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董必武的生平故事介绍1

合集下载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生平简介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生平简介

董必武简介董必武生平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董必武简介董必武生平简介我想大部分中国人对董必武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第一届共产党领导人之一,也就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带入了中国,同时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XX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董必武简介的知识。

董必武简介董必武的画像董必武简介记载说董必武出生于1886年原名叫董贤琮,他出生于湖北黄安县。

董必武从小就好学,所以在1903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当地的秀才,两年后又考入湖北的文普通学堂,在学堂内学习五年后毕业,毕业后的董必武被清朝学部授予学位,后来在黄州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一年后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感到革命并不能改变中国的实质,所以前往东京去学习法律,在到了东京之后他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后来随孙中山回国后多次参与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出狱后的董必武再次前往日本1981年才回国,回国后的董必武在上海组织五四运动后来又创办了武汉中学。

1934年冬兵不在参加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担任中央党校的校长,同时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董必武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将我国革命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我国革命创始人之一,董必武为我国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必武的孙子是谁董必武是我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正是董永生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带入了中国。

董必武与妻子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他的子女和后代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孙子董永生。

董必武的孙子董永生出生于1968年,他是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董永生在1991年的时候参加了工作,现担任密山市兴凯湖乡党委书记。

由于他出生于革命家庭是董必武的孙子所以从小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熏陶,后来他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休后又一直做教育工作。

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

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

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他从来没有摆过“老资格”。

相反,每时每刻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如吃喝穿等小事上,显示了一位革命长者儒雅而自我要求极严的道德约束力。

吃饭穿衣见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

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董必武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做党的统战工作。

当然,此时的他再不能一身粗布衣的延安打扮了。

到了武汉,要换换装,要打扮成国民党统治区的绅士模样。

董必武是党的领导人,要同社会各界打交道,要找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谈话、做工作,有时还要与外国使者、记者谈话,按理应该穿戴得像样些。

当时,比较好的礼帽要10元一顶,但董必武特意吩咐工作人员,只能买一顶3元钱的礼帽,一双最普通的皮鞋。

当然,这也只是装装样子,迎送客人时穿戴一下而已。

工作人员不理解,对董必武说,社会上有名望的绅士穿的是丝绸马褂,一般的中等知识分子也要戴好一点的礼帽,共产党人又不比国民党人低*,为什么不能买好一点的呢?董必武严肃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要革命的,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没有理由为自己讲阔气讲排场,更没有必要去同国民党比这比那。

要比就要比革命,比谁真正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利益,比谁能得到中国劳苦大众的拥护。

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我们出来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党中央、毛主席和根据地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逃荒要饭的情景。

因为工作需要,我们只要扮演一个舞台绅士就行了,应付应付就行了,下台后谁还穿它呀!买好的长袍马褂、礼帽、皮鞋,不是太浪费了吗?1937年9月下旬,董必武坐船从武汉到南京与国民党谈判。

那时,从汉口坐客轮去南京,旅途漫漫,耗时甚长。

在船上,董必武只肯坐普通舱,吃饭时从不要炒菜,只吃一人一份的普通饭菜。

董必武对随行工作人员说,这已经很好了,很奢侈了。

目前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太艰苦了,党中央领导人、毛主席还每天吃着黑豆、小米饭。

关于董必武的生平故事介绍1

关于董必武的生平故事介绍1

关于董必武的生平故事介绍1董必武的故事董必武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出生于1886年,他是湖北黄安县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董必武从小就聪明好学,所以在1903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当地的秀才。

董必武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革命家同时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位很优秀的人,董必武的很多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比如董必武勤俭的故事。

董必武的故事有哪些呢?今天就让小编来为你讲讲,在1937年的时候,国共双方进行第二次合作,董必武需要做党的统战工作,董必武平时在延安的时候就穿着粗布衣生活也比较勤俭朴素,但到了武汉因为要和昨天到这件以及社会人士打交道做工作,所以就需要换衣服。

当时市面上比较好的礼帽需要十元才能卖一顶,但董必武特意嘱咐工作人员买便宜的礼帽,皮鞋也是买了最便宜的,就是这样普通的一套衣服董必武也只是在迎送客人的时候穿戴一下,对于这种现象董必武身边的工作人员很不理解,他们觉得人为什么就不能自己穿好一点,吃好一点呢?董必武就告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对于中国亿万人民的幸福来说,吃饭穿衣戴帽只是小事,能省一分钱就要剩一分钱”。

