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爱洛伊丝》的美丽
浅论《新爱洛伊丝》的美丽
![浅论《新爱洛伊丝》的美丽](https://img.taocdn.com/s3/m/7c29d448312b3169a551a412.png)
浅论《新爱洛伊丝》的美丽中文系0503班05010311 龚慧摘要:《新爱洛伊丝》描绘了一个至善至美的人性后花园,让人心生感动并无限向往。
它以优美的笔触颂扬人的感情和美丽心灵,礼赞田园郊野的美丽大自然,又以行云流水的情节安排,以诗意的爱情描写,提供给读者如饮甘醴的阅读感受,并因此赢得无数赞赏。
关键词:美丽人性感动诗意独到卢梭是18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之一,更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作家,特立独行的他,在文学创作中,仍然有其鲜明的特色,他崇尚自我、直抒情素、热爱自然、充满激情,而在他文笔优美的各类著述中,小说《新爱洛伊丝》更是毫不犹豫地肯定人类感情的崇高地位,细腻委婉的诉说,情景交融的诗意篇章,被看作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小说以简单的题材、简单的人物、简单的情节、简单的对纯洁美好的执着,塑造了一幅可以涤荡心灵的美丽画卷。
一、美丽的人性画卷作为法国启蒙文学的新一辈作家,卢梭以较伏尔泰、孟德斯鸠更激进的姿态登上文坛,猛烈地抨击封建社会、肯定人类的原始状态,他强调自然状态优于社会状态,人性本善,而社会败坏了它。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①所以在《新爱洛伊丝》中,他将人物形象和社会风尚塑造得尽善尽美,写纯洁的爱情、写美好的家庭、写良好的社会、构筑了一个他头脑中的理想国。
小说中几乎不存在“恶人”,所有人都是明理而善良的,尤其是朱莉和克莱尔,几乎是无害的天使,卢梭自己也对此坦言:“任何令人不快的情感,我都难以想象,同时,我也不愿以任何败坏天性的东西来玷污这副美丽的图画。
”②所以小说中有几幅让人感动到无以复加的画面:1、朱莉挚爱着圣普乐,但当他们因门第悬殊而隐藏的恋情被母亲发现而因此卧病在床,并最终去世时,朱莉在饱受愧疚和伤痛的折磨之余,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带给亲人多大的影响,她决定以自己爱情成全美德,压下心里的留恋和绝望,离开圣普乐,在给圣普乐的信中,抽抽搭搭的哽咽、明明不舍得却想让圣普乐好过一点而故做的坚决、那些没有人可以帮忙的巨大痛苦,从书页间一层一层漾出来,刺进心里,欲哭无泪。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251cacc3bb4cf7ec4afed032.png)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摘要:《新爱洛伊丝》是18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卢梭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书中借主人公圣普乐和朱莉的自然纯真爱情故事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回到人的自然本性中去。
其中对自然的赞颂是《新爱洛伊丝》的一个重大特点,也是第一次饱含深情地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是对文学创作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卢梭《新爱洛伊丝》回归自然赞美《新爱洛伊丝》是卢梭一部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描写的是人类感情中最纯真的感情——男女爱情,同时卢梭在写爱情时写入了自己时代的特点,写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他认为人生来是有感情的,感情是自然赋予的,依照自然法则产生的感情,是完美的,是完全符合正当合理的“自然道德”。
在推崇科学精神、理性至上的时代里,他极力倡导“回归自然”,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回到人的自然本性中去。
一、卢梭与“自然说”(一)卢梭的介绍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
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
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个港湾,也是他过于丰富而略嫌病态的爱情生活中钟情的第一个女性;在这儿,卢梭度过了近10年的浪漫而稳定的生活。
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获奖,使他一举成名。
在法国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过的几年是他文艺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阶段,他的四大名篇《新爱洛伊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中的三篇问世于此时。
他晚年时在巴黎离群索居,《忏悔录》一书于此时完稿。
1778年,卢梭死在一个侯爵的庄园里。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c21e83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3.png)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第一篇: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摘要:《新爱洛伊丝》是18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卢梭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书中借主人公圣普乐和朱莉的自然纯真爱情故事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回到人的自然本性中去。
其中对自然的赞颂是《新爱洛伊丝》的一个重大特点,也是第一次饱含深情地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是对文学创作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卢梭《新爱洛伊丝》回归自然赞美《新爱洛伊丝》是卢梭一部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描写的是人类感情中最纯真的感情——男女爱情,同时卢梭在写爱情时写入了自己时代的特点,写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他认为人生来是有感情的,感情是自然赋予的,依照自然法则产生的感情,是完美的,是完全符合正当合理的“自然道德”。
在推崇科学精神、理性至上的时代里,他极力倡导“回归自然”,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回到人的自然本性中去。
一、卢梭与“自然说”(一)卢梭的介绍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
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
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个港湾,也是他过于丰富而略嫌病态的爱情生活中钟情的第一个女性;在这儿,卢梭度过了近10年的浪漫而稳定的生活。
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获奖,使他一举成名。
在法国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过的几年是他文艺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阶段,他的四大名篇《新爱洛伊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中的三篇问世于此时。
