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护理查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5月份护理业务查房

—伤寒病人的护理

时间:2016年5月23日下午16:00分

地点:感染科护士站

主持人:聂琴琴(护士长)记录人:韦丽红(护士)

参加人员:

聂琴琴(护士长):伤寒(Typhoid) 是由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WHO把伤寒作为一个全球性卫生问题。世界上总的发病趋势是下降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的发病率已降到0.4~3.7/10万,重点在输入病例的控制。WHO估计,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可高达540/10万。

病原学:伤寒杆菌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μm,宽约0.4~0.9μ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pH为6.8~7.8。

生存能力: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

伤寒的病理变化:其病理组织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典型伤寒病例的临床特

征为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的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即可从粪便排菌,一般从病程第一周末开始经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第2~4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病人可成为长期或终生带菌者。

2、传播途径

(1)直接传播:病原体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可造成直接传播。

(2)间接传播:经过手和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源和食物等可造成间接传播。

其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引起本病的暴发和流行,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遍布于全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饮食饮水条件差的地区可引起流行。我国以散发为主,但有的地区时有暴发流行,其中以水型暴发为主,食物型暴发约10~15%

2、时间分布:季节:终年可见,以夏秋季居多。

3、人群分布: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儿童及青壮年居多,暴发疫情中也以青壮年居多。

临床表现:

初期:缓慢起病,体温阶梯上升,可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5-7天体温达到39-40度。

极期:2、3病周出现典型伤寒临床表现。

1. 持续高热;

2. 相对缓脉;

3.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4. 玫瑰疹

5. 肝脾肿大

缓解期:第四病周,体温呈弛张热,逐渐下降,病情开始好转,患者消瘦虚弱,同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恢复期:4、5病周,细菌被消灭,症状逐渐消失,组织逐步修复。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

并发症:

1. 肠出血;最常见

2. 肠穿孔;最严重,突发右下腹剧痛,伴腹膜炎、休克体征

3. 中毒性心肌炎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减少,少于5000/dl,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

细菌培养:

血、粪、尿、骨髓培养。

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

1):肥达反应阴性不能排除伤寒

2):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可确诊。

3):单份血清抗体效价抗O≥1:80,抗H≥:160,有诊断价值。

一般治疗及护理:卧床休息,注意卫生,保持大便通畅,胃肠道隔离。

注意要点:高热者不宜药物降温,便秘者禁用泻药,腹泻者忌用鸦片制剂,腹胀者忌用新思的明。

抗菌治疗:

1.氟喹诺酮类药物,

2.首选,氯霉素

●3.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

●4.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5.头孢菌素。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二) 1、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伤寒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一周后,粪检2次阴性(2次粪检之间隔2-3天),方可解除隔离。在伤寒暴发或流行期间,具以上综合性医院要设立传染病区,流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应设立隔离病房,在暴发村应设立临时隔离病房。

2、疑似病人

对疫区内“持续发热”的疑似病人,也应进行治疗或隔离治疗,

并且应尽快明确诊断。

3、密切接触者的处理

对与伤寒病人有过密切接触以及在水型、食物型暴发中有可能受感染的人,如病家的成员、病人陪伴者、聚餐的参加者等要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以最后接触之日起计算,伤寒23天,副伤寒15天。

医学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早期症状及体温测量等。对已有症状的人要作血、粪培养,以便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三)切断传播途径:

是预防控制本病的关键性措施。采取以三管一灭(管水、粪、饮食和灭蝇)为重点内容以及卫生宣教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1、全面开展饮用水消毒与管理,对疫区内被污染的和怀疑可能被污染的饮用水源要消毒处理后才能饮用,教育群众不饮用生水。

2、禁售禁食被污染的食物。

做好饮食行业、食品摊点的卫生管理,加强《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取缔无证摊贩,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特别是生冷食品,小水海产品,要加强管理。疫区内要劝阻群众聚餐。

3、病家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餐具、衣物、用品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的粪、尿、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

4、大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与爱国卫生运动,使群众了解伤寒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做好预防。提高群众对伤寒预防的卫生保护意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饭前与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等。同时,搞好环境卫生,管好水源,消除垃圾,消灭苍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