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体温过高的护理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0
(2)冰毯机:医用冰毯全身降 温仪,简称冰毯机。分为单
纯降温法和亚低温治疗法两
种。前者用于高热病人降温, 后者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PPT学习交流
11
三、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 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 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PPT学习交流
二、降温的措施 三、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四、冷疗法的应用 (1)目的 (2)禁忌症 (3)方法
PPT学习交流
2
一、体温过高的定义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 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 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0C或口腔温 度超过37.50C,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0C以上称为 体温过高。
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因冷 疗使局部血流减少,妨碍炎症的吸 收。
PPT学习交流
23
(二)禁忌症
3、组织损伤、破裂 因冷疗可降低 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损伤,且影响 伤口愈合。尤其大范围组织损伤, 应绝对禁止。
4、对冷过敏 病人使用冷疗可出现 红斑、荨麻疹、关节疼痛、肌肉痉 挛等过敏症状。
PPT学习交流
12
(2)加强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 一般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应 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 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1次 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 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 搏和血压的变化。
②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意识障 碍等伴随症状。
③观察治疗效果。
PPT学习交流
13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 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 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执的 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5
稽留热
间歇热
弛张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6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呼
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9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并做好记录。
2.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做好发热护理,监测患者 体温,遵医嘱及时留取相关标本并给予物理或药 物降温,热退时避免当风受凉。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 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 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 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
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3.遵医嘱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为宜, 进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 固食物,少量多餐。保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4.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 予保护性措施。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10
住院治疗简要过程
予以抗炎退热及对症处理,患者 症状好转,于2016年9月9日10:15 出院。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等。
(4)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等。
(5)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6)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 13 细菌等。
4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入院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肺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高
热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
呼吸功能改变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5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护理措施
10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11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 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体温≥37.5℃(以口温为准)
注: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 现。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皮温不均、心率和呼吸 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9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 ppt课件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 期低热。 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检查体征
检查发热病人的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等,进一步确定发热 原因。
辅助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辅助 检查,明确发热的具体原因,为 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判断病情严 重程度
01
观察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 程度。
02
检查体征
通过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 皮肤颜色、尿量等体征, 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 重程度。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变化
定时测量并记录病人的体温, 了解体温波动情况,为诊断提
供依据。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病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如咳嗽、咳痰、皮疹等,以及
病情变化趋势。
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体 温下降、症状缓解等,以评估
治疗效果。
评估发热原因
观察症状
观察发热病人的症状,如头痛、 咳嗽、乏力等,以初步判断发热 原因。
03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持续时间,有助 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 要点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调整室温
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 60%。
增减衣被
根据病人情况增减衣被,出汗多时及时更换 内衣和床单。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
将冰袋置于病人的额头、 颈部或腋窝处,帮助降 低体温。
酒精擦浴
用酒精稀释液擦拭病人 的身体,通过蒸发散热 来降低体温。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室温 影响病人的散热。 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 理降温法。
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01 补充水分
发热病人易出汗,应鼓励其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 入。
患者高热期间护理措施

患者高热期间护理措施1. 导言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的状况,通常被定义为体温超过38℃(100.4℉)。
在患者出现高热的情况下,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病情,减轻不适感,促进康复。
本文旨在介绍患者高热期间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恰当的护理服务。
2. 环境调节在患者高热期间,适宜的环境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温度调节:将室内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为22℃-25℃(72℉-77℉)。
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情况,以确保患者舒适度。
•湿度调节:维持适宜的湿度,通常在4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可能会对患者的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闷热的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和温度。
