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地下空间

合集下载

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土建施工总承包(标段三)

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土建施工总承包(标段三)

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土建施工总承包(标段三)施工合同合同编号:发包人: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承包人:日期:2019年月日目录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3)1、工程概况 (3)2、承包范围、方式 (3)3、合同工期 (4)4、质量标准和目标 (4)(1)质量标准: (4)(2)质量目标: (4)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环境管理目标 (4)6、合同价款 (5)7、组成合同的文件 (6)8、承包人的义务 (6)9、词语含义 (7)10、承诺 (7)11、争议解决 (7)12、合同生效 (7)13、合同份数 (7)第二部分通用条款(略) (9)第三部分专用条款 (10)总则 (10)一、词语定义及合同文件 (11)1、词语定义 (11)2、合同文件及解释顺序 (13)3、语言文字和适用法律、标准及规范 (13)4、图纸 (14)二、双方一般权利和义务 (14)5、工程师 (14)6、工程师的委派和指令 (14)7、项目经理 (15)8、发包人工作 (16)9、承包人工作 (17)三、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 (22)10、进度计划 (22)11、开工及延期开工 (24)12、暂停施工 (24)13、工期延误 (25)14、工程竣工 (26)四、质量与检验 (27)15、工程质量 (27)16、检查和返工 (28)17、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 (30)五、安全文明施工 (31)20、施工场地的占用与管理 (31)21、安全施工与检查 (31)22、安全防护 (31)23、事故处理 (32)24、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33)六、合同价款与支付 (34)25、合同价款及调整 (34)26、工程预付款 (37)27、工程量的确认 (38)28、工程款(进度款)支付 (39)七、材料设备供应 (41)30、承包人采购材料设备 (67)八、工程变更 (44)31、工程设计变更 (44)32、其他变更 (44)33、确定变更价款 (44)九、竣工验收与结算 (46)34、竣工验收 (47)35、工程移交 (48)36、竣工结算 (50)十、违约、索赔和争议 (53)38、违约 (53)39、索赔 (61)40、争议 (63)十一、其他 (63)41、工程分包 (63)42、不可抗力 (64)43、保险 (65)44、担保 (65)47、合同解除 (66)50、补充条款 (68)第四部分合同附件 (71)附件1:中标通知书(复印件) (71)附件2:承包人履约银行保函(格式) (72)附件3:工程建设廉洁协议书 (74)附件4:安全生产合同 (78)附件5:工程质量保修书 (81)附件6:承诺书 (83)附件7:招标答疑及澄清文件(复印件) (84)附件8:承包人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通信联系方式 (85)附件9:关于对不合理报价进行合理调整的承诺书 (86)附件10: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另册) (87)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发包人:(全称)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承包人:(全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发包人、承包人双方就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土建施工总承包(标段三)(以下简称本工程)施工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浅析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原则摘要:站前广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广场类型,是交通枢纽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别于普通城市广场的独有特点。

本文结合广州南站中轴广场规划设计,对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该类型的项目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站前广场;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各大高铁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建设以高铁为发展引擎的交通枢纽发展区,而站前广场因其较强的交通集散功能和景观展示功能,成为了高铁客运枢纽地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此地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综合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探索适合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正是结合广州南站中轴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对高铁客运枢纽地区站前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同类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起到积极意义。

1 交通优先原则高铁站前广场承载着大量的人车流集散与交通换乘功能,因此站前广场作为交通型城市空间应该把解决交通问题作为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来处理。

首先,在项目前期阶段需要不断地与交通规划师沟通与协调,了解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预测出的站区客流高峰日平均旅客流量、高峰小时旅客流量,推算出城际轨道、城市地铁、长途客运、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步行等客流量;然后进行静态交通规划,即明确人行广场、出租车落客区和候客区、公交车落客区和发车区、社会停车场以及轨道交通换乘大厅的规模及平面布局方案,明确地下空间的出入口位置等;最后进行动态交通规划,包括进出站行人交通组织、广场内部人车流交通组织、与城市交通衔接的人车流交通组织等。

同时,站前广场的交通规划还需要考虑高铁站周边地区大规模的商业、商务、娱乐、公共服务等开发用地所带来的人车流量的影响,使整个高铁枢纽地区的交通体系达到有机的统一。

在广州南站中轴广场规划设计中,因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上落客区、部分轨道交通换乘区都已在南站大楼地下空间内设置(如图1所示),所以广场交通只需要考虑长途客运、城市公交的车流组织以及各种人流组织。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l e w r s S b e r n a p c e e p n a du l a i n g me t y t K y u d l u t r e n s a e D v l me t n t i t n Ma a e n s s e R f r a o i z o m e m o
岫 s r U S b e r n a a e e e o m n s a e a e T e e a n mb r f r b m n h r c s ma a e n : i e e t t G u t a e n s c v l e t t  ̄ dl h r r a u e o p o l si t e p o e s f n g me t f r n a r p d p t e e o d
随 着城市 地下空 间开发 利用 的不 断 深^ ,对 地下空 间开发建设 侧重 点的不 同 ,也决 定了地 下空间相关 行政 管理部 门 位的 差异, 进而引起 管理体 制随之 地 调整M。一些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 ]
步较 早的 大中城市 .根据 自身发 展特点
展 开了对 管理体 制的探索, 我 国城市地 下 空间开 发利用管理 体制 呈现出 “ 多元 化 的发展态势。总 的 K9 当 我国 5 ̄, 前 , 城 市 地下空 间开发利 用管理体 制主要 有以 下三种 模式。
管理。
2 我国城 地下空 间开发利用 管理体制 _ 存在的 问题及其 根源
尽管 目前各 地在地 下空 间开发 利用 的管理 实践 中各 出 谋,积 极探 索改进 奇 和完 善地下 空间开 发利用管 理体 制的方 法,但 总体 来看, 实际效 果仍不 尽如人 意 。在上述 三种管理 模式 中,第 、二 种模 式虽能 够发挥 各部门 的专业 管理能

