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 爱心的传递者 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体会和感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行为。
2 .道德修养:认识关爱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他人需要时;发现和感知他人的困难和需要,并愿意付出爱心和行动。
3 .责任意识:懂得在公共生活交往中,关心和帮助他人要用心了解他人需要,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愿,平等对待需要帮助的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反思在关心和帮助他人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重点)2.知道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应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需要,学会平等、友善、真诚地帮助他人,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愿。
(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古今中外有关助人智慧的小故事。
2.教师准备:制作视频《亮亮的烦恼》《盲道上的自行车》;新闻视频《重阳节“井喷”的爱心》。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寻找了身边的爱心传递者,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关爱,体会了助人的快乐。
可是帮助了别人,献了爱心,就一定能收获快乐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关爱他人的方法,做有智慧的爱心传递者”的话题。
(板书:爱心的传递者)二、助人有方法1 .播放播放视频《亮亮的烦恼》(根据教材第67页两幅图改编)。
2 .提问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亮亮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可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接受亮亮的帮助呢?如果你是视频中的受助者,心里会是什么感受?预设1:亮亮对别人说话时语言不文明,态度太粗暴,受助者心里会不舒服。
预设2:亮亮说别人走路真费劲儿,是在嘲笑别人,受助者心里一定很难过。
预设3;亮亮话语中透着明讽,如果我是被帮助的同学,我会和视频中的同学一样,宁可自己搬凳子登高取书,也不接受亮亮的帮助。
3 .交流帮助他人时,我们该怎么做才更合适呢?预设1:我们说话要有礼貌,要用真诚的态度去帮助别人。
预设2: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能啊笑别人,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
预设3:应该像帮助自己最好的朋友那样,以诚相待,语言要亲切、热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改写每段话:一、课程标准:本课程符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社区生活”单元要求,旨在引导XXX会对弱势人群的关怀,培养同情心和爱心,以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帮助他们,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以“善于帮助别人”为主题,通过两个事例引导学生探索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第一个事例是校园生活中关爱他人却遭拒绝的情况,第二个事例是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却没有考虑他人需求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通过“小贴士”和“阅读角”提醒学生如何正确关爱他人。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虽然有帮助他人的热情,但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关爱他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伤害。
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关爱他人的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首先需要了解他人的需要。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研究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2.难点是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准备:准备PPT。
七、教学过程: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到这个世界充满爱,但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有时候你的好心帮助换来的未必是感谢。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爱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
2.理解感知活动一:我来帮你在第67页的例子中,两位同学都遇到了困难,但面对“我来帮你”的话语都拒绝了。
为什么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看一段视频,观察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如果让你来帮助这位小朋友,你该如何做呢?四人小组讨论并演示,分享给大家。
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位同学帮助别人的态度?小结:要让我们的爱传递,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
活动二:用心了解谈谈“爱心的传递者”活动的效果,看一个小笑话奖励大家辛苦传递爱心。
以上是小幅度的改写,主要是将原文中的格式错误和明显问题删除,并对每段话进行简洁明了的改写,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表达。
【统编】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第2课时)
7、小小分享会:
(1)在整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2)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最渴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3)通过这个活动,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盲人?
8、小提示: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要懂得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9、小贴示:帮助盲人,请这样做!
4、小提示: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时候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用他们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
5、重阳节老人遭遇爱心井喷: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年人公寓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呢?
6、小活动:盲人体验小活动
请你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自己的座位走到讲台,并从粉笔盒里拿出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10、如此帮助:
(1)改编故事《特殊的岗位》:李军的初衷有错吗?为什么方明不愿接受李军和同学的帮助呢?
