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传统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美学

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美学中国文化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几千年的智慧与精神追求。
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美学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古代的文学艺术、音乐和戏剧等方面入手,探讨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美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古代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为代表,深受古代文人的推崇和爱戴。
诗词以咏史抒怀、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幽怨的个人情感等形式,表达了古代人民的思考和感悟。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咏史之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抒情之作。
这些诗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典范。
音乐是古代中国文化美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古代的音乐秉承“和谐”、“无碍”、“和敬”等美学观念,注重音乐与自然的共鸣。
《琵琶行》是古代音乐作品的经典之一。
它以琵琶的悠扬音色表现国家兴衰之感,又以音乐的艳丽多变表现人生的苦乐。
这种注重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音乐美学观念,为后来中国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灵感。
中国戏剧是中国文化美学的瑰宝之一。
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从古代的传统戏曲到现代的话剧和舞台剧,中国戏剧一直致力于创造真实的艺术世界。
《牡丹亭》是中国戏剧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爱情、命运、生死等永恒主题。
而在现代剧目中,例如贾平凹的《庐山恋》、张艺谋的《红高粱》等,也表现出中国戏剧对生活现实的关注与审视。
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美学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传承中国文化美学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让各国更加注重保护自身传统文化。
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传承中国文化美学可以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有自己的声音。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文化美学能够为现代文化创作和审美理念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对自然、社会、道德、心灵等方面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情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传统美学在当代设计美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并指出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启示和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体现在审美观念上。
中国传统美学注重以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审美观念,提倡“中和、和谐、平衡”的审美情感。
这种审美观念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也在现代设计美学中得到了体现。
现代设计师在从事设计工作时,会受到中华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注重设计作品的整体美感、情感和理性的统一,追求作品的中和、和谐、平衡。
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使得现代设计作品更加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气韵。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还体现在设计理念上。
中国传统美学重视审美意境和意蕴,注重作品与自然的融合和对人心灵的震撼。
这种理念在现代设计美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设计师们注重设计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追求作品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人心灵的共鸣和震撼。
现代设计作品在追求时尚、个性、前卫的也注重设计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审美意蕴,这使得现代设计作品更加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和品味。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还体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
中国传统美学从古至今都重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就有很多创新与变革的范例。
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当代设计美学中得到了发扬和弘扬,设计师们在设计作品时,充分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现代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设计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现代的创新,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奇异魅力和生机活力。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价值上。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哲学思考价值和人文意义。
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历经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王朝的漫长岁月。
这些古代文化形成的背景与时代、民族、历史背景等也不尽相同。
例如,唐代盛行诗词,宋代则以绘画、书法、戏曲、科技等领域居名世界。
这些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厚,其中就不乏许多具有永久价值的文艺作品。
例如《左传》、《史记》等史书,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学经典,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与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价值观念。
因此,它们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是当代人凭借着观赏或鉴赏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美学的价值,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艺术的塑造与鉴赏意义。
二、哲学思考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不仅限于艺术领域,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例如,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心无旁骛、自然顺应的心态,其“无为而无不为”的艺术价值更是让艺术家们钦佩不已。
儒家思想则强调“仁义礼智信”,其中礼的价值尤为突出。
传统文化对于礼的重视不仅在文化交往中注重意境沟通和人伦关系,也在艺术创作中注重形式的整体和谐,重视表现色彩与形态的积极意义等。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不单单是创作,更是一种精神和哲学的表达。
三、文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中国文学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文艺史上的经典,它们不仅代表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更反映了文学与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例如,唐诗和宋词在形式上所体现的严密与自由,以及激情与含蓄相互融和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和美学风格,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少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价值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文化体系中,艺术美学与审美价值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元素。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美学和审美价值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包括了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文学、建筑等等艺术门类。
在本文中,我将会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价值。
一、艺术的定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艺术被视为一种高贵的、精神的享受,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艺术可以在感性的层面上创造出美丽,让人感到愉悦、兴奋、快乐、感动、沉思等等不同的情感。
同时,艺术也能在理性的层面上,通过深刻地把握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激发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艺术有着许多不同的类型和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文学、建筑等等。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美学特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传统和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美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形式美、情感美和思想美。