广州南站

广州南站

广州南站新建筑结构了解广州南站简介广州南站是客运特等站,也是在建的京港高铁、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的交汇点,并且是目前武广客运专线的三个始发站之一,也是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的三个始发站之一,另外也建有三眼桥联络线连接既有的广州站、广州东站及广州西站等。

广州南站建成后,将会取代现有广州站的地位,并与广州站、广州东站和广州北站共同形成由中国铁道部规划的全国铁路四大客运中心之一——广州铁路客运枢纽。

预计2020年客运发送量为8014万人次。

广州南站也是广州市内其中一个综合交通枢纽,旅客可在站内实现铁路、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直接换乘。

广州地铁2号线、7号线、20号线和佛山轨道交通2号线等地铁路线将在广州南站地底或附近设广州新客站,形成一个集中的换乘中心。

车站结构车站的总建筑面积超过为37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包括主站房、无柱雨棚、高架车场(站台)、停车场等,总投资130亿元人民币。

车站总用钢量达7.9万吨,约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的1.7倍,另外工程又使用混凝土150万立方米。

主体结构共四层,包括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地下一层是地铁的进出站厅,以及能提供1808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地上一层主要承担武广客运专线列车的旅客进站作业,广珠城际、广深港高速铁路列车的旅客进出站作业,口岸入境、的士站等,预留旅客入境联检厅,出站大厅及机场联运办理厅;地上二层设有口岸进站厅及贵宾候车室等,以及站台层,由东向西依次布置了武广下行车场、广深港车场、武广上行车场、广珠城际、广茂、贵广线车场、南广线车场;地上三层则设有客运专线的高架旅客候车厅,高架候车大厅面积达71722平方米,还预留了面积14694平方米的商业层。

全个车站建筑总高度为50多米,中部有一个64米的大跨拱形结构。

车站共设到发线28条、站台15座,并预留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的引入条件。

由于广州南站功能上有着特殊性,大跨度、大视角是广州南站最主要的空间设计要求。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广州市首例地下空间三维确权试点工作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广州市首例地下空间三维确权试点工作
研究[ J] . 测绘通报ꎬ2010(11) :41 ~ 45.
Study on Devi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of Shaped Duct Piece Attitude Before the Shield Tunnel Breakthrough
Wu NailongꎬXiong Kaiming ( Fuzhou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InstituteꎬFuzhou 350108ꎬ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ollect enough data of the shaped duct piece attitude data in the subway shield tunnel with complex and changeable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ꎬunderstand the actual deviation of the shaped duct piece after erectingꎬdetect whether the devi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hield systemꎬthen correct the parameters in the shield system and reduce the breakthrough errorꎬthis paper presents two kinds of measuring methods of duct piece attitude: hor ̄ izontal bar method and left and right equal height methodꎬand depended on the measured data to calculate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center of the duct piece attitude and the design axis by using the design drawings and the deviation calcula ̄ tion formula. Lastlyꎬtake the right line of Fuzhou Rail Transit Line 2 from Xiyang station to Ninghua station as an exam ̄ pleꎬusing the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method that described in this paperꎬthe duct piece attitude value was ob ̄ tained. Key words:duct piece attitudeꎻcenter deviationꎻunderground control networkꎻcoordinate calculation

111万m2广州南站将开建全国最大地下空间

111万m2广州南站将开建全国最大地下空间
并 以顺 时针方 向排列 , 因而外 围 7
座建筑高度为 10 2 0 2 — 0 m,内环 的三座建筑高度为 10 10 。 3 ~ 5 m 外 立 面 的设 计 在 可 持 续 性 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 围建筑安 外 装 了垂直 的遮阳板 , 阻止 了东西 向 1光 带来 的热 量 。 阳板之 间 3 遮
的 大 块 窗 户 则 保 证 了南 北 向光
照 的充 足 。
1 V co 集 团设计 中国 邯 钢 总 e tr
部 大厦
为两个区域之间的缓冲带 , 为这
里 的开 发带来 活 力 。
作 为 大型 冶 金 行 业 公 司 , 邯
钢集 团曾经 是北 京鸟巢 体育场 主要 的钢铁供 应商 。3 , 1前 该集 团聘请 V c r 团设 计其 新 总 et 集 o 部, 使其位 于邯郸 的办公设施整 合在一座建筑 中。 新总部大厦位 于现有 的工 厂( 南边 ) 和城市开
在冬季施工前全部完成核心筒施 工任务 , 工程施工方重安全 、 抓质 量, 全力抢抓工期 , 提前完成了钢 结构的施工任务 ,为工程后续施 工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据悉 , 该工 程 主体 结 构 预 计 将 于 2 1 0 1年年
内全部 封顶 。
的金 融 中心 北 部穿 过 , 地 上还 场 有一条宽 2 8 m的绿带 ,地铁线
彻底解 决 因基 材热 胀冷 缩产 生形 变 导致 渗 漏 的情 况 ; 构 专 用 胶 钢
北地 区 目前 已建成 的最高建 筑 物。
该 工 程 地 下 3层 ,地 上 7 5
大厦 组 成 的 楼群 。在 8万 m 的 2 场 地 上 建 设 一 座 金 融 企 业 的 聚
层, 总高度 30 5 为钢框架 一 l. 9 m,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保证

