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总结1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系统总结

局部解剖学系统总结

一、面部(一)面浅层A.皮肤与浅筋膜1.颊脂体B.血管1.面动脉2.面静脉C.神经1.三叉神经●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2.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二)面侧部●面浅部1.腮腺2.腮腺咬肌筋膜3.腮腺管4.腮腺淋巴结5.下颌后静脉6.颈外静脉7.耳颞神经8.咬肌●面深部1.翼内肌2.翼外肌3.上颌动脉●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颊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4.下颌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耳颞神经(一)颈部浅层1.颈前静脉2.颈外静脉3.颈丛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二)颈筋膜1.封套筋膜2.气管前筋膜3.椎前筋膜4.颈动脉鞘(三)颏下三角1.下颌下腺2.面动脉3.舌下神经4.舌神经5.下颌下神经节(四)颈动脉三角1.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2.颈内静脉3.舌下神经:颈袢4.副神经5.迷走神经6.二腹肌后腹(五)肌三角1.甲状腺:甲状腺鞘、纤维囊、甲状腺悬韧带2.甲状腺上动脉3.喉上神经4.甲状腺下动脉5.喉返神经:喉下神经6.甲状腺最下动脉7.甲状腺上静脉8.甲状腺中静脉9.甲状腺下静脉10.甲状旁腺(六)胸锁乳突肌区1.颈袢2.颈动脉鞘3.颈丛4.颈交感干(七)颈根部1.胸膜顶2.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无●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3.胸导管4.右淋巴导管5.锁骨下静脉6.迷走神经7.膈神经8.斜角肌(八)枕三角1.副神经2.颈丛: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胸长神经(九)锁骨上三角1.锁骨下静脉2.锁骨下动脉3.臂丛(一)胸壁一、浅层1.胸廓内动脉2.肋间后动脉3.胸肩峰动脉4.胸外侧动脉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前皮支6.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7.锁骨上神经二、深层1.锁胸筋膜2.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前锯肌3.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4.肋间后动脉、肋间后静脉、肋间神经5.胸廓内动脉(二)膈1.腔静脉孔2.食管裂孔3.主动脉孔4.膈神经(三)肺1.肺动脉2.上下肺静脉3.左肺主支气管、右肺上支气管、右肺中间支气管(四)上纵膈1.上腔静脉2.头臂静脉3.动脉韧带4.气管杈(五)后纵膈1.食管动脉2.食管静脉3.迷走神经4.奇静脉5.半急静脉6.胸导管7.胸交感干一、腹前外侧壁1.Camper筋膜2.Scarpa筋膜3.腹壁浅动脉4.旋髂浅动脉5.胸腹壁静脉6.腹直肌7.腹外斜肌8.腹内斜肌9.腹横肌10.腹横筋膜11.腹股沟浅环12.腹股沟韧带13.腹股沟深环14.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15.腹壁上下动脉16.旋髂深动脉17.第7~12胸神经前支:肋间神经、肋下神经18.髂腹下神经19.髂腹股沟神经20.生殖股神经21.腹直肌鞘22.半月线23.半环线24.腹白线25.腹股沟管26.精索外筋膜27.精索内筋膜28.提睾肌二、结肠上区●胃1.大网膜2.小网膜3.肝胃韧带4.肝十二指肠韧带5.胃脾韧带6.胃胰韧带7.胃膈韧带8.胃左、右动脉9.胃网膜左、右动脉10.胃短动脉11.胃后动脉●十二指肠1.十二指肠悬肌2.十二指肠悬韧带3.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4.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肝1.镰状韧带2.冠状韧带3.左、右三角韧带4.肝门静脉5.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6.肝总管:肝左、右管7.肝静脉:肝左、右、中间、右后静脉、尾状叶静脉●胆囊1.胆囊管2.胆囊动脉3.胆总管●胰1.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2.胰十二指肠下动脉3.胰背动脉4.胰下(即胰横)动脉5.脾动脉胰支:胰大动脉、胰尾动脉●脾1.胃脾韧带2.脾肾韧带3.膈脾韧带4.脾结肠韧带5.脾动脉6.脾静脉三、结肠下区1.左、右肠系膜窦2.肠系膜上动脉3.空、回肠动脉:动脉弓、边缘动脉4.阑尾5.阑尾动脉6.回结肠动脉7.左结肠动脉8.右结肠动脉9.中结肠动脉10.乙状结肠动脉11.直肠动脉四、腹膜后隙1.肾2.肾筋膜3.脂肪囊4.纤维囊5.肾动脉6.肾静脉7.输尿管8.肾上腺9.肾上腺上、中、下动脉10.腹主动脉11.腹腔干12.睾丸动脉、卵巢动脉13.膈下动脉14.骶正中动脉15.下腔静脉16.乳糜池17.腰丛: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第五章脊柱区1.枕大神经、枕动脉2.臀上、中、下皮神经3.胸腰筋膜4.斜方肌、背阔肌5.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6.肩胛背动脉7.夹肌、竖脊肌8.胸背动脉9.脊神经后支10.副神经11.胸背神经12.肩胛背神经第六章上肢一、肩部1.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前锯肌2.锁胸筋膜3.头静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4.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5.三边孔、四边孔6.旋肩胛动脉7.旋肱后动脉8.腋神经9.腋动脉●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10.腋静脉11.臂丛:●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12.胸长神经13.三角肌二、臂部1.头静脉2.贵要静脉3.臂外侧上、下皮神经4.肋间臂神经5.臂内侧皮神经6.前臂内侧皮神经7.肱动脉:●肱深动脉:桡神经⏹桡侧副动脉⏹中副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尺侧下副动脉8.肱静脉9.肱三头肌三、肘部1.肘正中静脉2.前臂内、外侧皮神经3.桡动脉、尺动脉4.骨间前、后动脉5.骨间总动脉6.骨间后神经四、前臂部1.前群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桡侧为拇长屈肌,尺侧为指深屈肌●为旋前方肌2.桡动脉3.桡静脉4.桡神经浅支5.尺神经6.尺动脉7.尺静脉8.正中神经9.正中动脉10.骨间前神经11.骨间前动脉12.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13.腕背侧韧带:伸肌支持带14.前臂肌后群(1)浅层:自外向内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局部解剖学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局部解剖学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局部解剖学是学习医学的基础。

