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汇总

合集下载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心理、心理学有关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心理、心理学有关名词解释

教育学: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终身教育(保罗*朗格郎):与人的生命有共同的外延并以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3.全民教育: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4.人力资本(舒尔茨):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5.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6.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反诘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荒谬,然后教师用种种事例启发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7. 学校文化(华勒):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8.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9.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意识的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9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指的是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连续的关系。

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要求。

10.遗传:上一代将种系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活动。

10.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点。

11.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与生活,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

教师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师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总复习 【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教育心理学总复习 【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教育心理学总复习【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第一章●名词解释01. 教育心理学(P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02.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P5,P180-181)★★★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而言,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曲线”的关系,即当动机过弱时,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而当动机过强时,学生的焦虑水平过高,这两种情况下学习效果均不理想;只有当学生处于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时,其学习效果才达到最佳。

这就是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简答及论述01.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应提供哪几个方面的理论指导?(P2-4)★★★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应提供以下五个方面的理论指导:1)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欲达到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该考虑并明确的内容。

2) 了解学生特点。

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依赖其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

3) 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

给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性知识,以帮助教师运用规律从事教学。

4)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境来选择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5) 教学测量与评价。

对教学结果的反馈,必须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才能进行。

也就是说,必须借助于各种测验才能完成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02. 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的学习心理内容有哪几个方面?(P4)★★★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的学习心理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1) 学习理论。

研究学习的实质、过程和学习发生的条件等学习心理的基本理论问题。

2) 学生的学习。

研究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规律和行为规范,以及形成、发展其能力和品德的有关智育和德育心理学问题。

3) 学习策略。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教育学第一章1. 教育学(重点)1.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6点,应用)(重点)2. 20世纪以后的教育(重点):5点3. 夸美纽斯的贡献:4点第二章1.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5点)2.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4点)3. 信息技术与教育(6点)4. 针对第四点分析信息技术对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5.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2点,理解)第三章1. 个体身心发展2.遗传素质3. 成熟4. 环境5. 最近发展区1.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5点以及教育者的作用)2.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4点)3. 遗传的意义(3点)4. 成熟的意义(3点)5.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点)6.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4点)7.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4点)8. 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3点)第四章1. 广义的教育目的2. 狭义的教育目的3. 德育4. 智育5. 体育6. 美育7. 劳动技术教育1.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大点)2. 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4点)3. 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点)4.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4点)(案例分析)第五章1. 学生的本质属性的含义(2大点,3小点)2. 主体性的表现(4点)3. 教师的职业角色(6)4.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4点)5.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3大点,4小点)6. 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3点)7.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7点)8. 学生和教师关系的内容(3大点,7小点)(案例分析)第六章1. 课程2. 课程类型3. 课程目标4. 课程设计5. 课程实施6. 课程评价1. 课程计划的构成2.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6点)3. 课程实施的基本环节(7点)4. 课程评价的步骤(5点)第七章1. 教学2. 教学任务3. 教学过程1. 教学的意义(3大点,2小点)2. 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4大点)3. 教学过程的本质4.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规律)(4大点)5.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4点)6.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5点)7.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4点)8.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4点)9.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3点)10.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3点)11.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3点)12.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4点)13.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3点)14.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4点)15.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3点)16.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3点)17.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3点)18.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3点)19. 比较谈话法和讨论法的异同案例分析1.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3点)2.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表现(3点)3.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5点)第八章1. 课的类型3. 班级授课制1. 课的结构的内容(5点)2.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7点)3.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5点)第九章1. 德育2. 学校德育的含义3. 德育目标4. 德育内容1.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4点),德育的意义(3点)2.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4点)3. 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4.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3点)5.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3点)6. 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3点)7. 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3点)8.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3点)9. 班主任工作要求(3点)10. 运用说服法的要求(4点)11. 运用榜样法的要求(3点)12. 运用锻炼法的要求(3点)13. 运用陶冶法的要求(3点)14. 运用奖励与处分的要求(3点)15. 三水平六阶段(9点)16. 根据(),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包括(5点)17. 道德两难的教育意义(4点)18. 认知模式的缺陷(4点)19. 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3点)20. 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3点)21. 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5点)22. 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2点)1. 德育过程的规律(案例分析)第十章1. 班级2. 班级管理1. 班级管理的功能(意义+ 3点)2. 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2点)3.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3点)4.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5点)5.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6.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5大点)7.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3大点)8.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3大点)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第二章1. 心理发展2. 学习准备3. 关键期4. 最近发展区5. 人格6. 自我意识8. 认知方式9. 性格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每个阶段的年龄,主要表现)2.人格发展阶段论(8点,名字+年龄+任务)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第三章1.学习(学习的实质)2联结学习理论3.认知学习理论4.有意义学习的实质5.接受学习6.有意义学习的策略——先行组织者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2.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2点)3.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学习观(3点+总结)+教学观(2点+原则))1.意义学习的条件两大学习理论派别小结;主要代表人物;联结派;认知派。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名词解释: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和。