(2)特殊的岗位: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3)对比李军和班主任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4)小提示:帮助他人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愿,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人。
11、小小分享会:你听说过帮助他人却不讲方法的故事吗?你认为在帮助他人时,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总结提升
板书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
1、这样的帮助对不对
2、怎样做到善于帮助别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价值观。
10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爱心的传递者”是什么样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爱心,帮助别人•能够形成班级内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教学重点•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行为,了解“爱心的传递者”是什么样的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和能够传递爱心的能力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去传递爱心,帮助别人•培养学生通过小事也可以传递爱心的意识教学准备•学生课本•教师准备上课的故事,如《小狗的故事》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教师为学生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出“助人为乐”这一话题•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助人为乐的行为讲述故事(2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如《小狗的故事》等,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行为,了解“爱心的传递者”是什么样的人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提出学生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出结论:“传递爱心并不需要太大的行动,只需要一点点的帮助和关心也可以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小组分享(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情况和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爱心是可以通过小事传递的,提醒学生有机会可以多帮助周围的人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传递爱心的活动,通过小组内部的帮助和合作,来体现班级内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爱心的传递者”是什么样的人,知道了自己通过身边的小事也可以传递爱心,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和能够传递爱心的能力。
在班级内形成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活动建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心,如何将爱心付诸行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爱心的内涵,学会关爱他人,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传递爱心。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4.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爱心付诸行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4.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心的传递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传递爱心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爱心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规课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规课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什么是爱心
- 培养学生传递爱心的意识和能力
-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
- 爱心的概念和意义
- 爱心的表现形式
- 爱心的传递者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爱心故事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和讨论。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解释爱心的概念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爱心的重要性。
3. 表现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认为可以表现爱心的行为和举止,并互相交流和研究。
4. 情景剧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编排并表演一段与爱心相关的情景剧,展示爱心的传递过程。
5. 课堂讨论:带领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爱心的重要性和如何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情景剧表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收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观点和经验分享
- 评估学生是否理解爱心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扩展活动:
-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实践爱心,记录下自己的行为,并在下节课分享。
教学资源:
- 爱心故事的视频
- 小组讨论和情景剧表演的材料
- 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提示。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10,爱心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部编版(推荐五篇)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10,爱心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部编版(推荐五篇)第一篇: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10,爱心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部编版《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一、教材解读《爱心的传递者》由两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们都有爱心”和“善于帮助别人”,两个板块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从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内在动机上升到指导学生关爱他人要注意的方法和智慧。
第二课时为本课的第二个板块“善于帮助别人”,即教材的67-69页。
教材67页呈现了两个学生虽然有爱心,却不善于助人的情境,再通过泡泡的两个提问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是要讲究方法的,进而引导学生探索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教材68页的“相关链接”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新闻报道,通过反面案例让学生知道关爱他人要考虑别人的需求,再以“小贴士”的形式引导学生知道在关爱他人时要注意的事项和应该采用的方法;教材69页的“阅读角”故事,旨在告诉学生在关爱他人时要尊重受助者,助人也是需要智慧的。
二、学情分析从第一课时的学习单反馈来看,大部分孩子虽然有帮助他人的热情,但缺少了解他人的需求,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容易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
三、目标制定及重难点基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关心和帮助他人是要讲究方法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2.能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探索并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3.感受助人的智慧,能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智慧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重难点:能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四、环节设计及意图1.整体设计思路在本课时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大的环节:“爱的学问”和“爱的传递”。
其中“爱的学问”由“改进中,知方法”、“案例中,明需求”、“故事中,悟智慧”三个活动组成,“爱的传递”即“智助人,传递爱”这个活动。
2.各环节设计及意图第一环节:爱的学问一上课,我用一则《爱心传递公益广告》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知道爱心传递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快乐。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三单元我们公共生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案_0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三单元我们公共生活10爱心传递者优质课教案_0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10.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善于帮助别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分别安排了《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爱心的传递者》这三课。
从公共生活中具象的“物”,过渡到公共生活中抽象的规范,最后落脚在充满关爱、同情精神的公共生活上。
《善于帮助别人》是本单元最后一课的第二课时。
本话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懂关爱的社会性情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生活阅历很有限,虽然他们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但是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情境、相关范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学习不同的助人方法,提高助人的智慧和能力,形成正确关爱他人的生活观念。
三、教学目标:1、感悟助人的智慧,在生活中正确关爱他人。
2、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态度,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3、反思生活中不善于助人的事例。
四、教学重点: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五、教学难点:感悟助人的智慧,在生活中正确关爱他人。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热身游戏:击鼓传爱心1、当音乐开始响起时,爱心就开始按小组S形传。
2、当音乐停时,爱心到谁手,谁就是“幸运者”,需要说出自己平时帮助过别人的一件事。
