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的种类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倒伏的种类及原因
刘群增
小麦倒伏的种类
1. 小麦倒伏 从时间上可分为 :早倒和晚倒, 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和茎倒。 根倒多发生在晚期,受损失较小; 茎倒则在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是倒伏的 主要形式,损失较大。
小麦倒伏的原因
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品种选择不当, 秸秆过高或缺乏弹性,抗倒伏能力差; 二是种植密度过大,个体发育不壮,秸秆细软柔弱; 三是中前期水肥(氮肥)施用量大或时间不当,群体过大, 麦苗旺长,故而田间郁闭,通风透气不良,引起组织柔嫩, 叶大节长,“头重脚轻”造成倒伏; 四是后期浇水不当,或是种植基础较差,根系发育不好, 一遇风雨或浇水遇风,易造成倒伏。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3. 科学施肥。防止小麦倒伏,首先培育健 壮的茎秆。高产小麦对磷钾肥的需求相对 较多。必须以增施磷钾肥为突破口,调整 氮磷钾比例,N∶P∶K为1∶0.65∶0.5为 宜,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纯氮每667 m2不 超过13.5 ~ 17 kg。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4. 田间管理措施。发现有倒伏征兆的麦田,应酌 情采取防倒措施。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9. 喷施矮壮素。矮壮素有抑制节间过长, 增加基部节间粗度,降低植株高度的作用, 并使叶片、叶稍变宽、变短、变厚。一般 喷施2次,第1次在第1节伸长0.1 cm时,第 2次应在第2节伸长0.1 cm时进行,药液浓 度为0.3%,每667 m2药液量为50 kg。避 免烈日中午喷药,以免烧叶。
二、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1. 品种选择。高秆中水肥品种如:石家庄8 号,种在高水肥地块,易发生倒伏。
二、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2.播种量。播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群体的 大小和个体生长。据调查,每667 m2播量 超过14 kg,基本苗超过25万的就易发生倒 伏。
二、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3.中前期水肥(N肥)施用量及施肥时间。在 小麦起身到拔节期间,若氮肥用量过大, 每667 m2超过20 kg,浇水2次以上的麦田, 植株生长就加快,基部节间伸长,细胞组 织松软,极易发生倒伏。小麦起身期追尿 素不宜超过17.5 kg,浇过起身水,切忌浇 拔节水。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10. 其它措施。注意后期天气变化,避免浇 后遇风发生倒伏。对于已倒伏的小麦,在 植株能自行恢复直立时,切忌扶麦和捆麦, 以免扰乱其倒向,不利于小麦恢复生机。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谢 谢 各 位
5.中耕培土。在小麦进入起身前进行深中耕,深 度为8 ~ 10 cm,并结合培土,可起到伤浮根,控 Baidu Nhomakorabea促下的作用。试验表明,深中耕培土,每667 m2减少分蘖5万 ~ 10万,分蘖消亡过程缩短了10 ~ 12 d,加速了两极分化,推迟了封垄期,可防 倒伏。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6. 停水蹲苗。适当晚浇起身水,在浇过起 身水后,一定要停水蹲苗。一般停水12 ~ 20 d。过旺的麦田可等到“一节硬、二节 停、三节伸”即孕穗期再浇第2水。
7.镇压。于起身后期拔节前进行,这样可 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使株高降低,重心下 移,有利防倒。根据旺长程度压1 ~ 2次, 注意“地湿、早晨、阴天”三不压的原则。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8.喷施“多效唑”。小麦喷施多效唑以起 身期至拔节期效果最好,喷施浓度有效成 分为0.1% ~ 0.15%的溶液,每667 m2喷施 药液50 kg。小麦喷施后,可使基部节间缩 短,叶色加深,叶尖变钝,叶片短厚,株 高降低。较对照成熟期矮8 cm以上,抗倒 增产,比对照增产18.6%。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1. 选用抗倒伏品种。 不同品种抗倒伏性能差异很大。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根据武强县的具体情况, 在适时播种情况下,每667 m2播量不能超过13 kg,基本苗为20万~ 22万,冬前总茎数为80万 ~ 90万。春季最高总茎数为100万 ~ 120万,成穗 45万 ~ 47万,不宜超过50万穗。叶面积系数拔 节期以3.5 ~ 4、孕穗期5 ~ 6为宜。要达到以上标 准,首先根据麦田水肥条件,品种分蘖力强弱和 播期早晚,确定播种量、基苗数。由大播量改为 精播量,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二、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4.土壤肥力。种植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麦苗的生 长发育,根系的生长。小麦茎秆的生长需要充足 的磷钾肥。我县土壤中目前“钾”的含量为 157.04mg/kg,“磷”仍很缺乏,含量为5.54 mg/kg,有机质1.086 mg/kg,速效氮58.06 mg/kg。因此必须施足磷钾肥。据调查,氮磷比 例若小于1∶0.3,小麦根系就发育不良,磷肥对 增强小麦根系生长、防止小麦倒伏具有重要作用。
