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计算机网络(添加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们认识计算机网络,并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3. 辨别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以及其特点;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它的作用包括方便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等。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计算机网络基于分层的工作原理,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协议和功能,通过这些层与层之间的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3.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和特点计算机网络根据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通常用于办公室或学校等小范围的网络,城域网覆盖的范围较大,一般用于城市中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互联,而广域网可以连接不同城市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
4. 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应用和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互联网、电子邮件、在线游戏、远程办公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目前的发展趋势包括更高的传输速度、更稳定的连接以及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三、教学方法1. 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们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作用、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等内容。
2. 讨论: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探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3. 实例分析:通过给学生们举一些实际应用场景的例子,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从自己的角度思考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检查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编写计算机网络的小论文、设计一个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等,用于检验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的运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3教案-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一课,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是知识点比较容易的,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的运用上及帮助学生学会观注身边的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
根据教材的知识链确定从功能—组成—总结—分类,也为下节课不同的连接策略做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甚至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功能很难分清。
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直观的认识,特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中央电视台《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第一集,对互联网的由来和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不再局限在无形之中,并且激发对计算机网络的探索。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组成;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互联网的发展,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2、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观看《互联网时代》,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Internet的前身,产生的背景条件,为什么后来改名为Internet?二、问题导入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到计算机网络?学生回答。
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视频聊天,下载图片,网上购物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
老师引导难道计算机网络只有Internet吗?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呢?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抛砖引玉举例。
银行ATM机业务、超市收银系统、学校食堂打卡系统等等,这些没有连接因特网,但是也是处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我们先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我们哪些功能讲起。
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
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中学生而言,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1.1 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目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目标应随之相应变化。
当前,许多中学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对于实践操作的关注较少。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不符合社会的需求,需要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衔接。
1.2 缺乏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除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外,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目前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较少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因此,教学目标在能力培养方面需要更具体地制定。
二、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实际2.1 教材内容陈旧目前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多采用过时的教材,这导致了教学内容落后于实际。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正在使用的教材渐渐失去实用性。
因此,需要更新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2.2 缺乏真实案例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而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然而,目前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缺乏真实案例的引入与分析,这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经验。
因此,应该将真实案例纳入教学内容,提供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3.1 以传统讲授为主目前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教学过程较为单一,缺乏互动与实际操作。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型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 缺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然而,当前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致教学过程单一乏味。
高中信息技术_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三)广教版1.1《认识计算机网络》教科版(2003)3.1《网络的功能与构造》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了解网络的专业定义、分类和功能;了解构成网络的各种硬件及其功能;区分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和C/S)的优缺点。
二、教学难点:掌握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和C/S)的优缺点;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局域网的组建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和配置清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本节知识以通识了解性内容居多。
要求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分类,并体会其三大功能;了解网络应用中常见的硬件、软件,理解c/s、b/s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的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任务引领,让学生亲身参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学习活动,体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联系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络互联的带给生活的便利,并对网络知识有正确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本节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该内容不是很感兴趣。
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主要用问卷星的方式,并在答完后根据不同的分值,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评语(即是课堂中会提到的“神秘奖品神秘奖励”)。
本课主要还是立足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在知识的引导中不断提问、互动,在任务设置上力求简洁乐于完成,在任务的设计上不仅有实际操作的、知识型的,也有贯穿课堂中以及课后的实例,为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首先展示本节学习目标1、教学引入:课本实例以及问题引入:见课件实例页。
2、教学过程:(1)认识网络:提问学生,让学生先说出自己对网络的认识。
教师引导,通过知识卡展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讯、数据共享及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
