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优质课评选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单位:广东省翁源县龙仙中学姓名:张丽萍年级: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我从下面七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这种角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sinA 、cosA 、tanA 表示函数等,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因此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关系、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二)地位及作用:“锐角三角函数”属于三角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为类比得到余弦、正切的概念作好了铺垫、也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的知识基础: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边和各角的关系,能灵活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推理证明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的认知能力: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探究活动经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学生的感悟收获: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阐述,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学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和学法分教学反思《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说明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借此结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将三个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三角函数和锐角的正弦的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掌握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其他边长的方法。
1.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课件
比值大的梯子陡.
图③
图④
知识点 1 正切的定义
B
B B2 B1
A
C2 C1 C
C
如图,B1,B2是梯子AB上的点,B1C1⊥AC,垂足为点C1,
B2C2⊥AC,垂足为点C2.小明想通过测量B1C1及AC1,算出它们
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
及AC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
应用新知,典例剖析
例1.下图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
陡?
A
E
4m 甲
┐ 8m α
C 甲梯
B
13 m 乙
F
β
乙梯
5m
┌
D
解:甲梯中 tan 4 1 .
82
乙梯中 tan 5 5 .
132 52 12
∵ tanα> tanβ ∴甲梯更陡
知识点 3 坡度和坡角
如图,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例如, 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上每前进100m就升高60m,那 么山坡的坡度i(即tanα)就是:
(3).如图 (2) tan A BC ( AB
(4).如图 (2) tan B 10 ( 7
). A
).
7┍m
C A 10m C
(1)
(2)
). (6).如图 (2)
). tan A 0.7,
( ).
(5).如图 (2) tanA = 0.7 ( ). tan A 0.7或 tan A 0.7
生活中的梯子
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情境导入
你会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知识讲授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一课锐角三角函数(一) 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对日常生活中与正切有关的实例进行观察、分析动手实验发现规律等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及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利用正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本章旨在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的知识广泛应用于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及物理学中,其中正切与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
因此在第一节中教材首先提供了梯子倾斜程度比较的问题,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例子引入,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通过“想一想”三个小问题得出“梯子倾斜角确定对边与邻边的比也确定”,并概括出正切的概念。
最后通过“议一议”又回到了梯子的倾斜角度问题。
这样编排,知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全过程,满足了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得出正切的概念后,教材又编排了相应的例题与练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补充了山坡坡度的例子,使知识进一步扩充与延伸。
三、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师:一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小明、小亮、小颖三位同学在操场上一起讨论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如何测量操场上的国旗杆的高度?小明说:可以在操场上立一根与地面垂直的标杆,测得标杆的长度和标杆的影子长,再测得旗杆的影子长,它们的比值相等,就可以求得旗杆的高度。
小亮说:拿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调节人与旗杆的距离,使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旗杆平行,视线沿着斜边的方向刚好经过旗杆的顶端,只要测得人到旗杆的距离和眼睛到地面的高度相加,就是旗杆的高度。
小颖这段时间正在自学刚发到的数学九(下),她说:站在操场上的任一位置,用测角仪测得看旗杆顶端的仰角,比如为700,再测得人与旗杆的距离,就可以求得旗杆的高度。
1.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正切表的使用:学会查找和利用正切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进行进一步三角函数学习的基础。
-正切函数性质的探索:了解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为学习其他三角函数性质打下基础。
举例:通过具体的直角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理解正切值是如何计算的,以及如何判断正切值的正负。
2.教学难点
-正切概念的内化:学生需要将正切概念从具体的直角三角形中抽象出来,内化为一般的数学定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正切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正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锐角三角函数中的正切概念。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正切的定义和应用有着不错的理解和接受度,但在具体的计算和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理解正切的概念: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锐角与对边、邻边的比值关系,引出正切函数的定义。
28.1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锐角三角函数”属于三角学,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章在已经研究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勾股定理、两个锐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一步讨论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三种锐角三角函数:锐角的的正弦、余弦、正切。
第一课时的是锐角的正弦。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但是正弦函数是角度与数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学生第一次遇见,思维上需要做个突破。
三、学习目标1.理解锐角正弦的意义,了解锐角与锐角正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会根据锐角正弦的意义解决直角三角形中已知边长求锐角正弦,以及已知正弦值和一边长求其它边长的问题.2.经历锐角正弦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3.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等学习习惯.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弦的概念并能根据正弦的定义求锐角的正弦值。
