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日本教案.doc
《日本》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2)
日本〔一〕课题日本〔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学习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多火山地震的特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的海洋性难点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特点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板书课题日本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学点1 东亚岛国课本66页①位置:日本位于洲东部,洋西北部。
A 在课本66页3-1图中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海陆位置B 在课本66页3-1图中标出300N和450N两条纬线,了解日本的纬度位置。
②领土:日本四大岛是、、、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岛。
在课本66页3-1图中找出四大岛、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日本海,进一步了解日本的领土。
③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计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人口〔亿人〕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日本127000000÷378000≈中国960 1295000000÷9600000≈学点2 多山的地形课本67页①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是山地丘陵学生自学课本66页,查找日本的位置,组成比拟中国与日本的人口密度,总结认识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②日本河流的特点:短小湍急。
原因:短小是因为日本国土面积,湍急是因为日本地形以为主。
③日本最顶峰是,它是一个活火山。
④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分析:日本处在板块和板块交界处,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
学点3 温湿的气候课本67页①日本主要属于气候和气候。
②日本气候的性特征明显。
③大陆性气候的含义:冬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或小〕海洋性气候的含义:冬季较,夏季较,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或小〕④由于日本国土狭窄并且南北方向延伸很长,所以日本南北气候差异〔大或小〕。
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推荐五篇)
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推荐五篇)第一篇: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日本》教案设计日本是个让我难以表达思想的国家,她与中国一衣代水的邻邦关系,她与中国曾有过的那段美好时段,但骨子底处总难挥去对那段罪恶历史的不快。
我欣赏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经济迅猛发展,嫉妒日本人自觉高效工作态度,震撼与日本教育的思维方式。
由于这些情结,在教授《日本》一节课时,立足国情,转变教学模式,我如此构思这节课。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分析日本面临的海洋,2.记住日本国土构成、首都和主要海港。
3.分析日本的地形、河流关系。
4.分析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5.分析日本气候与地理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濒临的海洋。
就日本位置、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自然灾害、资源的影响,简单分析中国自然灾害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近阶段我们国家和四邻关系有点紧张,特别是值得警惕是,有个邻居在我国台湾岛附近岛屿钓鱼岛上打起来注意,想政府购买实现国有化,是谁?【课件展示】“钓鱼岛”、“樱花”、“富士山”【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台湾和日本的东京,要求根据图中提供的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课件展示】一衣代水的邻邦-日本的视频,钓鱼岛历史视频环节一、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主要抓住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
其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应该清楚该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日本位置示意图。
【活动】引导学生确定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找出日本面临的海洋。
1、从这种纬度位置看,日本所处温度带与我们所在地一样吗?2、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国家关系如何?(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引导学生讨论。
(中日钓鱼岛问题,俄日北方四岛问题)环节二:日本称为“小日本”,日本国土面积和中国相比情况如何?日本的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大小相当于中国云南省(云南省的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湘教版
-与日本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日本文化、传统习俗的图片和图表
-如Google Scholar、CNKI等)
4.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问题解答
-课堂提问
-角色扮演
-互动式地图探索
-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点,掌握地理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日本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日本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推荐:
-《日本地理概说》: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经济等人文特征,适合进一步深入了解日本的学生阅读。
-《日本的环境问题》:分析了日本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案:日本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日本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其渔业发展和海上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虽然不利于农业发展,但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此外,日本还可以就近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能源,出口产品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有限,因此日本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高效利用资源,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模式。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1节《日本》的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概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全面了解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2.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日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
同时,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日本的地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讨论等方式回答。
检查学生对日本的基本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这么发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日本》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4)
日本【承转】说到日本的组成,老师不禁想到前段时间的中日钓鱼岛之争,日本为什么觊觎中国的钓鱼岛呢?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视频,希望你们能找出答案。
播放视频。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答复,教师总结。
●合作探究:日本为什么觊觎中国的钓鱼岛?1、、觊觎钓鱼岛的战略位置2 丰富的石油资源、渔业资源3、日本矿产资源缺乏,为了夺取钓鱼岛的资源4、遏制中国的开展【承转】了解了日本的位置与组成,那它的地形又有什么特点呢?【师】请同学们读图8-1,结合课本70页,完成导学案探究二:日本的地形。
【探究二】日本的地形●自主学习:读图8-1,结合课本70页,答复以下问题:1、地形以、为主,占国土的。
2、日本最高山,它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承转】说到地震,日本的丰富抗震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事实证明,只要抓住震前的十几秒钟完全有生存下来的希望。
下面我们也来进行一次防震演习,看看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同学们会不会保护自己,顺利逃生。
【学以致用】情景游戏: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承转】我们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在如此独特的位置、地形根底上,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探究三。
【探究三】日本的气候读课本70页,答复以下问题:1、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主要是气候、气候。
四季,冬季,夏季,气候的性特征明显。
2、日本夏季沿岸多雨,夏季沿岸多雪。
2、灾害性天气:在夏秋季节,西部和南部经常遭受袭击。
【师】展示答案重点强调海洋性气候的特征【13-14】●精讲点拨相近纬度的北京和东京气候比拟读图分析:东京冬季较北京_____,夏季较北京____,降水较北京____,气候具______性特征。
材料一:日本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使日本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7%。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少林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
材料三:日本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但又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
(3)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4)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日本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