形式美是指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技法等方面的美感,如画面的构图、色彩的协调、音乐的旋律美、舞蹈的节奏感等等。
情感美是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的美感,如画面的冷静、悲壮、浪漫、唯美,音乐的快乐、悲愤、激情、哀思等等。
思想美则是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生命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美感,如画面所体现的自然美、人文美、道德美等等。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美学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中庸之美、变化之美、含蓄之美、永恒之美等等。
中庸之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追求的平衡、和谐、适度和稳健的美感,如中庸的色彩、构图、布局等等。
变化之美则是指艺术作品所追求的变化、变异、转化和变通的美感,如山水画中的云雾变幻、水墨画中的笔墨游走、古琴音乐中的起伏和变化等等。
含蓄之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追求的细腻、委婉、内蕴和暗示的美感,如唐诗中的婉约、宋词中的深情、元曲中的妙语等等。
永恒之美则是指艺术作品所追求的真实、纯粹和不朽的美感,如经典名著中的永恒主题、传世名画中的永恒情境、名曲名曲中的永恒旋律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哲学探究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哲学探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以独特的哲学思辨为基础。
这一传统倡导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对中国人的审美感知、审美情趣以及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哲学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其对当代世界的意义。
1.哲学背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哲学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学派。
这些学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提倡与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统一。
在这种背景下,美学被视为是人与天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超越了个体的利益和欲望,追求身心灵的协调与美好的境界。
2.主要内容2.1和谐美学和谐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它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并强调在个体行为和社会发展中追求协调与平衡。
这一思想在古代的建筑、园林、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构筑物相结合,注重场景的连续性和变化性,力求营造出和谐的环境,以引发人们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2.2内外合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外合一。
这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灵魂与自然界的万物相通。
因此,中国传统美学将人的审美体验与自然景观、自然元素紧密结合,追求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2.3品味与修养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强调品味与修养的重要性。
它认为,只有具备深厚的修养和敏锐的品味,才能真正领悟艺术的内涵与价值。
因此,中国传统美学鼓励个体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品味,通过与艺术作品的接触与欣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3.对当代世界的意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当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一个理念,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呼吁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强调了个体的修养和品味,对于个人提升和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论文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论文论文摘要: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于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从而独具风采,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又是体验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也体现于对于当代审美与文化、社会与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每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感知方式等等多方面因子的影响、制约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发展的表现上说,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
它有它的独特性与根源性。
”因而,由此而孕育生发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有着它的独特品格,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
中国传统美学是在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生成的一种很不同于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的思想体系。
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
这一特质是深契于美学的根本精神的。
美学在其实质上只能是存在的诗性之思。
一、人生哲学: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总是与人学思想有着血脉相关的联系,正如许复观所指出:中国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
”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因此,中国古代美学具有极为鲜明和突出的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中国古代文学承载了丰富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这些观念和价值贯穿于整个古代文学的创作和阅读过程中。
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与现代人有所不同,他们注重内涵、情感和意境的表达,强调美与道德、美与人性的关联,这些观念和价值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一、古代文学的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美学观念的核心是“以美为目标”。
古代文人认为,文学作品的最高追求就是可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情感和享受,因此在写作中注重创造美的艺术形象、表达美的情感和唤起美的意境。
他们通过运用比喻、形象描写、修辞手法等方式,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美的意境,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强调“内涵美”。
相对于外在形式的追求,古代文学更注重作品内部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古人认为,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表现形式的美,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层内涵。
他们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心理,展现生活的喜怒哀乐,表达对道德、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关怀,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美。
古代文学还注重“道德美”的追求。
古人认为,艺术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优秀的作品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在古代文学中可以看到对于正直、善良、孝顺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对于邪恶、自私等丑恶行为的批判。
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古代文学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读者对美德的认同和追求。
二、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古代文学通过其表达手法和艺术形象的创造,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审美趣味。
在古代文学中,我们可以见到山水诗的壮美、田园诗的宁静、爱情诗的浪漫、豪放诗的激情等不同的审美风格和情感体验。
这些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情感体验,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学享受。
其次,古代文学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引发读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经历各种挫折和磨难,展现出不同的人性面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传统,其中艺术与美学是其核心元素之一。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中蕴含的艺术与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非常丰富多元,从古代至今的漫长历程中,艺术与美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中国的艺术与美学体现在陶瓷、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
例如,中国古代的陶瓷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艺术而闻名于世。
其次,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以山水画和国画为代表,以其独特的构图和富含哲理的意境感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此外,中国的音乐和舞蹈也在演变中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艺术与美学的追求和热爱。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艺术强调意境和象征性。