在解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和关系,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局部解剖学教学内容广泛,涉及到头颈部、胸部、腹部、骨骼肌肉系统等多个部位的解剖结构,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通过学习局部解剖学,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局部解剖学教学需要注重实践。

对于解剖学这样一门需要大量记忆和理解的学科来说,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实验室中,我们有机会用手实际操作解剖学知识,通过自己亲手解剖标本来加深对人体结构的了解。

实践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体结构的复杂和美妙之处。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实践应该被重视,并且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

局部解剖学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解剖学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和理解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会感到沉闷和乏味。

教师需要善于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动画、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使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

也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与临床实践相关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

局部解剖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解剖学是一门对学生要求较高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

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解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局部的结构和组织。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通过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有一些体会和心得,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解剖学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位置和结构。

这需要我们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标准解剖学图谱。

在课堂上,老师会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人体的各个部位,但是只有在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参加实习,亲自触摸和感受人体的不同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需要结合临床实践。

解剖学知识是医学教育的基础,但是它还需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掌握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技巧,比如常用的解剖标志、手术入路等。

通过与临床医生的交流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剖学知识。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所学的解剖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解剖学能力。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由于解剖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啰嗦的学科,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或制作笔记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可以通过绘制图谱或模型来帮助理解和记忆结构。

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讨论和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

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 - 医学生们的总结

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 - 医学生们的总结

2016年人体解剖学笔记 - 医学生们的免费1. 引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之一。

它主要研究人体的结构和构造,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方面。

在医学专业的学习中,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们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医学生后续的学习、工作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是2016年人体解剖学笔记,旨在为医学生们提供一份免费的笔记。

本文主要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如人体系统、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旨在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提高医学生学习、工作和实践的能力。

2. 人体系统人体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织和细胞组成的,不同的系统负责不同的功能。

在人体解剖学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系统:2.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身体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状态。

2.2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分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运动。

2.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肠、肝、胆囊和胰腺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可被吸收的营养物质,以供身体各器官和组织使用。

2.4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等组成,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5 皮肤系统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调节体温和感知外界信息。

2.6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是控制和调节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感知外界信息和产生行为反应。

2.7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通过激素调节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代谢。

3. 组织和器官除了人体系统外,人体解剖学还涉及到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组织和器官,以及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3.1 组织学结构组织学结构主要涉及到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在人体解剖学中,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局部解剖学重点知识

局部解剖学重点知识

局部解剖学1局部解剖学第一周:上、下肢浅层结构第二周:股前内侧区第三周:臀区、股后区、腘窝第四周:腋腔第五周:国庆第六周:臂前区、肘前区、前臂前区第七周:手第八周:颈前区第九周:颈前区、颈侧区、颈根部第十周:手、甲状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第十一周:胸部第十二周:腹前外侧壁第十三周:腹股沟区第十四周: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第十五周:上腹部第十六周:中下腹部第十七周:肝胃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第十八周:中下腹部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上、下肢浅层结构的小结1.大隐静脉的起止,走行及表面投影、高位属支、穿通支、静脉瓣及伴行结构的位置。

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为人体最长、最粗的浅静脉,始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端。

①走行及表面投影:关键在以下几点:A.行经内踝尖前方1.5cm;最重要,因位置固定、表浅,临床常用于静脉切开;B.髌骨内侧缘四横指;C.耻骨结节下外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以上三点的连线即为大隐静脉的表面投影。

②高位属支:A.定义:汇入大隐静脉最后的分支,即隐股交界前5-7cm段。

B.大隐静脉的五种高位属支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C.型式多变:包括数量多变,共5种属支,但并非5条(每种属支可为1条,有时不止1条)汇合型式多变:尤其是前三条不仅可分别汇入,也可先以不同型式联合后再汇入;1D.行向是辨认的依据其中前三种有同名浅动脉伴行(源于股动脉)。

E.前三条浅静脉均有由股动脉发出的三条细小同名动脉伴行。

(不要求操作,因太细)。

可取该处皮瓣植。

注意:上述高位属支之间有侧支吻合,故在下肢静脉曲张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时,必须分别结扎属支,以防术后复发。

