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善用国学经典文化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训诫都可以让同学们去力行,让孩子们的外显行为成
为从内心发出的一种习惯,从小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
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校开设了国学课程,学习不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在古诗文
是一朝一夕的事,循序渐进就可以了,孩子毕竟是孩 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
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 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 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
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 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如:我校
取得效果:
学习国学经典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 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 孩子们的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了较大的改 变:一是孩子的记忆力得到有效锻炼;二是经典里丰富 的词汇让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三是通过读能 轻松解决孩子们的识字问题和阅读障碍;四是由于掌握 了大量词汇,孩子们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五是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孩子们通过口 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气质就能提高;六是天 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
知
服务与咨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识
悦
读
善用国学经典文化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实验小学 郑朝晖
产生背景:
致命弱点事先予以防微杜渐。
目前,独生子女大多成长在最常见的“四二一”家
庭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普遍性问 主要做法:
新场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让好习惯成就学生的一生——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创意单位: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活动范围: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全校师生前言: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他说的这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句说的是教育的实质,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也是根本的教育任务。
可见习惯对于人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人一生的作用之大无可代替的。
背景:我校原来是一所完全小学加附属初中式的办学模式,自2004年8月,我校停办初中,初中拆并到野鹤小学后拆并到汝溪中学招生。
目前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离家最远的步行近两小时。
一二年级完小和村小均招生,三到六年级学生在完小就读,距家较远的学生在学校寄宿。
14个教学班(小学班级9个,附属幼儿班5个),学生人数570人(其中小学生372人,幼儿198人)。
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由于生活环境(农村地域条件的限制)、接受家庭教育的程度(隔代教育的劣势)、年龄特征(从3到14岁不等)不同,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性差异较大。
很多学生都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自控、自律的能力较差,加上绝大部分家长为农民,自身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素质不强,缺乏对孩子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率的教育,导致部分孩子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表现中显示出明显的缺陷。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秉承“立足至真童心,培养至善新人”的办学理念,树立“让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的观点,立足于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普遍具有文明礼仪风尚,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彰显新场小学良好形象。
学校一班人立足本校,着眼小处,练好内功,注重实践,外树形象,我校自2011年起实施了“好习惯成就学生的一生”的美心善己活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创意单位:黄石市河口中学活动范围:黄石市河口中学活动。
1校园文化、教室文化、校园广播等开设“文明礼仪专版”,充分展示文明礼仪标语、图画、先进事迹。
楼内大厅走廊、横梁上张贴、悬挂文明礼仪标语,教室里的条幅、班级板报专栏刊登礼仪常规制度,明确文明礼仪重要性及相关落实内容;校园广播设专栏“礼仪讲座”,学习《规范》《礼仪常规》,讲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等。
浓厚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创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礼仪殿堂之中,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明礼仪素质。
2、反省故事学礼仪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思想上不稳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又想独立地走向成熟,加上未成年人逆反心强,所以未成年人一直是教育界重点关注的人群之一。
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大道理、套话、枯燥的说教让他们难以接受。
如何让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用生活气息浓郁、文化底蕴厚重的各种故事来建构学生的认知,让抽象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完好的东西,便没有人去破坏;而破坏了的东西,就会遭受更大的破坏。
没有“窟窿”的时候,没有人去钻“窟窿”;而一旦有了一个“小窟窿”,就会有一群人一起去把它变成“大窟窿”。
干干净净的地上人们不愿意弄脏它们,突然有人扔了一点垃圾。
结果不出多时,这面地上就会出现大大小小许多的垃圾。
现在你们思考一下,老师想说什么?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
同时,我们应该敢于担当,应该有我是班级的主人的意识。
于是,我又说:当然,“破窗理论”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
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
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1、心灵交通网创意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主要内容:心灵交通网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分为教育系统内网与社会家庭外网两部分。
该网络以学校为中转站,贯通长春市各县、区,联接家庭和社会。
内网以教育局及教育科研所为核心,由十四个县区、2000多所中小学和各学校的心理教师组成,主要是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监测,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针对性。