大型蓄冰装置安装关键技术

大型蓄冰装置安装关键技术

27INSTALLATION2023.10Electromechanical Installation 机 电 安 装何继雄1 甘永坚2(1.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广州 510030;2.广东省新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030)摘 要:本文结合广州南站冰蓄冷项目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大型钢结构蓄冰槽体结构深化设计、制冷盘管模块单元划分,非标吊装系统设置以及盘管压力试验方法。

大型蓄冰装置安装技术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可在同类工程施工推广应用。

关键词:钢结构冰槽 制冷盘管 深化设计 吊装 试压中图分类号:TU83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607(2023)10-0027-03大型蓄冰装置安装关键技术1 工程概况广州南站是华南地区最大、最繁忙的高铁枢纽。

作为广州南站的重要配套工程,南站核心区区域集中冷站远期总供冷量约为30,000RT,采用冰蓄冷系统。

本期建设为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标段,主体结构大部分为地下一层、二层、局部三层,总建筑面积约26.68万m 2;供冷系统位于东段F区,最大供冷能力为4500RT。

冰蓄冷供冷系统设计采用双工况离心式冷水机组+变频离心基载冷水机组+外融冰盘管的配置。

设置双工况离心式冷水机组2台,空调工况制冷量为1300RT/台,额定空调工况乙二醇进出温度为10℃/5℃,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为35℃/30℃。

设置基载变频离心冷水机组1台,制冷量为1300RT,额定空调工况冷水进出水温度为13℃/6℃,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为35℃/30℃。

蓄冷冰槽槽体为钢结构,尺寸25,265mm×7616mm×7100mm,蓄冰设备采用不锈钢盘管,冰槽蓄冰能力14,000RTH。

2 工程重点与难点(1)槽体尺寸大,槽壁较薄,需经结构深化设计,确保槽壁强度、稳定性及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2)制冷盘管需要根据槽体尺寸、厂家生产条件、现场安装环境合理划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考虑安装的便利。

中国地铁冷知识

中国地铁冷知识

中国地铁冷知识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然而,在我们熟悉的地铁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冷知识等待我们探索。

1.世界最长地铁线上海地铁的11号线是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线路,全长约为99.6公里。

它连接了上海市区和嘉定区,途经17个车站,运行时间约为2小时。

11号线于2016年底开通运营,大大缓解了上海市区与嘉定区的交通压力。

2.中国最深地铁站北京地铁4号线的北京南站站是中国最深的地铁站,深度达到了48米。

这个站点是为了方便旅客换乘高铁而建立的,也是目前北京地铁运营线路中最深的一个站点。

3.世界最大地下车站世界最大地下车站位于中国广州市,是广州地铁3号线的广州东站。

该车站总面积达到了71.9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足球场的大小。

它不仅是地铁站,还是一个综合交通枢纽,连接了高铁、城际铁路、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

4.中国最长地下通道北京地铁14号线的北京南站站台与广场之间的地下通道是中国最长的地下通道,全长达到了1.2公里。

这条通道不仅为旅客提供了便利,还利用了地下空间,解决了交通和城市规划上的难题。

5.世界最繁忙地铁站东京地铁新宿站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每天通过旅客达到了约360万人次。

该站拥有13条地铁线路和3条私铁线路,是东京市内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

6.中国最小地铁站成都地铁的1号线宽窄巷子站是中国最小的地铁站,面积仅有2平方米。

这个小小的站点位于成都市区的商业中心区域,周围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景点,是成都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7.中国最繁忙地铁线北京地铁10号线是中国最繁忙的地铁线之一,每天通过旅客达到了约150万人次。

该线路连接了北京市内的东西两个商业中心区域,是北京市区内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

8.中国最高地铁站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之一,而青藏铁路上的唐古拉站是中国地铁中最高的站点,海拔达到了5072米。

这个站点不仅是青藏铁路重要的交通节点,也是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胜地之一。

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结构实体检测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目录1、工程概况 (1)1.1、1、工程概况 (1)1.2、结构实体概况 (1)1.2.1、结构类型 (1)1.2.2、主要建筑材料 (2)1.3、编制依据 (3)2、工程实体检验项目 (3)2.1、混凝土强度检测 (3)2.2、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2.3、构件尺寸、楼板结构厚度、层高、楼层净高检测 (3)3、工程实体检验实施计划 (3)3.1、混凝土回弹测试 (5)3.2、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5)3.4.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要求 (5)3.4.2、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 (6)3.3、楼板厚度检测及楼层层高净高的检测 (6)4、检测数量及部位 (6)4.1、混凝土强度检测 (6)4.2、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3)4.3、楼板厚度检测及楼层层高净高的检测 (18)5、检测出现异常数据处理措施 (19)5.1、回弹、抽芯检测处理措施 (20)5.2、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分布检测处理措施 (20)5.3、楼板厚度检测及楼层层高净高的检测 (20)结构实体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建筑面积约5.88万平方米,基坑总平面面积1.7万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3.78~19.98米,基坑总土方开挖量约24万立方米。

