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合集下载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1)酸枣仁药性的探寻 (4)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本文为JT叔叔投稿于香港《MM》杂志之旧文〕麻黄,所谓「标热本寒」之药也,其形中空如管,能从骨、从血脉中把阳气发出来驱散寒邪,能祛邪,但人会虚。

张仲景书中的药的走法,有「与皮表平行」的药,有「与皮表垂直」的药,代表性药味,例如麻黄是垂直皮表发汗的,柴胡是平行的(走少阳区),二药王不见王。

在柴胡剂中,枳实可用(平行),厚朴不同用(垂直);相反地,枳实不同麻黄剂一起用,厚朴与麻黄一起很好用。

用反了,枳、朴皆不得发挥其药效。

但,反面来说,张仲景也依此原理「制」麻黄。

麻黄和两类药物同用时,会受制而药性变得温和。

其一:阳明区块药,药性顺肌理而行,属平行药。

例如葛根、石膏、苍朮、白朮。

较没力的是葛根,例如葛根汤中有麻黄汉制三两,量和麻黄汤一样重,但葛根汤的发汗力仅得麻黄汤之半,于焉得知:葛根四两约可制麻黄三两其半,即一点五两。

葛根八麻黄三之比例时,可无发汗现象。

石膏、麻黄同用时,仲景麻杏甘石汤已示其例。

麻杏甘石汤服后不发汗,但仍可去邪,即石膏八两可制麻黄四两。

依此比例原则,越婢、大青龙,虽麻黄六两,但因石膏有鸡子大(约汉代六至八两),则麻黄之发汗力仅余三两,即同于麻黄汤。

朮类则今人研究:二倍于麻黄时,发汗力减半,四倍时全无汗力,而祛湿之效皆甚佳。

风湿患者临床,麻黄加朮汤,以此原则量其虚实作加减。

此其与阳明区药之相互作用其大概。

第二类:附子、细辛、地黄等直入少阴心肾之药,则不直接影响麻黄之发汗力,但会深化其发汗力。

另外,治寒饮而咳的小青龙汤,因有半夏,移肺中水入膀胱,故不成汗解而成尿解。

直用生半夏如《伤寒论》剂量(半升约如汉制四至六两),必尿解,解后人不虚。

因肺中寒饮之邪,尿解有路可去,汗解则属无理。

今用制半夏则需加倍。

今一般医师半夏则用量不足,故常使小青龙汤服后作汗解,乃至病人服后大虚,乃言此药续后不佳。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6)大柴胡汤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6)大柴胡汤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6)大柴胡汤7.5.2大柴胡汤解VS大黄芒硝药性大柴胡汤与少阳腑证(桂本3-20条)接下来呢,我们就要讲大柴胡汤证,跟柴胡加芒硝汤证。

这个大柴胡汤证啊,我将有一些最基本的事情要先跟同学讲清楚。

就是我过去自己读《伤寒论》,也读了不少次了,然后之前又带助教读,然后后来出来教书,这一次又一次的过程里面,我觉得,我好像都有教到过大柴胡汤,可是我现在才发觉,我过去教大柴胡汤的时候都算是教错了.就是说,我过去在教大柴胡汤的时候,是把大柴胡汤,因为大柴胡汤里面有大黄吧,对不对?所以我过去都把大柴胡汤看成是一个少阳病跟阳明病合并的证状,就是这里面,阳明病当一个人是里面有这个干的大便,很热的结在里面的时候,我们不是要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要把它下下去,对不对?所以,我过去我都会有一种感觉是,从方剂的结构就很草率的以为大承气汤就是阳明病的大便燥结,然后跟小柴胡汤证混杂在一起,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处理。

可是呢,这次读书在看了一些别的老师的讲法哦,再做一次功课才发现,我那样的讲法整个都偏掉了。

怎么会发现已经偏掉,其实也是很微妙,是助教在帮我弄医案的时候,助教跟我说,怎么看大柴胡汤会觉得,好像就是承气汤加小柴啊?就是这样用的用的。

而,就他说,那你,就是上课有什么好讲的?好像这个汤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

其实我才发现说,助教这样讲,我也觉得说,张仲景的方,讲到大柴胡汤的时候哦,好像有什么东西我不会注意到,所以才会把它理解成这个东西。

那后来再看了一些东西才发现说,原来大柴胡汤哦,它果然是治一种少阳病,而这个少阳病呢,并不等于阳明病掺杂柴胡证,这是不能画上等号的事情。

当然大柴胡汤也有治到阳明病掺杂柴胡证,这是没有错的,那就代表说,像刚才我们说小建中汤,放在那边,对不对?它同时去帮麻黄汤的那个底下的虚打底,对不对?也帮柴胡汤的底下的虚打底。

同样的这个方可以在人体运作的时候,会有两个不同层面的运作结构呈现出来,同样的大柴胡汤也是一样。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桂11-26/宋无】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当归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木通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劈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接下来呢,我们来看当归四逆汤。

一冲过来路都是很重要的方子,今天是在飚车啊。

条文我们先顺一下,因为〈少阴篇〉的当归四逆汤,这个条文是桂林本独有的,在宋本《伤寒论》里面,当归四逆汤第一次出现是在〈厥阴篇〉,不是在这里。

不过我觉得,〈少阴篇〉有这一条也好。

它说「少阴病,脉微而弱」,首先同学记得一件事,当归四逆汤证的「标准脉」就是:那个脉啊,弱到你几乎把不出来,也就是这个脉「隐隐约约」的快没有了,这种时候,上中下三部都是这样子的,你就要先想到当归四逆汤。

然后,它说「身痛如掣」,这个「身痛如掣」,就让当归四逆汤的「身体痛」,跟附子汤、真武汤都分开了。

「身痛如掣」的这种身痛,临床上在得少阴病的时候会不会遇到?会。

这个人在床上,不动的时候不痛,动的时候会觉得扯到一下而痛。

虽然不一定是你们常见的,我倒是有这样的经验过。

在阴证感冒的时候,「动一下,会扯痛」这是有的。

那你说,这样的一个病机来讲,到底要算是少阴还是厥阴?严格来讲是「厥阴」,可是以症状来讲,往往那个人是先得少阴病,然后,发现自己有这个状态。

所以在少阴病来讲──我们先不要用到那么厥阴的讲法──少阴病这人体质就是偏虚偏寒,那他如果寒到血分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状况。

如果他寒在气分的话,气分是「无形的身体」,除了十枣汤证的痰水那一类的东西扯到之外,纯粹的虚寒,不太会被扯到的。

但是寒到血分、血管特别寒的人,那是有形的身体,一扯到,就会有痛的感觉。

它说这是「荣卫不和」,我想「荣卫不和」也是个象征的讲法。

就是血管外面跟血管里面,有了一种差异,这个差异,当然严格来讲,也是「厥阴病」比较会有的「阴阳分裂」。

能量都在气分那一边,血分这边已经冷到整个没有能量了、快冷死了。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柴胡证小柴胡汤(二)辨证技法:太阳病中的少阳〔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六堂〕少阳主证提纲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什么是柴胡证,来教完小柴胡汤这帖汤,有些比较复杂的条文,我们可能就留待之后再来处理。

跟柴胡汤主证相关的条文,我们先看三之十四条、三之二十条,这两条根本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热论〉,三之十四条根本就是抄《黄帝内经》抄来的,这其实也是《伤寒论》跟《黄帝内经》很明显的交会点,有人说,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讲感冒的六个层次,跟经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我觉得,《伤寒论》学得越熟,越会感到张仲景其实还蛮尊重《黄帝内经》的那一套,少阳病,它的确有牵涉到少阳经;太阳病有牵涉到太阳经。

只是张仲景所谈论的问题,是比「单论某一条经本身」还要更广泛的问题,不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单纯,张仲景的书有比较细部的层次。

【桂3-14/宋.例13】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

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三四日,是照六经的传法,通常是先太阳、再阳明、再少阳,它说因为少阳经,经过这些地方,所以它经过的地方可能就会胸部、身体侧面痛、耳朵听不清楚。

