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简介-精简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载淳,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参与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时大总统和第一位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国家命运的转折,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决心。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状元。
他的才华引起了一位官员的注意,这位官员帮助他进入了北洋大学学习。
在北洋大学期间,袁世凯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对于国家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
袁世凯作为一名年轻的军事将领,积极参与了这次运动。
他在戊戌变法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变法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的反对和内外因素的干扰,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袁世凯也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
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之一。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最终帮助他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总统时期袁世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他努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他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导致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五、袁世凯的去世袁世凯在大总统任期内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导致了他的去世。
袁世凯总结

袁世凯总结引言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润之,号曲江,河南项城人。
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政权更迭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袁世凯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大总统、大元帅、皇帝等职务,对中国现代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袁世凯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改革和军事行动,这些措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袁世凯的主要政策和历史贡献进行总结,并对他的统治时期进行评价。
主要政策和行动1. 经济改革袁世凯在经济改革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他重视现代工业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他还进行了土地改革,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土地产出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袁世凯的经济改革措施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政治体制改革袁世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他还推动了宪政改革,试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袁世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的努力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3. 军事现代化袁世凯十分重视军事现代化。
他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进行了军队的改革和重组。
他还尝试引进外国军事顾问,学习吸收国际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技术。
袁世凯的军事现代化措施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提供了重要基础。
历史评价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角色。
他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措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他也面临诸多争议。
袁世凯统治时期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倡经济改革和工业发展。
袁世凯的经济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工商业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体制方面,袁世凯试图推行宪政体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这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世凯的政治改革措施尽管在当时受到一定的争议,但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有着深远影响。
在军事现代化方面,袁世凯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袁世凯简介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政策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实行了一系列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 益 • 袁世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维护政权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政策为他后来的外交手腕奠定了 基础
袁世凯的外交手腕及国际影响力
袁世凯的外交手腕
• 袁世凯在外交事务中,表现出一定的外交手腕,为中国 争取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 袁世凯善于利用国际势力,为自己争取利益 • 袁世凯的外交手腕为他后来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的国际影响力
• 袁世凯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袁世凯的努力为中国争取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 袁世凯的国际影响力为他后来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
06
袁世凯的失败与遗产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困 境
•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困境 •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掌权者,但面临着政治危 机 • 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打压反对派,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和 社会动荡 •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困境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 期的权力斗争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权力斗争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面临着激烈的权力斗争 • 袁世凯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政权 • 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权力斗争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及遗产评价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
•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袁世凯在清朝末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袁世凯在甲午战争后的影响
• 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受到清朝政府的重用,担任北洋大臣 • 袁世凯在北洋大臣任期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整顿北洋官场 • 袁世凯的甲午战争经历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介绍之袁世凯

三、袁世凯的生平照片详述
袁世凯时期货币——银元(即袁大头)
袁世凯与各国使节合影
袁世凯称帝及其国旗
袁世凯书法
四、历史学家对袁世凯的评价
袁世凯一生最为人诟病的有这么几件事 :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他告密、出卖 维新派;1912年,他窃取革命果实,成 为民国第一个总统;1913年国民党领袖 宋教仁被暗杀,传闻是受袁指使;在生 命最后时刻称帝,更是将他钉上了历史
的耻辱柱。
学者张鸣说:“晚清人物,袁世凯是 白鼻子的脸谱,这脸谱是教科书画出来 的。(注: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 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
的态度。
非脸谱化的袁世凯,总得有人来画 ,否则,这么大的人物,就说不清
了。”
总之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是肯定的 。当然在新式军队方面,是治世之 能臣。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样,后 人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但这足以 能够使他载入史册。中国近代史离 不开他。。。。。。袁世凯被称乱
历史人物介绍
袁世凯
——郭良振
一、袁世凯生平简介 二、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三、袁世凯的生平照片详述 四、历史学家对袁世凯的评价
一、袁世凯生平介绍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 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 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首脑。
(1)少年时代-立志中原 (2)总督朝鲜-震慑日本 (3)创立新军-小站练兵
二、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1、组件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 2、袁世凯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3、支持创办实业,发展商业 4、创办各种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 5、督修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6、提出“保护私产”、“经营自有” 7、对外开放(一是推动开通商业“特区”, 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是侨资。
袁世凯传简介

