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如何分类的

合集下载

胆石症--李正全

胆石症--李正全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预防胆结石要养成一
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但也不可以含胆固醇高的
食物一概不吃,人体需要胆固醇,不要过量摄 入。
2、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 多是由于胆道感染引起,胆道感染又多是 由于肠道蛔虫和肝吸虫引起,因此要注意饮 食卫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家里的生菜、 熟菜要分开菜板和菜刀,少吃杀生鱼,减少 寄生虫的侵袭途径。
四、临床症状
1、胆囊结石的临床症状:持续性右上腹疼痛、
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部放散,常伴有恶心、呕
吐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怀疑得了胆囊结 石,应该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胆囊结石疾病。
2、胆管结石的临床症状:在胆囊结石症状基
础上又多了:寒战高热和皮肤巩膜黄染。这些
症状说明得了胆管结石的疾病,需要急诊治疗。
(1)、动物的脑子含量最高:如猪脑(3 100毫克)、 牛脑(2 670毫克)、羊脑(2 099毫克)。 (2)、其次是禽蛋黄:如咸鸭蛋黄(2 110毫克)、 鸡蛋黄(1 705毫克)、鹌鹑蛋黄(1 674毫克)、松花 蛋黄(1 132毫克)。 禽蛋和动物的内脏,含量也较 多。如鹅蛋、鸭蛋、松花蛋、鹌鹑蛋、鸡蛋、猪肝、 猪肾、猪肺、鸡肝、鸭肝、虾皮、小虾米、蟹黄、 蟹子、鱼子、墨斗鱼(乌贼)、鱿鱼、蚬、蚶肉、黄 油、凤尾鱼。
2、胆管结石的治疗 肝外胆管结石均需手术治疗,发现肝外胆管 有结石必须尽快到医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肝内 胆管结石如果没合并感染、胆管没有梗阻、临床 无不适症状,可以定期随访观察。



红兴隆中心医院 李正全
一、概念: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 石的疾病。
二、分类
胆结石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
咱们老百姓常说的“胆结石”主要是指胆囊结 石。

胆囊结石知识点

胆囊结石知识点

胆囊结石知识点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以下是关于胆囊结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胆囊结石的形成:胆囊结石是由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和胆红素等物质沉积形成的。

长期吃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是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胆囊结石的分类:根据成分和形状,胆囊结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黑色素结石、钙结石等。

胆囊结石的形状也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不同。

3. 胆囊结石的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4. 胆囊结石的诊断:胆囊结石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检查、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

患者还需要进行血液、尿液等检查。

5. 胆囊结石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

对于较小的胆囊结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胆囊结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控制饮食,减少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的摄入,以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同时,也要注意定期体检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 1 -。

胆结石的护理查房

胆结石的护理查房

其他:遗传因素、雌激素作用等
胆道异物 胆囊功能异常
二、胆囊结石
(一)概念 胆囊结石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混合性结石或黑色 素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病因 胆囊结石是综合性因素作用的结果,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磷脂浓度比 例和造成胆汁淤积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其主要与胆汁中胆固醇过饱 和、胆固醇成核过程异常以及胆囊功能异常有关。
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
管结石。

胆管结石是指肝内
外胆管内有结石形成,是最
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结石
阻塞胆管引起胆汁淤滞,继
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急性胆管
炎发生。胆管反复炎症可造
成局部管壁增厚或疤痕性狭
窄,而胆管炎症和狭窄又可
以促进结石形成。
3.成因 多因素综合作用。
一、概述
胆汁滞留
胆道感染
胆道梗阻
代谢因素
结石及炎症长期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二、胆囊结石
(四)临床表现 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有无阻塞与感染等。
症状
➢ 胆绞痛:典型症状。 ➢ 上腹隐痛。 ➢ 胆囊积液。 ➢ Mirizzi综合征: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
体征
➢ 右上腹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 若合并感染,右上腹可有明显
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
三、胆管结石
(二)病因 1.肝外胆管结石
➢ 原发性结石:与胆汁淤滞、胆道感染、胆道梗阻、胆道异物、胆管解剖变异 等因素有关。
➢ 继发性结石: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
2.肝内胆管结石 ➢ 主要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胆汁淤滞、胆道解剖变异、营养不良等有关。 ➢ 由于胆管解剖位置的原因,左侧结石比右侧多见。

胆结石大小分类标准

胆结石大小分类标准

胆结石大小分类标准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大小分类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石直径
根据结石的直径大小,胆结石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类型。

