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
偏离叛逆/传播传承——_“创造性叛逆”的历史语义和翻译文学的归属
偏离叛逆/传播传承———“创造性叛逆”的历史语义和翻译文学的归属◎范若恩 刘利华内容提要 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提出的“创造性叛逆”概念对当下国内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翻译文学是译入语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一部分”的论断即为其一,但埃斯卡皮曾多次明确反对过这一论断。
但由于历史条件局限,国内对“创造性叛逆”的阐释基本限于对其概论性著作《文学社会学》中某一段的解读,甚少谈及埃氏专门就这一概念撰写的长文《文学读解的关键词:创作性偏离》。
这一关键性资料的缺失导致国内学界对“创造性叛逆”存在一定误读,而《文学社会学》等已有资料的中译本在关键处存在的误译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误读。
通过疏通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的词源意义并探讨埃氏相关论述的思想脉络,本文指出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的深层意义迥异于其字面意义,它实则兼具“背叛偏离/传播传承”等既相反又相辅的双重含义。
从这一观点出发,本文首先肯定“翻译文学是译入语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一部分”这一命题在人类社会还处在民族国家阶段时具有的合理性;进而,本文认为,埃斯卡皮的“创造性叛逆”和古希腊口头文学时代的作品及作者观一脉相承,即一部作品虽归于某一作家名下,但其实质为历代跨越国家或民族疆域的创作流变总和。
这也为我们理解翻译文学的归属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翻译文学并非是背叛、脱离原作母体的独立存在,它是在对原作的偏离和传承中产生的变体,我们最终应该超越民族文学的畦封,将其视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创作性偏离 翻译文学 世界文学〔中图分类号〕H059;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4-0001-11 纵观国内过去30余年的翻译研究,法国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提出的“创造性叛逆”①一语无疑为最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
当代中国最著名的译学理论家之一谢天振先生甚至在2019年总结其译学思想发展时反复强调埃斯卡皮的“创造性叛逆”为其译介学“理论基石”。
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
、
三是详者的理解和他 自 “ 翻译文学 ”这个汉字词组 ,是 日 本人最早提出来的。起码在 解和文风跟原作 的内容和形式之 间的距离 , 己的表达能力之 间的距离 。钱先生在 《 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就指出 2 世纪初就有人使用这个概念 了。受 『本文学影响很大的梁启超 , 0 ] 诧异 ”的 “ 讹错 ” ,由此看 出,翻译文学 在 12 年就使用了 ‘ 91 翻译文学 ’ 这个概念 。… 对中国文学界而言, 好几例林纾及其助手令他 “ 翻译文学指的是从各种外文原版作品译成中文的文学作品。在传统 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具有了与创作相等意义的译作,也就具有 的翻译研究和文学研究中,翻译文学往往处于一种无所归属 、非常 了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 。翻译文学作为文学作 品的一种独立的存在
中国的翻译文学不足 “ 外国文学” 提出 “ , 翻译文学应该是中困文学 译者得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 ,使原作的思想和精神能被另一语言系 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观点的提H对中阁比较文学界乃至整个中闺 统中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使原作的思想和精神能被另一语言系统 。 j 文学研究界,都造成 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反响和争论 。在他写的 中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甚至还要使他们能感受和体会到原作的意 《 译介学》中,谢天振从 比 较文学的角度对翻译文学进行 了探讨 , 境和语言风格等。也许有人会问,那么忠实的译本呢?一本忠实的 译本能不能等 同于原作呢?忠实的译本 当然比较接近原作,但也仅 他把一代又一代外国文学工作者在文学翻译上所积累的成绩、取得 的成就, 提升为可以Sd说、 a, 戏剧等创作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翻 仅是接近而己。不管是怎样忠实的译本,永远只能是接近,而不是 “ 译文学” 。长期 以 来我们惯用的是 “ 文学翻译 ”,以示有别于 “ 科技 等同于原作。 在文学翻译中,译本对原作的忠实永远只是相对的,而不忠实 翻译” “ 头翻译”在翻译工作 内部不 同范畴的工种。近年来,学 、 口 术界有关翻译文学及其归属问题的讨论, 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 才是绝对 的。 钱钟书先生在分析文学翻译时,指 出在原文与译文 之闻存在着三种 “ 距离 ” :一是两种文字之间的距离 : 是译者 的理 中国传统译论对翻译文学的认识
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
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科技信息0高校讲坛0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8年第15期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张琳琳(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在中国译学界,翻译文学的归属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翻译文学的性质出发,分析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国别文学的关系.笔者认为,翻译文学源于外国文学但不同于外国文学,而是属于国别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翻译文学在传递文化,文学艺术再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翻译文学;外国文学;国别文学一,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翻译文学,是从跨国界,跨文化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学概念.它是一种文本形态,而不同于"文学翻译".中国的翻译文学,最早可以追溯至《左传》等古典文献里的零星记载.东汉开始的佛经翻译,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内容,诸如《法华经》,《维摩诘经》,《盂兰盆经》等堪称佛教文学的代表作.