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度解释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试题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试题(总4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项目一医学影像照片冲洗技术一、名词解释1.安全灯:是指在一定距离、一定时间内照射感光材料不致使其感光的光源。
2.暗盒:夹持胶片进行冲洗的工具,由不锈钢、铝合金等耐酸碱材料制成。
3.增感屏:在 X 线激发下,对胶片具有感光作用的器材称为增感屏。
4.增感率: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为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曝光时间)之比5.空间分辨力:是表示增感屏能清晰反映影像细节的最大能力的指标。
6.感光中心:在胶片的制作过程中,明胶与银离子相互作用,生成一种不稳定的络合物,随后分解,生成银及硫化银,聚集在卤化银的位错和缺陷处形成感光中心。
颗粒胶片:是将卤化银颗粒切割成扁平状,以预期的方式排列,并在乳剂中加入品红染料,以增加影像清晰度的一种胶片,由 t-Ma 型颗粒和 ST 构造型颗粒两种类型8.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相对曝光量的对数值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不仅清楚地定量表示出不同曝光量与所产生的不同密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还能表达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所以称这条曲线为胶片特性曲线。
9.感光度: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作用的敏感程度,即感光材料达到一定密度所需曝光量的倒数。
医用 X 线胶片感光度定义为产生密度所处照射量的倒数。
10.宽容度:是指产生诊断密度(~)所对应的曝光量范围。
11.显影中心:胶片曝光后, Agx 还原出的 Ag 聚集在感光中心,当聚集到一定大小时(3~6 个银原子),形成了显影中心。
12.潜影:无数个显影中心形成了影像,由于构成影像的物质过于微小,以致肉眼看不到,成为潜影。
型显影液:由菲尼酮与对苯二酚组合的显影液。
14.显影:是将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成可见影像的化学过程。
15.中间处理:显影后至定影前的全过程。
16.定影:将未感光的卤化银溶解掉,使影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称之为定影。
宽容大度的意思是什么
宽容大度的意思是什么
宽容大度的意思:
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
【近义词】宽宏大量
【反义词】心胸狭窄
【汉语词典】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例句】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绝不能宽容大度。
【解释】就是大方的意思。
延伸: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作用
坦荡做人,不但要敞开胸怀,还要大肚能容天下事。
任何人际关系中都存在着分歧、争吵以及矛盾冲突,这往往令双方不快,甚至造成伤害。
那么是忽视这些分歧、冲突还是因此而放弃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其实这两者都不可取,前者类似于掩耳盗铃,后者无异于因噎废食。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宽恕。
宽恕意味着理解和通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
它不但是一种交际技巧更是一种美德。
但宽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方面的原因是认为做错了事要受到报应才算公平。
因此,“以牙还牙”者屡见不鲜,而“以德报怨”者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受一些偏见的影响,如宽恕意味着“我错了”“我输了”“我屈服了”“我软弱”“别人会认为错全在我”等等。
宽恕并不意味着过去发生的事不再重要,而是表示自己放弃惩罚别人或报复别人的动机。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彼此认识到对方的伤害,这是宽恕的前提。
有些人在没弄清楚自己的愤怒和痛苦之前就试图宽恕别人,结果自己的不满仍然无法消除。
英文解释
easy;generosity ;。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nxpdy