③穿通支:沟通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特点:A.穿深筋膜;B.规则地沿着肌间隔行走;C.多出现在膝关节上、下10cm及小腿中下1/3交界平面三处出现。

穿通支出现的平面有两个在小腿,故穿通支病变时小腿浅静脉曲张,蟠曲怒张。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作为医学生,学习解剖学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之一。

解剖学教学分为整体解剖和局部解剖两大部分,而局部解剖是整体解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和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接下来,我将围绕着我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探讨。

局部解剖学教学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觉得局部解剖学知识比较琐碎,容易混淆和淡忘。

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每一个细节。

在授课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需要对每一个部位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进行反复观察和记忆,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

实践是学习局部解剖学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解剖实验课上,老师会指导我们进行解剖操作,或者观摩专业人员进行手术操作。

这样的实践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和理解局部解剖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还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每个部位的结构,更需要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需要了解到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

局部解剖学教学也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局部解剖学知识比较干燥和琐碎,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操作实践,我们可能会发现它的美妙之处。

通过解剖操作,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体结构的精巧和复杂,这会激发我们对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里喜欢上这门学科。

学习局部解剖学是一项重要而又艰难的学习过程,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也一定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为患者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1.头部解剖学:头部是人体的最上部分,包括颅骨、头皮、面部和眼睛等结构。

头部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颅骨的骨组成、脑部结构(大脑、小脑、脑干)及其功能、面部骨骼和面部肌肉的构成。

2.颈部解剖学: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身体的部分,包括颈椎、颈部肌肉和颈血管等结构。

颈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颈椎的构造、颈椎间盘的位置和功能、颈部肌肉的分类和作用、颈血管的路径和分布。

3.胸部解剖学:胸部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包括胸腔、胸骨、肋骨和胸部肌肉等结构。

胸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胸腔的构造和内部器官(心脏、肺、食管等)的位置和功能、胸骨和肋骨的形态和连接方式、胸部肌肉和胸腔内血管的分布。

4.腹部解剖学:腹部是位于胸部下方的部分,包括腹腔、腹肌和内脏器官等结构。

腹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腹腔的结构、腹肌的分层和作用、内脏器官(肝脏、胃、肾脏等)的位置和功能、腹部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5.盆腔解剖学:盆腔位于腹部和骨盆之间,包括盆腔骨、盆腔脏器和骨盆底肌群等结构。

盆腔解剖学知识点包括盆腔骨的构造和连接、盆腔脏器(子宫、卵巢、膀胱等)的位置和功能、骨盆底肌群的作用和支持函数。

6.上肢解剖学:上肢是连接肩部和手部的部分,包括上肢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

上肢解剖学知识点包括上肢骨骼(肩胛骨、锁骨、上臂骨等)的形态和连接、上肢肌肉(肱二头肌、桡侧腕长肌等)的分布和功能、上肢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的结构和运动。

7.下肢解剖学:下肢是连接骨盆和脚部的部分,包括下肢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

下肢解剖学知识点包括下肢骨骼(髋骨、股骨、胫骨等)的形态和连接、下肢肌肉(臀大肌、股四头肌等)的分布和功能、下肢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的结构和运动。

8.脊柱解剖学:脊柱是人体的支持结构,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等结构。

脊柱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脊柱的分段和曲度、椎间盘的位置和功能、脊柱骨骼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除了上述各个部位的解剖学知识点,还有一些常见的器官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也很重要,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完整版)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

(完整版)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

(完整版)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局解知识点总结:1.肱动脉的体表投影;肱动脉的3个分支:肱动脉的体表投影:上肢外展90度,手掌向上,由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终点远侧2cm 处的连线,为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

两者以大圆肌下缘为界,大圆肌下缘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肱动脉的3个分支:(1)肱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的稍下方起于肱动脉后内壁,与桡神经一起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转入臂后区的桡神经沟中。

(2)尺侧下副动脉:在肱深动脉起点稍下方自肱动脉发出,伴随尺神经穿过内侧肌间隔行向内上髁背侧面,与尺侧返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吻合。

(3)尺侧上副动脉: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5厘米处起于肱动脉,分布于内上髁的前,后面,参加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上肢动脉的主干: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掌浅弓、掌深弓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的五条属支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注意上肢的深静脉和浅静脉都有哪些,怎么走形!2.腹部的体表标志1.肋弓下缘: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缘和第11-12浮肋构成,用于腹部分区、肝脾测量和胆囊定位2.剑突:胸骨下端软骨,肝脏测量标志3.腹上角:两侧肋弓至剑突根部的交角,判断体型及肝脏测量。

4.脐:腹部中心,投影至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分区法的标志,易有脐疝发生。

5.髂前上棘:髂棘前方突出点,腹部九分区法标志,骨髓穿刺部位6.腹直肌外缘:位于锁骨中线处,用于手术切口和胆囊点定位。

7.腹中线:腹部四分区法的垂直线,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寻找股动脉、股静脉的标志,常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和所在。

9.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10.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是检查肾脏压、叩痛的位置。