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强力推动,新文学开创基业的急切需求,以及新闻出版业与新式教育的迅速发展,翻译文学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迈进了一个新纪元.2O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史家意识到翻译文学的重要性,把翻译文学列入文学史框架,如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4月)与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北平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分别将"翻译文学"列为第8章与第7章.然而,进入2O世纪5O年代以后,在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翻译文学却反而受到不应有的冷落.截止目前,有220种以上的现代文学史着作,在通史性质的着作中,没有一种为翻译文学设立专章;有的着作只是把翻译文学作为五四新文学的背景来看待,而当述及第二, 三个十年时,就看不见翻译文学的踪影了.然而这种大起大落没有得到任何解释.究其原因,是人们一直否认翻译文学的存在,而且从不认为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日.二,翻译文学不同于外国文学在中国文学领域,翻译文学被视为外国文学本身,很多人认为翻译文学就是外国文学,直接将二者等同起来,这也是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受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翻译家及翻译活动的地位与价值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翻译文学等同于外国文学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而逐渐被舍弃,翻译活动及翻译家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此种前提所造成的'体制'犹存, 即中文系开设的翻译文学课程依然叫作外国文学".毫无疑问,翻译文学来源于外国文学,两者之间有着客观,不容否认的密切关系,但是译作不是原着本身.译作经过了译者的再创造,这一点也是不容否认的. 而译者在翻译再创造中除了相对忠实地传达原着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要在其艺术性,审美性等方面下功夫,基本信息21要的地位.而且,每一部外国文学原作的翻译都有两个过程:一是理解,二是再现,在这两个过程中都会使得译作与原着不可能完全一样,至少以不同的文字出现.因而.翻译文学作品是从属于原着而又不同于原着的一种新作品. 从语言上说脱离了源语的语境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翻译文学就不再是纯粹的外国文学.翻译文学不同于外国文学,还在于它的本体价值.翻译文学不仅是一种媒介一种文学交流的环节和手段,而是一种"文学创造".中外文学史是史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西方翻译史从古代罗马时期直到20世纪,有一条源远流长的文艺学传统,翻译家及翻译理沦家主要从文学翻译的实践中总结了文学作品翻译的规律和实质, 形成了翻译学中的"文艺学派".他们认为文学翻译的特点是其创造性,强调译作要注重艺术效果.20世纪初,法国文学理论家埃斯卡皮提出了所谓"创造性叛逆"的命题.他认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文学翻泽之所以能成为不同于原语外国文学的一种创作,是由翻译的性质和文学作品的性质决定的.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本身的多义性,暖昧性.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伸缩性,差异性,使文学翻译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外国文学的字与句次绝对忠实的描摹和复制.这些事实都说明.翻译文学含着翻译家独特的创造性,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既然如此.自然不能将翻译文学等同于外国文学.三,翻译文学是国别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首先,我们判断一部作品国籍的依据就是该作品作者的国籍.例如,《高老头》的中文本的作者理应是译者傅雷,而不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很多人对此难以接受,这与学者们长期以来把翻译文学和外国文学混为一谈有关.我们不能因为翻译文学传递的是外国文学的信息而把翻译文学等同与外国文学.相反,由于翻译文学要传达的信息要求翻译家付出极为艰辛的再创造,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译作视作原作的"第二生命态".把翻译文学认为是国别文学的组成部分,还可以从翻译家的翻译过程来看.翻译家也同作家一样,需要深入认识作品所要表达的时代, 环境和文化背景,然后寻找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把他们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直觉的创作过程".[31翻译文学虽然属于国别文学的组成部分,还需要对这个论断加以精密化.有必要在国别文学组成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翻译文学是国别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这里."特殊"就是承认翻译文学不同于本土作家的创作.一方面翻译文学隶属于国别文学,另一方面要认清它的外来性质和跨文化属性.外来的性质可以经过输入,改造,消化和吸收成为民族的东西,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而我们研究和重视中国的翻译文学,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其更好的融入国别文学之中.四,翻译文学存在的意义翻译文学不仅与国别文学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与影响,有时它的作用还超过国别文学的作品.根据统计,晚清小说刊行的在一千五百种以上,而翻译小说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林纾的译作曾在当时有过很大影响.另外.马君武,苏曼殊等人翻译的歌德,拜伦和雪莱的诗歌也在反清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宣传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我们经常谈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大部分不是直接影响,而是由于它们的泽本.类似的情况在国外也比比皆是.在世界各国的文学发展史上,翻译文学的重要地位是一致公认的,有不少国家,他们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就是翻译文学.由此可见,翻译文学的存在有着重大意义.回顾人类文明历史,很多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时代相传,得以走向世界的.如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亚里士多德等伟人的作品用的都是"死去的语言"拉丁愈,如果没有英语等其他语种的译本,他们也许早就淹没了.21世纪的今天,翻译活动空前频繁.包括文学翻译的译学界也前所未有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认清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翻译文学未来发展的基础,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参考文献】[1]王向远.翻译文学导论[MJlt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谢天振.译介学.[MJlt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4.[3]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MJlt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35[4]中国现代文学史(一)[MJJt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作者简介:张琳琳.1980年生.辽宁辽阳人.现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在读.[责任编辑:翟成梁]。
