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_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
基础声乐训练中“腔圆”与“字正”的辩证关系
基础声乐训练中“腔圆”与“字正”的辩证关系在中国传统声乐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就是“腔圆”与“字正”的辩证关系训练。
这个辩证关系是指在演唱过程中,要同时兼顾到演唱中腔调的圆润柔美和语言的准确明晰。
腔圆和字正的平衡,不仅使演唱更加美妙动听,也使歌曲的意境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来看看“腔圆”的意义和表现。
腔圆指的是声乐演唱中音色圆润、柔和、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它是中国传统声乐中独特的一种音色美学追求。
腔圆的表现需要运用呼吸技巧,使声音从低沉到高亢,从细腻到激越,都能保持柔和圆润的特性。
要注意调整喉咙、口腔、鼻腔等发声器官的协调,使声音穿透力和共鸣感更强,营造出醇厚的音色。
单纯追求腔圆容易造成发声过于柔和模糊的问题,而忽略了歌词的清晰传达。
这就涉及到“字正”的概念。
字正指的是发音正确、清晰准确的特征。
在演唱中,歌词是表达歌曲情感和内容的关键,必须清晰准确地传达出来,才能使听众更好地理解歌曲。
字正的发音要求清晰而有力,每个字音要准确、完整,尤其要注意音节的切分和短音长音的处理。
保持字正的表现,不仅是对歌词的尊重,也是对作曲家和作词人的致敬。
腔圆和字正的辩证关系要求综合考虑演唱过程中声音的美感和语言的传达。
在训练中,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调整,达到腔圆和字正相得益彰的效果。
要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来实现腔圆的效果,提高声音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要对歌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读,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保证发音的正确和语言的清晰。
还要注重细节的处理,比如调整发音的力度、音量、音色,使之与曲调和歌词相匹配。
要注意语言的停顿和吐字,使歌唱更加饱满、有力、有感染力。
腔圆和字正的辩证关系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发声技巧和音乐素养,还要求他们具备对歌曲的情感和内涵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只有同时兼顾到腔圆和字正,演唱才能更好地传达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使听众感受到深层次的艺术享受。
在实际的演唱训练中,可以结合练习歌曲和练习发声技巧来进行。
(0844)《音乐美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844)《音乐美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批次2:第二批次3:第三批次4:第四批次5:第五批次6:第六批次1:[论述题]3、当代综合主义音乐表演的美学观念。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一、要求在音乐表演中把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这两种美学观念加以综合,既要忠实于原作,这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精神和基本风格,而不是拘泥于乐谱记号,同时又要充分发挥表演者的创造个性,使音乐作品通过不同的表演创造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要求音乐表演更加适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更能激动当代人的心灵,因此要求音乐表演要具有一种新的现代的精神和风格。
三、在表演曲目上要求更加多样化,在仍然十分重视“大块文章”如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的同时,也要求恢复演奏各种类型的小型作品,包括一些早已被新古典主义音乐表演弃之不用的器乐小品,从而把音乐表演的严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一满足当代听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2:[论述题]2、音乐表演者的专业学习应包含哪些内容?参考答案:答案要点:音乐表演的技术与技巧是以对本专业的基本表演技术,即通常所说的基本功的掌握为基础的。
这些基本功,如声乐的发声方法、气息控制、吐字行腔,钢琴演奏中的触键运指、音色力度、踏板运用,弦乐演奏中的持琴按指,揉弦换把、弓法变换等。
音乐表演基本功的掌握必须有正确的方法,现代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在各个专业领域里都已经形成一套系统而科学的训练方法。
因此,音乐表演基本技术的学习,必须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
音乐表演的基本技术,即基本功的掌握固然重要,然而需要提起注意的是,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基本技术灵活地运用于艺术表现的能力,或者说是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基本技术的能力,这才是音乐表演技巧的真义之所在。
3:[填空题]1、音乐表演者要具备的特殊才能有⎽⎽⎽⎽⎽⎽⎽、⎽⎽⎽⎽⎽⎽⎽⎽⎽⎽⎽⎽⎽、⎽⎽⎽⎽⎽⎽⎽⎽⎽⎽⎽。
参考答案:奥地利卡拉扬4:[填空题]2、__国指挥家___是"现代指挥家”的代名词。
中国古代歌唱理论与声乐美学探究
中国古代歌唱理论与声乐美学探究摘要】在中国古代歌唱理论著述中,蕴藏着丰富的声乐美学思想。
它对声乐美学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逐见其系统性、概括性的发展,已成为指导我国民族歌唱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文中从三个方面探索叙述了中国古代唱论中对歌唱艺术的审美;歌唱艺术的技巧运用;歌唱艺术与歌曲情感的表述。
【关键词】中国古代;歌唱理论;声乐美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27-0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灿然文化的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音乐论著中,有关歌唱理论的著述占有很大比例,尤其宋、元之后,声乐论著日多,内容十分丰富。
除歌唱技巧的论述外,其涉及歌唱艺术的审美规律、准则,声与情的关系,字与腔的关系,歌唱道德,歌者声型以及歌唱教法和学曲者的资质选项等诸方面,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民族歌唱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1. 古代唱论中对歌唱艺术的审美古代歌唱理论形成于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有关史料最早见于汉代刘德等所著《乐记·师乙篇》[1]中。
