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寓言四则》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寓言有关知识,能够多角度理解寓意(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2、教材分析本文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分别选了外国的《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
这四则寓言都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所含道理贴近生活实际。
课文着重以小故事抒发大道理,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多角度理解寓意。
3、中招考点近年来,某某中招对寓言文章类的考查主要有对寓言定义,伊索寓言和联系实际能否多角度理解寓意等。
4、学情分析本文类的文章虽然在教材中比例不大,但是它在中招中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视,这类文章虽简单易懂,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课堂上精力又难以集中,且生活经验较少,不利于对文章寓意的多角度理解,给学习任务的完成增加了困难。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有关资料,能说出寓言文学常识。
2、通过阅读课文,能够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联系实际,能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自己健全人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让学生参看有关资料,能说出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相关知识,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阅读并思考,能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梳理故事情节,能多角度概括文章寓意。
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四、教学过程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过程2《蚊子和狮子》(四)当堂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庇护(pì)爱慕(mù) B.俯视(fǔ)乏味(fàn)C.惭愧(cán)妒忌(dù) D.烟囱(cōng)矗立(chù)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
22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2.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2.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字词读音、朗读节奏、语气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读后复述寓言故事内容。
4.总结寓言寓意。
(课文最后一句话)二、抓住联系深入体悟1.找出课文中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语句,并演读。
(想知道—问道—笑着问道—心想—问道;为什么先问宙斯和赫拉的?“自己的雕像”是看见?还是特意找的?如果赫耳墨斯连雕像都没有会怎么样?“笑着问道”,笑背后的内心在想什么?)2.多角度提炼寓言寓意。
先总结“《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寓言的最后往往用一句精练的话点明寓意”。
但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训,现在看来则显得牵强,我们在阅读时,不妨只从寓言故事出发,而不必用这些教训来理解故事,启发学生要多角度地从故事中总结道理。
如:①人要有自知之明,清楚地认识自己。
②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③人的价值不是通过地位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看一个人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④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
三、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寓意来源于故事,那如果故事的结尾不一样,那寓言的寓意会不会改变呢?思考: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能“算添头,白送”后,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为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并思考寓意是否发生变化。
四、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希望同学们走进寓言时能看到生动活泼的故事,离开时能带走更多属于自己的体验。
蚊子和狮子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请注意语气、带上动作,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更好地熟悉寓言内容,感知文中三种不同动物的形象。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寓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课题:《矛与盾》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
(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一)解题(解决一个问题)观看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
板书“坚”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
板书“利”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学生尝试说句意。
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
板书“何如”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希望在寓言四则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篇一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3.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用具体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驴与愚蠢的狼》导入。
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
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课堂实录一、文学常识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二、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设计意图: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明白爱慕虚荣的危害。
】1.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生字。
赫拉( ) 宙斯( ) 庇护( ) 粘住( )(2)掌握词义:庇护:袒护,保护。
人教版七年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理解 寓言故事所蕴含 的道理
运用多种教学方 法,如讲解、讨 论、表演等,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 寓言故事
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活动,培 养他们的合作精 神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将所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提高他 们的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 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理解寓言的含义和寓意
难点
分析寓言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寓言的文学常识和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导学生思考寓言对现实生活的启 示和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故事导入:讲述与本课相关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图片导入: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复习导入: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本课 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途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图片 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杞人忧天》
教学目标: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 寓言故事的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 道理。
教学内容:学习 生字词,理解课 文内容,了解寓 言故事的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 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 寓言故事的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 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 寓言故事的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 道理。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5篇)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教学设计1、导入课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寓言四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掌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让学生熟练掌握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学会分析、解读寓言故事。
举例:《掩耳盗铃》中,人物试图通过掩耳盗铃的方式来掩盖事实,教导学生要诚实面对问题,不要自欺欺人。
(3)提高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穿插讲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固执己见而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有人坚持用老方法做事,却忽略了事物已经发生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寓言故事的奥秘。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寓意,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通过故事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勤奋、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四则》课文,通过四则寓言故事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寓言故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识字、理解故事情节、归纳寓意等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课文中生词的读音和意义;(3)能根据课文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提供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解读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与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等价值观。
教学重点:1. 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课文中寓言故事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2. 能根据课文阅读,理解故事的情节。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PPT和海报。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动物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用动物作为故事的主角。
