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特兰堡德国

合集下载

三大平面大师生平及作品简介

三大平面大师生平及作品简介

1986年福田繁雄作品展 海报,他将女人躯体的 轮廓从中部横向分割, 并且被分割的图形做重 复的平移式交错重组, 造成图底交叉汇合的错 视,我们可称之为影像 的"水平交错式图底反转 "。
C. 矛盾空间的运用
矛盾空间通常是利用人们视点的转换 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态, 但在三维形态中又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 效果,从而造成空间的混乱,产生了介于 两种状态之间的空间状态。 福田对矛盾空间手法的掌握和运用, 是其在错视原理上的又一成就。他运用错 视原理,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产生错综 复杂的结合,使构思与表现达到完美契合, 创造出神秘而不可思议的视觉世界,使观 者在趣味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 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 握和应用。 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 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 作品大放光彩。 正如福田自己所说的:" 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 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 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 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 因此,他不断地对视错 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 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 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 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 的视觉世界,在看似荒谬的 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 秩序感和连续性。
A. 异质同构原理的运用
福田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 中的先驱。在福田许多的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妙运 用。 置换是其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 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 成新形。 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 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其要点是借助一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基本形原来主 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创造。

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

土豆系列招贴 体现了兰堡对 土豆的钟情, 也反映了兰堡 对同一种设计 主题的执着。
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 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土豆与黑色背景 在色彩上的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 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 通过轮廓线和色彩叠加,个性与整体相 互映衬,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形成了纵深 的空间,不仅停留在二维表面,而是继 续探寻更多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 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 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 土豆像立 在纸面上的实体,似乎唾手可得。
最能代表兰堡风格的时期应该是80年代左右,在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想象 力之外,他的摄影蒙太奇手法在当时还没有计算 机技术的条件下,用暗房手法来完成,是我们今 天难以想象的。兰堡本人认为他早期的作品从艺 术性来说,比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由于手头的 设计任务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常常把印刷的事交 给印刷厂负责,这一点他曾自责说这将给他的作 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如此这般,兰堡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 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笔者认为,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 视觉诗人"派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隐喻的诗意,以最简 洁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不断更 新着人们的视觉环境,不断地塑造自己不 同的设计风格。
兰堡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一切 装饰性元素都让位于视觉功能。在创作题 材上,兰堡钟情于土豆,执着于为S· 费舍尔 出版社设计系列招贴,同时更以一个设计 家对自由的追求来体现他对视觉艺术的理 解。在形式手法上,兰堡总是尝试新的方 法来改善单纯的平面效果。
黑白是最单纯 也最宽容的颜 色,是极度化的 色彩境界.宁静、 简洁、单纯是 冈特· 兰堡的招 贴设计所极力 主张的设计理 念.

冈特·兰堡的历史

冈特·兰堡的历史

冈特· 兰堡 作品
张力的凸显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 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 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 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 种方法。 左图中的社会文化招贴就是兰堡运 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感 知这些画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 到了一种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图中密密麻麻的人头让人感觉压抑, 人群似乎在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 向纸边涌出的运动趋势。这种"不 动之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一幅静止的平面作品的运动感往往 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的骨架有关, 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构造骨架的 主轴方向一致。
兰堡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 语言说话,一切装饰性元 素都让位于视觉功能。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 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 人"派杰出代表的显著的 特点。他以其丰富的阅历 和隐喻的诗意,以最简洁 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 内涵,不断更新着人们的 视觉环境,不断地塑造自 己不同的设计风格。
冈特· 兰堡 作品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的招贴画多次 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 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 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 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的平面世界里追求艺 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 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 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常 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 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静 而执着。兰堡承认自己是左翼激进分子,他执着地用理性主义、弗 洛伊德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会的进步。他的这种执着直接 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冈特兰堡简析

冈特兰堡简析
冈特·兰堡作品简析
李宏程 M075115125
冈特·兰堡
一、简介
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招 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
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
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 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
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
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土豆系列招贴画
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 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 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
空间感。这是兰堡最直白的表现方法。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两个式 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样,手、笔、窗户和灯 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 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果。 张力的凸显
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
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 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
运用的设计方法。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
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 来光明和希望。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 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冈 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 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 文化。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 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 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冈特·兰堡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思想影响了很多的设计 师引发新的灵感。他的设计风格简洁明了,突出又一步到位,是极 具创意的一位举足轻重的设计大师。
在我看来,他的设计就是自由的代表。
谢谢
冈特·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 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 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 平面效果的突破。
冈特·兰堡的设计风格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 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 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 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 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 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 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 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冈特·兰堡招贴作品分析