少阳病的辨证点,特征之一是脉弦,所以感冒的时候如果把到弦脉,那就要考虑有可能是少阳病。

因为每一个人的弦脉,以初学者来讲,得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这个脉会比平常把到它的时候更瘦一点,但在瘦的同时,会觉得它也绷得更紧一点。

就像是太阳病的脉是整片浮起来──平常要摸到皮肤,再稍微按下去才感受到它的跳动;现在好象才贴到皮肤表面一点点,就感觉得出它的跳动了,这就是浮脉──弦脉的话,我想也是自己跟自己比,就是平常摸起来没有绷成一条的,现在摸起来绷成一条了。

但这个一条,也不能太沉,因为太沉的话,就变成少阴病的「脉沉细」了,那就不是标准的弦脉。

它还要有点力气,但那个力气,大概只是跟平常的脉象相比,「几乎感觉不出来的」强一点点,如果很明显比平常又浮又紧的脉,那大概就是麻黄、大青龙汤类的;如果是很有力的洪脉就是白虎、承气一类的……勒成细细一根、不太沉、不比平常的脉没力。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4)疝症情志助勇丹散花丹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4)疝症情志助勇丹散花丹

JT 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4 )疝症情志助勇丹散花丹疝症那接下来他讲到哦,疝症,疝气这个病其实也是走肝胆啊,只是疝气这个病呢,我不太觉得是属于少阳病的区块,也就是,疝气它有可能通过疏肝解郁的方法治疗,但是在我个人面对这个病的时候,总觉得这比较属于厥阴病的事情,就是睾丸被缩入腹中,或者是肠子啊,小肠掉到阴囊里面去,这种病其实不太属于少阳,但是因为这个关系到,因为,疝症的话,我想我们中医的这个最大公约数正确的思考就是这东西当然是跟厥阴肝经有关了,所以你要治疝当然是要处理厥阴肝经的问题。

那如果你的疝症是睾丸内缩的话,那通常都是厥阴经已经太寒太没有能量了。

所以,那在这边他的方子,他有第一个方子啊,就是睾丸啊,就是缩进去的,那他就是用一些通肝的药啊,来通他,当然你也可以说他的有一些药是我们现在不太能够理解的,比如说为什么用白术,为什么用沙参,其实这种傅青主一派还是有一些特别的药的用法,我们现在不容易理解,不过至少这个方就是这样子治。

那这个疝症他们也会说叫狐疝,为什么叫狐疝,因为像狐狸样,一下躲在洞里面,一下跑出来哦,就是所以像狐狸那这个,那另外下来可能孙真君的这个方,这个方比较像般时方通用的方,像我们时方什么橘核丸啊,暖肝煎哪,反正就是能通肝气,暖肝经的药,大概都是满能够可以治疗到这个肝经上面的病变的。

那这个睾丸会缩入肚子,还是怎么样这种疝症,这种狐疝症,张仲景的书是用什么,同学还记的吗?蜘蛛散啊。

就是,蜘蛛不是会抓那个蜘蛛丝这样爬上去的吗,所以,那个东西掉下来还要吃蜘蛛啊,然后他就爬上去了啊。

就是,所以,你说猫狗太可爱,乌龟太可爱不敢吃,那蜘蛛不可爱,敢吃了吧,最后还是不敢吃,就各位同学都很挑嘴啊。

那既然张仲景的蜘蛛散不好用,那没有办法,那你只好用时方了啊,就是。

那这种暖肝的药其实很多选择的,你甚至,这个肝经的大敦穴,就是脚上的大指,比较偏向二指的那一侧,那个脚趾甲的下面旁边一点,大敦穴,用灸的啊,常常灸,疝气也会好。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历代的柴胡剂,是从四逆散里变化出柴胡疏肝汤、逍遥散变化出其他方。

而小柴胡汤治的是少阳病,所以历代从不把它列入“保肝药”,少阳病跟肝脏没有太多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调肝保肝,跟这个实质的“肝脏”都不一定有太多的关系。

因为实质的肝,比如说,脂肪肝,用实脾散,实脾散里面并没有疏肝解郁的药,那是湿阻中焦;实脾散是真武汤底。

肝忙不过来、毒性都化解不掉,要帮它排毒、让它轻松点,可能用的是绿豆黄、蚬粉、半夏泻心汤,这里不一定有柴胡、芍药。

今天说的黄疸病,总有机会跟肝胆相关了吧?对不起,张仲景把它分类到〈阳明篇〉,为什么?因为造成黄疸的肝胆病变,那是消化轴(阳明区)的事情,搭不到六经传变的“少阳病”。

所以,处理实质的肝时,很多的东西跟柴胡剂其实一点也搭不到,实质的肝,有另外的打法;柴胡剂所活跃的领域是另一个领域。

很难定义,因为,跟长辈在讨论少阳区块的时候,小朋友几乎讲什么都会被修理,比如说,少阳区块包含了胆跟三焦,我说“三焦是不是淋巴?”大人就会说:“不可以说是淋巴,因为很多病,证明它不是淋巴。

”因为少阳区块是一个很特殊的区块,定义它是不容易的事情。

说到肝的血分、气分跟柴胡证,还可以再加上神经疾患──就是柴胡龙骨牡蛎汤证中拆解出来的一大堆东西,容易被惊吓、恐慌,西医归类到神经的疾病,其实还是有可能从少阳区块去医。

首先来看,后代医家说的“疏肝解郁”,跟少阳区块有什么关系?足少阳是胆经;手少阳是三焦经。

要疏肝解郁,为什么不走厥阴肝经?因为直接走厥阴经的药,比如当归四逆汤,或者是桂林古本的桂枝当归汤、乌梅丸,都是直接走厥阴经的药。

厥阴病有较多东西是关系到实际上的肝。

那少阳病呢?好像是胆经的区块、手少阳三焦的区块,当它运行得顺畅的时候,肝气就会比较通畅。

不过这一点不重要,因为要紧的是,要能够定义出张仲景说的少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所谓的柴胡剂衍生出来的很多方子,或者说少阳病会那么关系到中国人说的“郁”这个字?少阳病的特征就是人很“郁卒”。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在上〈少阴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三卷的〈伤寒例〉中一些比较整体提纲的条文。

在这之前,要跟同学们讲一下〈少阴篇〉的调性。

研究经方的人中有一些流派,是很不赞成“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的。

当然,有人是非常赞成“要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

像刘渡舟先生,就大声疾呼“经络理论要跟六经病结合在一起”。

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后脑勺僵要用葛根剂,脖子侧边僵要用柴胡剂,这就是经络!不同的方剂会走不同的经络。

所以哪里不舒服,哪根脚趾、哪根手指头,都用不同的药方,这也证明了《伤寒论》里面方子跟经络是相关的。

但是,相对刘渡舟这样的论点,胡希恕教授就不喜欢把《伤寒论》跟经络理论放到一起,他比较喜欢“这个证用这个方,不要想太多乱七八糟的”。

胡希恕抨击“伤寒论跟经络结合起来的思考”的时候,就会拿少阴病当做一个论证。

因为张仲景的〈少阴篇〉,其实是一个很杂的篇章。

〈少阴篇〉里有一些〈太阴篇〉恶化过来的病……基本上,张仲景的三阴病的世界,少阴是个暧昧地带,因为跟其它两阴都是糊掉的。

就好像张仲景的〈太阳篇〉,有没有用到少阴药?有啊,真武汤。

有没有用到阳明药?有啊,白虎汤、调胃承气都用了。

有没有用到柴胡汤?也有,对吧?〈太阳篇〉几乎每一经都挂过去了。

同样的,三阴经的世界里,〈少阴〉就是一个“很糊”的篇章,太阴病恶化了要死了也放在这里。

就像“理中、四逆辈”,理中汤证再严重一点,人更虚更寒一点,变成四逆汤证,就放到少阴来了,但其实你要放〈太阴〉也没什么不可以啊。

那至于少阴病里头有一些血分寒的病、阴阳格拒,或是手足厥逆的病,其实那些病,你要放〈厥阴〉行不行?也行。

──所以胡希恕教授会觉得:分出清清楚楚的六条经,对实质的治病没意义。

所以,先跟同学讲一下,少阴病的状况就是这样子,它本身在分类上,有些部分没有分得那么清清楚楚。

这是一点;危险误区:少阴与温病的暧昧接轨地带;另外一点,少阴有一一个人肾阳虚之后,水气就转不上来,水气一转不上来,心阴就会虚,心阴虚,这个人就会发烦躁、失眠,甚至是会产生很多的“发炎”症状。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下)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下)桂林本7-22至7-31条【含:桂枝汤推扩用法、干姜附子汤、桂枝新加汤】10. 【7.27】、【7.28】:不要医疗过当。