3、表演后,爱心就从这个“幸运者”开始传,游戏依此进行。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1、师导入:同学们,刚才这个游戏玩得开心吗?看来玩游戏,谁都喜欢。
这不,多妮也喜欢玩耍。
下面,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个动画故事——《多妮想玩》。
2、交流:你知道大头儿子这样帮多妮对吗?为什么?生:畅所欲言小结:大头儿子好心帮助多妮,却急坏了多妮妈妈,咱们可不能像他那样好心办坏事。
看来,关心和帮助他人可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规课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规课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规课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 培养学生传递爱心的意识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强化爱心传递的概念。
2. 学习新的爱心传递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3. 分析现实生活中爱心传递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爱心传递?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传递爱心的?”2. 教学新课:介绍新的爱心传递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力量。
3. 案例分析:呈现现实生活中爱心传递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爱心传递经历。
4. 互动环节:设计一些互动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爱心接力,每个学生说一句关爱他人的话,然后将爱心传递给下一个学生。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爱心传递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关爱他人能力。
3. 搜集学生对于爱心传递的感悟和反思,分析他们的道德素养提升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故事素材: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2. 爱心传递案例:用于教学新课和案例分析。
3. 互动游戏或活动道具:用于实践环节。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力量。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分享自己的爱心传递经历。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爱心传递的榜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主题。
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教材内容丰富,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但在关爱他人方面仍需引导。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参与活动,通过互动、讨论等形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意义。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关爱他人的温暖。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道具、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互动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
3.准备爱心卡片、奖励物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关爱他人的场景,如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关爱?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关爱他人的事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关爱他人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爱他人的小游戏或活动,如爱心传递、关爱他人从我做起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让大家互相借鉴,共同成长。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关爱他人的要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可以是通过语言、行动还是其他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育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育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传递爱心的意义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传递爱心。
2. 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主题一: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思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爱心传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爱心传递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主题二:学会传递爱心1. 爱心传递方法指导:教授学生一些传递爱心的方法,如微笑、鼓励、帮助等。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3.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传递爱心。
主题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1. 讨论:让学生谈谈在传递爱心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如何关爱他人。
2. 分享:邀请一些有爱心传递经验的学生分享他们的故事。
3.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思考。
2. 学生分享对爱心传递的认识和感受。
环节二:小组讨论1. 让学生探讨爱心传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环节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些爱心传递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从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环节四:爱心传递方法指导1. 教授学生一些传递爱心的方法,如微笑、鼓励、帮助等。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
环节五:情景模拟1. 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传递爱心。
2. 学生分享在情景模拟中的体验和感受。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善于帮助别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1. 教学重点
(1)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教材中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能够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学会善于帮助他人的方法和技巧。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帮助他人的方式,如倾听、安慰、提供帮助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善于帮助别人”的教学目标和“善于帮助别人”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善于帮助别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善于帮助别人”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善于帮助别人”的学习状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和公民素质。通过学习“善于帮助别人”,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他人需求,主动提供帮助。同时,学生能够理解帮助他人的法律意义,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人的权益。此外,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公民素质,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社会成员。
(2)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正确)
3. 简答题
(1)请简述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现实生活中的帮助案例:提供一些真实的新闻报道或社会事件,展示帮助他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让学生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名人事迹:介绍一些历史上或当代的名人,他们如何通过帮助他人改变了他人的命运或社会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帮助他人的动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育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育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爱心,培养学生对爱心的认识和理解。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本《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的教材和课件。
- 讲桌上放置一张白纸和笔,备用。
-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和图片,以便引导学生讨论并展开思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爱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 呈现教材:播放教材第二课时的视频或展示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跟随视频或朗读课文。
3. 概念解释:解释爱心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故事。
4. 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人物的行为是否体现了爱心。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
每个小组记录自己的讨论结果。
6. 分享和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
7.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他们对爱心的理解和意义。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讨论关于爱心的话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看是否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 评估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解决方案,看是否能体现出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
- 阅读和评价学生写的作业,看是否能准确描述讨论结果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参考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材和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你听说过帮 助他人却不讲方 法的故事吗?
你认为在帮助 他人时,还有哪些 要注意的呢?