难点:对正弦的定义的理解.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的仰角为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为:在Rt△ABC中,∠C=90°,∠A=30°,BC=35 m,求A B.问题1:怎样求AB?问题2:如果要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 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出水口的高度为10 m,20 m,30 m,a m呢?这些问题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会非常简单,这节课我们学习正弦.(板书课题)把直角三角形某锐角和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作为两个变量,探索它们的变化关系.(二)自学指导在Rt△ABC中,∠C=90°,∠A的对边斜边与∠A有何对应关系?①∠A=30°时,∠A的对边斜边=12,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无关)当∠A=45°时,∠A的对边斜边=22,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无关)②任意画Rt△ABC和Rt△A′B′C′,使得∠C=∠C′=90°,∠A=∠A′=α,则BCAB与''''B CA B有什么关系?BC AB ='''' B C A B③证明:④归纳:∠A是任一个确定的锐角时,∠A的对边斜边的值固定(填“固定”或“不固定”), 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填“有关”或“无关”).⑤在Rt△ABC中,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即sin A=∠A的对边斜边=ac.⑥在Rt△ABC中,∠C=90°,∠A=60°,求sin A的值.(sin A=32)(三)例题讲解教材P63例1:①求sin A,就是求∠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②sin B,就是求∠B的对边与斜边的比.③据下图,求sin A和sin B的值.如图1,sin A=33434,sin B=53434;如图2,sin A=255,sin B=55.④如图,在Rt△ABC中,∠C=90°,sin A=513,AC=24 cm,求AB,BC的长.AB=26 cm,BC=10 cm.(四)当堂训练①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即sinA= .②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3、b=4,则sinB= .③在Rt△ABC中,∠C=90°,∠A=30°,则sinA=()()= .④在Rt△ABC中,∠C=90°,∠A=60°,则sinA=()()= .⑤在Rt△ABC中,∠C=90°,∠A=45°,则sinA=()()= .(五)课堂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状况、小组协作研讨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六、作业布置1.在Rt△ABC中,∠C=90°,若AC=2BC,则sinA的值是.2.在Rt△ABC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那么锐角A的正弦值.3.在Rt△ABC中,∠C=90°,BC=2,sinA=23,则求AC的长.七、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画图、动手操作获得相关的结论.正弦的概念是全章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十分重要,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争取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正弦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在教学中应作为难点处理.。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内容】1.内容:正弦的概念2.内容解析:本章在前面已经研究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两个锐角之间的基础上,通过引进锐角三角函数建立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全面掌握直角三角形的组成要素(边、角)之间的关系,并综合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度量问题。
【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研究与应用)、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人的观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探究意识为重点,以诱思探究理论为指导思想。
2、设计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形成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3、学情分析:本节的内容的学习涉及到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教师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出,然后让他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是固定值这一事实;2、通过实例是学生理解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正确理解正弦符号的含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表示;4、学会根据定义求锐角的正弦值。
【教学重点】锐角的正弦的定义。
【教学难点】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与其他对边及斜边比值的对应关系。
【教法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图:意大利比萨斜塔在1350年落成时就已倾斜,其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2.1m,1972年比萨地区发生地震,这座高54.5m的斜塔在大幅度摇摆后仍巍峨屹立,但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增至5.2m。
问题1用“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所称的角 (如图)”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你能完成吗?师生活动:多媒体动画展示“垂直中心线”“塔身中心线”“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显示相关数据,并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意大利比萨斜塔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系.
2.能够用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
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
的计算.
3.经历观察、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
维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本课时从学生观察比较熟悉的生活工具--梯子
的倾斜程度来展开,便于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一
步探讨更本质的东西,即由直观感受转为定性分析,最
本节课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经历了探索直角三
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得出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与它
课例研究综 的对边与邻边之比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在
述
“Rt△”中定义了正切,接着,我们研究了梯子的倾斜
程度,工程中的问题坡度与正切的关系,了解了正切在
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探索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过程中,理解锐角三角函数
正切的意义:直角三角形中边的比值与角的大小之间的
一种内在数量关系,并能通过实际举例来说明;并能够
教材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计算.本节的重点就是
通过角度的变化和边的比值之间的关系理解 tanA 的几
何意义.并能够根据它们的数学意义进行直角三角形边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锐角三角函数(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Hale Waihona Puke 学科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名
《锐角三角函数(第 1 课时)》
称
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广泛.这节先从实际问题:梯子的倾斜程度引入了锐角
三角函数——正切.它是刻画物体的倾斜程度,山的坡
度一个重要的量.本节从现实情境出发,让学生在经历
教学策略选 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生活来支撑,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度、坡度(坡比)等.3.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
系,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直角三角形中,用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的比
学生学习能 来定义正切是合理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渗透数
力分析 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符
号感.由于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教师应
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而要鼓
如下图,小明说,只要测得垂直中心线、塔身中心 教学过程
线的长度及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这三个
数据中的任意两个,他就可以计算出塔身倾斜角的大
小.你想知道小明是如何做的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学
习新知识吧.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小明这样做
的道理.