工程范围:基坑工程及主体结构工程(含机电预留预埋、防水工程、风井、防雷接地工程、人防土建工程及人防机电预留预埋、消防土建工程等);毛坯(结构完成面);地上房屋建筑物工程(含外立面及天面工程);场区回填等。

以施工图北侧1E-22~1E-23轴线、南侧2E-17~2F-1轴线之间的变形缝为界线,界线(不含界线)以东范围内的主体和部分基坑工程为第二标段。

地上主要建构筑为: 9#公建(Ds区)、10#公建(Es区)、11#公建(En区)12#公建(Fn区)、13#公建(Fn区)、14#公建(Fs区)。

广州南站设计调研报告

广州南站设计调研报告

广州南站调研报告目录一、广州南站情况简述 2(一)广州南站区位分析 2(二)现实意义 2(三)设计理念 3(四)建筑规模 4二、一层及三层分析 5三、缺点简述 11(一)视线阻碍 12(二)停车、标志及卫生问题 13四、关于广州南站地下空间规划 141、广州南站情况简述(1)广州南站区位分析广州南站是客运特等站,又称新广州站或广州新客站,前称石璧站,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石壁村,是一个大型现代化铁路客运站,是一个功能全面的多模块交通枢纽设施。

广州南站位于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坐落于广州市与佛山之间,距离广州市中心17公里,于2004年12月30日动工兴建,并于2010年1月30日(即2010年春运前)建成启用。

广州南站与广州站、广州东站和广州北站共同形成由中国铁道部规划的全国铁路四大客运中心之一——广州铁路客运枢纽。

作为广州的高铁枢纽,广州南站是京港高铁、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珠城轨、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的交汇点,并且是武广客运专线和广深港客运专线的三个始发站之一,也是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的三个始发站之一,另外也建有三眼桥联络线连接既有的广州站、广州东站及广州西站等。

(2)现实意义广州南站是铁道部和广东省合作加快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是京广高铁武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广州春运压力,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布局,完善区域旅客运输结构,扩大运输能力,缓解广州客运枢纽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设计理念广州南站以“芭蕉叶”为造型,充分体现广东岭南文化特色。

按照代化大型客站“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建设新理念,广州南站站房与站场融为一体,为旅客提供方便舒适的乘车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旅客流线简洁明快,高速铁路旅客“上进下出”,城际铁路旅客“下进下出”,交通流组织快速便捷,实现“双十目标”:十分钟内可换乘公交、地铁;十分钟内接驳高速公路。

广州南站地区规划出炉

广州南站地区规划出炉

广州南站地区规划出炉20年后广州南1年送客超一亿市规划局公布广州南站地区规划昨日,市规划局公布了面积为36平方公里的广州南站地区规划。

其核心区规划鸟瞰图的形状就像一把美丽的吉他。

据悉,定位于华南地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广州南站的核心区将高强度开发,并打造1公里长的中轴广场。

定位:华南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定位于华南地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广州南站,交通是规划的重要内容。

平南、广明两条高速路规划打通;四条城市主干道(石壁大道—南番大道、汉溪大道西、佛陈路、石都北路—105国道)纵横交错;广佛城际环线和广珠城际两条城际轨道与佛山2号线和轨道交通7号线两条城市轨道,沟通广佛;再加上广莞惠、广深港城际,珠三角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小。

疏客:公共交通疏导八成客流规划提出,采用两成的个体交通和八成的公共交通疏导策略,在站内,10分钟转换交通方式,在地面,10分钟接驳高快速路,疏解高铁人流。

此外,规划还将以客站大楼为中心,在半径800米的范围内,规划长约5.3公里的公交环线,共设站9座,近期采用公交专用道,远期从BRT过渡至有轨电车。

内部环线周围还规划了三条接运公交线路,分别服务西区(4.25公里/11站)、东区(6.6公里/13站)和站西两侧大环(9.1公里/18站)。

开发:硬核区地块净容积率为8-12南站大楼500-2000米范围内,既规划了高密度的路网,也规划了大型绿化广场和沿路绿化带等开敞空间,还为预留轨道接入通道和市政设施与管道发展提供预留条件。

而硬核区地块净容积率为8-12左右。

沿未来轨道交通站点及多处大型公交站点500—800米范围内布置高强度商务、商业及居住功能。

南站的地下空间还将建车站大楼、中轴广场、轨道交通站厅等建筑。

其中长约1公里的中轴广场,宽约100-200米,呈喇叭状向飘峰山展开。

规划还提出,加强地下交通联系,实现多种交通立体换乘。

生态:定位调整为广佛城市滨水公园南站规划涉及隶属于大石镇、钟村镇、沙湾镇的13个行政村的改造,将注重维护村民利益,积极落实村留用地及安置用地。

《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

《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

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2010年11月9日,叶浩军副局长在局附七楼会议室主持召开《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媒体见面会,向驻穗各新闻媒体记者详细介绍了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编制的背景及广州南站地区的发展定位、交通规划、城市设计的特色等相关情况,会同编研中心副主任陈勇、交通研究所所长贺崇明等领导回答记者提问。