董其武董必武关系董其武是山西人,出生于1899年。

父亲是一名长工,董其武自小由外祖母抚养,六岁的时候开始读私塾。

1917年,董其武被保荐读高小。

1927年,董其武到武汉担任支队长,多次立下战功,升任为副团长。

1928年到天津任参谋。

1930年,中原大战中,董其武担任撤退掩护军队长,后被升任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董其武带领部队在绥南、包头、绥西等地抗击日军,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后来被蒋介石授予勋章,先后任命为警备司令、剿匪总司令等职。

国共内战期间,董其武率部在绥远起义,接受了的领导。

抗美援朝期间,董其武率部参与救援任务,被任命为军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2年,董其武被比准加入。

1989年3月,董其武在北京去世,享年九十岁。

董必武是湖北人,生于1886年。

董必武长征中用担当和奉献写传奇

董必武长征中用担当和奉献写传奇

行前与妻别依依1934年9月,红军主力进行战略大转移时,时任中华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主席董必武已48岁,是否随军转移,他正在选择。

就像他后来在《长征纪事》一文中所言:“当我们感觉到主力红军有转移地区作战可能的时候,我就想:是被派随军移动好呢?还是被留在根据地里工作好呢?”“我的答复是:‘如有可能,我愿意从军去。

’”这样他毅然参加了长征,即使在长征途中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也没有后悔过。

“我们向陕、甘前进,还是到川西后才决定的。

假使在出发前,就知道要走二万五千里的程途,要经过13个月的时间,要通过无人迹无粮食的地区,如此等类……是不是同样地坚决想随军出发呢?”他肯定地回答说:“即便在出发前知道路很远,时间很久、险阻艰难很多的话,也未必能变更我随军的意念吧!”这表明董必武参加长征的意志非常坚决。

10月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党团书记约董必武谈话,通知他两件事情:一是组织上决定他随军转移,让他担任后勤部卫生队干部休养连党总支书记;二是决定让他结婚不久的妻子陈碧英留在根据地打游击,理由是她的年龄“大”,身体不好。

对于组织上的决定,党性极强的老党员董必武二话不说,表示完全服从。

10月10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被留在苏区的陈碧英,只能洒泪送别丈夫。

想到这一去路上吉凶难测,今后也不知能否再聚,夫妻俩都十分心酸,依依难舍。

陈碧英惦记董必武年纪已大,担心他行路困难,便痴情地跟着队伍送了一程又一程,含着眼泪陪董必武走了三天三夜。

后来,董必武再三劝她不必送了,说走远了不好往回走,陈碧英这才哽咽着止住了脚步。

离别时,陈碧英把系在腰带上的手电筒递给董必武,深情地说:“你年纪大了,晚上走路要多留心啊!”分手后,夫妻间从此失去音讯。

长征到达陕北后,组织上也失去了陈碧英的消息。

而她赠送董必武的手电筒,一直陪伴着他走完了长征。

之后,作为一件珍品他一直保存在随身的箱子里。

不料1947年3月准备从延安撤退清理物品时,手电筒却被不知情的人给丢掉了,董必武对此一直遗憾不已。

董必武清廉一生

董必武清廉一生

董必武清廉一生作者:来源:《西部大开发》2013年第08期王观澜,延安时期曾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书记,农村工作副部长。

他曾在回忆董必武时总结说:“董老的品德,董老的学问,他追求真理的态度,他革命到底的热忱,他艰苦朴素的作风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青年一代学习。

”在中央苏区,董必武是最高法院院长,但他的生活与红军战士和一般干部同样艰苦,没有任何特殊。

那时为了节省粮食,干部都是吃“包子饭”,即在蒸饭前把每个人的口粮定量装在一个小蒲草包里,煮熟后每人发一包。

董老和毛泽东、林伯渠、谢觉哉、何叔衡等每人都是一包,没有哪个多占。

长征到陕北后,董老任中央党校校长。

他同一般工作人员一样,吃煮黄豆、黑豆,小米饭,喝白菜萝卜汤。

公家每月发给董老5元钱,他还节省出一部分交党费。

在兼任抗大二期四大队政委时,他工作十分繁重,但生活上仍然非常艰苦朴素。

大部队有3间房,他和时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局长聂鹤亭各住一间,警卫员住一间。