49. 放大率:放大的影像比实际肢体增大的倍数叫放大率或称放大倍数。 50. 第一斜位:被检者身体右侧朝前倾斜贴暗盒面或立位摄影架面板,或者是摄影床的床面。左侧远 离暗盒或床面,冠状面与暗盒面或床面倾斜一定角度。 51. 宽容度:是指连接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所对应的曝光量范围。 52. 听眶线:外耳孔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底线,或水平线。 53. 透光率:透过照片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54. 增感率:在照片上取得相同的密度值 1.0 时,无屏与有屏所需要的曝光量之比值。 55. 平均斜率:连接胶片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 D1 和 D2 的直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56. 栅比:是铅条高度与铅条间距之比。 57. 定影:就是将未感光的卤化银溶解掉的过程。 58. 时间减影:用作减影的两图像是在不同显影时期获得的。 59. 球管热容量:X 线管处于最大冷却率时,允许承受的最大热量。 60. 均匀度:主磁场的均匀性系指 B0 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的大小变化。 61. 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邻接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率。 62. CT 值:CT 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 X 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 63. 时间飞跃效应:是指流动的自旋流进静态组织区域而产生比静态组织高的 MR 信号。 64. 进动:原子自旋轴与主磁场的轴线有一小角度不完全平行,并围绕主磁场轴作较慢的旋转。 65. 纵向弛豫:通常将 Mz 的恢复称为纵向弛豫,是自旋一晶格弛豫的反映,因此又称其为 T1 弛豫。 66. 螺距:定义为扫描时床进速度与扫描层厚之比值。 67. 像素:又称像元,指组成图像矩阵中的基本单元。 68.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探测其行踪, 达到研究示踪剂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技术。 69. 放射自显影技术:利用射线能使感光材料感光的原理,探测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在生物组织中 分布状态的一种显影技术。包括宏观自显影、微观自显影、电子显微镜自显影等。 70.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通过显示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浓聚、排泄过程及分布的影像, 从而判断机体组织的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 71. 阴性显像:正常部位能摄取放射性药物,病变部位失去相应功能表现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72. 阳性显像:病灶部位放射性摄取高于正常组织的显像。 73.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74.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核的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 75. 电子俘获:原子核中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 不稳定,多余能量使电子脱离轨道产生俄歇电子,或发射特征性 X 线。 76. 衰变常数:单位时间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几率。 77. 有效半衰期:放射性物质在生物体内由于物理衰变和生物代谢共同作用下减少一半的时间。 78. 韧致辐射:β-粒子与物质作用,部分能量变为 X 射线,发生率与受作用的物质原子序数成正比。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名词解释《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X线摄影(radiography ):是X线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结构的衰减作用,产生人体医疗情报信息传递给屏- 片系统,再通过显定影处理,最终以X 线平片影像方式表现出来的技术。
2.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经过准直器的X 线束穿透人体被检测层面;经人体薄层内组织、器官衰减后射出的带有人体信息的X线束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含有被检体层面信息X线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放大,A/D 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机系统处理;计算机按照设计好的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和处理,得到人体被检测层面上组织、器官衰减系数(| )分布,并以灰度方式显示人体这一层面上组织、器官的图像。
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通过对静磁场(B)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电磁波,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H)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RF 脉冲中止后,H 在弛豫过程中发射出射频信号(MR信号),被接收线圈接收,利用梯度磁场进行空间定位,最后进行图像重建而成像的。
