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特兰堡英文
高娜娜冈特兰堡教材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
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 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 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 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中的书被手 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 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 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 力量的设计理念。而中书上的手有只笔
冈特兰堡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
高娜娜
冈特兰堡
目录
简介
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 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
面设计师”。
作品简析
刚特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 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 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他执着地用 理性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
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
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
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
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
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
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作品简介
评价
国外学者将冈特·兰堡称为欧洲最有创造力的“视觉诗人”, 是因为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通过 隐喻的物体联想到实际事物。如果说兰堡的某些简洁明了的 黑白招贴是体现了“诗”的以简代繁,那么他的其他作品还 含有很多中国人对“诗”的理解。土豆系列作品中,兰堡将 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叠加相结合,呈现出诗一般的层次感和 韵律感;"光明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维和三维中转 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中,不同的密集带 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 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 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笔者认为,在视觉上的自由化 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隐喻的诗意,以最简洁的视觉形象表达 最深刻的内涵,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视觉环境,不断地塑造自 己不同的设计风格。
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
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研究结课论文[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冈特·兰堡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不论从他的作品风格还是人格魅力,都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令人折服。
他被人们称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一、成长经历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成长于战后的民主德国。
当“二战”结束时,他才八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同时土豆也使冈特·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
在农村成长的经历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都成为他后来创作的素材。
在之后的40年创作生涯中,冈特·兰堡 (GunierRambow)设计了约三千多幅海报,每一幅海报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他的设计作品集不仅仅是完成受委托的设计任务,也是一部鲜明的个人自传。
儿时的记忆,成长的环境都成为他创作海报时汲取的源泉.二、创作风格依据冈特·兰堡从1960年他的学生时期开始到20世纪末期间所创作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将其创作风格基本上划分为三个时期:60年代的绘画图形广告时期、70年代—80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时期、90年代的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1.绘画图形广告时期(60年代)这一时期的广告招贴设计还没有彻底摆脱绘画对其的影响,只是从绘画走向设计的过渡时期,更多的还是被认为是绘画的延伸或者分支。
冈特·兰堡60年代初期的作品就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性招贴的特征.图一冈特·兰堡此时的招贴作品大多舍去了华丽的色彩,多以黑白色调为主,与色彩丰富的绘画性作品从色彩上明显的区分开来,在造型上更加的平面化,简单化,不去注重细节的描绘,尽可能地在创作中摆脱绘画艺术的单纯写实表现。
冈特兰堡
土豆系列招贴 体现了兰堡对 土豆的钟情, 也反映了兰堡 对同一种设计 主题的执着。
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 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土豆与黑色背景 在色彩上的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 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 通过轮廓线和色彩叠加,个性与整体相 互映衬,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形成了纵深 的空间,不仅停留在二维表面,而是继 续探寻更多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 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 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 土豆像立 在纸面上的实体,似乎唾手可得。
最能代表兰堡风格的时期应该是80年代左右,在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想象 力之外,他的摄影蒙太奇手法在当时还没有计算 机技术的条件下,用暗房手法来完成,是我们今 天难以想象的。兰堡本人认为他早期的作品从艺 术性来说,比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由于手头的 设计任务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常常把印刷的事交 给印刷厂负责,这一点他曾自责说这将给他的作 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如此这般,兰堡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 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笔者认为,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 视觉诗人"派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隐喻的诗意,以最简 洁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不断更 新着人们的视觉环境,不断地塑造自己不 同的设计风格。
兰堡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一切 装饰性元素都让位于视觉功能。在创作题 材上,兰堡钟情于土豆,执着于为S· 费舍尔 出版社设计系列招贴,同时更以一个设计 家对自由的追求来体现他对视觉艺术的理 解。在形式手法上,兰堡总是尝试新的方 法来改善单纯的平面效果。
黑白是最单纯 也最宽容的颜 色,是极度化的 色彩境界.宁静、 简洁、单纯是 冈特· 兰堡的招 贴设计所极力 主张的设计理 念.