【7.28】大汗之后。

复下之。

小便不利者。

亡津液故也。

勿治之。

久久小便必自利。

「大汗之后。

复下之」,大汗之后,又用了下法,但这里不是医坏,因为有的时候表邪用发汗法,有些表邪转到里面,变成阳明腑证,所以要用下法,这是一连串,不是误治,但是即使不是误治,病人又出了一身大汗,又狂拉,津液一定是受损很多,身体的水份一定不够,经过了这么多的疗愈的过程,如果病人跟你讲:「我好久都没有尿了?」,你应该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他已经受了很多的损伤了,所以要等到身体自我疗愈的机能回来,肠胃重新地吸收水份,再慢慢地产生津液,再转输到津液该去的地方,然后再有尿,这是理所当然的。

张仲景就说:「如果这样的疗愈过程之后,患者尿不太出,这是津液跑掉太多了,亡津液故也。

勿治之。

久久小便必自利。

」,就是不要理它,不要做什么干涉,等等看,小便就会回来了。

宋本「久久小便必自利。

」是写「后小便利者」,就是以致于后来小便回来了,病就好了。

【7.27】、【7.28】是身为医者很容易鸡婆的地方,比如说医一个病人,医到感冒快差不多了,折腾了两天总算差不多了,患者说:「我尿不出来。

」,你就心想「又有可以开药的机会了」,就给患者吃利尿的药,这会害死人,因为患者已经损伤两次了,再利尿一次,就是第三次了,病就很难好了,很惨。

所以张仲景在提醒医生不可以多事到破坏到人体自然的疗愈的机能,比如之前看到这患者又发汗又拉肚子,患者已经很虚了,如果再让处于自我疗愈的阶段的病人,你觉得他血虚、阴虚,所以补血滋阴:地黄、石槲、麦门冬、生地黄、玉竹、西洋参都下去,这样子病人不会得到滋养。

因为身体恢复运作,微微的阳气要走通全身,达到疗愈的效果,这时候很怕阴药把这微微的阳气浇息掉,这时候如果滋阴,就把身体可以走通的这些能量都纠缠到没有辨法疗愈,这时候如果因为之前损耗了津液,而随意的投以滋阴的药,会把病人害死。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第⼀个主证,是往来寒热。

如果我们现在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的脉是什麽?太阳、阳明之间,脉是浮⽽长,然后觉得有点怕风、⼜觉得有点出不了汗,觉得⽪肤表⾯有点燥热、渴渴的──这是葛根汤证。

在葛根汤证的情况下,⼜觉得:「怎麽感冒到现在,有种要烧不烧的感觉?到底要不要发烧啊?」这时候就可能是少阳了,这时候可能葛根汤就吃不好,要吃⼩柴胡汤才会好。

这个主证是这样在抓的,也就是在⼀个觉得⾃⼰在感冒的前提,发现⾃⼰的体温不稳定,早上起来觉得三⼗⼋度半要请假,到了中午觉得也还好啊,变成三⼗六度半,到了办公室发现⼜变成三⼗⼋度半──这样的往来寒热。

这是第⼀个主证,因为少阳区块牵涉到⼈的体温调节中枢,所以体温会处在⼀个「烧⼀烧⼜不烧、烧⼀烧⼜不烧」的状态。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的免疫功能要不要启动,这个开关也是少阳区块在管的,当少阳经这条经有病的时候,它⾃⼰也搞不清楚状况,变成打⼀打⼜不打、打⼀打⼜不打,所以我们要从这些细节,去注意我们的⾝体到底有没有「往来寒热」,或是感冒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早上起来上班上课,到了下午开始发烧,回到家⼜退了,⽽第⼆天⼜如此……这个时候就是少阳了,但是其他证状可能是指向完美的桂枝汤证、⿇黄汤证,可是都吃不好。

第⼆个主证是胸脇苦满。

我们都知道,张仲景的「满」,都可以唸「闷」,那胸脇苦闷这件事,我们之前已经讲过要怎麽摸怎麽抠了,它可以是侧⾯不压也有痛的感觉,或者摸了、压了有痛的感觉,或者是按得到淋巴有突出⼀坨⼀坨,或者是都没什麽感觉,可是从肋⾻下往裡轻轻⼀抠就有痛的感觉,这样都算。

如果感冒的过程中,有这些感觉出现,就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少阳证,如果有其他的少阳证的话,那就要吃柴胡汤了。

下⼀个主证是「不欲⾷饮」这是怎麽样⼀个状况呢?其实我们少阳区块的⽓鬱结的时候,⼤概都是闷在我们⾝体偏侧⾯,⾝体侧⾯的⽓,要说是胆⽓也对、三焦⽓也对、肝⽓也对,我们⼀般所说的疏肝解鬱、肝⽓鬱闷的⽓,跟少阳病鬱闷的⽓,其实是差不多的东西,所以我甚⾄没办法说得很清楚,怎样是肝⽣了闷⽓的⽓,怎样是少阳病的⽓。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8)补中益气汤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8)补中益气汤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8)补中益气汤7.3.2补中益气汤,益肝散,柴胡疏肝散等泻肝火与偏门法我们来继续来看一看,就是现代人的体质啊,我们不管是多么的,什么体质寒啊,什么阳虚啊,这些话可能我们课堂已经讲了很多遍,但是其实都还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肝火旺。

所以,同学大概,我们从小到大啊,我们那个路边卖的什么凉茶啊,一般吃的那种药啊,就像,要不是2002年那个时候,龙胆泻肝汤啊,什么吃到肾衰竭的新闻报道了,在那之前其实龙胆泻肝汤是全台湾最畅销的中药啊,就是科学中药来讲。

所以大家都是,就是等于是,不管这个人的体质啊寒还是热,其实我们都一直会有面临到肝火旺的问题,那我们说,你生气,一气肝火就旺了几天嘛,对不对?所以一直这样子。

那为什么一定会讲到肝火呢?其实这其中有一点点这个五行的基本的性质在里头,就是像傅青主的方里面有一个方叫做,就是下火的方,泻火汤总方,就是他那个方剂里面,他就讲说,其实人不管哪里上火都会跟肝火连到一起,就是五脏六腑不管哪里上火,你上火出来都会觉得这个火是肝火。

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身上的气的升降,对不对,就是肝胆之气是上升的嘛,对不对,那火的性质就是要上升啊,所以它一定会往它同类的方向去走,所以不管哪一脏的火都会跟肝火结合到一起,而且又不太分虚火实火。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呢,我们在使用补药的时候就一直会面临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他吃补药,对不对,当然我们在经方的世界是还好了,因为经方的辩证系统对于阴阳这个东西是比较抓得精准的,所以通常附子剂开下去,总有一点办法,这样子。

可是如果是一般性质的补药,暖药,我想我们会常常遇到这个人吃一点补药就上火,吃一点补药就上火,对不对?都补不进去。

明明这个人身体已经很烂了,你知道他需要补,可是你又补不进去,就像这样的问题是很常见的。

那当然,我觉得在经方里面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漂亮的做法,比如说小建中汤,白芍那么多,你多少肝火都把它洗掉,对不对?就是不要让它产生出来。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3)胁痛脾肿大五十肩身痛筋缩手脚麻木肝乘脾眼干倒睫腰痛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3)胁痛脾肿大五十肩身痛筋缩手脚麻木肝乘脾眼干倒睫腰痛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3)胁痛脾肿大五十肩身痛筋缩手脚麻木肝乘脾眼干倒睫腰痛青主派之“疏肝解郁”法那接下来我们要讨论这个所谓的傅青主陈士铎的那个医派的一些开药的路数,那讨论这个事情呢是这样子,因为张仲景的少阳病讲得还算单纯,就是大概就是柴胡汤啊,那几个形态。