•降噪:减少环境噪声对患者的干扰,以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
3. 舒适性护理高热的患者通常会感到疲倦、不适和焦躁。
为了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以下护理措施是必要的:•床上用品:使用柔软、吸湿透气的床上用品,确保患者的皮肤得到良好的呼吸,避免过度出汗和不适感。
•衣着: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确保患者的皮肤得到良好的空气流通。
•身体清洁: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擦拭体表、更换床单等,以保持身体清洁和舒适。
4. 饮食护理在高热期间,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合理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水分摄入:保持患者的充足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饮水应以小口、频次多的方式进行,避免一次性喝大量水分。
•轻食为主: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糊状食物、流质食物和半流质食物。
避免油炸、辛辣和高糖食物,以减轻患者的消化负担。
•常规巡饭:按照规定的时间给予饮食,避免让患者过长时间空腹或饥饿。
5. 用药管理在高热期间,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以下是用药管理的一些建议:•按时用药:确保患者按医嘱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误服。
•适应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调整药物的剂量,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发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必要时予以诊断性治疗 如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未能找到发热原因,或由于条 件限制无法进行相关检查,必要时可根据高度怀疑的 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 加强营养支持 发热患者机体消耗增加,注意给予富含维生素、高 蛋白饮食。注意水的摄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 脱水。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 • 液体管理 监测患者出入量,观察黏膜湿度,观察尿量和颜色, 遵医嘱充足补液,预防脱水。 • 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降低室温,有利于降低患者 体温。
发热患者的护理
概念
• 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称为发热。 •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 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但发热过高或过 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严重 障碍。
温水擦浴:用吸水毛巾,于温水中浸泡, 拧至不滴水,擦拭患者皮肤。 乙醇擦浴:使用25%-35%乙醇,方法同温 水擦浴。
3岁以下婴幼儿一般不宜进行乙醇擦浴
物理降温
• 冰敷降温法:用毛巾将冰袋或冰水袋置于前额、腋窝、 腹股沟等部位降温。注意避开枕后、耳廓、阴囊、心 前区、腹部、足底等禁忌用冷的部位。 • 冰帽降温 • 冰毯降温 • 低温灌肠
谢谢大家
•选物理降温 需要退热时,首选物理降温。降温效果显著的乙醇、 温水擦浴最为常见。也可冰袋或冰水袋置于前额、腋 窝、腹股沟等部位降温。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冰盐水灌 肠、冰毯、冰帽。 • 慎用解热药 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婴幼儿高热等必须采取 紧急降温措施,而物理降温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药 物退热。常用的有水杨酸盐类和非甾体抗炎药,但应 警惕患者因大汗而虚脱。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小儿高热护理ppt课件

整理课件
14
健康指导
• 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 多饮水。
•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 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 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 冰垫、温水擦浴、醇浴以及药物降温。
• 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
整理课件
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整理课件
2
发热概述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 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 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 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 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 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 者更值得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 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破伤风等反应。
整理课件
5
发热的分类
• 感染性发热: 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的感染所致。
•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癌症病人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如过敏反应中的发热。
3、内分泌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及慢性
心衰引起的发热,一整理般课件为低热。
利于康复。
整理课件
9
小儿高热的护理措施
•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 热时至少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 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 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 3、补充液体量
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容易造成脱水,也因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2 讨论病例的护理措施
8、切口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的观察: 伤口处敷料的干燥、清洁程度 伤口处敷料有无渗液,有无渗血 伤口周围皮肤情况,有无红、肿、 热、痛及分泌物,并注意分泌物的 颜色,气味。
2024/1/6
思考题
伤口的护理要点 如何区分术后吸收热及感染性发热
2024/1/6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 以及癌症病人。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一、体温升高
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散热 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 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 升高,并且超过正常的范围。
二、发热
体温升高超过0.5C即为发热。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原因分析
体温升高
生理性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感染性
病理性 非感染性
2024/1/6
发热的病理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16
㈢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
①体温上升期: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病人表现
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寒战,此时应添 加衣服,使病人舒适。
②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
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转状态,病人表现为皮肤灼热, 口唇干燥,呼吸和心率加快,头晕头痛,此时紧要的是降 温。降温有物理和药物两种方法,发热不超过38.5℃,一 般用物理降温,如降低室温,加大通风,温水擦浴或酒精 擦浴等,体温38.5℃以上,要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在 未服药或药物还未起效时,主要靠物理降温。
完整最新版课件
27
Company Logo
吸收热:外科术后病人一般都有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
38.5℃,小手术一般在24小时以内消失,中等手术在48小时以 内消失,大型手术一般在72小时内消失。这主要是血液坏死组 织被吸收所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外科吸收热。一般待受损组织 吸收完毕后,症状即会消失,。
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术后发热是无菌外科手术
• 2.及时补充袋内冰块。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 • 3.保持冰袋放置部位正确,禁放部位:a,枕后、耳廓、阴囊处,防止冻伤;
b,心前区,防止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c,足底,防止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 收缩。 • 4.冰袋压力不宜太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 5.如冰袋使用后30分钟需测体温,当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可取下冰袋。 • 6.用冷时间最长不超过30min,如需再用需间隔60min。
24
为什么不能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呢?