设计中的符号学
设计中的符号学1.符号学与设计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最早是本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sauaaure)、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的。
前者着重于符号在社会生活的意义,与心理学联系;后者着重于符号的逻辑意义,与逻辑学联系。
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
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
设计与符号学关系密切。
设计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designare,意思就是画记号。
现在被普遍采用的英文design,也就是做记号的意思。
研究和运用符号学的一些原理来帮助设计人员做记号,不能说不是从事设计人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
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
当然,符号这一概念的外延相当广泛,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使得语意学对设计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通常来说,可以把设计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
2.设计中符号的特性认知性设计中,认知性是符号语言的生命。
例如,我国的几大银行的标志都采用中国古钱币作为基本型,这正是因为古钱币能够准确地传达金融机构这一信息,具有极强的认知性。
如果一项设计作品不能为人认知,让人不知所云,那它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普遍性现代设计是为大工业生产服务的,设计作品会在大众中广泛传播。
设计的符号语言只有具备普遍性,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设计人员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花了很大功夫做出的东西,却不被客户接受,这时设计者也许会抱怨客户欣赏水平不够,其实有时客户比设计者更了解受众。
冈特·兰堡的历史
冈特· 兰堡 作品
张力的凸显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 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 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 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 种方法。 左图中的社会文化招贴就是兰堡运 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感 知这些画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 到了一种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图中密密麻麻的人头让人感觉压抑, 人群似乎在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 向纸边涌出的运动趋势。这种"不 动之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一幅静止的平面作品的运动感往往 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的骨架有关, 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构造骨架的 主轴方向一致。
兰堡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 语言说话,一切装饰性元 素都让位于视觉功能。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 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 人"派杰出代表的显著的 特点。他以其丰富的阅历 和隐喻的诗意,以最简洁 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 内涵,不断更新着人们的 视觉环境,不断地塑造自 己不同的设计风格。
冈特· 兰堡 作品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的招贴画多次 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 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 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 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的平面世界里追求艺 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 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 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常 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 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静 而执着。兰堡承认自己是左翼激进分子,他执着地用理性主义、弗 洛伊德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会的进步。他的这种执着直接 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艺术留学之三大著名平面设计师介绍
艺术留学之三大著名平面设计师介绍福田繁雄(日)与岗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下面让艺术留学小编为大家介绍他们情况吧:1、福田繁熊福田繁雄1932年生于日本东京,1951年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在高中时曾想成为一名漫画家,但由于当时艺术学校里没有漫画专业,最终将其幽默和天赋投入到设计领域,由此其设计作品具有浓厚的幽默性特点。
1956年于东京国立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
毕业后福田开始在起创作的作品中显示独特的个性和观念,并借此创出多中创作发展的方向和表现手法,成为当时较有名气的设计新秀。
1967年即在美国纽约IBM画廊首次举办个人展,随后其作品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并获得多项大奖。
1982年他应美国耶鲁大学的邀请,担任客座讲师。
同时,福田还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副会长、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TADC)委员、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GAI)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协会(RDI)会员。
福田是继龟仓雄策、河野鹰思、早川良雄等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之后的第二代平面设计师。
2、冈特兰堡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新施特雷利茨/梅克伦堡.1955年至1958年在海德曼国立玻璃艺术学校受训成为玻璃画家,1958年至1963年他就学于凯塞尔美术学院的应用艺术设计.1974年他任凯这洋综合大学平面设计的教授,1987年任视觉通讯的教授.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收藏:Wiljanow招贴广告博物馆、科特布斯国立艺术藏品馆、巴黎招贴广告艺术馆、柏林美术图书馆、德国国立席勒文学档案博物馆、埃森德国招贴艺术馆、民主德国美术设计学院图书馆等.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的平面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
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
”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
“视觉诗人”冈特·兰堡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 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式样的转换是兰堡创造 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这个系列作品展现 了平面书籍给人带 来的想象空间十分 广阔。
通过元素的密 集获得张力凸 显效果是兰堡 尝试的又一种 方法。
冈特·兰堡的每一幅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 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颤动。
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 识观念和形态立场。 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 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在视觉 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基本上可 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60年代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兰堡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 注重画面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 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
“视觉诗人”冈特·兰堡 视觉诗人”冈特 兰堡 视觉诗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
社会背景
和美国的平面设计形成了新流 派--观念形象设计。它强调视 觉传达的准确性、形象性和理 性。 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观 念形象设计流派代表便是“视 觉诗人”派。冈特·兰堡是其 代表人物。
冈特·兰堡简介 冈特 兰堡简介
80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 风格是兰堡的又一个顶 峰时期,摄影图形把广 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 代,引导了国际潮流。