元代前,未见有唱论专著,少量散见于各个音乐论著中的有关歌唱的论述,却言简意赅,点论出声乐审美之精要。
自元代燕南芝庵《唱论》[2]出现后,随着歌唱理论的发展,有关声乐美学的论述愈加详细而系统化,其理论的指导意义愈加显著。
对我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脉络的探究,弄清其传承的关系,审定其历史价值,对我国民族声乐美学体系的确立和歌唱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代唱论汇总,对歌唱艺术审美规律、审美准则的认识,多集中于发声腔本身及整体效果的要求上。
古人对歌者声腔的要求,总以清纯、洪亮为美,这在诸多对歌唱效果的描绘中可见一般。
如“余音绕梁里,三日不绝”、“可致遏云响谷之秒”“声震木林”“歌声一喝,行云不流”等等。
这些对歌声的形容之词,反映了人们对歌唱的一般审美意念。
而歌唱家、学者则从专业角度,对歌唱艺术的自身规律进行研究,提出许多具有美学意义的准则、方法,并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承、发展关系。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与“字正腔圆”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与“字正腔圆”摘要:音乐不仅是形式的东西,而且是某种内在性的东西。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彻整个剧场的音量和魅力,应该声音甜美,音高准确,具备“有人情味”的演唱,有正确“字”“情”的结合,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
可以说,歌唱是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艺术必须是以艺术家的真实情感体验为基础,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表现。
歌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人类情感的语言,它所表达的感情是来自于歌者对实际生活的体验。
关键词:歌唱艺术语言情感音乐不仅是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而且是某种内在性的东西。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彻整个剧场的音量和魅力,应该声音甜美,音高准确,具备“有人情味”的演唱,有正确“字”“情”的结合,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
1 歌唱的语言要“字正腔圆”歌唱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是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1.1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作核心歌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语言相伴,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作核心。
在歌唱艺术的整体创造中,无论是歌词和音乐的创作,还是歌曲的演唱,都始终贯穿着语言的因素和作用,也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感受和表现。
古人在《尚书·尧典》中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又在《礼记乐记》中云:“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也。
”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歌唱的关系。
在歌唱艺术中,诸如作品的曲调美,演唱的声腔美以及由曲调与演唱所体现出来的歌唱艺术的风格特征、民族特征等审美因素,甚至包括演唱中的呼吸、咬字及音色、力度的变化等,都与语言的自然语调、韵律,及其在不同情感体现中的变化与表现紧密相联。
谈字正腔圆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
谈字正腔圆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一、字正腔圆的概念歌唱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歌唱的生命,所有的歌曲和歌剧都是建立在语言或戏剧之上的。
而准确地使用语言,做到字正腔圆和艺术性地表现语言的内涵是我们歌唱中极其重要的方面。
如果说发声训练使我们具备了声音的话,那么声音中必须有思想感情的内容才能构成歌唱,否则永远是发声练习,而这些思想和情感则是通过文字语言来体现的。
但是,我们在学习和理解歌唱中吐字咬字的时候,常常会脱离唱歌状态这个前提,孤立地研究字的形成和语言韵味。
譬如要求学生严格地像朗诵一样地将歌词唱出,虽然字清楚了,却往往会使得歌声不如发声练习时那样好,也没有那样流畅,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喉咙口腔等所有说话语言的状态都被歌唱发声的要求改变了,习惯上的说话言语肌肉方式不灵活了,所以在歌唱中会出现两种片面的情况:一些人注意了共鸣、气息等状态,而忽略了语言的重要性,这大多见于初学声乐的学生,只想到了打开喉咙,他们只想到了歌唱发声技术,导致语言和字含糊不清。
另有一种就是他们为了强调字的准确性,甚至将字唱的如同拼音一样,字头、字身、字尾明确分割,表面上每个字都很清晰,就像拼音字母一样,失去了文字、词、句子融为一体的整体性,失去了语言的意义。
为了追求过分的解剖般的清晰和韵味,而牺牲了共鸣空间和气息的运动,这更多见于学习民歌的学生群体。
我们不妨试一试,假如喉咙空间的状态不变,保持共鸣的基础,字在嘴、鼻、硬腭等不导致空间变形的部位形成。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说打着哈欠唱歌是不无道理的。
如同边打哈欠边说话的现象,感觉上吐字不清,然而却符合歌唱状态的语言运用,只要对口形、唇、鼻等部位进行调整,是完全能够做到字清腔圆的,还有一些老师就常常要求学生将歌词反复朗读,做到一丝不苟,这从语言的表达方面是有帮助,但只要一回到歌唱,这种朗读的后果往往是习惯性地套用了说话的语言状态。
二、字正腔圆的关系字与声的恰当结合是声乐艺术审美的重要特征,在歌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字正腔圆论文:论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论文:论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声乐演唱的“字正腔圆”,在这里指的是演唱者的吐字问题,我们都知道,声乐是一种语言与音乐高度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歌者准确而感情真挚的语言表达来与听者产生交流,从而产生共鸣,感动听众。
由此可以看出声乐演唱这一艺术形式的最终任务是与观众进行交流,那么语言的精准度就是十分重要了。
声乐演唱中的精准语言的标准是什么呢,其实古人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字正腔圆”,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字正腔圆”这个词语,它包括“字”要“正”、“腔”要“圆”,这个仅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具体地剖析一下“字正”与“腔圆”是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我认为是递进关系,就是有了字正的前提才有腔圆的可能,因为我觉得“字”指的是汉字或者其他语言的声母(辅音),就是声母(辅音)一定要说准确了,在声母清楚而准确的情况下再引出元音而形成“腔”,接下来我们做的就是怎么把“腔”给“圆”了,这里的“圆”是指韵母(元音)的一个归韵问题,韵母(元音)唱准确了,进而才能产生美妙的声音。