• 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 温差较大,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会引起 患者血管强烈收缩,导致患者畏寒、浑身 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患者的缺氧, 出现低氧血症。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PPT课件

• 5 、冰枕
•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 (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 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 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 体温会降下来。
• 4 、冰袋冷敷
•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 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 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 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 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高渗葡萄糖等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并更换尿布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
八月份业务学习
概念:
•
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 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 惊厥 。 • 特点:临床表现是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 厥,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h内, 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 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抽风的严重程 度并不与体温成正比
• 2 、温水洗澡
•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 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 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
3 、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 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 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 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 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小儿高热惊厥概述
小儿高热惊厥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原则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原则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观察患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原则
准确测量和记录体温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原则
家庭教育与心理支持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技巧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技巧
如何应对患儿的惊厥发作 如何正确给予药物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技巧
如何进行体温测量和控制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注意事 项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物 注意饮食和营养摄入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和随访患儿的状况总结总结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疾病,正确的 护理对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好 地掌握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知识, 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 理PPT课件
目录 介绍 小儿高热惊厥概述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原则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技巧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注意事项 总结
介绍
介绍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关于小儿高热惊厥患 者护理的PPT课程。 本课程将重点讲解小儿高热惊厥的定义 、病因、症状和护理要点。
小儿高热惊厥概述
小儿高热惊厥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热患者的护理
1
概念
• 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
•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 谢速度加快,有利于功能以及代谢发生严重 障碍
功能较差;神经纤维“髓鞘”的部分还未完全形成, 绝缘和保护作用差,受刺激后,兴奋冲动容易泛化, 引起肌群发生强直和阵挛性抽搐
高热患者的护理
19
高热常见并发症
• 脑损伤 高体温下,脑耗氧加剧,供氧不足,导致部 分脑细胞缺氧凋亡,引起大脑部分功能障碍
• 循环衰竭 由于缺氧、脱水、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 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
• 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面条、粥 • 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钱类、蛋黄等