活动三:智慧帮助 (听一听,谈一谈)
特殊的岗位
方明刚上高一时,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使本来
寒的家方境明雪刚就 “上上贫我加高方寒正霜一明的要。时强家找,忍境你着雪。一眼上学场泪加校车向霜正祸班。在夺主招去任一了提名他出勤父退工学助亲,学的班志生主愿命任者,对,使他每本说天来:中就贫 方明强午忍负着责眼打泪扫向高班中教主学任楼提,出月退工学资,30班0元主。任你对愿他意说做吗:?“”我他正要
据报道,2012年10月23日重阳节,合肥市老年 公寓前后有4拨爱心人士来给老人们献爱心。献爱心 活动如同井喷,这家养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内被 志愿者们洗了7次脚。这样的献爱心,不少老人表示 受不了。老年公寓的一位老奶奶摇着头说:“原本 是关爱我们老人的活动,可是我并不觉得开心。”
【精】【教案】10 爱心的传递者 第二课时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
【精】【教案】10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爱心是相互的,只有当你发出爱心的时候,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心。
2.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体会到传递爱心的美好。
3.通过今天的课程,让学生认识到爱心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1.通过小故事带领学生进入话题。
2.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并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个思想落实。
3.让学生体会到传递爱心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和传递爱心的美好。
2.如何将爱心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从而影响他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小故事“爱心的传递者”引入话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爱心的传递者,一个关心周围人,让爱心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人。
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2. 呈现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的体育服掉了一块扣子,在校园里被风吹走了,昨天巧的是,你在学校看到了一位拾垃圾的大爷把校园里的纸团,瓜皮都捡了起来,那现在你们怎么办?”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选出最佳策略,并对每个策略进行评估。
4. 落实爱心让学生用落实方案中的一种来解决问题,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5. 教学总结1.通过小故事“爱心的传递者”,让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和传递爱心的美好。
2.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并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个思想落实。
3.让学生体会到传递爱心的美好。
4.爱心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当你发出爱心的时候,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心。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让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分享使用落实方案后的感受,同时再想出一个同样的问题,并在家庭中给别人以落实方案的体验,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课堂作业:假设你是一个小配送员,你要负责家庭附近10家需要配送的商品,但在进行配送途中,发现某些老人和小孩很难自己打开门,需要你帮忙拉门或者放下门把,现在你怎么做?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提纲紧功能,围绕爱心的传递者这个话题,让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并将这个思想带给身边的人。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爱心传递,为什么要传递爱心。
2.能够列举一些自己可以传递爱心的方式。
3.通过团队合作,感受到合作可以让爱心传递更迅速。
二、教学内容1.爱心传递。
2.自己可以传递爱心的方式。
3.团队合作。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爱心传递的视频开展引入环节,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什么是爱心传递,为什么要传递爱心。
2.讲解知识点(10分钟)老师简要讲解什么是爱心传递,为什么要传递爱心。
同时,老师让学生们列举一些自己可以传递爱心的方式。
3.小组合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们围绕“爱心传递”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一些传递爱心的方式。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讨论如何让爱心的传递更迅速,并将学生们的合作成果进行汇报。
4.总结(5分钟)让一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让学生们进行总结:通过团队合作,感受到合作可以让爱心传递更迅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爱心传递,为什么要传递爱心。
2.能够列举一些自己可以传递爱心的方式。
3.通过团队合作,感受到合作可以让爱心传递更迅速。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让学生们能够带着爱心去做事,而非出于功利性的动机。
五、课堂作业1.汇总小组讨论的结果,形成摆放在教室里的爱心传递宣传海报,让这些传递爱心的方式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2.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家庭版的爱心传递海报,并挂在家里。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的主要好处是通过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让学生们体验到合作可以让爱心传递更迅速这个知识点。
我的不足之处在于,我教学方法有些单一,我的讲解时间略长,学生有些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同时,我也应该更加注重课堂管理,防止学生们的注意力过度分散。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 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教案(2)
10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身边的爱导入师:给大家分享一名学生的爱心日记。
读后,说说你的感受?说到爱心的传递,老师也是一名爱心传递者,给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献爱心的照片。
有四位小学生的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爱心故事。
同学们看课本64页插图。
结合这四个情景,说说你们的感悟有哪些?【设计意图:用日记和老师献爱心照片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本课的学习兴趣】话动二:故事分享会看了以上有关爱心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在小组内分享你的有关爱心的故事,并说说你当时有何感受?师:你们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有的同学说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很感动和开心;有的同学说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分享了你们的爱心小故事,老师心里也感觉很温暖、很幸福,老师也为你们的爱心点赞。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
】话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在乐于助人方面,有一名解放军战士是爱心传递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家能说出他的名字吗?你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孩子们,雷锋叔叔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
老师有一个小倡议,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吧!下面的两位同学就已经行动了。
同学们读一读教材第65页的两篇阅读角。
第10课 爱心的传递者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爱心传递者的事迹和精神,感受其真诚、温暖和坚持;2. 学生能够形成感悟和思考,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和事;3.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包括勇气、坚持、热心、关爱等。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者的精神和事迹;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爱心之于人类的意义和作用;2. 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受爱心,从而培养自己的关注和关心他人的心态。
教学准备:1. 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播放视频和图片;2. 课件和课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师生互动,谈论爱心传递是什么?2. 观看视频:爱心传递者。