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国籍的多重性
比较文学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国籍的多重性刘小霞四川理工学院摘要:本文在《译介学》关于翻译文学性质与归属的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关于翻译文学的性质、翻译文学应纳入国别文学(在中国是中国文学)以及翻译文学“国籍”的主要观点。
在张南峰“多元系统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翻译文学的性质、意义来对“国籍”和归属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旨在说明:第一,应该从翻译文学的性质、意义出发承认翻译文学的多重“国籍”性,而不应该简单地由翻译家的国籍来判定。
第二,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翻译文学;性质;国籍;归属一、关于翻译文学性质和归属的讨论《译介学》①在关于翻译文学性质和归属方面,做了详细的讨论,主要观点如下:首先,关于翻译文学的归属,指出翻译文学的归属依据的是翻译家的国籍。
其次,就译作与原作的关系说明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翻译文学不等同于外国文学。
明确了翻译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存在形式,廓清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然而,翻译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立的存在形式,既然它不属于外国文学,那么它就应该是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一部分。
②二、承认翻译文学的多重“国籍性”从以上翻译文学归属的讨论可以看出《译介学》将翻译文学的归属的判断依据和翻译文学“国籍”的判断依据合而为一,认为都应该是由翻译家的国籍来判定。
笔者首先赞成“依据文学翻译的特性,依据翻译家劳动的再创造性质以及翻译文学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来判定翻译文学的归属”。
但是,应该承认翻译文学的多重“国籍”,而不应该简单地由翻译家的国籍来判定。
翻译文学的归属和翻译文学的“国籍”应该区别看待。
正如张南峰所言:把翻译文学纳入本国文学史的呼吁,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把译者视为翻译文学作品的唯一作者,未免简单化,而按作者国籍来判定作品的国籍,则有任意性。
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模糊性、双重性甚至游移性,才是出路所在。
③首先,《译介学》以国别文学史的编写为例,指出,我们判断一部作品的国籍依据就是该作品的国籍。
文学翻译
第四节文学翻译的方法问题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文学翻译也不例外。
翻译与作文一样,其方法技巧都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艺术活动一般规律。
以往的翻译教学和研究,往往把翻译方法看得过于狭隘,在技术手段上下文章,忽视了对于一般性规律的探索和总结,结果是因小失大。
还有一种倾向是忽视方法,以为只要心领神会,就自能笔达,忽视了方法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文学翻译的方法原则是与它的审美原则是一致的。
总体而言,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依据原文的艺术现实进行的再创造的过程。
翻译作品的忠实性创造性审美性体现着译者的翻译观念和艺术观念。
根据文学翻译的一般程序,我们把文学翻译过程分为原作解读和艺术传达两大步骤。
译者首先是一名读者,他对于原作的理解和阐释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
过去认为任何译者只要方法得当,都可以做到客观忠实地理解原作,得出毫无二致的译文。
而实际上,这种对于原文的绝对忠实客观只是翻译的理想,显然与翻译实践不符。
不同时代的译者,有着不同的文化修养,生活经历,审美情趣,面对同一部作品,是不可能得出完全相同的译文。
文学作品的作者要能准确理解并欣赏原作,除了牢靠的外语功底,还要懂得一些批评理论,了解解读学和阐释学的相关理论。
译者解读原作的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文本中介同隐含的作者对话交流的过程。
通过对话,文本的潜在意义得到充分的展示,以致一部作品在产生之后,其意义经过不同译者的理解和阐释,会得到逐渐的扩大,这种在对话中生成的意义往往会超出作品的原义。
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并且因人而异,不可强求统一,这里提出几点仅供初学者参考的注意事项,不是细致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针对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的矛盾和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初学者参考的几个方面。
1整体把握整体性原则是一切艺术的普遍的审美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创作者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有一种整体和谐意识,整体理解,整体传达,整体转换。
在原作解读方面,译者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原作的感知,理解和领悟,领会和把握原作的内在意蕴和结果的艺术。
翻译学的性质
英语知识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科学。
它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门接缘性、推现性和综合性社会科学,也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翻译学之所以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因为翻译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中不同语言民族间的交际现象。