冈特·兰堡招贴作品分析
这 些 生 活 在 城 市 边 缘 的人 描 绘 出来 , 人们 去 关注 , 尊 重 。 让 去
冈 特 ・ 堡 ( ne a b w ) 生 于 德 国 , 兰 Gu t rR m o 出 是
国 际 著 名 设 计 大 师和 教 育 家 。 曾就 读 于 卡 塞 尔 造 他
型 艺 术 学 院 学 习 绘 画 和 实 用 美 术 , 业 后 担 任 了 多 毕
术 博 物 馆 已将 他 的 几 幅 作 品 作 为 永 久 藏 品 珍 藏 。
二 战 结 束 时 冈特 ・ 堡 年 仅 8岁 ,他 的 童 年 是 兰 在 战 争 和 饥 饿 中度 过 的 , 时 处 于 难 捱 的 饥 饿 a  ̄ 当 - ' t 的 德 国 人 发 现 , 美 国 引 进 的 土 豆 经 过 短 暂 二 十 天 从
前 卫性 , 的价 值 取 决 于精 神 深 度 和 广度 的开 拓 。 它
4 结 论 、
贴 以及 1 6 — 18 96 9 8年 系列 个 展 招 贴 作 品 中 , 们 我 都 能 看 到 他 通 过 三 维 化 处 理 , 得 土 豆 形 象 展 现 出 使 非 同 寻 常 的 视 觉 效 果 , 被 赋 予 深 刻 的 内 涵 和 生 命 并 力 。 兰 堡 的 土 豆 招 贴 设 计 令 人 称 道 的 不 是 土 豆 本
了 重 要 的 生 活 基 础 。 在 他 为 “ g it 杂 志 所 作 的 招 E os ”
生 存 命 运 和 精 神 的 东 西 , 体 意 识 不 是 个 人 主 义 , 近 现 实 个 切 更 需 要 艺 术 家 的 道 义 感 和 责 任 心 , 术 不 能 丧 失 精 神 发 展 的 艺
赵 晓东 在 塑 造 农 民工 形 象 的 时候 重 的笔 触 给 人们 留 下 深 厚 刻 的 印 象 。 他 们 的 作 品 一 方 面 具 有 强 烈 的 环 境 意 识 及 人 文 关

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

事实上,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 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 理,通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效果上的突破。 如上所述,深度的分离、式样的转换和张力的凸显都是兰堡寻求视觉效果的设计手段, 目的都是为了使简单的平面变换成复杂的空间,使呆板的平面具有膨胀的视觉张力。人们的 眼睛总是倾向于理解这些复杂的空间和形式,将它简化成自己能知觉的东西。这就使人们能 够适应各种式样的转变,并能理解和探寻兰堡作品的视觉层次。
冈特·兰堡 (德国)Gunter Rambow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 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 平面设计师”。
简介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 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 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 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 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深度的分离
式பைடு நூலகம்的转换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 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 版社设计一幅招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 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 素分成几个层次. 如图一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 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 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 念。而图三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的一维空 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 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 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 在下面的字母上。这种视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 目难忘.

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招贴作品分析论文发表时间:2010-08-15 09:06学术论文来源: 论文发表者:CSSCI免费论文点击:次一、背景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出生于德国,是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和教育家。

他曾就读于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服务业的广告。

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一、背景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出生于德国,是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和教育家。

他曾就读于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服务业的广告。

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约3000幅招贴,每一幅招贴后面都有一则故事。

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已将他的几幅作品作为永久藏品珍藏。

二战结束时冈特·兰堡年仅8岁,他的童年是在战争和饥饿中度过的,当时处于难捱的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短暂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食用,可以说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

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土豆也使冈特·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并救活了兰堡,可以说没有土豆也就没有兰堡和他的招贴艺术。

童年的经历为冈特·兰堡日后施展艺术才华、钻研艺术理论和推广艺术主张尊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

在他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1966—1988年系列个展招贴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他通过三维化处理,使得土豆形象展现出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并被赋予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兰堡的土豆招贴设计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以此产生的视觉魅力,从此他对图形的特有方式的表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其表现于他以后的诸多作品中。

