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共34页
埃博拉出血热病防控方案

镇中心卫生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 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 50%-90%。
本病于 1976 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一)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 病毒。
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 1000nm,直径约 100nm。
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 RNA,大小为 18.9kb,编码 7 个结构蛋白和 1 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 Vero 和 Hela 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
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 4℃存放 1 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60℃灭活病毒需要 1 小时。
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课件

• 内容: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 询问其健康状况
• 观察期21天 • 医学观察情况每日报告疾控中心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表
医学观察记录
姓 名
性年 别龄
国籍 和现 住址
最后 暴露 时间
医学 观察 地点
暴 露 类 型
医学 观察 开始 日期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月日
体症 温状
医学观察解 除日期
注:1、如果密接为外国籍则需填写国籍 2、暴露类型:⑴疑似病例 ⑵确诊病例 ⑶其他 3、症状:(1)发热 (2)咽痛 (3)头痛 (4)关节或肌肉痛 (5)呕吐 (6)腹泻 (7)出血症状 4、医学观察地点:⑴家中 ⑵医疗机构 ⑶其他
谢谢!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第三版)
开发区疾控中心
疫情现状
• 截至8月26日,西非4国累计报告埃博拉出 血热病例3069例,死亡1552例。
• 疫情仍处于上升态势,40%的病例为过去 21天内报告。
• 疫情波及范围扩大,刚果民主共和国通报 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
风险
• 存在输入性病例的可能 • 引起本地传播感染病例的风险低 • 社会影响大
与前一版的区别
1.明确学校留学生的管理:学校要对通过口 岸卫生检疫的来华留学生进行21天集中管 理,组织对上述学生实施医学观察,适当 限制活动范围,原则上不安排与其他人员 有密切接触,建立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
杭州市 埃博拉重点防控对象及随访汇总日报表
联系 入境 出境
入住随访结果ຫໍສະໝຸດ 1、正常;2、异常;3、失联;4、离开本地)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适用文件/方案
3. 附件三:埃博拉出血热疫区来华(归国) 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信息报告要求及填表 说明(第二版) 4. 附件四: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指南(第 二版) (三)《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 置路径》(国卫发明电 【2014】44号)
埃博拉出血热疫区(归国)人员和密切
接触者健康监测和管理方案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2月初,几内亚东南部马桑达省出现发热死亡病例, 周边省份和首都地区随后也发现类似病例。 3月22日疑似病例样本在法国检测并确认 随后疫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个国
家内蔓延,并波及至尼日利亚及塞内加尔
截至 9 月 14 日,报告 5357例病例,死亡 2630 例, 病死率49.09%
人灵长类动物
狐蝠科的果蝠有可能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
其污染物后,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而感染。
病人血液中病毒含量很高,医护人员若缺乏严格防护措施,容
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 因素。
门,由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商请公安等部门协
助追踪
入住地/居住地跨区域流动
本市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辖区卫生行
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通知相关区县接收
跨省:市卫生计生委通知相关省份追踪管理
工作内容—异常情况处置
监测期内监测对象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头痛、
咽痛、呕吐、腹泻等任一症状
立即报告
性传播??空气传播??
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
动物实验:存在气溶胶传播
人际传播形式
家庭内感染
疫情(埃博拉病毒)防控方案