3.腹部的分区(一)四区法:即十字型法,以脐为中心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两线相交,把腹部分成四区(二)九区法井字型分区,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成九个区,上水平线又称肋线,为两侧肋缘最低点(相当于第十肋骨)的连线;下水平线又称髂棘线,为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左、右两条垂直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

局部解剖学各部分考点总结归纳

局部解剖学各部分考点总结归纳

《局部解剖学》考点总结第一章头颈部一、名词解释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

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

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

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

14、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脑膜中动脉穿耳颞神经两根之间垂直上行,经卵圆孔入颅中窝。

(F 头部 1)2、简述面部浅层的血管和特点。

(分布于面部浅层的血管为面动脉及主要分支、面静脉及主要属支:面动脉自颈外动脉发出,穿下颌下三角,在咬肌止点前缘绕下颌骨下缘向上内经口角和鼻翼外侧上行至内眦,改称内眦动脉。

其主要分支有下、上唇动脉,鼻外侧动脉,以及终支内眦动脉。

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交界处可触及其搏动,并为压迫止血点。

面静脉伴面动脉自内眦静脉向外下至下颌骨下缘到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后注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起始处通过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交通。

面静脉无瓣膜,表情肌收缩时可导致血流逆流入海绵窦。

颈部 3)3、A.桡骨粗隆B.肩峰C.三角肌粗隆D.肱骨内上髁E.桡骨茎突1.触摸桡动脉的标志是(E|D 上肢 1)2.触摸尺神经的标志是4、硬膜外隙(B 脊柱区1)A.又称硬膜下隙B.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C.内含脂肪和椎外静脉丛D.上端与颅内相通E.有脊神经后支通过5、肠系膜上动脉向右发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中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向左发出约12~18条空肠动脉和___________。

(回肠动脉腹部 1)6、腮腺导管(ABD 头部 1)A.长5~6cmB.管腔直径约C.位于颧弓下4cmD.与面横动脉伴行E.与面神经颧支伴行7、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外动脉、颈内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

(F 头部 2)8、胸膜腔(A 胸部2)A.由脏、壁胸膜共同围成的密闭窄隙B.由壁胸膜相互返折而成C.可通过呼吸与外界相通D.左、右胸膜腔经气管相通E.其内有左、右肺和少量液体9、.试述输尿管行径、分段、狭窄及临床意义。

(输尿管是位于腹膜后隙内的细长肌性管道,长25~30Cm.上端起自肾盂,下端终止于膀胱。

输尿管可分为腹部、盆部和壁内部3部。

输尿管第一段(腹部)在肾盂下端起始后,在腹后壁腹膜深方沿腰大肌前面下降,至小骨盆缘跨越髂血管前面进入盆腔;第二段(盆部)自髂血管交叉处起,输尿管沿盆腔侧壁行向下至膀胱底;第三段(壁内段)自入膀胱到输尿管口的一段。

局部解剖学重点归纳

局部解剖学重点归纳

局部解剖学教案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常选部位(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

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

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三)皮神经概况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四)阔筋膜broad fascia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外侧肌间隔(较强)内侧肌间隔(较薄)股后肌间隔(薄弱)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一)皮神经概况隐神经(L2、3):小腿内侧腓浅神经(L4,S1、2)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腓骨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小结】一、阴股沟皮瓣下肢皮肤内侧(特别为股内侧)较薄,皮脂腺较多;外侧和后部较厚。

大腿前、内侧皮肤面积较大,位置隐蔽,因此股前部和内侧区为皮瓣理想的供区之一。

以阴股沟皮瓣为例:1.皮瓣范围会阴部与股部之间的沟称阴股沟。

该皮瓣前达耻骨结节平面;后达肛门中点平面;内侧男性达阴囊根部,女性达大阴唇外侧,可供范围约15×8 cm。

2.皮瓣的特点(1)供区皮肤薄而柔软,绝大部分无毛,具有一定弹性,皮脂腺丰富,皮肤湿润,尤以阴囊(阴唇)外区更佳。

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我

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我

第一章头部1.翼点( P7 ):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 H”形的缝。

翼点是颅骨的单薄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断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2.乳突( P7 ):位于耳垂后方,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

在乳突后部的颅底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备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3.枕外隆凸( P7 ):位于枕骨外面正中向后的最突出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

枕外隆凸向双侧的弓形骨嵴称上项线。

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充,实行颅后窝开颅术若沿枕外隆凸做正中切口时,注意勿伤及导血管和窦汇,免得以致大出血。

4.面动脉压迫止血部位( P8):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订交处,能够涉及面动脉的搏动,面浅部出血可压迫此处止血。

5.面神经(P9):行于面神经管,由茎乳孔出颅向前外穿入腮腺内先分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叉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五组分支,由腮腺上缘、前缘及下端穿出,支配面肌和颈阔肌。

①颞支—额肌、眼轮匝肌上份②颧支 ---颧肌、眼轮匝肌下部、提上唇肌③颊支(伴腮腺管走行)--颊肌、口裂四周诸肌④下颌缘支—下唇诸肌及颏肌⑤颈支(行于颈阔肌深面)---颈阔肌6.腮腺鞘(P10 ):腮腺咬肌筋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持续,在腮腺后缘分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7.腮腺鞘的构造特色( P10 ):①腮腺鞘与腮腺联合密切,并发出很多间隔深入腺体,将其分开为很多小叶。