90年代,当一批设计师 陶醉于摄影招贴时,兰 堡的思维又一次起了变 化,单纯、简洁、明了、 注重视觉力度又成为他 追求的新风格。
作品赏析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他的土 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 应的魅力。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 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浅谈创意设计中的发散思维
浅谈创意设计中的发散思维作者:胡昂来源:《工业设计》2018年第06期摘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发散思维法是创意设计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在创意设计过程中进行思维发散主要利用形态结构、功能性质、因果关系、逆向思维、概念、组合六种方法。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可以进行综合运用。
文章通过著名设计案例,构出发散思维导图,从品牌、招贴、产品、包装等不同的创意设计案例中来解释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而解释发散思维在创意设计中的运用。
创意设计需要思维灵活,标新立异,而冲破束缚,多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发散思维的实质。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意设计;聚合思维中国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6-0100-041综述1.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舶来品,由英语“Divergent Thinking”一词翻译而来。
1967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科学创造心理学的奠基人吉尔福特(JPGuilford,1897-1987)在《人类智慧的本质》一书中最先对发散思维进行了定义和研究。
他把思维的发散性加工(divergent production)定义为“根据自己的记忆储存,以精确的或修正了的形式,加工出许多备选的信息项目,以满足一定的需要”[1]。
即发散思维要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有目的的进行无限联想、思考、从中引发创新,得出多种不同解决方案和结果。
发散思维行进方向是单点到多点,是从思维活动指向上进行多方向,也包括逆向,追求多种结果的立体思维过程。
因此,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
那么研究发散思维的意义何在?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2]。
”他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发散思维一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部分,因为创造力的潜能需要通过发散思维来反映,可以说,创造力的实现需要依靠发散思维去识别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PACKAGINGS DESIGN COURSES
包装 设计
田中一光(日本)
1930年出生于奈良市,一个世代以“鱼万”为商号的商业之家。2002年 1月10日晚田中一光因病抢救无效逝世,终年71岁,终身未婚。后人的 评价:他开创了一个时代,是他一人的巨臂,让世界知道日本的现代设 计。1980年田中一光以“最适合的形态展现产品本质”为指导思想提出 无印良品的开发构想。为此田中一光被称为无印良品之父。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PACKAGINGS DESIGN COURSES
包装 设计
李永铨(中国香港)
香港新一代设计大师,以作品大胆见称,创作数量惊人,日本畅销杂志 “Agosto”更称李为香港未来十年设计界新时代之代表。90年代被香港 誉为设计神童。李永铨近年得奖已超过450多项,曾一次夺得纽约美术 总监年奖共4个奖项,第一、二届全球华人大赛分别共获37及48奖项, 为得奖之冠!李永铨设计有限公司现为香港著名企业形象顾问公司,近 年客户包括两铁--地铁及九铁,美心集团,港龙航空,香港新机场,澳 门娱乐有限公司(STDM)等等。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PACKAGINGS DESIGN COURSES
包装 设计
霍尔戈·马蒂斯(德国)
马蒂斯1940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市,现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艺 术创作充满了前卫、尖锐、富有挑衅性而又诗意的精神。在他的教学活 动中,也一贯倡导异想天开、冒险、试验和挑衅的精神。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 最能代表兰堡风格的时期 应该是80年代左右 年代左右, 应该是 年代左右,在这 一时期的作品中, 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表 现出一种非凡的想象力之 外,他的摄影蒙太奇手法 在当时还没有计算机技术 的条件下, 的条件下,用暗房手法来 完成, 完成,是我们今天难以想 象的。 象的。他本人认为他早期 的作品从艺术性来说, 的作品从艺术性来说,比 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 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由 于手头的设计任务越来越 多,他不得不常常把印刷 的事交给印刷厂负责, 的事交给印刷厂负责,这 一点他曾自责说这将给他 的作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的作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1.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 • 2.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 传统, 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 在美国、 在美国、欧洲及日本 心理学。 心理学。他的作品紧扣 等地广为展出, 等地广为展出,荣获 主题、富于幻想、 主题、富于幻想、令人 多种褒奖, 多种褒奖,其中包括 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 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 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 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 展金奖、 展金奖、第九届日本 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 艺术节奖、 届奥运 艺术节奖、21届奥运 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 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 实践上的卓越成就, 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 赛一等奖、 赛一等奖、美国国际 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 招贴画展览奖等。 招贴画展览奖等。多 界誉为“ 界誉为“平面设计教 次获国际性大奖, 次获国际性大奖, 父”。
五、平面设计工作是一个 主观认定强的创意工作, 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师是 透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来 做进修、提升设计能力。 譬如,平时就要多注意 各式各样的海报、文宣 品、杂志、书籍等的设 计手法并加以搜集,或 是上网浏览其它设计师 的作品,以激发自己的 设计灵感。
冈特兰堡课程学习资料
釦
世
/3
。 优美,表现兰自堡然6,深刻,钏注的重绘画画面图整形广告造型
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 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
/任务六经典案例赏析/
。 8
钏的摄影图形广告风格
是兰堡的又一个顶峰时期,摄影 图
Task 06
经典案例赏析
/任务六经典案例赏析/
♦学习任务
通过编排设计的一些经典 案 例的赏析,利用编排设计视觉 流程、 原理等知识点的分析,把 握具体设 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 的内在关系, 以此来借鉴经验指 导今后的设计。
DI
风特•兰堡
/ 任务 六经典 案例赏 析/
♦冈特-
兰堡
冈特・兰堡(Gunter Ram
THANK
S
感谢各位
@ wang weiyin
bow) 1938年出生于德国。
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 人”, 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 西摩-切瓦 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 大平面设计 师”。
/任务六经典案例赏析/
从I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创作了200多件代表
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60年代 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70年代-80年代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90年代 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 ®
*
W
eM
5
A
W
U
o
s
o
o
:
』 ,
a
D e r
R
uepaqwtM
&
o
s
e
任务六经典案例
5^5 u
场
冈特兰堡
事实上,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 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 理,通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效果上的突破。 如上所述,深度的分离、式样的转换和张力的凸显都是兰堡寻求视觉效果的设计手段, 目的都是为了使简单的平面变换成复杂的空间,使呆板的平面具有膨胀的视觉张力。人们的 眼睛总是倾向于理解这些复杂的空间和形式,将它简化成自己能知觉的东西。这就使人们能 够适应各种式样的转变,并能理解和探寻兰堡作品的视觉层次。
冈特·兰堡 (德国)Gunter Rambow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 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 平面设计师”。