《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完成附:新闻背景材料广州南站:将成中国六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完成广州火车南站于今年1月30日投入使用,从广州南站出发乘高铁到长沙不用2个小时,到武汉也只要3个小时。

9月28日起,广州地铁2号线延伸到广州南站,实现广州市区和高速铁路网的无缝链接,珠三角地区实现全程公交北上湘鄂。

广州南站高铁开通,给我们的生活的带来了许多便利。

从前,我们要花一天甚至更多时间办的事情,现在只要一个小时。

有媒体报道说,广州南站已经让“朝饮珠江水,午食武昌鱼,晚品羊城茶”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目前,广州南站已经开通武广专线,今后将逐步开通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和广珠城际铁路。

高铁除了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我想,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广州南站地区未来是什么样子?它的发展定位是怎样的?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高水平设计团队打造南站地区规划2003年11月,广州南站选址于番禺区石壁街。

2004年4月,广州市规划局组织了“广州铁路新客站(南站)地区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咨询活动”,邀请了国内外交通、规划方面知名的设计机构进行方案咨询,并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以美国RTKL公司和WHL工程顾问公司(联合体)方案、英国阿特金斯集团和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方案作为深化工作的基础框架。

2006年6月,市规划局组织完成“广州铁路新客站(南站)地区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9年3月,为贯彻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强化广佛同城深度融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广州在华南地区客运铁路枢纽战略地位,奠定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地位,根据市政府要求,广州市规划局重新组织编制《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对上一轮规划进行修编,邀请了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天津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和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负责该项规划工作。

浅谈广州南站流线及地下空间换乘设计

浅谈广州南站流线及地下空间换乘设计

浅谈广州南站流线及地下空间换乘设计摘要:综合交通换乘是地下空间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地下空间设计的核心。

本文对广州南站的交通枢纽规划、既有交通设施等情况进行了阐述、归纳和分析,对区域内各类交通流线进行梳理、细化,初步构建出广州南站站房内部、地面广场及地下空间的立体交通空间模型,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指引。

关键词:交通换乘;流线分析;综合交通;空间模型随着广州南站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内其地下空间开发将具备经济可行性;而随着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规划接入广州南站的地下轨道交通各线路、城际铁路线位、站位方案的稳定,其地下空间开发研究更为必要和迫切1广州南站枢纽地位广州南站建成运营,将逐渐成为广州铁路枢纽内新的客运中心,其在枢纽内的分工为:京广高铁终点站,也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铁路的起点站,主要办理京广高铁衡阳方向A 类车、B 类车始发终到作业,广深港客运专线铁路、广珠城际铁路城际客车始发终到及折返作业,以及京广高铁与广深港客运专线铁路、广珠城际铁路间直通车的通过作业。

2广州南站地区交通设施情况2.1国铁:广州南站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复杂、客流量最大的铁路旅客站房之一,衔接武广、广深港、广珠城际、贵广、南广各线路,是广州铁路枢纽中最主要的客站。

2.2城市轨道交通:广州南站引入广州地铁2 号线、7 号线、佛山地铁3 号线,远期预留广州地铁20 号线接入。

2.3城市公交:广州南站东、西广场设置有配套的长途汽车首末站和公交车站,站房首层设有出租车上落客场地和临时停车场地,以及配套社会停车场。

2.4城际轨道交通: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广佛环线、佛莞城际铁路在广州南站引出、两线并站,车站拟设置在广州南站东广场南侧。

2.5直通车:广州南站拟开行至香港的直通车,形成集高铁、城际铁路、口岸直通旅客列车和地铁、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3综合交通流线3.1广场交通体系广州南站为高架车场,四周有城市新规划道路,设东西两座广场,广场上设置公交车站。

PSB1080精轧螺纹钢运用于大型地下空间抗拔锚杆施工方法研究

PSB1080精轧螺纹钢运用于大型地下空间抗拔锚杆施工方法研究

PSB1080精轧螺纹钢运用于大型地下空间抗拔锚杆施工方法研究发表时间:2018-06-20T10:52:43.9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王锐[导读] 摘要:为保障广州市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子项目——抽条段BCs1区软基处理的注浆工程的顺利完成,根据本工程特点从笔者从施工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论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关键点和管理组织关键点,从而保证施工任务的时间节点,对广州市的其他工程的建设过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为保障广州市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子项目——抽条段BCs1区软基处理的注浆工程的顺利完成,根据本工程特点从笔者从施工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论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关键点和管理组织关键点,从而保证施工任务的时间节点,对广州市的其他工程的建设过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软基处理、花管注浆工法、管理、组织配置0研究区概况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位于广州南站东广场区域。

Cn、Cs区原设计为人工挖孔桩作为基础抗拔桩,但由于地质岩层强度极高,挖孔桩方案已经无法实施,需重新选择施工方式适应该区域的地质条件,本文从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技术要求等方面论述抗拔锚杆施工方法适合于研究区域的地质情况。