他室内只有一张木桌、两条板凳、煤油灯和笔砚等物,炕上是随身铺盖,替换的衣服装在布袋内,睡觉时当枕头用。

后来,分给董老一匹马,但他坚持不用,交给大队驮运粮食。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抗日,董老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由警卫员邱南章陪同赴武汉。

为了不暴露身份,到西安以后必须换装,要打扮成国民党统治区绅士模样。

所谓绅士模样,即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

而长袍马褂的质量和样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丝绸的,也有普通布料的。

礼帽也分等次,上等的10元钱一顶,下等的3元钱一顶。

当时,有名望的绅士都身穿丝绸长袍马褂,头戴上等礼帽。

邱南章想,董老是党的元老,过去在武汉是政界显赫人物,这次代表党中央出来要同国民党政界的高层人物打交道,还免不了要同外国人交往,穿戴总得像个样子。

他把这个想法说给了董老。

董老听后坚决不同意,告诉警卫员只买一顶3元钱的礼帽、一双普通皮鞋,一身普通布料长袍马褂。

董必武

董必武

谢 谢

朴实无华的生活点滴
1、个人生活作风 大连罢宴 处理匿名信 2、教育子女 3、文学造诣 书法 诗词
朴实无华的生活点滴
大连“罢宴”
那天董必武去视察旅顺海军基地。中午,董必武一 看餐桌上摆满了酒菜,不声不响地就径直穿过餐厅,走 上楼梯回到了自己休息的房间,把房门一关,不再出来 了。董老说,不把酒和贵重的菜撤掉,他就不吃了。愣 了一会儿,基地领导推开董老的房门,向坐在沙发上的 董老赔笑脸,说道,我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准备,就是 准备了一些海味。平时结合潜水训练,战士们带一个网 袋下水,顺便给我们带一点海味上来,给我们改善改善 生活,大海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靠海吃海,这不 算是浪费。 董必武听了这番话,才下楼吃了顿便饭。
永远的丰碑 ——董必武生命 Nhomakorabea院:王雨晴 闫阁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 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 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 和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 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 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 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创立了不朽的功勋。1975年4月2 日董必武同志在北京病逝。
朴实无华的生活点滴
处理匿名信
一次,检查员从控告箱里收到一封匿名信,控 告中央办公厅采买员有贪污行为。检察员经过调查 了解,发现被控告的采买员并无贪污行为,只是嘴 巴馋一点,本人也已经改过。他把信交给董必武并 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向董必武作过汇报后,认为问题 可以了结了。 而董必武却说:“既然这位采买员没有贪污行 为,为什么有人写信控告他?写信人是谁?他对采 买员有什么意见?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吗?”后经 多方了解,查对笔迹,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写匿名信 的同志。原来这位同志因为一件事同采买员吵过架, 又发现采买员平时多吃好菜,就认为他有贪污行为, 写了控告信。

[下载打印版本]董必武

[下载打印版本]董必武
董必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党和人民永远怀念他 。
人物生平
一、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者
1886年3月5日,董必武同志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清贫的教书先生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 的启蒙教育,17岁时考中秀才。青少年时期的董必武同志,目睹清朝政府的腐朽专制和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 压掠夺,立志救国救民。
董必武同志是严明法纪、严守纪律的模范。1944年1月3日,他在重庆回复中共中央元旦贺电的谢寿电文中 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时候,要毫不犹豫地坚守着中央分配给我的岗位。”1955年,董必武同志担 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他强调要注重对党员进行法制思想教育,使党员懂得“国法和党纪同样是必须遵守的, 不可违反的”,“我们党员应当成为守法的模范”。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自己就是遵纪守法的模范。 他家中有一间办公室,从来不允许家人进去,即便有什么事找他,也只能在门外喊他,有关党和国家的秘密, 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董必武同志毅然奔赴武昌投入战斗,从一个晚清秀才成为坚定的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主义者,从此走上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职业革命家道路。他追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 生,先后加入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斗争。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 黑暗让他苦闷痛心,“触于眼帘,即市井萧条,民气沮丧,沉郁惨淡,人以幸生苟免为心”。董必武同志走上重 新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董必武
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
01 人物生平
03 家庭生活 05 后世纪念
目录
02 主要著作 04 人物评价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 人 , 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

董必武是哪里人-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是哪里人-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是哪里人?董必武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董必武是哪里人?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