回忆引入环节的问题1,让学生判断,并通过问题2的回忆衔接到网络的分类。
2、网络的种类:(图片、知识卡的展示)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而非联接的计算机的数量。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常见的网络设备。
3. 培养学生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分层模型的概念。
4.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5. 使学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维护和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1 局域网(LAN)2.2 城域网(MAN)2.3 广域网(WAN)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3.1 网络设备3.2 通信协议3.3 网络拓扑结构4. 常见的网络设备4.1 交换机4.2 路由器4.3 网卡4.4 集线器4.5 网桥5.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5.1 网络协议5.2 网络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加深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
3.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网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 课件:PowerPoint3.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集线器、网桥等4. 实验工具:计算机、网线、水晶头、测速仪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考试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实验操作考试等。
3. 综合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应用能力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2. 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3. 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4.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维护与管理方法。
教学难点:1. 网络协议的复杂性和分层模型的理解。
2.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_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准备】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信息技术课上已经初步接触了计算机网络,了解了一些英特网的应用,但是对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有的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在学校使用电脑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了解也是非常少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补差,注重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
有意识地、逐渐引导学生适应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高中信息技术选修部分总体上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重构建,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高中学生对于网络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只是一些零散认知,缺少系统的归纳。
"网络的分类"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难点不在于分类而在于以下3点:一、对2种数据交换方式的理解;二、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三、通过学习网络的分类知识,能够简要描述一个实际网络的结构及特点。
教师进行了适当的讲解和总结。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历史和主要功能(2)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认识常用网络结构及其特点。
(3)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典型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网络的分类,能够简要描述一个实际网络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网络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概述网络分类,了解各种分类的标准及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能正确对实际的网络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讲解练习结合。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极域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网络概念,双机能够容易的实现互连。
那么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计算机网络。
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
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引言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前的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反思,并对未来的教学发展提出建议。
一、课程设置反思1. 缺乏前瞻性在当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领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在不断演进。
然而,大多数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置仍停留在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方面,忽视了新兴网络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置进行重新考虑,增加对新兴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2. 缺少实践环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室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然而,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室实践还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更多的实践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模拟网络环境进行实际操作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反思1. 内容过于理论化当前的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如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分析等。
尽管这些理论知识对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十分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关注的是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2. 缺少安全性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然而,在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网络安全的教育还比较缺乏。
当前大多数教材和教学内容侧重于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忽视了安全性问题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网络攻击方式和防御方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式反思1. 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浙教版(2023)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及反思
浙教版(2023)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计算机网络》是浙教版2023年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的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
教材以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网络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组成和基本功能,能描述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理解网络的公共性和共享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基本功能,以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网络的抽象概念,如IP地址、域名等,以及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网络的内部运作机制和网络应用的深度理解可能不足。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引导。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创设网络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2. 结合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形象化抽象的网络概念。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网络应用经验,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网络,如在线学习、购物、社交等,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2. 提问:视频中人们是如何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流和获取的?引导学生说出“网络”这个词,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板块二、新知讲解(20分钟)1. 计算机网络定义(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解释计算机网络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举例说明,如互联网就是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组成(10分钟)用PPT展示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硬件(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软件(协议、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本次实践活动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背景与目标1. 背景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活动。
