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棵”。

2.能够理解问题意义,解决有关“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单位“棵”。

教学难点
理解问题意义,解决有关“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教案,黑板,彩色粉笔。

学生:教材,练习册,尺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说:“同学们,上课了!”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公园里有很多树,有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那么你们知道:我们说‘这个公园里有几棵树’是什么意思吗?”
2.思考问题
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数数有多少棵树,并问学生:“刚才我问你们‘这个公园里有几棵树’是什么意思,你们能回答我吗?”
3.认识单位“棵”
老师解释:“我们数树的时候,可以用‘棵’这个单位来表示。

比如说,这个公园里有10棵树的意思是这里有10棵树。


4.练习
老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分小组数树,老师会记录下每组数的结果,最后让学生默数验证答案。

5.拓展
老师出示一道具体的问题:“某班级有20个人,都想在建校10周年的时候捐赠10棵树,那么这个班级需要捐赠多少棵树呢?”
6.作业布置
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的有关“几棵树”的题目。

作业2:练习口算:20棵树÷5=?35棵树÷7=?
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出示图片进行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明确了“棵”这个单位的含义,认识到了问题中有关“几”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帮助下,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4有几棵树(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7.4节——有几棵树。

我们将通过观察图片,学习如何数数并说出树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中的树的数量。

同时,同学们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学会数数,能够准确地数出树的数量。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地观察图片,找出树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树的数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片树林。

我会问同学们:“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能数出图片上有几棵树吗?”2. 讲解:我会向同学们演示如何数数。

我会从图片的一边开始数,一直数到另一边。

我会告诉同学们,数数的时候要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一直数下去,不要漏掉任何一棵树。

3. 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在白纸上记录下来。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答案是否一致。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有几棵树”这个问题,并在旁边画上一张图片。

然后,我会写下同学们数出的树的数量,并注明“正确”或“错误”。

七、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数数练习。

我会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数出每张图片上的树的数量,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在数数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上的树的数量。

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在数数的时候出现了遗漏。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关注,提供更多的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数数。

他们可以在家里数数家具,或者在公园数数树木。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二章“多彩的数学世界”,具体是第3节“有几棵树”。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计数任务,并能够准确地用数词来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木贴纸、计数棒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几棵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树的数量。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数量的概念,并用计数棒演示如何表示物体的个数。

然后,教师用树木贴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计数。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练习题,题目包括观察图片并计数,以及用数词表示物体的个数。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体的数量,并让学生跟着一起动手操作。

5.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用树木贴纸和计数棒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几棵树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

2. 用数词表示树木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2.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些物品,让孩子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品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作业答案:1. 根据图片,树木的数量是____棵。

2. 我找到的物品是____个,用数词表示是____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计数,让学生理解了数量的概念,并学会了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棵树》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认识物体数量。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文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树的数量,并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进行计算。

教材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图片和直观事物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能够通过数数的方法认识物体数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认识物体数量。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树的数量。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如树木、苹果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树木图片和数量。

3.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些树木图片,用于数数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几棵树?”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课文一起数树。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数的?他们看到了几棵树?”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数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数练习。

首先,教师展示一些树木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五节,是《有几棵树》。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树的数量进行,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几”的概念,能够数出树的数量,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中的树的数量。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几”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几”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画有不同的树,还有一些数字卡片。

学生则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画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排树,然后我会问学生:“你们看看这张图片,有几棵树呢?”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并说出答案。

2. 新课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讲解“几”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几”就是数量的意思,可以通过数数来得到。

4.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课题:有几棵树2. “几”的概念:数量3. 例题:这张图片上有3棵树这张图片上有5棵树4. 随堂练习: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等,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家有3个苹果。

”作业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我家有5个香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数出图片中的树的数量。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数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 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二、新课学习(一)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 8+8 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1)8+6=14 (2)8+6=14(3)9+6=15 (4)8+6=14(5)8+6=14己研究其余算式。