这里,我想主要论述一下民族演唱风格与美声演唱风格中字正腔圆的区别,因为“字”与“腔”是构成民族演唱与美声演唱不同风格的主要内容,只有将民族与美声中的字正腔圆的问题真正理解了,我们才能更好运用到演唱实践,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风格的演唱形式。
我们都知道,无论何种类型的演唱形式都要做到“字正腔圆”,只不过各种声乐演唱形式的“字正”与“腔圆”要求不同罢了。
就拿民族演唱风格和美声演唱风格来做比方,由于民族声乐是由“吟咏”方式发展而来的,追求自然、靠前、明亮、高亢、甜美的声响特点,在共鸣体上更加重视头腔和口腔的运用,而对胸腔共鸣要求较少,正是有了这样的行腔特点,那么在演唱民族歌曲吐字上讲究“出声”“引腹”“归韵”的咬字程序。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些歌者虽然普通话讲的很准确清楚,但仍可能在演唱时咬字不清。
他们的通病就是“出声”字头不清,“引腹”发响韵母不纯,字尾不归韵或归韵不准确而造成的后果。
中国古代声乐文献中的“字”与“腔”
中国古代声乐文献中的“字”与“腔”始见于先秦的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在元代前并不成熟,不见唱论专著,只有少量散见于各类音乐文献中的有关歌唱的论述,这些论述虽只言片语,但却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声乐审美的精要。
元代燕南芝庵《唱论》的出现,并伴随着声乐实践的发展,有关声乐的论述便更加详细而系统。
在这些声乐理论中反映出许多问题,如,声乐艺术的审美规律、声乐技巧、声乐道德、声乐教学法、字与腔、声与情的关系等等。
其中字与腔是声乐演唱理论中最具普遍性的问题,古人亦很早就注意到了。
故本文将着眼于字与腔以及辩证关系进行论述,以便厘清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
一、中国古代声乐文献中的“字”“字”,在《简明古汉语字典》中作如下解释: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①《现代汉语字典》中提到“字”也可解释为“文字的读音”。
②歌唱艺术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是语言化的音乐艺术,也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因此它是音乐与语言有机结合、完美统一来传情达意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字音不正,则字义不清,唱起来使人不知所云,欣赏者难以受到曲情的感染,更难与演唱进行交流,致使他们不为声乐所动也就理所当然了。
因而在歌唱中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字正腔圆、字清意明,即古人常说的“以情唱字、以字带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的道理。
在我国近古,李渔就在《闲情偶寄》③中指出“字忌模糊”、“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
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
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分明,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常有唱完一曲,听者只闻其声,辨不出一字者,令人闷煞。
”、“然于开口学曲之初,先能静其齿颊,使出口之际,字字分明,然后使工腔板,此回天大力,无异点铁成金。
”王德晖、徐沅徵在《顾误录》④中提到“最忌方板,更忌乜斜,大都字为主,腔为宾。
字宜重,腔宜轻。
字宜刚,腔宜柔。
反之,则喧客夺主矣。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在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是我国传统戏曲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最开始是用来评判戏曲唱腔跟戏曲演唱水平的一个标准。
我国民族传统声乐演唱,一直以来就十分注重歌唱发声跟语言的清晰,字正”跟“腔圆”的关系就好比“骨”跟“肉”的关系,离开其中任何一个,都没办法称为声乐艺术。
我国宋代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说过:“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由此可知,歌唱语言的表达对民族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探究中国的声乐语言艺术,可以从普通话跟汉语这两个方面开始。
语言形象借音乐形象而深化,音乐形象借语言形象而升华,两者的关系十分紧密,从而体现了歌唱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近年来“字正腔圆”这一重要原则,在声乐教学方法上的运用非常广泛。
尤其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显得更加突出。
对演唱者来说,“字正腔圆”是演唱好歌曲的基础前提条件。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能充分运用“字正腔圆”这一重要原则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字音、字意表达的不准确,就不可以表达出词语中的意思,不可以传达出词语中的感情,如果不能表达出词语中的意思跟情感,就不能够感动听众。
所以说,想让观众听得懂,就必须做到字正;想要歌曲具有欣赏价值,就必须做到腔圆。
关于字与腔两者之间的关联,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说过:“唱腔不能给字音捆死,字音也不为唱腔所破坏”。
把每一个字都作为独立的个体给讲清楚可称为“字正”,声音连续贯通可称为“腔圆”。
余笃刚老师曾在《声乐语言学》中讲过:“作为声乐语言艺术包括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圆润的嗓音,丰富的感情。
”由此可见,声乐语言在歌唱艺术中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
李晓贰老师著《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一书对民族声乐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本文认为,“字正腔圆”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呈对立统一关系。