袁世凯传简介袁世凯,字肃然,河南省开封府洛阳县人,清末民初政治家。
他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被誉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经验和才能都深受人们的赞誉,同时也因其在历史中的一些行为受到争议和批评。
袁世凯出生于1835年,他的家庭地位并不高,但是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知名官员,所以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很重视。
后来,袁世凯进入了官场,成为了知名的官员和军事将领。
他开始进入政坛,成为清政府的一名将领,并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勋。
1875年,袁世凯加入北洋船政局,并在那里接受了许多现代化的军事和技术训练。
同时,他也开始涉足政治领域,成为了一名很有影响力的议员。
在政治和军事的领域上,他都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和经验,赢得了众多的忠实支持者和信徒。
1895年,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海军的提督,并在甲午战争中指挥了中国海军的战斗。
然而,由于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对于袁世凯的威望和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随后,他被派往韩国大清派遣军,但是在那里他又得以证明自己的才能。
此后,袁世凯很快成为了清政府的重要军事和政治领导人之一。
他的领导才能和经验对于北洋政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在许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决策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袁世凯在平定叛乱上表现出了重要的战略眼光和才能。
1901年,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并开始推行新政,倡导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他还面对着许多的内部问题和政治斗争,但他最终通过自己的才能和经验,成功地平息了这些问题,并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成为了大清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是在清朝的覆灭后,他成为了民国的第一任总统,并开始实行新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然而,由于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专制行为,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反对。
1915年,袁世凯开始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试图复辟帝制,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反对。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1859—1916年),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
首领。
早年投靠淮军将领吴长庆,曾任驻朝鲜通商
大臣。
1895年,经李鸿章推荐,担任荣禄部下的
新建陆军督办,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网
罗徐世昌、段祺瑞等为党羽,拼凑起家的政治资
本。
“百日维新”期间,以曾参加强学会向光绪皇
帝表示效忠,骗取了维新派的信任,被光绪皇帝
破格授予兵部侍郎。
戊戌政变前,满口答应维新
派的要求,同意在天津阅兵时诛荣禄,以武力保护光绪皇帝,清除后党,但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获得了慈禧的宠信。
1899年,升任山东巡抚,勾结德国侵略军残酷镇压义和团。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期间,加紧接触外国。
1901年,李鸿章临终前推荐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1903年,利用清廷调整之机,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一方面逼迫清帝退位,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手段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此后,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月革命”,又以暴力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实行个人独裁。
1915年,为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复辟帝制运动的支持,接受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底,宣布恢复君主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自称中华帝国的皇帝,激起了护国运动。
1916年,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袁世凯

第 1 页 共 1 页人物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袁世凯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与南方革命军有约,只要推翻清帝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诺,逼宣统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复辟称帝被推翻。
他曾担任过满清王朝的军机大臣、驻朝鲜的代理总督。
生平经历袁世凯生于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
光绪二年(1876年)秋,袁世凯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
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
1879年,其姑丈张向宸办理河南赈务,委托袁世凯分办陈州捐务,因他集款独巨,提拔袁世凯为“中书科中书”。
袁世凯先后于1876年和1879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在乡试中中举。
袁世凯科场失败以后,决定投奔淮系李鸿章。
袁世凯在北京读书时,李鸿章正在直隶总督任上。
对这位大人的显赫地位不胜钦羡。
在洋务派“练兵求强”思想的影响下,他“好读兵书”,“留心时事”,常作军事论说,侈谈练兵“安内攘外”。
1881年5月,带领“其家旧部数十人”往山东登州,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当袁世凯来到登州时,吴长庆不仅“肫然相信”,乐意收留,备加照抚,而且随后又加以提拔重用。
历史事件 创立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
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
1901年袁世凯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
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
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
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廷,号容庵,又被称作袁项城,是出身河南项城(今项城市)的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他曾任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北洋新军领导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等职。
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1884年,他率领清朝军队平定甲申政变,因而开始受清朝中央政府重用并参与于其中。
随后,他被清朝中央政府授权从事于新军之建立事务,同时协助于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等政策推行事务。
在清朝中央政府中,他的权位最终晋升至总理大臣等职位,并对该政府有巨大的影响及控制能力。
在辛亥革命爆发并扩散至中国各地后,他起先被清朝中央政府再次重用以镇压革命势力,后于与革命势力的谈判中取得承诺。
1912年,他迫使宣统皇帝逊位,随后组建政府并被临时参议院选为临时大总统,成为当时掌握中国最高权力者。
当时,他借由自己先前培养的武装势力,以及清朝政府遗留下来的官僚系统,有效地以专制手段继承清朝并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他一度试图将中国的国体改回世袭君主制,但遭到来自全国的强烈抵抗,被迫在短暂时间内结束该体制,并放弃其原先掌握的政治权力。
不久,他过世并因而导致中国境内政治势力开始陷入分裂状态。
早年生涯1859年9月16日,袁出生于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袁张营一个官宦家族。
父祖多为地方名流。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的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
1882年,袁23岁,藩属国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李昰应兵变夺权;亲中的朝鲜事大党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前往协助,吴长庆的幕僚马建忠设谋,要袁将李昰应拘捕,李昰应被掳后,袁世凯以“通商大臣”身份驻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建亲军与镇抚军,并控制税务。
袁驻朝时期标准照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海陆皆败收场,袁奉命随军撤回天津,1895年11月19日,袁奉旨督练新建陆军,袁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蓝本,制订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制度、组织编制制度、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以及粮饷制度等内容的建军方案,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军、淮军的旧制。
袁世凯生平年表

