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总结(自己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2. 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强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互动和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意义建构。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包括兴趣、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等。
2.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术、元认知策略等。
3. 学习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反馈,包括标准化测试、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方法与技术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旨在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2.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和监控,包括学校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减少教育不平等。
3.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鼓励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学生、公正评价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两个学科,它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以及培养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旨在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品质和智慧。
2.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目标是对学生个体和社会的期望,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任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
4.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成果和发展情况的评估,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考试制度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手段,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是组织、协调和监督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
教育领导是指在教育机构中具有指导、激励和推动作用的人员。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内容。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解释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指导着教学实践。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 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业水平。
它包括智力测量、兴趣爱好测试、性格评估等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
5. 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的专业服务。
它通过个体或集体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

教育学总结整理1.中文“教育”的字源字义①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②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分别做了具体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者: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学习者:忽视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积累起来的各种丰富经验,是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
4.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形态。
5.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形态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从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看,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从教育所运行的时间来划分,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化社会的教育。
6.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论(最古老)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顺从神或天。
②生物起源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法·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是一种本能的生物现象。
缺点是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缺点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劳动起源说(最科学,越正确)主要集中于我国和苏联,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没有独立形态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和相对稳定的教育对象④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与生活⑤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9.学校产生的时间:奴隶社会初期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想要成为教师的人来说,掌握教育学的重点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的总结。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其中,劳动起源说是科学的教育起源说。
4、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等。
5、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6、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7、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和多样化发展阶段。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体现在教育具有传承、选择、融合和创新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教育学课程心得体会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教育本质、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加教育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崇高的敬意。
以下是我对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塑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教育具有社会性教育不仅仅是个人成长的过程,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3. 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从古代的“师徒相授”到现代的“素质教育”,教育始终在不断发展、变革。
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教育的历史,把握教育的未来。
三、对教育规律的认识1.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等特点,这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教育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育要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生的成长。
3. 教育与教育的目的密切相关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
明确教育目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四、对教育教学方法的认识1.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育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评价要多元化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
3.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初级教育阶段。
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石,小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
二、小学课程设置小学课程设计合理,内容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各方面能力。
三、小学教学方法小学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教学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障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方向。
五、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品德和氛围的关键,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六、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应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七、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推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小学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服务。
八、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和健康发展。
九、小学家校合作小学家校合作是推动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业和成长,共同营造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
十、小学教育未来发展展望未来,小学教育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促进小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实践活动的科学。
2. 教育目的:指导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和预期成果。
3.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育哲学基础1. 教育本质论: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2. 教育价值观:关于教育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理论。
3. 教育人论:关于人的本性和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三、教育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学习者心理特征和学习条件。
2.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规律。
3. 教育评估: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方法。
四、教育史1. 教育制度史:研究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2. 教育思想史:研究历史上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演变。
3. 比较教育学: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五、教育政策与法规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行动方针和措施。
2. 教育法规:规范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3. 教育管理:教育组织和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六、教育实践1. 教学论:研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
2. 课程论: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理论。
3. 教师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专业发展。
七、教育技术1.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2. 远程教育: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教育活动。
3. 教育媒体:教育信息传播的工具和平台。
八、教育评价1.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2. 教育质量评价: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3. 教育效果评价:对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九、特殊教育1. 特殊需要教育:针对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的教育。
2. 残疾教育:针对残疾人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3. 多元文化教育: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十、终身教育1. 终身学习: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学习活动。
2. 成人教育:针对成人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的教育。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在小学教育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小学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小学课程设置、小学教学方法以及小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学的重点内容。
一、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阶段教育的科学,主要包括小学生身心发展、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等内容。
小学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方法,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它是小学教育的前奏和基础。
学前教育的核
心任务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小学课程设置
小学课程设置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学科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科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小学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任
务驱动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五、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
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积极情绪,确保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内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
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篇: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1.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2.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最早的学科:医学、文学、法学、神学。
汉代太学、唐宋书院。
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3.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4.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扩张中的高等教育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
个人本位价值观: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3.高等教育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而达到目的。