本课时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现象,依据初中学生身
心发展的特点,通过介绍求比萨斜塔的倾斜角入手引入
教育技术实验的方法,借助几何画板,通过几何直观,
帮助学生真正领会到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确实存
在着一定的关系,最终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是随锐角的变化而变化的.
1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够用三角函数表示
教学目标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锐角三角函数(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锐角三角函数(第 1 课时)》
称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
的第一课时.先由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判断梯
子的倾斜程度,然后通过不易于判断的个例呈现给学
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演算、比较、推理,教师采用 教材分析
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学 课例研究综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_说课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锐角三角函数(1)——正弦学习目标:1.理解锐角正弦的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2掌握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边长的方法;3经历锐角正弦的意义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理解正弦(sinA)概念,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学习难点: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导学过程:一、自学提纲:1.在Rt△ABC中,∠C=90°,∠A=30°,BC=10m,求AB2.在Rt△ABC中,∠C=90°,∠A=30°,AB=20m,求BC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播放意大利比萨斜塔图片,然后老师问:比萨斜塔中条件和要探究的问题:“你能根据问题背景画出直角三角形并且利用边求出斜塔的倾斜角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板书课题)三、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74页中的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思考2:在Rt△ABC中,∠C=90°,∠A=45°,∠A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四、教师点拨: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ABC中,∠C=90°,当∠A=30°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1/2,是个固定值;当∠A=45°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2/2,也是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探究:任意画Rt△ABC和Rt△A′B′C′,使得∠C=∠C′=90°,∠A=∠A′=a,那么它们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因为∠C=∠C′,∠A=∠A′,所以△ABC∽A′B′C′所以BC/ B′C′=AB/ A′B′所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得到BC/ AB= B′C/ A′B′结论: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第1课时说课稿
《28.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并能根据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证明,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讲解展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概念,能用锐角三角函数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从特殊角性质入手,猜想任意锐角的边是否也有固定比值,结合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借助相似知识证明结果,配合由浅入深的练习,正练反练变形练,使学生不但知道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而且加以论证并会运用. (三)教学过程
感谢您百忙之中的聆听,您的悉心指导是我教育教学进步的源泉!。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九下
第1节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关系的过程.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3.能够运用tan A,sin A,cos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1.经历三个锐角三角函数的探索过程,确信三角函数的合理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在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探索、讨论、验证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1.通过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建立,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2.让学生在探索、分析、论证、总结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解决实际问题中感悟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利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难点】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够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3.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重点】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自制4个直角三角形纸板.2.复习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导入一:课件出示:你知道图中建筑物的名字吗?是的,它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建筑奇观,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奇迹广场三大建筑之一,也是意大利著名的标志之一,它从建成之日起便由于土层松软而倾斜.【引入】应该如何来描述它的倾斜程度呢?