他晚年时在巴黎离群索居,《忏悔录》一书于此时完稿。
新爱洛依丝读后感
![新爱洛依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71006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e.png)
新爱洛依丝读后感《新爱洛依丝》是一部充满着浪漫与激情的小说。
小说以爱情为主题,描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成长。
小说中的情节曲折离奇,情感丰富多彩,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洛依丝和亚瑟。
洛依丝是一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孩,她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份坚定的意志。
而亚瑟则是一个英俊而又有魅力的男子,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心。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开始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但他们的爱情却依然坚定不移。
小说通过描述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韧。
小说中的情节曲折离奇,让人难以预料。
作者通过巧妙的安排和布局,让故事的情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在小说中,洛依丝和亚瑟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心,克服了一切困难,最终赢得了幸福。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洛依丝是一个善良而又坚强的女孩,她的美丽和智慧让人无法忽视。
而亚瑟则是一个英俊而又有魅力的男子,他的勇敢和坚定让人敬佩。
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让人为之心动。
小说中的配角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出场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阅读《新爱洛依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韧。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用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心,克服了一切困难,最终赢得了幸福。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让我深深地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这部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更让我对爱情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通过阅读《新爱洛依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韧,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这部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更让我对爱情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经典,也会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99a72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0d.png)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读了卢梭的《新爱洛伊丝》,我的心情就像被一阵春风轻轻拂过,泛起了层层涟漪。
这本书讲述的爱情故事,没有那种惊天动地的海誓山盟,也没有刻意营造的浪漫桥段,却有着一种能直抵人心的力量。
故事中的朱莉和圣普乐,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磨难。
朱莉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被各种礼教和规矩束缚着。
而圣普乐只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师。
这样身份悬殊的两个人,相爱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在爱情面前的那份挣扎和坚持。
朱莉明明深爱着圣普乐,却因为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偏见,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感情。
记得有一次,朱莉和圣普乐在花园中相遇,那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花香弥漫在空气中。
朱莉的眼神中充满了爱意和无奈,她轻轻地对圣普乐说:“亲爱的,我们的爱情就像这月光,虽然美丽,却无法被这黑暗的世界所容纳。
”圣普乐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声音略带颤抖地回答:“哪怕全世界都反对,我对你的心也永远不会改变。
”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坚定。
他们的爱情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幻想,而是充满了现实的无奈和抉择。
圣普乐为了朱莉的名誉,选择离开去远方闯荡。
在离开的那一刻,他一步三回头,眼中满是不舍和眷恋。
而朱莉站在窗前,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的心仿佛也随着圣普乐的离去而破碎。
在分别的日子里,朱莉每天都在思念着圣普乐。
她会拿着圣普乐写给她的信,一遍又一遍地读,仿佛从那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温度。
她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窗外的星空,默默地祈祷着圣普乐能平安归来。
而圣普乐在远方,虽然经历了种种艰辛,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朱莉的爱。
他努力工作,希望有一天能够配得上朱莉。
他会在疲惫的时候,拿出朱莉送给他的手帕,那上面还残留着她的香气,这香气就像一股力量,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当他们再次相见时,那份激动和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朱莉飞奔到圣普乐的怀中,两人相拥而泣,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他们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卢梭小说代表作《新爱洛伊丝》赏析
![卢梭小说代表作《新爱洛伊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c558a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6.png)
卢梭小说代表作《新爱洛伊丝》赏析
卢梭小说代表作《新爱洛伊丝》赏析
王勤;
【期刊名称】《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卷),期】2014(000)02Z
【摘要】<正>小说《新爱洛伊丝》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经典作品,小说的创作源于12世纪的法国,有一位贵族小姐叫爱洛伊丝,她和自己的家庭教师相爱,但是却遭到自己家人的极力反对。