1 工艺流程图2 工程重点及难点1)地下空间埋深较深,水浮力较大,且地下空间范围较大,抗拔锚杆数量多,单根锚杆抗拔力较高。

2)采用高强度预应力螺纹钢筋取代普通螺纹钢筋,提高单根锚杆抗拔能力,减少钢筋量。

3)基底全部位于微风化岩,岩体抗压强度最大约42MPa,锚杆钻孔较困难。

3 施工方法研究3.1施工工法概述(1)定孔位根据设计图纸测放孔位,放孔一定要准确,锚杆孔布置详见《Cn区抗拔锚杆平面布置及编号图(一)》、《Cn区抗拔锚杆平面布置及编号图(二)》、《Cs区抗拔锚杆平面布置及编号图(一)》、《Cs区抗拔锚杆平面布置及编号图(二)》。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随着高铁的不断发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开发,也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可以通过建设地下停车场、地铁换乘站等设施,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地铁拥挤等问题。

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拓展城市的功能空间。

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建设商业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等,为城市增添更多的功能性区域。

地下空间的开发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将城市交通枢纽的地下空间有效规划利用,可以减少地表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城市的供水需求和污染物排放,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虽然地下空间开发有着诸多优势和重要性,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

城市的地下空间有限,如何合理规划利用这一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地下空间利用的安全问题。

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因素,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再者是地下空间开发与地面交通的协调问题。

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与地面交通相互协调,避免地下空间的建设对地面交通功能造成影响。

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可行解决方案。

首先是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城市的地下空间利用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规划,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并与地面交通相互协调。

其次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再者是加强社会参与和沟通。

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加强社会参与和信息沟通,确保地下空间的开发符合市民的利益和期望。

四、结语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开发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疏解方案

交通疏解方案

交通疏解方案一、编制依据⑴《施工图》及《地质勘察报告》等设计资料。

⑵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广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围蔽标准图集》。

⑶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广州市市政工程文明施工规范实施细则》。

⑷勘查工地现场、及调查工地周边环境条件所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信息。

⑸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员健康、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与文明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

二、工程概况广州南站区域地下空间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座落于广州市番禺区西北部,西邻佛山陈村,东靠105国道,北至大石水道,南至龙湾村。

本基坑位于广州南站火车站以东,石壁涌以西,横跨石兴大道、三坊路、石洲中路,标段二包括C2、D3、D4、D5区和E1区五个施工区域,石兴大道和三坊路不在项目施工围蔽范围,D3、D5区横跨石洲中路(详见附图3),本交通疏解方案主要针对本工程范围内占用石洲中路封闭后的交通疏解措施。

施工工期为500天,开工时间暂定为2015年5月4日,2016年9月15日竣工。

占用封闭道路时间暂定为2015年12月10日,解除占用时间暂定为2016年9月15日,具体视建设单位要求调整。

三、本疏解方案遵循原则通过实地调查,石洲中路为双向4车道,因广佛环线城际铁路施工,在南站南路与石洲中路交接部已完全围蔽施工,原经石洲中路的社会车辆已主要绕行三坊路。

为将交通影响降到最低,届时将采取倒边施工,“施工哪里,围挡哪里”的措施,施工期间需要单边中断石洲中路路面交通,单边施工完成后,即刻恢复该边路面交通,再进行另一边的围蔽施工。

届时过往车辆与行人遵循施工指示牌,接受相关交通管理部门等有关方面的管理和指挥。

石洲中路围蔽后,社会车辆具体疏解路线见附图1、2。

四、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施工围蔽为确保安全、文明施工,防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全线施工范围的围蔽按建设单位要求,以不低于《广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围蔽标准图集》标准统一执行。

五、交通安全组织设计原理交通安全控制的原则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通过设置交通标志等管制手段,达到控制车速、交通导流之目的;通过与交警、路政等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在其大力协助下,更好的对施工路段实施有效的交通管制,有效地维护交通秩序,尽可能地提高施工路段的通行能力;通过实施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施工人员交通安全意识;防止施工对交通产生过大的干扰。

花山南站规划

花山南站规划

花山南站规划广州火车站,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兴镇,是广州火车站的南广场,是铁路客运主枢纽。

其规模仅次于广州东站,是目前全国第二大铁路客运站。

目前,广州火车站的客运和货运功能已经完成,今年8月31日开通的广深港高铁,将把广州站客流量转移到广州东站,使之成为华南地区的“大枢纽”。

作为广深港高铁广州北站客运换乘枢纽,广州南站站房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主要承担广深港高铁的客运和货运功能。

根据规划图显示,花山南站位于花都区新兴镇内,用地面积约6.8公顷,拟建设一个5层站房(含2个候车厅)和一个站台两个站台,主要服务于广深港高铁列车中转。

同时,在花山新城中心区规划了一条地铁线路连接周边地块和花山公园,远期将建设11条地铁线路(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接入中心区内部。

其中就包括规划中的广州南站-广州北站城际轨道和规划中建设中的广州北站-琶洲会展中心城际轨道。

1.建设规模:5台14线一期工程(含):新建枢纽北站;引入城际线路4条,线路长度178.8 km,新建站场规模3台7线,车站总建筑面积112.76万平方米;增设车站7座(含);设置广铁广州南站、广州北站东广场、广清城际、穗莞深城际等4处枢纽站;引入广州火车站、白云机场2处火车站(新机场站)、北站东广场、广佛环城际2处高铁站;规划预留3条城际线路(10条城际铁路);预留广佛环城际等2处铁路枢纽增建设施;设置5处停车场和1处社会停车场。