学完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设计意图]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并且为学生探究梯子的倾斜程度埋下伏笔.导入二:课件出示:四个规模不同的滑梯A,B,C,D,它们的滑板长(平直的)分别为300cm,250cm,200cm,200cm;滑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分别为30°,45°,45°,60°.【问题】四个滑梯中哪个滑梯的高度最高[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滑梯进行引导,使学生有亲切感,滑梯与课本中引用梯子比较类似,学生的探究思路会比较顺畅.(一)探究新知请同学们看下图,并回答问题.探究一:问题1课件出示:在下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几种判断方法?小组讨论后展示结果:1组:梯子AB较陡.我们组是借助量角器量倾斜角,发现∠ABC>∠EFD,根据倾斜角越大,梯子就越陡,可以得到梯子AB较陡.师:哪组还有不同的判定方法?2组:我们也是认为梯子AB较陡.我们组是分别计算AC与BC的比,ED与FD的比,发现前者的比值大,根据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就越陡,可以得到梯子AB较陡.3组:我们组的方法和1组的大致相同,借助倾斜角来判断,不过不是测量,我们是过E作EG∥AB 交FD于G,就可以清晰比较∠ABC与∠EFD的大小了.4组:我们组发现这两架梯子的高度相同,水平宽度越小,梯子就越陡,所以我们也认为梯子AB较陡.探究二:问题2课件出示:在下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学生会类比问题1给出的四种判断方法,只要说得合理即可.问题3课件出示:在下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代表发言:AB和EF的倾斜度一样.由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比值相等,再加上夹角相等,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证明两个倾斜角相等,所以AB和EF的倾斜度一样.教师引导:我们发现当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比值相等时,梯子的倾斜度一样,请大家判断一下在问题2与问题3中,两直角边的比值与倾斜度有什么关系?请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问题4课件出示:在下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教师引导:我们观察上图直观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即哪一个更陡,可能就比较困难了.能不能从上面的探究中得到什么启示呢生讨论后得出:思路1:梯子EF较陡,因为∠EFD>∠ABC,根据倾斜角越大,梯子就越陡.思路2:梯子EF较陡,因为>,根据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就越陡.师生共同总结: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判断哪个梯子更陡,应该从梯子AB 和EF 的倾斜角大小,或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的大小来判断.做一做:请通过计算说明梯子AB 和EF 哪一个更陡呢?生独立解答,代表展示:∵==,==,<,∴梯子EF 比梯子AB 更陡.[设计意图]通过探究逐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既对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了回味和运用,也让学生的思想逐步向本节课的中心“两直角边之比”靠近.[知识拓展]梯子的倾斜程度的判定方法:(1)梯子的倾斜程度和倾斜角有关系,倾斜角越大,梯子就越陡.(2)梯子的倾斜程度和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有关系,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就越陡.(二)再探新知课件出示:【想一想】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及AC 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 2C 2及AC 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1)直角三角形AB 1C 1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什么关系生很容易得出两个三角形相似.由生说明理由:∵∠B 2AC 2=∠B 1AC 1,∠B 2C 2A =∠B 1C 1A =90°,∴Rt△AB 1C 1∽Rt△AB 2C 2.(2)和有什么关系?由于Rt△AB 1C 1∽Rt△AB 2C 2,所以有=.(3)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先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生得出结论: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始终相等.想一想:现在如果改变∠A 的大小,∠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会改变吗?生讨论得出:∠A 的大小改变,∠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会改变.∠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只与∠A 的大小有关系,而与它所在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总结提升】由于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 确定以后,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也随之确定,因此我们有如下定义:如图所示,在Rt△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之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tangent ),记作tan A ,即tan A =.当锐角A变化时,tan A的值也随之变化.能力提升:如果∠A+∠B=90°,那么tan A与tan B有什么关系?生讨论得出结论:tan A=,即任意锐角的正切值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互为倒数.【议一议】前面我们讨论了梯子的倾斜程度,在课本图1-3中,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有关系吗?学生思考后,统一答案: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反之,梯子越陡,tan A的值越大)[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及函数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拓展]正切的注意事项:(1)tan 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2)tan 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3)tan A不表示“tan”乘以“A”.(4)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教材例1)如图所示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想一想:要判断哪个自动扶梯比较陡,只需求出什么即可?生思考后得出:比较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陡,只需分别求出tanα,tanβ的值进行比较大小即可,正切值越大,扶梯就越陡.