小型结石的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中型结石的直径在2-3厘米之间,而大型结石的直径则大于3厘米。

结石的直径越大,越有可能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二、结石数量
胆结石的数量也可作为分类的标准之一。

通常,少量结石是指结石数量少于3个,中等数量结石为3-5个,而大量结石则是指结石数量超过5个。

结石数量越多,越有可能引起胆囊功能的异常。

三、结石形态
根据结石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型结石和不规则型结石。

规则型结石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不规则型结石则形态各异,可能涉及多个小结石融合在一起的情况。

不规则型结石通常较难通过非手术治疗方式排出。

四、结石位置
胆结石的位置也是分类标准之一。

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是指位于胆囊内的结石,而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则分别位于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内。

不同类型的结石在治疗方案上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胆结石的大小分类标准涉及结石直径、数量、形态和位置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在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胆结石症状,尤其是胆结石的早期症状,胆结石有什么表现?得了胆结石会怎样?以及胆结石有哪些并发病症,胆结石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胆结石常见症状:腹痛、胆绞痛、胆囊增大、恶心与呕吐、右上腹持续性剧痛并向右肩部放射*一、症状:1、胆囊结石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

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

2、部分单发或多发的胆囊结石,在胆囊内自由存在,不易发生嵌顿,很少产生症状,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3、胆囊内的小结石可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临床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由于体位改变,可以使症状加剧。

4、当胆石嵌于胆囊颈部时,造成急性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不能通过胆囊颈和胆囊管排出,从而引起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胆绞痛。

呈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会伴有恶心、呕吐。

有部分患者可以在几小时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

5、如果胆囊结石嵌顿持续不缓解,胆囊会继续增大,甚至会合并感染,从而进展为急性胆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少部分患者可以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可以发生胆囊穿孔,临床后果严重。

*二、诊断标准: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

*三、分类:1、胆总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的中下段。

但随着结石增多、增大和胆总管扩张、结石堆积或上下移动,常累及肝总管。

多数患者过去曾有一次或多次急、慢性胆囊炎发作史或胆道蛔虫病史,然后在一次剧烈的胆绞痛后出现黄疸,表示结石已进入胆总管,或在胆总管内形成后已发生嵌顿和阻塞。

2、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组成部分,它可在胆总管中形成,或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下降落入胆总管。

3、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囊内的结石通过胆囊管下降到胆总管。

4、胆囊结石:约60%的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于查体或行上腹部其他手术而被发现。

当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管梗阻时,常表现为右上腹胀闷不适,类似胃炎症状,但服用治疗胃炎药物无效,病人多厌油腻食物;有的病人于夜间卧床变换体位时,结石堵塞于胆囊管处暂时梗阻而发生右上腹和上腹疼痛,因此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常有夜间腹痛。

胆结石的病因分析了解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与机制

胆结石的病因分析了解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与机制

胆结石的病因分析了解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与机制胆结石的病因分析:了解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与机制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发生于胆囊或胆管中,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和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胆结石,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形成的原因与机制。

本文将对胆结石的病因进行分析,以便加深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一、胆结石的定义和分类胆结石是指由于胆囊或胆管内胆汁中某些物质的沉积,形成固态结晶体的疾病。

根据胆石内成分的不同,胆结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黑色素结石、钙结石和混合结石等几类。

二、胆结石形成的原因1. 胆汁成分异常:胆汁中胆固醇和胆盐的比例失调是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胆囊中,高胆固醇和低胆盐的胆汁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2. 胆囊功能障碍:胆囊排空功能受到损害,胆汁在胆囊内滞留的时间延长,有利于胆结石的形成。

3. 长期炎症刺激:胆囊或胆管的长期炎症刺激可以导致胆囊壁增厚和纤维化,形成结石的基础。

4. 遗传因素:遗传倾向是胆结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

三、胆结石形成的机制1. 胆汁饱和度:胆汁中的溶解物质饱和度过高是胆结石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胆囊中胆固醇的过饱和度使其从溶解态转变为结晶态,进而形成结石。

2. 核化过程:核化是胆结石发生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核的形成、增长和聚集。

核化过程中,胆汁中的胆固醇会聚集并形成固态结晶。

3. 结石的生长:胆结石的生长主要受到胆红素、钙盐、蛋白质和细菌的作用。

这些成分可以促进结石的生长和形成。

四、胆结石的预防和治疗1. 饮食控制: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可有效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2. 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胆汁的分泌和胆囊的排空,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3. 药物治疗:对于高风险人群,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溶解小型的胆固醇结石,并减少结石的复发率。