(3)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4)日本的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生自主阅读地图,总结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日本富士山、樱花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
(2)提问:你们对日本了解多少?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教学(1)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讲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
(3)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4)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小组展示:日本的文化特点。
4.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提问:如何看待日本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四、课后作业1. 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
2. 调查日本的主要农产品及其出口情况。
3. 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日本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日本》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6)
日本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局部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兴旺的经济〞、“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拟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到达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开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兴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局部。
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
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局部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
补充局部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开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掌握日本的位置、以及几个重要城市的位置〔2〕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地形和气候特征,进而分析这些自然条件对日本河流、农业以及城市分布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 培养学生对日本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4.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其他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 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3. 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2. 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提问:亚洲有哪些国家?它们的位置如何?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基本知识。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2. 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地形、地貌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气候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特点。
2. 讲解日本的气候成因。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2. 讲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 日本》教案
第二节日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日本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风貌,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北京和东京的气候比较图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
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
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布局的原因。
教学用具: 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日本政区图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
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2000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 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第二节日本一、自然环境特征(示日本政区图) 学生预习:思考以下问题:(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学生看图后回答。
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
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一、教材分析《日本》是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中的第一节内容,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着重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习俗以及中日关系等方面内容,力求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基本国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区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日本的基本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理解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和产业结构。
-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和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数据、归纳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和产业结构。
2. 难点:-理解日本文化习俗的多样性和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四、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具体国家的了解还相对有限。
学生对日本这一国家通常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可能存在一些片面或错误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全面、客观地认识日本。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2. 教学策略:-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日本风光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想要了解日本的哪些方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家——日本。
2. 讲授新课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2)讨论日本的海陆位置对其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初中湘教版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湘教版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 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 通过文化介绍,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经济、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 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3. 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4. 日本的文化特色。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图片导入:展示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图片都与哪个国家有关?2. 问题导入:你能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吗?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引导学生通过查看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回答以下问题:- 日本位于哪个洲?- 日本由哪些岛屿组成?- 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 地形、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查看地形图和气候图,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日本的地形主要有哪些类型?- 日本的气候属于哪种类型?- 地形、气候对日本的生活和产业有何影响?3. 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引导学生通过查看经济地图和案例分析,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回答以下问题:- 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日本的主要产业有哪些?-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是什么?4. 文化特色:引导学生通过查看文化图片和资料,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回答以下问题:- 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日本的现代文化有哪些?- 文化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三、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和文化特色。
湘教版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
运用资料,说明日本出口加工贸易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课前准备】1.分组:将班级按人数情况分为三大组,分别负责有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2。