视觉诗人一冈特·兰堡的招贴设计探析

视觉诗人一冈特·兰堡的招贴设计探析

艺术设计Arts circle美术界ARTS CIRCLE 2011/7视觉诗人—冈特·兰堡的招贴设计探析TEXT /陈娟冈特·兰堡是德国的设计大师,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兰堡的作品具有独特风格,渗透着视觉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形式的创造力,被称为世界杰出的“视觉诗人”。

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

他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从冈特·兰堡最具代表性的招贴设计中,可以最清晰的观察到他的风格特点。

一、以强调视觉功能为宗旨兰堡的设计思想植根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体系中所提倡的功能主义,正如他的作品所表达的那样,用视觉语言说话,强调视觉功能,善于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

兰堡能非常准确地捕捉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寻找非直观的视觉元素,经过艺术性夸张,表现其深刻的内质。

视觉功能至上,恰如其分地把握视觉语言,使人一目了然。

功能性是招贴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如何利用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是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兰堡的招贴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善于运用简洁、明快、响亮的色彩,每幅作品选用一个主色调去征服观众,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间的色彩对比,其色彩具有简洁、鲜明、强悍果断的美感,这也正是招贴广告功能所需要的色彩。

因招贴张贴在户外繁华区,只有强烈的色彩,才能瞬间夺取人们的视线,快速传达信息。

二、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兰堡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

兰堡被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

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

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

设计中张力的凸显
•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 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 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 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 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 方法。图中的社会文化招贴 就是兰堡运用这种方法的典 型代表。我们在感知这些画 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到 了一种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 张力。图中密密麻麻的人头 让人感觉压抑,人群似乎在 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向纸 边涌出的运动趋势。这种" 不动之动"具有强烈的视觉 冲击力。一幅静止的平面作 品的运动感往往和构成平面 作品本身的骨架有关,它的 运动方向基本上和构造骨架 的主轴方向一致
著名设计师及作品
冈特·兰堡
• 人物简介
• 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 见图1)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 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 茨。1958~1963年(20岁~25 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 习绘画和实用美术。1960年22 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 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 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 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 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1974年 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 (AGI)。同年,36岁的兰堡 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 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 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 (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 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 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 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称 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 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 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 计师"。
•这两图能更好的解释这种张力的本质。其中基本元素的环 形聚集,构成了画面中螺旋的空洞,这种圆形构成具有的 运动特征就是以圆心为中心向外呈发射状运动。图4c中锥 形聚集的运动特征则是从顶点向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方向呈 发射状运动。因为具备了这种运动的倾向性,平面中的画 面不再单调,反而凸显出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如此, 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 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

德国平面设计师冈特

德国平面设计师冈特
来源/Gunter Ram bow
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一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
德国平面设计师冈特·兰堡作品欣赏
2011-08-09 07:50:22|分类:平面广告| Adve|标签:平面设计冈特·兰堡gunterrambow|字号订阅
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堡平面设计欣赏:
土豆是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冈特·兰堡 德国

冈特·兰堡  德国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并不是偶然为之的。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很多招贴都运用了这种深度分离的手法。那是因为当一个平面因为深度分离而显得比原来更容易理解时,观赏者往往会倾向于感知这种简化的形式。
土豆系列招贴画
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唾手可得。
土豆使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土豆救活了兰堡,没有土豆就没有兰堡和他的艺术。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兰堡的土豆文化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二十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在兰堡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兰堡1966--1988年个展系列招贴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土豆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他通过艺术处理使得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结语
兰堡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兰堡被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冈特 兰堡简介

冈特 兰堡简介

冈特·兰堡艺设7班08119187 陈孟秋一、冈特·兰堡简介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德国设计大师,1963年兰堡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0年22岁,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菲利普梅洛斯在其《图形艺术设计史》著作中称,兰堡为“德国视觉诗人”,称兰堡的法兰克福图形摄影工作室为二十世纪后期最具创意的设计工作室之一。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200多件代表作,他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设计界、设计理论界的人们称德国为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

兰堡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

兰堡被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他的作品的独特风格、视觉语言的魅力、表现形式的创造力,被称为世界杰出的“视觉诗人”。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