外网由教育局与团市委共同建立,由青春期保健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10个专业化帮助机构组成,主要是解决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采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创编校园心理剧等形式进行。
心灵交通网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生中的厌学、考试焦虑、心理挫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2、"陶老师"工作站创意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主要内容:"陶老师"工作站(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是一个面向个人和学生群体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因主持人姓陶而得名。
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等。
服务方式主要有"陶老师"热线、"陶老师"心理咨询中心、"陶老师"心理辅导流动服务站和"陶老师"信箱。
采取24小时热线电话、QQ 谈心、短信平台、当面咨询与治疗、紧急现场干预、中小学校现场咨询服务和咨询信箱等形式,开展心理服务。
目前,"陶老师"工作站已形成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亲子教育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体系,成为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心灵港湾。
3、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创意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教育局、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主要内容:着眼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以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为龙头,建设市、县(市、区)、校三级贯通的心理维护体系。
该体系由一级维护机构(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二级维护机构(区域分中心)、三级维护机构(学校站点)构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读英雄故事 做优秀少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读英雄故事,做优秀少年读英雄故事,做优秀少年一、创意人:二、创意单位:三、活动范围:全体少先队员四、创意背景: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
针对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审美观,队员中出现盲目追星、盲目攀比吃穿的现象,为引导我校学生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让少先队员从小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特对我校学生开展“读英雄故事,争做优秀少年”活动,通过向英雄人物学习,让队员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从而抛弃自身不良习气,不文明行为,进一步来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思想素质过硬,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的优秀接班人。
五、活动内容:(一)主要做法:为纪念革命先烈等英雄人物,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队员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特在我校隆重掀起“读英雄故事,做优秀少年”的活动热潮,此项活动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宣传动员阶段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首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及向各班印发倡议书,召开全校队员动员大会,使全校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明确怎样向英雄人物学习,怎校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了扩大宣传力度,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采用了校园广播、校园橱窗、班级黑板报、学生手抄报等形式,在全校学生中给予广泛宣传,同时采用板面进行宣传并进行“学英雄精神”师生签名活动,为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步:贯彻落实阶段为将此项活动开展好,我校就此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利用两个月时间,学校每两周通过银星电视台播放一场爱国主义影片。
每天下午活动课时间,学校广播室利用二十分钟时间,播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习,各年级、各班级召开主题研讨活动,使广大队员明确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如何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什么,如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主题演讲活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新案例
学校对学困生、贫困生非常关心,对个别存在思想偏激、内向、固执、内心自卑、焦虑、心理困惑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老师、校领导、科任教师等齐心协力对他们进行耐心疏导,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遇到过节,教师们还把住校生领回家里过节。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学,在起始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配备专职教师,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认真授课。学校政教处、团委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建立了“心灵的家园”心理辅导室,利用板报、校刊、心理健康课、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通过心理信箱来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及时疏家
创意单位
全校各年级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推荐单位
案例简介
近年来,武城县XX提出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的办学理念。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德育工作的生长点,智育和德育的结合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促进了学风的好转,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深受学生欢迎。《德州日报》等报刊对此进行了专访。2006年,我校被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联合授予“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称号。心育教师XXX同时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7甄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7(优选.)每周感悟一、产生背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学会做人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我们学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赋予教育以时代的责任与使命,诠释教育的深层内含。
教育应当是开发生命的事业,这不仅是因为教育是生命发展的原始需要,直接面对受教育者生命发展的关爱,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性,独特的生命价值,有损于每个独特个体的自我开发。
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
