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完整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完整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解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

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案例】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

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

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

当学ǖ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

”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

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

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 j、q、x,摘掉小帽,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

”“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

”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PPT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PPT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积 极 倡 导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的 学 习 方 式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 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 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 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 学习。
三、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怎么学语文,怎么用语文; 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学会 创造;提高人的觉悟,陶 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 灵,学会怎样做人。 为一个人的一生打下 良好的基础,学好了 语文,就等于为学习 者将来服务社会,学 会做人打好了基础。
三、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1、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才能顺 利学习其他课程 2、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而语文 能力也是构成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 是人生存和发展能力之一,是继续 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的四大基本特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四、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分析
1. 引言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新课标进行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
生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和目标,以便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和研究。

2. 新课标内容介绍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包括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的要求。

新课标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自主研
究和创新思维。

3. 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语言能力、认知
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语言能力注重学生的基本语
言技能,如词汇、语法、篇章等;认知能力强调学生的思维发展和
逻辑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则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

4. 教材分析
新课标所选教材力求贴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
合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涵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文化知识和实践
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5. 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建议教师采取以下措施:
- 熟悉新课标的要求和内容,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要。

-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效
果和兴趣。

6. 结论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解读与分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理解和实施新课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也
是实现新课标目标的关键。

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都进行了很大的变革,积极接受新课程,感悟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下面我就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交流如下:一、语文新课标的特点(一)核心素养新课标的“新”,首先体现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涵。

.1.文化自信。

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 - 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具有良好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能感受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感情。

3.思维能力。

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能力。

4.审美创造。

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课程内容在新的课程目标下,课程内容也有了新的改变。

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

1.主题与载体形式:(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要载体: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等)(2)革命文化。

(主要载体: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等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等)(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主要载体: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作品,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作品;反映和谐互动、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作品)2、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新课标新增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和六项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是中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方面进行解析,以期让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更清晰全面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定的一套针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标准,集合了国内外语文教学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目标。

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使他们懂得如何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备全面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教材体例。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为主要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内容和编排要紧跟课标要求,符合当代小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特点。

3.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该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以课程为载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创设语文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和优美的语境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4. 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综合测评,应该采用科学公正的方法,注重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情况的测评,突出学科内部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充分尊重学生动态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注重人本评价。

二、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1. 强调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统一培养。

新课标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统一起来,彰显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使命。

学生通过语言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2. 强调实际应用和多元发展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活动中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的一次重要修订。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一、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情感。

具体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二、课程内容1. 识字与写字:新课标强调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同时注重书写规范和美观。

2. 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包括精读、略读和浏览等不同阅读方式。

3. 写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写作兴趣和习惯。

4. 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包括日常会话、讨论、演讲等。

5. 综合性学习: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和综合性,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五、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图书、网络、社会实践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课程实施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计划。

结尾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和学校应积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语文学习体验。

小学语文新课标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pdf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解读.pdf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解读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
教育部为小学语文教学制定的一套教学指导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标准概述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标准要求学生在听力方面达到一定水平,能够理解简单的口语
对话和短文,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听辨能力。


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包括简
单的问答、叙述和说明等。

同时,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阅读课本和简单的阅读材料,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能够进行初步分析。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书写活动,包括书写常用字、组织简短的句子和段落,增强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研究内容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课文、古诗、文言文、现代文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学素养。

研究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论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标准的要求,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研究,培养良好的语文惯和研究能力。

参考资料:
- 教育部. (202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课标解读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这一标准不仅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进行探讨,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

其中,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教学内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方法提倡多元化,考核方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目标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这一标准的提出,旨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标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在汉字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可以采用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考核方式方面,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这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义和价值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其次,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下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案例进行说明。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详尽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详尽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详尽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帮助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与实施该标准,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强调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化和思维等方面。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结构调整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更加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表达和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

2.2 教学内容更新新课程标准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入了更多的现代文学、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元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3 评价方式改革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的评价。

三、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3.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设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注重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3.4 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

四、结语新课程标准是新时代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新课程标准得以全面、准确的实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版新课程标准(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解读

新版新课程标准(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解读

, 并固 (5)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新内容,新征程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 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下培养学生,我们有自己的着眼点,即培养担当 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时代新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而“三有”又与核心素养 密切关联。
• 中国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表达有三个要素: 一是关键能力,但在关键能力前面,我们加上了第二个 要素必备品格,用必备品格来指引关键能力的发展方向;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时候,又在必备品 格的前面,加上了第三个要素价值观念,即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2022版)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
xiǎo xué yǔ wén xīn kè biāo jiě xī
感谢大家的聆听
装配减速器时, 应检查齿轮副的啮合质量。 施工建设期对建筑区增设临时排水沟365m, 临时沉沙池4口;表土堆放场临时排水沟114m, 临时沉沙池1口。
新理念,新起点
工作重点
• “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 的工作重点。
重要性
• 课程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 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 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 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美育熏陶
•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 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
加强劳动教育
• 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 课时不少于一半。
b 标高偏差±10mm; 力钢筋及地下室底板和侧壁受力钢筋大于、等于在加工场地制作采用机械连接, 现场绑扎局部采用绑扎接头连接。
套箍筋时, 注意箍筋开口方向错开。 c、承受幕墙荷载的主要构件, 不能承受其他荷载, 在进行内装修时, 未经我公司同意, 不得任意在骨架上打孔并悬挂室内吊顶构件等。