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音乐作品,都注重通过感知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中国的艺术形式非常细腻。
例如,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追求墨色的疏密有致,以及线条的纵横交错。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和音调也非常丰富多样,给人以美妙动听的感觉。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与自然和谐。
中国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始终与自然息息相关,尊重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价值观。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倡导平和与内敛。
中国人民深信内敛与平和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因此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有赏析的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
许多中国传统艺术品如书画、陶瓷等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市场价值,对于中国的国际形象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给现代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的参照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美学深受人们喜爱,不论是在绘画艺术、音乐艺术还是舞蹈表演方面,都为现代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摘要】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底蕴对现代设计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传统美学理念启示、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美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传统美学对审美标准的影响以及在当代设计实践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具有积极的影响,为设计带来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也需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更好地结合传统与现代,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的设计作品。
在将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应继续挖掘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层内涵,不断拓展其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以推动设计美学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现代设计美学、传统美学理念、启示、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美学元素、审美标准、影响、设计实践、作用、积极影响、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一直是近年来设计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统美学价值的重新认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传统美学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创造出独具韵味的作品。
而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推动了设计创新,也拓展了设计的边界,为整个设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探讨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同时也对现代设计师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关于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文拟对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启示,并分析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设计实践中的实际作用,以期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意义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美学理念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影响了数千年的文化传承。
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与内涵,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
在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儒家美学观念的独特价值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观念与儒家思想密不可分。
儒家注重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美学观念强调“君子之道”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等观念,追求道德与美的完美统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以君子为楷模的人物形象,他们高尚的品德与行为举止成为了古代文人笔下的主要形象,体现了儒家美学观念中所强调的美与德的一致性。
二、道家美学观念的超越与虚无道家思想主张虚无缥缈、超然物外。
道家美学观念中的“无为而治”与“返璞归真”等观念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作家们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人物在无为中产生的悟性等手法,表达了他们对于人生境界与自然之美的追求。
这种追求超越与虚无的美学观念,使得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哲学意味与诗意,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美。
三、佛教美学观念的慈悲与涵养佛教美学观念强调慈悲与涵养,通过超越个人欲望与修行,达到一种超脱尘俗的美。
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对于佛教修行者的描写,他们虔诚的信仰、慈悲的行为成为了古代文人笔下的主要题材之一。
佛教美学观念中强调的博爱、悲悯与默观,使得中国古代文学更加注重了人文关怀与心灵净化。
四、诗词歌赋的音韵美与意境表达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词歌赋是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诗词以其鲜明的音韵美和独特的意境表达,影响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自然景色、爱情、人生哲理等为主题的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创造出了优美的音韵和深远的意境。
这种音韵美和意境表达,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独特的魅力与审美价值。
五、美的人伦与家国情怀中国古代文学中,美的人伦与家国情怀是一种浓郁的审美价值。
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关注艺术、审美及美感等问题。
美学的意
义和价值在文化和个人方面都非常重要。
首先,美学在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和欣赏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这些作品和产品是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重
要组成部分。
通过美学研究,我们能够了解艺术家的思想、技术和创
作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评价他们的作品。
其次,美学在个人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帮助我
们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美的东西,例如自然景观、艺术品、文化作品等等。
同时,美学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
们更能够发现和创造美的东西。
此外,美学也可以帮助人们寻找生活中的价值,使人们更加关注
人类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欣赏和创造美,人们可以找到生命的
乐趣和意义,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综上所述,美学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和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以及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一、生态美学概念的引入生态美学是对生态环境与美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学科,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呼吁。
二、生态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1. 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美学思想。
2.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传统园林艺术中,自然山水与建筑艺术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生态美学景观。
例如,苏州的古典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和自然的景观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的追求。
3. 尊重自然的伦理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强调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4. 传统农耕文化的生态价值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注重与自然的交融。