这是我们开展《每周感悟》活动的主导思想。
二、研究学生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这一活动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存在做事缺乏责任感,遇事缺少宽容之心,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对待祖国、父母、亲朋、师生缺少感恩之情;缺少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针对上述情况,围绕做人教育,学校寻找一种新的互动式的德育教育途径,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具有责任感。
通过体验、感悟、交流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周感悟》实际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是入“心”的,把做人的道理融于形象的故事之中,浸染生活,撼动心灵,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使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融入生命,形成生命的自觉。
三、主要做法(一)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每周感悟》的深入实施首先,设立《每周感悟》工作办公室,地点在学校的政教处,并由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具体负责确立感悟主题,搜集整理感悟材料,组织检查各班级感悟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周出一期《感悟》墙报。
其次,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每周感悟》的开展情况,在每周的学校中层例会上,分管此项工作的副主任要向学校汇报前一阶段工作情况,并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商讨解决。
对此项工作予以组织保证,第三,政教处对各班开展感悟活动,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管理考核之中,从而促进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问题提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特别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十分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五小”活动;注重综合利用各种德育资源和德育力量,努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此,我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县教育局《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我校以体验教育为载体,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参与《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深入开展了“我是五小公民”系列宣传教育、实践创新和评选展示活动。
二、过程简介1.宣传“五小”,提高学生文明意识。
实施“五小”行动,即在家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为了将“五小”活动深入细致地开展起来,学校校长室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开展“五小”行动,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方案》,并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内容及“五小”活动具体内容印发给全校各班,并通过主题班队会、晨周会、红领巾电视台以及校报《满天星》、橱窗、黑板报等多种宣传渠道对全校近三千名学生进行广泛宣传。
此外,我校还及时开展了家长学校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家长认真学习“小公民”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并联合永安社区开展了“争做合格小公民”系列宣传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交)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活动名称:留给留守儿童的爱二、创意人:李华三、单位:蓬溪县任隆镇中四、活动范围:本班留守儿童五、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六、创意背景:伴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谋生。
我们农村就留下了一大批由祖辈、亲戚、兄姐照管甚至是只有自己的“留守孩”。
这个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加上代管的监管不力,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性格、学习等方面容易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了使“留守孩”能与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结合本班学生工作实际,依托基层组织,多措并举,在思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大力加强“留守孩”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七、活动步骤及内容:1、健全机制,使学校成为主阵地。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引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2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同时,也把我的联系电话告诉每一位学生及家长。
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我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科任教师、优秀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将每一位留守学生配备帮扶教师或同龄优秀学生,结成“一帮一”对子。
配对的帮扶教师和同龄优秀学生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通过我的“每日留守三人行”和语文教师的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等,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光明小学
以军辅德、以军健体、以军促智、以军创美实施“小班化”教学打造“日托式”寄宿制阳光少年军校创意单位:达拉特旗阳光小学活动范围:阳光小学学校创建于2003年,当初是经政府部门批准,由鄂尔多斯市兴达阳光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筹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校名全称:达旗阳光学校。
2008年由于办学需求改制为完全小学。
2009年9月学校正式专制为公办学校,由达旗教育局统一管理,校名更改为:达旗阳光小学。
学校现在占地面积1559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2平方米,建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公寓楼、一栋餐厅楼。
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908人,教职工110人。
学校地处迎宾大街与西园路交汇处,东,离校门仅距50米的是由旗委政府投资兴建,教育局负责管理使用的大型体育场;南,与达旗七中、十中一墙之隔;西北方,分布了西园、文苑、地税、园丁等住宅小区,校园周边环境整洁、安宁。
校园内花园式的布局更给了孩子们优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活动理念:学校自建校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为办学宗旨,以“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营造和谐、竞争的育人氛围,造就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培养合格有特长的学生,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办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特色化发展、精品化办学、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活动思路:2009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刘永胜校长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以“实施小班化教学,打造寄宿制精品校”为学校办学特色。