Step 2 学习新课1.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听过哪些寓言故事?请举例。
2. 分析课文: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解读课文的情节和寓意。
3. 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Step 3 细节讲解1. 解读生词:教师解释并板书课文中的生词,如“束缚”、“轻浮”等,让学生掌握其意义。
2. 教师分段解读课文,解释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和智慧。
Step 4 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每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 召集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每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Step 5 拓展延伸1. 学生写下自己的一则寓言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寓言,并学习寓言的特点。
2. 掌握《寓言四则》中的寓言故事。
3. 培养学生对与生活相关的道德观念和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寓言的理解和特点。
2. 《寓言四则》中的寓言故事的内容和道德寓意。
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
2. 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真实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寓言四则》的课文和习题。
2. 预先准备幻灯片或者图片展示寓言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
3. 准备小组活动的任务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寓言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提问:- 你们对“寓言”这个词了解吗?- 从图片中你们能猜测这幅图可能是个什么样的故事?Step 2:寓言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寓言是一种以动物、植物等形象来表达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人生哲理或者实际问题的文学体裁。
- 寓言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善恶、美丑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行为。
Step 3:学习《寓言四则》(30分钟)教师分别给学生分发《寓言四则》的课文,并要求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然后教师逐一介绍每个寓言故事的情节,并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隐藏的道德寓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寓言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 故事中隐含的道德寓意是什么?Step 4: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则寓言故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哪个主题在故事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所传达的道德寓意是什么?- 这个寓言故事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况有什么相似之处?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分工完成任务,并协作讨论后进行汇报。
Step 5:总结和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寓言故事的共同特点和道德寓意,并提问学生:- 寓言故事常常运用哪些动物和植物作为主要人物?- 寓言故事通过这些动物和植物向我们传达了什么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从这些寓言故事中学到什么?Step 6: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则寓言故事,并写下自己对于故事中道德寓意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寓言四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寓言四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寓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四则寓言的内容和特点,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四则寓言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智慧和处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四则寓言的内容和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四则寓言中的深层意义和启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智慧和处事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四则寓言,包括寓言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等。
(2)学生自由朗读四则寓言,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新课(30分钟)(1)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A.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和雕像者的心理状态,理解寓意。
C.学生小组合作,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续写,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习《蚊子和狮子》A.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蚊子的性格特点和狮子的心理状态,理解寓意。
C.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如从蚊子或狮子的角度出发,重新编写故事情节。
(3)学习《智子疑邻》A.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智子的性格特点和邻人的心理状态,理解寓意。
C.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思考类似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发生过,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学习《塞翁失马》A.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塞翁的性格特点和他对待马的态度,理解寓意。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这个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3.课堂活动(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活动,每组抽取一个与本课时学习的寓言相关的主题或问题。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
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
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
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
(揣摩人物心理)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优秀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优秀6篇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
理解“智、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
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
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课堂实录一、文学常识简介。
1、《韩非子》《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
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理),主张变法改革。
2、《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
《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习《智子疑邻》。
1、自由诵读,教师提示下列字词:智:聪明,这里意思是“认为……聪明”。
雨:下雨。
筑:修补。
暮:晚上。
亡:丢失。
2、复述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1)失窃原因:天雨墙坏。
(2)案发时间:暮。
晚上。
(3)所失物品:大亡其财。
(4)犯罪嫌疑人:无法确定3、具体描述富人对儿子和邻人之父的不同态度。
甚--体现出富人对儿子当初的预料表示赞同,并且还觉得非常得意。
疑--富人对邻人之父的怀疑,并且有憎恨的意味。
4、两人的意见都一样且都正确,但富人却对这两人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调查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你会对这个富人说些什么?明确:对人不能有偏见;听意见应该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三篇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长远。
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能够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
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
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
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个节课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⑴研究语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点。
⑵通过多种描写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
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准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分析教法。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坎上。
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水平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
(于漪)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⑴故事导入,创设氛围。
一节课,导入尤为重要。
如果导入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配合会收到的效果。
⑵描写方法分析,感受形象。
故事很短小,但语言比较生动。
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能够一步一步地感受体会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⑶激发想象,体会寓意。
因为语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一. 教材分析《寓言四则》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由四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
这些寓言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智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寓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疑问,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