8月24日正式歸葬于河南安陽。
聖母院書院
5A吳映萍(23)
11月4日,袁下令解散中國國民黨,並收繳國民黨議員證書。國會因人數不足而無法開會。
1914年(中華民國三年)
55歲
袁下令解散國民黨,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頒佈<中華民國約法>,並改內閣制為總統制,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中華民國名存實亡.
5月9日,袁世凱為使帝國主義支持其稱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
44歲
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練兵處,袁世凱任會辦大臣,掌握實權。創辦各種武備學堂,並聘請大批日本軍官擔任教習。
1906年9月(光緒三十二年)
47歲
北洋陸軍舉行軍事會操,袁世凱是閱兵大臣。是甲午戰爭以來北洋軍隊規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凱對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更被朝廷看作是棟樑之臣。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
48歲
調任軍機大臣,成為中樞重臣。同年,在袁世凱宣導下,第一支中國員警隊伍于天津成立。
1911年(宣統三年)
52歲
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用武力壓迫南方革命的同時,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11月1日清廷宣佈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取代了滿洲貴族的統治地位
時間
年齡
事件及影響
1859年9月16日(咸豐九年)
----
袁生於河南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1884年(光緒十年)
25歲
甲申政變,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的日軍,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
袁世凯简介

三一文库()〔袁世凯简介〕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袁世凯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袁世凯 - 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如袁世凯等人将来进入仕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
民国成立,袁氏当选首任大总统,甚至於1916年称帝,但终归失败。
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袁世凯 - 从政生涯民国之前1859年9月16日 (咸丰九年)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1876年(光绪二年)1879年(光绪五年) 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人物肖像(20张)1881年(光绪七年) 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1882年(光绪八年) 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
1884年(光绪十年) 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举,袁世凯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1894年(光绪二十年) 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世凯随军撤退天津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
袁世凯简介

驻扎在北京附近的九万人部队。虽然,袁世凯的决定并不是导致戊 戌政变的根本原因,但是,戊戌变法却被镇压。政变起初,慈禧太 后在上谕中只是斥责康有为“莠言乱政”,停职待参,并未申斥谭 嗣同等人,而谭嗣同劝袁世凯出兵围园诛后则属情节严重的谋逆大 罪。相传袁世凯听时任直隶按察使杨崇伊说康有为已被革职待参, 惧怕谭嗣同劝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牵连自己,遂向荣禄 告密,西太后闻之大怒,下令逮捕康、梁诸人下狱,并诛杀了六君 子。 1899年冬,因义和团在山东的排外行为引起各国不满,清廷被 迫撤换纵容拳民的山东巡抚毓贤,代之以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率 领全部新军(时称“武卫右军”)前往济南,这是袁世凯首次出任 方面大员。袁到任后,认定义和团为“左道邪教”,到处拆铁道, 拔线杆,破坏了社会安定,一改毓贤的处理方针,驱赶拳民,令其 在山东无法立足,逃往天津、北京一带。慈禧太后以民气可用纵容 义和团。翌年爆发了八国联军战祸,山东在袁世凯治下则维持稳定, 并且加入东南互保,使山东免遭战祸乱。1901年11月,继李鸿章署 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袁世凯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 的实力人物。
袁世凯简介
一、生平简介
•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 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 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 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 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 教育制度。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 惑下复辟称帝被推翻。 中文名:袁世凯别名:慰亭,袁项城国籍: 中国出生地:河南项城出生日期:1859年9 月16日逝世日期:1916年6月6日职业: “中华帝国”皇帝主要成就:废科举重要 事件:刺杀宋教仁,称帝。
2.总督朝鲜
袁世凯成败分析