湖北黄安人。

董必武简介1903年考取秀才。

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

后在黄州任教员。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中文名:董必武别名:董用威、董贤琮籍贯:中国湖北性别:男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886年3月5日去世年月:1975年4月2日职业:政治家政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作品:《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个人影响董必武长期是一副忠厚长者的风范,又以学识渊博著称。

他自幼古文便很好,又工于律诗、书法,且留学国外多年,通晓英、日、俄语,法学造诣尤深。

自抗战开始后,他长达十年间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统战工作,广泛交友,以学识和风采感动各界。

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举行,经中共努力争取,国民党政府被迫在中国代表团的五名成员中让出一个名额,董必武作为解放区代表参加。

董必武简介起初,代表团中许多人认为共产党都是粗俗的农民造反者,一路上与董必武接触,才知道竟是这样有学识的人。

到美国后,他向华侨、新闻界、友好人士和部分上层官员大力介绍解放区的情况,扩大了中共在国际上的影响。

联合国成立大会召开时,董必武又用毛笔苍劲地在旧金山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姓名。

他逝世时联合国秘书长专门发来唁电,称其为参与创建者之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董必武对国家的最大功劳是什么

董必武对国家的最大功劳是什么

董必武对国家的最大功劳是什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他对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和支持工农运动的坚定的原则立场,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董必武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法学专门家,走孙中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都表现了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顽强的战斗精神、农民运动,都取得出色的成绩。

1944年党中央提前为他作六十大寿。

1973年在十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法学家。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为争取和平民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迅速转入秘密活动,历尽千难万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迎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付出巨大的精力,高举着毛泽东同志的旗帜,并向旅美侨胞和国际人士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解放区各方面的成绩、上海办事处的同志撤返延安。

尤其是在政权建设。

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的险恶环境下,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他主持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

随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策动讨袁的军事活动。

董必武同志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和以后的历届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实现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特别要抓紧刑法,毕生奋斗不息。

董必武同志于1886年3月5日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一个清贫的教师家中,参加中国代表团,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屈不挠地奋斗着、汤池等训练班。

1932年他回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他直接领导中共湖北省委,他毅然参加孙中山重建的中华革命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曾会见亡命日本的孙中山先生。

十八岁考取秀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或是单枪匹马、争取军阀部队起义。

中学读书时接受革命团体日知会的影响,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他和陈潭秋等同志共同创建武汉共产主义组织,董必武同志是湖北省和武汉地区轰轰烈烈大革命运动的核心领导人物之一。

董必武人物介绍

董必武人物介绍
4 创办各类学校、培养各种人才的工作。他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社
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董必武人物介绍
董必武还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深 刻而独到。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 如"三个世界"理论等,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
设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总的来说,董必武是一位伟大的 革命家、政治家、法学家和教育 家,他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将 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和人民心中
董必武人物介绍
1921年7月,董必武参加了中 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 人之一。在中共一大上,董必 武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并担任 中央秘书工作。此后,董必武 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革命事业 的发展
在国共合作时期,董必武担任 了国民党中央党团书记和国民 政府委员等职务,与孙中山先 生一起参与了国民革命运动。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董 必武参与了领导农民起义和红 军武装斗争的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董必武参与了国共合作抗日的 工作。他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 驻武汉代表、长江局委员等职 务,积极推动国共合作抗日。 在此期间,董必武还曾担任过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法制委员 会委员等职务,为抗日战争做 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董 必武参加了重庆谈判和政治协 商会议。在政治协商会议上, 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其他 各党派进行协商,为和平建国 做出了努力
董必武出生于1886年,早年接受 过良好的教育,他曾在湖北省文 武学堂和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 学习,后来又到日本东京私立日 本大学学习法律。1917年,董必 武从日本回国后,在武汉从事董必武加入了中 国同盟会,并参与了反清革命活 动。1919年,董必武参加了著名 的五四运动,并在此期间接触了 马克思主义思想。1920年,董必 武与陈潭秋、何子渊等人在武汉 组织了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湖北 地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赓续红色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赓续红色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赓续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作者:汪绪林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2年第07期董必武是中國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是红安县的骄傲和一面旗帜。

他经历了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

在每一次紧要的历史关头,他都坚定地站在伟大变革的最前列,披肝沥胆、英勇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之一”。

董必武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但他从不谈自己的功绩,从不居功自傲,一直“甘为民仆耻为官”。