简介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 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 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 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 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深度的分离
式பைடு நூலகம்的转换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 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 版社设计一幅招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 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 素分成几个层次. 如图一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 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 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 念。而图三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的一维空 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 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 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 在下面的字母上。这种视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 目难忘.
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招贴作品分析论文发表时间:2010-08-15 09:06学术论文来源: 论文发表者:CSSCI免费论文点击:次一、背景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出生于德国,是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和教育家。
他曾就读于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服务业的广告。
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一、背景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出生于德国,是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和教育家。
他曾就读于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服务业的广告。
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约3000幅招贴,每一幅招贴后面都有一则故事。
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已将他的几幅作品作为永久藏品珍藏。
二战结束时冈特·兰堡年仅8岁,他的童年是在战争和饥饿中度过的,当时处于难捱的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短暂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食用,可以说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
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土豆也使冈特·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并救活了兰堡,可以说没有土豆也就没有兰堡和他的招贴艺术。
童年的经历为冈特·兰堡日后施展艺术才华、钻研艺术理论和推广艺术主张尊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
在他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1966—1988年系列个展招贴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他通过三维化处理,使得土豆形象展现出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并被赋予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兰堡的土豆招贴设计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以此产生的视觉魅力,从此他对图形的特有方式的表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其表现于他以后的诸多作品中。
冈特兰堡作品集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 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他每年至少为S· 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带来 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一中的书被手握住, 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 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而图三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 将书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 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空间 图三 图三 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这种视觉引导 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难忘。图一和图二是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书籍的投影上,似乎 书籍由内向外透着一股亮光。书上的窗户和灯泡都是将书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一个过 渡,这些过渡让人们更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图三的文化招贴中两本书直接 交叉,纯粹的制造出一种强烈的立体空间感。这是兰堡最直白的表现方法。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 变成了两个式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 样,手、笔、窗户和灯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 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 版社宣传的效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深度的分离
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 作品就具有明显的深度分离特征。 土豆系列招贴画 土豆是冈特· 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 上展出过。冈特· 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 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他的土豆招贴令 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 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将土豆削皮、缠 绕、切块、上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 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轮廓线和色彩是绘画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个原理嫁接到招 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 形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 越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土豆与黑色背 景在色彩上的迥 土豆系列招贴画 土豆系列招贴画 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 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 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 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唾手可得。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 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 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 力。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并不是偶然为之的。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很多招贴都运用了这种深度分离 的手法。那是因为当一个平面因为深度分离而显得比原来更容易理解时,观赏者往往会倾向于感知这种 简化的形式。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内容浅析]
业界荟萃
3
60 兰堡60年
年 代的绘画
代 绘
图形广告 造型优美, 表现自然,
画 深刻,注
图 形
重画面整 体设计意 念的把握,
广 尽可能摆
告
脱纯绘画 艺术中直
时 观的写实
期 表现。
业界荟萃
4
70年代-80年代 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业界荟萃
15
业界荟萃
16
冈特·兰堡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思想影响了很多的设计 师引发新的灵感。他的设计风格简洁明了,突出又一步到位,是极 具创意的一位举足轻重的设计大师。
在我看来,他的设计就是自由的代表。
业界荟萃
17
谢谢
业界荟萃
18
业界荟萃
9
业界荟萃
10
业界荟萃