2.能够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3.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2.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运用寓意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老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寓意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包含故事情节、寓意和实际案例的PPT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寓意相关的图片、故事等素材。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寓言四则》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老师逐个讲述《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四个寓言故事,过程中可利用PPT课件展示故事情节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故事,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文体知识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作家作品《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四、写作背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四、预习检测1.赫拉()宙斯()庇护()粘住()溉汲()杞人()崩坠()星宿()中伤()躇步()跐蹈()舍然()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课题: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区分寓言与其他文学作品。
2. 理解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和分析寓言故事,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智慧。
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寓言故事所要传递的道德思想。
2. 分析和解读寓言故事,提取其中的道德寓意。
教学难点:分析和解读寓言故事,能够有思考并找出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寓言故事书籍、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寓言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寓言的特点。
2. 举例巴南老船长的《乌鸦喝水》、《兔子杀狮》等寓言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呈现(20分钟)1. 教师以课件或黑板为媒介,给学生呈现一则寓言故事。
2. 学生阅读、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3.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道德寓意,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成果。
Step 3:学习(30分钟)1. 学生阅读指定的寓言故事,思考其中的道德寓意,并记录在作业本中。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结局等方面,找出其中的道德智慧。
3. 学生交流并互相分享自己所思考的道德寓意。
Step 4: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重要性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学生讨论并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和道德寓意的提取方法。
Step 5:拓展(15分钟)1. 学生自行阅读其他寓言故事,体会其中的智慧和道德寓意。
2. 小组内合作,创作一则关于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故事,呈现给全班分享。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作业本中的练习题,总结一则寓言故事的道德寓意,写出自己的感想。
2. 阅读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并写下道德寓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寓言的定义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阅读故事,分析其中的道德寓意和智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再次,关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同学对难点的掌握仍不够牢固。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后整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寓言寓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将寓言中的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四则寓言的基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
-例如,《精卫填海》中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夸父逐日》中夸父追求理想的精神;《狼子野心》中狼子野心导致失败的原因;《掩耳盗铃》中自欺欺人的寓意。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如“之”、“其”、“于”等虚词的用法;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寓言故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2.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 导学1. 注音赫拉h e :宙斯zh o u:庇护b i :粘住:zh an释义:庇护:包庇; 袒护。
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 查阅资料与工具书: ,了解作者及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3. :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4.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二、指导学习、研讨(一)导入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指名说,教师补充并明确:1. 寓言及其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 简介伊索伊索,公元前6 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3.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
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 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 检查字词赫拉h e :宙斯zh o u:庇护b i :粘住:zh an庇护:包庇; 袒护。
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1) 听读(2) 看图复述课文(3) 课文研讨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③墨斯三次问话, 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④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⑤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四) 学习《蚊子和狮子》1. 诵读感知(1) 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狮子:抓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骄兵必败2. 总结归纳寓意《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3. 改动情节,概括寓意。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4. 课堂研讨: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五)、课堂小结《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用动物间的关系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
三、拓展与延伸1. 练习概括寓意燕子与乌鸦燕子与乌鸦争吵谁最美丽。
乌鸦对燕子说:“春天才能看到你美丽的外貌,我的身体却可以抵御冬季的严寒。
”这就是(健康的身体是最漂亮的外貌。
)苍蝇与蜜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
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
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
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这就是(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2. 根据提供的材料编写寓言①树和斧子: ②画笔和颜料: ③蜜蜂和花朵3. 阅读分析:(一)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又不被重视的人。
〖注〗赫耳墨斯: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宙斯是希腊神话里最高的神。
赫拉:宙斯的妻子。
添头:商人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顾客所买的货物以外,加送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这种加送的东西叫做“添头”。
(1) 第一段采用的是: 与: 的表达方式,第二段采用的是: 的表达方式,点明了: 。
(2)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请用一个词语来更明确地表达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 。
(3) 在赫耳墨斯的想象中,雕像者会如何回答他的雕像价值?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4) 文中划横线部分是对赫耳墨斯的: 描写,表现了他: 的心理状态。
(5) 赫耳墨斯在问赫拉像的价值时,为什么笑?这反映了他问话是怎样的心态?(二)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6) 在文中找出与“你并不比我强”这个否定句相应的肯定句是这两句把蚊子: 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7) 判断正误:⑴蚊子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狮子,根本原因是蚊能咬狮子。
( )⑵在写法上,上一则寓言是反衬手法,在修辞方面本则寓言用的是拟人手法。
( )⑶本文是在篇末点明寓意。
( )⑷能概括蚊子战胜狮的神态的词语是“势不可挡”。
( )(8) 能确切概括蚊子结局的成语是( )A. 后悔莫及B.可歌可泣C.乐极生悲D.宁死不屈(9) 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第一次表现蚊子的什么特点?第二次表现蚊子的什么神态?(10) 这则寓言说明了( )A. 狮子虽然庞大,却没有本领。
B. 是不是真有本领,不取决于个子的大小。
C. 蚊子败在蜘蛛手里,是出于偶然。
D. 取得胜利后,不能盲目骄傲,要谨慎从事,否则会受挫折。
(二) 中国古代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3.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4. 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教学重点1.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 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 导学1.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2. 试译这两则古代寓言。
3. 试概括寓意。
4. 了解作者及寓言出处。
二、指导学习: 研讨(一)导入由复习上节课学习总结的寓言的特点导入。
(二)自主学习根据注释,试译课文。
1. 在翻译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2. 你能跟大家来讲讲这个故事吗?(三)寓意探究(《智子疑邻》)1. 自主回答以下问题:①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②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其子;其邻人之父亦云。
)③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智其子而疑其邻。
)④你认为“不筑,必将有盗”这个建议正确吗?2. 合作回答下列问题:①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
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②读罢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寓意探究(《塞翁失马》)1. 自主回答下列问题:①本则寓言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②在一般人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2. 合作回答下列问题:①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
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