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他都以“新功未建惭高坐,老本无多啃早完”的谦逊态度,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党建功、为国立业、为民造福。

1975年,董必武在北京逝世。

叶剑英在追悼会上说:“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忆往昔峥嵘岁月,聚今朝奋进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董必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崇高风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我们缅怀革命元勋,是为了更好地勇毅前行;对革命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我们要听党的教导,永葆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红色文化;要铭记红色历史,继承革命传统,让红色精神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同学们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你们身上实现。

你们要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你们要以行动传承红色精神,要将爱国情怀与自身的学习生活结合,锐意进取,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同学们,让信仰之火永不熄灭,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必将由你们续写。

董必武的几个故事

董必武的几个故事

董必武的几个故事董必武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出生于1886年,他是湖北黄安县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董必武从小就聪明好学,所以在1903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当地的秀才。

董必武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革命家同时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位很优秀的人,仔细研究董必武同志,不难发现功勋卓著的董老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革命家兼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少有的“清官”。

1957年,董老做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当时,他家住在北京钟鼓楼后的一个昔日王府的大院里。

院子很大,有花园有水池,很气派。

他的儿女们也都乐意住在这里。

由于“高院”离此很远,每天往返不仅不方便,而且还需要很多人来送文件,花费了不人力物力。

董老考虑着搬到离“高院”较近的中南海去居住,尽管当时中南海的房子较为窄旧,但他仍不改初衷。

一天晚上,董老和盘托出自己的主意,却立即遭到尚在读书的子女们的反对。

董老耐心细致地对全家人说:“第一,为我一个人,要有警卫排,要烧锅炉,要煤,要人跑这么远送文件,搬到中南海,这些都统一解决了,为国家节省了人力物力。

我不该搬吗?该搬。

这二呢?”稍作停顿后,他更深沉地继续说道:“我上班太远,要坐很长一段距离的汽车,要用掉不少汽油。

如果家在中南海,再到高院上班,近了一半路程,也就节约了一半汽油。

我们国家还穷啊。

”1958年初春的一天晚饭时,还在读初中的女儿董楚青养成了一种不好的吃饭习惯。

吃饭时,董楚青急于扒饭,三扒两赶地吃完了,掉了不少饭粒在桌上。

小楚青丢碗就想跑,结果被董老叫住。

“你看看,你看看。

”董老连连说道。

年岁还小的女儿楚青茫然不知所措,怔怔地望着饭粒,默不作声。

一生惯读诗书的董老马上联想起古老的“锄禾日当午”诗句,绘声绘色地对女儿说道:“碗里、桌上有多少饭粒?‘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粒粒不能丢啊。

”接着又严肃地说:“拣起来吃了。

”此后,女儿楚青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1964年春,董老的一个侄孙子去北京看他,一是想见见世面;二是特别想通过他的关系谋得一份较中意的工作。

董必武

董必武

董必武及其与武汉中学的“渊源”董必武的简介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1903年考取秀才。

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

后在黄州任教员。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

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

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

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

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

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

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

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董必武学习的奉献者

董必武学习的奉献者

董必武学习的奉献者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对于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的奉献令人钦佩。

在他一生中,董必武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成为了一位学习的奉献者。

本文将从董必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成果三个方面来探讨他作为一位奉献者的学习经历。

一、学习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的渴望董必武一直以来都表现出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他认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董必武始终保持着对新思想、新理论的敏感,不断学习和吸收各种新知识,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

他深信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习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董必武认为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而应与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理论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但理论仅仅停留在纸面之上是无法真正起到作用的,必须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因此,董必武在学习上注重理论的学习,同时也积极参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将理论转化为有效的实践方法。

三、学习成果: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董必武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将其运用到了教育事业中。

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力量,坚信教育是革命的火种。

通过自己对于思想、教育理论的学习,董必武在教育工作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积极倡导普及教育,提倡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董必武作为一位学习的奉献者,在其一生中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通过他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个人的成就,更能够体会到他对于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总结董必武作为一位学习的奉献者,以其对于知识的渴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不仅为个人提升提供了借鉴,更为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董必武探究综述