11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 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 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 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 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 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 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业界荟萃
12
业界荟萃
13
业界荟萃
14
张力的凸显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 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 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 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事实上, 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 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 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理,通 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 效果上的突破。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 ppt课件
张力的凸显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 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 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 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事实上, 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 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 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理,通 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 效果上的突破。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 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 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 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 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 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 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90 年 代 90年代,
当一批设
符 计师陶醉 于摄影招
号 贴时,兰 堡的思维
性 又一次起 了变化,
图 单纯、简 洁、明了、 注重视觉
形 力度又成 为他追求
广 的新风格。 告 时 期
冈特·兰堡招贴画的特点
• 深度的分离 • 式样的转换 • 张力的凸显Fra bibliotek深度的分离
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 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 的深度分离特征。
德国视觉诗人
冈特·兰堡
Gunter Ram bow
广告设计——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
国内设计师
PACKAGINGS DESIGN COURSES
包装 设计
靳埭强(中国香港) 李永铨(中国香港) 陈幼坚(中国香港) 刘小康(中国香港) 吕敬人 韩家英 陈绍华 张小平(黑马)
PACKAGINGS DESIGN COURSES
包装 设计
靳埭强(中国香港)
靳埭强,男,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1957年定居香港,做学徒,满师 后当裁缝师,如此10年之外。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部攻读设计课程。于 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 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 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 艺术双年展冠军。在香港,靳氏于1979年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 青年的设计师。每年举办《靳埭强设计奖》。
PACKAGINGS DESIGN COURSES
包装 设计
刘小康(中国香港)
刘小康 58年生于香港。肄业于香港理工学院,并于82年在新思域设计 制作任设计师,85年出 任主任设计师。88年,刘氏应靳埭强先生之邀 请,合力成立「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于96年易名为「靳与刘设计顾 问」。
ENDING
消除口臭
消除口臭
三分钱的歌剧
消除口臭
三分钱的歌剧
设计的成长
“图钉”设计集团
PACKAGINGS DESIGN COURSES
包装 设计
福田繁雄(日本)
福田繁雄被誉为“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即:多才多艺的全能设 计人、变幻莫测的视觉魔术师、推陈出新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 道关怀者、幽默灵巧的老顽童。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之一(福田繁雄教授与冈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世界三 大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unter Ram Bow 冈特.兰堡
This is Gunter. Ram Bow Personal home page 这是冈特.兰堡的个人主页
This is German town of Limburg region Mackland Illinois Austerlitz. 这是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 斯特里茨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he was born in 1938 是他1938年出生的地方
。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 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 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 转变成了两个式样或者三 个式样
By highlighting the tension element intensive effect is obtained Islamabad to try another method. 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
• 在“图片工具”|“格 式”选项卡上,您可 以创建自己的框架, 并对图片进行修正(例 如,调整对比度和亮 度或裁剪图片),以获 得合适的外观。
Cut the potatoes
Hale Waihona Puke Add some color
这便是冈特。兰堡的作品
Gunter Islamabad was born in the birthplace of World War II Germany,potatoes accompanied Islamabad spent suffering adolescence, so potatoes engraved in his mind. Islamabad on potatoeshave a special feeling, he thinks potatoes is a German national culture. His potatoes are not potatoes admirable poster itself, but the creativity and visual effects peculiar charm. Potatoes series poster reflects Islamabad's love for potatoes, but also reflects the same kind of Islamabad on the design theme of perseverance.冈 特· 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 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 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兰堡对土豆 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 民族文化。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 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 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 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 执着。
THE END
Gunter Ram Bow called the "German visual poet," and with Japan, Shigeo Fukuda , United States Seymour Qiewa Lancaster and called contemporary "world's three major graphic design teacher. 。 冈特· 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 切 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Books are another Islamabad creative design theme
In the eyes of Islamabad, books can bring light and hope. 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 带来光明和希望。
Islamabad with one element, such as hands, windows and light bulbs, easily the plane had turned into a pattern remaining two or three design specif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