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

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二、冈特·兰堡的风格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60年代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70年代-80年代摄影图形广告时期;90年代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兰堡60年代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注重画面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八十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风格是兰堡的又一个顶峰时期,兰堡风格也好,德国风格也好,摄影图形都把广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引导了国际潮流,他为慕尼黑费舍尔出版社涉4及的系列招贴作品表现了兰堡对朝现实主义的理解和发展。

冈特兰堡作品集

冈特兰堡作品集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 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他每年至少为S· 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带来 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一中的书被手握住, 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 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而图三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 将书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 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空间 图三 图三 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这种视觉引导 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难忘。图一和图二是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书籍的投影上,似乎 书籍由内向外透着一股亮光。书上的窗户和灯泡都是将书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一个过 渡,这些过渡让人们更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图三的文化招贴中两本书直接 交叉,纯粹的制造出一种强烈的立体空间感。这是兰堡最直白的表现方法。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 变成了两个式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 样,手、笔、窗户和灯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 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 版社宣传的效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深度的分离
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 作品就具有明显的深度分离特征。 土豆系列招贴画 土豆是冈特· 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 上展出过。冈特· 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 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他的土豆招贴令 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 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将土豆削皮、缠 绕、切块、上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 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轮廓线和色彩是绘画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个原理嫁接到招 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 形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 越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土豆与黑色背 景在色彩上的迥 土豆系列招贴画 土豆系列招贴画 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 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 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 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唾手可得。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 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 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 力。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并不是偶然为之的。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很多招贴都运用了这种深度分离 的手法。那是因为当一个平面因为深度分离而显得比原来更容易理解时,观赏者往往会倾向于感知这种 简化的形式。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内容浅析]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内容浅析]
• 60年代 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 70年代-80年代 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 90年代 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业界荟萃
3
60 兰堡60年
年 代的绘画
代 绘
图形广告 造型优美, 表现自然,
画 深刻,注
图 形
重画面整 体设计意 念的把握,
广 尽可能摆

脱纯绘画 艺术中直
时 观的写实
期 表现。
业界荟萃
4
70年代-80年代 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业界荟萃
15
业界荟萃
16
冈特·兰堡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思想影响了很多的设计 师引发新的灵感。他的设计风格简洁明了,突出又一步到位,是极 具创意的一位举足轻重的设计大师。
在我看来,他的设计就是自由的代表。
业界荟萃
17
谢谢
业界荟萃
18
业界荟萃
9
业界荟萃
10
业界荟萃
11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 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 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 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 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 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 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业界荟萃
12
业界荟萃
13
业界荟萃
14
张力的凸显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 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 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 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事实上, 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 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 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理,通 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 效果上的突破。

岗特兰堡的个人简介

岗特兰堡的个人简介
岗特兰堡的个人简 介及作品欣赏
B08123003 陈正辉
2021/6/4
1
岗特兰堡的个人简历
• 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1958 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
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
监,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
量经验,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 室,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 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 会成员。
2021/6/4
18
•谢谢观赏!
2021/6/4
19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7
2021/6/4
这幅作品我觉得有空间立体的感觉,红色 和黑色的对比强烈,空间感强
2021/6/4
8
第一幅利用素描关系,第二幅则是多种图 片结合组成
2021/6/4
9
颜色对比协调
10
2021/6/4
2021/6/4
11
一幅静止的平面作品的运动感往往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的骨 架有关,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一致。
2021/6/4
2
2021/6/4
3
他的作品图片欣赏
2021/6/4
4
作品欣赏
2021/6/4
5
从版式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幅作 品视觉中心突出,颜色丰富
2021/6/4
6
第一幅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离,整体和部分的分 离。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的深度分离特征。后三幅主要是式样的转换是指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冈特· 兰堡(德国)
A
60年代绘画图形广 告时期
B
80年代摄影图型广 告时期
C
90年代符号性图形 广告时期
冈特· 兰堡(德国)
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
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 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 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 设计主题的执着 作品理念
冈特· 兰堡(德国)Fra bibliotek个人风格特点 1深度的分离: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离,整体和部分 的分离。 2样式的转换:借助一个元素,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两个 式样或者三个式样。 3张力的凸显: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
平面设计
3
西摩· 切瓦斯特(美国)
西摩· 切瓦斯特(美国)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毕业于 美国Cooper州立艺术学院
1954年创立著名的波什平 (Pushpin)集团公司,国际 平面设计师联盟AGI、AIGA 会员
工作广泛涉及动画片、书籍 装帧、插图、企业形象设计 、环境设计、包装等领域 导向了20世纪新美国视觉设 计运动
世界三大平面 设计师
作品赏析
20151209017 杨楠
目录
兰堡(德国) 1 冈特·
2 福田繁雄(日本)
切瓦斯特(美国) 3 西摩·
平面设计
1
冈特· 兰堡(德国)
冈特· 兰堡(德国)
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 兰堡 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 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 用美术 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 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 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 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 验, 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 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 协会成员。
个人风格特点 1观念与形象的融合:不仅仅是为了传达政治的某种具体内容,同时也包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冈特·兰堡德国
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约3000幅招贴,每一幅招贴后面都有一则故事。