唯有科学地理解“字正腔圆”的意义,才能将字正腔圆这一重要原则的真谛融入到歌唱实践当中。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作者:赵弦箫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0期【摘要】声乐是一门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是我们应该遵守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字正腔圆”是人们对声乐艺术的一种美学追求,如果做到了“字正腔圆”就能够更好的表达所演唱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我们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是通过字韵、声韵和情韵来体现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字、声、情只有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融通,才能体现出民族声乐中“韵”的美。
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去探究民族声乐演唱,并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梳理,发现其中的精髓,从而体现出民族声乐的有蕴含的独特魅力,为我们的演唱和教学提供帮助,从而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字正一、“字正腔圆”概述在声乐演唱中,字是被特殊处理过的,是通过艺术加工过的,比我们平日里所说的语言夸张了许多,这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共鸣,做到字与腔的统一。
其中的“字正”是指我们在歌唱时要吐字咬字清晰。
咬准字头,保持好字腹、字尾要收的圆满(即两短一长:字头要短、字尾要短、字腹要长),在字头咬准后应马上松开,快速的进入字腹,要注意不可将字咬死,在字尾即将收完的瞬间,进入到下一个字,做到每个字之间的连贯。
因为歌唱中的咬字速度要比平时说话的语言慢,所以就有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展开,歌唱中咬字的这个过程就像是电影中的慢镜头回放一样。
在演唱中,腔是旋律和音乐风格的体现,可以使声音听起来更有厚度,更有立体感。
不同的唱法、不同的人唱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也体现出了腔的可塑性。
演唱者是一个“导演”也是二度创作者,一个好的演唱者必须是一位好的二度创作者,应对歌曲的曲调和风格进行了解、分析和掌握。
“腔圆”是指在演唱中声音要圆润、优美。
首先,咬字发声的感觉、位置、状态等要符合科学的演唱要求。
在歌唱中要充分运用声音的共鸣和腔体,保持每一个音都要在腔体里面。
歌唱中咬字要亲切、甜美,咬字时要做到字头短、字腹长、字尾清,只有这样声音才能够达到圆润和优美的效果。
对声乐演唱“字正腔圆”的探析
一、“字正腔圆”的渊源与概念 (一)“字正腔圆”的渊源 最早出现有书面记载的“字正腔圆”一词是在《明心鉴》的“曲 白六要”中。距今约 200 多年历史的《明心鉴》是清代昆曲艺人的 舞台总结。至于口头的使用是远远早于这个时间的。《明心鉴》中 说到,戏曲中每一字的演唱,每发一个字音都是需要口腔中各个部 位相互配合的。只有这样才能发音清晰、准确。继《明心鉴》之后, 一些著名的戏曲艺人对“字正腔圆”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京剧大 师梅兰芳先生曾说过 :“唱腔不能给字音困死,字音不能为唱腔所破 坏。”京剧艺人孙菊仙认为要想在声乐表演、戏曲艺术达到一定造诣, 就必然对汉语的声韵四声规律有深入的了解,而其中的基础就是“字 正腔圆”。言菊朋先生对“四声”的运用有着更加深刻的研究他主张“腔 由自生,字正而腔圆”。在他看来如果字音演唱着不合适,那么宁 愿换掉词句。这就更进一步强调了“字”和“腔”的关系,只有“字 正”才能“腔圆”。 (二)“字正腔圆”的概念 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字正腔圆”是对咬字与腔体之间的 关系最为明了的概括。何谓“字正”?中国地大物博,语言种类丰 富,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方言。也有属于地域的地方性剧种。“字正” 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口腔内的关系合理运用牙齿与舌头等器官根据不 同要求准确地将字清晰地咬出来、吐出来。只有观众听清楚了唱的 是什么才能有听下去的欲望,不能咬字不清或者出现囫囵吞枣把字 吃掉。现当今对字正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只是从咬字吐字出发注重音 的纯正,而是更加注重“声调”的把握。也就是结合吐字咬字按照 声调把词意表达清楚。何谓“腔圆”?“腔”源于我国古代的说唱 艺术,多指乐曲的调子。笔者认为从现在的声乐演唱来看,腔圆多 指经过正规训练而具备的音质干净,音色圆润饱满的嗓音条件。且 在这个基础上游刃有余地用不同的腔体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演唱, 才能保证歌曲自有的特色。诠释出作品的内在情感。总的来说“字正” 与“腔圆”是相辅相成的,“字正”了才会“腔圆”,所要表达的 意思才能准确。 二、“字正腔圆”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 民族唱法是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美声唱法相结合从而衍生出来 的具有我国特有民族特色的新型歌唱艺术。它具有丰富的意境、优 美的唱腔、多元化的演唱形式。正是民族唱法这样的一些特点使得“字 正腔圆”在民族唱法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一)清晰的咬字吐字与共鸣相结合 清晰的咬字吐字是民族唱法的首要原则,是观众听懂歌词,理 解词意的重要基础,演唱者清晰明了的咬字吐字是传达声乐意境的重 要保证。共鸣则是声乐发声的基本工作,也是区分我们平时说话与演 唱的重要手段。我们平时说话速度较快,声音较为直白。而在演唱中
浅释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
浅释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发表时间:2009-10-25T00:58:11.733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熊舜[导读](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1-133-01 摘要:中国现代声乐唱腔艺术传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唱腔风格与技巧,是中国唱腔艺术的延流与新发展,形成了“依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特点。
关键字:依字行腔;字正腔圆人类在从事人声各种艺术形式(声乐、戏曲、话剧、广播等)的表演时,用的都是与生俱来的自身“乐器”----嗓音。
人的嗓音能表现出美妙的艺术效果,和表演者的长期学习使用、调整自身“乐器”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声乐艺术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歌曲思想内容的,这是它与其他音乐形式的不同之处。
演奏乐器可以表达乐曲的感情,但无法表达文字具体内容,而声乐不但能唱出乐曲的感情还能清楚地唱出文字,字声结合,感情表达更为丰富,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是听众听懂歌曲内容并与演唱者产生情感交流的关键。
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献的尤为重要。
