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 第七章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本章摘要:

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标志。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一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体系。

一、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有四个要求:一是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既懂得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三是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四是能够把本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一种学科(学术)造诣,并能清楚表达出来。教师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

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它能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如学习教育哲学就需要思维哲学、伦理学、社会学、认识论、社会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提高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

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特点。实践性知识的积累需要教师有反思型思维和教学能力的具备。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由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所构成。当某种能力以一种固化的形式存在下来的时候,我们就认为教师具备了某种技能。

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由一般教学能力和具体学科教学能力构成。

⑴.一般教学能力

一般教学能力指各种各样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能力,主要有: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学诸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判断的能力等。在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能力。这种能力现在已成为教育技术的关注对象,具体体现为教学分析技术。

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从手段看,表现为:

第一,言语表达能力,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和连贯性等;

第二,非言语表达能力,如言语的感染力、表情、手势等;

第三,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如运用教具的恰当性。

从内容看,表现为:

第一,呈现教材的能力,如恰当地编排呈现内容、次序、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等;

第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如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活动形式的组织等;

第三,教学评价能力,如,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能力,编制评价工具的能力等。

教学操作能力现在也成为教育技术的关注对象,具体体现为教学设计技术和教学评价技术。

⑵.具体学科教学能力是将一般学科教学能力同具体的学科内容相结合而形成的能力,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特殊的教学能力要求,当某些教学能力相对固定下来时,也就成为该学科教师的专业技能。

2、教学技巧

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小窍门,如导入的技巧,吸引注意力的技巧,提问的技巧等。

3、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已成为21世纪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构造教学系统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与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的能力等。

三、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情意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的8条要求: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

第二节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在上一节中,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体系做了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专业知识无可置疑地处于核心地位,但是教育技术仍然被视作教师专业技能的一部分,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育实际上是教育者的文化传递与受教育者的自我成长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个矛盾运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干预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这就促使我们用系统观看待教育实践。笔者认为,正因为受教育者参与了教育教学系统的耦合(意义建构和社会交往),才获得在教育情境下的成长。因此教育教学系统的构建就成了关键。教育教学系统,特别是课程系统和教学系统,本身就是人为规定的信息变换的技术系统,构造这些系统的技术仍然是一种完成信息变换的技术。这类技术无法在其他领域生成,只能在教育领域生成。教育技术就是这类技术,它完成的是从目标信息、学习者特征以及学科知识等初始信息到教育教学系统整体规划的信息变换。

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什么?简单地说,一是足够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二是掌握高水平教育生产力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生产力是指构建和维护教育系统的能力,它不是一种物质生产力,而是一种知识生产力。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教育改革从一开始就没有去提升教育生产力,而是在原有教育结构基础上重复原生产力水平的工作,搞出了一些包装精美的教育副产品——那些被现代信息技术包装过了的各种教学媒体产品以及打着各种先进思想旗号的研究论文。

我们可以把教育系统看作是教学系统、课程系统以及评价管理系统的整合。教育生产

力则具体表现为作用于微观教学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管理的能力、作用于宏观课程系统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和管理的能力。我们目前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实施和管理以及课程实施和管理的能力比较熟悉,也具有一定的储备。然而对于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几乎是一块“荒地”。换句话说,教育者并没有具备足够的“构建”教育系统的能力,只具有一些“维护”教育系统的能力,而多年的教育改革并没有提升教育者构建教育系统的能力,这是教育生产力水平没得到提高的根本原因。

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教学设计技术是一种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对学习者、学习内容、资源条件的分析,按照一定的结构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方案的每一个成分的确定都基于明确的信息和清晰的理念。课程开发技术是一种从社会需求出发,根据对学习者、学科知识体系的分析,按照特定逻辑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及其学习方式从而确立课程体系和门类课程的过程。课程体系以及门类课程的设计也都基于明确的信息和清晰的理念。由于技术操作的理性需要,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技术过程要求教学设计者和课程开发者对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都有着整体的理解,并且明了所规定的信息流动可能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因而它必然成为教育者职业能力中最核心的行动理性能力。无论教育者其它方面的能力有多高,离开了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他的教育实践很难被称为理性的教育实践。只有熟练掌握了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技术的教育者才会从系统整体出发,理解教育实践中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并基于这种理解灵活地选择工具来解决问题,而不会陷入唯媒体论的泥沼,更不会对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所引发或者可能引发的技术报复效应视而不见或束手无策。

自近现代以来,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引发一定的社会实践变革。新媒体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也不会例外。然而,教育实践者却应该警惕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各种报复效应。当新的媒体技术走进教育实践时,毫无例外地它不可能即刻成为教育者手中的工具。因为一种技术从初步采纳到成为上手状态的工具,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技术所蕴含的理性和系统整体观,必然成为避免或减少技术报复效应的根本保证。

我们这里再次重申,基于对教育教学系统的人工信息系统的理解,教育技术必须上升到同教师专业知识相平等的地位,才能和专业知识一起切实成为教育者的第一教育生产力,也因此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