疫情(埃博拉病毒)防控方案
背景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病毒,可以引起严重的出血热症状。
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在社区传播,需要制定一份有效的防控方案,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防控策略
1.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埃博拉病毒的认知,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
提醒公众避免与受感染者接触,并加强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使用洗手液等。
2. 强化监测与报告机制:建立埃博拉病毒的监测与报告机制,确保及时掌握疫情情况。
相关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掌握识别病例和报告流程的能力,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加强卫生设施和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卫生设施的清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特别是对医疗机构、学校等易发传染病的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提供必要的医疗资源和支持:增加埃博拉病毒的病例诊断和治疗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支持。
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疫情防控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5. 国际合作与信息分享:加强与国际疾病控制机构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共同应对埃博拉病毒的挑战。
总结
埃博拉病毒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通过加强公众意识、建立监测报告机制、强化卫生管理、提供医疗资源和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给公共
卫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面对此类紧急情况,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防控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份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应急预案范本,以期为相关机构和组织提供参考。
预案应明确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
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必须立即按
照既定程序上报至当地卫生部门,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同时,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的信
息共享,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预案中需详细规定隔离治疗措施。
对于确诊病例,应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防止
病毒进一步传播。
对于密切接触者,也应实施必要的医学观察和隔离措施。
在此过程中,
保障患者隐私权和人格尊严同样重要。
第三,预案要强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所有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活动,都必须
在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研究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第四,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不可或缺。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埃博拉出血
热的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形
成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
第五,预案还应包括物资保障和人力资源调配的内容。
确保在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调集
足够的医疗物资和专业人员,满足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
预案的更新和完善也至关重要。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科研的进步,应及时调整和完善预案内容,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技术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技术方案为做好我区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指导和防范我区可能发生的输入疫情风险,规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处臵,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扩散,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下发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臵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等文件以及上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防控工作的要求,制订本技术方案。
一、目的(一)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臵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二)规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后密切接触者的排查、管理以及院内感染控制。
(三)科学指导全区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处臵。
二、病例发现和转运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早期发现并隔离传染源和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和控制埃博拉出血热最重要的措施。
(一)病例发现机制1.各级医疗机构要组织人员,主动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普及公众健康防护知识,一方面提高归国人员主动申报暴露情况,另一方面避免一旦疫情出现后导致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2.加强与检验检疫、旅游、外事、教育、交通、劳务派遣机构等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来自疫区(非洲、尤其是西非四国)的入境人员信息以及辖区出国、归国人员情况,及时动态掌握辖区内疫区归国人员的信息。
(二)病例发现策略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加强口岸检疫,做好埃博拉疫情的监测工作,提高发现输入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敏感性。
重点对来自非洲、尤其是西非四国的入境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工作和随访联系,对旅居疫区的辖区内出国归国人员进行动态管理。
对来自疫区的归国人员,做好登记和暴露风险评估,对低暴露风险者要求其进行自我医学观察至离开疫区21天,观察期间如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其流行病学史。
组织对高暴露风险者(观察对象)的随访,发现可疑症状或疑似病例,要立即采取医学措施,采集标本和隔离治疗。
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

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该病毒的死亡率极高,因此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加强卫生防护
在医疗机构、实验室或疫区工作的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这包括:•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病人后。
•使用正确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如一次性采血针等。
此外,公众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2. 加强疫情监测
要及时发现病例,控制疫情扩散,需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监测,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如果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需及时上报并进行隔离治疗。
3. 加强科学研究
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生态学特性,加强抗原和药物的研发,都是预防和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的重要手段。
此外,应建立起相应的传染病监测和应急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
4. 宣传教育
公众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疫情的重要一环。
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有利于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
预防和控制埃博拉出血热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卫生防护、加强疫情监测和加强科学研究,才能尽早控制疫情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xx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xx市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更好地做好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的风险,根据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及《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基本要求(一)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措施。
(二)针对发热病人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按照相应规定报告,并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患者隔离区域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务人员相对固定。
(四)做好医务人员防护、消毒等措施所需物资的储备,防护用品及相关物资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五)严格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好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
(六)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培训,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术,做好个人防护。
(七)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不设陪护。
若必须探视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探视者的个人防护。
二、患者的管理(一)疑似病例处置1、将病人单人、单间隔离观察治疗,隔离医学观察的期限为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
2、及时采集血标本,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病原学检测阴性者,解除隔离。
(二)确诊病例处置1、将确诊病例安置于负压隔离病房或严密隔离病房,隔离病房应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2、确诊后的病人尽量减少搬动和转运。
可以单间或多人同住一间病室隔离。
限制病人只能在隔离病室内活动。
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三、密切接触者的管理1、立即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的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
2、对参与患者诊治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感染症状,应当立即进行隔离、诊治并报告。
四、消毒措施(一)医疗设备及相关物品的消毒患者诊疗与护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
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一、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要求
(五)患者隔离区域(可疑病例临时留观场所、留观病区 和定点收治病区)应当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务人员应相 对固定。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应 当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探视者的个人防护。定点医院可设置 视频探视装置。
四、医务人员防护
(二)高风险暴露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患者或可能接触患者或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 境表面的医务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增加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防喷溅等措施。
在诊疗过程中,应当戴双层乳胶手套(推荐外层手套为长袖)、 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 眼罩、防护面屏或头罩、工作鞋、长筒胶靴、一次性防水靴套。接 触患者、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的医务人员和清洁 消毒人员,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搬运有症状患者和尸体、 进行环境清洁消毒或医疗废物处理时,加戴长袖加厚橡胶手套。
一、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要求
(二)医疗机构应当针对来自埃博拉疫区的发热、 腹泻、疲乏、肌肉痛、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做好预 检分诊工作。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 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 按照相应规定报告。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开 展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等内容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5.穿脱防护用品时应当在经过严格训练的监督人员的监视及指导下正确完成,监督人员需 在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过程中给予监督、指导及帮助。监督人员应充分知晓穿脱防护 用品的所有程序,并知晓发生暴露后的处置流程。穿脱区域应配备穿衣镜。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概述
埃博拉出血热是因这种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它的病死率是非常高的,达到50%以上,人是通过接触病人或者是感染了动物的一些体液或者分泌物造成的感染,这种病毒最早一出现于非洲大陆,尤其是从今年以来,这种病毒开始出现非常大的疾病爆发,因此为了预防这种疾病,中国制定了防治的工作方案,下面大家来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二、步骤/方法:
1、他的工作目标是积极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要避免这种病
毒传入到中国引起极大的传染或者扩散,因此要确定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报告,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影响。
2、他的工作原则是,要积极进行预防,要预防为主,要记得进
行依法的防控,要积极的进行科学救治,要做好属地管理工作,要做好联防联控的工作,尤其是一线卫生局为主的基层单位,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
3、另外在培训和物质的保障,实验室的检测和生物安全防护方面,以及在病例的诊断和发布方面,在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方面,在医疗救治的准备工作方面,在病例的转运过程当中,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注意事项:
以上简单的了解了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一些治疗工作的方案,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这种病毒在中国不至于爆吧,避免对老百姓的健康造成影响。
卫计委: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策划方案