4.计算机X 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IP )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5.数字X 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指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 线探测器直接把X 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6.影像板(imaging plate ,IP):是CR系统中作为采集(记录)影像信息的接收器(代替传统X 线胶片),可以重复使用,但没有显示影像的功能。
7.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 ,FPD :数字X线摄影中用来代替屏- 片系统作为X 线信息接收器(探测器)。
成像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潜影:是感光胶片被曝光后,在胶片内部产生的微量的新生银原子集团。 2.感绿胶片:这是一种配合发绿色荧光增感屏使用的胶片,吸收光谱的峰 值约为 550nm。 3.感蓝胶片(色盲片) :是配合发蓝色荧光增感屏使用的胶片,感光乳剂的 固有感色是以蓝色为主,不添加色素。其吸收光谱的峰值约为 420 nm。 4.感光中心:就是在乳剂的制备过程中形成的微量银质点。 5. 感光效应: 使感光系统 (屏-片系统) 产生的感光效果称为感光效应 (E) 。 6. 胶片特性曲线: 是指曝光量与所曝光量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由于这条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所以称之为〝特性曲线〞。 7.本底灰雾(最小密度 D min ) :感光材料未经曝光,而在显影加工后部分
被还原的银所产生的密度, 称为本底灰雾或最小密度。 它由片基灰雾和乳剂灰雾 组合而成。 8.片基灰雾:指感光材料不经显影,直接在定影中处理,将卤化银全部溶 解之后的密度。 9.乳剂灰雾:指乳剂制作中,为谋求一定的感度而产生的感光中心。带有 这种感光中心的卤化银结晶, 即使不经曝光在显影加工时也会还原成银。 这种较 大的感光中心称为灰雾中心, 灰雾度的大小取决于乳剂中灰雾中心的量。 乳剂灰 雾可由本底灰雾减去片基灰雾得到。 10.感光度(S) :是指感光材料对光作用的响应程度,也即感光材料达到 一定密度值所需曝光量的倒数。 医用 X 线胶片感光度定义为产生密度 1.0 所需曝 光量的倒数。 11.反差系数(γ值) :称对比度(contrast)系数。反差系数是指特性曲 线直线部分的斜率。 12.平均斜率(用 G 表示) :连接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 Dmin 0.25 和
1 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 当 RF 脉冲中止后, H 在弛豫过程中发射出射频信号
摄影基础知识 反差、光比与宽容度
光比计算公式 主光:辅光=2 :1
• 对照下表确定光比: • 相差2/3级光圈光比为1.5:1 差量 :是指光圈级别差量
数。例如主光是f16,辅光是 f5.6,它们相差3级光圈,计算 结果光比为 8:1
量
• 相差1 级光圈 光比为2:1
• 相差2级光圈 光比为4:1
• 相差3 级光圈 光比为8:1
• 相差4 级光圈 光比为16:1 • 相差5 级光圈 光比为32:1
比人眼更强烈的反差效果
宽容度
• 指感光材料按比例正确记录景物亮度范围 的能力。被摄景物表面由最亮部分至最暗 部分的差别,可以用明暗间的比例数字来 表示。假设:景物最亮部分比最暗部分要 明亮50倍,那么它们之间的比例数字是 1:50,这就是景物的明暗差别。感光片所具 有的正确表现被摄景物明暗差别的能力, 即为感光材料的宽容度,通常也称为曝光 宽容度。
反差
• 反 差(Contrast)指照片上的明暗对比的 术语。明暗对比大,则说明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当反 差大时,说明照片是硬调的;当反差小时, 说明照片是柔调。
反差对影调的分类
• 硬调(高反差)
• 柔调(低反差)
硬调
柔调
反差决定于光比的大小
• 光比:指摄影中,被摄场景的暗部和亮部 的受光比例。是摄影的重要参数之一。 • 光比大,被摄体上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 就大,反之则小。
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 成了黑色的剪影。(但这正是这张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 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事实上,当时人眼范 围是基本上能看清建筑的细节的。拍摄者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 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 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爱情中的包容与宽容度
1.什么是包容和宽容度包容和宽容度是指在爱情关系中对另一方的行为、观点和情感给予理解、接纳和容忍的能力。
它们是建立健康、和谐关系的基石,能够促进双方之间的互相尊重和成长。
包容是指接纳和理解对方的个性特点、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因其与自己的差异而加以批评或指责。
它涉及到对另一方的观点、喜好、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开放态度,不试图强迫对方改变或符合自己的期望。