可见,翻译的本质是社会的,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关系,即社会语言交际关系的科学. 翻译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有两大性质:接缘性和推现性.接缘性和推现性是翻译学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质,是使翻译学独立于社会科学之林的基本特性,也是我们研究翻译学发展史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我们说翻译学是接缘性社会科学,就是说它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已接近这些科学的边缘,但还没有步入其内。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翻译学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思维科学属性,还有社会科学特征。
这是由翻译学所研究的对象性质所决定的。
翻译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
而翻译本身,无沦是口译,还是笔译,都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在自然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社会产物。
翻译是以语言材料为基础的,必然同三大科学发生密切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翻译与翻译学的接缘性。
翻译和翻译学与自然科学接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活动接缘产生了交际功能,与人们的思想活动接缘具有思维功能。
翻译学的接缘性是翻译学的基本性质。
这一性质与翻译的基本材料一一语言的接缘性密切相关。
但这井不是说翻译学就是语言学,而是说我们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翻译学.也可以从其它科学的角度去探索翻译学,揭示翻译的本质。
翻译学必竟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本身有着自己的理论、自己的规律和自己的特点。
这是其它任何科学所取代不了的。
翻译学的性质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翻译决定的。
翻译本身也具有接缘性.要想翻译得准确,就得理解好原文的语言现象,处理好译文的语言衷达;译得通不通得讲究点语法;译得对不对,得知道点逻辑,译得好不好,得懂得些修辞等等。
这样翻译就同语法学、逻辑学、修辞学等多种科学产生了接缘关系。
第五章谁在翻译
•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其主体性,选择恰当的 策略和语言表达来传达原文的信息和神韵。 • 译者决定了译本的质量。在这个意义上,译者无 疑是翻译活动的主体。 • 对此,袁莉提出了以译者为基点(中介)、直接 与另外三极,即原作、译作和世界(包括译入语 读者)发生关系而构成的新的诠释循环图式,进 而明确指出“译者是这个阐释循环的中心,也是 唯一的主体性要素。”
• 于是我们说,翻译的实质便不仅是对原作 品意义的追索或者还原,而是译者主体一 个能动的、理解诠释的过程;同时还是译 者主体之自身存在方式的呈现,是译者在 理解他人的基点上对自我本性的一次深化 抒发。
在此意义上, 译者被视为狭义的翻译 主体,而作者,译者与读 者则被当作广义的翻译主 体。 当我们在定义翻译主体 性的时候,我们显然要考 虑到作者、读者的主体作 用,但居于中心位置的, 则是译者这个主体。
5.3.2 “翻译者即反逆者”的理论价
值
• 第一,这一谚语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 翻译活动在本质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 • 第二,这一谚语以其揭示的朴素真理,给人们提 供了理论的思考空间。承认翻译局限的客观存在, 提供给译者活动空间,“创造性叛逆”,绝对忠 实导致背叛,而创造性的背叛反而会打开通向忠 实的大门。 • 第三,这一谚语的重新认识为译者主体性的觉醒 提供了可能。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才可能由被动走 向主动,有消极的服从走向积极的参与。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同时也是著作丰富的翻译家。他主要翻译 了西方历史、法律、政治、哲学和经济等 作品。
他为什么要选择这类型作品翻译?
主要有两点因素——他的翻译目的和翻译观念。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落 后于西方国家。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意识到中国应 该向外国学习,寻找强国之路。在这一社会背景 下,严复认为,要想救中国,民主和科学都需要, 不能只要科学技术。他想输入先进的政治、社会、 文化和经济体系。所以,他只选择那些属于西方 意识形态范畴的作品来翻译。这也证明译者的主 体性影响翻译文本的选择。
英汉翻译讲义-第五章PPT课件
03
翻译技巧
选词技巧
确定词义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确定每个 英文单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
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单词。
选择合适的词汇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合适 的词汇进行翻译,确保译文准 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注意词义的褒贬色彩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英文单词的 褒贬色彩,确保译文的情感色 彩与原文一致。
考虑文化因素
在选词时需要考虑文化因素, 选择符合目标语言文化的词汇 ,避免产生文化冲突或误解。
翻译的过程
理解阶段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文 进行深入理解,包括语义、语境、
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
表达阶段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者需要运 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的意 义、情感和风格传达出来。
校对阶段
完成初步翻译后,译者需要进行校 对工作,检查译文中的错别字、语 法错误、表达不流畅等问题,并进 行修正。
英汉翻译讲义-第五章
目 录
• 第五章导言 • 翻译理论 • 翻译技巧 • 实践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第五章导言
章节概述
01
介绍英汉翻译的基本原 则和技巧,包括直译、 意译、音译等。
02
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词 汇、语法、句法等方面 的差异。
03
分析英汉翻译中的常见 问题,如词义选择、句 子结构调整等。
下章预告
• 第六章:翻译中的修辞手法与风格处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翻译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 商务翻译等。
翻译的标准
01
02
03
忠实于原文
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 传达原文的意义、情感和 风格,不得随意改动或曲 解。
论翻译文学的文化杂合性及其归属——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论起
b s d o h u t r lp e i s o k t a e n t e c lu a o t f Ba h i c n