知识本位价值观: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宗旨;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教育学教学工作总结(19篇)

教育学教学工作总结(19篇)教育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9篇)教育学教学工作总结篇1时光匆匆,人生忙忙,在忙碌的节奏中,一学期结束了,我的感觉是忙碌、辛苦,但也不乏收获和快乐。
这一学期,我带高一(5、6)班语文,刚开始,以为带了多年高中语文,有种轻车熟路的设想,可是一学期下来,我感到困难无数,感觉到与自己的设想差距甚大,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轻松过。
我深知本届学生差,从初中到高中会有一个过渡,也知道农村学生多、学困生多,不懂规矩,不会学习的苦恼,但我未设想到成绩提高的艰难,每个进步的艰难。
我倾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酸甜苦辣在心头,可是看到学生的变化,我真的深受感动,也感到了他们的可爱和不舍。
下面我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刚刚高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认真地听讲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爱睡觉是让人比较头痛的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日常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届学生上课爱睡觉,我就多提醒,上课爱说话,就多制止。
每天都不厌其烦地讲、说,不厌其烦地去提醒、去指导。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我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许多孩子养成了学习的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高一年级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走进高中第一步,必须夯实基础。
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在学习方法和阅读上下功夫。
1、学习方法教学。
语文学习重在读、思、写。
读要有方法,本学期主要从注释入手,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在书的空白处大胆地写上自己对课文内容得理解,写上自己的感悟和感想。
然后通过讲读结合,让学生去注意自己思维的偏颇在什么地方?通过批注再次加以理解。
慢慢地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理解,上课发言也就主动了。
其次,我注意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我发现学生上课普遍不爱发言,于是我就按照座位表不定时的提问,让学生始终处于紧张阶段,于是,上课前他们的预习就自觉了,课堂谈论完我不定人的叫人发言,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教育学的40个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的40个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等多个方面。
教育学的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心理、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教育学的40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点: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它包括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的素质。
2. 教育原则:教育原则是指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个性发展等。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推移和发展过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自主学习等。
5.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思想道德、审美情感等。
6.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和反馈,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等。
7.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等。
8.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等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知识点:9. 激励教学法:激励教学法是指通过给予学生奖励和惩罚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0.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和合作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11.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1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13. 诊断教学法:诊断教学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14. 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效果。
15.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通过多种媒体和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近年来,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备受关注。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塑造个体和社会的重要力量。
教育学的研究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以及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成就所产生的影响。
下面将总结教育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以期让读者对教育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的定义并不唯一,但大多数理论都强调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通过习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来培养人的整体发展。
教育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道德目标和社会目标等。
认知目标指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知识储备;情感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道德目标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伦理行为;社会目标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二、教育的发展理论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教育的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探讨了个体的发展和学习在教育过程中的关系。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布鲁纳的构建主义理论等都是教育学中重要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指导着实践者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研究了学生如何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文化主义是学习理论中的主要派别。
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馈的作用;认知主义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知识构建;社会文化主义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教育学中的核心内容。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此外,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还可以采用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教学等策略。
五、评价和测量评价和测量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步,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测试、考试、观察和作业等。
为了评价的客观和有效,教育学研究了许多评价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的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评价和测量等。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为主要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社会机制等方面。
2.教育学的主要理论2.1 行为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是行为的建立、巩固和调节过程,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和控制。
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等。
2.2 认知主义教育学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个体差异,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
提出了激励理论、定义、学习策略等重要概念。
2.3 发展主义教育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发展和多元智能。
强调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了发展阶段理论、情感教育等。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1 实证研究方法采用观察、实验、统计等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教育学假设和推测。
强调客观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3.2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性推理等方法,对教育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注重逻辑性、理论性和抽象性。
3.3 实践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观察、教育实验等方法,探索和改进教育实践。
着重于问题解决和社会应用。
4.大学教育学的应用领域4.1 教育教学设计培养教师对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认知,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
4.2 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制定教育政策,规划和管理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4.3 教育评估与研究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进行评估和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5.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教育技术与在线教育的发展将对教育学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学将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
以上是对大学教育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和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重点总结

1 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把他们努力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
2 教育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活动,实质上承认教育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即肯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教育实践。
5 教育现象泛指教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思潮,观念,条件,要求,矛盾,问题等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6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7 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概括文艺复兴以来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公开出版了《大教育学论》,这是近代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8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改造(3)学校即社会(4)课堂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5)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9 在我国,1930年出版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0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历史法,调查法,统计法,行动研究11 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化为多维度的劳动者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能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能为社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3)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作用;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交流作用;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12 人的发展就是指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所谓的个体发展,通常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13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各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因素:1遗传影响人的发展(1)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因素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因素具有可塑性2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发展但不决定人的发展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1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15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学校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成员的质量的规定或所要达到的标准的设想。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大教学论》被认为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完整体系”。
《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2.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法)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的一种现象,生来具有、遗传、潜在的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无目的、无意识、非社会性;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中国所赞同的。
第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社会所特有,不能与动物的某些本能活动相混淆,而抹杀它的社会性特点。
第二,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或主要不是无意识的模仿,有意识和目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第三,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虽不是全部,但仍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四,社会已开始步入阶级社会,教育也就具有阶级性的特点了。
第五,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讨论教育的起源,也不能忽视人的发展的需要问题,这便涉及教育基本功能的理解问题。
)3. 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这一。
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进和形成的作用。
一方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