4. 手术治疗:对于大型或症状严重的胆结石,手术治疗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等。

胆结石大小标准

胆结石大小标准

胆结石大小标准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它的大小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都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胆结石的大小标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胆结石的大小通常是以毫米(mm)为单位来衡量的。

根据大小的不同,可以将胆结石分为小、中、大三种类型。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5mm的结石被认为是小结石,5-10mm的结石是中等大小,而大于10mm的结石则被归类为大结石。

对于小结石来说,它们往往不会引起症状,患者可能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患有胆结石。

小结石通常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来控制,不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但是,如果小结石长时间存在,也可能会逐渐增大,最终导致胆囊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中等大小的胆结石则可能导致胆囊炎、胆囊结石梗阻等症状的发作。

这些症状包括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中等大小的结石,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将结石从胆囊中取出,以缓解症状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而大结石则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囊炎、胆囊穿孔等,甚至会影响到胰腺和肝脏的功能。

对于大结石,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尽快将结石从胆囊中取出,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除了根据大小来划分胆结石的严重程度外,结石的数量和位置也是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有些患者可能会同时患有多颗结石,而有些结石可能会位于胆囊的颈部或导管中,这些情况都会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的难度。

因此,对于患有胆结石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检查和诊断,了解结石的大小、数量和位置,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一旦发现患有胆结石,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总的来说,胆结石的大小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结石的大小标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胆囊结石医疗情景剧

胆囊结石医疗情景剧

第一幕急诊部一、“医生医生.我媳妇肚子疼,她怎么啦?”医生询问病史胆囊有关(根据病例描述)一年前体检时发现了胆囊结石经常大吃大喝,这次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感觉发烧Ct示:胆囊结石所以说与胆囊有关并且是因为结石,所以疼痛知识点:胆囊结石的定义、分类(位置、成分)、临床表现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泥合性结石或黑色素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为常丸病和多发病。

主要见于成年人,,4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地长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

分类:1: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类结石一般包括胆固醇结石还有一些混合性的结石,混合性的结石含有胆固醇,胆红素,还有钙盐等多种成分混合组成。

2:混合型结石3:胆色素结石---胆色素类结石一般分为胆色素钙结石还有黑色素石,胆色素钙结石为游离胆色素,还有钙等金属离子形成,它含有脂肪酸,胆汁酸。

4:泥沙样结石临床表现:大多效病人可无症状,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典型症状为胆绞痛,只有少数病人出现,其他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1.症状1-胆绞痛: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或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

常发生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

2-上腹隐痛:多数病人仅在进食油腻食物、工作紧张或疲劳时感觉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积液: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咸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色素并分泌黏液性物质导致胆囊积液。

积液呈透明无色,称为白胆汁。

4-Mirizzi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干朋疆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结石或较大的胆骧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狭窄: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胆囊肝总管瘘,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成全部堵塞肝总管,引起反复发作的胆囊发一胆管炎以及明显的梗阳性黄疽2.体征右上腹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

胆道疾病一、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俗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流行病学:可发现任何年龄,好发于婴幼儿,成人以下发病者占2/3,男女比例:1:4-5,多数学者都认为胆胰管汇合异常是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正常是胆胰管在十二指肠内段汇合,共同通道长度多在0.14-1.12cm,如果共同通道长度大于1.15cm 或胆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侧汇合则定为胆胰管合流异常,胆胰管合流异常根据注入方式的不同分为:1、P-C型(胰管注入胆总管),常见2、C-P型(胆管注入胰管)2.病理: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部分胆管壁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束交织而成,已无典型的胆管黏膜;狭窄部胆总管整个管壁4层结构完整存在,但可见上皮细胞复层化,后者认为是癌变的基础。

3.分型:4.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黄疸和腹部肿块典型三联症。

5.治疗:治疗目的:缓解症状、防止癌变;目前公认的标准的治疗方法是囊肿切除+肝胆管空场Roux-en-Y吻合术,其次囊肿内引流术,目前认为此术后疗效差,再手术率高,并能加速癌变的发生率。

作为控制性或过度性手术。

如患儿小或年龄大,不能耐受囊肿切除+肝胆管空场Roux-en-Y吻合术,才考虑此手术,以囊肿空场Roux-en-Y吻合术为首选。

另外囊肿外引流术:胆总管囊肿切开、T管外引流术仅适用于早期肝衰竭、严重梗阻性黄疸、重症胆管炎、囊肿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等不能耐受其他手术治疗的急症重症患者,借以为2-4周后+肝胆管空场Roux-en-Y吻合术争取机会。