要求学生独立解答,代表展示:解:甲梯中,tanα==.乙梯中,tanβ==.因为tanα>tanβ,所以甲梯更陡.[设计意图]通过对例题的解答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正切”这一数学工具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同时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课件出示:如图所示,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上每前进100m就升高60m,那么山坡的坡度(即tanα)就是: i=tanα==.结论: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称为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tanα=,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设计意图]正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通过正切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及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知识拓展]坡度与坡面的关系:坡度越大,坡面越陡.(1)正切的定义:tan A=.(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的关系(∠A和tan A之间的关系):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3)坡度(或坡比)的定义:i=tanα=.1.在Rt△ABC中,∠C=90°,AB=13,AC=12,则tan A等于()A.B. C. D.解析:∵在Rt△ABC中,∠C=90°,AB=13,AC=12,∴BC=5,∴tan A=.故选B.2.如图所示,将∠AOB放置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则tan∠AOB的值是()A.B.C.D.解析:认真读图,在以∠AOB的O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里求tan∠AOB的值,由图可得tan∠AOB=.故选B.3.(2014·温州中考)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2,BC=1,则tan A的值是.解析:tan A==.故填.4.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5m,迎水坡AB的坡度是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与水平宽度AC之比),则AB的长是.解析:在Rt△ABC中,BC=5,tan A=1∶,∴AC=5,∴AB==10(m).故填10m.第1课时(1)正切的定义:tan A=.(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的关系(∠A和tan A之间的关系):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3)坡度(或坡比)的定义:i=tanα=.一、教材作业【必做题】1.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4页习题1.1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4页习题1.1第3,4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C=6,BC=8,则tan A的值为()A. B. C. D.2.小明沿着坡度为1∶2的山坡向上走了1000m,则他升高了()A.500mB.200mC.500mD.1000m3.已知斜坡的坡度为i=1∶5,如果这一斜坡的高度为2m,那么这一斜坡的水平距离为m.【能力提升】4.(2015·山西中考)如图所示,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B.C.D.5.如图所示,将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A'B'C',使点B'与C重合,连接A'B,则tan∠A'BC'的值为.6.如图所示,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10cm,BC=9cm,△ABC的面积为27cm2.求tan B的值.7.某商场为方便顾客使用购物车,准备将滚动电梯的坡面坡度由1∶1.8改为1∶2.4(如图所示).如果改动后电梯的坡面长为13m,求改动后电梯水平宽度增加部分BC的长.【拓展探究】8.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若AB=13,BC=10,试求tan∠DBC的值.【答案与解析】1.D(解析:∵在Rt△ABC中,∠C=90°,AC=6,BC=8,∴tan A===.故选D.)2.B(解析:设铅直高度为x m,∵坡度为1∶2,∴水平宽度为2x m,由勾股定理得x2+(2x)2=10002,解得x=200.∴他升高了200m.故选B.)3.10(解析:∵斜坡的坡比是1∶5,∴=.∴=,∴斜坡的水平距离为=10m.故填10.)4.D(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ABC为直角三角形,∴tan B==.故选D.)5.(解析:如图所示,过A'作A'D⊥BC',垂足为D.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易知A'D是底边上的中线,∴A'D=B'D=.∵BC=B'C',∴tan∠A'BC'===.故填.)6.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H⊥BC于H,∵S=27,∴×9×AH=27,∴AH=6.∵AB=10,∴BH===8,∴tan△ABCB===.7.解:在Rt△ADC中,AD∶DC=1∶2.4,AC=13,由AD2+DC2=AC2,得AD2+(2.4AD)2=132,∴AD=±5(负值不合题意,舍去),∴DC=12.在Rt△ABD中,∵AD∶BD=1∶1.8,∴BD=5×1.8=9,∴BC=DC-BD=12-9=3(m).答:改动后电梯水平宽度增加部分BC的长为3m.8.解:如图所示,过点A,D分别作AH⊥BC,DF⊥BC,垂足分别为点H,F.∵BC=10,AH⊥BC,AB=AC,∴BH=5.∵AB=13,∴AH==12,在Rt△ACH中,AH=12,易知AH∥DF,且D为AC中点,∴DF=AH=6,∴BF=BC=,∴在Rt△DBF中,tan∠DBC==.本节课是三角函数部分的第一节概念教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唤起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了解,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这是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规律,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有想象的过程,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人生畏的过程.概念教学由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成员间合作交流.通过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紧紧围绕着函数概念,引出正切概念,再通过相应的典型题组练习巩固概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阶段性的反思小结,使学生能够及时总结知识和方法.本节课的开放性还不够,探究梯子倾斜程度时,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没有给予展示机会.第一个环节内容设计多了一些,所以导致后面的教学处理上稍显仓促.