所谓“字正腔圆”就是指字音准确,腔调圆润,然而不能清楚地咬字吐字,歌词和乐音就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声乐艺术形象就无法完美体现。
一、字正腔圆的要素——咬字、吐字、收音歌唱语言发音主要有三个阶段:咬字、吐字、归韵、收音。
咬字是指发音的开始阶段,即发出字头部分;吐字是继字头之后发出韵母、产生共鸣的阶段;归韵收音即唱字的收尾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发音整体中不可缺少的全过程。
咬字头。
咬字是每个字发音的开始,是字音结构中的字头(即声母)部分。
它往往决定着吐字的清晰、准确与否。
字头在整个字中所占时值最短,要使字咬的清楚,必须保证发音部位的准确无误、和迅速、有力的动作。
在咬字时要求字头适当加强口腔肌肉的摩擦力量,使“出字”喷弹有力。
出字前找准口腔内闭拢的部位,喷弹出字时追求一定的爆发力,有助于带动整个字音清楚响亮地送出口外。
探析民族唱法“字正腔圆”的关键
探析民族唱法“字正腔圆”的关键作者:张佳一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7年第03期民族唱法是我国古代歌唱艺术家围绕汉字的吐字换气的方式,在继承民族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声音清脆且富有韵味。
“字正腔圆”是我国传统声乐唱法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生动的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内容,使歌声富有感染力。
而字正腔圆的是吐字的清晰,很多演唱者的演唱之所以没有感染力,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吐字与呼吸的问题。
所以,在演唱中,演唱者要重视咬字吐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字正腔圆”。
本文探析了民族唱法“字正腔圆”的一些因素。
【关键词】民族唱法;字正腔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唱法是我国传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历史中渊源流传。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唱法,不同的民族有语言、地理、经济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别。
人民群众之所以喜爱民族歌唱作品,除了作品的文化内涵,艺术感染力和引人入胜的韵律外,“字正腔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了更好的表达“字正腔圆”,首先要求演唱者对歌词表达的感情有深层次的理解,此外要注重表现语言的手法,不但要把语言和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也要把语言的发声方法和曲调的发声方法结合起来。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通常歌曲都是先有歌词然后谱曲的,演唱者不仅要重视词作者的歌词与曲作者的音乐,而且要使词曲有机结合,歌唱者既要考虑到曲调的起伏,又不能忽视语调的规律,只有充分使用“字正腔圆”的技巧把歌词艺术化,才能达到词曲有机结合的高境界。
1 “字正腔圆”要注意呼吸在演唱作品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呼吸换气是否流畅直接影响着演唱质量的好坏。
由古至今,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的作品中,有众多关于呼吸的技巧。
春秋时期的著作《韩非子》以及唐代的《乐府杂录》等书都有关于呼吸与歌唱方面的描述。
呼吸与发声联系非常紧密,两者都是歌唱的基本训练内容,一般呼吸的方式有两种,即所谓的有闻香式吸气与叹气式吸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音特点,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何谓腔圆,腔如何圆——民族声乐唱论中的“腔圆”问题研究
关键词 i民族 声乐:唱论 :音腔 :腔 圆
众所 周知 ,“ 字正腔圆 ”和 “ 声情并茂 ”一直 是我 国民族 声乐传 统唱论在 审美 方面 所标举 的两面旗 帜。关于 “ 字正 ” ,其 含义 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大体来说 ,就是要将汉字 的字 头 ( 辅音 声母 ) 、字腹 ( 元音韵母 ) 、字尾 ( 韵尾 )这三部分 唱准确 、
沈洽看 来,音乐的基本形态无非是 由 “ 静感音 响”和 “ 动 感音响”组成,前者被称为 “ 体” ,后者被称为 “ 腔” 。 但 是,就 “ 静感音响 ”这种 “ 体 ”来说 ,它 又不 是绝对静 止的。所以 “ 静感音响”还可 以分为时值较长的 “ 静感音响” 和时值较短 的 “ 静感音响 ” ,如果 以前者做为标准 的话 ,那 么不仅 音成 分变 化所 带来 的 " g 2感音响 ”本身是具有强烈动感 的,
意大利语那样 突出元音 的发声过程与音色 ,那么用 西洋美声 唱法所推 崇的 “ 意大利式 的 “ 松 弛” 、“ 圆润”作标准来界定中 国民族声 乐唱论中的 “ 腔圆 ” ,似乎 就显得有 些 “ 水土难服” 了。那么 ,究竟何谓 “ 腔圆 ” ,“ 腔 ”应该如何 “ 圆 ”?就成为
了一 个 颇 值 得 探 讨 的 问 题 了 。
“ 做 腔 ”方法 为例 。来论证 腔 圊’是 ‘ 衡量 唱者 能否 圆熟地 变通处理汉字发声规律 而使其趋近 于音 乐演唱规律 ’之 声乐 审美标准 ”这 一观 点,同时也将揭示古典戏 曲 “ 做腔 ”手 法及古典唱论有 关 “ 腔 圃”的论 述对于 当前民族唱法改革 与发展 的
启示和借鉴意 义。
・1 7 7・
2 0 1 7 年第六期 《 音乐创作》
本 的音乐形态 ,就是 “ 音腔 ” 。沈洽是这样描述 的:时值较长 的 “ 静感 音响”能够将 自身周边 的 “ 动感 音响 ”和时值较短 的 “ 静感音响 ” ,还 有其 自身内部包含 的 “ 动感音响 ”及时值较短 的 “ 静感 音响 ”融合起来,“ 在 心理 上形成 以一种音高感为主 体 的带腔 的音响整体 ” 。这个 “ 带腔 的音响整体 ”能将音 乐的 “ 动” 、“ 静” 、“ 变化 ” 、“ 同一”等各种对立特性统一起来呈现 给 听众,使其感受到音成分在动静之间的对立和统一 ,进而在心理知觉层面对音乐 “ 完型 ” 。那么这个 “ 带腔 的音响整体 ” 就发挥了引导听众对音乐心理完型的功能 ,就被定义为 “ 音 腔” 。所 以沈洽提 出:“ 音腔 ”就是 “ 包 含一个体 的,在心理上能 产生知觉完形效应的音过程 ” 。分析这个定义可见 ,“ 音腔 ”本质上是一个 “音过程 ” 。它 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变化的 “ 腔” , 二是静感的 “ 体” 。以 “ 体 ”为核心把 “ 腔 ”融合起来 ,共 同构成一个 能让 听众感到完整 的、动静对立统一的 “ 音过程 ” ,这
“字正腔圆”在播音中所代表的意义
“字正腔圆”在播音中所代表的意义字正腔圆在当前播音表达中的美学价值解析论及字正腔圆,通常人们可能想到它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和声乐艺术对吐字和行腔的基本要求,是中国传统唱论的基本美学法则之一,它也早已成为戏曲和声乐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原则。
不过,作为一个具有美学意义的范畴,字正腔圆由于具有播音艺术特定的规范性要求内涵和听觉意义上的审美价值,早被播音艺术引用,并在实践中作为一项播音的基本功予以重视和强调。