上述手术方法多适用于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I、II、V型患者,III型普遍采用囊肿切除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及成型术。

V型治疗较困难,局限于一段或一叶的病变可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以消除病变、防止癌变。

二、胆道蛔虫病蛔虫是似蚯蚓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正常寄生在小肠的中段。

胆道蛔虫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尤以21-30岁多见,占所有病例的50%,女性多于男性。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

病因
凡有印第安族基因的人群,其胆石发病率就高。以单卵双胎为 对象的研究证明,胆石症患者的亲属中发生胆石的危险性亦高, 而胆石病家族内的发病率,其发病年龄亦提前,故支持胆石病 可能具有遗传倾向。 8.其他因素 胆囊结石的发病亦与肝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 胃肠外营养、手术创伤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如肝硬化患者胆 石病的发病率为无肝硬化的3倍,而糖尿病患者胆石病的发病 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倍。 胆囊结石成分主要以胆固醇为主,而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至 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成核时间、胆囊运动 功能、细菌基因片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发病机制
②放射年轮状石: 多为棕黄色,切面有放射状,同时又有多个同心圆的深棕色 的年轮纹。③岩层状石: 淡黄或灰白,呈致密光滑的叠层状,各层间夹有胆红素颗粒 或黑色物质。④铸型无定形石: 深棕,结石形态根据所在解剖部位而定,切面无定形结构。 ⑤沙层状石: 剖面呈松弛的同心圆层次,为大小相仿的胆红素颗粒组成, 各层间有白色颗粒分隔。⑥泥沙状石: 棕色,易碎,小块或泥沙状,皆为胆红素颗粒疏松集聚。⑦ 黑色结石:
发病机制
②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弱增加了胆汁在胆囊 内滞留时间,就提供了形成胆固醇单水结晶的机会,在完全胃 肠外营养的患者,胆囊、糖尿病患者,妊娠和使用生长抑素者 其结石的形成均与胆囊排空减弱有关。
③胆汁淤积和胆泥形成,由于胆囊收缩和排空胆汁的运动减 弱,其结果使胆汁淤积在胆囊内胆固醇“泡”转化为胆固醇单 水结晶,与胆红素钙离子黏蛋白组成胆泥。多数胆泥会消失, 约15%胆泥继续发展为胆石。 2.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机制 胆色素结石的特点是以“胆红素钙” 为主要成分,其胆固醇含量低于胆红素含量。
病因
胆囊结石的发病与年龄、性别、肥胖、生育、种族和饮食等 因素有关,也受用药史、手术史和其他疾病的影响。

胆囊结石ppt课件

胆囊结石ppt课件

所以对于有胆结石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该注意:
1、按时合理早餐 2、规律三餐 3、多进食高纤维饮食 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 入
4、避免不合理的快速减肥 5、适当增加运动
.
23
感谢聆听
Thank You
.
24
11
胆囊结石的分类
3、混合型结石 60%位于胆囊、40%位于胆管,由胆固醇、 胆色素和钙盐等混合而成。因含钙盐较多, X线显影(阳性结石)。
其中以胆固醇 结石最为多见
.
12
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胆结石疼痛为何常在夜间发作?
腹痛
起病常在饱餐、 进食油腻食物 后,或夜间发 作
1、因晚间迷走神经兴奋,使胆囊、
3 胆囊结石的分类
.
4
胆囊结石的定义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 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女性明显复查多于男性。
.
பைடு நூலகம்
5
胆囊的解剖
➢胆囊位于腹部的右侧,肝脏的下面
➢胆囊储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 胆汁经胆囊管及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
.
6
胆囊解剖
.
7
二、病因及分类
1、病 因 2、分 类
②胆囊萎缩或瓷样胆囊
③充满型胆囊结石
④合并胆囊息肉
⑤有胆道疾病家族史
.
19
(2)手术治疗的方式
①开腹胆囊切除术 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20
六、术后护理
1、去枕平卧,持续吸氧; 2、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气饱和度 并准确记录; 3、全麻未清醒者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防止 误吸;协助有效咳痰及深呼吸; 4、减轻疼痛,解释疼痛原因,协助取半卧位, 必要时给镇痛剂; 5、术后禁食,静脉补充营养,肠蠕动恢复后进 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 低脂饮食;