所以,腮腺化脓时可形成多个散在的小脓灶,不易扩散,在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一个脓腔。

②腮腺鞘的浅层致密,而深层单薄且不完好,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部经此与咽旁空隙和翼下颌空隙相通。

故腮腺化脓时,易穿过深层,扩散到咽旁空隙,形成咽旁脓肿。

8.腮腺床(P10 ):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 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

局部解剖学知识要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要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概要头部一、额顶枕区(P86-88)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头皮”1、层次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颅骨外膜2、头部皮肤特点:厚,致密,腺体、血管丰富3、浅筋膜血管神经分布:前组: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外侧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4、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额腹和枕腹5、腱膜下间隙:连接疏松,移动度大二、面部浅层结构(P77-78)1、皮肤和浅筋膜:薄,疏松,富有弹性,有颊脂体,腺体、血供丰富,好发囊肿和疖肿2、血管:面动脉、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海绵窦相通)3、神经支配:面神经支配面肌(表情肌)运动,三叉神经支配感觉三、“危险三角”(P77)指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

因该处面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且静脉内无瓣膜,若面部感染处理不当(如挤压化脓处),可导致细菌栓子进入海绵窦,造成颅内继发感染。

四、面神经颅外分段(P81)1、面神经的路程:穿出茎乳孔—(第1段)—进入腮腺被覆盖(第2段)——出腮腺(第3段)2、各段特点: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干第2段:在腮腺内分支,腮腺肿大可压迫面神经第3段:分成5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五、腮腺咬肌区(P80-82)1、内容:腮腺、咬肌、腮腺导管、腮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2、“腮腺床”由腮腺附近的肌肉(茎突诸肌)、血管(颈内动静脉)和神经(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构成。

3、穿过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面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颈部ZOU&邹一、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P105)1、层次:封套筋膜、内脏筋膜、椎前筋膜2、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二、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的境界、层次和内容(P108)1、下颌下三角境界:下颌骨体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围成层次:浅面: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面: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咽中缩肌内容:下颌下腺、面动、静脉、下颌下淋巴结、舌神经、舌下神经2、颈动脉三角境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部,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包括颈阔肌)、颈筋膜浅层深层:椎前筋膜(其内侧是咽侧壁和其筋膜)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颈深淋巴结二腹肌后腹3、肌三角境界: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层:椎前筋膜内容: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三、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及内容1.境界:胸锁乳突肌所覆盖的区域2.内容:颈袢、颈动脉鞘、颈丛、颈交感干四、甲状腺的血管、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1)1、甲状腺的血管:动脉: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和1支甲状腺最下动脉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静脉(第4甲状腺静脉出现几率不恒定,注:甲状腺动静脉不全同名,亦不全伴行)2、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2—P114)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由于内容较多,请自行看书并结合图形理解)胸部一.胸壁的层次p132-1341.皮肤浅层结构 2.浅筋膜肋间动脉前皮支3.浅血管及神经肋间静脉前皮支肋间神经前皮支胸大肌筋膜胸小肌筋膜1.深筋膜锁胸筋膜胸大肌2. 肌层胸小肌深层结构前锯肌肋间外肌3.肋间隙肋间内肌肋间血管神经沿肋沟走行4.胸内筋膜肋间最内肌二.乳房的淋巴回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P1351.乳房淋巴回流分5条途径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诸如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2)乳房内侧部的了淋巴结流入胸骨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3)乳房上部淋巴管流入腋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4)乳房下部淋巴结诸如隔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上部隔下及肝淋巴结吻合5)乳房深部淋巴管穿胸大肌和胸小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2.临床意义:当乳腺累及淋巴管时导致所收集范围的淋巴结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使具备皮肤呈点状凹陷的“橘皮样”变,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 - 医学生们免费总结

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 - 医学生们免费总结

人体解剖学备课笔记绪论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分类: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巨视解剖学叙述。

局部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广义解剖学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微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一)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二)人体九大系统:1、运动系统: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泌尿系统;5、生殖系统;6、脉管系统;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神经系统。

(三)分部: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1、上(颅侧):近头者下(尾侧):近足者2、前(腹侧):近腹者后(背侧):近背者3、内侧:近正中面者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6、四肢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下肢:胫、腓(三)轴和面1、轴: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

2、面: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局部解剖个人感想总结

局部解剖个人感想总结

局部解剖个人感想总结前言局部解剖作为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医学知识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和实践之后,我对局部解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本文将通过对局部解剖的个人感想总结,探讨其对于医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个人的影响。

局部解剖的重要性1. 了解人体结构和组织局部解剖是研究人体构造和组织关系的基础,通过学习局部解剖,我们可以了解人体不同部位的结构特点、器官位置及其功能。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人体解剖,才能正确地评估和处理疾病以及进行手术操作。

2. 建立三维空间思维学习局部解剖需要我们通过二维图像进行三维空间思维的构建和理解。

这对于医学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掌握三维空间思维,提高对解剖结构的抽象和空间理解能力。

