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的构建_以昆山市为例_何剑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城市导向体系

何剑鸣

【摘要】随着“找路难”逐渐成为国内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导向设施系统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工程。文章以江苏昆山市公共空间导向规划研究为例,首先讨论城市导向的概念内容,明确了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是这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城市寻路过程的基本模式,通过模拟分析的方法,得出在城市寻路过程中产生断点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和昆山的发展现状,重点提出了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的几个主要手段:导向系统分类、导向信息内容分类与分级、导向分区控制。本文希望通过跨学科的实践研究,针对现在我们面临的特殊局面,提出新的思路和对策,也为后续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案例。

关键词】公共空间导向;昆山在城市变得日新月异的同时,街道和公共空间,却普遍变得越来越难于辨认、难于记忆、难于描述。在崭新的街道上,人们却常常会因为找不到出入口、辨别不清方向、坐错车等等问题,而无法到达目的地。在现代社会中,人口流动数量增大、流动频率加快,使得外来旅游、务工、办事的人们“找路难”成为国内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许多本地居民也会遇到同样的困惑。基于此,通过系统的研究探索,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公共空间导向设施系统,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

本文以江苏昆山市公共空间导向规划研究为例,提出了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的几个主要手段。以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为对象,根据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于城市寻路理论,通过联系城市设计学科、艺术设计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等各专业学科的知识,希望通过跨学科的实践研究,针对现在我们面临的特殊局面,提出新的思路和对策,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案例。

1城市导向体系的概念

城市导向这个外来概念,是一个多学科交

叉的研究对象,其设施设计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信息学、符号学、人体工程学等多种学科有关,导向设施系统的规划布点又与城市设计、建筑布局、空间地图学、环境设计等各专业相交叉,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如图1所示)。在本文中,我们接受标准研究院关于城市导向系统的提法,认为“城市导向系统”就是引导人们在公共场所行走活动的综合性公共信息系统(李菁菁,2006)。为了研究方便,首先将城市导向体系分解成四个不同部分的子系统,分别是城市机动车导向系统、城市公交导向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导向系统和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把一个巨系统分解成几个子系统后,利于找到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次的研究的范围主要界定为“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

具体来讲,城市机动车导向系统是我国目前发展相对最为完善的一个导向系统,主要为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提供道路指引信息,导向设施设置于道路上方,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城镇以及区域主要公路。城市公交导向系统是以公交车路线网络为主要对象的导向系统,导向设施主要设置于各公交车站点,为选择公交车路线的行人提供所需要的公交车路线、站点、时间等相关信息,例如上海市公交导向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导向系统是提供城市

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的构建

———以昆山市为例

地铁、轻轨路线信息的一个导向系统,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要求,因此目前国内只有少量大型城市拥有轨道交通建设。各个轨道交通站点的导向信息相互关联而形成轨道交通导向系统网络。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则是在一个包括城市街道步行空间、城市广场、车站、开放绿地空间、旅游景点等城市主要公共空间中,为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等慢行交通提供寻路导向信息而设置的导向系统。这种类型的导向设施因为归属不同的实施主体,比如人行道可能属于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开放绿地的属于绿化部门、重要公共设施的入口广场的则由该主体负责实施等等。正因为如此,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机制,各自的出发点也不一致,造成这个层面的导向设置非常杂乱无章,可能会有个别设计比较新颖,但就城市整体而言,目前存在很多问题。

在这次研究中,为了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把由交警部门负责的主要为机动车服务的道路导向牌,以及部分城市的专门导向系统(如像上海的公共汽车导向系统和轨道交通导向系统),不作为这次规划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希望通过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后,能够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城市导向中最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公共空间导向系统部分,提出我们的规划策略和建议。

首先,城市导向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分解为数个子系统组成,只有各个子系统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营造良好的导向服务。在规划设计层面,城市公共空间导向主要包括总体规划、详细布点规划设计、建筑室内外导向规划设计等内容。总体规划层面的工作,主要是为整个城区导向设施设置,提供一个有效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控制依据。这个控制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上的控制主要是指对城市整体以及各个功能分区的导向设施类型、设置数量、密度、布点、信息点内容等方面总体上的控制,使城市导向设施合理的分布于城市空间中,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微观层面的控制则主要针对导向设施个体的控制,包括版面信息、规格、材质、色彩等方面的控制,使城市导向设施设置更加合理与人性化的同时,能更好表现城市特色与文化。

2昆山市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发展现状

随着长三角区域城市的快速发展,昆山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建设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城市形成了“三纵六横二环五高”的交通大框架,市域内建成的公路网密度相比同类城市非常高。同时,随着主城区建设的推进,城市的用地规模也“放大”了好几倍,在空间布局上已基本构建了一个大城市的骨架。城区人口急速扩张,开始出现高度密集的外来群体。因为这些庞大的交通路网、车流以及不断拓展的商业环境,使得昆山市区逐渐陷入了人群、车流、商业广告的汪洋之中。

在城市道路网络不断扩张以缓解交通紧张的同时,一些标准化的交通标志也相继出现,为机动车驾驶者提供了便利的道路信息,也帮助了城市的管理与正常交通秩序的维持。然而,除了为机动车指路的导向设施外,针对整个城市人群,特别是步行和非机动车群体服务的导向系统没有建立起来。现有不多的公共空间上的主要导向设施类型也局限于指路牌,并且存在设置不合理、版面信息内容不完善,标识字体的设计手法缺乏新意,更加上后期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根本就谈不上通过这些公用设施的建设去提升城市形象和传递城市文化。更重要的是,在与外界连接城市入城口,如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入城口等关键位置,首要的导向功能是告诉来客怎样快速高效的进城并找到目的地,如果不解决好为外来者提供足够的导向信息服务,对城市来说至少失去一次很好展现自身品质与形象的机会。即便在城市中心区,昆山公共空间的导向设施也是相当贫乏,根本解决不了人们寻路难的问题。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如亭林园、森林公园等同样缺少导向设施的总体考虑,街道空间除了各种眼花缭乱的商业广告外,步行交通环境中很难看到有专为步行者提供的导向服务信息,即使是在繁华的商业中心和公共广场中,情况也是如此。诸多问题总结在一起,结论是城市导向系统建设已经落后于昆山城市的快速建设以及发展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城市外来人员的出行寻路的基本需要。

3城市寻路过程

每一次出行都有目的性,都是希望在特定时间段内到达目的地。当人们到达一个陌生的目的地过程中,自然会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有一个寻路行为,人的头脑也不断进行着空间环境信息的感知回想和反馈。阿摩斯.拉普卜特(1992)曾经指出寻路行为涉及三个空间定位定向问题:“自身正处在什么地方?如何去要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