宽容度则是指对对方的过错、错误或不完美表现给予宽容和谅解。
它包括对另一方的失误、过失或情绪化反应保持宽容,不用过度批评或惩罚来回应。
在爱情关系中,包容和宽容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们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连结。
当双方都能够包容和宽容对方时,关系更加健康稳定,有助于解决冲突、减少争吵,并促进个人和关系的成长。
要实践包容和宽容度,双方需要展示出相互理解、倾听和尊重的态度。
这意味着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偏见和预设观念,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
同时,也需要学会宽恕和接纳对方的过错和不完美,而不是纠缠于过去的错误或过失。
包容和宽容度的建立需要时间和努力,但它们能够为爱情关系带来深度和持久的幸福。
通过培养包容和宽容度,双方能够共同成长,建立更加紧密和稳固的爱情基础。
2.包容和宽容度在爱情关系中的重要性包容和宽容度在爱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建立健康、稳定和长久的关系所必需的基石。
以下是包容和宽容度在爱情关系中的重要性: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包容和宽容度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通过接纳对方的差异,我们能够培养出相互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这种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建立更深入的情感连接,增进亲密度和信任感。
减少冲突和争吵:在任何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和分歧。
然而,通过包容和宽容度,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冲突。
它们使双方能够更加开放地沟通、倾听和理解对方的立场,从而减少争吵和争执的发生。
包容和宽容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冲突,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并避免长期的积怨和不满。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名词解释(附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X线摄影(radiography):是X线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结构的衰减作用,产生人体医疗情报信息传递给屏-片系统,再通过显定影处理,最终以X 线平片影像方式表现出来的技术。
2.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经过准直器的X线束穿透人体被检测层面;经人体薄层内组织、器官衰减后射出的带有人体信息的X线束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含有被检体层面信息X线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放大,A/D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机系统处理;计算机按照设计好的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和处理,得到人体被检测层面上组织、器官衰减系数(¦)分布,并以灰度方式显示人体这一层面上组织、器官的图像。
3.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通过对静磁场(B0)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电磁波,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1H)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RF脉冲中止后,1H在弛豫过程中发射出射频信号(MR信号),被接收线圈接收,利用梯度磁场进行空间定位,最后进行图像重建而成像的。
4.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IP)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5.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指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线探测器直接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6.影像板(imagingplate,IP):是CR系统中作为采集(记录)影像信息的接收器(代替传统X线胶片),可以重复使用,但没有显示影像的功能。
7.平板探测器(flatpaneldetector,FPD):数字X线摄影中用来代替屏-片系统作为X线信息接收器(探测器)。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能减去骨骼、肌肉等背景影像,突出显示血管图像的技术。
胶片的宽容度到底意味着什么