2.设计功能:客运站铁路枢纽规划采用“十字交叉”布置的方式,站房设在高架站房西侧。

以“三纵四横”轨道站点为核心,连接广州南站、广州北站、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铁路车站,形成以机场、白云鄂博、广州南站为中心点,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以机场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集机场、天河中心区、白云鄂博、广州北站、广州南站和花山新城中心区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广州北站为中心打造高铁站场、城际客运站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以广州北站为中心形成1个城市轨道枢纽与2个高铁站及1个枢纽集散基地。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议题。

高铁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汽车数量的激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而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为城市交通提供更多的空间。

2.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出现代化、便利化的城市交通枢纽,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3.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的商业发展水平,增加城市的商业活力和竞争力。

4. 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城市空间有限,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并且不会影响地面空间的使用,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

目前,中国高铁建设已经日臻完善,许多城市已经建成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

比如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广州南站等,这些站点的地下空间已经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成为了城市内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一些新建的城市也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地下空间的利用。

西安、成都等城市在新建的高铁站和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充分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利用问题,通过建设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

一些城市也开始探索地下空间开发的新模式。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地下空间开发成为地下城市,将商业、交通、居住等多种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地下社区。

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了推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标准,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地下空间开发。

2. 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理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

浅析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空间结构的发展

浅析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空间结构的发展

浅析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空间结构的发展摘要: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的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大规模生产开始成为可能,伴随而来的就是大宗物资的运输,火车应运而生。

从那以后,以火车为核心的铁路运输成为世界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铁路往往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火车站也发展成为物资集散地。

发展到现在,火车站逐步成为是城市的交通枢纽、集散中心。

对火车站周围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的开发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同时对我国的火车站建设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火车站;城市中心;区域发展;空间结构Abstract: the first time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peopl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greatly enhance, mass production started to become possible, with is the transportation of bulk materials, the train came into being. From then on, to train as the c ore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 became the world’s leading transportation means. Railway often become a national economy, the railway station has become material distribution center. Development up to now, the railway station is the city has gradually become a transport hub,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center. To the railway station of land use and space structure a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this paper introduces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on the issue,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 on of China’s railway station put forward some advice.Keywords: the station; City center; Regional development; Space structure前言火车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的同时,掀开了交通运输历史的新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时间:2013-3-29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3年1月供稿作者:郑宇[导读]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缓解多种城市矛盾的有效途径。

郑宇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缓解多种城市矛盾的有效途径。

中国在今后20年或更长时间将进入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峰期。

文章通过总结学习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的成功经验,对广州南站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Transportation hub i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 the study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in guangzhou south station as an exampleZhengYuGuangzhou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0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Pick to: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urbanization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s of many cities. China in the future 20 years or longer will enter the peak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ss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learning for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o guangzhou south station i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is studied.Keywords: transportation hub regio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各大高铁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建设以高铁为发展引擎的交通枢纽发展区,广州新客站地区也是如此。

根据国外高铁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高铁枢纽地区更趋于向地上地下的复合空间发展。

地下空间开发有别于地上空间的开发建设,具有不可逆性。

如何科学的开发交通枢纽地区的地下空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广州新客站地区地下空间规划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国内外地下空间利用概况1.1 国外地下空间利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城市空间容量出现不足,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城市土地急剧升值,因而推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在最近的30—40年中,其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令人瞩目。

在众多发展地下空间的国家中,开发利用成就较高的是欧、美和日本等国,例如:东京的东京站、新宿站地区地下空间,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地下商城,蒙特利尔的维力玛丽广场地区,多伦多的伊顿中心,巴黎的列阿莱地下综合体,马德里的阿托查火车站地下枢纽等等,都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土地经济收益、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国内地下空间利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矛盾日益加剧,出现了对原有城市进行更新改造的客观需求,当这些大城市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时,逐渐开始了以城市交通改造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为推动力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例如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地下空间、上海人民广场地下空间、西安钟鼓楼广场地下地下商城、济南泉城广场地下商城、广州花城广场地下空间等。

如今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已开始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是,在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优化内部空间环境、地下商业选址经营等方面仍与欧、美、日等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1.3 广州地下空间利用近几年以来,广州市十分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修建了大量的地下空间项目,已建或待建的地下空间有: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体育西路人防工程(又一城)、体育中心地下空间、公园前地铁站地下空间(动漫星城)、中山三路人防工程(流行前线)、康王路地下商业街、琶洲会展中心地区地下空间等。

广州市这些地下空间都位于交通矛盾突出和城市重点开发地区,其地下空间的开发都伴随着与轨道交通的紧密结合,以达到空间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土地价值。

广州南站是全国四大客运枢纽之一、是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的综合交通中心,广州南站地区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华南地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随着广州南站地区商务、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功能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将是扩大本地区空间容量、优化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效率和效益水平的必然选择。

2 国内外地下空间成功经验在广州南站地区的应用2.1 前提条件在进行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之前,应结合地区经济基础、发展需求、交通矛盾、商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研分析,评估此地区是否已具备了地下空间开发的前提条件。