对第一个环节的处理力求更加简洁,并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随堂练习(教材第4页)1.解:能.tan C====.2.解:根据题意,得AB=200,BC=55,则AC===5,所以山的坡度为=≈0.286.习题1.1(教材第4页)1.解:∵BC===12,∴tan A==,tan B==.2.解:∵tan A==,BC=3,∴AC=BC=.4.tan A=.学生学习时首先通过情境题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利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通过三个探究活动逐步得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的关系(∠A和tan A之间的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运用正切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其前提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找准直角是解题的关键.而有些题目需要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也可以通过角度的转化进行求解,同时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如图所示,设计建造一条道路,路基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设路基高为h,两侧的坡角分别为α,β.已知h=2m,α=45°,tanβ=,CD=10m.求路基底部AB的宽.〔解析〕如图所示,过D,C分别作下底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在Rt△ADE和Rt△BCF中,可根据h的长以及坡角的度数或坡比的值,求出AE,BF的长,进而可求得AB的值.解:如图所示,过D作DE⊥AB于E,过C作CF⊥AB于F,∴DE∥CF.∵四边形ABCD为梯形,∴AB∥CD,∴EF=CD=10m.∴四边形DCFE为矩形.在Rt△ADE中,α=45°,DE=h=2m,∴CF=DE=h=2m.在Rt△BCF中,tanβ=,CF=2m,∴BF=2CF=4(m).故AB=AE+EF+BF=AE+CD+BF=2+10+4=16(m).答:路基底部AB的宽为16m.[解题策略]此题主要考查了坡度问题的应用,求坡度、坡角问题通常要转换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必要时应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案
斜边c对边a bCB A(2)1353CB A(1)34CB A课题: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从而理解正弦的概念。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理解正弦概念,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学习过程】 一、 理解正弦概念任务一:回忆函数的定义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 是x 的函数。
2.阅读课本 3.探究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4.正弦函数的概念 规定:在Rt △BC 中,∠C =90,∠A 的对边记作a ,∠B 的对边记作b ,∠C 的对边记作c .在Rt △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sinA ,即sinA= =ac. sinA =A a A c ∠=∠的对边的斜边 ( 0<sinA <1) 5.根据定义填空 sin30°=sin45°= sin60°= 。
二、正弦函数的运用任务二:例1.如图,在Rt △ABC 中,∠C=90°,求sinA 和sinB 的值【要求】 1.先自主阅读书本P61—P63例1以上部分,并划出中心句,时间5分钟. 2.作好展示准备,随机抽取,全班共同交流.【要求】独立思考后两位同学上黑板演示,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最后全班一起交流.变式:在△ABC 中,∠C=90°,BC=4,sinA= ,求边AC 的长。
任务三:1.练习书本P64的12.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100倍, sinA 的值( )A.扩大100倍B.缩小C.不变D.不能确定3. 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且AB =5,BC =3.则sin ∠BAC= ;sin ∠ADC= .三、围绕问题,反思总结1. 什么是正弦函数?2.求一个角的正弦值,有哪些方法?四、达标检测,反馈提升1.在平面直角平面坐标系中,已知点A(3,0)和B(0,-4),则sin ∠OAB 等于____2.在Rt △ABC 中,∠C=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C=2,BC=4, 则sin ∠DAC=_____.3.如图,已知点P 的坐标是(a ,b ),则sin α等于( )A .a bB .ba C 2222D a ba b ++4.在△ABC 中,∠B 为直角,已知AC=200, sinA=0.6.求BC 的长。
《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注意: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坡度越大,坡面越陡.
典例精析
《自动扶梯》
典例精析
例 下图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4m α
8m (甲)
13 m 5m
β
(乙)
解:甲梯中,tanα= 4 1 . 82
乙梯中,tanβ= 5 5 .
132 52 12
因为tanα>tanβ,所以甲梯更陡.
议一议 在下图中,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有关系吗?
答: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探究新知
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 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
60 m
例如,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上
每前进100 m就升高60 m
α
那么山坡的坡度就是tan α= 60 3
100 m
100 5
探究新知
如图,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 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的正切 (tangent),记作tan A,即tan A= ∠A的对边.
∠A的邻边
B
∠A的对边
A ∠A的邻边 C 说明: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 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探究新知
北师大版·统编教材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能够运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解:在Rt△ABC中, AC= AB2 BC2 2002 552 5 1479 (m). 所以tan A= BC 55 ≈0.286
26.1 锐角三角函数 - 第1课时课件(共19张PPT)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BC上,M,N两点关于对角线AC对称, 若DM=1,求tan∠ADN的值.
解: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DN=∠DNC,BC=DC=4,∵ M、N两点关于对角线AC对称, ∴ DM=1BN=DM=1.tan∠AND=tan∠DNC= .