GAO h n —bn Seg i
( c ol f oe n Lnu gs A h i nvri f ineadT cnlg , uia , nu 2 20 , hn ) S ho ri ag ae, n u U ie t o ec n ehooy H a n A h i 3 0 1 C ia oF g sy S c n
Ba t S c lu a o t s e p c al o e r u d he q a i fn to a u tr n ltr t r t i a e e ot o kh i u t r lp e i s e ily fr g o n s t u l y o ai n lc l e i i a u e, sp p rr s rs t n’ c t u e h te c lu a o tc fBa h i n e p u d n hemo te s n ilc a a trsi fta sae ie au e—c lu a y・ h u t r lp e iso k tn i x o n i g t s se ta h r ce itco n l td ltr t r — u t r lh - r brd z to wh c b n o n r nsa e i r t r t n q e c ne s a d v l e o t d ditn u s e tfo i iain, i h, y e d wi g ta l td lt a u e wi u i u o tnt n au fsu y, si g ih si r m e h f r in ltr t r n a o a ie au e Mo e v r t e p pe x l r s te sg i c n e o e c e itnc fta s o eg iea u e a d n t n lltr t r . r o e , a re p o e in f a c ft o xse e o r n — i h h i h
从译介学角度论翻译文学归属
从译介学角度论翻译文学归属摘要:谢天振教授认为,艺术范畴的译作具有再创造性质,故译作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立形式、译者是译本作者,又因为依据作者国籍判断作品国籍,所以翻译文学归属民族文学。
笔者对谢教授的具体论证内容和结论提出几点困惑,试图更清楚地把握翻译文学归属这一重要问题。
关键词:翻译文学民族文学外国文学归属谢天振独立译介学的显著发展使学术界对译者和译本的地位日益关注,基于此,谢教授在其《翻译文学——争取承认的文学》《翻译文学当然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等论文及《译介学》《译介学导论》等专著中反复重申了“翻译文学应归属民族文学”这一观点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谢教授认为,非艺术范畴的译作讲求忠实、准确,归属与原作一致;艺术范畴的译作具有再创造性质,译者理应归于译本作者这一位置,又因为“判断一部作品的国籍的依据就是该作品作者的国籍”,[1]所以“翻译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立的存在形式”“是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一部分”。
[2]这样的观点得到许多学术界的人士认同,“谢天振的主张或有望解决翻译文学‘妾身未明’的问题”[3]“翻译文学是国内文学的一部分”[4]。
但在笔者看来,谢教授的“翻译文学应归属民族文学”的结论及其相关的部分论述内容还有待商榷。
1 译者是否是译本唯一作者由于翻译文学的“再创造”性质,谢教授理所当然地认为译者是译本仅有的作者,并举例说到中译本《高老头》的作者是傅雷或是其他相关译者。
翻译文学的“再创造”性质自然毋庸置疑,但是否译者借此就可以成为译本的唯一作者?谢教授在论证译作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立存在形式时,论述到文学改编和文学翻译极具相似性。
既然在阐述“当然,在强调改编作的独立存在意义时,我们无意抹杀改编作与原作的血缘关系,更无意因突出改编作的作用而贬低原作的价值。
事实上,改编者本人对此也都是很清楚的,所以绝大多数的改编作都明确标明了它们据以改编的原作的篇名以及原作者的姓名”,[5]那么为何认为译者应取代原作者成为译本的唯一作者?即便是因为文学翻译把原作的接受层面引入了一个新的文化圈、文学翻译比文学改编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也不应该以此割裂译作和原作的血缘关系。
刍议翻译文学归属的三个问题
刍议翻译文学归属的三个问题作者:冯宏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11期摘要: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其归属却一直没有定论。
在探讨翻译文学的归属中应该重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翻译文学与比较文学,以及翻译文学与法律三个方面的问题。
Abstract: Translation literature has been very significant in Chinese literature's development, but its categorization is still undetermined. While discussing the categorization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the three aspects, namely, its relationship with foreign literature,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w, should be paid much attention to.关键词:翻译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归属Key words: translation literature;foreign literature;comparative literature;categorization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05-020引言中国在1900年之后不仅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而且也迎来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新高潮,那就是文学翻译的新高潮。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1年到1949年间正式出版的翻译文学作品就有四千余种,至于散见于各种文学刊物上的译作多得就不计其数了[1]。
然而对于翻译完成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始终没有一个准确而完备的界定。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翻译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翻译学科特点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
正如Steiner和张培基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
(完整word版)翻译学导论(Jeremy Munday) (2)
(完整word版)翻译学导论(Jeremy Munday) (2)第一章翻译学的主要方面小结:翻译研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获得了迅猛发展。
翻译以前是作为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或是比较文学、翻译工作坊和对比语言学课程的一部分。
这门新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詹姆斯。