3. 分组讨论,学生阐述自己的感受,听取其他组的分享。
(二)讲解1. 讲解爱心传递者的事迹。
2. 与学生探讨爱心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3. 介绍爱心传递者所具备的品质,如勇气、坚持、热心、关爱等。
(三)活动1. 分小组,自编小品或朗诵,表达对爱心传递者的敬意和感悟。
2. 组织学生去探访一些老人或儿童福利机构,送去自己手工制作的礼物和祝福,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爱心和传递爱心的美好。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 提醒学生,将爱心精神带回家中,关心家人、朋友,传递爱心之美。
教学反思:本节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关注和关心他人的意识,并让学生认识到爱心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小品演绎、探访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爱心和传递爱心的美好,并能够将爱心精神带回家中,关心家人、朋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年级下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2课时教案
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树立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价值观。
2.能用正确、智慧的方式表达关爱。
3.能够换位思考,表达关爱时了解他人的需要,维护他人的自尊。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会关爱别人。
难点:在关爱别人的过程中,要正确且有智慧地表达。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导入师导语: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大家知道雪中送炭的含义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任务:播放视频《雪中送炭》。
上图为视频《雪中送炭》的截图,本环节可以使用该资源。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看视频,悟道理。
教师总结: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要的时候能及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这是表达爱心的一种表现。
但有些时候别人并不想要得到你的帮助,或者你表达爱心的方式错误,那就好比抱薪救火,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了。
设计意图:用对比的手法,来呈现爱心的表达方式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为下文的环节作出铺垫。
一、正确表达爱心活动一:如何表达关爱师导语:关爱他人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了这门学问,才会和别人相处的好,才会彼此关爱。
出示任务1:大家一起看看课本中的例子,请两位同学上台模仿一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关爱别人,会得到别人的拒绝呢?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情境表演。
教师总结:大家分析的很正确,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时候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用他们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
出示任务2:展示课本第六十八页链接内容及提出问题。
问题:想一想,这样的关爱方式对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反馈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思考问题。
教师总结:从链接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关爱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多多探索正确关爱他人的方法。
出示任务3:你听说过帮助他人却不讲方法的故事吗?你认为帮助他人时,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呢?让我们一起搜集一些这方面的小贴士吧。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出示小贴士课件。
关爱他人小贴士:学会换位思考态度友善真诚用平等态度对待……设计意图:表达关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设置相关的情境模拟演出,让学生切身体会关爱他人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小讨论:医护人员为什么说这样做错了呢?
14、医生提醒:不轻易搬动骨折伤员不要轻易搬动骨折的伤员,尤其是颈椎骨折的伤员,不恰当的移动可能导致其瘫痪,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15、小提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还要讲究技巧和方法,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实施救助,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
总结提升
板书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
1、这样的帮助对不对
2、怎样。
2、但,有的帮助则让人难以接受,让人心生气愤:
(1)情境一:嘿嘿,个子矮拿不着吧,我来帮你吧!
(2)情境二:瞧你走路真费劲儿,我看着就难受,我去帮你买饭吧!
3、小讨论:
(1)为什么这两位同学“好心没好报”,乐于助人但是别人却不愿意接受呢?
(2)你认为在以上两个情境中,要帮助他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演一演。
(2)把粉笔放回粉笔盒中,走回自己的座位。
7、小小分享会:
(1)在整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2)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最渴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3)通过这个活动,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盲人?
8、小提示: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要懂得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9、小贴示:帮助盲人,请这样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价值观。
2、能力目标:能够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需要,维护他人的自尊。
3、知识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人,善于帮助他人。
讨论。
体验盲人。
分享。
对比、思考、讨论。
通过被帮助人的不同反应,告诫学生要注意掌握帮助他人的正确方式,善于助人。
通过体验活动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需要,给他人最恰当的帮助。
通过思考改编版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我们帮助他人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意愿。
课堂小结
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学习。让我们一起做一个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人吧!
4、小提示: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时候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用他们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
5、重阳节老人遭遇爱心井喷: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年人公寓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呢?
6、小活动:盲人体验小活动
请你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自己的座位走到讲台,并从粉笔盒里拿出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重点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人,善于帮助他人。
难点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人,善于帮助他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留一盏灯,小善举,大温暖》
2、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善举。
3、导入语:生活中处处有善举。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1、有的帮助让人心感温暖、心生感激:
(1)七旬老人公交车上手写感谢信,感谢公交“喊话”好司机
10、如此帮助:
(1)改编故事《特殊的岗位》:李军的初衷有错吗?为什么方明不愿接受李军和同学的帮助呢?
(2)特殊的岗位: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3)对比李军和班主任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4)小提示:帮助他人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愿,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人。
11、小小分享会:你听说过帮助他人却不讲方法的故事吗?你认为在帮助他人时,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