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他的几幅作品作为永久藏品珍藏。

土豆文化
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二战结束时他才8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当时处于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使用,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


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种植的文化、储存的文化、烹调文化。

土豆使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土豆救活了兰堡,没有土豆就没有兰堡和他的艺术。

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

兰堡的土豆文化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二十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在兰堡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兰堡1966--1988年个展系列招贴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土豆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他通过艺术处理使得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兰堡的风格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60年代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70年代-80年代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90年代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兰堡60年代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注重画面
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八十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风格是兰堡的又一个顶峰时期,兰堡风格也好,德国风格也好,摄影图形都把广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引导了国际潮流,他为慕尼黑费舍尔出版社涉及的系列招贴作品表现了兰堡对朝现实主义的理解和发展。

他善于用摄影手段表现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注重把一种元素的叠合视感作为强烈的对照物研究,他的招贴作品以其悉尼的写实性摄影图形著称,他感兴趣的是物体、照片和抽象概念的综合艺术效果。

这个时期的摄影招贴作品不仅感染了观众,也是摄影
艺术家们感觉到了摄影艺术的自我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存在。

90年代,当一批设计师陶醉于摄影招贴时,兰堡的思维又一次起了变化,单纯、简洁、明了、注重视觉力度又成为他追求的新风格。

最能代表兰堡风格的时期应该是80年代左右,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想象力之外,他的摄影蒙太奇手法在当时还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条件下,用暗房手法来完成,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

他本人认为他早期的作品从艺术性来说,比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由于手头的设计任务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常常把印刷的事交给印刷厂负责,这一点他曾自责说这将给他的作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教学思想
很多人都知道兰堡的招贴艺术成就,其实兰堡的影响同时在于他是一位优秀的设计教育家。

从1970年开始至今,他在28年的教育生涯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师。

兰堡的教育思想植根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体系中所提倡的功能主义,正如他的作品所表达的那样,用视觉语言说话,强调视觉功能,善于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

兰堡能非常准确地捕捉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寻找非直观的视觉元素,经过艺术性夸张,表现其深刻的内质;视觉功能至上,恰如其分地把握视觉语言,使人一目了然。

他常常表示反对使用太多不同的工具,对于使用计算机,他同样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艺术设计随着使用计算机而日趋衰退,当然他并不想废除使用计算机或否认它作为一种工具的用处,但他宁愿使用铅笔也不愿依赖计算机,因此在卡塞尔大学时,只要有必要,他就会叫人把计算机吊到天花板上,留出设计的工作空间,这并不是说他怕被电子设施所沾染,而是他要避免使自己的学生在选择主题或媒介物时过早地变得太专业化。

结语
兰堡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
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

兰堡被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土豆系列招贴画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

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

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
力。

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

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

轮廓线和色彩是绘画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
个原理嫁接到招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

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

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越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

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

土豆与黑色背景在色彩上的迥土豆系列招贴画
土豆系列招贴画
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

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

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唾手可得。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

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

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并不是偶然为之的。

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很多招贴都运用了这种深度分离的手法。

那是因为当一个平面因为深度分离而显得比原来更容易理解时,观赏者往往会倾向于感知这种简化的形式。

式样的转换
图一
图二
图一
图二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

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贴。

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

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一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

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

而图三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
将书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

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

这种视觉的空间图三
图三
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

这种视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难忘。

图一和图二是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书籍的投影上,似乎书籍由内向外透着一股亮光。

书上的窗户和灯泡都
是将书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一个过渡,这些过渡让人们更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

图三的文化招贴中两本书直接交叉,纯粹的制造出一种强烈的立体空间感。

这是兰堡最直白的表现方法。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两个式样或者三个式样。

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样,手、笔、窗户和灯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