2010年,随着学校生存、发展需求及寄宿学生日趋减少,而要求日托学生增加的现状,学校筹资开创了日托生餐厅、宿舍,将办学特色重新定为实施小班化教学,打造“日托式”寄宿制精品校。
2011年,在“实施小班化教学”,打造“日托式”寄宿制精品校的特色引领下,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后确定通过创建“少年军校”,以军事化管理、军事化要求、军事化活动等形式来提升我们的寄宿制品牌效应,所以,重新定位办学特色为:实施小班化教学,打造“日托式”寄宿制阳光少年军校。
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创新案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思想品质的塑造和提升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些与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创新案例。
一、社区演讲比赛社区演讲比赛是一种新兴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它以话题讲述和竞赛形式为主导,鼓励参赛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学习和掌握实用的社会知识和道德规定。
社区演讲比赛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批判反思和道德意识。
二、青年社会实践活动青年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可以锻炼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品质的活动,它能够让他们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
青年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是集体活动,也可以是个人活动,活动的主题可以根据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或者社会需求不同而变化。
例如可以开展参观红色旅游胜地、志愿服务、社区环保、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
三、绘本故事竞赛利用绘本故事竞赛来进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也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
它既可以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美术能力,也可以让他们体味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可以让未成年人阅读经典绘本、创作个人绘本或者制作创意视频展示等。
四、校外辅导员培训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建设,在学校或社区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校外辅导员岗位就非常有必要。
辅导员可以通过许多形式的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以更好的去引导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
辅导员可以致力于学习心理调控技能、发展敏锐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以及发展未成年人的协作和领导能力。
五、道德模范事迹展演为了更好地引领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模范事迹展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
道德模范事迹展演不仅可以让未成年人了解道德英雄的伟大事迹,学习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也可以鼓励未成年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注重道德品质和精神质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宽容耐心沟通----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简介我们班里有个打架大王名叫栗世彤,三天两头都能听到同学告他的状,不是欺负女同学,就是与男同学发生争吵。
我这个班主任成了劝架师,每次他打完架,我都和他讲道理,分析引起争吵的原因,教他与同学如何交往。
不过每次过后没多久又打上了,真拿他没办法。
不过这学期事情有了转机,开学两个月了,没有同学来告栗世彤打架的状,我想:看来栗世彤到底长大了,懂事多了,我要在班里表扬一下他。
还没等我在班里表扬,他又开始惹事了。
一天,上课的铃声响了,我刚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就冲着我告状:“栗世彤又打架了!”我一听,气就上来了:这个打架大王又开始惹事了,我非好好教训他不可!我气呼呼地板着脸,朝他俩望去,只见栗世彤和李泽涛互相瞪着眼,拽着拳头,非常不服气的样子。
我把他们俩叫到跟前,生气地问道:“说说是怎么回事!”通过他们的表达,我理解了事情的起因:做完课间操,李泽涛和孙亚南一起玩,栗世彤看见了,就冲过去想和他们一起玩,不过出手就拍了李泽涛一板,李泽涛不乐意了,就和他打了起来。
二、案例分析: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个个都是小皇帝,家人都以他们为中心,所以学生的性格都挺有个性的。
在学校里就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常常会引起冲突。
以往教师视学生之间的冲突为惹事欺负人,是破坏纪律的表现,常常对学生训斥一番,各打五十大板就解决问题。
其实这样根本不利于冲突的解决。
“师者,传道解惑授业也。
”作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生之间起冲突,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造成的。
三、具体措施:(1)增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个性。
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有健康的东西,也有不健康的东西。
所以,作为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矫正学生不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
(2)引导学生准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合作。
在学校,总避免不了学生之间的打架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德育方法,实施“德育导师制”
----郧县实验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一、产生背景:
学校在成立之初,教师和学生都是由几个不同的学校聚集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校园面积大,在校生和住校生人数多,学生素质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各项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德育工作,更是困难重重。
面对部分教师重教不重导,学生受外部影响难以管理,班主任工作难度加大,已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导致部分教师不愿承担班主任工作等困难,怎样才能形成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呢?学校领导在苦苦地思索。
经过反复讨论,学校决定引入“德育导师制”。
由班级任课教师担任学生的德育导师,与班主任一起组成班级“德育小组”,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纪律,以及疏导学生心理,共同做好思想工作,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到任课教师身上,着力改变班主任孤军奋战的单一德育模式,努力形成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同心协力、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1、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政教处负责具体落实这项工作。
并且,学校还成立了德育导师考核小组,负责对德育导师的监督、考核、评估工作。
2、完善“德育导师制”的制度建设。