被公认为播音界“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中国播音界泰斗的张颂教授在谈到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夏青时,曾夸赞其为“字正腔圆”的艺术典范,毫无疑问,这为业界众多的播音主持从业者树立了一个吐字和发声的标杆。
然而,当我们审视整个社会对播音主持业务中要求的字正腔圆的基本认知时,却发现仍然有人认为字正腔圆是脱离生活实际的、高高在上的“播音腔”;字正腔圆就是毫无人情味的、一成不变的固定强调,因此对其大加“挞伐”,仿佛字正腔圆就是某些播音主持者脱离人民大众的罪魁祸首,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对字正腔圆在播音表达中美学意义的认识从美学角度讲,语言美是为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体,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播音表达,其创作依据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自然应是以“真”为前提、“善”为基础的,以此为前提与起点,论述播音表达所要求的字正腔圆,自然脱离了孤立的去谈所谓的形式美的“形式主义”嫌疑。
字正腔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吐字清楚正确,腔调圆润优美。
”其中的“腔”单独解释共5种:一是人和动物身体内部中空的地方;二是器物中空的部分;三是乐曲里的曲调、唱腔;四是说话的腔调,如学生腔、南腔北调;五是话。
字正腔圆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台湾已故知名作家高阳(1926—1992)所著《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此句中的“字正腔圆”显然是针对“无锡话”的“道地”程度而言,运用在该词里的“腔”明显侧重于上面第四和第五种解释。
毛世来谈四功五法之“字正腔圆”
毛世来谈四功五法之“字正腔圆”京剧旦角的“四功五法”毛世来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讲究“四功五法”。
所谓“四功”是指“唱、念、做、打”;所谓“五法”是指“口、眼、手、身、步”。
京剧的旦角演员尤其讲究“四功五法”。
下面,我就结合着自己的演出实践,谈谈旦角的“四功五法”。
字正腔圆在“四功”当中,“唱功”居首位,这说明在戏曲表演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京剧的旦角表演中,青衣是以唱功为主的。
青衣一般代表着少年和中年的妇女,多半表现她们庄重和善良的性格特点,以穿黑褶子为主,有时也分贵族,穿蟒或者穿帔。
比如,王宝钏、王春娥和李艳妃一类的人物就是如此。
她们都是唱功多于做功。
京剧旦角的唱功讲究“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要求演员吐字清晰真切准确。
“腔圆”就是要求演员在处理唱词中字与字之间过渡和转换时,应该棱角全无,不露丝毫痕迹,并且行腔要适度,连绵不绝。
俗语所说的:“善歌者要字中有声,声中无字。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演员要做到“字正腔圆”,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般说演员要想做到“字正”,在演唱时,每发出一个字音,必须辨明“五音”,念准“四呼”和“四声”。
“五音”即“唇、齿、喉、舌、牙”。
它是指在拼音的时候声母的五种不同的分类。
演员如果掌握了“五音”的运用方法,在演唱时能注意适当地突出字的“声母”,就会把字音唱得有力而清晰。
“四呼”指的是“开、齐、合、撮”。
它是指韵母的分类,实际上主要是指口腔形状的变化程度。
演员懂得了“四呼”,在演唱时就能把握口腔变化的形态而正确地发出字音来,不会产生“字韵不正”的毛病。
“四声”就是指汉字声调的“阴、阳、上、去”。
一般来说,京剧的演唱对“四声”的要求,阴声总是比阳声高,上声总是比去声高。
如果演员不掌握“四声”,在演唱时就会出现“倒字飘音”的现象。
比如,《玉堂春》中,苏三被判刑后下场时,唱的【散板】:“我看他把我怎样执刑。
”这句里边的“我”字如果唱成“wō”,“他”字如果唱成“tǎ”,就是“倒字”了。
字正腔圆的两个意思
字正腔圆的两个意思
"字正腔圆"这个成语有两个核心意思:
1.第一个意思:字正,指的是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没有口音或错误;腔圆,则形容唱腔圆润、婉转动听。
这一层含义主要用在歌唱、朗诵等语言艺术领域,强调的是声音的艺术表现力和语音的规范性。
例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演唱时必须做到字正腔圆,每一个字的发音都要清晰可辨,每一个曲调都应饱满流畅。
2.第二个意思(引申义):在日常表达中,“字正腔圆”也可以用来比喻说话做事严谨、条理清楚,思路明确无误。
例如:他在演讲时,不仅内容充实有力,而且表述方式字正腔圆,逻辑严密,令人印象深刻。
总结起来,无论是原生意义还是引申含义,"字正腔圆"都是对某种形式的言语表达给予的高度评价,强调的是其规范性、精准性和艺术性。
歌唱中的“字正腔圆”
歌唱中的“字正腔圆”歌唱中,尤其是民族声乐上常说的“字正腔圆”,实际源于我国民族声乐戏曲唱论中的一种提法,其直意为在歌唱时必须做到字正和腔圆,两者不能偏废一方。
古代唱论对字和腔要求都非常严格。
字真、字纯、字清、字准都为字正之准绳。
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清代王德晖、徐沅澄在《顾误录》中要求“唱得出字真,行腔圆,归韵清,收音准……”也提出了字正腔圆一说。
字正欲使字正必须正五音、准四呼、宜四声。
就是字头要正,出声的部位、姿态要正;字腹的母音运转要准确,引长的口型变化要符合字的结构;归韵要真不能含糊,收声恰到好处,四声合宜出神。
总之吐出一个字,要求在整个过程中注意每个字的头、颈、腹、尾、神的五结合,字正是出情、出味、出声的先决条件。
另外还要圆满地做好字与字之间的连接,给腔圆做好准备。
《乐府传声》(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7年版)中有一段话可供参考:“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开、齐、撮、合,谓之四呼。
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齿牙唇处着力,则其音必不真;欲准四呼,而不习开齐撮合之势,其四呼必不清。
所以欲辨真音,先学口法。
口法真,则其字无不真矣。
”腔圆腔圆是指声音圆润动听,腔调婉转优美。
这里强调的主要是声音、共鸣的修养。
有人提出甜、脆、圆、润、水五个标准,达之不易。
明代朱权在《词林须知》中形容声音的功夫日:“一遏行云不流,木叶皆坠”,“唱若游云之飞太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出其自然,使人听之,可以顿释烦闷,和悦性情……得者以之,故日:‘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
因此“字正腔圆”是我们民族对歌唱的审美标准之一。
歌唱大讲堂好歌大家唱科学歌唱快乐歌唱健康歌唱幸福歌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偶寄》、徐大椿《乐府传声》、王德 晖、徐沅徵《顾误录》等都有很大的 篇幅谈到字、音关系,而其中《度曲
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 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也 。 ”( " )
音乐探索·!""#·!