董必武探究综述
二研究中突出的几个方面 1.关于董必武建党前后历史的研究。主要是董老在这时期的思想发展并未清晰地在 中反映出,杨瑞广在《建党前后的董必武(上)(下)》中,关于组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提供了董老的实践活动,在思想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少提到。此外,田子渝在《建党 的董必武同志》中记述董老在建党初期的革命活动,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献给了革命 给了人民。对这一时期,董老的思想动向方面研究值得挖掘。其思想应看作是一个动殖 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其动态的研究。因此,关于董 历史资料的整理与发现需要进一步努力,尤其是对其建党前后一些史料的整理,例如这 的书信、日志的发现。对其的研究不仅仅注重革命历史实践活动的研究,从理论上更深 解其思想变化。 此外,关于董必武何时转变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 一九年夏,认为在这时董必武结识了李汉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通过研读马列著作 五四运动的认识,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看清中国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开始信仰马 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董必武成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是在建党前后。理由是在于一九一 夏与李汉俊的结识,就是商议两件事,一是办报纸,而是建学校,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 行宣传的活动,要进行社会的改造,认识觉悟并不是很高。董必武在《私立武汉中学筠 中说:“私立武汉中学创办时,虽有怀抱革命思想的人参加,但有些仅是对时局现状不: 不其满的人,并不是为革命而办学校。……我和陈潭秋同志也只在参加中国共产党后,. 意识地学习俄国革命。”,但这有些内容是董老的回忆,关于董老的回忆在这一方面还 不统一。因此,在董必武何时成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研究。 2.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董必武一生都十分注重革命统一战线 作。这方面的文章比较多,大都反映了他在进行统战工作的实践活动。人民出版社出版酗 必武选集》,收录了他的57篇文章,大多数都是论述到统战工作。冉志、晓叶的《战 巴山蜀水——纪念董必武同志诞辰一百周年》4,指出董必武在抗战时期,娴熟地运用J 合又斗争的策略,对蒋也是以联合为主。朱峰在《董必武对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贡 5中,写出抗战期间,董必武在国统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表. 高超的统战工作艺术,在实践中,总结概括了一系列重要的基本理论与政策。近年来, 董必武统一战线思想和理论的文章较多,更是推动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刘行渤、董良 《董必武在建立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中的杰出贡献》6一文中,写到董必武在大革命郦 始终坚持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领导权,坚持革命非武装不可、建立和发展工农亩 为了加强宣传工作,董必武先后创办了《楚光日报》和《汉口民国日报》。董必武在巩 共合作的组织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工作。关于董必. 战工作艺术,李化祥在《论董必武的统一战线思想与统战工作艺术》中指出,董必武的: 工作艺术,对资产阶级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合法经营,要给以鼓励与支持,对待民主人士 取的态度是团结、批评与斗争,要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董必武的统战艺术是实事茅 讲究实效的。

最新-董必武的故事2则 精品

最新-董必武的故事2则 精品

董必武的故事2则董必武的故事2则一、董必武的特制草鞋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以前,进入到一个崇山峻岭的地带。

那天晚上,下着倾盆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往北去的山路,崎岖不平,又特别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小王,沿着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着赶路。

小王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重重地摔了一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满身是泥,嘴里也摔破了,流着血。

最倒霉的是,脚上穿的鞋子不见了,他没有对任何人说,决定咬咬牙挺过去,只好光着脚丫子赶路。

第二天清早,雨过天晴,大地像一座水晶宫一样,雨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董必武发现小王的光脚丫上有几条血口子,就知道他的鞋子丢了,便从马褡裢里取出一双自己的旧布鞋,递给小王说要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就要吃大苦。

你光着脚,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小王坚决地说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脚,也保证在长征路上不掉队,走出雪山草地没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战士啊!董必武听了心里十分感动,仍旧把那双鞋递到小王手上,说这是命令,你拿着穿!小王说我知道首长只有这双鞋,还是您自己留着穿吧。

董必武把脚往上一跷,得意地说这不还有一双草鞋吗?小王说那双草鞋已经很破了。

董必武笑了笑,说不要紧,我还准备了一批‘特制布鞋’。

小王十分疑惑,心想从长征开始,就一直跟随着首长,这种鞋,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小王望着董必武,眨眼问道什么特制布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来,然后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那不就是吗?小王知道,马褡裢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办公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东西都是在行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鞋、破袜子、破麻袋、破棕片等。