简答:1.教师职业素质要求1,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第一,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二,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一,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第二,教育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第三,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教育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3,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中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有关常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柯尔柏格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提出道德发展理论.他提出每个人的道德都是随年龄、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这种发展遵循三水平六阶段的普遍性顺序原则.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

理论不足之处在于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

4、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继而将其中的认知学习分为六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其中,每一类学习都建立在前一类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

5、一般认为动作技能包含三种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主要有耐力、力量、韧性、敏捷性);认知能力(如视觉、痛觉、触觉、动觉等多种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自动化阶段。

6、教学设计包含内容: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的设置。

7、课堂评定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课堂评定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它的功能主要有:它是有效教学的依据;它是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它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它是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它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课堂评定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评定模式、动态评定模式和课程本位评定模式。

课堂评定的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测验的评定模式、非测验的评定模式。

二、名词解释:1、发展危机:艾里克森在人的社会性发展理论中提出发展危机的概念。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整理)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教育——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人的活动。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教育终生化:与人的生命共同外延并以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应。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传统教育,积极的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朝着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获得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教育目的: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他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人得特殊要求。

教育心理学完整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教育心理学完整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归纳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专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 )的交错学科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错在一起五要素① 学生——学习的主体要素(其集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 教师——授课中起重点作用(授课过程的主导)③ 授课内容——表现为:授课大纲、教材、课程④ 授课媒体——授课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达信息的工具。

⑤ 授课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授课设施及空间部署)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过程①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 授课过程——教师组织授课的过程③ 讨论/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授课前对授课方案见效的展望和评判;授课中对授课的监察和剖析;授课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桑代克 1903 年初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俄国乌申斯基 1867-1869 年初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确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确实定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 1877 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初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归纳一、心理发展的见解(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度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色: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温序次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少儿期、童年期、少年期( 11、12 岁—14、15 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教育
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14
.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
布鲁纳
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
赞科夫
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

·
根舍因的
范例教学
理论。
15

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
质量规格
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
20
.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
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
.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
德的建设,
它的意义是:
1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
、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
、有利于净化教育
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
、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
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简答题
(
每小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分,共
24

)
(1)
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川省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02111》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大全

四川省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02111》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大全

四川省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02111》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大全一、名词解释1、个体社会化: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简而言之,也就是使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2、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3、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4、学习(广义):广义的学习概念,既包括人类学习,也包括动物学习,是指个体在活动中通过经验引起的行为或心理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5、学习(狭义):狭义的学习仅指学生的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经验引起的、符合教育目的的行为或心理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6、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7、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

8、有意义学习心向:积极主动的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9、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而,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10、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1、技能: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

动作技能: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

12、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这种现象即称为高原现象。

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题库)

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题库)

1. 教育: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说,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4.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5.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6、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8、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0、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1、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1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5、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教育心理学必备名词解释+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必备名词解释+论述题
“是什么”的问题,是对事物描述的知识,即通常所指的概念,定义等,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容易 获得也容易遗忘 构建方式:同化、顺应 例子:比如知识的定义、原理就是陈述性知识
含义:“怎么样”“如何去做”程序性知识是对事物形成过程的归纳,一种一种动态的知识,不容 易获得,但是一旦获得就不容易遗忘。 例子:各种机器的说明书。 含义: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人们在学习中, 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 分类: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另 外形,式表训象练和说图:示源也于是德表国征心陈理述学性家知沃识尔的夫重所要提形 出式 的。 官程 能序 心知 理识 学主 ,要 把是 迁以 移产 看生 成式 官和 能产 通生 过式 训系 练统 而进 得行 到表改征善 来实现的。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至今在欧美盛行了约200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 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官能即注意、 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 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 顺利解决。定势虽然有时可以促进问题解决,但从整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 变得呆板。当定势阻碍问题解决时,应暂时停下来,定势会自然消除。
指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适应社会发展,并且发挥能动性,反作用于社会,创造社会的发展过程 。个体能够更好的习得社会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 特点: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发展的过程。 含义:是积极的社会行为,人们表现的一些有益的行为,比如,合作、风向、安慰、同情、关心、 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些行为叫做亲社会行为。 意义:亲社会行为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基石,对人一生发展意义重大。 含义:是心理层面的学习风格成分,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每个人都有独 特的认知方式,即构成了认知差异。 分类:比如场依存和场独立型。 含义:是一种认知方式,据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时,主要依据内部 环境,不依赖外部环境所做出的分析判断,即场独立思维。 特点:场独立思维方式的人擅长理性思维,擅长数学。场独立在内在动机下学习时,效果更好。 含义:是一种认知方式,据有场独依存知方式的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时,主要依据外部 环境,即场依存思维。 特点:场独立思维方式的人擅长感性思维,擅长社会学科。学习效果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才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和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论述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及论述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10分)1. 上位学习65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2.认知策略133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学习、记忆及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活动有效地进行。