卫计委: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埃博拉出血热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曾在非洲等地造成严重疫情。
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风险逐渐增加。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卫计委特制定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
二、防控目标1.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2.做好疫情调查和风险评估,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3.建立健全防控体系,提高防控能力。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三、防控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1)建立和完善埃博拉出血热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覆盖面。
(2)加强对医疗机构、边境口岸、交通工具等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3)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防止疫情传播。
2.疫情调查与风险评估(1)对确诊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来源、传播途径等。
(2)开展风险评估,确定疫情传播风险等级,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3.防控策略(1)加强病例救治①建立专门的埃博拉出血热救治中心,配备充足的医疗资源。
②对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③加强病例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救治能力。
(2)加强国际合作①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加强信息交流,共同应对疫情。
②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共享防控经验。
③加强对外援助,协助其他国家应对疫情。
4.社会宣传与教育(1)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2)加强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的宣传与教育,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5.防控保障(1)加强政策支持,确保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2)提高防控经费投入,保障防控物资供应。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防控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四、组织实施1.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落实防控措施。
3.加强疫情防控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的制定,旨在全面加强我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一、引言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近年来,埃博拉出血热在一些国家频繁暴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工作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埃博拉出血热的基本特点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出血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该病以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内出血、休克和器官失败。
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和分泌物传播,接触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三、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策略为了有效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我们制定了以下防控策略:1. 加强病毒监测和预警建立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病例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疫情预警,做好疫情快速反应。
2. 提高公众健康教育水平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普及防控知识,宣传病毒传播途径和相关症状,引导公众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3. 健全埃博拉出血热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全面、高效的病例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病例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提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科研成果,共同制定和实施埃博拉出血热的国际防控策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的威胁。
5. 加强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做到医疗防控手段先进和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6. 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加大对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疫苗应用在实践中,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四、总结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我们制定的防控工作方案旨在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健康教育水平、健全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医疗能力建设和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等方面,全面提高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能力。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

一、背景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热,由埃博拉病毒引起。
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及时处置;3. 依法依规,科学防控;4. 群防群控,责任到人。
三、组织体系1. 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防控工作;2. 成立专家组,负责疫情监测、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和应急处置;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成立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具体防控措施的实施。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埃博拉出血热的监测,提高警惕,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2. 建立疫情报告网络,确保信息畅通;3.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并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五、实验室检测1. 对疑似病例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后立即上报;2.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止病毒传播。
六、预防控制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 加强入境旅客的检疫,对来自疫区的旅客进行健康检查;4. 加强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防止病毒传播;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七、应急处置1. 确保疫情信息畅通,及时上报;2.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确保救治质量;3.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控,防止疫情扩散;4. 做好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供应;5. 做好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总结评估1. 定期对防控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及时改进;2. 对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3.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提高防控水平。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