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学校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制度、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家校联络制度、个案分析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
导师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
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
导师每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一次思想、行为、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3)建立家校联络制度。
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密切与家长联系。
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
学校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3、建立德育导师的选聘和培训机制。
德育导师的选聘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学校初步确定,征求学生意向,师生双向选择,学校适当协调。
学校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4、明确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1)以身作则、人格熏陶。
导师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
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对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心,对学生真心一片,与学生倾心交流,平等对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导师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
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5、形成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
德育导师制工作程序图如下:
6、建立德育导师的考核和奖励机制。
学校根据德育导师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办法,通过德育导师自评(10%)、互评(10%)、班主任评价(10%)、学生及家长评价(10%)、考核小组综合量化评价(检查德育导师工作记录本、检查受导学生的行为表现等60%)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德育导师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
德育导师每年的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
对于优秀导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推广普及:
2004年新学期初,“德育导师制” 开始在我校全面施行。
按照实施方案中的实施步骤和工作流程,我们先是召开师生动员培训会,确定各班的德育导师,然后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均衡分组,分配给各任课教师,或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担任“导师”。
受导关系确定后,德育导师们开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纪律,对学生进行长期全面的观察,
确定问题,思考对策,施行心理疏导,或谈话,或暗示,或倾听……导师们感受着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各自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注重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求突破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学生自我调节,加强纪律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人生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除了对学生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如:掌握不良行为学生的思想和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督促鼓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其获取知识的能力;针对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开展合理的心理辅导;对缺乏家庭教育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生活上、经济上必要的帮助等。
比如我校的历史教师杨耀升,针对受导学生的实际,提出了“转化角色”、“对症下药”、“鼓励到底”的育人思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再如,语文教师毕红波,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对受导学生进行无偿的学习辅导,并经常在双休日将不能回家的住读生组织起来出去郊游,或领回家中,为他们做一些可口的饭菜,改善他们的生活,深受学生爱戴。
另外,我校德育导师对学生进行导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我们将每月第一周星期五下午第四节课,定为专门的德育导师与学生座谈交流时间,在这一时间,所有的德育导师都同时与自己所承包的学生进行交流谈心,地点的选择可以是教室、办公室,也可以是操场、文化长廊,每到这个时候,整个校园都会呈现出一幅师生共话衷肠的独特景象。
其次,导师们还利用其他时间,或在办公室,或在教室内外,或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或在学生宿舍等不同的场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等。
现在在我校,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导师与学生并肩交流、促膝相谈的动人画面。
四、基本成效: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德育导师制在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
对性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德育工作的压力也慢慢得到缓解,德育导师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德育的实效性得到了增强。
德育导师制在我校实施以来,在全体德育导师的精心导育下,许多在学习等方面有不同程度困难的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健康成长,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提高了。
二是教书育人得以真正落实。
教师担任德育导师后,明确了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德育工作具体的任务,工作中不仅关注自己所导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更是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德育。
并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还能体验到一种为人师的快乐和责任。
三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实施德育导师制后,师生通过双向结对选择、平等对话交流,许多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自己的导师,“有心事找导师”已被学生普遍接受。
四是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正人先正己。
德育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负有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行为及指导的研究,从而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经过全体德育导师和学生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德育导师制已经成为我校一条重要的德育途径,而且在德育导师制度的带动下,全校业已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工作。
郧县实验中学
2007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