袁世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也是最后一位阴谋称帝之人。
请对其成败之因进行分析一、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1916),在明国政坛上,他无疑是强有力的人物。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是北洋军阀的缔造者,在民国初年年覆雨翻云,尽管最终因称帝而备受后人唾骂,但仍不失为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乱世枭雄。
简言之,袁世凯其人,恰似曹操,于治世则为能臣,遇乱世则可为奸雄。
按照中国传统社会的规律,他的未来也将是一统中华,稳居一朝。
不过,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袁世凯作为一个旧派人物,对于衰弱已极的老大中国,他看到了重建权威的必然方向,却没有利用诸如“训政”、“专政”之名新招牌的觉悟,而是选择了称帝。
正因为如此,他在同盟会诸公的描绘下成了贪婪无比的窃国大盗,在人们眼中成了签订“二十一条”谋求称帝的卖国贼,在文学作品、乃至史学著作中成了出卖谭嗣同的小丑。
如果他没有称帝、如果他能够更具政治智慧、如果他能看清当时的局势,那么历史也将重演。
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均与特定时代有关。
袁世凯的成功败亡,既有他个人的政治因素,也与当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诸多因素分不开。
二、袁世凯的成功及原因分析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濒临崩溃。
遍及全国如火如荼的抗捐抗税斗争和革命党人策动的反清武装起义,使统治集团日夕不安,迫切希望能有人能出来支撑危局,渡过难关。
此时袁世统成为全社会所瞩目的人物。
在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
同时他曾赞成和拥护维新变法,被维新志士视为变法成败的关键人物。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他作为山东巡抚,实行“保境安民”,保护传教士,处理民教冲突“妥帖”,赢得了列强的信任。
慈禧对外“宣战”他抗旨不遵,参加了刘坤一、张之洞发起的“东南互保”活动。
“互保”保存了清朝的东南半壁江山,为日后清朝的苟延残存提供了根据,博得了慈禧等人的好感。
1908 年慈禧去世,载沣监国后,袁世凯“放归”田里。
此后他隐居洹上,一副“心似南湖常淡泊,身依北斗最高寒”,淡泊权势的样子,实则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中国历任大总统

中国历任大总统第一任——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叱咤中国政坛的一代枭雄。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世代官宦权重的大家族,他的政治生涯从天津起家。
他青年科举不第,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袁世凯入朝鲜平乱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外交军事才能,令国内朝野瞩目。
1895年从朝鲜回天津督建“新式陆军”,“天津小站新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照欧洲军制训练的军队,开创了中国军事历史的先河。
袁世凯在天津新军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中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的中国直隶总督府策划了多起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势所迫,清政府依赖对西洋文化见多识广的北洋集团,起用北洋鼻祖袁世凯,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逼迫清帝退位,实行中国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随后不久,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受当时乱世年代其它帮派的阴谋算计,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身亡,享年57岁。
袁世凯的妻妾甚多,在天津有多处旧居,属海河东路39号的这所豪宅最为别致,德式红色的陡坡屋顶,尖顶扣钟状的八角采光亭,极具欧洲古典情调。
第二任——黎元洪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生于湖北黄陂县夏店,原籍安徽巢县。
年幼时随父亲的政治调动,全家迁入天津塘沽区,19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最西式的海军学校——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黎元洪自幼懂事,学习刻苦,以全校的高分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1888年派往广东随“广甲”编入北洋水师,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随舰队北援。
袁世凯简介资料

袁世凯简介资料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袁世凯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袁世凯的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世凯任职期间主要成就有: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首创中国国内警察制度、设立春节,逼迫清帝和平退位、开创中华民国,督修铁路、办工厂、大力发展实业,废除科举制度,推广免费国民学校。
然而,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生平事迹少年时代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
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大清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
袁世凯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
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
袁世凯被其婶母牛氏(袁保庆之妻)抚养长大,他本人也在1864年过继给无子的袁保庆为后嗣。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后又随袁保庆宦游济南、扬州、南京诸地。
在南京,袁世凯师从曲沼学习武艺,并“喜游览山水,复善骑射,课暇则策马登览清凉山、莫愁湖、太平湖诸胜迹”,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
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袁世凯