可是牵涉到少阳区块的所谓的疏肝解郁这些词,其实历代啊,有很多疾病都跟这件事情是有关系的,所以,借着陈士铎跟傅青主这个医派的方子,让我们来看一看疏肝解郁的这个法能够用在哪些地方,当然我这边也只,主要只是处理疏肝解郁这个议题,什么肝血虚、肝阴不足、肝有热,或者怎么,那些东西我不一定会在这个时侯处理,因为真的肝脏的什么东西,我们以后可能厥阴篇或者什么时候才会遇到。

我们是,那疏肝解郁比较能够牵涉到少阳区块啊,就是这个气要如何能够疏通上来,这个比较关系到少阳区块,所以我们现在只挑这个疏肝解郁的方子。

有些方子啊,像陈士铎的书有一些方子是治一些很怪的病,那些怪病,如果我觉得实在是太怪了,大家看了一定觉得,这辈子谁遇得到啊。

那种我们就,我就没有选,甚至有一些,听起来很普通的我也没有选,比如说气到吐血,我觉得气到吐血,虽然电视上常常看到,可是我这辈子还没见过,那觉得好像出现率很低啊,所以就不选,就是那种好像,所以他那个比较偏,比较偏的我都拿掉,比较高拐的都拿掉,那剩下来的,我想主要是在于学习上面有一点意义的,我把他留下来,我选择。

其实我们处理同样的议题,比如说什么胁痛啊,或者是类似的疾病,其实时方的世界有很多很多很多的方子可以用,他的选择是非常多的,而我选择陈士铎傅青主医派呢,理由是,第一个,以方剂而言陈士铎傅青主医派常常可以让人看到一种光辉,就是时方世界的集大成的光芒,就是可能治疗这个左胁痛或者右胁痛,历代的人创出很多不同的方子,可是你看到陈士铎傅青主的这个方子之后,你会觉得这个方子里面包含了历代所有方子的优点在里面,就是他那个方剂里面有那种一招就包人家一路的这种感觉的那种优势存在,这是一点,那另外一点就是,陈士铎跟傅青主是时方世界里面还能够跟你讲辩证的人,因为其他的时方的世界,像我们前面看的讲义那种逍遥散我们看得都要发疯了,就是什么这个人怎样怎样,怎样的,就是每个症状都可能当主证用,对不对,到最后你就要猜,就是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用逍遥散的人?那到最后就抓阄算了,因为没有辩证点。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3)黃帝內經與膽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3)黃帝內經與膽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3)黃帝內經與膽《黄帝内经》与胆那再来我们看这个三阳离合,就是《素问》经里面,《内经》里面说这个三阳的世界里面呢,太阳是开,阳明是合,少阳为枢,这个开合枢的关系呢他说这个东西是,三经者,是“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三经者,言阳经也。

阳从阳类,不得相失也。

)我们这70页最上面那一句。

那这个开合枢的关系,其实我觉得比较有相关性的就是中医里面非常重要的“六”这个数字。

我为了这一句,其实我这个礼拜有特别去看那个关于这个中医与易经的那种研究的资料。

就是,其实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的,在这个业界,我算是,我算是一个比较不上进的人。

因为我觉得很多别的同业者都是同时有学易经啊,什么风水啊,什么什么,就是会很多相关的学问的。

那是我是都不太会啊,应该说太不会,对不起。

那这个,那因为中医跟易经可能被人家当做是,这都是中国的学问嘛,所以有一些中医的人,从业人员,他就会想说,是不是中医跟易经能够对应的来,就是,那中医跟易经有没有什么对应来的地方,有,比如说阴阳就是,我们这个阴跟阳是易经最基本的表记法,就象1跟0一样,那这个东西当然是对应的。

可是呢,易经它是从一变二,二到四,四到八,然后八到六十四这样子,这样子开展出来的东西嘛。

但是中医的六经的世界就是在说明一件事说,其实,易经在八以上的表记法跟人体啊,不见得有完全的对应,当然你也可以说,人有奇经八脉啊,我们针灸里面有什么,八是用到什么,八卦的方位。

这些都是有的,我这些都不反驳他。

但是呢,我们中医里面有一个六气这个结构呢,是不太能够跟易经刚好对上的,这个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以及三阴三阳的六经,这个“六”这个数字其实还是不完全能够对到易经的,所以你说我要把,我们中医有“五”这个数字,有“六”这个数字,对不对,你说,有些人他硬要把八卦跟五脏去相配,什么离卦是心,然后坎卦是肾,对不对,然后是什么卦是哪里,然后他们就会发现8个去配11个,对来对去的,到最后也是不知道怎么对,就是会有一点对不到。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一期)第七周·第一课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一期)第七周·第一课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一期)第七周·第一课第七周·第一课[医案医论:桂枝汤(续一)·附阳和汤1-7-1 上课了。

上个礼拜提问本,有一个同学问说,《经方实验录》这本书啊很多方子都把炙甘草换成用生甘草啊。

他还写一个百分比,说约280%哦,应该是28%吧?。

但是这个问题我这样子哦,我回答上有一点难度。

因为这要看是什么方啊,因为有些方子本来就是要用炙甘草,本来就是要用生甘草的。

那这个事情也讲过,因为宋本的《金匮》跟《伤寒》的关系哦,凡是《金匮》的方,我们都习惯用生甘草。

这个同学问的问题,我在统计上面有一点难度,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这位同学可不可以把……就是像某一个方《伤寒论》里面写用炙甘草,而他特别用生甘草的某一个方这样子告诉我,才能比较清楚说,他到底是怎么样。

那如果整本书来算的话,其实统计的不同的案例太多了,我想没有办法作一个比较完整的回答哦。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边。

那上次讲医案嘛,那我昨天礼拜六哦,一堂课教医案,然后一堂课继续教《伤寒论》的本文。

然后教医案这堂课,我觉得同学表情好像有一点痛苦,就是因为医案其实上到后来会有点闷。

我不晓得你们觉得怎么样,要不要我们今天第一堂课先来教《伤寒论》的本文,第二堂课再来上医案?还是其实先痛苦跟后痛苦都是一样的,你们说呢?都一样啊?好,那我们就来上医案哦。

就很抱歉,因为医案这种东西,上起来可能一下子不会有那么大的快感。

可是呢,在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不多的时候啊,那学习的时候能够多借鉴别人的开药的思路哦,还是有一些帮助的。

那我想,医案哦可能可以算是稍微偏专业一点的伤寒研究要用的资料吧?那现在的话就我们刚开始初学就看医案哦,其实多多少少会觉得比较累啦。

我也晓得,因为我自己从前在家里面教陈助教的时候啊,也是常常会觉得教医案,教教教真的是大家都会教到很困啊,那会有这样的情形的。

那么,我们上次呢讲医案讲到第5页,那第5页的这个故事呢,是这样子,是讲一个老妇人啊,她得一个病,叫做“脑疽”,也就是她的这个后脑勺这个地方啊生一个疮。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七期)7.5.1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七期)7.5.1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七期)7.5.17.5.1小柴续谈与小建细讲关于跨班上课的一点说明对不起哦,今天是刮很大台风的天,同学几乎都没有来,所以我们就把这个课录成录影,请助教放上YouTube哦,那同学们就上网站看一下。

因为,昨天的课已经教过了,我想今天如果不用这样的方法解决的话,两个班的进度会错开。

当然,本来是有另外一种处理的方式,就是说,礼拜六的班,啊,上过这个礼拜的课了就上个赠送课,然后礼拜天的班再来教这堂要教的课,然后把这进度调回来。

可是哦,我觉得这一点,也好像我这边有一点什么生不出什么赠送课的感觉哦,这是一点。

那另外一点就是,我也不太有动力这样子呵护同学了。

因为,我们这个班本来就是,礼拜六、礼拜天你爱哪一天来都可以的,这样的一个班,所以,如果同学觉得礼拜天天气会变坏的话,那你就想办法礼拜六来就好了,基本上不至于会上不到的。