!"
·技能技法研究· 字正腔圆—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
它认为:歌是“言”,是人们为 清,声音“虽具绕梁,终不足取”。($) 门谈到这个问题,它说:
口谓之撮,其用力在唇。合口谓之 就会变成“肿”或“重”;“好”念倒了 韵。“归韵”,是汉藏语系声调语言
合,其用力在满口。欲得此字,必得 就会变成“豪”或“耗”,字意显然就 中一种特有的语音现象。如果不讲
此字之读法,则其字音始真,否则 不一样了。
收声归韵,字就没有了根,唱出来
终不能合度,然此非喉舌齿牙唇之
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此读 国歌唱艺术中吐字的字音声调,如 声、归韵用的十三种韵脚。周德清
字之口法也。开口谓之开,其用力 果声调不准,唱起来就会“倒字”《中原音韵》中原为十九韵辙,后来
在喉。齐齿谓之齐,其用力在齿。撮 ———改变字意。例如:“中”念倒了 以 北 京 语 音 为 标 准 归 纳 为 十 三
原则,为了使吐字在声音的“轻清 们自然无从知晓曲中之情节,自然 关。字正腔圆的美学法则,正根植
重浊”之中都非常清晰,必须分别 也就无法感受到曲的内容。
于我们民族的语言。
运用“合口半合口”等不同的吐字
李渔在《闲情偶寄·授曲第三
汉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声调语
方法。可见,早在宋代以前,中国传 ·字忌模糊》中把吐字作为歌唱艺 言,汉字的发音有它特殊的规律,
程)时的口型———唇的形状变化而 楚,吐字就无法真切准确。因此,他
基于“韵”在中国语言中的重
音乐探索·!""#·!
!"
·技能技法研究· 字正腔圆—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
要地位,中国传统唱论要求声韵母 观基础的,合乎此基础,字则正,音 全变成另外一个地方———河南语
的过渡浑然一体,收声归韵自然贴 则美;反之,中国传统歌唱艺术的 音的音调特征:阴:#!;阳:!&;上:
音”、“四呼”、“四声”、“十三韵辙”“抑”,则有着明显的下行音调。我 曲律·论腔调》一章中说:唱词,有
(收声归韵),形成了中国传统歌唱 们以北京语音的四声为例,看看它 多种格式,唱词行腔也有与之相符
统歌唱艺术实践对于“吐字”已非 术的核心问题提了出来。他说: 它是单音节字,每个字的字音都是
常讲究。
“然于开口学曲之初,先能净 以声和韵结合构成的字音整体。中
明代魏良辅提出:
其齿颊,使出口之际,字字分明,然 国传统唱论强调吐字真切是对汉
“初学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辨 后使工腔板,此回天大力,无异点 语发音特点的艺术化处理。
主要的美学思想之一 (!)。在中国 等。例如:昆曲创始人、明代魏良辅 的特征时说:
传统唱论中,字正,是指歌唱艺术 的《曲律》、王骥德《方诸馆曲律》、 “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
中发音吐字的准确真切;腔圆,是 沈宠绥《度曲须知》,清代李渔《闲 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指声乐演唱中行腔流畅贯通。可 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字正腔圆”的 美学要求,那就是:吐字真切、以
切,十三辙是中国传统歌唱艺术中 声韵美以至其声乐美,就会首先从 !—;去:$·%&。
使音色贯通和发音吐字线条统一 这一环上遭到破坏。这说明,语音
中国传统唱论认为行腔要受
必不可少的手段。
美是通过字义来表达其声乐美学 到语言———语音的制约。王德晖、
中国传统歌唱艺术讲究出声、 追求的,这正是中国传统唱论美学 徐沅徵《顾误录》中,对行腔要求:
这表明:为了追求歌唱艺术中
是“言”的艺术形态,否则,歌就会 字不清晰是最违背中国歌唱传统 吐字的清晰,传统唱论把一个字分
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 的。
成出声———字头(声母),行音———
见,中国传统唱论是建立在“歌咏
他在《乐府传声·出声口诀》 字颈(介母:*、+、,)、字腹(韵母和
言”基础之上的,它所追求的是“以 中对吐字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考 复韵母),以及字尾———收声归韵
在歌唱艺术中,言与歌的关系 节奏细体乎曲情,清浊立判字面,
叫做“口紧”。这些错误的发音方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特点是:歌 久之娴熟,则四声不召自来,七音
法,导致吐字囫囵吞枣、音讹义反, 是服从于言的,由语音生发旋律, 启口而即是,洗尽世俗之陋,传出
都是违反我国传统声乐审美原则 乐汇是语言音调的音乐化。于是, 古人之神,方为上乘。”(唱之,遂使宫调不 磨腔时刻,尾音十居五、六,腹音十
既然“歌”是“言”在情感表达 分,阴阳无别,去上不清,全失元人 有二、三,若字头之音,则十且不能
上的延伸、扩展、发扬,那么,“歌” 本意。”(%)
及一。”((()
也就必然一刻也离不开“言”,“歌”
由此可以看出,徐大椿认为吐
了表达其思想感情而创造出来的
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自