2. 目标(1)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能力;(3)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施过程1. 实践内容(1)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网络协议等基本概念;(2)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与调试;(3)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包括Windows Server和Linux系统的配置与维护;(4)网络安全与防护: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的应用。
2. 实践方式(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项目实践: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 实践时间本次实践课程共计16周,每周2学时,共计32学时。
四、成果与总结1. 成果(1)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3)学生熟悉了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和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4)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2. 总结(1)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本次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2)教学方法合理: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3)实践环境优越:实验室设备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4)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类型。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网络中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区分不同类型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场景,如在线购物、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的主题。
2、知识讲解(30 分钟)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即通过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等。
举例说明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如计算机系统是网络中的节点,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用于传输数据;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规则,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交换;网络软件则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阐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如资源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等。
结合实际例子,如通过网络共享打印机、在网上下载软件、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功能。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计算机网络学习篇1如今已经是信息时代,作为主流信息工具的网络越来越重要,因此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程。
我个人对于电脑和网络是很感兴趣的,但由于学习的东西不多,经常是在玩游戏,真正运用到网络的技术性的东西实在少到可怜。
象做博客,我只是会一般的做法,也能把它搞得与众不同,但我全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象代码之类的东西,我以前只是耳闻,半点也不懂。
学了这门课程后,虽然懂的不是很多,但已经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了,简单得运用一些代码还是会的,这也就行了。
我并不要求学得很精深,毕竟我将来并不是干这行的。
而制作网页的知识,学了一点,也会做一些简单的网页了,其实我觉得这就够了,我还没有想做自己的网页发布到网上的念头。
但我不是说不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反,我们学地越精深越好,我的观点只能代表我个人的想法,毕竟这个时代学得越多,活得更好的可能性就越大。
只不过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学到你能承受的地步。
如果精力旺盛,足够学一切技术,自然也没人反对。
网络之中目前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做博客,时不时写些自己的感悟或者转载些别人的好文章,上传一些漂亮的图片和朋友们分享,这让人感觉到难得的愉悦。
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有意思。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一体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服务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篇2通过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计算机网络》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三天学习,听取冯博琴教授以及李波副教授、陈文革副教授和程向前副教授的深入介绍经验和讲解,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对学习笔记总结如下几点:一、学习笔记总结1、参考先进的课程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被列为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为以后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的专题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未来的网络设计人员和高级治理、维护人员。
《电脑的网络设置》教学反思6篇
《电脑的网络设置》教学反思6篇《电脑的网络设置》教学反思6篇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对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和提升,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电脑的网络设置》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电脑的网络设置》教学反思(精选篇1)这个寒假有些长,开学的日子一延再延,网课学习的日子还要继续延续下去,那怎么样能够保证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呢?为了夯实基础,做好每天的教学工作,在学校号召下我们开始了名师+在线答疑的教学方式。
在疫情下这种授课方式也是对老师们的一种考验和挑战。
我们对待新生事物既陌生又感到新鲜。
想想要当十八线主播既激动又紧张。
怎么利用好这个上课的软件呢?在开课前,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就开始自主研究软件功能,分享交流直播功能、视频功能、作业批改、查看回放等等。
为了确保开课顺利,我们还每人轮流尝试直播,检查音频效果、连麦功能等等。
熟悉了软件怎么上好课呢?毕竟这样的课堂互动凡跟平常的课堂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缺少了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我们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每天我们做到课前预习,提前把握知识重难点,再结合当天听的名师课堂同组教研交流,组内每个人分工协作准备课件、查找资料,再分享到群里进行再次沟通,不断修改。
考虑到学生在家上课容易走神,课堂内容上就会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营造共情氛围,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
而课堂形式我们也尝试在直播期间尝试连麦、录音、提问等互动方式,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做出进度和内容的调整,如遇到某个知识点学生反馈不太明白就再细致地讲,鼓励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积极互动等等。
上完课还要关注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检查是对学生掌握情况最直观的反馈,当然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笔记、听课情况的数据统计等方面来综合评定。
对于作业迟迟不交、课堂没有按时听课等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摸底,主动联系家长了解具体情况并给与学生帮助,保证不落下一个学生。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3、帮助学生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常见协议,如 TCP、IP 等。
(3)数据通信中的信道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方法。
2、难点(1)对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功能和协议的理解。
(2)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网络应用和问题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如上网、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
(2)展示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系统到简单的局域网,再到如今的互联网,讲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标志性技术。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硬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
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等。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介绍 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分别讲解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
重点讲解 TCP/IP 模型的四层结构,以及与 OSI 模型的对应关系。
(4)网络协议协议的概念: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1认识计算机网络(添加教学反思)
1.1认识计算机网络(添加教学反思)第一篇:1.1认识计算机网络(添加教学反思)1.1《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程内容标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
内容分析:本课是书本的第一节内容,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的运用上及帮助学生学会观注身边技术应用与发展和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上。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
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功能和定义并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组成。