平时,由于工作忙,董必武没有给小王解释。

今天,他亲自从马褡裢里取出几块棕片,在自己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

包扎好以后,在地上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过去古人作战,用铁甲做衣服。

我们把这些破烂捡来做鞋穿,用坏了一层,再包扎一层,不就是‘特制布鞋’吗?说完又得意地笑起来。

董必武的故事,董必武故事2则

董必武的故事,董必武故事2则

⼀、董必武的“特制草鞋” 红军在爬雪⼭、过草地以前,进⼊到⼀个崇⼭峻岭的地带。

那天晚上,下着倾盆⼤⾬,天⿊得伸⼿不见五指,往北去的⼭路,崎岖不平,⼜特别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王,沿着⾼低不平的⽺肠⼩道,深⼀脚、浅⼀脚地向前摸索着赶路。

⼩王不⼩⼼踩翻了⼀块⽯头,重重地摔了⼀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满⾝是泥,嘴⾥也摔破了,流着⾎。

最倒霉的是,脚上穿的鞋⼦不见了,他没有对任何⼈说,决定咬咬⽛挺过去,只好光着脚丫⼦赶路。

第⼆天清早,⾬过天晴,⼤地像⼀座⽔晶宫⼀样,⾬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董必武发现⼩王的光脚丫上有⼏条⾎⼝⼦,就知道他的鞋⼦丢了,便从马褡裢⾥取出⼀双⾃⼰的旧布鞋,递给⼩王说:“要取得⾰命胜利,现在就要吃⼤苦。

你光着脚,是⾛不出雪⼭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 ⼩王坚决地说:“我不怕苦,就是打⾚脚,也保证在长征路上不掉队,⾛出雪⼭草地没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战⼠啊!董必武听了⼼⾥⼗分感动,仍旧把那双鞋递到⼩王⼿上,说:“这是命令,你拿着穿!” ⼩王说:“我知道⾸长只有这双鞋,还是您⾃⼰留着穿吧。

” 董必武把脚往上⼀跷,得意地说:“这不还有⼀双草鞋吗?” ⼩王说:“那双草鞋已经很破了。

” 董必武笑了笑,说:“不要紧,我还准备了⼀批‘特制布鞋’。

” ⼩王⼗分疑惑,⼼想从长征开始,就⼀直跟随着⾸长,这种鞋,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王望着董必武,眨眼问道:“什么特制布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 “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来,然后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那不就是吗?” ⼩王知道,马褡裢⾥,除了董必武的⼀些办公⽤具和简单的⽣活⽤品外,其余的东西都是在⾏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鞋、破袜⼦、破⿇袋、破棕⽚等。

平时,由于⼯作忙,董必武没有给⼩王解释。

今天,他亲⾃从马褡裢⾥取出⼏块棕⽚,在⾃⼰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

包扎好以后,在地上⾛来⾛去,⼀边⾛⼀边说:“过去古⼈作战,⽤铁甲做⾐服。

我们把这些破烂捡来做鞋穿,⽤坏了⼀层,再包扎⼀层,不就是‘特制布鞋’吗?”说完⼜得意地笑起来。

董必武年谱(1886-1975)

董必武年谱(1886-1975)

作者: 哈经雄;胡传章
出版物刊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47-98页
主题词: 董必武;新华日报;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周恩来;毛泽东;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
摘要: <正> 1886年 3月5日(农历正月三十日),出身于湖北省黄安县城南街(今红安县城南正街)一个穷教员家里。

董必武乳名乐益,学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璧伍,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后,为了决心革命,摈弃原号,用谐音必武。

曾化名碧吾。

1890年五岁随父亲董基文(号采臣)在黄安县城内东街广善庵私塾读书。

董必武站在同一战线的前卫地位1

董必武站在同一战线的前卫地位1

董必武站在同一战线的前卫地位董必武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他的一生,同中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紧密相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董必武高度重视党的统战工作,并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和奋斗,形成了独创性的思想成果,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宝库。

董必武的统战工作经历十分丰富,文本仅以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重要史实加以叙述。

从前清秀才到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定县(今红安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董基文曾考中秀才,以塾师为业,为人勤俭耿直。

董必武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坏境的熏陶,逐渐养成了勤奋好学、酷爱读书的习惯和刚正不阿、朴诚勇毅的品格。

在家长和师长的催促下,18岁时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考中秀才。

1905年又考入湖北省第一中学堂,5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还获得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

20世纪初,全国革命风起云涌,腐朽的清王朝已走向穷途末路。

如当时很多爱国者进步青年一样,董必武最初寄希望于康有为、梁启超主张的改良主义,后来大量阅读了《警世钟》、《猛回头》、《新民丛报》等新书报刊后,开始拥护孙中山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董必武毅然剪掉辫子,投身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法律科,期间拜谒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