3.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局部解剖不仅涉及解剖学,还需要综合运用生理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结合多学科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与其功能的关联性,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局部解剖的感受1. 探索身体奥秘的乐趣学习局部解剖的过程就如同一场身体的探险之旅,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你会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身体的构造,不仅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认识,也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学的热爱。

2. 培养耐心和细致的态度局部解剖的学习需要详细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这对学生们的耐心和细致要求非常高。

在课堂上,我们需要认真听讲,用心观察和描绘每个解剖结构,这培养了我们仔细观察的能力,对于未来的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局部解剖时,我们往往需要在小组中进行解剖实验或讨论。

这样的学习方式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学习局部解剖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二维图像还原三维空间结构。

这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有积极的影响。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整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整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重点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腋窝 axillary fossa P2腋部皮肤在上肢外展时呈现非常明显的凹陷。

前:胸大肌构成腋前襞;后:背阔肌、大圆肌构成腋后襞;内:胸壁;外:臂上段。

腋腔 axillary cavity①组成:尖向上,由第一肋、锁骨、肩胛骨上缘围成;底向外下,为筋膜和皮肤;前壁为皮肤、浅深筋膜、胸大小肌、锁胸筋膜;内侧壁为前五肋、肋间肌、前锯肌;后壁为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外侧壁为肱骨近侧段、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

②内容物:腋动脉+分支、腋静脉+分支、臂丛+分支、腋淋巴结群。

肘窝cubital fossa P2、20、23肘关节前方的三角形凹陷。

外界:肱桡肌;内界:旋前圆肌;上界:肱骨内、外上髁连线。

肘窝由肱二头肌腱膜、浅V、皮N覆盖,窝底是肱肌和旋后肌。

肘窝内有肱二头肌,肱A末端,桡、尺A的起始,正中N和桡N。

鼻烟窝P3拇指外展伸直时形成的三角形凹陷,尺侧:拇长伸肌;桡侧:拇短伸肌;拇长展肌。

手指压窝底可摸到桡动脉搏动。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P6、12又称喙胸锁筋膜,包绕胸小肌的筋膜向上延伸,在胸小肌上缘与锁骨之间存在较致密的膜,或略带脂肪的膜性结构,由腋腔到胸前壁的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结构,大都穿过此膜。

腋鞘 axillary sheath,P8 、12又称颈腋管,喙肱肌内侧,包绕腋A、V,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腋淋巴结群的深筋膜所形成的筋膜鞘。

三边孔 triangular space,P10P12P31系腋腔底后壁肌肉构成的孔状结构,其上界:肩胛下肌、小圆肌,下界:大圆肌,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该孔有旋肩胛A从前至后绕过肩胛骨外侧缘进入冈下窝。

四边孔quadrangular space,P9P12P31系腋腔底后壁肌肉构成的孔状结构。

其上界:肩胛下肌、小圆肌;下界:大圆肌、背阔肌;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肱骨外科颈。

该孔有旋肱后A、V,腋N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一、脊柱区1、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

2、体表标志(枕外窿凸、上项线、第7颈椎棘突、肩胛骨<上角、下角、内侧缘、肩胛冈、肩峰>第12肋、髂嵴、髂后上棘、肋脊角costalspinal angle、骶管裂孔和骶角)。

3、肩胛区的分区(肩胛上区suprascapular region肩胛下区infrascapular region肩胛间区interscapular region)。