五、教学难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八、教学方法教师讲授1.1《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任务探究小组合作九、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二)、新课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重点):(展示课件,讲解)1、学生阅读P2-3并尝试概括三个案例各体现计算机网络的什么功能。
高中计算机网络教学总结
高中计算机网络教学总结
引言: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
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相关标题,对高中计算机网络教学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组成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2.1 数据传输的方式
2.2 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和应用
三、局域网的搭建和管理
3.1 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3 局域网的管理和安全措施
四、网络应用和服务
4.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4.2 网络通信工具和软件
4.3 Web应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五、网络安全与保护
5.1 网络攻击和防范措施
5.2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5.3 网络使用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六、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
6.1 5G时代的网络技术
6.2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领域的应用
6.3 区块链技术与网络安全
结论:
通过高中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练运用网络应用和服务,加强网络安全和保护意识。
同时,学生们也能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高中计算机网络教学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该得到更加重视和推广。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电脑网络的基本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电脑网络的基本知识认识电脑网络的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脑网络的概念,了解其基本组成和作用;2. 能够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3. 掌握网络安全和网络礼仪的基本知识;4. 能够简单设置和连接局域网。
二、教学重点:1. 电脑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3. 网络安全和网络礼仪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电脑的使用场景,让学生谈谈他们平时使用电脑做什么、与他人共享什么内容等,引出电脑网络的概念。
2. 基本知识介绍(15分钟)简单介绍电脑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何通过网络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和信息的交流等。
3. 电脑网络的组成和作用(20分钟)分析电脑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作用,包括服务器、客户端、通信介质、协议等概念,以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15分钟)通过案例与实例,让学生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帮助他们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5. 网络安全和网络礼仪(15分钟)讲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同时,向学生传授网络礼仪,提醒他们在网络使用中遵守相关规定,不做违法和不良行为。
6. 组织实践活动(3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教室内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使用路由器和网线进行连接。
学生可在小组内尝试共享文件、传输数据等操作,体验局域网的实际应用。
7. 总结与延伸(10分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学生自主发表对电脑网络的认识和体会,引导他们思考网络的发展趋势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投影仪及相关课件;2. 路由器、网线等局域网搭建材料;3. 实例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索等,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脑网络的基本知识。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能够亲自搭建局域网并进行操作,增强了对内容的实际运用。
辽师大版七下信息技术1.1网络连接你我--走进计算机网络教案
4.信息社会责任: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则,养成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并能够自觉维护网络环境。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了网络,对网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使用浏览器搜索信息、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等。此外,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也有一定的基础。
3.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网络连接的自主学习。可以提供相关的网站、论坛等,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PPT和视频,明确预习目标为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参与网络技术论坛,与其他学习者和专家交流心得和经验。
课后拓展
-《计算机网络基础》书籍,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和应用。
-《网络连接与配置》视频教程,详细讲解网络连接的原理、配置方法和常见故障的排查。
-《网络安全知识》文章,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威胁和防护措施。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文章,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统计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进度。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自主阅读预习PPT和视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认识Internet》教学反思
《认识Internet》教学反思《认识Internet》教学反思在上完每一节课后,我都会就这节课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和探讨。
在上完《认识internet》这节课后,我通过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1、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学期开设的第一节网课。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 internet,认识IE浏览器,怎样打开IE浏览器。
由于这节课关于网络的术语比较多,而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想上网浏览。
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应该先让学生浏览一些好的网页,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再跟他们说,了解一些上网术语,对他们更好的认识网络有帮助。
这样学生知道了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自然就可以集中精力听课了。
所以在讲授过程当中,我为学生演示了教学课件,把这些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做到了课件当中。
通过课件生动的演示,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它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同时,还知道了上网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网上信息知道怎样取舍。
2、学生自学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协作学习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掌握80%,剩下的.老师讲解。
可是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只是照着书读,没有进行思索,离开书本让他用自己的话说根本说不出来。
显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
由于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我设计的自学这一部分并不成功。
当然,在教学活动当中,一节课的设计难免不疏漏之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反思。
我觉得应该提倡 "两个允许,三个一点",即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尝试;允许小进步,不允许原地踏步。
"三个一点"即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通过反思,初步培养了我的反思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反思态度,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善于探究的良好的反思品质。
学校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深化。
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简短900字通用
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简短900字通用做老师容易,做一名优秀合格的老师是非常难的,设计出符合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案是教师备课时辛苦的结果。
经过整理,我们为你呈上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简短,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简短(篇1)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整套教材的“开篇”,信息技术学科的启蒙阶段,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任务。
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形象直观的讲解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快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练鼠标的操作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更多的应用软件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套教材以Windowsxp为操作系统。