古代农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决定农事活动,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这种生态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的意义1. 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呼唤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弘扬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的理念可以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美学思想,人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 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的价值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契合。
通过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美学,可以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学中国传统文化长久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传统美学而闻名于世。
传统美学是一种以审美观念、审美体验和审美创作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美学贯穿于各个方面,包括艺术、音乐、建筑、文学等领域,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一观念源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传统美学认为,人类的审美体验应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追求一种自然、朴素、内敛的美感。
中国画、诗歌等艺术形式中常常出现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表现来传达对自然美的追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审美体验强调情感的内敛和回归内心。
中国人一直重视内心情感的修养和情感的内敛表达,追求一种深沉、静谧的审美体验。
这一特点在古代诗词、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以深情内敛的文字描绘了夜晚的美景,给人一种清新、静谧的感觉。
古筝音乐中的“清音”,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内敛的情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创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创作强调的是“取法自然”和“神似”原则。
传统美学认为,艺术创作应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并且要体现出一种大自然的气韵。
中国画家常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笔墨的表现力来描绘出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
在建筑领域,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
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通过精湛的工艺和建筑形式的布局,营造出一种与大自然相契合的美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学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观。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的内敛和创作的自然原则,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美的大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并体验到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是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传统美学注重的是审美的体验和观照,强调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和文化积淀。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主要包括五种美学取向:形而上美学、形而下美学、人文美学、自然美学和实践美学。
其中,形而上美学强调超越现实,追求宇宙的真善美;形而下美学则注重物质的形态和艺术手法;人文美学强调人的价值和情感体验;自然美学则关注自然景观和动物植物的美感;实践美学则注重生活实践和艺术创造的结合。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在文化交流和传承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传统美学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 1 -。
传统文化中的美学价值与审美观念

传统文化中的美学价值与审美观念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美学价值和审美观念。
这些价值和观念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中的美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上。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景色、动植物的形态以及自然现象的变化都非常敏感,他们将这些美妙的事物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比如中国的山水画,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壮丽。
山水画的创作不仅要求画家准确地描绘自然景色,更要求画家通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将自然景色的精神内涵传达给观者。
这种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丽,更让人们对自然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对人性的追求上。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将人性视为一种美好的存在,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
比如中国的古代诗词,通过对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展现了人性的丰富和复杂。
古人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追求,使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精神的满足和启迪。
传统文化中的美学价值让人们明白,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是内心的修养和品质的体现。
只有通过对人性的追求和修养,才能真正达到美的境界。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对艺术的追求上。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比如中国的京剧,它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而闻名。
京剧的表演不仅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演技,更要求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艺术,将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京剧的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更在于其对人性、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也是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体现。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摘要】中国传统美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现代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以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首先分析传统美学的精髓,阐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接着探讨传统美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揭示其对人们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然后通过传统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展示其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独特价值;并通过与当代审美观念的对比,探讨传统美学对当代审美理念的影响和挑战;最后强调传统美学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呼吁人们重视和传承传统美学的珍贵财富。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与价值,展望未来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和创新,为当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现代价值,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精髓,社会启示,艺术应用,审美观念,现代生活,展望未来,结论总结。
1. 引言1.1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美学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积淀,具有深远的现代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受到了挑战和冲击。
而中国传统美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厚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标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保持文化独特性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美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审美理念,能够启发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美好,引导人们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还能够引领当代社会走向更加健康、和谐和美好的发展道路。
1.2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背景始于古代中国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历史。