教具:世界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教学演示平台,电脑等【教学设计】1。
各小组利用有关资料,通过观察、分析、阅读、归纳、整理等方法,记录下有关内容,第一组:负责有关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内容;第二组:负责有关日本的经济特点方面的内容;第三组:负责有关日本的文化特点方面的内容;2。
进行组内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探究学习,问题分析,活动研究;3.就本组内容及相关问题、探究活动结论在班级进行学习汇报;【教学过程】1。
小组合作整理有关资料,进行组内探究活动(1)分组:把全班按照自愿和协商的原则分为三个学习活动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大小和研究任务多少合理分配.一组:负责有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学生通过世界地图、日本地图、日本的景观图、课文中提到的活动中的英国地图等,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观察到的内容和有关问题记录下来。
二组:负责有关“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学生利用有关日本的经济数据、工业产品、资源状况、贸易、海外投资、历史发展等内容,整理出有关日本经济特点的观点,记录下来。
三组:负责有关“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根据有关日本的民族构成、文化习俗、人民生活、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等资料,分析有关日本的文化特征,记录下来。
(2)组内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探究学习,问题分析,活动研究:一组:①要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条件特征;②对比日本与英国的地形图,完成课文第一部分的活动;③讨论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分析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④收集有关日本火山爆发、地震发生等方面的录像,获得感性认识;⑤收集有关板块构造的知识,认识相关理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⑥比较日本“传统民居”和欧洲民居的不同,分析原因;⑦收集有关预防地震的知识,设计“防震演习"等;二组:①分析日本被称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具体表现;②归纳日本的资源特征;③归纳日本主要的工业原料来源和主要产品的输出地;④指出日本主要的经济部门及形成的原因;⑤收集资料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⑥分析日本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讨论应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条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⑦完成第二部分的活动,指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分布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⑧讨论有关活动的3,4中涉及的问题,得出小组的结论;三组:①收集资料,了解日本的民族构成,大和民族的特征;②收集有关日本传统服饰、建筑、饮食、风俗等资料,进行介绍说明;③收集日本的“外来文化”及其影响;④通过资料,了解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⑤归纳日本文化的特点和形成原因;(1)学生收集资料,在小组内集体研究整合,讨论得出结论;(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小组内成员之间和各小组之间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合作。
2021春湘教版七下第一节《日本》word教案
6.比较读图:1)日本和英国差不多上岛国,哪个国家的海岸线更为曲折?2)曲折的海岸线对经济进展有何阻碍?
7. 读图7.2“日本的地势”:1)日本要紧地势有哪些?2)日本什么缘故会多火山、地震?
8.启发摸索: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这种建筑在防灾上有什么好处?。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超市
导
学
流
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国土宽敞的国家,国界漫长而又曲折。你明白的邻国有哪些呢?(日本人穿着和服)图中的服装是哪个国家的特色?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形。
二、新课:
读《世界行政区划图》:
1.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
2.1)日本属于哪一大洲? 2) 在该洲的什么部位? 3) 属于世界十三大区中的哪一区?
3.观看日本的纬度范畴,判定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
4.读图7.2“日本的地势”和图7.4“英国”,分析以下内容:1)日本和英国两国哪国所跨经纬度更广?2)日本跨经纬度广要紧是什么缘故呢?3)日本跨经纬度广会对日本的地理环境造成什么阻碍呢?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咱们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的岛国特点。火山地震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假如能做好预防工作,是能够减轻灾难所带来的缺失的。我国也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因此在防震减灾的体会和教训方面,中日两国应互相交流和借鉴。
四、训练巩固:
1.日本最大的岛屿是……………( )
A.本州岛B.四国岛C.北海道岛D.九州岛
2021春湘教版七下第一节《日本》word教案
2019精选教育湘教版七下81《日本》教学设计(共2课时).doc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课时:第1 课时主备人:审核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
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
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
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
湘教版日本教案
日本学案一、读日本图回答下列问题:1、岛屿⑥⑦⑧⑨2、海域①② C 海峡D E F3、邻国③④⑤⑩4、地形A B5、城市⑪⑫⑬⑭⑮⑯⑰6、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岸和沿岸,位于东京和横滨的工业区,位于名古屋的工业区,位于大阪和神户的工业区,位于北九州的工业区。
二、概况:位于东部,西北部,由北向南由、、、四个大岛及附近岛屿组成,其中,面积最大,首都,居民主要是族,通用语,属人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的国家三、地形、河流:日本是一个国,地形以______、为主,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最高山峰是山,它是一座火山。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多火山地震;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日本,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四、气候:北部以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南部以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季风气候具有特征,冬季较为夏季较为,降水较多,夏秋季节,经常遭受袭击,日本的国花为五、文化:日本的文化特征是既保留传统内容,又兼有特色六、经济:日本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位,仅次于1、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丰富的资源,高素质的劳动力,较高的水平,高效的管理,便利的,利用岛国多港湾的优势,进口,出口,积极开拓;制约发展的因素是极度缺乏工业,国土面积,国内市场,严重依赖,日本发展经济的类型是“”型经济,主要贸易对象是、、 .2、农业:面积狭小,农业不足,农业生产水平很高,主要农产品有、、和等。
3、渔业:附近为寒暖流交汇处,成为世界著名渔场,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4、交通:国际贸易以为主,国际客运以为主,在国内货运中,和运输占重要地位;日本人多地少,有填海造陆的传统,是填海造陆建成的;津轻海峡位于岛与岛之间,是沟通与的重要通道,穿过其的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七、城市:日本的首都、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位于其东北部的为新兴的科学城,和是日本著名的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八、读日本地图7-1,回答:(1)濒临的海洋:○1○2(2)邻国:○3④⑤(3)岛屿:⑥⑦⑧⑨(4)首都:A ,位于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日本教案
日本国,简称日本,位于东亚、国名意为"日出之国",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2、过程与方法: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学难点
1、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内容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初识日本
展示日本国旗国徽图片
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的国旗和国微。
2、读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
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
学生分组讨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及周围的海洋
总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
它位于北温带,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西南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3、读图分析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
多媒体展示《日本国空白版图》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a.说出日本的领土构成,主要城市
b.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
总结:
a.日本四个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b.日本地狭人稠
4、探究讨论: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影响
a.日本山地多,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日本地形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四分之一是平原。
所以,日本的森林面积占的比值大
b.岛国曲折的海岸线,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三、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
①展示《富士山》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
② 探究:
a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我国也是多震的国家
联系"5.12汶川地震"模拟地震中,在四个不同场景中(教室,家里,商场,大街上)如何自救?