胶片的宽容度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在术语和理论方面的探讨已经足够了,但是胶片的宽容度对于作为摄影者的人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又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拍摄更好的照片呢?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知道每次拍摄时,胶片的宽容度所引出的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假设我们使用某种仪器来测量要拍摄画面中的最高亮度值和最低亮度值的强度,首先测量最明亮的强光区的强度,再测量最黑暗的阴影区的强度,然后再对它们进行比较。
例如,假设我们正测量如图5.21所示的"冰柱"场景中的亮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冰柱是非常耀眼的,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远处有阴影的山脉确实很暗,几乎是漆黑的一片。
这个场景具有很宽的亮度范围。
假设亮度值的范围为12挡光圈,但是我们使用的胶片所具有的宽容度只有7挡,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亮度值都记录在胶片上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只能记录它们其中的某些部分,正像我们使劲将100个苹果塞到只能装下50个苹果的袋子里时,却不得不留下50个在外边。
我们必须确定应该记录哪些亮度值,是记录最明亮的强光区,还是记录最黑暗的阴影区?我们可以记录它们中的某些部分,但是同时也必须省略一些部分,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我们假定测量图5.22所示的现实生活中"雪橇上的小伙子"场景中的强光区和阴影区的强度天空是阴暗的,飘着雪花。
现场的亮度范围很窄,我们可能会发现从最明亮的强光区到最黑暗的阴影区,总共只有3挡光圈。
现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将整个范围的亮度值都包括在胶片的7挡宽容度中,难道不是吗?就像是把10个苹果装到一个能装50个苹果的袋子里,简直太容易了。
高反差度场景这幅照片的色调范围很大,从前景中闪闪发亮的白色冰柱到背景中若隐若现的深黑色的山脉。
处于它们两者之间的是整个的灰色调。
低反差度场景这幅暴风中男孩乘雪橇的画面具有较低的反差。
其中没有很白或很黑的部分,全部色调都只在很窄的灰色调范围内变化。
聊一聊相机参数上没有标明的宽容度
聊一聊相机参数上没有标明的宽容度【IT168资讯】之前有一位外国摄影师关于胶片的宽容度有多高进行了简单的试验,结论是胶片对于过度曝光的宽容度很高,与数码相反,具体内容请看《简单试验告诉你胶片的宽容度到底有多高》。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当一款数码相机发布上市之时,厂商会给出这款相机非常详细的参数指标,诸如“有效像素”、“连拍速度”、“最大感光度”、“传感器尺寸”等。
但是参数表中并不能找到宽容度这个参数。
究竟什么是宽容度?它对相机最终成像有什么影响?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和胶片相机的宽容度是不是一回事?是不是宽容度低的相机就拍不出来好照片?哪款相机宽容度更好?相信下面的文章中,能给你答案。
1、什么是“宽容度”摄影中的“宽容度”源自胶片时代对胶片感光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一个性能标准。
其定义为:感光材料在摄影过程中按正比关系记录景物亮度反差的暴光量范围。
也就是正确表现被摄景物明暗差别的能力。
比如,景物最大亮度是最小亮度的800倍,但某个胶片(相机)能纪录其中的512倍那样的差别(超过这个比值的最亮和最暗的,已经分辨不出来了,都是明亮或都是黑暗了),而另一个能纪录128倍的差别,那很显然,前一个感光元件(或者胶片)要好的多,也就是“宽容度”大。
宽容度用几级光比来定义,也就是俗称的几级光圈宽容度。
这里的几级光圈并不是指最暗处和最亮处的光比,而是指在正确曝光的基础上,增大几级光圈不会完全过曝丢失细节,减小几级光圈不会完全死黑丢失细节。
正负加起来就是宽容度大小。
2、为什么胶卷有着比数码更宽广的宽容度范围胶卷和数码性质和记录方式不同,靠银盐化学反应记录光线的胶卷,光强大小和银盐反应程度并不是线性关系的,对暗部和亮部的表现都是比较平稳的而细腻的,尤其是亮部,随着亮度增加,大部分银盐已经反应,剩余银盐反应的越来越慢,它是一条类似抛物线的曲线关系,胶片对亮度的反应是越明亮压缩得越是厉害,直至最终发生过饱和。
重要的是,在过饱和之前对亮部的压缩是渐变的。
什么是胶片的宽容度
当我们采用任何测光表测光时,还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不管我们是采用手持式测光表还是内置式测光表,也不管我们对实际场景测光还是对灰板测光。
这个问题就是照相机在自然界所能够看到的光强范围。
也就是说,所有胶片具有的光强范围均比自然界中的光强范围小。
我们将胶片能够重现的这种光强范围称之为胶片的宽容度。
这是一种约束,对完成一幅艺术作品的完美曝光来说,已经足够,但就科学上的严谨来说却还远远不够。
这种限制也成为我们进行曝光设置时做出明智决策的最关键因素。
胶片的宽容度到底具有什么含义呢?其含义就是胶片记录由最亮的光线强度范围的能力。
我们可以这样假设:胶片可记录到我们用眼睛所能看到的任何东西。
不幸的是,人类的眼睛可以区分从最暗到最亮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光强范围,而胶片却做不到。
联想一下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那些星星所发出的微弱光芒,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只是一些几乎看不见的光点,然而我们还是能够用肉眼看到它们。
