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中语文《如何读懂古典诗歌》(扫描版)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总结之三:读懂诗歌的途径是分 清题材,有助于我们读懂诗歌 情感内容
常见的诗歌题材有: 咏物诗 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
怀古诗 闺怨诗 哲理诗等 下面我们来梳理诗歌题材
• 练一练 • 蝉(唐 虞世南) •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物态(蝉):“饮清露”“流响”, “居高 ”“声远”等。(托物)
小重山 端午 【元】舒岫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 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 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 怎么读出屈原的呢? • 诗下面有【注】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
练一练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情感? ——思乡怀人(怎么读出?)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衬托 写景时的 远近高低视听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质朴 清丽洗练 意境——淡雅幽静 判断诗歌类型——山水田园风光(山石 、田园 、 炊烟、鸡犬、柴门、南亩)
• 温馨提示:平常有关诗人相关内容的积累别忘了 利用
练一练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棠仍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又如: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因了解李清照,当然知道本诗是闺怨诗。 知道杜牧是晚唐诗人,所以多少都有所历 史的寄托。(物是人非之感)
高中语文 高考备考——诗歌鉴赏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52张PPT)
适而内心却不平静,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 郁闷。
12
二、看作者
①13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 了解掌握其主要经历、风格。知人 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
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
枕上听新蝉。
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
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
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读题目:“乌夜啼”,时间为“夜”, 物象11为“乌”,动作为“啼”。(2)猜想:作者为 什么夜里不睡?心情如何?(3)读诗:“素月” 与标题中的“夜”对应,诗人在干什么?原来 在“弄笔”写作,再联系陆游的生平作答。 参考答案: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 8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
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 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 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的心情另很外寂,寞古。人那还么有,一作个者写为作何习会惯寂,寞通呢常?在再诗
的联开系头写一作两背句景就破可题知、晓点了题。。带这着样对,标我题们的就疑可问, 以我依们据读标懂题了,该了诗解。开头的内容。
[即时应用]
2.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乌夜啼
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
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综 观 全 词 , 试 分 析 “ 心 事 ” 具 体 指 的 是 什 么 ? ( 3 分 )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 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 夜煮茶。
①思亲,盼望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 ②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 ③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 能概括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角度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义:
•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 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感情活 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形成的氛围、感觉就是意境。
• 古代诗词中,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 着特定的情感,这就是特殊意象。领悟这些“意象”中的寓意, 就能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积累)
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2分)
标题可以帮助解读
一、内容事件 二、思想情感 三、表达技巧 四、诗歌类别 五、写作目的 六、写作背景 七、时间地点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 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 的向导。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角度一:看标题,抓题眼
【例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语文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野航为范子俊赋(明)袁凯①一舸夷犹②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
幽花满棹初维③岸,春水连堤忽上天。
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雨正堪眠。
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
【注】①袁凯:松江华亭人,元末明初诗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允。
②夷犹:从容之意。
③维:系。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纷然”写出了水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
B. “春水连堤”描绘出一幅风波险恶的画面。
C. “江南烟雨”营造了烟雨蒙蒙的冷清氛围。
D. “坡仙”借用了《赤壁赋》中苏轼的形象。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 慷慨激昂B. 幽默诙谐C. 恬淡自然D. 刚劲凝练(3)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D解析:(1)D(2)C(3)前四句借景抒情,通过对野舸从容、禽鸟纷飞、幽花满棹、春水连天的优美恬静的画面的描写,表达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三联以世上不止的风波和江南堪眠的烟雨对比,第四联化用《赤壁赋》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想远灾避祸,以及对逍遥自由的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A项,“水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错误,“渚禽沙鸟各纷然”意思是沙洲上的禽鸟各自纷纷飞起落下。
“纷然”写出禽鸟纷纷飞起的样子。
B项,“风波险恶的画面”错误,“春水连堤”写的是春天水涨,水面荡漾连接着堤岸的优美画面。
C项,“冷清氛围”错误,“江南烟雨正堪眠”意思是说,江南烟雨季节正适合睡眠,营造的是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
故选D项。
(2)本诗从内容来看,诗中所写是江南之景,选择了“舸”“禽”“鸟”“幽花”“春水”等意象,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画面优美而恬静。
本诗作者袁凯,由诗后注释可知,他是元末明初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被允许。
据此可知诗中还流露了诗人的归隐之意。
诗歌整体风格恬淡自然,答案为C项。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导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一、标题切入二、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二、细读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在方法上还是有以下两点很关键:(一)懂得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
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
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
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三、四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
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过片)。
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如何读懂诗歌》展开,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结构形式、诗歌的意象与隐喻、诗歌的情感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了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理解诗歌的意象与隐喻。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的理解、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基本概念、语言特点、结构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古诗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3. 诗歌基本概念:讲解诗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4. 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
5. 诗歌的结构形式: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对仗等。
6. 诗歌的意象与隐喻:以具体诗句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隐喻。
7. 诗歌的情感表达:通过例诗讲解,让学生感受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基本概念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的结构形式4. 诗歌的意象与隐喻5. 诗歌的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语言特点、结构形式、意象与隐喻以及情感表达。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一些经典诗歌,供学生课后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的理解2. 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的理解1. 意象的识别: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诗句,识别诗中的具体形象,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上课)
柳用中叠庸字《征和人名怨词》 ,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
怨 —— 塞诗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揭示了自全生诗的。感情基调(怨);暗示了诗的类别(边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朝朝马策与刀环。
(怨时刻练兵备战)
三春白雪归青冢,
(怨气候酷寒)
万里黄河绕黑山。
(怨转战跋涉)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
堂时。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春日的阳光,美丽的河山,温暖 的春风,馨香的花草,泥土融化,燕子纷飞,沙土温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静得睡着。这是一派明净绚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结束 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读尾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 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读尾联,你能读出这首诗包含的思想情感吗?
“独”“怆然而涕下”是抒情主人公的神态描写。诗人因无人赏识 重用自己而涕下,传神的表达了诗人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但孤独、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里的“悦” 和“空”在理解时就必须使动。
•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理解时 就应该调换语序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 萋萋。
• 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的后 一句理解时必须倒装和补充,即“桃花依旧(于) 春风中笑”。
如何读懂古诗词精品课件
整合句意 从下面两句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 冷图景: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 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 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两幅画面的组接, 既简练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点,刻画了旅 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调整语序
“欲目穷千里”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萋”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奴娇》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课堂小结】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 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 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 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全国Ⅱ卷)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