胆石症

胆石症

CT
可提示肝脏形态、大小的变化,肝内外胆管的扩 张情况,以判断有无梗阻及其可能的部位与程度, 对于肿瘤阻塞可提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 如用增强平扫,可将胆管影清楚显示。 是胆道系统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但同样不能展 示胆管树的全貌。
MRCP(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与CT图形相近,但可观察冠状面的断层解 剖图像,并可通过图像合成清晰地展示胆管 树的全貌。 用以观察胆道肿瘤,可以从不同方向显示血管 受累情况,也可以清楚地显示肝门淋巴结。
4.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无菌操作,更换时, 接头处以0.5%碘伏擦拭。如有胆汁渗出应 及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干棉球 擦干后予氧化锌软膏涂局部保护皮肤,并立 即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防止局部的感 染及胆汁侵蚀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5.拔管和T管造影
T管一般留置2~3周,无特殊情况可以拔管,拔 管前必须先夹管1~2天,患者无腹痛、发热、黄 疸可以拔管。拔管前要造影,造影前严格消毒T管 管口,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胆管,再用76%泛影葡 胺缓慢注入T管,造影后立即抽出造影剂,并开放 T管引流1~2天,使造影剂完全排出。观察有无 腹痛、发热等。在拔管向患者说明拔管并不疼痛, 取得患者配合。使其平卧,腹部放松,不可憋气, 以免腹肌紧张。拔管腹壁尚有洞口,并可能有少 量胆汁流出,可用腹带加压包扎2~3天,也可用 凡士林纱条填塞窦道口,一般2~3天后,肉芽组 织生长即可封闭窦道。拔管24h内应减少活动, 卧床休息,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观察 有无胆汁渗出及胆漏的发生。
(3)术后可通过T型管进行造 (3)术后可通过T型管进 影,查看有无残余结石并可 进行取石头。 行造影,查看有无残余
结石并可进行取石头。
1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T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是 胆管疾病手术成功的关键。在T管引 出腹壁处与皮肤缝扎固定,并用胶 布将T管固定在腹壁上,同时绑腹带, 以防T管脱出,但T管不可固定于床 上,防止患者翻身时或麻醉未完全 清醒前将T管拉出,对术后躁动不安 的患者应专人陪护或约束双手避免 将T管拔出[2]。一旦不慎将T管拔 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重新置管。 如T管脱出时间较晚,且患者无明显 症状,可拔去T管或放置无菌导尿管 继续引流。

本草纲目关于胆结石的内容

本草纲目关于胆结石的内容

本草纲目关于胆结石的内容摘要:1.本草纲目对胆结石的定义和分类2.胆结石的症状和影响3.本草纲目中对胆结石的病因分析4.本草纲目对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正文:一、本草纲目对胆结石的定义和分类《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医药学著作,其中对胆结石的记载十分详细。

书中对胆结石的定义为:“胆石,肾脏之病也,由砂石不能消化,随津液入胆,胆汁煎熬日久,遂结为石。

”这一定义与现代医学对胆结石的认识基本一致。

在《本草纲目》中,胆结石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砂石样胆结石,另一种是脓性胆结石。

二、胆结石的症状和影响《本草纲目》中对胆结石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本草纲目》还指出,胆结石久病不愈,可能引发黄疸、臌胀等严重病症,甚至危及生命。

三、本草纲目中对胆结石的病因分析《本草纲目》认为,胆结石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体质虚弱。

饮食不节制,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导致胆汁粘稠,不易消化,从而形成胆结石。

情志不畅,长期压抑负面情绪,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也会诱发胆结石。

体质虚弱,尤其是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使胆汁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形成胆结石。

四、本草纲目对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多种治疗胆结石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疗法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石作用的中药,如金钱草、茵陈、郁金等。

饮食疗法方面,强调要合理搭配膳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对于药物治疗和饮食疗法无效的胆结石患者,《本草纲目》主张采取手术治疗,即“剖胆取石”。

参军胆结石标准

参军胆结石标准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参军胆结石标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参军胆结石标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参军胆结石标准(大纲)一、参军胆结石标准概述1.1胆结石的定义1.2参军体检中对胆结石的关注点二、胆结石的分类及判定标准2.1胆固醇结石2.2胆色素结石2.3混合性结石2.4判定标准三、参军胆结石体检流程3.1预检3.2初步检查3.3确诊检查3.4结果判定四、胆结石处理方法及参军建议4.1非手术治疗4.2手术治疗4.3参军建议五、预防胆结石措施5.1健康饮食5.2适量运动5.3控制体重5.4定期体检六、常见问题解答6.1胆结石是否会影响参军?6.2如何在体检前降低胆结石风险?6.3胆结石手术后多长时间可以参军?6.4参军体检中胆结石的优惠政策七、总结7.1胆结石对参军的影响7.2预防胆结石的重要性7.3参军体检中胆结石的应对策略一、参军胆结石标准概述参军胆结石标准是衡量参军人员是否符合身体健康要求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这个标准中,胆结石作为一个关注的焦点,其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1胆结石的定义,以及1.2参军体检中对胆结石的关注点。