两个人虽然不能结合,但是互相的爱恋仍不断,通过书信往来来表达他们之间的真挚爱情,直到老师死去。
爱洛伊丝和自己老师的感人故事令卢梭深感同情。
于是,卢梭创作了小说《新爱洛伊丝》,又名《朱莉》,用朱莉来替代爱洛伊丝,通过这样的标题来向读者表明朱莉和爱洛伊丝在感情遭遇上的相同命运。
一、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抗议小说《新爱洛伊丝》并不是单纯为了描写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是希望通过对朱莉和老师圣一普娄的爱情悲剧来向人们赞扬这种美丽又纯洁的感情。
老师圣一普娄有着非常渊博的知识,但是自己却是一个平民,被朱莉家聘为家教,负责朱莉的学业。
朱莉是一个非常聪敏的女孩,老师也对她非常用心。
但是时【总页数】2页(P.73-74)
【关键词】新爱洛伊丝;封建等级制度;爱情悲剧;洛伊;爱情故事;书信往来;家庭教师;圣一;性的自由;眷恋之情
【作者】王勤;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I565.074。
谈《新爱洛伊丝》的爱情主题及其影响
![谈《新爱洛伊丝》的爱情主题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e94261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a.png)
谈《新爱洛伊丝》的爱情主题及其影响谈《新爱洛伊丝》的爱情主题及其影响【内容摘要】卢梭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被看作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是浪漫主义之父。
他的《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真挚的爱情,借此表达了他平等、自由的观念,控诉了不平等的等级观念;而同时,他这种对真实的自然情感的直接表露,直接引发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
【关键词】卢梭《新爱洛伊丝》爱情卢梭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新爱洛伊丝》是其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也许就像保尔·德曼曾经断言的那样,“在所有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中,卢梭是遭遇误解最多的一个;此外,在卢梭的所有作品中,《新爱洛伊丝》不仅是被大多数重要的评论家轻视的作品,而且也是遭遇误读最多的作品。
”①综观对卢梭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爱洛伊丝》是受到关注最少的。
那我们就很有必要再来重新看看卢梭这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卢梭是一个一生坎坷的天才。
他被人们看作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是浪漫主义之父,他的思想影响不仅在于他的政治理论著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与起源》,而且也得力于他的文学创作,《新爱洛伊丝》、《爱弥尔》,以及自传小说《忏悔录》。
然而,越是伟大的作家,人们对他的生活和创作的争议就越大,卢梭也不例外,人们对于他的生活和著作有着很大争议,Francois Maurica曾经说过,“正是卢梭这样的艺术家吸引着人们同时也毒害定制论文着整个社会”②。
由此可见,他的思想对西方社会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综观对于卢梭的研究,可以看出人们大都把注意力集中于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著作的研究,相对而言,却对文学作品关注较少。
而文学作品中研究最多的是他的《忏悔录》和《爱弥尔》,也许是因为《忏悔录》给人们撰写自传设立了一种新的标准,使得自传不再表现那种为他人谋福利的宗教经历,而写最真实的自己。
《爱弥尔》提出了与当时社会相异的教育方法,或者说此书深刻地反映了卢梭的教育思想,因为这些而倍受评论家的关注。
《新爱洛伊丝》
![《新爱洛伊丝》](https://img.taocdn.com/s3/m/ef82c12158fb770bf78a55d4.png)
《新爱洛伊丝》主题的三层解读正文主体部分:绪论一《爱洛伊丝》与《新爱洛伊丝》爱洛伊丝是生活在法国12世纪的人物,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遭到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
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互相依恋,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
爱洛伊丝和阿贝拉相爱的故事,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
根据此,卢梭把自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为《新爱洛伊丝》,用醒日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12世纪的爱洛伊丝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
全书的故事令人悲切: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城克拉朗,贵族小姐朱莉和她的表妹请到了平民圣普乐做她们的家庭教师。
不久,朱莉爱上了圣普乐,但遭到她父亲的反对。
德丹治男爵的封建意识极深,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平民。
于是,圣普乐离开朱莉,从瑞士到法国,之后又随一支英国舰队别海外远游,以期忘掉他和朱莉的感情。
而朱莉在父亲的恳求下结了婚,嫁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成为贤妻良母,她把自己与圣普乐的关系坦诚地告诉了丈夫,得到了沃尔玛的谅解,他对两个青年人之间过去的爱也表示充分的理解,并对他们的美德完全信任,邀请圣普乐回到克拉朗。
后来,朱莉因跳人湖中救她跌落水中的孩子,染病不起.她在临终前希望圣普乐做孩子的家庭教师,并与克莱尔结婚。
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和12世纪的爱洛伊丝不同:12世纪的爱洛伊丝最后以断绝婚姻的方式进入了女修道院。
而他的“新爱洛伊丝”和一个俄国贵族结了婚;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是纯洁和真诚的。
他们虽被迫分离,不能结合在一起,但他们时有书信往还,倾诉真挚的情谊;朱莉则虔诚地尊重婚姻的神圣,在沃尔玛的理解和信任中,做一个贤良的妻子和母亲。
二对爱情的讴歌,对封建门第观念的控诉1.对爱情的颂扬(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2.等级观念酿成爱情悲剧3. 封建道德虚伪性的揭露三颂扬善良风尚、匡正民风民俗,建立有秩序的社会(达到“社会的协调与社会的和平”。
人们都知道,在1757到1758年间。
《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新爱洛伊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cae4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f.png)
《新爱洛伊丝》读后感《新爱洛伊丝》读后感1一份真挚的感情敢于冲破重重阻碍,是值得珍视的,而一份值得珍视的感情得不到认可,是遗憾的。
卢梭的小说《新爱罗伊斯》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的,全书共分为162封信,通过这些信件,为我们诠释了爱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卢梭的小说不仅对18世纪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今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有巨大作用。