那如果同学自己这样子,有两次上课的时间都放弃的话,那我也没有什么太呵护同学的动力。

当然这件事情本身还有一个疑点,就是我一直在怀疑我们的助教,有没有在用一种暗示的方法在催眠同学相信礼拜六的班的同学不能去礼拜天,礼拜天的班不能到礼拜六。

因为,虽然我们这个课开课前就已经开宗明义讲过说,“同学,哪一天爱来都可以”,可是助教每次在签到的时候都会问同学说,“你是礼拜六还是礼拜天的?”。

那同学受到这种非常强烈的暗示哦,这两个班分得非常清楚,这件事情如果同学怕认为自己不能跨班上课是因为助教的暗示所造成的,那以后我们就严重明令助教不可以用这个方法问同学哦,那到时候再来挽救这个问题。

再谈小柴胡主证之——目眩我们上几个礼拜呢,都在讲到,关于小柴胡汤的事情哦,即这个少阳区块的调理,也就是疏肝解郁的这个领域的这个药物的运作方式。

我记得我在讲到小柴胡汤的主证的时候哦,我以治感冒为前提在谈小柴胡汤的时候,我曾经对于少阳区的这个,少阳篇的这个三大主证,口苦、咽干、目眩是抱有某种怀疑的。

我会觉得口苦蛮好用的,咽干就有一点不好用,那目眩就很难说,所以我那时候以感冒的角度来看,会觉得目眩好像没有那么好用。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七期)7.7.1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七期)7.7.1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七期)7.7.17.7.1纵-横与中医学习碎碎念感慨这个,今天,在上课以前啊,我坐在助教前面,就看助教,每送过一个学生,就感叹一句,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下礼拜又到了要收学费的日子了,当然,连助教都已经收学费收到手软了,让人深深的感觉到我们这个课程是一个敛财的活动.而,今天要教的内容呢,可以说是,让人有一种”天亡我也”的感觉哦.就是说很无聊,今天这样一段课的最后一次啊,上这些内容,像昨天,两位助教就睡着了一位嘛,那,同学睡的也很多,所以今天还是鼓励各位同学,多休息!不要太努力了.我,我顶多,可以说有一点成就感,就是说,上课的时候,同学跟助教睡觉的状况,比我在家里面准备功课的时候好很多了.我在家里面准备功课哦,简直是,就是,稍微,整理一点点然后就窜到旁边去看漫画了.然后开始有这样感觉,又爬过来,又整理,又看一下漫画,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漫画可以看,上电脑乱点一通,看着多无聊的漫画。

所以我觉得,我是尽量的把我在准备功课的时候感觉到的厌烦呵,尽量降低,然后呢,或许同学可以,比我少痛苦一点的来,读这些条文,但是顶多只能做到这样.但是基本上,还是,还是没什么好玩啦.今天要教的课,要教这个纵横,还有火逆.在这样的临床上都是比较不是那么常常会遇到的状况,所以教起来都会让人觉得没有那么的有感情,所以,上过这样的课之后,如果下次上课,学生少了很多,我会觉得,那是理所当然。

然后呢,还有,一件事,我也没有忘记,就是,我之前有一次.我上课岔题讲了别的东西,然后就要赔给同学赠送课,那为什么下个礼拜就要收钱呢,赔的课在哪里呢?是这样子,通常赠送课啊,我都要另外包装一些内容,觉得和正课有点不一样,这样才觉得有赠送的价值.可是我最近光是准备正课已经精疲力尽了,所以,以我目前的状况,生不出另外一种,可以让同学感到惊喜的内容.所以,目前我想到的比较勉强的做法就是,我请助教还有秘书啊,去,去把一本比较不会有人见得到的古书打成字,然后可能把它做成一本小书,那到时候一人送一本这样子,就是用别的方法向同学们赔罪.目前为止,赠送课我觉得,好像,以我的课程的生产力来讲,还,还做不出来啊.目前是这样子的状况,所以可能要请同学,哦,稍微包涵一下,这种以实际的赠品来代替上课的时间的这种做法.当然,我也可以说,额,我们做这个赠品所花的时间成本跟金钱成本是超过我送一次课,哦,那,是这种感觉啊.但是,以生产者的立场来讲,这其实是没有意义.因为,同学要是觉得不好玩,一切也是枉然而已.那么我们今天呢,要上的内容啊,同学如果,感觉到有一点疲倦,就先趴下去等着,现在就不要撑了,尤其是助教,带头睡觉是你们的工作.如果你要问我说,这样的条文你要不要跳过不教呢,我想我也是经过一番挣扎了,因为,像这火逆这样子的状况,并不是我们今天,中医临床,常常遇到的状况;所以,张仲景他所经验到的整个事件,他即使描述得非常的生动,可是,生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会有很强烈的感觉,张仲景说的什么,误汗啊,误下啦,误吐啦,反而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比较能够感觉到,因为,我们感冒的时候,有的时候,哦,刚感冒的时候,没有注意,喝了冰水啦,或者是,刚感冒就先去看看西医,吃点西药啦,打个退烧针啊,打个点滴啦,张仲景那些误吐,误汗,误下的这些状况,在我们今天的中医临床,都是蛮容易遇到的,而火逆的状况就是比较少.另外的像是,今天在火逆之前,要教到的纵横这两件事情啊,也是,,,,不对,纵横不是那样子念,中横,中横,这个两件事情,我觉得,它的意义在于,学中医,我们总是会,有一种自我要求,就是,即使这不是一个常见的情况,可是,临床上还是有机会遇到的.如果遇到的时候,我们没有学到,这一块的话,可能就会把那个病人,医坏了!所以,以这点来讲,我觉得,有机会让我们比较,完整的去认识,这个中医治疗的这个版图,以这点来讲,还是有意义的. 所以即使它在《伤寒论》里面是比较乏味的条文,但是在这些乏味之中,我想,我这次在,整理这个教材的时候,我想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说,这些事情,还有多少的具体内容是今天的临床上还有价值的?那我们就来,拿出来跟同学分享一下.那至于它细部的这个症状,临床我们见不到就算了,因为我们今天的条件不具足,我们,就是像汉朝人是比较阴虚的体质,所以,一遇到火逆的话,他会产生那个连锁反应非常剧烈的,可是我们今天是阴实的体质,所以整个反应,会有一点不一样.而我呢,因为准备功课准备得很头大嘛,我就想说,哎,其实这一段课程,我从前在家里面是教过助教的,有两三年前吧,我就把我过去教助教的那个时候的那个教材拿出来看,我看看我过去是怎么教的,怎么我今天看的时候,觉得,感觉很陌生,这些症状背后的病机,怎么,我现在都看不懂了,我过去是怎么讲的?就把过去整理的拿出了看,所以我看到我从前我教的,我觉得,好恶哦,就是说,觉得,原来我当年可以教到这么烂,就这种感觉,就是说,当你对这个东西没兴趣的时候,我在教助教的时候呢,就变成在,在打高空,就是把各代,历代注家的所有那种奇奇怪怪掰出来的内容,然后把它整理到一起.然后就教助教,有人是这样这样讲,有人是那样那样讲.然后每个病机都讲得非常奇怪.然后现在看起来全部都是胡掰的,就是,那样子非常不扎实的做法.那个,那几条这样教过去.所以我看到我过去的教法我也觉得需要做个重大的反省啊,这样子教,根本不知道搞什么东西.所以这个整个教材就重新再处理过.这样子.纵横的概念与病机我们现在呢.先来看这个纵跟横,我先跟同学说明一下,就是这个纵横,我们可以,纵跟横,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我们前面所教的一些,柴胡剂的,一个段落的一个整理.怎么讲呢.就是这个纵跟横呢, 纵是讲这个人的肝脏不对劲去影响他的脾脏.横是讲这个人的肝脏不对劲去影响他的肺脏.如果我们仅仅这两件事情来说的话,临床上是有意义的.因为,往往我们在治疗一个人消化系统问题的时候,搞来搞去都搞去不好的时候,就会有机会发现说,原来他是肝乘脾,所以他消化系统这么糟糕.如果我们用一些舒肝解郁的方子,调理肝脏的方子,反而呢,他的消化系统医好了.同样的这个,肝脏干扰到肺脏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上也是会遇到的.所以像我们对于张仲景说的这种,感冒的时候的纵横的症状呢,倒是不用太执着,因为张仲景那个时候写的《伤寒论》,因为他那个时候写的是感冒时候发生的某个状况,而我们,把张仲景的主要条文讲了之后呢,我们把他纳入我们平常在诊疗自己或者是诊疗别人的时候的一个思考的框架里面. 然后提醒自己,临床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个病人,有没有这些现象,这样子就还不错了.纵---肝乘脾与脉象我们先来看这个,第7卷的第80条,他说“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关上脉弦者,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这个地方呢,张仲景一开始的写作方式其实就已经让我们看到哈,他是在出一个陷阱题了,当一个人大便很不通畅,肚子很胀满,然后这个人呢,又开始说胡话,就是讲话乱七八糟的时候, 其实在一个一般论的《伤寒论》的框架里面,我们一定是,想到的是什么?阳明腑实.对不对?阳明病,肚子里面有大便干在那边,所以它会,烧到他这个人都会讲疯话了,而,就当我们以一般论看到这个,而且这个所谓伤寒,通常也会伴随着发烧, 就是这个人发烧,乱讲话,肚子涨涨的,没有大便,这个状况出来了,我能,第一个感觉,就是觉得,哦~承气汤症嘛~的时候.张仲景提醒我们,你要在脉象上面再做一个确认.看看他究竟是真正的阳明病,还是他只是肝乘脾.乃至他的消化系统不会动了,而他告诉你这个脉,怎么把法呢.他说寸口脉浮而紧.关上脉弦者.其实这样的一个把法是,蛮有意义的.可怜的是啊~我们的宋本《伤寒论》的脉法跟桂林本是不一样的.宋本《伤寒论》里头,在这一条,只有写寸口脉浮而紧,没有后面那个关上脉弦这一句.历代注家都要发狂了,肝乘脾如何能够从寸口脉浮而紧去定出来?我想是定不出来的吧.所以历代注家在注这个的时候已经是胡掰乱盖到极限.而我们今天看的是这个所谓的修正版本的桂林古本的时候.就会觉得,噢~看到这一条,突然松下来了.因为, 关上脉弦这样就对了.从关上脉弦来,来,来看肝乘脾,实在是太轻松了,而,要,要从寸口脉浮而紧去看,看成肝乘脾是,难度很高的,因此呢,我们现在这样就,就着桂林古本的这个,想法,我们来说一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5)骨蒸关格小建中汤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5)骨蒸关格小建中汤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5)骨蒸关格小建中汤展开全文骨蒸与泻火那像这个肝气郁结、郁结发火,这种如果一般的药的话,我们说你加味逍遥散什么都可以医的还不错,但是肝如果要说到少阳区块啊,如果是少阳区块有火,那个火烧到最激烈的时候,其实像你说这个虚劳它有用这个玄参啊、丹皮,牡丹皮、地骨皮啊,你知道这种东西其实是已经到哪里?到达骨蒸了。