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在艺术美学领域的体现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一直被视为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基础与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基础与现代意义美学并不是方兴未艾的概念,而是源远流长的哲学类学科,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美学以其深邃的思想价值和文化神韵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并在当今现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基础和现代意义展开讨论。
一. 思想基础1. 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基础始于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是一种宇宙间最高等的存在,主导着宏伟的宇宙历程,含义十分深邃。
其与美学之间的联系在于,“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石,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美学的基本定义是探究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并建立关于美的标准和美学理论。
在传统美学范畴中,对“道”的理解和研究成为了美的标准和美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2. 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又一重要组成元素。
中国传统美学中强调“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这一理念便于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表现的发展。
以“山水画”为例,中国古代画家将自然山水和人造场景集中在一起,并旨在打造出自然山水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场景。
这一理念同时贯穿于中国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等领域。
所以说,在中国传统美学的世界观中,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3. 以“气”、“文”为核心的审美思想中国传统美学中也围绕着“气”、“文”这两个重要元素组成了自身的审美思想体系。
在美术审美中,“气”的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涉及到中国传统美术中的创意性和表现性的问题。
此外,“文”的概念也对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中核心的一个概念,涉及到文化的创造和传承。
文尽管一直在演变,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历经风雨至今仍然被珍视其价值和立场。
二. 现代意义1.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今的现代社会复兴,并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还探讨着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同样的,传统的美学理论在现代文化中被重新解析和发展,将美学的研究和应用和当代文化相结合,进一步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探寻属于中国的美学范围。
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价值艺术观念在美术中的体现与发展

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价值艺术观念在美术中的体现与发展中国传统美术承载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艺术观念,这些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发展。
通过对传统绘画、雕塑、书法和工艺品等形式的研究与探讨,可以看到中华传统美术所表达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观念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审美价值和艺术观念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美术在美术中的体现与发展。
一、审美价值的体现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美术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故事和文学意象等元素,使作品具备更高的审美价值。
例如,中国山水画以"以形写意"的手法表达自然山水的神韵,以“一气呵成”的意境展示出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崇拜。
2. 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中国传统美术注重“五步之内有神”、“离形应神”等审美理念,追求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
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把握,追求物象形神的兼备。
通过独特的构图、色调和线条表现,传统美术作品凝聚出的和谐美给人以愉悦之感。
3. 物我合一的审美体验中华传统美术追求物我合一的审美体验,注重作品与观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它强调意境的独特性和读者的主观感受,使观者能够在欣赏作品时产生共鸣。
这种审美体验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艺术的审美需求,也体现了文化传统与个人情感的有机结合。
二、艺术观念的发展中国传统美术的艺术观念在不断的发展中展示出了勃勃的生命力。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艺术观念的发展:1. "中和"观念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美术一直以来都注重"中和"的理念,即追求事物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中和观念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中国画家通过将传统中和观念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感和个性风格的作品。
2. "写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强调意境超过形象的表达。
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美学的意义与价值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问,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以及美对人类的影响。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将从个人、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分析美学的意义与价值,并探讨其在美术、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应用。
首先,美学对个人的意义与价值不可忽视。
在个体层面上,美学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通过学习美学,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和理解美的存在。
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懂得如何品味和享受艺术的陶醉之美。
此外,美学还能够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优美的艺术品,我们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创作动力。
因此,美学在提高个人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其次,美学对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也十分重要。
美学有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社会层面上,美学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艺术的创造和创新。
艺术作品是美学的代表,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审美享受,更是展现了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艺术作品能够促使人们思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美学还能够为公共空间的美化和城市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通过将美学融入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我们能够创造出具有艺术感和人文情怀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美学对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不可忽视。
美学是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它能够展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美。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美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各种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美学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价值的传播。
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美学作为一种共同语言和桥梁,能够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欣赏和研究他国的艺术作品,我们能够加深对其他文化的认识,拓宽自己的眼界,并与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起共鸣与联系。
综上所述,美学在个人、社会和文化层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价值与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价值与现代意义简介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凝聚着千年智慧和情感。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价值,并探讨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美学价值表达情感与思想中国古代诗词是一种高度精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精确而巧妙地运用语言、意象、音韵等元素,大师们能够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这种艺术方式使得古代诗人能够抒发内心情感,并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或听众。
唐宋八大家与流派发展古代诗词经历了唐宋八大家(李白、杜甫、王之涣、孟郊、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刘禹锡)及各个流派(如唐宋边塞诗、豪放派、山水田园派等)的发展和演变。