1.1胆结石的定义:胆结石是指在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的结晶,通常由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等成分组成。

胆结石可能会导致胆囊炎、胆管炎等严重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胆结石大小标准

胆结石大小标准

胆结石大小标准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大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胆结石大小标准是指根据结石的直径来进行分类和评估。

一般来说,胆结石的大小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胆结石的大小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一般来说,胆结石的直径在2毫米以下被认为是小结石,2-3毫米之间是中等大小的结石,而3毫米以上则被认为是大结石。

不同大小的结石对患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小结石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甚至有些患者并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但是,小结石也可能会在胆道内移动,引起胆绞痛等急性症状。

因此,即使是小结石,也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治疗。

中等大小的结石则可能引起胆绞痛、消化不良、黄疸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此时,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者胆囊切除手术等治疗措施。

而大结石往往会导致胆道梗阻、胆囊炎甚至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治疗大结石往往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或者其他介入性治疗。

因此,胆结石的大小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准确评估结石的大小,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影响治疗方案外,胆结石的大小也可能影响结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般来说,大结石的形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小结石可能会比较容易通过胆道排出。

因此,了解结石的大小对于预防结石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胆结石的大小标准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通过准确评估结石的大小,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帮助患者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于患有胆结石的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结石的大小和发展情况,对于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胆结石成分

胆结石成分

胆结石成分胆结石是胆囊或胆管内的一种沉积物,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结晶和胆色素结晶。

胆结石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饮食、遗传、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等。

胆结石成分的分类胆结石按其成分分类,主要分为胆固醇结石、黑色素胆石、钙胆石、混合型胆石和其他类型的胆石。

1. 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由胆固醇、钙盐和其他成分构成,是胆结石中最常见的类型。

这种结石的成分主要是胆固醇,在结石中占据了80%以上的比例。

2. 黑色素胆石黑色素胆石是由胆色素在胆囊中沉淀而成的,主要成分是胆色素、钙盐、胆固醇等。

3. 钙胆石钙胆石是由胆固醇、钙盐和其他杂质共同形成的,成分比较复杂,有时也包括铁、锰等元素。

4. 混合型胆石混合型胆石是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包括胆固醇、胆色素、钙盐等。

5. 其他类型胆石除了以上四种常见的胆石类型外,还有少见的其他类型,如草酸钙结石、蛋白质胆石等。

胆结石成分的形成原因胆结石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主要原因包括:1. 饮食因素高胆固醇饮食、高脂肪饮食、高热量饮食等都会引起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此外,高蛋白饮食也会增加胆固醇结石的风险。

2.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是胆结石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人患有胆结石,则你更容易发生这种疾病。

3. 年龄性别因素年龄和性别也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而年龄越大,发病率也越高。

4. 药物因素如果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Lopid)、胆固醇降低药等,也会增加胆结石的形成风险。

胆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固醇、胆色素、钙盐等多种成分有关。

为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加强运动、避免长期服药等方式来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注意个人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胆结石的有效手段之一。

胆结石正常大小标准

胆结石正常大小标准

胆结石正常大小标准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其大小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什么样的胆结石才算是正常大小呢?本文将从胆结石的定义、形成原因、大小标准以及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胆结石是指在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的固态结晶物质,通常由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等成分组成。

胆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囊内胆汁成分的改变、胆囊排空功能障碍以及体内一些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一旦形成了胆结石,就可能引起胆囊炎、胆囊息肉、黄疸等疾病,甚至导致胆囊穿孔等严重后果。

胆结石的大小是指其直径或体积的大小。

一般来说,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胆结石被认为是小颗粒,而大于5毫米的则属于大颗粒。

根据医学研究,大颗粒的胆结石更容易引起胆囊疾病,因为它们更容易堵塞胆囊的排空口,导致胆汁淤积和炎症的发生。

而小颗粒的胆结石虽然不容易引起症状,但在胆囊排空功能差或胆囊壁易受损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疾病的发生。