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也需要通过培养出一定的人来实现。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相结合,以促进生产与科技双向发展。
所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普遍规律,也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教育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主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是一门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手段、过程和结果,以及教育的国际通用规律。
二、教育学的特点1. 科学性。
教育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2. 实践性。
教育学是以促进教育实践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必须能够指导教育实践。
3. 系统性。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是一门系统的学科。
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个体差异原理。
个体差异是指每个学生之间在智力、兴趣、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 教育与发展相统一原理。
教育是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引导和促进,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育与学生的发展相统一是教育的基本原理。
3. 教育与社会相联系原理。
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社会相联系不仅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还表现在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上。
四、教育学的分支学科1.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心理现象、原理和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特点,分析学习障碍及其解决方法,评价学习方法和教学设计。
2. 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学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投入产出和效益评价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和使用,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4.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制度和变革、教育发展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社会化和社会化过程。
五、教育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对行为的改变,学习的条件是外部刺激和反应的结合,学习的方法是建立明确的目标,重复练习和奖惩制度。
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作解释;3、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家庭教育;4、狭义教育:学校教育;5、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6、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共始终;(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自身规律;(6)生产性;(7)民族性;(口诀:永历继长相对生民)7、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8、原始社会的教育:(1)非独立性;(2)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原始性。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1.产生了学校教育;2.特征:(1)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和相对立;封建社会:(1)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10、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1)阶级性;(2)等级性;(3)象征性。
11、古代中国:(1)夏代是我国最早出现学校的朝代;(2)西周(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战国:私学兴起;(4)两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新办最高教育机构太学;比较著名的有“文翁兴学”。
(5)隋唐:制度上采取科举制,没落于1905年清末;六学二馆(6)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13、古代埃及:(三种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开设最多));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14、古代希腊:雅典教育:西方最早形成和谐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军人。
15、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16、近代社会教育:(1)国家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必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起源:1.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起源:早期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古代哲学思想的社会实践、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管理等。
2.教育学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历史性、社会性等。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和教育方法论等。
2.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化理论、社会教育理论和教育平等理论等。
四、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教学设计:备课、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五、教育学的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的目标:知识、能力、品德等。
2.学校教育的组织方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学的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特点:亲密性、个性化、情感性等。
2.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教育、性教育、智力教育等。
七、教育学的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教育评价的指标: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发展水平等。
八、教育学的教育与发展:1.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2.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元化的教育供给等。
以上只是教育学必背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
教育学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学科,以上知识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核心内容。
要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育学,需要结合教育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大教学论》——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赫尔巴特德国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中心论:教室教师教材。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2.从教中学;3、儿童中心。
●卢梭18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引起了教育领域一次深远的革命。
著作:《爱弥儿》●苏联教育学家沙芭耶娃根据人类学、考古学的材料,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便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形式——“青年之家”。
●在中国,夏朝就已有学校,称为“庠”和“序”。
●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差别在所有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中,只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为直接目标的,而其他活动则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直接目标。
●教育的定义一般性定义或广义教育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定义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
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西方自文艺复兴、在中国则自20世纪始,一直是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起来,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一是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教职人员承担的,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二是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学校教育及狭义的教育概念定义为: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过程中,基本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发展。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个体活动。
●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呢?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教育为什么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转化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编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内外各种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教育的划分共时角度教育活动可划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三个构成要素。
教育中介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并使二者发生双向互动关系的媒介。
历时角度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
●教育的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问题。
这是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
●教育目的:a.就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b.“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c.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1.体能、智能2.活动能力3.道德品质4.情感、意志、性格四个基本要素中,体能和智能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生理、心理基础,是人的潜在力量;活动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是人的实际能力;道德品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品质,调节着人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范;情感、意志、性格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控制着人的活动的发动和停止,调节着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所谓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以及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所谓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目的教育观。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即改变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或革除陈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对教育除旧革新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20世纪前半叶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是放弃传统教育目标的学术化和精英化,是教育目标生活化和大众化;教学内容放弃了学科化、系统化和理论化而变得经验化、实用化和实践化。
●美国国会1958年9月通过、1964年和1967年两次延长有效期的《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战后首次颁布的教育大法,也是本次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赞科夫提出五条著名的实验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和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获得发展的原则。
●里根政府在成立“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时就把目标确定在“高质量”、“优异”、“杰出”上。
在报告《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高质量”被界定为:“它意味着每个学习者无论在学校或工作岗位应在个人能力的极限上工作,从而可以考验本人的极限,并把这种极限推向更高。
”报告还指出,“高质量指的是一个学校或学院为全体薛恒规定了高标准和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协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第六章教师●教师是以教育职业或活动为生存、发展方式的职业群体。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葵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是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承担教师培养的师范学堂有了独立的地位,并有了初级师范学堂和高级师范学堂之分。
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德国1684年首办教师讲习所。
●教师的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个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
●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的前瞻性素质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第七章课程●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形成,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课程为主要媒介。
●1981年,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
●课程的含义: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课程实施的现代化1.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应力求多样化,既应采取班级教学的形式,又应采取小组教学、个别指导的形式。
2.就教学而言,应注意采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社会交往的教学模式”等。
3.就教学手段而言,应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4.加强课程研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加强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5.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第八章教学理论●教学是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活动,所以备受关注。
●教学的定义: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6.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7.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章教学实施●在教学领域,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教学”和“怎样进行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指导与批改,课外辅导,考查与考试及成绩评定等。
第十章德育●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