知识点 正切的概念
新知探究
思考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当一对锐角相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从而两条对应直角边的比相等,即当∠A(小于90°)确定时,以∠A为锐角的Rt△ABC的两条直角边的比 是确定的.
发现
正切
如图,在Rt△ABC中,∠C=90°,∠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即
在Rt△ABC中,∠C=90°.(1)如图(1),∠A=30°,求tanA,tanB的值.(2)如图(2),∠A=45°,求tanA的值.
例1
例题示范
随堂演练
1.在△ABC中,已知AC=5,BC=4,AB=3.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tanA= B.tanA=CtanC= DtanC=
课堂小结
正切
定义
对边与邻边的比
表示方法
有关计算
与锐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边的长短无关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A
2.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tanA的值( ) A.扩大100倍 B.缩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C
3. 如图, 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点,且点P的坐标为(3,4),则tan α = .
第 二十六章 解直角三角形
1.1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课件(共17张PPT)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cosA=
=
∠的邻边
温馨提醒:以正弦为例
sinA(省去角的符号),
30°的正弦表示为sin30°,比值 叫做∠A的正切值,记做tanA,即
斜边
∠BAC的正弦表示为sin∠BAC
,∠1的正弦表示为:sin∠1.
tanA=
∠的对边
∠的邻边
=
概念运用
①BC=8,AC=6
概念
cosA=
= ,
tanA=
4
3
sinA=
4
5
3
= ,
5
= .
解后反思:在直角三角
形中,已知什么条件可
以求三角函数值?
课堂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ACB=90°,作CD⊥AB于
点D,若BC=5,BD=4,求sin∠A.
C
A
B
思路1:求AB的长
思路2:等角转化
△BCD∽△BAC
B"
P
C" Q
图(1)
图(2)
角为30°
’’ 1
""
=
= =
’’ 2
"
’’
3 "
=
=
=
’’
2
"
’’
3 ""
=
=
=
’’
3
"
请先按暂停键!
思考完成后
再按回播放键!
边的比值为定值
探索规律
当∠PAQ发生改变时,刚才所获得的发现是否还成立呢?
解:设AB=5k,AC=3k,
初中数学_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锐⾓三⾓函数(第⼀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课题:《锐⾓三⾓函数》第⼀课时教学⽬标1、了解直⾓三⾓形中锐⾓的正切的概念;认识tan的符号2、会求直⾓三⾓形中锐⾓的正切3、通过正切的学习,发展提⾼学⽣的观察、⽐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切的概念,计算锐⾓的正切值。
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教学过程:(⼀)联系⽣活,导⼊新课(多媒体展⽰⽣活中⼀些运⽤梯⼦的图⽚,学⽣观察后)问:攀爬这些梯⼦,哪个⽐较费⼒,哪个⽐较省⼒,为什么?观察两组图⽚(多媒体展⽰)哪个⽐较陡?观察第三组图⽚,思考:如何辨别哪个梯⼦陡?引⼊课题并展⽰教学⽬标。
(⼆)新课探究:1、学习正切的概念出⽰材料:⼩明和⼩亮经过讨论,同意在梯⼦AB取两点B1和B2,过B1和B2做B1C1⊥AC,B2C2⊥AC,垂⾜分别为C1、C2,但是,⼩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和AC1,并算出它们的⽐来说明梯⼦AB 的倾斜度,⽽⼩亮想通过测量B 2C 2和AC 2,并算出它们的⽐来说明梯⼦AB1测量并计算,交流发现⼼得。
2引导学⽣运⽤⼏何推理验证谈发现:(引导学⽣明确)当梯⼦的倾斜⾓⼀定时,它的竖直⾼度与⽔平宽度的⽐就是⼀定的,即:⽐值相等。
2、讲解正切的概念在R t △ABC中,如果锐⾓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随之确定,这个⽐叫做∠A 即tanA=的邻边的对边C⾓的表⽰⽅法正切的表⽰tan ∠BACtanatan ∠1 tanA ∠ BAC∠ a ∠ 1 ∠ A3、问题:梯⼦的倾斜度与正切的⼤⼩有什么关系?(1)哪(2)计算出∠BAC (3⼩结:锐⾓的正切值⼤。
(4)例题探究例题:如图,甲、⼄两个⾃动扶梯,哪⼀个⾃动扶梯⽐较陡?(学⽣⾃主探究,交流评价)(5)练习1、如图1,在Rt △ABC 中,∠C=900,AC=4,BC=6,那么 tanA=_______,tanB=_________2、如图2,在Rt △ABC 中,∠C=900,AC=5,BA=13,那么 tanA=_______,tanB=_________3、在Rt △ABC 中,∠C=900,AC=2BC ,则tanA=____________AC 14m αβ5m13m甲⼄4、在Rt △ABC 中,∠C=900,∠ A=300,BC=5,则tanA=_______(6)认识坡度(课件展⽰情景)讲述:⼭坡的坡度也可以⽤正切来描述,即:⽤坡⾯的铅直⾼度和⽔平宽度的⽐表⽰。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的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直角三角 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之 下,正切是生活当中应用最多的三角函数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 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图形的相似、推理证明等数学知识之间的 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为一般性的学习 锐角三角函数、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来看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探究 活动经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2、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来看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边和各角的关系,能灵活运 用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推理证明能力。 3、从学生有待于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来看 学生要得出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需要观察、思考、 交流,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 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玩?”