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3.问题解决158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

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4.气质207气质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这种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定性等方面的特征。

5.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6.心理学1心理学是人类对自我的探求,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7.动机与学习动机40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8.陈述性知识62陈述性知识是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9.创造性思维177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10.问题:所谓问题就是疑难或难题,就个人不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因而感到阴暗的情景。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直接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景。

11下位学习65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那么这种关系的学习就是下为学习,也成类属学习。

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习得性无力感50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缺少某些重要刺激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名词解释1.教导:解释之一:教导是培植人的一种社会运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接洽。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术、影响人们的思想品质的运动,都是教导。

狭义的教导,首要指学校教导,其含义是教导者根据必然社会(或阶级)的请求,有目标、有企图、有组织地对受教导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植成为必然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运动。

解释之二:教导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转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运动,这是广义的教导;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导构成现代教导的首要情势,而学校教导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行的有目标、有企图、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运动。

2.教导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必然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导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导根基政策的总概括,是断定教导事业发展方向,领导全部教导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举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质教导,是教导者遵守必然社会的请求,有目标、有企图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必然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导。

德育包孕政治教导、思想教导和道德品德教导三个方面。

4.课外运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导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行多种影响的正规教导运动。

5.教导科学:是以教导现象和教导规律为共同钻研对象的各门教导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导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1.科技发展对教导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导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导的首要内容;(3)科学技巧转变了教导技巧。

2.为什么学校教导工作必须要维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导工作的特性所抉择的;(2)教学是实现教导目标的根基道路;(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性抉择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导实践能阐明这一点。

3.请阐明教导目标同培植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导目标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导的总体请求,而培植目标是根教导目标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植的具体请求,是国家总体教导的在不同教导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植目标的断定必须建立在教导目标的根基上,而教导目标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植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导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生产程度的进步,为学校的产生供给了必要的物质根基;(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手,为学校产生供给了专门从事教导运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收拾达到了必然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导机构来培植官吏和知识分子。

5.师生关系的本色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性是:(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导事业,关切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切珍爱。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性。

另外,在教学历程中,师生共同顺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历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增进的关系。

6.班主任工作的根基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法子是:全面领会和钻研学生;组织和培植班集体;做好个别教导工作;与家庭社会教导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导气力;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企图和总结。

7.教导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记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导家的哪部著作?教导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导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导学的建立;现代教导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导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记着教导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起头形成。

8.课程内容包孕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情势有哪些?课程内容包孕: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根基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术和操作技术的知识经验;关于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情势有:课程企图、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9.简述德育工作的新情势。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导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导运动;④建立教导基地。

10、什么是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进行那些角色创新?一、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二、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

三、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

四、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12、说明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思路与做法?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具体应用时,应遵循四条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拓宽思路,产生互动,激发灵感,进而提高创造性。

13、学习策略的特征是什么?四个特征:第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第二、是有效学习必需的;第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第四、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是什么?(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过度学习是必要的,但注意有时引起学生疲劳也不好)(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5、简述学习的类型。

(按不同标准分类)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学习和情感的学习。

(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试误学习、顿悟学习和模仿学习。

(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6、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1)注意策略。

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2)编码策略。

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以便于取用。

(3)提取信息的策略。

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

17、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

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4)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18、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有以下特点:(1)从“他律”到“自律”。

(2)从效果到动机。

(3)从别人到自己。

(4)从片面到全面。

19、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负加速变化。

其特点是:初期进步快;练习高原现象;后期进步慢;总的趋势是进步,但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

20.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1.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22.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23.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4.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导教学运动中该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径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进步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导行业风俗,推动社会主义精力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导的实行。

2.如何了解教导的经济功效(1)教导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进步的首要手法之一;(2)教导是进步经济效益的首要前提;(3)教导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庞大的经济价值:(4)教导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美育能增进教导目标实现,增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增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德的形成,它对于培植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别的功效。

(2)美育能增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张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增进体育。

4.为什么说教导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导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抉择教导目标的断定;②生产力程度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导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程度还制约着教学法子、教学手法和教学组织情势。

(2)教导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增进作用,这首要表现在:①教导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法;②教导是科学知识和技巧再生产的手法;③教导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的手法。

5、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一、有效的说服。

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四、价值辨析:讨论交谈等。

一种观念要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选择(1、自由选择;2、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赞赏(4、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