1915年,回国谋划反袁秘密军事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出狱后再次赴日,完成了法律科学业。

回国后利用律师职业从事革命活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由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屡次失败,使他陷入迷惘和深思:中国革命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早在日本求学期间,董必武就接触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书籍,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

对比俄中两国革命成败的经验,再联系自己多年革命实践经历,他体悟到:中国革命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董必武的生平故事介绍1
董必武是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那么关于董必武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董必武的故事,希
望对你有帮助!
董必武的故事
董必武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出生于
1886年,他是湖北黄安县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董
必武从小就聪明好学,所以在1903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当地的
秀才。

董必武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革命家同时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位很优秀的人,董必武的很多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比如董必武勤俭的故事。

董必武的故事有哪些呢?今天就让本人来为你讲讲,
在1937年的时候,国共双方进行第二次合作,董必武需要做
党的统战工作,董必武平时在延安的时候就穿着粗布衣生活也比较勤俭朴素,但到了武汉因为要和昨天到这件以及社会人士打交道做工作,所以就需要换衣服。

当时市面上比较好的礼帽需要十元才能卖一顶,但董必武特意嘱咐工作人员买便宜的礼帽,皮鞋也是买了最便宜的,就是这样普通的一套衣服董必武也只是在迎送客人的时候穿戴一下,对于这种现象董必武身边的工作人员很不理解,他们觉得共产党人为什么就不能自己穿好一点,吃好一点呢?董必武就告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对于中国亿万人民的幸福来说,吃饭穿衣戴帽只是小事,能省一分钱就要剩一分钱”。

董其武董必武关系
董其武是山西人,出生于1899年。

父亲是一名长工,董其武自小由外祖母抚养,六岁的时候开始读私塾。

1917年,
董其武被保荐读高小。

1927年,董其武到武汉担任支队长,
多次立下战功,升任为副团长。

1928年到天津任参谋。

1930年,中原大战中,董其武担任撤退掩护军队长,后被升任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董其武带领部队在绥南、包头、绥西等地抗击日军,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后来被蒋介石授予勋章,先后任命为警备司令、剿匪总司令等职。

国共内战期间,董其武率部在绥远起义,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

抗美援朝期间,董其武率部参与救援任务,被任命为军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2年,董其武被比准加入共产党。

1989年3月,董其武在北京去世,享年九十岁。

董必武是湖北人,生于1886年。

十八岁的时候考取
了秀才。

在中学读书时接受了孙中山了革命纲领。

1911年加
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1914年,董必武在日本参加了革
命党。

在随后的几年中,他认识到孙中山道路的弊端,开始探索共产主义道路。

1921年,他参加了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随后,又担任委员会书记、省委委员等职。

北伐战争期间,董必武发动农民运动,壮大了革命声势。

1928年,董必武到苏
联学习,回国以后,董必武担任中央党务书记、法院院长等职。

到达陕北以后,董必武担任中央党校校长。

建国以后,董必武先后担任政府委员、法院院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贡献力量。

1975年,董必武在北京去世,享年九十岁。

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同时他也是我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董必武的故居位于北京市小石桥胡同24号,由于董必武在建国之后曾担任过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所以他的故居已经被作为著名景点而保存下来。

董必武虽然并不是出生在北京,但由
于政治和革命的需要他一直在北京定居,位于北京小时桥胡同的故居也是他一直生活的地方。

董必武故居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位于红安县城关镇民主街,这座故居正房一进六开间两侧厢房,故居内的房间全部是砖木结构构造的,现在董必武的故居已经被保护起来作为董必武纪年馆。

现在位于北京的董必武故居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故居原来是清末大臣盛宣怀的私人后花园,后来又被大太监李莲英收为私人花园,民国时期这座故居又曾作为军统局华北办事处处长马汉三的住所,再后来这座四合院就成了董必武的居所。

在这座故居中有楼阁,长廊,竹林,喷泉等景观,整个构造布局严谨,目前为止保存完整。

董必武故居曾在1981年被改建为竹园宾馆,但整个故居内的构造和景观任然被保存了下来,目前董必武的故居已经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被当地政府保护了起来,如果您们对董必武的故居感兴趣的话可以前往北京进行参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