《新爱洛伊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来深化反封建的主题。
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就像是一堵墙,把人与人分隔在两个世界,把心灵的距离拉远了。
因为封建制度,朱丽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得不到众人的祝福;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只能违背心意,遵从父命。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功劳”,它扼杀了人类的真挚的感情和心灵的自由。
小说中,处处透露着反封建的气息,不管是朱丽和圣普乐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而相互爱慕,亦或朱丽违抗父母的心愿,都是对封建制度的叫嚣和宣战。
在小说中,朱丽最后的话:“我们的爱情,我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爱情,永远不会从我的心中排除出去,我的生命之花绝不会在我的记忆中凋谢”是对封建制度最有利的控诉。
《新爱洛伊斯》以爱情的主题贯穿全篇,虽然全书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但通过书信这一特的方式,很巧妙,很生动的讲主人公的性格及关系全部表现出来。
也许书信这一方式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但书信体《新爱洛伊斯》中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
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朱丽和圣普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感情,愉悦而无法言说的思慕。
我想,卢梭会选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这部小说,也与当时反封建的主题相关,主人公无法大胆,直率的表达彼此的感情,只能通过书信这一种含蓄,隐晦的方式来间接表达心中的情感。
通过阅读,没有书信的呆板,反而更加钦佩爱情的无私和伟大。
整部小说也透露出卢梭对自由恋爱的赞美和颂扬。
通过阅读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发现在整部小说中,除了对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叙述和赞美外,对环境也有很多笔触来描绘。
《新爱洛依斯》读后感
![《新爱洛依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f461d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f.png)
《新爱洛依斯》是一本令人感动的小说,它讲述了一段充满哀婉和无奈的爱情故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主人公朱莉和圣普乐之间的爱情所打动。
朱莉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的女孩,她对圣普乐一见钟情。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
朱莉最终选择了离开圣普乐,而圣普乐则因为无法忘记朱莉而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它能够让人们为之疯狂,为之付出一切。
然而,爱情并不总是能够带来幸福的结局。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接受命运的安排。
此外,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朱莉和圣普乐都是善良、真诚的人,但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在一起。
这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在爱情面前受到伤害?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cde5ef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3.png)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黄晓雯一份真挚的感情敢于冲破重重阻碍,是值得珍视的,而一份值得珍视的感情得不到认可,是遗憾的。
卢梭的小说《新爱罗伊斯》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的,全书共分为162封信,通过这些信件,为我们诠释了爱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卢梭的小说不仅对18世纪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今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有巨大作用。
《新爱洛伊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来深化反封建的主题。
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就像是一堵墙,把人与人分隔在两个世界,把心灵的距离拉远了。
因为封建制度,朱丽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得不到众人的祝福;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只能违背心意,遵从父命。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功劳”,它扼杀了人类的真挚的感情和心灵的自由。
小说中,处处透露着反封建的气息,不管是朱丽和圣普乐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而相互爱慕,亦或朱丽违抗父母的心愿,都是对封建制度的叫嚣和宣战。
在小说中,朱丽最后的话:“我们的爱情,我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爱情,永远不会从我的心中排除出去,我的生命之花绝不会在我的记忆中凋谢”是对封建制度最有利的控诉。
《新爱洛伊斯》以爱情的主题贯穿全篇,虽然全书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但通过书信这一特的方式,很巧妙,很生动的讲主人公的性格及关系全部表现出来。
也许书信这一方式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但书信体《新爱洛伊斯》中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
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朱丽和圣普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感情,愉悦而无法言说的思慕。
我想,卢梭会选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这部小说,也与当时反封建的主题相关,主人公无法大胆,直率的表达彼此的感情,只能通过书信这一种含蓄,隐晦的方式来间接表达心中的情感。
通过阅读,没有书信的呆板,反而更加钦佩爱情的无私和伟大。
整部小说也透露出卢梭对自由恋爱的赞美和颂扬。
通过阅读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发现在整部小说中,除了对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叙述和赞美外,对环境也有很多笔触来描绘。
新爱洛伊斯第一部分赏析