袁世凯在天津§1.袁世凯简介袁世凯,字慰庭(又作慰廷或慰亭),别号容庵,因其为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
生于咸丰九年(1859)八月二十日。
他五短身材,颈粗腿短,走路正八字步,民间传说他是“西山十戾”中的“癞蛤蟆”投胎转世。
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弃文从军。
曾随军东渡朝鲜平叛。
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力量。
从此,逐渐为清廷所倚重.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阖的重要人物,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中国的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总统府改为新华宫。
但是,袁世凯的称帝举措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
不仅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深为不满。
帝国主义列强亦不断对他提出警告。
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贵州、广西相继响应。
北洋派内部危机四伏。
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支持他继续担任大总统。
但起义各省不承认他有再做总统的资格。
段祺瑞也逼他交出军政实权。
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四川纷纷通电宣告独立或与袁世凯个人断绝关系。
5月下旬忧愤成疾。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卒于举国声讨声中,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2.小站练兵袁世凯在小站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订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内容的建军方案,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的草创先河。
因其队伍训地在天津东南70里的一个铁路站,位于天津至大沽站中间。
故被称小站练兵。
小站练兵园小站在天津咸水沽南约10公里。
袁世凯简介——精选推荐

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出生: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
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
袁世凯过继给叔叔袁保庆,为嗣。
年方七岁的袁世凯随袁保庆至济南。
七年(1868年)冬,袁保庆以道员发往江苏差遣,袁世凯随往,侨寓扬州,复移南京。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 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 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与南方革 命军有约,只要推翻清帝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 诺,逼宣统退位.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复辟称帝被 推翻。
冯国璋
段祺瑞
王士珍
六君子,头颅送; 袁项城,顶子红; 卖同党,邀奇功; 康与梁,在梦中;
不知他,是枭雄。
蔡锷(1882.12.18— 1916.11.8) 原名艮寅, 字松坡。汉族,湖南宝 庆(今邵阳)人,中华民 国陆军上将。1911年云 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 者,总指挥。 1915年 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 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 国开国元勋。 我国近 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 家,政治家,爱国将领。 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 享受国葬殊荣的革命元 勋。
孙中山VS袁世凯
立宪派 革命派
近代史纲要 历史人物介绍袁世凯

谢谢
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 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 阳。
二、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1、组件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 2、袁世凯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3、支持创办实业,发展商业 4、创办各种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 5、督修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6、提出“保护私产”、“经营自有” 7、对外开放(一是推动开通商业“特区”, 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是侨资。) 8、解除了呈请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
(3)创立新军-小站练兵
1895年,袁世凯开始在天津与塘沽之 间的小站练兵,军务处大臣荣禄、李 鸿章等奏派袁世凯扩练定武军,更名 为“新建陆军”,渐为清廷所倚重。 这股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为清末 陆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亦多源自清末新军。 小站练兵是中国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 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从此,声誉鹊起,扶摇直上。 1897年,擢直隶(今河北)按察使,仍主持练兵。
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 立志学“万人敌”。 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 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2)总督朝鲜-震慑日本
1882年,朝鲜发 生壬午军乱, 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 鲜。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 参与者。 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 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后来,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 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袁世凯留镇朝 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 1884年,日本挑起朝鲜内乱,袁世凯在没有得到授权的 情况下,当机立断,把日本赶出朝鲜。
(4)清末新政-震慑满清
袁世凯——精选推荐