“字各有头腹尾,谓之音韵。声
咏唱形式。汉·班固亦曾说过: 序中指出:“昆腔”的演唱:
者出声也,谓之头;音者度音也,是
“《书》曰:‘诗言志,歌咏言。’ “靡慢模糊,听者不能辨其为 字之腹;韵者收韵也,是字之尾。三
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 何语,此曲之最违古法者。北曲… 者之中,韵居其殿,最为重要。计算
吐字便会失真失美。这样,在讲求 学要求的根本原因。
扬,字音抑则音调抑;音调以语音
语言与音乐紧密结合的歌唱艺术
“四声”是汉语言字音的抑扬 为本。
中,字真义切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 回旋,其本身就有一种音乐性。例
王骥德十分强调歌唱艺术中
统唱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五 如,“扬”,有着明显的上行音调;“字”与“声”的结合,他在《方诸馆
“喉、舌、齿、牙、唇,谓之五 前,能掌握各字字头发音的着力 对平仄的规律进行了归纳,指出:
音。此审字之法也。声出于喉为喉, 点,知其分寸所在,然后再参照开、 “盖平声,声尚含蓄,上声促而
出于舌为舌,出于齿为齿,出于牙 齐、撮、合等四呼之法,吐字才能准 未舒,去声往而不返,入声则逼侧
为牙,出于唇为唇,其详见《等韵》、 确清晰。
·技能技法研究· 字正腔圆—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
字正腔圆
———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
! 冯效刚
内容摘要:传统唱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理论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美学 思想。“字正腔圆”和“声情并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唱论的两个基本美学法则。 传统唱论强调歌唱艺术吐字的真切,提倡声因字起,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成为 中国传统唱论的一个重要美学思想。总结中国传统唱论中的美学思想,可以使 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声乐艺术传统。
言为本”的歌唱美学思想。
查和研究,说:
(复韵母的尾音:+、*、-、-.)等几个
既然中国传统唱论认为“言为
“天下有有形之声,有无形之 环节的发音方法。不但指出了字分
歌之本”,那么,“字真”(")对歌唱艺 声。……欲改其声,先改其形,形改 头腹尾,而且强调了收声归韵最为
术来说就必然是其前提。《事林广 而声无弗改也。……总之,呼字十 重要。
而调不得自转矣。”(!+)
《切韵》等书。”
四声:王骥德在《方诸馆曲律
他认为,如果四声使用不当,
这段话说明,传统歌唱艺术中 ·论平仄》中说:
不仅会影响歌唱艺术的吐字而且
的所谓“五音”,是指唇、舌、齿、牙、 “四声者,平、上、去、入也。平 影响发声,致使听者逆耳,唱者也
喉五个部位,主要是针对吐字提出 谓之平,上去入谓之仄。曲有宜于 觉得拗口,这样,必然会影响歌唱
行音和收声归韵。如果声母含糊不 追求字真义切的意义所在。
“有专于模拟腔调,而不顾板
清,叫做“吃字”;五音无力,不讲收
眼。或又专主板眼,而不审腔调,均
声归韵,叫做吐字“飘浮”;而四声 反误,叫做“倒”字;咬字力浊、过
二、以字行腔
系一偏之病。惟腔与板两工,唱得 出字真,行腔圆,归韵清,收音准,
死、过狠,声、韵母分解生硬过火,
字有唇喉齿舌之异,抑分轻清重浊 要,“欲令人人知所唱之为何曲,必 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历来的唱论
之声,必别合口半合口之字。”(#) 须字字响亮。”(’)只有吐字真切才 家 均 如 此 重 视 歌 唱 的 发 音 吐 字
此论提出了“字必正”的歌唱 能将字义表达清楚,字义不清,人 呢?这与汉语的语音特征血肉相
记》在研究宋代“唱赚”这种歌唱艺 分真,则其形自从;其形十分真,则
从李渔和徐大椿等人的论述
术时指出:
其字自协,此自然之理。”(&)
可以看出:吐字是体现中国传统唱
“夫唱赚一家,古谓之道赚,腔
他在《乐府传声·交待》中还 论“字正腔圆”美学思想的一个重
必真,字必正,欲有微元掣拽之殊, 说:凡演唱自然应以清朗为最重 要方面,是所有唱论著作共同关心
关 键 词 :音乐美学 中国 传统 唱论 以言为本 字正腔圆 腔由字生 字声相谐
中国传统唱论从“以言为本” 字行腔、字声相谐。
须知》、《顾误录》则几乎全部是谈
的美学原则出发,非常讲究汉语
字、音关系。为什么语言问题会在
的语言特点,重视歌唱艺术中的
一、吐字真切
中国传统唱论中占有如此重要的
语音因素,以语音为基础,声乐美
讲究语音的“四声”,是中国语 就无法深切传情。李渔特别强调:
谓也。盖喉舌齿牙唇者,字之所从 言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魏良辅在 “归韵”是为慢曲而设置的吐字技
生;开齐撮合者,字之所从出。”(!#) 《曲律》一书中说:
巧,一字一板、或一字数板者,“皆
这段话指明,“四呼”是五音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