2.比一比,谁算得快。

(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 5+8 8+68+3 4+8 8+7 8+5 2+89+8 8+9 3+8 6+8 8+2(二)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 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7+ 6+ 5+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三、结论总结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于8+?法有什么疑问吗?2.教师反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3》,其中第5节《有几棵树》。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从而加深对数字3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准确数数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图片,数字卡片。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数一数,这幅图片上有几棵树?”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数量的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树的数量,同时解释数字3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幅树图片,要求学生合作数出树的数量,并解释数字3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树图片数字3数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门口数一数,家门口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家门口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2. 请学生观察教室,数一数教室里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教室里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树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准确数出树的数量。

但在数数时,有些学生对细节观察不够,会出现数错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数一数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数量,如:车辆、书本、椅子等,并尝试用数字3进行表达。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几棵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公园或者学校里,有没有数过树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数一数教室里的椅子数量。
2.实验操作:为了组数一数指定区域内的树木数量,并记录下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数数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对应章节: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数》第2节。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数一数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学习掌握数量概念。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数量,理解数的概念;
2.学会使用数词,如“一”、“二”、“三”等;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概念,能熟练运用数词表达数量;
(2)学会从1开始按顺序数数,培养数感;
(3)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树木。
举例解释:
(3)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数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场景。
举例解释:
-在数树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跳过某个数字,或者重复数同一个数字,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按照顺序逐个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4 有几棵树》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学会数数,并能够用汉语拼音来表示数。

内容呈现方式简洁明了,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数量的树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掌握数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是很熟悉。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数字1-10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对于用汉语拼音来表示数,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并逐步引导他们用汉语拼音来表示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学会数数,并能够用汉语拼音来表示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数数,并能够用汉语拼音来表示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汉语拼音来表示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图片展示、游戏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数量的树木图片。

2.准备汉语拼音卡片。

3.准备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数量的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树木的数量。

例如,展示3棵树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三棵树”。

2.呈现(5分钟)呈现一段情景:在一个公园里,有5棵树。

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树的数量,然后用汉语拼音表示出来。

例如,可以说“wǔ sh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汉语拼音卡片。

每组轮流抽取一张卡片,然后用汉语拼音说出卡片上的数字。

其他组的学生要认真听,并能够正确地用汉语拼音重复。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人说出一个数字,另一人要用汉语拼音重复。

例如,甲说“sān shù”,乙就要说“sān sh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精品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精品教案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P81—82《有几棵树》。

二、教材分析20 以内进位加法中“8加几”,是在9加几进位加基础上学习的,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加法计算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

教材以“有几棵树”为主题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加法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计算方法,然后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凑十”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加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地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最近雾霾严重,小朋友们下课只能在教室里休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不敢出去玩了。

熊大、熊二这两个环保小卫士提议种一些树来净化空气,绿化我们周围的的环境。

说着就行动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理念】:通过谈话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看主题图,提问题导入新课(1)你能说一说他们分别种了多少棵树吗?(2)找到了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你们都好棒,提出了很多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板书:一共有几棵树?)【设计理念】:通过主题图直观的展现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新知探究1.列式解答,探究算法谁能列个算式解答这个问题?(生:8+6=15(棵),师板书。

)哦,你们都知道它的得数了,可是熊大熊二还不懂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你们能帮帮他吗?一(2)班的小朋友都很热心,那现在请你们先用自己手中的学具算一算,在算之前请小朋友们听清楚要求: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听,摆的人先想清楚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选择你喜欢的学具边摆边说,另外一名同学当小听众,想一想他说的对不对,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摆完之后同桌交换角色。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棵树》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比较符号(>、<、=),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数数、比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简单的比较问题,他们也能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

但学生在进行符号表示大小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操作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比较符号(>、<、=),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数数、比较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难点:学生能用比较符号正确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在实际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树木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树苗模型,用于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有几棵树。

通过数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两组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组树木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候一组树木的数量多,但大小不一定比另一组大;有时候一组树木的数量少,但大小可能比另一组大。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符号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学生用自己的小树苗模型进行比较。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比较符号(>、<、=),用模型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第四课《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学习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看到小河的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

)根据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出示一共有几棵树?)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程第一学程:独立探究8+6=?学习任务:探究8+6=?主问题1:“8+6”怎样算?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第二步:互学对子间交流“8+6”计算方法第三步:展学1.你是怎么计算“8+6”的?2.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3.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主问题1预设答案:无固定方法,合理即可。