不同的诗人和流派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有着独特的贡献,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
天人合一的审美观中国古代诗词中常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观。
这种观念认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个体内心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追寻自然之美也是在探索人类内心灵魂深处的追求。
这种审美观使得古代诗词成为了一种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式。
现代意义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传承给后代。
同时,在当代社会中,通过创新和变革,使古代诗词具有现代意义,并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审美教育与个人修养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在快节奏和功利主义占据主导的现代社会中,这种学习和欣赏能够提供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通过与古诗词互动,个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并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艺术创作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诗词不仅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当代艺术家可以借鉴古代诗词的美学价值,结合现代语言和理念,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此外,古代诗词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重要的桥梁之一,通过翻译和分享,将中国文化传播至世界。
结论中国古代诗词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而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中国传统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作为研习中国书画的一名学生,也许对中国的传统美学体会更多更深刻一些,兴趣也更浓。
可以说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
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
下面从以下几点试析:人生哲学,独特性,人生美艺术美,其价值。
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在究天人之际,于天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之中,确立人的地位,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理想、人格的确立、人性的美善等一系列问题,而这种哲学观念又影响到中国传统美学,使其在对于人于天地间的地位、人的道德精神、人的心灵世界、人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
以“仁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家哲学,构成儒家美学的哲学基础。
儒家美学所体现出的特征乃是以人为本,具有朴素人本主义特征的美学思想。
基于美根源于人、人心、人的义理、道德,因而,受儒家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极为重视审美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人格因素。
道家美学将“道”视为美的最高境界。
一方面,在道家看来,“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道是超越时空的、绝对的、无限的;另一方面道又是“无所不在”,因而中国道家的思想,体道、观道、游道,以便使人的现实生命获得安顿,转化为艺术化的人生。
而道,则不过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最终依据的设定而已。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体现在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体验美学。
这种美学思想是在体验、关注和思考人的存在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生成并建构起来的,强调由审美对象的外部形式的,深入到内部实质的领悟,并最终沉潜于深层生命意蕴的感悟,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其认为审美体验活动是主体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是心与物、情与景、神与形、意与象、生命与活力的融合,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
因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体验过程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把审美体验概括成“味”,并发展出诸如“体味”、“玩味”、“寻味”、“品味”、“研味”等一系列丰富的范畴、理论,它们或表明审美体验的性质,或表明审美体验的深度与广度,或表明审美体验的不同方式。
审美体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命体验,是生命体验的最高存在方式,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
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人生美与艺术美。
如果说人生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孕育和形成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土壤,那么,人生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根与干,艺术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花与果。
中国传统美学发展出追求人的审美极境的审美境界论。
认为美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审美境界。
人生境界反映着人在寻求自身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而审美活动,则通过澄心静虑,通过直观感悟,顿悟人生真谛,获得审美极境。
因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境界论与中国传统人学的人生境界论趋于合一。
最高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是心灵的超越与升华。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无论是儒、道美学,还是佛教禅宗美学,都把人生的自由境界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与最高的审美境界。
在道家美学中,老子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与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
庄子美学更有着对“无所待”而“逍遥游”的理想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向往。
佛教禅宗美学追求超越人世的烦恼,摆脱与功名利禄相干的利害计较,使心与真如合一,来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人生审美境界的追求,也
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审美价值取向。
还体现为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
这种追求因其超越利害关系的束缚而使心灵返朴归真,进入生命的澄明之境,而升华为一种审美人格。
基于人化的、以人拟艺的美学观念,中国传统美学形成、发展出了十分丰富、重要的并且具有独特特性的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美学理论。
如“形”“神”“气”“韵”“风”“骨”“筋”“血”等等。
这些范畴与思想之间相互关联而发展出了关于“形神”、“风骨”、“气韵”等等,而这些丰富、繁多的理论范畴,又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形成一个十分宏大的美学理论体系与美学范畴体系。
文如其人、诗品出于人品一类的美学命题与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
从而中国传统美学深入地探讨了艺术家的气质、才识、志趣、学养,乃至于情感、心理、生理、艺术创造力等等诸多因素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复杂关系。
论其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在其理论意义上,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一个丰富、珍贵的重要方面,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独特的思想意义与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对于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的认识与看法,对于审美主体建构的高度重视,对于理想人格建构与审美人生境界的追寻,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维方式、特征,丰富的范畴体系等等,都将具有不可否认的理论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也体现于对于当代审美与文化、社会与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正如葛兆光所谈到的:“人文思想所指向的,常常是人自身的存在问题,人生在世总会遇到焦虑、紧张、恐惧、困惑,始终缠绕着人心。
人怎么样自下而上是自古至今人们思考的老话题,古代人的思考并不一定比现代人的思考浅陋或简单。
”美学思想同样如此,人生与审美所面临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并不随时代、环境的转移而消逝。
中国传统美学重视和强调人生理想境界的审美追求,在强调人的现世生命的同时,强调人的生命存在的超越性。
它在对人的高度重视与肯定上,也决非后现代主义文化所强调的生物性、本能性的人,而是道德性、文化性的人,强调理想人格的建构,这些传统美学资源,在经创造性现代转化后,当对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精神世界的构筑起到诮有的作用。
与现代文明相伴而来的是人的内在精神危机、灵魂苍白与心灵焦灼。
而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人的审美心胸的建构与陶养,强调澄心、虚静、澡雪精神,这对于物欲无限膨胀的现代人,无疑具有解毒、清热、醒脑的功效。
总之,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丰富、宝贵而独特的思想内容,中国传统美学不是已然成为过去的陈物,而是在对其不断的解释与理解中生成与常新,在对其不断的追问与思考之中,呈现出永恒的生命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