总结:
a.日本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火山。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与地震。
b.我国处在两大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不要跳楼。
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四、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
五、随堂巩固练习
六、作业布置:搜集有关防震减灾方面的资料。
2.
①.和《日本国》图
②找出日本周围的海域
③
"日出之地"
日本与英国的差异
①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展示日本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
②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a. 日本的地形特点
b. 对比分析日本与英国的经纬度差异差异
c. 影响
总结:
b.与日本相比,英国跨经纬度少,自然条件单一;日本各地由于经纬度不同,气温降水差异大,同时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决定了其自然条件的复杂性。
5、师生互动:日本的气候
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的气候图》分析讨论:
①日本的气候类型
②日本的气候特点
总结: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降水较多
6、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①展示《富士山》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
② 探究:
a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我国也是多震的国家
联系"5.12汶川地震"模拟地震中,在四个不同场景中(教室,家里,商场,大街上)如何自救?
总结:
a.日本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火山。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与地震。
b.我国处在两大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
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7、课堂小结
①、提问: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
②、展示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a.濒临的海洋
b.四大岛屿
c.山区广大、平原狭小的地形
d.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8、课后反思
①、随堂巩固练习
②、作业布置:搜集有关防震减灾方面的资料。
③、反思
湘教版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历史也好,现实也好,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和比较熟悉的国家。
因此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比较投入和感兴趣的。
但,如何把感性的感兴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了解日本,就需要老师的指引。
反思之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了解。
关于日本的教学,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学完,便有同学能够将老师刚才讲的完整的复述。
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掌握较好。
本来并不是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却能够被学生很快掌握,原因恐怕就是采用了比较形象,生动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给予了学生形象的认识。
这就提醒我,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
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
的经验和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多种感官并用,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法宝和最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
我们在备课时要记住这一点,做课件时要记住这一点,上课和辅导时千万别忘了这一点,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神圣魅力也都是因为努力关注到了这一点。
反思之二:如何将正确的人文观念教给学生。
提到日本,不少同学是恨的咬牙切齿。
也因此,在讲到日本多火山地震时,很多同学甚至鼓掌欢呼。
当然,同学们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并不能赞同或者支持。
学习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了解,借鉴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发展加力。
不管是以前的战争也好,还是现代的中日冲突,真正破坏中日感情的是一小部分右翼分子,日本人民是好的。
正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军国主义视生命如虫蚁,那我们更不能象他们一样。
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指出。
反思之三:地图的应用。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断一个学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对地图的运用和分析。
地理教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地理新课本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这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很多地图很少文字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相关的知识?
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
在日本的教学中,多次用到地图,可以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的影子。
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够的地方。
比如,一开始讲日本的位置,一副缓慢缩放的世界地图慢慢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一看这副地图就立刻知道,"哦,日本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很简单就解决了日本地理位置这一个教学内容。
再比如讲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一副"板快运动图"就立刻让同学们对这一问题得出了正确结论。
老师只需要稍加点拨,配上动画,就立刻解决了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
当然,也有地图运用不好的地方。
讲日本海岸线曲折,拿一副普通的日本地图就要让同学们归纳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的确有些难度。
其实,这一特点完全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沿日本轮廓勾画,他们一定会认为很难画。
这时候老师再问,为什么很难画,因为线段弯曲,这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
另外,在学生参与地图的运用方面也做的不够。
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请学生在老师的地图上完成。
如果是由某一同学来指示地图,那其他同学的关注度,参与度都会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