预设1:接着数:从8接着数9,10,11,12,13,14;预设2:“凑十法”:把6分成2和4,8+2=10,10+4=14;预设3:“凑十法”:把8分成4和4,6+4=10,10+4=14;预设4:类推法:9+6=15,8比9少1,15-1=14;预设5:类推法:10+6=16,8比10少2,16-2=14;……(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页-75页,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研究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

在植树节,XXX和XXX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到公园里去种树。

淘气种了8棵树,笑笑种了6棵树。

你们能根据植树的情境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老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设计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指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学生独立探究。

老师:谁能来列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学生列式,可能有:8+6=14或6+8=14.老师:8+6=14,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老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算一算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操作,思考,交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课程设计1. 背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生物课程中,第一单元内容为《生命之源——植物》,其中包括“有几棵树”一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植物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辨别不同的树种。

此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和基本特点。

2. 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和基本特点;2.能够根据形态特征辨认四种树种:柳树、松树、枫树和椰子树。

2.2 技能目标1.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2.学会使用生物课学习工具,如放大镜和生物图集等。

2.3 情感目标1.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2.培养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教学内容3.1 学习任务一:探究植物的重要性1.组织学生通过互动问答,了解植物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2.使用生物图集等工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基本特点。

3.2 学习任务二:学习树的形态特征1.向学生展示四种常见树种的图片,包括柳树、松树、枫树和椰子树;2.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逐步了解每种树的形态特征;3.借助放大镜、生物图集等工具,让学生进行附页中的任务,通过观察和描述,巩固树的形态特征。

3.3 学习任务三:辨认四种树种1.给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图片,让学生根据形态特征确定该树的名称;2.让学生通过互动竞赛的形式,比较每组组员的辨认结果。

3.4 学习任务四:运用所学知识1.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一些地方,在实地观察和描述树,根据形态特征来判断树的名称;2.通过小组展示和口头交流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

4. 教学流程环节时间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时间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展示图片意识和准备学习任务一20分钟探究植物的重要性提问、展示图片观察和描述学习任务二30分钟学习树的形态特征展示图片、提问、分组活动观察和描述、竞赛学习任务三30分钟辨认四种树种提问、分组活动辨认、分析比较学习任务四30分钟实地观察和运用所学知识分组活动、展示、口头交流观察、描述、交流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导思考,概括总结和反思5. 教学评估5.1 形成性评估1.课内练习:观察课堂展示的植物图片,描述其基本特点;2.课堂小组分析:分组合作,进行形态特征辨认任务,比较交流,识别率计入成绩;3.教师评价:制定教师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包括参与度、互动、表现等。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棵树》(教材第81-82页)【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情分析】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适课导入。

师:星期天,淘气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到公园去游玩,在游玩时,他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师:请同学看图,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自己找一找,思考一下,练习小声说一说。

(指生汇报)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主题——有几棵树(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可以把课堂中一些只需浅层思维的探究活动提前完成,这样既为课堂上充分的合作交流留足时间,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目标会更明确。

这样真正实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棵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在已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游戏小蚂蚁搬家”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但对于算理过程的表达不是很规范,流畅。

学生对于10以内的加减和10加几的运算掌握得比较好。

对于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还是不太熟练。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引导学生规范表达算理,通过学习归纳,利用儿歌总结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培养和他人合作的能力,感受和他人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前活动:放音乐《你笑起来真好看》。

全班一起唱。

师:同学们今天上的精神状态都很好,真棒!老师看谁今天的表现是最棒的,能坚持到下课。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口算卡片9+1= 8+2= 9+5= 9+3= 9+9=2、回忆儿歌:9加几的计算方法9加几,不用怕,借个1,凑成10 ,计算起来对又快。

3、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有几棵树(板书课题),我们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探索8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②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运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7.4 有几棵树》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数一数树的数量,进一步理解自然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数数的能力还在初步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数的意义。

同时,学生对于图片的兴趣较大,可以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意义,能够数一数树的数量。

2.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数一数树的数量,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数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图片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数数树的数量,再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包括树的数量不同的图片。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树的不同数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几棵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数一数树的数量,进一步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有关树的数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树的数量。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例如:“一颗树、两颗树、三颗树……”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张图片,数一数树的数量,并告诉老师。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树的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七单元《7.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教案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七单元《7.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教案

《有几棵树》【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8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算的道理。