2、通过截取两段过山车的滑道,提炼出以下数学问题:
下列图形中的每一个小格为正方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
上.
问题 1 比一比哪个滑道长?
问题 2 你能判断出哪个滑道陡吗?
B
E
C
A
D
F
学生能直观的发现倾斜角越大滑道越陡.还有其它方法吗?细心
的同学观察出通过边来进行判断:“当高等时,底边越短滑道越陡.”
(3)若 BC=2AB,求 tanB
问题 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3, - 4),OP 与 x 轴的夹角为∠1,求 tan∠1 的值.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8.1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内容包括:理解正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锐角三角函数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后已对函数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学习,但是锐角三角函数与以前学习过的函数有着明显区别,函数值随角度变化而变化,函数值是关于角度的函数与所在三角形无关,课本把它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来进行定义及进行简单计算,可以降低难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本课时主要内容是掌握正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进行简单的计算应用,而其中正弦的概念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正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正弦的概念,掌握正弦的表示方法;2.会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并且能利用正弦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3.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学生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通过提出困惑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够理解正弦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对边的长比上斜边的长的值,它是一个比值,无单位,而且正弦的大小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并且能利用正弦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学生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通过提出困惑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一个固定值是本节课知识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通过证明环节,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这一事实.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探究新知【问题一】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B A C
B
C B
A 第一课时 课题: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1) ——正弦
【学习目标】
⑴: 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⑵: 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理解正弦(sinA )概念,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这一事实.
【学习难点】
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BC=10m ,•求AB
2、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AB=20m ,•求BC 二、合作交流:
问题: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
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思考2:在Rt △ABC 中,∠C=90°,∠A=45°,∠A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
如果是,是多少?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三、教师点拨: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当∠A=30°时,∠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1
2
,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都等于
2
,也是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探究:任意画Rt △ABC 和Rt △A ′B ′C ′,使得∠C=∠C ′=90°,
斜边c
对边a b
C
B A
(2)13
5
3C
B A
(1)
34
C
B A
∠A=∠A ′=a ,那么
''
''
BC B C AB A B 与
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结论: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
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正弦函数概念:
规定:在Rt △BC 中,∠C=90,
∠A 的对边记作a ,∠B 的对边记作b ,∠C 的对边记作c .
在Rt △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sinA ,即sinA= =
a
c
. sinA =
A a A c ∠=∠的对边的斜边 例如,当∠A=30°时,我们有sinA=sin30°=
;
当∠A=45°时,我们有sinA=sin45°= . 四、学生展示:
例1 如图,在Rt △ABC 中,∠C=90°,求sinA 和sinB 的值. 随堂练习 (1): 做课本第79页练习. 随堂练习 (2):
1.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 α的值是﹙ ﹚
A .43
B .3
4 C .53 D .54
2.如图,在直角△ABC 中,∠C =90o
,若AB =5,AC =4,则sinA =( )
A .35
B .45
C .34
D .43
3. 在△ABC 中,∠C=90°,BC=2,sinA=2
3,则边AC 的长是( )
A .13
B .3
C .4
3
D . 5
4.如图,已知点P 的坐标是(a ,b ),则sin α等于( )
A .a b
B .b
a C 2222D a
b a b ++五、课堂小结: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 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 ,•记作 ,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