会用到牡丹皮地骨皮,是已经到了骨蒸的程度了。

就是,少阳区块的阴虚发热啊,气虚发热就给补中益气汤啊,那种比较普通级的,那到达这个痨症的极点的时候,人的骨头里面这个磷啊,它会自己产生化学反应,就一种类似自己燃烧的现象,所以骨头会变烫,然后里面这样烧出来,那到了骨蒸的时候,那就是牡丹皮啊地骨皮之类的药就要放下去了,然后还有就是少阳区块的清热的药,青蒿也要放下去啊,就是青蒿,草字头的蒿,(帮我擦掉它,字太丑)。

那所以骨蒸类的病其实我的讲义是没有怎么放,但是它也是这个少阳区块,就是在我们疾病的归类里要放到少阳区块。

那接下来一条这个中风的啊,这个中风是我贴错地方了,其实这个不是放在情志类的。

它就,其实我们中风有很多很多种可能性,绝不是什么中风都是少阳区块,绝不是什么中风都是肝胆之气郁结,只是陈士铎他特别讲到,如果一个人中风他是左手不能动,就只有左手,那你就要考虑,可能是肝胆之气郁结的中风,所以如果将来你们遇到有人中风是左手不能动的话,那你就要想一下可能要用这样的治法。

那接下来呢,外感内伤类我就快快的带过,就是一般我们刚开始感冒啊,都是用什么葱姜煮红糖啊,什么桂枝汤、麻黄汤啊。

可是傅青主派他在一开始感冒的时候就用所谓的柴胡汤结构来打,然后临床效果好不好呢?就是也还可以的。

所以,他们的这个派别就让人发现,其实柴胡汤啊,用来对刚开始的感冒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所以同学也可以参考看,如果你觉得今天有点怪怪的,吹风以后有点怪怪的,刚好家里面没桂枝汤只有柴胡汤,那可不可以用,用嘛,就用下去。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9)益肝散柴胡疏肝散之与抑郁症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9)益肝散柴胡疏肝散之与抑郁症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9)益肝散柴胡疏肝散之与抑郁症益肝散&柴胡疏肝散之与抑郁症那接下来呢,我们来看两个专门疏肝气的药。

那无论是这个益肝散或者是柴胡疏肝散啊,其实,同学有没有发现,药味是差不多的。

那如果你要说益肝散跟柴胡疏肝散差别比较大的那一味药是什么呢,可能就是益肝散里面有钓藤钩,我们现在写说钩藤钩了啊,那钩藤钩是一个比较驱风的药,那用到这种驱风的药就可能是小孩子有抽风有惊痫,就是小孩子半夜那种莫名其妙那种惊吓证,那这样的情况比较会用到钩藤钩。

但是这两个方剂本身都比较类似。

那,甚至你可以说,这样的方剂简直就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或者说是四逆散的加味罢了,对不对?我们上个礼拜才看过四逆散嘛,是不是?会不会觉得很像啊,我之前有跟同学有讲过说,如果我们把四逆散看成是消化轴的事情的话,那益肝散跟柴胡疏肝散就是情绪轴。

就是如果你这个人有这些症状,什么胁肋痛啊,消化不良啊,吃了饭就容易拉肚子啊,它有一些情绪的原因在那边的时候,这两个方子就会特别好用。

那么,那它的这个开郁的药我想同学能够看得出来,有川穹的话通肝的效果会比较强,那因为有开郁嘛,所以你至少加点芍药加点当归就是来补住嘛,对不对?所以这些基本的原则原理都在那边,只是你看啊,这个柴胡疏肝散有加到陈皮,对不对?益肝散里面至少也有川穹跟柴胡同用啊,这个疏肝气的效果就会比较强一点。

就是,那逍遥散比较偏肝血分,那这个比较偏肝气分,所以这里面的当归比较没有那么明显的主导的地位。

因为反正都在肝,然后通气的药又很强。

那么,而且他这个益肝散啊,古时候是用来治什么,是治小孩啊,小娃娃半夜有这些磨牙啊什么的症状的,那这个小孩磨牙啊用这个益肝散啊,然后呕吐啊,吃不下饭,那他说吃这个药,他怎么写,他说子母同服温。

他认为小孩子有这些怪毛病是因为妈妈在家里面忍气吞声,就是毒电波啊,让她的心情太不好,她的毒电波就会害到小孩子毒到,就是妈妈的磁场害到小孩子,所以要妈妈也要吃疏肝解郁的药,小孩子才会好。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成数六、七解(12)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成数六、七解(12)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成数六、七解(12)成数六、七解我就要跟同学说一下,这个阳数7、阴数6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

这个典故呢,是陶弘景的《辅行诀》,《辅行诀》有很多内容跟《伤寒论》是重叠的,代表他们是同一个源头,就是《汤液经法》出来的。

那在《辅行诀》在标示它的用药的那个结构的时候,他这边有写说,“阳进为补,其数七火数也。

阴退为泻,其数六水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五行的成数嘛。

五行的生数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然后第三是生木,所以水的数字是一,然后,火的数字是二,然后呢,天是指在能量的世界这个架构,它还要具现成具体的物质。