但是大多数胶片却看不见它们。
当我们将照相机对准夜空,并将光圈开得很大,同时采用很长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我们的胶片却还是不能记录下我们能够看到的绝大多数星星。
从这些星星发出的微弱光线,其强度不足以激活乳剂中的任何卤化银晶体。
对胶片来说,星星并不存在。
所以尽管我们的肉眼能够看到这些星星,而胶片却不能。
还存在另外一种极端情况。
当我们注视一堆耀眼的火光时,我们是能够区分出这些非常明亮光线的许多色调的。
我们会把火光看作是连续的极亮色调的光线。
然而,我们的胶片却往往会惊奇地发现胶片将火光记录为单一的纯白的一片,其中没有任何细节。
在这种情况下,火光中最暗的光线就能激活其在胶片对应区域中的所有卤化银晶体。
从而在最后的照片上,这些区域显出纯白色。
火光中较明亮的区域又会怎样呢?他们也能激活其在胶片中对应位置的卤化银晶体。
但是,它们与火光中较暗区域相比不能产生更明亮的效果了,正如我们刚刚说的,后者对应的区域已经被印制成纯白色了。
由于我们不能比纯白再白一点了,从而导致这样的结果:火光的所有部分都具有相同的亮度,我们不能从火光中看到任何细节。
动态范围、宽容度及其他
动态范围、宽容度及其他本文一共涉及了这些名词:宽容度、密度、动态范围、色深、位数(bit数)。
解释中还要用到其他一些名词。
暴光量:摄影冲洗条件确定后,得到的底片影象密度大小和被摄景物明暗有关系。
即乳剂层所受到的照度大小决定于暴光时间长短。
两者的乘积就是暴光量,公式如下:H=E*tE为乳剂层所受的照度,单位为勒克司(Lx),每平方米面积上光通量为1流明时,照度值即为1勒克司;t为暴光时间单位为秒,H为暴光量,单位为勒克司*秒(Lx*S)密度:感光材料暴光后,可以得到金属银的影象,根据各个部分所受照度不同,导致各个部位变黑的程度不同,如何定量的表示变黑程度,需要引入密度的概念。
当光线照射一个透光体时,透过光量(F)和投射光的总量(Fo)的比值叫做透光率(T),公式如下:T=F/Fo,透光率的倒数就是阻光率(O),即O=1/T=Fo/F物体的透光率总是小于1的,因为没有完全透明的物体。
而阻光率会很大,如透光率为1%那么阻光率为100。
为了方便作图,一般用阻光率的对数作为一个参量,即密度值(D),公式为:D=lgO可以看出密度每增加0.3,阻光率和透光率以1倍的数量增加和减少。
用一句话来描述密度的概念就是“感光材料变黑的程度”。
密度数值近似地与产生银或染料的数量成正比,也更符合人眼睛的响应近似为对数的习惯。
以密度值为纵坐标,以暴光量为横坐标,可以获得下图所示的胶片感光曲线。
但更常用的是以密度值为纵坐标,以10为底的暴光量的对数为横坐标的关系曲线。
这种曲线成为H&D曲线。
(Phtobug图)HD曲线显示了在任意给定时间和特定显影剂的情况下各种暴光度对乳剂的影响。
H&D曲线是研究感光材料特性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详细的关于H&D曲线的资料,可以参考本论坛Fotobug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解读胶片特性曲线宽容度:宽容度指的是H&D曲线上直线部分在横坐标上的投影范围,即宽容度定义为感光材料在摄影过程中按正比关系记录景物亮度反差的暴光量范围。
宽容度与测光
为了抛砖引玉,先就宽容度和大光比情况下的曝光胡乱说几句:1.宽容度在摄影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遗憾的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这一点从很多人的谈论中就可以知道。
我们想一想,宽容度这个概念很早以前就被提出来是为了什么?肯定不是为了好玩儿,而是为了指导摄影、指导曝光控制。
宽容度不是在事后评价片子用的,而是在事前作为决定曝光的决策依据,明白还是不明白这一点,是一个人明白不明白宽容度的分水岭。
具体来说,宽容度属于未曝光的底片,不属于相片,无论是印出来的相片还是显示器上的相片,除了在以固定级差连续拍摄足够多的有对比参照的情况以外,凡是指着某一张相片说宽容度的,都是没明白的。
2.宽容度就是宽容度,没有“曝光宽容度”尽管,有些书上提到了曝光宽容度,还给出了公式:胶片宽容度-景物的曝光范围=曝光宽容度(北京电影学院教材:《摄影曝光》屠明非著)但这公式对决定具体一个场面的曝光有什么指导意义吗?没有。
“在实际运用中,胶片的宽容度大小往往指胶片对曝光的伸缩性的大小。
”(《高品质黑白摄影》邵大浪著)这里的“伸缩性”是个很有想象力的用词,既然是“伸”和“缩”,显然是带有方向性的,后面会进一步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提到在印刷等后期,曝光宽容度概念还有一些影响,但显然不在本贴讨论范围之内。
3.什么是宽容度。
先看一个实际的情况:我们用某个品牌的黑白胶卷来拍一个模特的面部特写,我们用测光表测得脸部还原为18%灰的曝光参数是1/125s,f5.6,我们保持f5.6不变,分别用1/8000,1/4000,1/2000,1/1000,1/500,1/250,1/125,1/60,1/30,1/15,1/8,1/4,1/2,1,2秒来拍摄,我们会得到从全黑到全白的一系列照片。
有人认为,从黑暗中刚刚有一点影到全白前影子还没完全消失这一段就是某个胶卷的宽容度,实际上这个认识是错的。
毫无疑问,当我们用1/125s去曝光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一张完美的脸部照片,在1/125的邻近点如何呢?所谓的邻近是两个方向上,即过曝一点或欠曝一点,还完美吗?比如用1/60秒,还完美吗?还完美,那再过一档,1/30秒,还没损失细节吗?那就再过一档,直道找出开始丢失细节的那个点,在另一个欠曝方向上我们也可以找到这样一个点,宽容度指的就是这样两个点之间所包含的范围,在本例中,假设这段范围是从1/500到1/4秒,我们数一下,一共7档,我们称这个胶卷的宽容度为7档。
什么相机宽容度最牛?宽容度和动态范围别搞混了!