2023小学语文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2023小学语文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自主学习
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我
规划和管理学习进程。
合作学习
学生应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完 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
能力。
探究学习
学生应具备探究学习的能力, 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06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提 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 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情感价值观
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注重人文关怀
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强调语言运用
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 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 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际
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推理等能力。
审美能力
学生应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包括感受美、评价美、表现美等能 力。
文化修养
语文教育应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完整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完整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完整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既肯定了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的认识,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新表述。

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强调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研究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研究汉语拼音的过程比较枯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记,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

当学生遇到难点时,我利用动画课件编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音节的整体认读。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通过互动讨论小动物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关怀。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研究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养。

我们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研究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在这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们戴着标有字母的小帽,开始自编自演小故事。

他们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w、u一开始互相看不起,但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一起跳舞庆祝……”还有“XXX爱吐口香糖,XXX帮助他讲卫生,XXX不再乱扔口香糖了。

”这些故事不仅寓教于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友爱意识。

在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我强调说,写字就像做人一样,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小弟弟小妹妹。

左右为什么要有空呢?因为要为别人多想一想。

学生们听了后,都理解了这个道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发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语文教育只是在课本中研究,而忽略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语文是人生体验的浓缩,学生需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研究语文,才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课件精选图文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课件精选图文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课件精选图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第四册,具体章节为《语文园地四》。

内容包括:解析图文信息,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意;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图画,正确理解图意,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学会通过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表达。

3.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图文,引导学生关注图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翻开课本,自主观察《语文园地四》的图画,思考图画中的故事情节。

3. 生字、生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4. 图画解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分析图画的细节,理解图意。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一幅图画,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述图画中的故事。

6.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幅图画,进行示范性描述,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图意。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图画的描述,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书写课题《语文园地四》。

2. 黑板右侧:列出本节课的生字、生词,以及图画解析的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一幅图画,发挥想象力,用文字描述图画中的故事。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完成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中的图画,发挥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同时,布置一道拓展作业:收集身边的图文信息,与同学分享,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XX小学XX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新课标的解读:一、五个特点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

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

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2、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3、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研究与运用。

语文课程,其本质是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尽可能明确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5.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使用中的突出问题。

比如,近年来,识字、写字、汉字教育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错别字严重。

不仅在中小学教育中,在社会上,汉字的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错误。

二是写作质量普遍较低。

学生的字不好,很多老师的字也不好。

有的老师只做幻灯片,不敢写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
时间
——几时与几时半
仓桥学校徐永芳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P56—58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认识钟面,体验学习的愉悦。

2、结合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智能目标: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钟面,会区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会读几时和几时半,并会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读几时和几时半。

教学难点:分清几时和几时半
四、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教具钟
学生方面的准备:学具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2、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说说钟的作用。

3、揭示课题“时间”
二、探索
认识钟面
1、观看大屏幕,再看看自己桌上的学具钟,发现钟面上有什么?(1)同桌交流
(2)汇报:时针——短短的,粗粗的
分针——长长的,细细的
数——1、2、3、4、…11、12
(3)小结:不管什么钟,一般的钟面上都有2根针(时针自述:我短短的,粗粗的,大家都叫我时针。

分针自述:我长长的,细细的,大家都叫我分针。

)。

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而且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位置,看,谁在最上面(12),谁在最下面(6),谁在左边(9),谁在右边(3),(课件同时闪烁),同时还发现12个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手势比划)
2、练习:指针练习
(二)认识时刻
1、认识整时
(1)指着大屏幕上的时刻,引导学生认识时刻
这是几时?你怎么知道的?
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

(2)(出示三个钟面)
A、这三个钟面各是几时?
B、小组讨论:这3个时刻虽然表示的时刻各不相同,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练习:1:出示课件上的钟面,说一说是几时
2、指定时刻让学生动手拨
2、认识几时半
(1)(出示1时的钟面,转动时针、分针到1时半)钟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它还是整时吗?谁认识这个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A、小组合作认识1时半、8时半、12时半
B、交流汇报
(2)归纳小结:分针指着6,时针在两个数的正中,就是几时半。

3、比较整时、几时半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三、巩固
1、小胖的一天:说说小胖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捉迷藏
要求:根据时刻,画出钟面上隐藏的针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感到最成功的是什么?
附:板书设计
时间
时针——粗粗的、短短的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分针——细细的、长长的
数字——1、2、3、4…12分针指着6,时针在两个数字的正中,就是几时半。

教学反思:
本课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钟面、整时以及几时半,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愉快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让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有爱说、爱动、爱表现的特点,针对这一现象,结合他们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在设计时,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

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课件中所出现的一些生活情境,学生是有经验的。

这对他们了解时间观念、更好的认识时刻是有很大帮助。

2、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如何使我们的孩子学会自主、学会合作?这是一个我们一直思考着,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

我们必须抓住课堂中的一些契机,引导孩子慢慢学会自主、合作。

本节课中“认识钟面”、“认识几时、几时半”这两部分内容我都安排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实践中体验价值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在练习设计中,
我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除了设计一些读时刻、写时刻、捉迷藏等练习外,还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结合小胖的一天说说小胖在什么时候干什么?还有在钟面上画出隐藏的针,其作用都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同时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008.5.27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