![新爱洛伊斯第一部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f5d5f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7d.png)
新爱洛伊斯第一部分赏析我看过的第一部小说是《情人》,里面的男主角把爱洛伊斯当作自己最信赖的朋友,每天晚上睡觉时都会梦见她。
后来读了朱利安巴恩斯的《新爱洛伊丝》(又译《另一个女人》),对他十分崇拜。
但是翻译者可能理解错了我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我真正要描述的是:女人与“虚构”的故事之间的关系。
小说一开头就描绘了一位带着婴儿的美丽少妇回到家中——一个高雅、沉稳的女子,也许很多读者已经猜到了这位夫人将成为“虚构”故事的主角;而接下去发生的故事就如此地戏剧化。
美国南方广阔大地上普通人家悲欢离合的故事和光怪陆离的爱情故事相互交织在一起,展现给读者一幅图画式的美国乡村风俗画卷。
因为作品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法,所以阅读感受完全不同于作者平日娓娓道来的方式。
即使文章的内容被改变得支离破碎,却依旧能够让你体验到作者平静、内敛的笔触所描绘出的那种别样韵味。
读罢全篇,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只剩下两件事:一是凯瑟琳·德克莱弗讲述的老房子那条阴暗狭长的走廊,二是海蒂接近崩溃边缘时跟母亲说的话。
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总认为“爱洛伊丝”三个字应该由我们来讲述,毕竟它代表着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形象。
但事实证明,凯瑟琳才是故事的主角,她是美国社会底层一群坚强的女性代表。
无论是遭遇丈夫背叛还是怀孕生产,她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对于读者来说,这更像是一部励志类型的小说。
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一定要珍惜身边的幸福!当命运和厄运降临时,要学会笑对人生,并且善待周围的人。
一切都是暂时的,唯有微笑和宽恕才是永恒的。
另外,当自己痛苦难耐或迷茫彷徨时,请记住“爱洛伊丝”曾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管怎样,总要试着去做点什么。
”“新爱洛伊丝”让我们知道,爱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
只要你愿意付诸行动,那么你的世界终究会充满阳光。
开始还以为一个外国女孩儿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感慨颇多。
作者是位年轻的女作家,出版过几本小说,都未引起轰动,但我仍觉得她非常优秀。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71a83cf121dd36a32d82dd.png)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第一篇: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黄晓雯一份真挚的感情敢于冲破重重阻碍,是值得珍视的,而一份值得珍视的感情得不到认可,是遗憾的。
卢梭的小说《新爱罗伊斯》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的,全书共分为162封信,通过这些信件,为我们诠释了爱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卢梭的小说不仅对18世纪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今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有巨大作用。
《新爱洛伊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来深化反封建的主题。
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就像是一堵墙,把人与人分隔在两个世界,把心灵的距离拉远了。
因为封建制度,朱丽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得不到众人的祝福;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只能违背心意,遵从父命。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功劳”,它扼杀了人类的真挚的感情和心灵的自由。
小说中,处处透露着反封建的气息,不管是朱丽和圣普乐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而相互爱慕,亦或朱丽违抗父母的心愿,都是对封建制度的叫嚣和宣战。
在小说中,朱丽最后的话:“我们的爱情,我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爱情,永远不会从我的心中排除出去,我的生命之花绝不会在我的记忆中凋谢”是对封建制度最有利的控诉。
《新爱洛伊斯》以爱情的主题贯穿全篇,虽然全书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但通过书信这一特的方式,很巧妙,很生动的讲主人公的性格及关系全部表现出来。
也许书信这一方式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但书信体《新爱洛伊斯》中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
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朱丽和圣普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感情,愉悦而无法言说的思慕。
我想,卢梭会选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这部小说,也与当时反封建的主题相关,主人公无法大胆,直率的表达彼此的感情,只能通过书信这一种含蓄,隐晦的方式来间接表达心中的情感。
通过阅读,没有书信的呆板,反而更加钦佩爱情的无私和伟大。
整部小说也透露出卢梭对自由恋爱的赞美和颂扬。
通过阅读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发现在整部小说中,除了对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叙述和赞美外,对环境也有很多笔触来描绘。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ada81a58fb770bf68a5524.png)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黄晓雯一份真挚的感情敢于冲破重重阻碍,是值得珍视的,而一份值得珍视的感情得不到认可,是遗憾的。
卢梭的小说《新爱罗伊斯》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的,全书共分为162封信,通过这些信件,为我们诠释了爱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卢梭的小说不仅对18世纪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今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有巨大作用。
《新爱洛伊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来深化反封建的主题。
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就像是一堵墙,把人与人分隔在两个世界,把心灵的距离拉远了。
因为封建制度,朱丽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得不到众人的祝福;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只能违背心意,遵从父命。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功劳”,它扼杀了人类的真挚的感情和心灵的自由。