(1)经济基础国内外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开始出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高峰,因为此时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条件已经具备。

所谓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条件,一是城市地面价格上涨对开发地下空间的推力:二是指开发地下空间的比较成本较低以及技术条件已经具备的拉力。

广州市年人均GDP在2002年就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完全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条件。

(2)发展需求交通枢纽地区强大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能量流,将会促进商业、商务、旅游等社会经济活动的迅速增长,相应的地面价格上涨必将积极推动地下空间的开发进程,提高地下空间开发效益。

广州南站地区一方面作为全国四大客运枢纽及华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但另一方面,新客站地区处于城市生态敏感区,城市发展用地受到限制。

因此,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新客站地区城市空间容量,顺应了地区强烈的发展需求。

(3)交通矛盾其交通流线复杂,人车流量巨大,单纯依靠增加地面路网和拓宽街道已不可能疏导过大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只有通过修建地下道路、地下步行道、地下停车库以及各种地下换乘设施才能有效的缓解地面交通矛盾,保证交通枢纽地区的良性发展。

广州南站地区集5条高铁(武广、广深港、贵广、南广、广东西部沿海铁路)、3条城际轨道(广珠城际、广佛城际环线、广莞惠城际)、5条城市轨道(广州轨道交通2号线、7号线、18号线、20号琶洲联络快线、佛山轨道交通二号线)、长途汽车客运、市内常规公交、出租车、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亟需通过立体交通方式解决区内复杂人车流。

(4)商业效益地下空间开发成本较高,只有在地下交通设施沿线,特别是在大战和线路交汇的节点,大量的人流才会催生开发地下商业空间的吸引力。

根据预测2030年广州南站铁路日发送客运量将超过35 万,相当于流花火车站春运高峰期日客流量的两倍,如此大规模的客流集散将带来巨大的商机;同时,广州南站中轴广场两侧分布有多个大型公共设施、高档写字楼,串接了广州南站、石壁站两座地铁站,交通与商业可以充分互动,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

(5)开发规模丰富多样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地下公共活动设施对人流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需要充足的可开发建设面积。

本次广州南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范围西起幸福涌,东至屏山河,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50-200米,包括了中轴广场地下空间、新客站大楼地下空间、周边道路地下空间、周边开发地块地下空间等,占地面积约为70公顷,有利于大规模成片开发。

广州南站地下空间规划范围如图1所示。

2.2 规划要点(1)引导功能综合化发展地下空间作为整体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吸收和容纳多种城市功能和城市活动,与地面上的功能互相协调与配合,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趋势。

从世界上地下空间利用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来看,地下空间可开发功能有:交通、商业、文化、娱乐、展览、办公、会议、培训、居住、医疗、生产、物流、贮存、防灾等。

以蒙特利尔中心区地下空间为例,其功能类型包括了大型商场、艺术博物馆、影剧院、旅馆、餐厅、酒吧、咖啡馆、办公、银行、牙医诊所、美容美发店、公交车站等等。

同时,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还应满足与旅行有关的各种服务功能,以满足大量的市民和旅游者在此暂留、休憩、交往、休闲等多样化需求。

鉴于此经验,广州南站地下空间以建设成“功能复合化的地下综合体”为目标,根据区位不同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如图2所示),综合开发交通换乘、旅游服务、商业购物、特色餐饮、时尚娱乐、商务商贸、会议展览、文化休闲等功能,具体功能列表如下:功能区名称功能内容交通换乘区多种交通换乘系统;地面交通疏解方案;轨道交通的站厅、站台;长途客运站和公交站场;社会停车场。

旅游服务区咨询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旅游精品店;特色餐饮服务;办公、银行、邮局等服务设施。

文化展贸区文化交流展示;信息交换发布;商务商贸会议;展览展贸活动。

商业休闲区市民休憩空间;娱乐活动、主题表演场所;商业零售店;时代潮流店;体验式购物广场等综合发展区品牌旗舰店,时尚专卖店、健康会所、特色餐饮服务(2)优先解决交通问题交通问题是交通枢纽地区的核心问题,是交通枢纽发展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有的规划设计应优先满足交通设施的建设要求,实现各种交通的高效衔接。

首先,应在地下空间预留充足的交通设施面积。

以日本东京站地区地下空间、新宿站地区地下空间、法国列阿莱广场地下空间等典型交通枢纽地下空间为例,其地下轨道、地下道路、人行通道、交通换乘、地下停车等交通设施的面积占整体地下空间面积的比例皆大于50%。

商业经营面积尽管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其面积比例仅约为25%。

鉴于此经验数值,通过对广州南站地区的交通需求评估,广州南站地下空间规划预留了66万平方米的交通设施建筑面积,约占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的59%,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的实施建设。

其次,应保证地下空间人行公共通道的数量和宽度,以满足高峰人流通行能力。

日本东京新宿站作为东京最大的车站,日客流量超过300万人次,而其地下空间吸引的客流量可达到每日总客流量的45.7%,宽敞的地下人行通道充分发挥了地下空间对地面人流的分流作用,使地面上的人、车混杂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承载客流量为110万人次/日,其地下负一层贯通东西的地下人行通道设计宽度均大于24 米,以满足高峰人流通行与安全疏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