、表演、评价等教学活动为一体,有机达到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堂组织
听歌曲《doremi》《雪绒花》进教室
活动2【导入】听乐欣赏
1、练声
用《雪绒花》为练声曲,导出《音乐之声》影片,简单介绍《音乐之声》的知识。
电影中玛丽和孩子们演唱的曲子都很有名,比如我们练声的《雪绒花》,同学还记得《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导入插曲《孤独的牧羊人》。
活动3【活动】欣赏与学唱
2、欣赏《孤独的牧羊人》,并谈谈听了歌曲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诙谐有趣,活泼,欢快。
3、学唱《孤独的牧羊人》
(1)视唱八度音程、节奏55556567
(2)填词,歌曲中最有特点的是——“来咿奥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来咿奥都”是谁的歌声?
讲解美国乡村歌曲演唱的特点。
播放歌曲,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模仿歌曲,并在“来咿奥都”处拍手。
(3)曲式结构
4、欣赏影片《音乐之声》片断木偶戏《孤独的牧羊人》,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活动4【讲授】歌曲教学
二、歌曲教学
1、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2、介绍歌曲。
师:刚才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们能告诉老师吗?(请举手。
)
生:有牧羊人,有王子,有挑担的农夫,等等。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给这首歌曲取个什么名字?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会叫做《孤独的牧羊人》?(生答......)
师: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一个人在山顶放养,没有人陪伴他,他只有用自己的歌声来驱散他的孤独和寂寞,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
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
3、自主学唱歌曲
师:边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你们仔细地观察曲谱,并用"来"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4、听曲范唱,并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把歌词唱出来。
(播放课件)5、表现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三组,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所有的"来咿噢嘟"齐唱,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唱得好。
你们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这一段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
6、介绍“约德尔调”。
师:歌曲创作者采用了"约德尔调"写成了这首曲子,使歌曲欢快、诙谐,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叫"约德尔调"。
师:在我们中国的一些民族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也常常穿插了一些语气词、象声词,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语句,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它们就能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了区别正词,我们称之为"衬词",写谱时常用括号括起来,衬词的曲调,称为"衬腔"。
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身边有哪些带衬词、衬腔的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演唱:(1)《康定情歌》(2)《青春舞曲》(3)《太阳出来喜洋洋》
活动5【活动】编创
创编,分别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不同的伴奏演绎《孤独的牧羊人》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歌曲进行创编。
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以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师总结,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