小说中,处处透露着反封建的气息,不管是朱丽和圣普乐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而相互爱慕,亦或朱丽违抗父母的心愿,都是对封建制度的叫嚣和宣战。
在小说中,朱丽最后的话:“我们的爱情,我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爱情,永远不会从我的心中排除出去,我的生命之花绝不会在我的记忆中凋谢”是对封建制度最有利的控诉。
《新爱洛伊斯》以爱情的主题贯穿全篇,虽然全书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但通过书信这一特的方式,很巧妙,很生动的讲主人公的性格及关系全部表现出来。
也许书信这一方式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但书信体《新爱洛伊斯》中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
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朱丽和圣普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感情,愉悦而无法言说的思慕。
我想,卢梭会选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这部小说,也与当时反封建的主题相关,主人公无法大胆,直率的表达彼此的感情,只能通过书信这一种含蓄,隐晦的方式来间接表达心中的情感。
通过阅读,没有书信的呆板,反而更加钦佩爱情的无私和伟大。
整部小说也透露出卢梭对自由恋爱的赞美和颂扬。
通过阅读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发现在整部小说中,除了对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叙述和赞美外,对环境也有很多笔触来描绘。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251cacc3bb4cf7ec4afed032.png)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摘要:《新爱洛伊丝》是18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卢梭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书中借主人公圣普乐和朱莉的自然纯真爱情故事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回到人的自然本性中去。
其中对自然的赞颂是《新爱洛伊丝》的一个重大特点,也是第一次饱含深情地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是对文学创作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卢梭《新爱洛伊丝》回归自然赞美《新爱洛伊丝》是卢梭一部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描写的是人类感情中最纯真的感情——男女爱情,同时卢梭在写爱情时写入了自己时代的特点,写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他认为人生来是有感情的,感情是自然赋予的,依照自然法则产生的感情,是完美的,是完全符合正当合理的“自然道德”。
在推崇科学精神、理性至上的时代里,他极力倡导“回归自然”,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回到人的自然本性中去。
一、卢梭与“自然说”(一)卢梭的介绍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
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
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个港湾,也是他过于丰富而略嫌病态的爱情生活中钟情的第一个女性;在这儿,卢梭度过了近10年的浪漫而稳定的生活。
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获奖,使他一举成名。
在法国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过的几年是他文艺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阶段,他的四大名篇《新爱洛伊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中的三篇问世于此时。
他晚年时在巴黎离群索居,《忏悔录》一书于此时完稿。
1778年,卢梭死在一个侯爵的庄园里。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5d604b7caaedd3382c4d323.png)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黄晓雯一份真挚的感情敢于冲破重重阻碍,是值得珍视的,而一份值得珍视的感情得不到认可,是遗憾的。
卢梭的小说《新爱罗伊斯》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的,全书共分为162封信,通过这些信件,为我们诠释了爱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卢梭的小说不仅对18世纪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今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有巨大作用。
《新爱洛伊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来深化反封建的主题。
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就像是一堵墙,把人与人分隔在两个世界,把心灵的距离拉远了。
因为封建制度,朱丽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得不到众人的祝福;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只能违背心意,遵从父命。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功劳”,它扼杀了人类的真挚的感情和心灵的自由。
小说中,处处透露着反封建的气息,不管是朱丽和圣普乐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而相互爱慕,亦或朱丽违抗父母的心愿,都是对封建制度的叫嚣和宣战。
在小说中,朱丽最后的话:“我们的爱情,我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爱情,永远不会从我的心中排除出去,我的生命之花绝不会在我的记忆中凋谢”是对封建制度最有利的控诉。
《新爱洛伊斯》以爱情的主题贯穿全篇,虽然全书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但通过书信这一特的方式,很巧妙,很生动的讲主人公的性格及关系全部表现出来。
也许书信这一方式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但书信体《新爱洛伊斯》中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
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朱丽和圣普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感情,愉悦而无法言说的思慕。
我想,卢梭会选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这部小说,也与当时反封建的主题相关,主人公无法大胆,直率的表达彼此的感情,只能通过书信这一种含蓄,隐晦的方式来间接表达心中的情感。
通过阅读,没有书信的呆板,反而更加钦佩爱情的无私和伟大。
整部小说也透露出卢梭对自由恋爱的赞美和颂扬。