【教学准备】20根小棒(或牙签)、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树木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淘气他们班去植树。

思考: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引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棵树?注意:学生提出其他相关数学问题,也可予以肯定和引导。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一)问题:一共有多少棵树?1.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

第一种:把6拆成2和4,2与8凑十。

注意:引导生说清楚,拆分6的道理。

第二种:把8拆成4和4,4与6凑十。

注意:引导生说清楚,拆分8的道理。

3.对比两种方法,初步感知:不管是把6分成2和4,2和8凑十;还是把8分成4和4,4和6凑十,都是用了凑十的方法,让计算变简单了。

(二)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6= ,你能看懂吗?(4)师生小结。

1.同桌之间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

第一幅图:每次+1,共加了6次,8+6=14。

第二副图:把6分成2和4,先用2和8凑十,再加上4,8+6=14。

(三)圈一圈,算一算。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

第一幅图:或者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圈的过程,说清楚计算的道理。

第二幅图:或者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圈的过程,说清楚计算的道理。

3.师生小结:在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不管是拆分较大的数,还是拆分较小的数,通过凑十的方法都能让计算变简单!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7.4 有几棵树》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法,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0-9的数字,以及基本的数数能力。

本节课通过数树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进一步巩固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字和计数还有较强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数数,有的学生还处于初步认识数字的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照顾到所有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概念。

2.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呈现树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数数,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加减法的规律。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颗有若干个树的图片,用于展示和数数。

2.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10以内的数字,用于学生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颗有若干个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树的数量。

引导学生发现树的数量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表示。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些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10以内的数字。

让学生两两分组,每组挑选一张卡片,然后用加减法来表示两张卡片上数字的和或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加减法运算,尝试找出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加减法的问题,例如:“如果有5棵树,再加上3棵树,一共有几棵树?”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加减法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页---75页: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

在植树节,淘气和笑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到公园里去种树。

淘气种了8棵树,笑笑种了6棵树。

你们能根据植树的情境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
(设计思考: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指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学生独立探究
师:谁能来列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学生列式。

可能有: 8+6=14或 6+8=14。

师:8+6=14,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算一算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操作,思考,交流。

2、汇报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

可能有:
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

数一数后面一排有8棵,前面一排有6棵。

一共是14棵,8+6=14。

方法(2):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方法(3):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

8+6就等于14。

方法(4):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总共就是14棵树。

方法(5):根据9+6=15,8+6就等于14。

方法(6):根据10+6=16,8比10少2,所以8+6=14。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加6等于14。

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刚才,老师听到机灵狗说,他喜欢第二种计算方法:把6分成4和2,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它还给这种方法取了个名字,叫“凑十法”。

在刚才的几种方法中,欣欣的方法“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叫“凑十法”。

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试一试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了,刘老师真为大家开心,现在请同学们在这么多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书上第74页下面的试一试,做完之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细心。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计算完了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代表交流,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们,这三道题你算对了吗?有错误的小朋友请你再算一算,更正过来。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们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机灵狗给我们带来的小儿歌,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再把余下的加上来,计算起来对又快。


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思考: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环节,我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算法多样化。

同时,教师又不急于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最简便,而是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蝴蝶在花间跳舞。

(出示蝴蝶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问。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师:小朋友们,要求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我们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并计算: 8+7=15。

师:花丛中不但有蝴蝶,还有蜻蜓呢,请你看看这幅图编个数学故事,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学生编故事,提问题。

师:一共有几只蜻蜓,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呢?
学生列式计算:4+8=12或8+4=12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

他们是谁?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哦,小蚂蚁在搬家呢!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
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设计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实践运用环节,我把练一练中的两道设计成了花园中蝴蝶、蜻蜓、蚂蚁之间的故事情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


2、购买食品。

师:老师决定奖励给大家一些美味的食品,请你从中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他们!小朋友们,这么诱人的美味,你想要吗?赶快选一选,算一算吧!(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

(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
3、游戏:夺红旗(书上第76页“夺红旗”游戏)
(设计思考:购买食品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孩子们的特点,让孩子们在选择美味食品的过程中巩固了计算方法。

之后,又在激烈的“夺红旗”比赛中练习“8加几”,延伸了“7加几”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快乐学习。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