以及各种新鲜蔬菜 • 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易消化饮食,食欲好可给鸡、鸭、牛肉、鱼、猪肉、 蛋、牛奶和豆类等
高热患者的护理
22
预防发热的健康教育
• 药物降温 遵医嘱使用水杨酸盐类和非甾体类解热镇 痛药物
高热患者的护理
16
物理降温
• 擦浴降温法:最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有温水擦 浴和常温25%~35%乙醇擦浴法
温水擦浴:用吸水毛巾,于温水中浸泡,拧 至不滴水,擦拭患者皮肤。 乙醇擦浴:使用25%~35%乙醇,方法同温 水擦浴。
3岁以下婴幼儿一般不宜进行乙醇擦浴
• 双峰热 24小时体温出现两个高峰。见于败血症
高热患者的护理
8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首选物理降温 需要退热时,首选物理降温。降温效果显著的乙醇、
温水擦浴最为常见。也可冰袋或冰水袋置于前额、腋 窝、腹股沟等部位降温。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冰盐水灌 肠、冰毯、冰帽。
高热患者的护理
9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慎用解热药 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婴幼儿高热 等必须采取紧急降温措施,而物理降温效果不好时, 可以考虑药物退热。常用的有水杨酸盐类和非甾体抗 炎药,但应警惕患者因大汗而虚脱
• 弛张热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 内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 肺结核、渗出性化脓性炎症等
高热患者的护理
5
热型
• 间歇热 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体温正常后1~2天, 再次高热。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局限性化脓感染等
• 回归热 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下降至 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日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鼠咬热、某些疟疾等
高热患者的护理
2
分类
• 低热:37.4~38℃ • 中度发热:38.1~39℃ •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以上
高热患者的护理
3
分类
• 急性发热:发热在2~3周 内
• 慢性发热:一般指发热4周 以上者
高热患者的护理
4
热型
• 稽留热 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 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等
高热患者的护理
10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 应尽量选用针对所怀疑的 致病菌的特效药物,避免 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药物热、 二重感染等干扰原发病的 正确诊断和处理
高热患者的护理
11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反对滥用糖皮质激素 在病因未明时使用激素虽然 可以尽快减轻患者痛苦,其结果不仅影响病情观察, 还可能加重病情,延误治疗。只有明确诊断为药物热、 结缔组织病和炎症性血管疾病时,才应使用糖皮质激 素
高热患者的护理
12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不过于积极退热 大量证据表明在一般发热温度范围 内的体温能使宿主的防御更加积极、有效。发热还是 一项重要的指征,可以帮医师监测治疗结果。因此, 发热时应对每个病例进行利弊评估,不用常规给予退 热治疗。当腋温≥38.5℃,以及心脏病患者、妊娠妇 女、婴幼儿高热时,应采取紧急降温措施
高热患者的护理
13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必要时予以诊断性治疗 如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未能找 到发热原因,或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相关检查,必 要时可根据高度怀疑的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 加强营养支持 发热患者机体消耗增加,注意给予富 含维生素、高蛋白饮食。注意水的摄入,保持水电解 质平衡,防止脱水
高热患者的护理
高热患者的护理
6
热型
• 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到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 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 布氏菌病、恶性淋巴瘤、腹膜炎等
•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 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高热患者的护理
7
热型
• 消耗热 高热,每日体温波动很大,达3~5℃,并反复发 生寒战。见于严重肺结核、败血症、脓毒症等
高热患者的护理
17
物理降温
• 冰敷降温法:用毛巾将冰袋或冰水袋置于前额、腋窝、 腹股沟等部位降温。注意避开枕后、耳廓、阴囊、心 前区、腹部、足底等禁忌用冷的部位。
• 冰帽降温 • 冰毯降温 • 低温灌肠
高热患者的护理
18
高热常见并发症
• 严重脱水 高热时,经皮肤、呼吸道蒸发的水分增多 • 高热惊厥 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鉴别及抑制
14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 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 • 液体管理 监测患者出入量,观察黏膜湿度,观察尿
量和颜色,遵医嘱充足补液,预防脱水 • 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降低室温,有利于
降低患者体温
高热患者的护理
15
降温措施
• 物理降温 注意降温时机,当患者寒战时,体温处于 上升期,应注意保暖,避免此时降温导致体温进一步 反馈性升高。应等待患者寒战小时、皮肤灼热是再行 物理降温
高热患者的护理
20
高热常见并发症
• 酸中毒 高热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加上换气不足 可能呼吸性酸中毒。抽搐、寒战、肌肉强烈收缩,禁 食后体内脂肪不完全分解,是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造 成代谢性酸中毒
高热患者的护理
21
高热患者饮食护理
• 发热期间选用营养高易消化的流质,如豆浆、藕粉、 果泥和菜汤等,多饮水 发热期间选用营养高易消化 的流质,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多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