什么相机宽容度最牛?宽容度和动态范围别搞混了!最近聊尼康有可能会在下半年发布的新机D820时,很多人都提到了宽容度和动态范围这两个词。
到底宽容度和动态范围是什么呢?甚至有一种言论一直在流传,那就是佳能的宽容度不如尼康,事实真的这样吗?一本正经的说宽容度“宽容度”这个词其实来自胶片时代对胶片感光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一个性能标准。
举个实例吧。
户外晴天万里,你拍摄建筑,从肉眼看过去,什么云啦,建筑的细节啦,砖瓦啦,通通都很清楚。
可是用相机拍出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建筑物的阴影处一片漆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头顶的太阳光太强烈,而建筑的阴影光线又太暗,光线亮度的比值超过了相机所能表现的范围,所以只能兼顾一边。
如果兼顾了天空,那么建筑阴影就会一片漆黑,缺乏暗部细节。
如果建筑的曝光正常,那么天空就肯定是惨白一片,缺乏亮部细节了。
简单的说,宽容度就是一张照片记录最亮和最暗细节与层次的能力。
宽容度高,意味着最亮和最暗的光比会比较大,不同光度的画面细节能被完好的被保留下来。
反之,宽容度低的话,光比的展现只能局限在一个小区域内,这个区域外的画面就没办法记录下来。
动态范围和宽容度有啥关系如果说宽容度是从胶片时代就有的名词的话,那么动态范围则是数码时代的称谓。
许多人因为HDR(高动态范围)照片效果,而混淆了这个概念,它只是把本该你看不见看不清的色阶变成了你能看见的色阶并且合成在一起,相片本身的色阶并不会变多。
动态范围代表着一张照片最亮到最暗的范围。
一般情况下,动态范围越大,宽容度越高,两者呈正比关系。
比如同一个焦段不同的相机拍摄同一个场景的照片,在亮部不过曝的情况下暗部约亮越清晰,也就是动态范围越好。
什么时候需要挑战极限主要是风光党,因为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细腻的色阶过渡而是高光和暗部的记录。
现在很多风光照都是通过堆叠来生成的。
以耶稣光为例,耶稣光是一种自然状态中的光射现象,应该叫丁达尔效应,为了加强这个视觉效果,摄影师最常见的手法是降低一点曝光补偿,把ISO调到1600以上。
单反相机的宽容度和动态范围的区别在哪里?
单反相机的宽容度和动态范围的区别在哪里?动态范围是信号处理上的概念,表示可变化信号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通常用对数表示。
摄影中这个概念有几个层次,首先是场景光的动态范围,晴朗的白天光照强度可以超过10000lux,而满月月光的照度是lux,如果一个场景中同时出现两者,那么亮区和暗区的光比就是动态范围。
其次是传感器本身的物理动态范围,通常是传感器的最大和最小测量值的比值,最大测量值受制于传感器的物理设计,而最小测量值受制于噪声水平。
最后一个动态范围是记录到照片文件中的动态范围,取决于图像文件的信噪比,同读出电路噪声,数据压缩损失都有关系。
这三个动态范围是相互联系的,通常来说场景光的动态范围非常大,复杂场景的光比经常超过传感器的动态范围,所以实际照片记录下来的动态范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性能。
而在传感器记录信号的基础上,后续的信号读出电路,机内图像修正,文件压缩损失等等都会进一步造成动态范围的损失(典型的比如将照片存为RAW和JPG的不同),所以一般情况下照片动态范围都会小于传感器的性能上限。
在拍照中,如果场景光的动态范围超过了最终照片的动态范围,那么超过的部分就不会记录下来造成信息的损失。
例如过亮的部分在照片中一片白,过暗的部分一片黑,而由于信息没有记录,后期处理也完全无法恢复这些这些部分的细节。
所以为了得到一张高光和阴影部分都有丰富细节的照片,相机的动态范围越高越好。
胶片的动态范围5~10个Ev,而现在最好的数字传感器可以做到接近14个Ev,所以很多原先需要多张包围曝光,拼接,摇黑卡,渐变滤镜等等的拍照场景,都可以用顶级数码相机一次拍照记录完整信息,再后期处理出同样的照片了。
最后是宽容度,它和动态范围有区别也有联系。
假设一台相机的动态范围是13Ev,要求高画质且RAW拍照时可用中间的6Ev。
那么如果被摄物的正确曝光在0Ev,实际曝光参数在-3Ev到+3Ev之间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得到满意的画质,这时候就将宽容度称作-3Ev到+3Ev(注意上下限之差是6Ev,也可以说相机宽容度范围是6ev,或是高光宽容度+3Ev/暗光宽容度-3Ev)。
听网上说佳能6D2的宽容度一般,那请问宽容度差对日常拍摄有什么影响吗?