那在具现的时候,这个成数呢,水的数字是六,因为一二三四五刚好到土嘛,五行转了一遍,然后六就是水,所以我们有一种中药叫六一散,就叫天水散,天水。

那还有就像大陆的有个藏书阁,叫天一阁。

因为天一生水,藏书的地方最怕失火,所以叫天一阁啊,就是天一生水。

那到了水的成数是6,火的成数是7,所以这个6跟7的基本是来自于这里。

可是呢,这个陶弘景的《辅行诀》里面就写说,6的意义除了是水数之外呢,它还带着阴退以及泻的意义。

那阳的数字呢,有阳进还有补的意义。

那这个东西在《辅行诀》的这个内容里面这个是看得到,就是《辅行诀》里面有个篇章哦,它是讲什么?这个补泻五脏的方子,比如说大补脾汤、大泻脾汤、小补脾汤、小泻脾汤,就是用这个方式可以补脾,用这个方式可以泻脾,然后怎样方子可以补肝,什么方子可以泻肝的这些汤。

那《辅行诀》里面呢,凡是大泻什么脏的,就像那个篇里面,大泻某一个脏的汤呢,一定是6味药。

大补什么脏的那个汤,一定是7味药,所以它古时候用药的法度,是这个样子。

那这个,水跟火啊,到底是意义在哪里呢?其实从这些这些东西中,就像好像凡是阳跟阴相比,阳一定会比阴多一点。

那等到后面一条我们看到这个病,它要好的那个“欲解时”哦,也是会看得出,阳比阴要多。

就是其实啊,仲景学派到今天会变成发展出用很多很多阳药的火神派,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不奇怪。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7.2.2少阳条辩续讲与温胆汤--风邪干肝&流于腑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7.2.2少阳条辩续讲与温胆汤--风邪干肝&流于腑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7.2.2少阳条辩续讲与温胆汤--风邪干肝&流于腑风邪干肝&流于腑【5.41】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主之。

那我们跳开哦,看一下前面那个六气篇的那个伤风篇,伤风篇的第二条,是卷五的什么地方哦,是卷五的四十一条。

就是当一个人,因为这东西不是感冒哦,是被风气所伤哦。

就是他说:风气这个东西撞到人身上就会钻入人的身体哦,如果是吹在脸上就会钻进阳明经,吹在后脑勺就钻进太阳经这样子,风气就是这样走的。

那他的四十一条他就讲说:如果这个风气呢,钻到了肝脏的时候它就有这样那样的症状,那这就是用小柴胡汤来治哦。

就是腋下痛啊,不能够翻身啦,这样子哦就是小柴胡汤。

可是他说:如果留于腑,就是这个风气从肝跑到胆腑去了,其实张仲景这个六气篇是有一些问题的哦。

就是张仲景的这个讲到风气的话,就要讲到它钻到什么脏之后它是会慢慢浮到这个腑去。

因为风气跟寒气不一样,风气在中医的认为,什么叫,某某你叫阳邪,所以它在脏里面会呆不住,会同气相求跑到腑里面去。

那相反的如果是寒气会怎么样。

寒病的话张仲景的这个桂林本的写法叫做什么?会着经。

就是当它在那个脏里面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呢,它就会跑到这条脏所属的经。

就比如说你肺上受寒久了之后会怎么样?就会肺经开始发痛。

心脏受寒过一段时间心经会发痛。

肾脏如果受寒过一段时间肾经会痛,变成肾着病这样的。

就是寒气就不喜欢往腑跑而会着经,那这个风气的话就比较往腑跑。

那你看他,如果风气跑到胆腑的话,胆腑就是什么样子,那你看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这些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对不对。

就听到都要睡着了。

那他用的方子是什么,就是四逆散结构的哦,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那所以呢把这些东西我们之前读过的关于胆腑的很多很多内容,把它全部综合在一起来看的话,你就会知道说这个人的消化系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说不定便秘哦,说不定什么十二指肠溃疡哦,就是什么都有可能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柴胡证小柴胡汤(二)辨证技法:太阳病中的少阳〔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六堂〕少阳主证提纲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什么是柴胡证,来教完小柴胡汤这帖汤,有些比较复杂的条文,我们可能就留待之后再来处理。

跟柴胡汤主证相关的条文,我们先看三之十四条、三之二十条,这两条根本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热论〉,三之十四条根本就是抄《黄帝内经》抄来的,这其实也是《伤寒论》跟《黄帝内经》很明显的交会点,有人说,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讲感冒的六个层次,跟经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我觉得,《伤寒论》学得越熟,越会感到张仲景其实还蛮尊重《黄帝内经》的那一套,少阳病,它的确有牵涉到少阳经;太阳病有牵涉到太阳经。

只是张仲景所谈论的问题,是比「单论某一条经本身」还要更广泛的问题,不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单纯,张仲景的书有比较细部的层次。

【桂3-14/宋.例13】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

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三四日,是照六经的传法,通常是先太阳、再阳明、再少阳,它说因为少阳经,经过这些地方,所以它经过的地方可能就会胸部、身体侧面痛、耳朵听不清楚。

少阳病的辨证点,特征之一是脉弦,所以感冒的时候如果把到弦脉,那就要考虑有可能是少阳病。

因为每一个人的弦脉,以初学者来讲,得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这个脉会比平常把到它的时候更瘦一点,但在瘦的同时,会觉得它也绷得更紧一点。

就像是太阳病的脉是整片浮起来──平常要摸到皮肤,再稍微按下去才感受到它的跳动;现在好象才贴到皮肤表面一点点,就感觉得出它的跳动了,这就是浮脉──弦脉的话,我想也是自己跟自己比,就是平常摸起来没有绷成一条的,现在摸起来绷成一条了。

但这个一条,也不能太沉,因为太沉的话,就变成少阴病的「脉沉细」了,那就不是标准的弦脉。

它还要有点力气,但那个力气,大概只是跟平常的脉象相比,「几乎感觉不出来的」强一点点,如果很明显比平常又浮又紧的脉,那大概就是麻黄、大青龙汤类的;如果是很有力的洪脉就是白虎、承气一类的……勒成细细一根、不太沉、不比平常的脉没力。

所以弦脉,是少阳病的第一个指针。

当病气处在身体的夹缝之中的时候──少阳区块很像是身体里的夹缝(腠理)──当病气在腠理里钻的时候,脉象就好象夹在墙缝里一样,所以就勒得变得「弦」,这样的一个脉象。

书里也给了其它的辨证点,少阳病很专门的一个辨证点,就是:身体「侧面」或连到胸部会闷、胀、或是痛,有的人是不摸不痛、摸了才痛;有些人是不摸也痛;还有的人是可以摸到有一颗一颗、硬硬的淋巴结跑出来……但是胸胁闷痛呢,有的时候是一摸外面就有感觉,就是身体外面在痛,但是,像日本的腹诊法比较仔细一点,有时候他们说要在肋骨的部位稍微抠进去一点摸,看有没有痛?有痛的话就是少阳病了,这样抓可能会抓得比较仔细一点。

但大家要有点心理准备,少阳病的辨证,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是学医三四年的老手,在抓少阳病的时候还是会失手,因为少阳病的辨证点,是东一点西一点的,有时候只抓一两个主证,会抓错。

所以我之前有讲过,真武汤可以不要管它书上的辨证点,看一个「水毒体质」就好;但,少阳病,刚好是相反的。

小柴胡汤,是体质不管,要抓辨证点。

所以小柴胡汤,是非常凸显出经方医学,所谓「抓主证」的这个功夫的方子。

如果抓主证的功夫没有很好的话,小柴胡汤就会开得不太好。

但换句话来讲,小柴胡汤本来就是个积年累月之下,会越开越好的方,所以学了之后的一年以内都开得不太好,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小柴胡汤这个方子,会随着辨证功夫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知道什么情况可以用。