霍姆斯,他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一文中不但为该领域提供了一个名称,而且还规划了该学科的结构.翻译理论研究、描述性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学是互相关联的,近年来都有发展,逐渐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1. 翻译实践历史悠久,翻译学却是一门新兴学科。
2. 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之间的割裂持续存在。
3. James S。
Holmes的《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88年才为人所知)被认为是翻译学的“成立宣言”4. 翻译可以指翻译研究领域、翻译产品(译本)或者翻译过程(产生译本的行为)5. 俄裔美国结构主义学家Roman Jakobson在《论翻译的语言学方面》提出三种翻译类型:语内翻译(intralingual),语际翻译(interlingual),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6。
翻译研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是最近50年的事,它被称为“翻译学translatology”多亏了James S. Holmes.7。
对翻译的探讨,从公元前1世纪的西塞罗、贺拉斯和公元4世纪的圣哲罗姆(《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就开始了,后者被翻译成拉丁文时所用的手法影响了其后的圣经翻译.8。
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60年代,语法-翻译教学法统治了中学语言学习(死记硬背外语的语法规则和结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直接法或交际法兴起,语言学习摒弃对翻译的摒弃,翻译局限于高层次大学语言课程和专业译员培训。
9。
翻译也是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
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以《天演论》为例
关键词:翻译文学ꎻ 性质ꎻ 中国文学ꎻ 天演论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本主义的 “ 西学” “ 新学” ꎬ 与 封 建 主 义 的 “ 中 学”
பைடு நூலகம்0 引言
首先ꎬ关于翻译文学的地位、译作的意义ꎬ« 译
“ 旧学” 作斗争ꎮ
作者简介: 刘小霞(1988 ̄) ꎬ女ꎬ四川成都人ꎬ助教ꎬ硕士.
第 2 期 刘小霞: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
129
« 天演论» 英文原名为 Evolution and Ethicsꎬ直
第 27 卷 第 2 期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0 年 4 月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7 No 2
Apr.2020
文章编号:1009-2269(2020)02-0128-04
阶级» « 托尔斯泰与马克思» ꎬ法捷耶夫的« 毁灭» ꎬ
晚清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从事翻译事业ꎬ其重大成就
这些翻译文学无疑对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和文
出ꎬ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ꎬ严复在
果戈理的« 死灵魂» 等) ꎮ
与贡献也在翻译事业ꎬ其成就远远超出了翻译本身
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ꎬ从而体现出了其在中国文学
的地位
[1]
ꎮ 另外从文学研究、译介学的角度出发
说明了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ꎬ也是文学
作品的一种存在形式ꎮ
的« 哀尘» ꎬ 俄 国 作 家 安 特 莱 夫 的 « 谩» « 默» 等) ꎮ
同时ꎬ重点放在俄国、日本等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
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作者: 何小颖
作者机构: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出版物刊名: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页码: 94-9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翻译文学;国别(民族)文学;外国文学
摘要:回硕人类文明史,世界上各个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世代相传,也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所接受的。
文学作品的流传与翻译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而翻译文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分析了翻译文学与国别(民族)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对翻译文学归属问题进行了浅谈。
浅议翻译文学归属的三个问题
文学翻译的归化与格义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文学翻译批评主要涉及的研究方而大致可以分为八类,分别是:①对某一翻译家的翻译特点的研究,最早是刘炳善于1976年发表的《鲁迅与翻译》;②对文学翻译批评的纵向研究最早是《l一年来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③对文学翻译批评的横向研究有《文学翻译批评的困境与突破》;④对某一作品中的某一翻译问题的研究,如《就的汉译文略谈人物语言的翻译问题》;⑤对某一文体的翻译研究如1980年第5期《中国翻译》中《诗的翻译》;⑥某一理论在某一作品或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如《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英译研究》《功能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⑦对批评研究的批评研究,如《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文学翻译批评事业—评介》;⑧对文学翻译批评某一方而的研究,如《文学翻译批评标准探索》《文学翻译批评的“互文性景观”》。
本文主要就第八种:对文学翻译批评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即文学翻译方法中的归化与格义进行对比研究。
在《文学翻译论稿》中王宏印“通过对翻译标准和文学审美艺术性的探讨,结合相关实例,论证指出,在文学翻译作品当中,文学性是实现译作忠实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信、达、美”的原则,在保证译作忠实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文学性,使文学翻译最终成为翻译文学。
”而只有对文学翻译方法的熟练掌握才能使文学翻译成为翻译文学。
本文对文学翻译方法中的归化与格义译法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使译语与原语功能对等,翻译出更完美的文学作品。