通过阅读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发现在整部小说中,除了对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叙述和赞美外,对环境也有很多笔触来描绘。
新爱洛依丝读后感
![新爱洛依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e6416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a.png)
《新爱洛依丝》读后感《新爱洛依丝》是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18世纪末的法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故事,深入探讨了情感、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阅读这部作品,我被作者对于人性、爱情和道德的细腻描绘所吸引,同时也对小说所展现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朱莉和圣普乐都是充满魅力的角色。
朱莉以其高尚的品质、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爱情,成为了小说中最具吸引力的存在。
她不仅美丽动人,更有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在面对爱情和道德的抉择时,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世俗所动。
而圣普乐则是一个温柔而又强大的男主角,他对朱莉的爱深沉而真挚,为了爱情和理想,他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付出,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更加感人至深。
从道德层面来看,《新爱洛依丝》深刻探讨了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在这部小说中,爱情并不只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更是一种道德的体现。
朱莉和圣普乐之间的爱情,始终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基础上。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感情需求而在一起,更是为了共同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这种高尚的爱情观,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道德的升华。
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新爱洛依丝》展现了18世纪末法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小说中的贵族社会充满了虚伪、奢侈和腐败,而普通人民则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之中。
这种社会现实与主人公们的爱情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与矛盾。
同时,作者也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改革的渴望和对人性的追求。
《新爱洛依丝》中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小说中的许多经典语句,不仅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思考。
以下是对其中几句经典语句的解读。
“爱,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对话。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爱的本质。
在《新爱洛依丝》中,朱莉和圣普乐之间的爱情不仅仅是肉体的吸引,更是灵魂的交融。
《新爱洛依斯》读后感
![《新爱洛依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b25537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1.png)
《新爱洛依斯》是法国作家卢梭的一部著名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自由和道德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朱丽和沃尔马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主人公朱丽的形象所吸引。
她是一个聪明、美丽、独立自主的女性,但同时也是一个矛盾重重的人物。
她既有着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又不得不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这种矛盾使她陷入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之中。
除了主人公之外,书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难忘的角色。
例如,沃尔马先生,他是一个有才华、有魅力的年轻人,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他和朱丽之间的感情纠葛令人动容,也让人深思。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人物,如朱丽的朋友、家人等等。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34fe0d755270722182ef70e.png)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第一篇: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黄晓雯一份真挚的感情敢于冲破重重阻碍,是值得珍视的,而一份值得珍视的感情得不到认可,是遗憾的。
卢梭的小说《新爱罗伊斯》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的,全书共分为162 封信,通过这些信件,为我们诠释了爱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卢梭的小说不仅对18 世纪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今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有巨大作用。
《新爱洛伊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来深化反封建的主题。
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就像是一堵墙,把人与人分隔在两个世界,把心灵的距离拉远了。
因为封建制度,朱丽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得不到众人的祝福;因为封建制度,朱丽只能违背心意,遵从父命。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功劳”,它扼杀了人类的真挚的感情和心灵的自由。
小说中,处处透露着反封建的气息,不管是朱丽和圣普乐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而相互爱慕,亦或朱丽违抗父母的心愿,都是对封建制度的叫嚣和宣战。
在小说中,朱丽最后的话:“我们的爱情,我们最初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爱情,永远不会从我的心中排除出去,我的生命之花绝不会在我的记忆中凋谢”是对封建制度最有利的控诉。
《新爱洛伊斯》以爱情的主题贯穿全篇,虽然全书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但通过书信这一特的方式,很巧妙,很生动的讲主人公的性格及关系全部表现出来。