袁世凯袁世凯叶根发、王术静编撰,杨宏⾬指导、修改⼀、袁世凯评传⼩引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
河南项城⼈。
⽣于1859年9⽉16⽇(清咸丰九年⼋⽉⼆⼗⽇)。
卒于1916年6⽉6⽇。
袁世凯病逝后,黄兴在《戏挽袁世凯联》写到:“算得个四⼗年来天下英雄,陡起野⼼,假筹安两字美名,⼀意进⾏,居然想学袁公路。
仅做了⼋旬三⽇屋⾥皇帝,伤哉短命,援快活⼀时谚语,两相⽐较,毕竟差胜郭彦威。
”应该说,这个结论还是⽐较公允的。
富家⼦弟袁世凯⽣前谋求帝制时,⼀班御⽤⽂⼈曾舞⽂弄墨,替袁世凯考证说,项城袁⽒⼀族可远溯东汉末年袁术袁公路,近祖是明季宿将袁崇焕,并上书袁世凯要求将袁崇焕附祀关(⽻)岳(飞)庙。
那时梁⼠诒撰⽂这样赞颂袁崇焕,“使崇焕以前⽽有崇焕其⼈者,则满洲军将不能越辽河⼀步;使崇焕以后⽽有崇焕其⼈者,则满洲军尤不能越榆关⼀步,崇焕⼀⽇不去则满洲⼀⽇不能得志于中国。
”⾯对这种为⾃⼰当皇帝⽽牵强附会制造的舆论,袁世凯倒表现得较清醒,没有答应。
项城袁家算不上“望族”,有案可稽的先祖要数袁世凯的曾祖⽗袁耀东。
他靠设馆收徒以养家糊⼝,因过度⽤功读书⽽“赉志⽽殁”,只活了40岁,留下了⼀群孤⼉寡母难维⽣计。
袁耀东⽣前最⼤的名头——庠⽣。
好在袁耀东之妻郭⽒治家育⼉有⽅,据《项城袁⽒家集》的《母德禄》介绍,郭⽒⽩天井⾅亲操,与众婢共苦;晚上篝灯课⼦,三⿎不辍。
在郭⽒的悉⼼调教下,袁耀东的四个⼉⼦树三、甲三、凤三和重三,都有出息。
长⼦袁树三是袁世凯的祖⽗,廪贡⽣,曾署任河南陈留县训导兼教谕;三⼦袁凤三是庠⽣,后担任禹城教谕20年之久;四⼦袁重三,为⽣员,虽未⼊任途,但在家乡长期主持团练;次⼦袁甲三,于道光⼗五年中进⼠,也就是他,奠定了⽇后袁⽒家族的兴盛。
袁甲三历任礼部主事、军机处章京、郎中。
1850年被调任江南监察道御史、兵科给事中。
此时的袁甲三和时任礼部左侍郎的曾国藩、⼤理寺卿倭仁过往较密,经常“讲求宋儒之学”。
袁家的资产也随着袁甲三的仕途的成功膨胀起来,成为项城的⼤望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袁世凯生于官宦世家,幼时聪明伶俐,记忆非凡,理想远大,14岁曾作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千云萧,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老时也作“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可谓气吞山河。
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投笔从戎,效力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因办事严谨,严于律己,秉公执法,不苟私情,很快得到上级赏识。
1882年,大清藩属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在朝期间,有官兵惹事生非,奸淫掳掠,无恶不做,袁世凯既向上汇报,并以辞职相威胁,要求严厉处罚,吴长庆为保大清名誉,批准他执行,他连夜行动,处罚起来心冷如铁,基本就是一个字“杀”,长官吴长庆的面子一点不顾,吴长庆也没办法,只得经常告戒手下不要犯法,避免落入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练兵也非常拿手,他的军队最有战斗力,他还帮助朝鲜练兵,并亲自制订章程,采用德式操法,英美装备,他训练的朝鲜军队也相当骁勇。
朝鲜国王极为赏识,曾想挽留并许以朝鲜陆军大统领之位。
1884年,日本挑起朝鲜内乱,袁世凯在没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把日本赶出朝鲜。
1894年,中国甲午战败,退出朝鲜,袁世凯看国力衰弱,军队素质低下,建议训练新兵。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在抗击八国联军中屡立战功,虽然无法取胜,但建制从没被打散,比别的军队要强悍的多。
后来以此为基础,在河北保定编炼北洋常备军,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北洋军,实力居全国之首,为他以后强取总统宝座打下基础。
袁世凯善于收买人心,手下非常卖命,在军饷方面从不拖欠,同时期他的官兵待遇要高于其他军队。
他对军队开销从不吝啬,但对家庭开销非常严格,他有1个正室,9个偏房,32个子女,发放零花钱时非常公平,每人一样多,没有谁有特殊待遇,就是死后遗嘱中财产的分配也非常公平。
他的家教严厉,几个儿子基本上都有一定成就。
袁世凯有非凡的地方,在近代历史上他是第一个完全击败侵略的英雄,非常难得,可惜镇压义和团,迫害革命党,签定“二十一条”,称帝等等事情将他订在历史的耻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