学生应该对Windowsxp操作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Windowsxp是目前PC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操作系统,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毫无缺点的操作系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Windowsxp系统的桌面、窗口、开关机等基本操作,了解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为今后学习在此操作系统上使用应用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练操作鼠标器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和关键,在本单元教材详细的介绍了鼠标器的五种使用方法,安排学生通过玩游戏练习鼠标操作。
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鼠标操作的训练,使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操作鼠标器的手感。
特别是双击的节奏,初学者掌握起来比较难,教师要重视训练。
认识计算机教学反思简短(篇2)本课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电脑的入门课。
在这之前,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显示器,什么叫主机,可以说这一节课的能否上好关系到以后学生对电脑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学。
所以,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努力把第一课上好。
091的学生到了电脑教室后,有不少学生都是把腿盘在椅子上,有的学生甚至是跪在上面,所以,本课的第一个内容便是操作电脑的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程内容标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
内容分析:本课是书本的第一节内容,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的运用上及帮助学生学会观注身边技术应用与发展和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上。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
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功能和定义并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组成。
五、教学难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八、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任务探究小组合作九、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作好学生工作,让学生明白全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2、明确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体系结构:组网——建网——用网——建网站——作网页(二)、新课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重点):(展示课件,讲解)1、学生阅读P2-3并尝试概括三个案例各体现计算机网络的什么功能。
2、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地理上分散、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3、构计算机网络三要素:①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②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
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
③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
网络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请求网络服务。
网络操作系统的任务就是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
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NT、Net Ware、UNIX等。
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成为“网络协议”(Protocol TCP/IP)。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学校的电子阅览室。
③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如:办公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电子银行(E-Banking) 电子商务(Electroni c Commerce)(四)、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因特网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
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创办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四台计算机(如下图所示)。
起先是用于军事科学上,后来用于商业和民用业。
1983年正式命名为Internet,即因特网。
60年代:计算机互连系统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60年代后期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主持研究建立的ARPA网(ARPANE T)。
ARPANET网络利用租用的通信线路把位于洛杉矾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构成了专门完成主机之间通信任务的通信子网。
通过通信子网互连的主机负责运行用户程序,向用户提供共享资源,它们构成了资源子网。
70年代,出现局域网;80年代,CCITT建立了使用国际线路传输声音数据的国际标准,ISO 制定了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型互联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19 84年。
90年代,计算机网络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21世纪,是网络功能不断完善、速度更快、更普及。
80年代网络进入中国,90年代是中国计算机网络大发展的年代。
(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类(1)星型拓扑结构星型网络由中心节点和其它从节点组成,中心节点可直接与从节点通信,而从节点间必须通过中心节点才能通信。
在星型网络中中心节点通常由一种称为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设备充当,因此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是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来相互通信的,是目前局域网最常见的方式。
我们教室的网络结构也是总线型拓扑结构。
(2)总线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它采用一条称为公共总线的传输介质,将各计算机直接与总线连接,信息沿总线介质逐个节点广播传送。
(3)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环型网络将计算机连成一个环。
在环型网络中,每台计算机按位置不同有一个顺序编号,见图 4 。
在环型网络中信号按计算机编号顺序以“ 接力” 方式传输。
如图 4 中,若计算机 A 欲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 D 时,必须先传送给计算机 B ,计算机 B 收到信号后发现不是给自己的,于是再传给计算机 C ,这样直到传送到计算机 D 。
2、按照网络覆盖范围来划分,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当我们的电脑和他人的电脑发生网络上的连接时,其实就出现了“局域网”的概念了(点与点的连结,扩充成“面”,即是一个小的区域概念)。
而基本上,我们会以一个“校园的大小”来作为“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分界(大于这个范围,我们称之为“广域网”;小于或等于这个范围,则称之为“局域网”)。
(课堂提问:那么一家公司的网络呢?你当然可以推知它是一个“局域网”了。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等于是把“局域网”连接起来成为更大的网络。
一个国家应该算是一个“广域网”,而超过这个范围,将许多国家级的“广域网”结合在一起,就成为目前遍布全球的“国际互联网”了。
3、按照交换方式分类,网络分为电路交换网络与分组交换网络。
(简述,留到1.3讲)电路交换网络:在工作站之间建立专用通信信道进行连接,独享的物理线路。
一般的电话线路采用的就是电路交换网络。
原理:拨通电话(建立电路)--通话(数据传输,线路被独占)--挂断电话(电路连接拆除)分组交换网络:两个节点间无需建立专用通道就可以交换数据。
原理:发送方发送数据,将信息按照一定格式分割成较短的数据包,发送给交换设备;交换设备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和序列号,选择合适的空闲传输线路传送分组数据包。
不用建立独占的物理连接。
计算机网络采用的分组交换技术。
Ip电话采用的也是分组交换技术。
(六)、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1、管理信息系统:一卡通系统(售饭、用水)学生管理系统(学籍、成绩、德育、健康)2、办公自动化:OA、电子办公平台(文件、邮件、留言、视频会议)3、信息检索系统:图书管理中检索书籍借阅情况、公安网中检索某指纹信息4、电子收款系统(七)、课堂小结网络功能→网络组成→网络定义→网络分类附:本节内容及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基本功能是()A、安全性好B、运算速度快C、内存容量大D、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2、在处理神州号宇宙飞船升空及飞行这一问题时,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协作完成一部分的数据处理任务,体现了网络的()功能。
A、资源共享B、分布处理C、数据通信D、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表示局域网的英文缩写是()A、WANB、LANC、MAND、USB4、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来划分的A、信息交换方式B、传输控制方法C、网络使用者D、网络覆盖范围5、我们平常所说的Internet是()网。
A、局域网B、远程网C、广域网D、都不是6、以下关于网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将两台电脑用网线联在一起就是一个网络B、网络按覆盖范围可以分为LAN和WANC、计算机网络有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等功能D、上网时我们享受的服务不只是眼前的电脑提供的7、一般,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最大不会超过()KM。
A、10B、60C、100D、1000十、教学反思在整个过程中一直都力求让学生在已知的知识结构中推导、归纳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但是上完后感觉案例还不够深,相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有点简单。
所以学生感到有些平淡,本来已经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没能保持到整节课。
高一学生思考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在以后的备课中要更多的思考如何挖掘教学案例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