小柴胡汤,其实对体质,往往不太确定要对到什么体质的;抓主证,用起来会比较有效。

所以,柴胡汤其实也是中医某一件事的冠军王──如果要叫所有经方交出履历表,「履历表最大本」的就是小柴胡汤。

这个方,简直是医过万病、是仙丹……但,其实不是。

它医过的病,的确是种类最多,但,绝不是每种病都必定用小柴胡汤,是那个病刚好有小柴胡汤证,所以用小柴胡汤就医好了。

如果不会抓柴胡证的话,看到小柴胡汤的相关医案,可能会觉得「一帖小柴胡汤就能走遍天下」,其实不是的,要有小柴胡汤的主证,它才会有用。

【桂3-20/宋.无】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

不差,与大柴胡汤。

这讲得也很清楚,是非常标准的柴胡证。

口苦是柴胡证最好用的辨证点之一,因为其它的病比较不太会口苦,唯一也会口苦的阳明病,又跟柴胡证的口苦非常好分,我们说早上、清晨是少阳病的时间,下午、傍晚是阳明的时间。

张仲景的这个说法,在临床上还真的蛮有意义。

少阳病的口苦,早上起来的时候最苦;阳明病的口苦,是吃晚饭前最苦,所以如果口苦是吃晚饭前最苦,就往阳明病想;如果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最苦,通常八九不离十,就是少阳病。

所以口苦是一个很好的辨证点,脉弦加早上口苦,就可以开小柴胡汤了。

咽干是一个很烂的辨证点,少阳病会不会咽干?会,那为什么少阳病会咽干,我们教柴胡汤之后,在〈阳明篇〉有一个相关的条文,还有唐代的医书的一些说法,会解释咽干的问题。

但咽干却不是一个很好的辨证点,因为太多其它的证都也咽干,所以即使是少阳病会咽干,它仍然没有办法提供我们一个断证的必要条件。

所以咽干,我们知道它可能存在就好了,临床上我们不容易仅借着咽干,去辨认出它是或不是少阳。

头晕目眩,也是一个柴胡汤证中,存在、而不好用的辨证点。

柴胡汤证,往往会牵涉到西医解剖说的淋巴,淋巴关系到人体的很多水,这些水,包不包括耳朵里面管平衡的那些水?包括。

所以当人淋巴不干净的时候,它的的确确有可能造成这种头昏的状态的,比较代表性的少阳方治晕眩的,小柴胡汤可以;但临床上常常是温胆汤更好用,用半夏跟竹茹,竹茹是竹子的皮,竹的膜网,一样可以把药性引入少阳。

不过,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了:同样是晕眩,有可能是五苓散证、真武汤证、苓桂朮甘汤证、泽泻汤证……这怎么办?这就只好抓各个汤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辨证点,也就是遇到晕眩的时候,最好是能找到「另一个证明它是少阳病」的辨证点,如果找不到的话,柴胡汤用下去也未必会有效。

之前教晕眩的时候,苓桂朮甘汤、真武汤、泽泻汤、防眩汤的辨证点都有讲过了,除了这些之外,当我们认识了少阳区块之后,就要多晓得:有一种晕眩可能会伴随其它明显的少阳证,比方说又晕眩、又口苦;或者又晕眩、脉又弦──当然苓桂朮甘汤的脉也会弦,但它是沉弦,但柴胡汤的脉是不沉的──所以,晕眩是一个可以用、但要找到其它证才能用的辨证点,不然没办法开柴胡汤的。

如果不该开而开,还是可能会吃坏的,所以柴胡汤尽量不要开错。

因为啊,柴胡汤喝起来,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它很温和,所以就以为吃不对没关系,但实际上柴胡汤吃错了对身体还是会有影响的,虽然它的杀伤力不像麻黄那么明显,但也不轻,我们之后会讲到。

说到「目眩」……柴胡汤证有没有可能牵涉到眼睛?有可能。

柴胡汤证牵涉到眼睛,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治疗眼病的针灸穴道,有些穴道是在少阳经上、有的是阳明经上、有的是太阳经上,所以当这条经有病的时候,当然眼睛有可能也会病了,所以《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内容说眼睛痛的时候、起红丝的时候,要看红丝从哪里长出来:《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如果是从上面长下来的,代表邪气是从上面传下来的、太阳经传下来的;如果从下面往上的话,是阳明经传过来的;如果是从外面往里面的,是少阳经传过来的。

这个眼睛红丝,不用管西医说是角膜炎、还是结膜炎,看它从哪里长,就用哪一经的感冒药。

这样看这个红丝的话,是可以找出少阳病的线索的。

不过啊,现在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状况,眼睛红,西医说是急性角、结膜炎的病人,有的时候把脉,不是太阳、阳明、少阳的脉,他的肝脉是很沉很沉的,那是肝里面太寒,所以肝里面的阳气被挤出来,上到眼睛里面烧,这个时候我们要破他的肝阴实,这样阳气才能重新回家,这是吴茱萸汤证,所以看老经方家出手治眼睛红、肿,用吴茱萸汤,他们在辨证的时候,能够发现这个人具有肝阴实的状态──就是阴寒之气占据肝的状态──反而是吴茱萸汤比较有效。

一吃下去,一般说的什么睫膜角膜炎就退了;一般中医照常规开,清肝解热的药吃一堆还医不好。

别的地区我不知道,但在台湾,吴茱萸汤证的人非常多,因为吴茱萸汤证是很好制造的,只要多吃寒冷的东西,吃到胃发寒就行了。

比如说每天都喝三杯浓浓的高山生茶,就有可能在一星期之内制造出吴茱萸汤证,因为它让胃寒了,通常胃寒了,肝也寒,这时候吴茱萸汤证就出现了。

所以通常每天必喝生茶的人,因为胃太寒,容易得到长年不能治愈的偏头痛,头痛又烦,烦得想去撞墙,这个「头痛而烦躁」,是吴茱萸汤证。

「头痛的时候会想吐」,这个也是吴茱萸汤证。

都是肝跟胃已经寒到阴实了,这样的人其实是肝癌、胃癌的高危险群。

所以现在说到《黄帝内经》说的眼睛红,大概只能占到一部分的正确,如果看到血丝的确是从哪一经的方向来,通常照着那一经的感冒药开下去会好。

基本上太阳、阳明是葛根汤加味,少阳用柴胡汤,就可以处理得不错。

不过我想要特别说明的是,《黄帝内经》这几句话之外,还是有这些事情存在的。

「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个是柴胡汤的特征之一,柴胡汤的特征就是人会烧一烧又不烧,烧一烧又不烧,因为这样烧烧停停的,那个人会真的发冷吗?其实也还好,虽然疟疾的打摆子,还是有机会用柴胡汤医;但是少阳病的「往来寒热」的「寒」,并不是像疟疾打摆子那样的冷到发抖,通常顶多冷到桂枝汤证等级的怕冷而已。

基本上少阳证是一个比较偏热的症,寒热比并不均等,它是热一热、不热;「烧一烧又不烧」的这一种,所以比较偏到热症这一边。

基本上这是一个蛮好的辨证点,最清楚能看出是少阳病的,是感冒好得差不多了,觉得早上起来没烧了、可以上班了,结果在公司觉得越来越烧、到下午又烧起来,这样子以天为周期慢慢烧起来的,是比较标准的少阳病。

标准少阳病,如果跟以前我们教的桂麻各半汤之类的各半汤系相比的话,就会看到各半汤的烧,是「日二三度发」,因为正气已经把病邪逼到体表,觉得想要赶快把它打掉,所以就比较积极地在打,所以次数稍微多。

一天烧两次三次的是各半汤;一天一次的比较是少阳。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烧一烧觉得冷,烧一烧又觉得冷,是一天四、五次的,那又多半算是少阳了,各半汤证没有那么琐碎。

四五次的,那是因为调节体温的中枢真的已经当机了,所以一天会烧一烧不烧那么多次。

所以就是一天一次、或是一天五六次,这样的冷热交替,比较是柴胡汤证。

那么,一天两三次的,还有没有可能是柴胡汤证?有可能,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光以发烧而言,跟各半汤证很难分辨。

那,怎么办?我们可以不要只用「烧」当唯一的辨证点嘛!像各半汤的脉,一定是像桂枝汤或是麻黄汤的脉,是整片浮上来的;少阳病的脉就是比较弦细的,再加上有没有口苦、胁肋不舒服,多一两个辨证点,就可以分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