刘群增
小麦倒伏的种类
1. 小麦倒伏 从时间上可分为 :早倒和晚倒, 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和茎倒。 根倒多发生在晚期,受损失较小; 茎倒则在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是倒伏的 主要形式,损失较大。
小麦倒伏的原因
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品种选择不当, 秸秆过高或缺乏弹性,抗倒伏能力差; 二是种植密度过大,个体发育不壮,秸秆细软柔弱; 三是中前期水肥(氮肥)施用量大或时间不当,群体过大, 麦苗旺长,故而田间郁闭,通风透气不良,引起组织柔嫩, 叶大节长,“头重脚轻”造成倒伏; 四是后期浇水不当,或是种植基础较差,根系发育不好, 一遇风雨或浇水遇风,易造成倒伏。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3. 科学施肥。防止小麦倒伏,首先培育健 壮的茎秆。高产小麦对磷钾肥的需求相对 较多。必须以增施磷钾肥为突破口,调整 氮磷钾比例,N∶P∶K为1∶0.65∶0.5为 宜,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纯氮每667 m2不 超过13.5 ~ 17 kg。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4. 田间管理措施。发现有倒伏征兆的麦田,应酌 情采取防倒措施。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9. 喷施矮壮素。矮壮素有抑制节间过长, 增加基部节间粗度,降低植株高度的作用, 并使叶片、叶稍变宽、变短、变厚。一般 喷施2次,第1次在第1节伸长0.1 cm时,第 2次应在第2节伸长0.1 cm时进行,药液浓 度为0.3%,每667 m2药液量为50 kg。避 免烈日中午喷药,以免烧叶。
二、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1. 品种选择。高秆中水肥品种如:石家庄8 号,种在高水肥地块,易发生倒伏。
二、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2.播种量。播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群体的 大小和个体生长。据调查,每667 m2播量 超过14 kg,基本苗超过25万的就易发生倒 伏。
二、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3.中前期水肥(N肥)施用量及施肥时间。在 小麦起身到拔节期间,若氮肥用量过大, 每667 m2超过20 kg,浇水2次以上的麦田, 植株生长就加快,基部节间伸长,细胞组 织松软,极易发生倒伏。小麦起身期追尿 素不宜超过17.5 kg,浇过起身水,切忌浇 拔节水。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10. 其它措施。注意后期天气变化,避免浇 后遇风发生倒伏。对于已倒伏的小麦,在 植株能自行恢复直立时,切忌扶麦和捆麦, 以免扰乱其倒向,不利于小麦恢复生机。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谢 谢 各 位
5.中耕培土。在小麦进入起身前进行深中耕,深 度为8 ~ 10 cm,并结合培土,可起到伤浮根,控 Baidu Nhomakorabea促下的作用。试验表明,深中耕培土,每667 m2减少分蘖5万 ~ 10万,分蘖消亡过程缩短了10 ~ 12 d,加速了两极分化,推迟了封垄期,可防 倒伏。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6. 停水蹲苗。适当晚浇起身水,在浇过起 身水后,一定要停水蹲苗。一般停水12 ~ 20 d。过旺的麦田可等到“一节硬、二节 停、三节伸”即孕穗期再浇第2水。
7.镇压。于起身后期拔节前进行,这样可 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使株高降低,重心下 移,有利防倒。根据旺长程度压1 ~ 2次, 注意“地湿、早晨、阴天”三不压的原则。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8.喷施“多效唑”。小麦喷施多效唑以起 身期至拔节期效果最好,喷施浓度有效成 分为0.1% ~ 0.15%的溶液,每667 m2喷施 药液50 kg。小麦喷施后,可使基部节间缩 短,叶色加深,叶尖变钝,叶片短厚,株 高降低。较对照成熟期矮8 cm以上,抗倒 增产,比对照增产18.6%。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1. 选用抗倒伏品种。 不同品种抗倒伏性能差异很大。
三、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根据武强县的具体情况, 在适时播种情况下,每667 m2播量不能超过13 kg,基本苗为20万~ 22万,冬前总茎数为80万 ~ 90万。春季最高总茎数为100万 ~ 120万,成穗 45万 ~ 47万,不宜超过50万穗。叶面积系数拔 节期以3.5 ~ 4、孕穗期5 ~ 6为宜。要达到以上标 准,首先根据麦田水肥条件,品种分蘖力强弱和 播期早晚,确定播种量、基苗数。由大播量改为 精播量,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二、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4.土壤肥力。种植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麦苗的生 长发育,根系的生长。小麦茎秆的生长需要充足 的磷钾肥。我县土壤中目前“钾”的含量为 157.04mg/kg,“磷”仍很缺乏,含量为5.54 mg/kg,有机质1.086 mg/kg,速效氮58.06 mg/kg。因此必须施足磷钾肥。据调查,氮磷比 例若小于1∶0.3,小麦根系就发育不良,磷肥对 增强小麦根系生长、防止小麦倒伏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