听网上说佳能6D2的宽容度一般,那请问宽容度差对日常拍摄有什么影响吗?大家现在在看相机新闻,或者选择相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宽容度”和“动态范围”这样的词儿。
它们到底指的是什么?对我们相机的选择重要吗?先简单的说一下,这二个词儿说的都是相机记录明暗的能力,只不过宽容度,指的是胶片;而动态范围,指的是数码相机。
“宽容度”在摄影中,是一个很重要性能参数,它指的是胶片能正确记录场景亮度范围的能力,是场景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之间的差别,可以用比例大小来表示。
胶片记录下来的亮暗比例越大,就说明其的宽容度大,可以记录场景中的亮暗细节就更丰富,丢失的亮部或暗部细节就更少。
所以,宽度度越大,对成像的细节表现越好。
人眼对亮暗的分辨力也就是眼睛的宽容度要比胶片的大的多。
现在,由于数码相机是用电信号来记录数据,所以在描述数码相机对亮暗记录的能力时,使用的是电信号系统中用到的“动态范围”术语来表示。
同样的相机,在不同的感光度ISO和曝光时间情况下,动态范围也是有变化的。
低感情况下,会更好一些。
简单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宽容度”和“动态范围”简单的看作是同一个事情。
指的都是对记录场景亮暗范围的能力。
“动态范围”高的相机,后期的调节范围也会相对宽松一些。
在光比巨大的情况下,相机的“动态范围”有限,造成亮暗细节损失(亮暗溢出)和暗部细节损失(暗部溢出)。
那么,我们在选择入哪个品牌或哪一款相机时,是不是要唯“动态范围”大而选之?相机的选择,考虑的一定是一个体系,而不仅仅宽容度。
因为“动态范围”这事,虽然是越高越好,但是如果只是记录更大的亮暗范围,我们是有其他方法可以来帮我们的,比如:可以利用包围曝光加上后期处理来解决的,这种方法叫做HDR,就是“高动态范围图像”(High-Dynamic Range)。
现在相机上都有这个功能,原理就是通过三张或更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把光比很大的场景按照保留亮部细节,保留暗部细节,保留中间调细节的方法分别曝光三张(也可以是分的更细致的5次,7次曝光),注意要保持相机的静止和被拍摄物的静止。
图像传感器的宽容度
图像传感器的宽容度
近来,摄影,摄像爱好者极具增加,摄像产品销量连续几年成上涨趋势,而大众对图像传感器的宽容度又称动态范围,不是太明白,下面我给大家基本介绍下。
图像传感器宽容度又称之为动态范围,是指最亮内容到最暗内容之间的光比范围,在宽容度范围内内容将完整记录下来,而超出范围就只能记录为纯黑或纯白色。
在胶片时代,宽容度是胶片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数码时代的到来,图像处理技术相对成熟,摄像师则更多的采用后期合成和HDR
技术来处理图像问题。
不知大伙是否有印象,佳能在2011年发布了一款图像传感器,可通过改变像素元曝光水平,来扩展图像传感器的宽容度,这样在一张照片上课实现较宽的宽容度,该技术的原理是按照正常曝光拍摄一张照片,传感器会评估整张照片不同区域的曝光等级,建立一张曝光地图。
根据曝光地图,相机会对需要调整曝光等级的像素做出调整,最终得到一张宽容度较高的完整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数码单反的宽容度
在数码单反(也称为单反数码相机或者简称为DSLR的各项参数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像素”、“连拍速度”、“感光度”等以外,还有一个很难用参数来衡量,但却非常重要的参数——宽容度,或者叫“动态范围”。
什么叫宽容度?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个人背对着窗户摆一个pose,你给他拍照。
从你的肉眼看过去,你完全能看清他脸上的表情。
但是照片拍出来你就傻眼了,他的脸上基本上一片漆黑,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窗户外边的光线太亮,而人脸的光线太暗,这个比值超过了数码单反所能表现的范围。
所以只能兼顾一边。
如果兼顾了窗外的光线,人脸就会一片漆黑。
如果人脸的曝光正常,那么窗户外的风景肯定就是一片惨白了。
而人眼的宽容度比数码单反要高不少,自然无论是窗外的景色还是人脸上的表情都能看得清楚。
所以,不难看出,宽容度对于数码单反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但是,相比“像素”、“连拍速度”、“感光度”之类的数据,“宽容度”是一个需要测试,而不是厂商实际给出的参数,因此,数码单反的规格当中一般都不会标出这个参数。
但是,希望大家对于数码单反“宽容度”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