(可放在上肢第三节)4、脊柱区的皮神经。

5、胸腰筋膜。

6、背肌浅层肌的起止、作用和神经。

7、背肌深层肌的起止、作用和神经。

8、枕下三角和听诊三角9、腰上、下三角。

10、脊柱区动脉。

11、颈椎椎体间的连结。

12、颈椎椎弓间的连结。

13、椎管内脊髓被膜及间隙。

14、腰椎穿刺(简称腰穿)经过的解剖学层次。

15、颈椎侧方穿刺术的位置及经过的解剖结构。

16、腰神经通道。

17、椎间管的毗邻和交通。

18、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16、17、18可省略)二、头部1、境界和分区。

2、体表标志(额结节、眉弓、眶上切迹<眶上孔>、眶下孔、颧弓)。

3、体表标志(颏孔、下颌角、乳突、枕外隆凸、下颌关节)。

颅顶4、颅顶层次(以讲述名称和层次为主)。

5、头皮三层各层特点。

6、危险区和颅骨骨膜。

7、颅顶区的血管和神经。

8、颞区的境界和层次。

9、颞区的筋膜和间隙及内容。

面浅部1、皮肤和浅筋膜的特点和面肌名称及管理神经。

2、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和层次。

3、腮腺管走行和投影。

4、穿经腮腺的结构。

5、面部血管及危险三角。

6、头面部皮神经的分布。

三、颈部(其中项部归在脊柱区)1、境界和分区。

2、体表标志(喉结、胸锁乳突肌、第七颈椎、锁骨、颈静脉静脉切迹)。

3、体表标志(舌骨、环状软骨、气管、锁骨上大窝)。

4、颈部皮肤和浅筋膜(颈阔肌)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5、颈部浅静脉和皮神经。

6、颈部深筋膜浅层包被的结构和形成的间隙。

7、颈部深筋膜中层和深层包被的结构和形成的间隙。

8、下颌下三角围成和内容。

9、颏下三角围成和内容。

10、颈动脉三角围成和内容。

11、肌三角围成和内容。

12、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和内容。

13、颈部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

14、颈外侧区境界。

15、锁骨上大窝的位置和结构。

16、枕三角的围成、层次和内容。

17、椎动脉三角的围成和内容。

18、前斜角肌的毗邻结构。

19、锁骨下动脉的分段、分支。

20、臂丛组成、锁骨上的分支及臂丛阻滞麻醉。

21、胸导管的起止、走行、作用(可放在胸部讲,此处只讲胸导管弓)。

22、胸膜顶的毗邻及投影。

23、甲状腺手术入路层次。

24、气管切开术经过的解剖学层次。

25、环甲膜穿刺经过的解剖学层次和到达喉腔的部位。

26、颈部脏器的毗邻关系。

27、固有颈部的肌群及神经支配。

四、上肢:1分部分区。

第一节胸前外侧壁和腋区2、体表标志(肩峰、喙突、腋窝、肘窝):只要求结合自身讲明白位置即可。

3、上六对肋间神经的来源分支和肋间臂神经。

4、上肢主要的浅静名称、走行和回流。

5、锁胸筋膜。

6、胸大肌、胸小肌的起止点作用以及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7、附着于肩胛骨的肌。

8、分布于三角肌区和肩胛区的神经和血管。

9、腋腔的顶和底。

10、腋腔的前壁(不要讲述锁胸筋膜)和后壁。

11、腋腔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不讲述三、四边孔)。

12、三、四边孔的位置、围成及穿行结构。

13、腋动脉的分段和分支。

14、臂丛锁骨下部的分支名称和发出位点(来源或合成)。

15、腋鞘(如在颈部部讲授过可忽略)。

16、腋窝淋巴结。

17、锁骨易骨折的部位及骨折移位方向和原因。

18、乳癌根治术易损伤的神经及产生的后果。

(17、18可省略)第二节臂、肘和前臂前区1、体表标志(肱二头肌、提携角、肱骨内、外上髁)要求在自己和同学部分演示出来即可。

2、肱二头肌内侧沟内走形的血管神经。

2、肱二头肌腱膜和肱二头肌肌腱以及肌腱内侧通过的神经和血管。

3、肩部前方以及臂前部皮神经的分布和来源。

4、前臂前方皮神经的分布和来源。

5、臂部前骨筋膜鞘的组成和内容。

6、前臂部前骨筋膜鞘的组成和内容。

7、臂部前群肌的神经血管配布。

8、前臂前群肌的神经支配。

9、前臂屈肌后间隙。

10、肘窝。

11、肱动脉的分支分布。

12、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体表投影。

13、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体表投影。

14、正中神经走行及支配的肌。

15、尺神经走行及支配的肌。

16、旋前圆肌前方通过的血管和神经。

第三节肩胛区、三角肌、臂和前臂后区、腕后区1、体表标志(鹰嘴、Lister结节、三角肌、肱三头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肌腱、拇短伸肌肌腱、指伸肌肌腱)。

2、肘后三角、肘外侧三角、肘后窝。

3、鼻烟壶。

4、手部的皮神经分布。

5、手腕背侧骨纤维管道。

6、手背筋膜间隙。

7、肌腱袖。

8、肱骨肌管。

9、桡神经的走行分支及支配的肌。

10、肩胛动脉网、肘关节动脉网。

11、腕背网。

12、分布于拇指的血管名称、来源;止于拇指的肌腱的名称和分布作用。

13、分布于食(示)指的血管名称、来源;止于食指的肌腱的名称和分布作用。

14、分布于小指的血管名称、来源;止于小指的肌腱的名称和分布作用。

15、臂部后骨筋膜鞘的组成和内容。

16、前臂部后骨筋膜鞘的组成和内容。

第四节腕前区、手掌和手指掌侧面1、体表标志(腕横纹和腱隆起)。

2、体表标志(掌纹、指掌侧横纹、指腹和指纹)。

3、手掌的层次。

4、腕管。

5、指蹼间隙和指髓间隙。

6、腕尺侧管和腕桡侧管。

7、鱼际肌和小鱼际肌的名称与神经支配。

8、手掌骨筋膜鞘。

9、掌深弓、掌浅弓的投影、形成以及分支分布。

五、下肢:1、分部分区。

第一节股前区和股内侧区。

2、体表标志(髂前上棘、腹股沟、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

3、体表标志(股骨内、外上髁;髌骨、髌韧带、收肌结节、股直肌)。

4、股前区和股内侧区的皮神经名称分布及起始来源。

5、股前区和股内侧区浅静脉及淋巴回流。

6、隐静脉裂孔(形成、形态、穿行解剖结构)。

7、阔筋膜形成的肌间隔及骨筋膜鞘。

8、大腿前群肌和内侧群肌的名称和位置。

9、收肌腱裂孔的形成及穿行结构。

10、血管腔隙和肌腔隙的位置围成及内容。

11、股鞘。

12、股管。

13、股三角的境界和内容14、股动脉的投影、分支分布。

15、股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支分布。

16、收肌管。

17、闭孔、闭膜管及其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

18、Nelaton线、Schoemaker征、Kaplan点。

19、股疝的发生及疝被囊的层次。

20、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

21、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第二节臀区、股后区和腘窝1、体表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大转子)。