1.文学翻译中归化与格义的相同之处归化与格义的定义之比较美国学者在1995 年提出翻译的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这两对概念。
他认为,归化的翻译是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对译入文本进行调整。
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
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
张琳琳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8(000)015
【摘要】在中国译学界,翻译文学的归属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从翻译文学的性质出发,分析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国别文学的关系。
笔者认为,翻译文学源于外国文学但不同于外国文学,而是属于国别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翻译文学在传递文化、文学艺术再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页(P225)
【作者】张琳琳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从翻译文学的性质及其归属看译者的地位 [J], 李科
2.独具特点,自成一体——对翻译文学归属的再思考 [J], 王祖华
3.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以《天演论》为例 [J], 刘小霞
4.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以《天演论》为例 [J], 刘小霞
5.偏离叛逆/传播传承——"创造性叛逆"的历史语义和翻译文学的归属 [J], 范若恩;刘利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学翻译的归化与格义研究
文学翻译的归化与格义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文学翻译批评主要涉及的研究方而大致可以分为八类,分别是:①对某一翻译家的翻译特点的研究,最早是刘炳善于1976年发表的《鲁迅与翻译》;②对文学翻译批评的纵向研究最早是《l一年来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③对文学翻译批评的横向研究有《文学翻译批评的困境与突破》;④对某一作品中的某一翻译问题的研究,如《就的汉译文略谈人物语言的翻译问题》;⑤对某一文体的翻译研究如1980年第5期《中国翻译》中《诗的翻译》;⑥某一理论在某一作品或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如《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英译研究》《功能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⑦对批评研究的批评研究,如《让更多的人来关心文学翻译批评事业—评介》;⑧对文学翻译批评某一方而的研究,如《文学翻译批评标准探索》《文学翻译批评的“互文性景观”》。
本文主要就第八种:对文学翻译批评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即文学翻译方法中的归化与格义进行对比研究。
在《文学翻译论稿》中王宏印“通过对翻译标准和文学审美艺术性的探讨,结合相关实例,论证指出,在文学翻译作品当中,文学性是实现译作忠实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信、达、美”的原则,在保证译作忠实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文学性,使文学翻译最终成为翻译文学。
”而只有对文学翻译方法的熟练掌握才能使文学翻译成为翻译文学。
本文对文学翻译方法中的归化与格义译法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使译语与原语功能对等,翻译出更完美的文学作品。
1.文学翻译中归化与格义的相同之处归化与格义的定义之比较美国学者在1995 年提出翻译的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这两对概念。
他认为,归化的翻译是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对译入文本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译本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 抛。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本一: The myriad chrysanthemums have bloomed twice. Days to come --- tears. The solitary little boat is moored, but my heart is in the old-time garden. 译本二: The sight of chrysanthemums again loosens the tears of past memories; To a lonely detained boat i vainly attach my hope of going home.
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
—译介学研究实践层面之二
韩冰
朱丽平
1
翻译文学
文化意象的传递 翻译过程 文学翻译中误译现象 翻译文学 译介学
翻译结果
译 介 学
性 质
归 属
扩展比较文学研 究领域 丰富中外文学关 系研究 提升文学翻译和 文学翻译家的地 位和价值
2
翻译文学在中国地位的发展
半个世纪以前,甚至更早,翻译 文学 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它 的地位。
a、特定时代的文化碰撞的文化记录
eg:《海燕》、《黑奴吁天录》
b、艺术的再创造
eg: 《高老头》
2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
内 容
翻译文学 (译文)
过程
原 文 ............................ 译 文
外国文学 (原文)
《自由与爱情》
eg: 《秋兴八首》 《董贝父子》
忠实的译文: 忠实永远只是相对的,而不忠实才是绝对的
对翻译文学在文学交流、影响的作用的深入研究
a,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中“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
b,《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收入的《翻译文学集》
c,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收入的《翻译文学卷》
Thank you !
翻译文学的国籍
中国文学史 《狂人日记》 鲁迅 果戈里
判断一部作品的国 籍的依据就是该作 品作者的国籍
国外华裔作家用中文或外文创作的作品
——海外华人文学 美国华裔作家 谭恩美 T.S. 艾略特
基本脉络:
1 2
翻译文学的特殊价值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 反对者 翻译文学的归属 意识的觉醒
3
4
5
1
翻译文学的特殊价值
1929 陈子展 《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 1930s 王哲甫 《 中国新文学运动史》 郭箴 《中国小说史 》 1949 字里行间 一笔带过
究竟有没有一 个相对独立的 翻译文学的存 在呢?
翻译文学就是 外国文学么?
翻译文学能不 能视作中国文 学的一部分 呢?