也许书信这一方式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但书信体《新爱洛伊斯》中却透露出浓浓的爱意。
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朱丽和圣普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感情,愉悦而无法言说的思慕。
我想,卢梭会选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这部小说,也与当时反封建的主题相关,主人公无法大胆,直率的表达彼此的感情,只能通过书信这一种含蓄,隐晦的方式来间接表达心中的情感。
通过阅读,没有书信的呆板,反而更加钦佩爱情的无私和伟大。
整部小说也透露出卢梭对自由恋爱的赞美和颂扬。
通过阅读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发现在整部小说中,除了对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叙述和赞美外,对环境也有很多笔触来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爱洛伊丝》的美丽
中文系0503班05010311 龚慧摘要:《新爱洛伊丝》描绘了一个至善至美的人性后花园,让人心生感动并无限向往。
它以优美的笔触颂扬人的感情和美丽心灵,礼赞田园郊野的美丽大自然,又以行云流水
的情节安排,以诗意的爱情描写,提供给读者如饮甘醴的阅读感受,并因此赢得无数赞
赏。
关键词:美丽人性感动诗意独到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之一,更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作家,特立独行的他,在文学创作中,仍然有其鲜明的特色,他崇尚自我、直抒情素、热爱自然、充满激情,而在他文笔优美的各类著述中,小说《新爱洛伊丝》更是毫不犹豫地肯定人类感情的崇高地位,细腻委婉的诉说,情景交融的诗意篇章,被看作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
小说以简单的题材、简单的人物、简单的情节、简单的对纯洁美好的执着,塑造了一幅可以涤荡心灵的美丽画卷。
一、美丽的人性画卷
作为法国启蒙文学的新一辈作家,卢梭以较伏尔泰、孟德斯鸠更激进的姿态登上文坛,猛烈地抨击封建社会、肯定人类的原始状态,他强调自然状态优于社会状态,人性本善,而社会败坏了它。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①
所以在《新爱洛伊丝》中,他将人物形象和社会风尚塑造得尽善尽美,写纯洁的爱情、写美好的家庭、写良好的社会、构筑了一个他头脑中的理想国。
小说中几乎不存在“恶人”,所有人都是明理而善良的,尤其是朱莉和克莱尔,几乎是无害的天使,卢梭自己也对此坦言:“任何令人不快的情感,我都难以想象,同时,我也不愿以任何败坏天性的东西来玷污这副美丽的图画。
”②
所以小说中有几幅让人感动到无以复加的画面:
1、朱莉挚爱着圣普乐,但当他们因门第悬殊而隐藏的恋情被母亲发现而因此卧病在床,并最终去世时,朱莉在饱受愧疚和伤痛的折磨之余,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带给亲人多大的影响,她决定以自己爱情成全美德,压下心里的留恋和绝望,离开圣普乐,在给圣普乐的信中,抽抽搭搭的哽咽、明明不舍得却想让圣普乐好过一点而故做的坚决、那些没有人可以帮忙的巨大痛苦,从书页间一层一层漾出来,刺进心里,欲哭无泪。
2、因为爱德华对朱莉的态度,圣普乐和爱德华发生争吵并发展到要决斗。
朱莉为确保情
人的安全,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致信爱德华,说明圣普乐已占有她的心和她的身,坚定忠贞又情真意切,她以弱小的肩膀担负起不可预测的所以恶果,更表示“你在看见我流泪和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你心里是不会有什么乐趣可言的。
是的,我要以我心中哀伤不已的爱情的名义发誓,并请你为我这个决非空话的誓言做证:我决心和我所爱的人同日死去,绝不比他多活一天。
”而爱德华收到信后,在他们不惜一自己生命去捍卫对方的真爱面前,立即以宽宏仁厚的气量,发誓为她保守秘密并前往圣普乐的住所,道歉并请求收回他的挑战,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
朱莉以自己的勇敢,赢得了她爱情的胜利,更为情人赢得了绅士的友谊。
3、当朱莉和德·沃尔玛先生共同度过了美满幸福的六年夫妻生活后,突然知道丈夫在结婚前就已知道自己和圣普乐的事却为了自己将秘密藏了六年,而且在当初朱莉和圣普乐约会的小树林前安慰她说:“朱莉,不要对这个隐蔽的地方害怕,我们刚才在那里把它隐藏的秘密都说出来了。
”之时,不知道对朱莉的爱,圣普乐和沃尔玛,到底谁多谁少。
二、诗意的语言长廊
因为整部小说都以描写美好的德性、纯洁的人品为主,所以语言也不自觉地清新朴实,以诗意清丽的语言,更加打动读者的心。
由于卢梭的自身经历,致使他往往将自己的心灵状态赋予小说中的人物身上,经常做抒情的倾诉、沉湎于内心的遐想,像诗人般吟咏爱情、讴歌自然,使得小说如散文诗般靓丽多姿。
例如圣普乐对朱莉的爱情表白:
“不过,请你可怜可怜我,今后不要再用你那如此柔和但将使我陷入绝境的眼睛看我;不要让我的眼睛再看到你的容貌和表情,你的胳臂和手,你金黄色的头发和特有的姿势,让我贪婪的目光把你看成另外一个样子;让我听到的,不是你那任何人听了都不能不有所感动的声音。
”
用类似斥责的一连串句子,道出“我的眼睛,已被你的一切填满,除了你,我谁也看不见,我的耳目,完全被你遮蔽,所听所看,唯有你”的至爱之情。
又以“你优美的风度又重新恢复,展示了迷人的美;新开的玫瑰花也没有你这么鲜艳。
”表明朱莉在自己心里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三、沁人心脾的田园风光
卢梭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返回自然,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写进作品,讴歌大自然,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有表现。
他认为大自然的美是与现实的丑相对应的,而在这部大大超越现实的作品里,自然的美景更出众:
“这一个月以来,秋天的阳光催促着欢乐的收获葡萄的时刻早日到来;已经下了几次霜,为收获工作拉开了序幕;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把里埃老人送来的礼物展现在人们眼前,好象是在邀请大家都去摘取。
所有的葡萄园都结满了上天为了让穷苦人忘掉忧愁而赐予他们的美好果实;酒桶和酒缸发出碰撞的响声;收葡萄的姑娘们的歌声传遍了各个山岗;传流不息的人把收获的葡萄运到压榨机那里去;乡村制作的乐器发出催人们加油干的粗里粗气的声音;人人皆大欢喜的情景此时已到处呈现;最后,那浓雾弥漫的烟雾,宛如戏台的幕布一样,在早晨被太阳拉开,让人们欣赏那动人的戏剧。
”
这段精彩的描写,真切展示了沃尔玛一家的美好生活。
在收获葡萄的美丽季节、善良的人们愉快地相聚,一起静思、一起庆祝、一起高歌,无限美好。
只此一段,朱莉一家所处的美丽田园风景便一览无余,祥和静谧,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想不善良都不行。
四、清丽流畅的情节安排
爱情小说,从来就不少,而《新爱洛伊丝》只所以出类拔萃,我想其简单流畅、没有大跌宕而显得清新婉丽的独到情节安排应该是一重要原因。
读这部小说不需要做好大起大落的心理准备,一切都自然天成,就像喝一杯清雅舒心的茶。
包括主人翁朱莉的死,也较同类小说而更平静,让人心有哀伤却无力有任何反对意见,这个纯净唯美的灵魂,本身就是属于天国的。
总之,《新爱洛伊丝》以看似简单的题材、简单的人物、简单的情节、简单的语言,蕴涵的,却是美好纯洁的人性、怡人美丽的自然、诗意深远的理想、无限回味的感动。
掩藏在它背后的美丽决不是这些字就可以概括的,它像一个有待开掘的宝藏,还有无数的惊喜,等着我们去发现。
注释:
①李平沤、何三雅译本<新爱洛伊丝> 译林出版社
②卢梭〈忏悔录〉巴黎“袖珍丛书”1972年版下册
参考文献:
①喻天舒《西方文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李平沤、何三雅译本<新爱洛伊丝> 译林出版社
④卢梭〈忏悔录〉巴黎“袖珍丛书”1972年版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