2、体表标志(臀大肌、骶角、骶管裂孔、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半膜肌、腘窝)。

3、臀部的境界。

4、分布于臀区的皮神经。

5、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6、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

7、穿经坐骨小孔的结构。

8、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及坐骨神经主干支配的肌。

9、股后区的动脉吻合。

10、腘窝的边界及内容。

11、胫神经的分支分布。

12、腓总神经的分支和分布。

第三节小腿部和足背1、体表标志(胫骨粗隆、腓骨头、腓骨颈;内、外踝;跟骨结节、第五跖骨头、第一跖骨头、小腿三头肌<跟腱>、胫骨前肌肌腱。

2、小腿前外侧部和足背的皮神经和浅静脉。

3、小腿部的三个骨筋膜鞘的组成及内容。

4、踝管以及各骨纤维性管内通过的结构。

5、小腿后部的皮神经和浅静脉。

6、小腿踝部前外侧的3个骨纤维性管及其内通过的结构。

7、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投影及分支分布。

8、足底“腱环”的形成及其作用。

足底的分区。

足底肌的层次。

分布于足底的血管和神经。

9、仰趾足和马蹄足10 足弓。

六、胸部1、胸部与颈部、上肢和腹部的分界。

第一节胸壁2、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意义、胸骨角意义)。

3、体表标志(剑突、肋弓、锁骨及锁骨下窝、乳头)。

4、胸部的标志线。

5、胸壁层次。

6、胸部皮神经分布的阶段性特点。

7、乳腺结构。

8、乳房的血液循环。

9、乳房的淋巴结及淋巴回流。

10、肋间隙的结构(肌层和神经血管的分布特点)。

11、胸前壁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胸膜腔穿刺经过的解剖层次、注意事项。

12、胸后壁肩胛线第8、9肋间隙胸膜腔穿刺经过的解剖层次注意事项。

13、胸膜腔和胸膜隐窝。

14、胸膜前界及胸腺三角和心包裸三角。

15、胸膜下界。

16、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17、胸廓上口压迫综合征。

18、乳腺癌切除术易损伤的神经。

第二节纵隔和肺1、体表标志(心的体表标志)。

2、心瓣膜的体表标志。

3、大血管的体表标志(升主动脉、头臂干、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4、纵隔的境界和位置。

5、纵隔的分区。

6、纵隔左面观的结构。

7、纵隔右面的结构。

8、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

9、上腔静脉的毗邻。

10、主动脉弓的毗邻。

11、动脉导管三角。

12、心包窦。

13、心包内大血管。

14、心的血液供应。

15、后纵隔中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16、食管的血液循环。

17、胸导管的起止走行与乳糜胸。

18、胸交感干,内脏大、小神经纤维的来源和终止。

19、奇静脉的起止、走行和属支。

20、肺的体表投影。

21、肺裂的体表投影。

22、肺根体表投影。

23、肺根各结构的位置关系。

24、第一、第二肺门。

25、肺根的毗邻关系。

第四节:膈1、膈的孔道和穿行的结构。

2、腰肋三角。

3、膈的血液循环。

4、膈疝常见位置。

七腹部1、腹部与胸部、背部、下肢的分界。

第一节腹前外侧壁1、腹前外侧壁的境界和分区。

2、体表标志(腹直肌、马甲线、人鱼线)。

3、胃幽门、胆囊底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4、Camper筋膜、Scarpa筋膜。

6、脐周静脉网的回流途径。

7、腹壁皮神经。

5、腹直肌鞘和腹白线。

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位置、起止、及神经血管分布。

8、常见腹壁纵切口手术切口层次。

9、常见腹壁斜切口手术切口层次(Kocher 切口和McBurney切口)。

第二节腹股沟区1、体表投影(腹股沟浅环、腹股沟深环、腹股沟管)。

2、腹股沟管(两口的围成、四壁)。

3、精索表面三层被膜的名称及形成。

4、腹股沟管毗邻的血管和神经。

5、腹股沟三角的位置、围成及腹壁下动脉的投影。

6、脐下腹前外侧壁内面的韧带、皱襞、凹陷。

7、精索、鞘韧带、鞘膜腔。

8、腹股沟直、斜疝形成和鉴别的解剖学基础。

第三节腹膜与腹膜腔1、腹腔与腹膜腔的区别。

2、腹膜与脏器关系:三类器官的归类。

3、肝周围的韧带。

4、胃周围的韧带。

5、脾周围的韧带。

6、大网膜的位置、形态及形成的结构。

7、大网膜的血供。

8、小网膜的位置、分部及内含的结构。

9、网膜孔的位置及边界。

10、网膜囊的位置围成。

11、腹膜形成的系膜。

12、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弯曲及周围的隐窝。

13、膈下间隙。

14、左、右结肠旁沟的位置和交通。

15、左、右肠系膜窦的位置、围成及交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