纯粹的语言 符号的转换 文学翻译 的偏见 复杂的再创 造,相对独 立的艺术价 值
不同
埃斯卡比 (法国文学社会学家) “翻译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 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 “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 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 交流。” “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 予它第二次生命。”
“译作”的独特 价值 译作对原作的介绍、传播和普及作用 帮助读者认识原作价值的作用
不公正的待遇
文学翻译家 “翻译匠” 既不是中国文学, 翻译文学作品
又不是外国文学
翻译文学成了名符其实的“弃 婴”迄今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字 典里 扔找不到作为专业术语的 “翻译文学” 的词条
语言学,翻译学
文学研究,译介学
文学翻译只是一种 文学翻译是文 学创作的一种 语言文字符号的转 形式也是文学 换 作品的一种存 在形式
改编的目的
为了更新、扩大被改编作品的传播范 围,使之与更广泛的读者和受众接触
另有目的,通过改编名著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
1
2
社会或政治 的需要
塑造新的形 象,阐发新 的思想
改编
文学翻译
文学样式的变换 语言文字的变换 相同 有一本原本作为依据,都有传播、 介绍原作的目的,尤其是当改编 的或翻译涉及的作品是文学经典 或名著的时候 通过文学样式的 通过语言文字的 变换改变原作的 转换把原作引入 接受层面,但是 一个新的文化圈 同一个文化圈
文学翻译 艺术范畴
非艺术范畴的哲学、
非文学翻译 非艺术范畴
艺术范畴的文学作 品的翻译不仅要传 达原作的基本信息 ,还要传到原作的 审美信息。
经济学等学科的著
作翻译,包括佛经翻 译,其价值主要在 于对原作中信息的 传递的目的。
归属并没有改变。
昨天晚上雨很大,风很大,把室外的海棠花吹打掉 不少,但叶子倒长大了。 昨晚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矛盾:“这样的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 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 ,深刻的体会了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 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 中找到最适合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的文 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 来。这样的翻译过程,是把译者和原作者合而为 一,好像原作者用另外一国文字写自己的作品。 ”3反者反对 者反对 者
翻译文学属于民族文学
反对 者
反对 者 反对 者 反对 者
反对 者
某香港学者
反对者认为: 译作的思想内容、美学品格、价值 取向、情感归依等未被全然民族化
无法妥善安置原作者的位置
作者认为: 与归属判断无 联系 eg. 赛珍珠 不影响原作者 位置eg,巴尔扎克
无法妥善安置翻译家的位置 对翻译文学的民族性特征片面放大
映外族人民的生活 场反映译者所属民 族人民的生活
形式
作家以生活为基 础,直接创作
译者以原作为基 础,再创作
5
意识的觉醒
对翻译家的承认
a, 译作整理:林纾《林译小说丛书》,傅雷《傅雷译文集》
b, 翻译家传记、评传:《朱生豪传》,《译坛巨匠-- 傅雷传》
c,对翻译家研究资料的整理:《严复研究资料》,《林纾研究资料》
从作品的作用和影响看, ≥ 民族文学作品
eg, a,晚清小说
b, 若掩盖原作者 c, 译作的桥梁作用 d, 译作的文化补给作用,如巴西食人主义
翻译文学属于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
作品反映的 思想、观点 内容 民族文学家本人的 思想、观点
翻译文学
另一个民族作者 的思想、观点
翻译文学属于民族文学 本族人民的生活 异族人民的生活 或以本族的角度反 或以异族作者的立 但是其中独立的一部分
同上 eg,傅雷
特性、再创造、 译者国籍eg, 洋气
某香港学者
任意性、无文学意义 隐私、不愿申报
张南峰
准确、可设双重国籍 牵强
不能完全避免混乱 也会制造“弃儿”
不同作品 根据不清。 eg ,犹太 萨克辛格
4
翻译文学的归属
从写作过程看,译者的综合工作 ≈ 作家的创作冲动 从语言与作品的接受者,语言、读者都与民族文学相同
帮助源语国的读者重新发现被忽视的作品价值 译作本身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1 2
翻译文学的性质
判别文学作品国别的依据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3
翻译文学的性质
• 模糊
• 什么是文学翻译,什么是非文学翻译辨别不 清 • “外国作品”中信息的传递
《资本论》 中国现代经济学史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史
《自由与爱情》
匈牙利原本:Szabadság, Szerelem! Ekettő kell nekem Szerelmemért föláldozom Azéletet, Szabadságért föláldozom Szerelmemet. - - -Petőfi Sandor 英译本: Bearing life, precious, and love is worth even more. If it is for free, which can be thrown.
“译作”作为文学作品存在形式的 意义
口头文学 书面文学 现代社会
歌谣· 传说· 说唱 戏剧· 史诗· 小说· 抒情诗· 散文
电影· 电视剧· 广播剧· 网络文学
哈姆雷特
最初形式 戏剧 散文 电影
红楼梦
一部文学作品可以 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改编
文学作品 一种形式 多种形式
• 越优秀,越容易被改编 • 尤其是世界名著:人物 形象鲜明、性格复杂、 主题深邃、内涵丰富 • 已有的声誉和地位也为 改编作的价值和成功创 造有利先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