此外,胆结石的大小还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对于小颗粒的胆结石,可以采用药物溶石治疗,通过口服药物促进胆结石的溶解和排出;而对于大颗粒的胆结石,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因此,及时了解胆结石的大小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对治疗方案的影响外,胆结石的大小还可能影响疾病的预后。

一些研究表明,大颗粒的胆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大颗粒的胆结石对于预防胆囊癌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胆结石的大小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发现患有胆结石的患者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了解胆结石的大小,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结石是如何分类的?1.按胆石内所合成分可分(1)胆固醇结石由于胆汁中所含的胆固酵过多,溶解不掉而逐渐沉积。

单发者居多,质地坚硬、呈圆形或椭圆形,结石内约含胆固醇98%,外观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表面光滑,光彩很好看,切面有放射状线纹。

也有多发结石呈多面或粒状,x线平片不显影。

(2)胆色素结石是我国最多见的一种结石。

形状不定,质软易碎,剖面无核心或分层,称“东方型结石”。

结石由胆色素、钙盐、细菌、虫卵等组成。

结石的大小不等,小的像泥沙,大的有黄豆大小,外表为黑色或棕红色,数目较多,体积较小,常常随胆汁的排放流动,成为胆总管结石。

(3)混合性结石不论是胆色素结石或胆固酵结石,在结石形成后,又可以在原来的结石外面,再有胆固酵或胆色素、钙盐的沉积,从而形成胆色意胆固醇混合性胆石。

由于所合成分比例不同,可表现各种颜色和形状,一殷多见的为球形或多面形,颜色有灰白色、黄色、棕色、黄绿色、黑色,副面为层状,各层色调不一,x线平片常可显影。

2.按结石所在部位分(1)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和混合性结石。

胆石在胆囊内,一般不引起黄疽,也不产生绞痛(除非卡住了胆囊管)。

思者平时偶有中上瞪或右上腹的饱问感,有时有暖气、醛酸、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在吃油腻食物后,症状可以加重。

也有部分病人可以终身没有症状。

(2)总胆管结石多见于胆红素结石。

胆石可以原发于总胆管,也可以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

当胆石在总胆管内卡住时,病人出现疼痛,常有黄疽、寒战、发热,大便呈灰色,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一样。

如此时又有总胆管炎症时,就能导致高热、昏迷等严重征象。

当胆石移动位置成从胆道口排到十二指肠内,病人的黄疽及炎症症状都可趋向消退。

(3)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

肝内服管结石占胆石症的15%左右。

由于胆石较小,呈泥沙祥,容易往下流动,因此多数同时有总胆管结石。

病人常从幼年时就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发冷、发热、黄疽等病史。

这是由于胆石阻塞了胆汁的流通,胆汁被阻塞不能徘出,就转而进入血液中,这时病人的眼睛、皮肤就会发黄。

这种现象叫作“梗阻性黄疽”。

也因为胆道被阻塞,时间一长,细菌就乘机在胆道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胆道炎。

还能进一步侵入全身,引起中毒、休克、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神志淡漠、白细胞超过20.0X109/L,体温达39辽以上,这种现象叫“重症胆管炎”。

其他还能上行感染引起肝内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等。

形成原因胆结石是胆管树内(包括胆囊)形成的凝结物,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出现下列并发症: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依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

从我国80年代初全国调查结果看,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52.8%,肝内胆管结石为36.2%,胆总管结石为11%。

依据结石化学成分不同,结石通常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二者的混合物(混合型结石)。

胆道是胆汁生成、储存、排送入肠的通道,胆道是人体解剖结构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不仅胆道本身,而且与之邻近的血管也均有众多的变异。

1、胆囊工作机理:胆囊是含有平滑肌及弹力纤维的囊性器官,它具有储存胆汁,分泌、吸收胆汁成分及通过收缩运动向肠内驱送胆汁的作用。

胆囊形似梨状,宽约3~5cm,长约7~10cm,容量约为30~60ml,胆囊内部压力可达4kpa。

胆囊的收缩有三种形式:节律性收缩,每分钟出现2~6次;张力性收缩,由进食或其它排胆刺激引起;蠕动性收缩,发生于胆囊颈部及胆囊管,犹如括约肌样运动。

三种形式交替作用,使胆囊内的胆汁间歇地排出。

胆囊可将肝胆汁浓缩5~10倍,浓缩时,90%的水及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

胆汁由肝脏及胆管持续生成。

胆汁是机体的一种极重要的体液,每日的生理分泌量约800~1000ml,也即每小时约30~40 ml的生成量。

胆汁不仅参与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而且还是体内许多代谢产物的内外源性有害物资的排泄途径。

通常肝胆汁色浅、稀薄、偏碱;胆囊胆汁色深、粘稠、相对偏酸。

胆汁的主要成分为水,其主要溶质除了与血浆成分相似的电解质、蛋白质外,还有大量经肝脏生物转化等处理后的经胆排泄物,其中有些是被扬弃的代谢尾产物或有害物质。

胆汁成分甚为复杂,临床上受到重视的溶质有胆汁酸盐、胆色素、胆固醇、磷脂、脂肪酸以及胆汁中的各种电解质和酶(如碱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转肽酶、乳酸脱氢酶、-谷氨酰转肽酶等)。

胆汁的流动取决于胆汁分泌率、胆囊和胆道括约肌以及十二指肠第二段的舒缩状态,其流向依存于管腔各处的压力梯度,其流速则与驱动压成正比,与阻力成反比。

胆汁的分泌率受生活习性及肝脏功能状态影响,依不同的种属而异,如食草动物一般高于杂食动物。

2、胆结石医理上的形成原因及过程: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

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1)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

大部分胆汁中的胆固醇来源于肝细胞的生物合成,而不是饮食中胆固醇的分泌。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以及胆汁中的蛋白质促胆固醇晶体成核作用,另外的因素则应归因于胆囊运动功能损害,它们共同作用,致使胆汁淤滞,促发胆石形成。

此外,目前还有一些研究显示,胆囊前列腺素合成的变化和胆汁中钙离子浓度的过高也可能促发胆石形成。

在部分患者中,胆石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胆泥生成。

所谓胆泥,是由含胆固醇晶体的粘滞的糖蛋白组成。

这种胆泥在超声下可以查见,并且可能是胆绞痛、胰腺炎或胆管炎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所能发现的唯一异常处。

(2)胆色素结石----包括黑色结石和棕色结石两种。

黑色结石主要在患有肝硬变或慢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胆囊内形成,而棕色结石则既可在胆囊,又可在胆道内形成。

细菌感染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原发性胆管结石在亚洲十分常见,感染源可能归咎于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或其它不太清楚的病因。

胆结石患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好发于女性。

育龄妇女与同龄男性的患病比率超过3:1,而七十岁以后则下降到2:1。

怀孕、肥胖、西化的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因素可增加胆结石的患病风险。

另外,人种因素亦与发病相关,如美国西部印第安人患病率超过75%,是全球胆石最高发的人群。

1983~1985年对我国26个省市11342例胆石患者调查显示,胆石的分布、类型与地域、饮食、职业、感染相关。

在饮食习惯中,凡蛋白质、脂肪、或糖类其中任何一类吃得多者,其胆囊结石或胆固醇结石发病率较高,而普通饮食或蔬菜吃的多得则胆管结石和胆色素结石增高。

城市胆管结石:胆道结石约为3~5:1,农村为15:1。

职业中职员胆囊结石接近70%,胆管为20%;工人中胆囊结石接近60%,胆管为30%;农民中胆囊结石仅25%,胆管占65%。

胆固醇结石73%在胆囊,17%在肝内外胆管;胆色素结石62%在肝内外胆管,27%在胆囊。

在美国,约有10%~20%的男子和20%~40%的女子患胆石症,后者每年造成约10000人死亡。

因与胆石有关的疾病而每年都有50多万人的胆囊被切除,其费用超过60亿美元。

3、生活习惯造成胆结石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喜静少动。

许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另外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淤滞,促发结石形成。

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2.体质肥胖。

许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体发福,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40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3.不吃早餐。

现代女性中不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

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多次妊娠。

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

5.餐后零食。

现在我国很多家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

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逐高的原因之一。

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6.肝硬化者。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7.遗传因素。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

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

美国西南部的当地美国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80%),这一点似乎包含一种遗传因素。

患胆结石后如何注意饮食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

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也应该少食。

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应该多吃。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坚果的摄取似乎能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健康饮食的脂肪来源,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坚果类。

疗胆结石首重饮食的控制,养成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应减少脂肪的摄取。

2、避免食用易胀气食物:不要摄取如蕃薯、马铃薯、芹菜、洋葱、萝卜、韭菜、黄豆、竹笋及大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易引起胀气之食物。

3、多多摄取纤维类食物:多多食用可溶性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燕麦、大麦、红豆及绿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