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地名的由来
成都名称的由来
成都名称的由来“成都”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至迟在秦代,“成都”的名称就已频频见诸典籍。
《蜀王本纪》说:“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
”《华阳国志.蜀志》也说:“(开明)九世有开明帝……开明王自梦郭移。
乃徙治成都。
”“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这是对成都得名的一种最通俗也是影响最广泛的一种说法。
古蜀国开明王朝是当时西南一个强大的国家。
开明王朝的首都最初在郫县,到开明九世时,乃迁都至成都。
为什么开明王朝会产生迁都的想法呢?据《太平寰宇记》的说法是:“一年成邑,二年成都。
因名之曰成都。
”原来是成都这个地方因为土地肥美,少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集市,两年左右的时间又由集市衍变扩充为一座像样的城市。
这时候,成都的繁华热闹已经远远超过了郫县,所以开明王朝的统治者会把首都迁至这人烟辐辏(còu)的地方。
成都城所在地为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无论从交通还是自然生态条件看,都是十分优越的。
开明王朝在成都建都以后,秦国宰相张仪在此基础上修筑了著名的“龟城”,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成都城的城址都未发生过变化,这在中国历史中是少有的一个特例。
成都得名的其它看法近年来,还有一些有关成都得名的新看法值得关注:第一种看法认为:成都乃是远古时期一个叫“成侯”的部落居住过的地方,所以称为“成都”。
《山海经》有这样的语句:“成都载天之山……成侯之山。
”因此成都的“成”字极可能是生息在成都的一个古族名或国名,成为戊与丁的合体,而戊代表斧钺的形象,丁象征箭或箭射中靶子的形象,说明“成”这个部族以善于射箭和使用兵器而闻名。
“都”当然是“成”这个部族的治所,也即政治、军事权力集中的地方。
第二种看法认为:“成都”两字是中原人对蜀语的一种音译。
当时古蜀人称自己的都城(成都)为“dudu”,也即蜀都的意思,因为古代的“蜀”字读音为“du”。
中原汉人把蜀都音译作“成都”,即意指那是蜀国最后的都市,虽然夕阳无限好,但是已近黄昏了一一就在古蜀开明王朝迁都不久,秦国的金戈铁马碾碎了开明王朝的美梦,古蜀国的历史也随之画上了句号,因此成都即“最后的都市”。
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
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四川,简称“川”,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其地名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1. 成都: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传,在秦朝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临邛县(今邛崃市),而成都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秦昭襄王在此修筑了城池,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因此得名成都。
此外,成都还有别名为“锦城”,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建立了蜀汉政权,为了纪念诸葛亮,人们将成都称为“锦官城”,而“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也成为了成都的代名词。
2. 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相传,这里原本是一个贫穷的藏族村落,村里有九个兄弟姐妹,他们为了让家乡变得富裕,便在村子周围的山上种植了九种不同的树木,这些树木长成后,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挡住了山洪的侵袭,使得村子得以安宁。
为了纪念这九位兄弟姐妹的功绩,人们将这里称为“九寨沟”。
3. 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庄子曾经到此游览,他看到这里的地形和峨山相似,便将这里称为“峨眉山”。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此山时,看到这里的地形和峨山相似,便将这里称为“峨眉山”。
4. 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相传,在东汉时期,张道陵在此创立了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为了纪念他,人们将这里称为“青城山”(又名真武山)。
另一种说法是青城山因林木葱茏、四季常青而得名。
5.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相传,在唐朝时期,为了治理水患,唐玄宗派海通法师前来修建大佛,经过三代工匠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座高达71米的大佛。
乐山大佛的建成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四川成都的简介
四川成都的简介
成都,四川省省会,简称蓉,古称“锦城”,别称“蓉城”、“蜀都”、“锦城”,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平原历史悠久,
是中国四大蚕丛之首,战国时期的蜀国都城。
公元前316年设立
益州郡。
公元280年建成都郡。
公元618年至669年为唐朝的蜀州、治所在成都。
公元316年西晋建立后,改成都郡为成都国。
公元713年唐玄宗改为成都府。
公元892年唐朝末被叛将朱温攻陷,后唐灭朱温建都开封(今河南开封),改称东京洛阳为汴梁,成都成为当时的陪都。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北宋灭亡,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600余年,成都一直作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
成都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地带、四川盆地西部的边缘
地带、成都平原中部,处于东经101°44′—102°21′与北纬30°34′—30°55′之间。
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
—— 1 —1 —。
成都市地名的由来
xx地名的由来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我国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西南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大平原上,东南、东北与内江、德阳两市接壤,南部、西南同乐山市、雅安地区相邻,西北和阿坝州连界。
这里东有龙泉山拱卫,西有邛崃山屏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99公里。
全市总面积12389.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960万,有汉、回、藏、满、蒙、羌、彝等40多个民族。
远在3000年前,成都地区就已有原始部落聚居,而这里的“巴蜀文化”更可推溯到3700年前的殷商初期。
周代末年,即公元前4世纪,蜀国开明第九世要把国都由陴县迁到这里。
当时他动员人民大兴土木,建城筑楼,提出“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有成都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建城史已有2300多年。
自秦以来,成都历来是蜀中统治政权的所在地,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它曾5次被列为封建割据朝廷的都城,即西汉末年公孙述的“成家”、三国时刘备的“蜀汉”、西晋16国时李雄、李寿的“成汉”、五代十国时王建的“前蜀”和孟知祥的“后蜀”。
其余各朝代也皆为中央政权郡、道、府、路和省的治所。
西汉时,成都的蜀锦驰名天下,因此有了“锦城”的别称;五代后蜀主时,又因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有了“蓉城”的美名。
唐代的成都,曾号称“扬一益二”,是仅次于扬州的全国经济中心。
当时的成都城,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顶盛时期。
1928年,成都正是设置市。
1949年,成都解放,最初为川西行署所在地。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自此一直是四川省省会。
成都市的发展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
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丘、坝皆备,平均海拔在387米左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古有“蜀犬吠日”之说。
境内的河网密布,属半水区域,主要有长江支流的岷江、沱江两大水系,共40多条大小河流,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
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壤,使成都市的生物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成都各区地名由来
成都各区地名由来成都市中心城区,是指成都市城市建成区(“11 2”),包含11个市辖区(行政区)和2个经济功能区。
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11个行政区和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2个功能区。
锦江区(由锦江得名)锦江区命名源于“濯锦之江”,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春熙路商圈便位于锦江区,是成都名副其实的经济以及文化中心。
青羊区(由青羊宫得名)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是古蜀文明和诗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成都原点”位于该区文武路与锣锅巷交叉路口的人行道上。
青羊区属东部季风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金牛区(因金牛地域得名)金牛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别名交子故里,天府文化发端的根基。
金牛地城古为面风地,慎王五年(前316年),秦天量,以其地置即部在王旧都带置成都县。
1955年,金牛地城为成都市郊区。
1960年,成都市郊区更名金牛区。
武侯区(因武侯祠得名)因境内武侯祠而得名,武侯区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呈蝶状,呈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武侯区是成都市的对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成华区(因成都县、华阳县而得名)成华区地域在历史上分属原成都县、华阳县,取两县名之首字而命名。
成华区位于川西平原,是成都市主城区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区。
新都区(因古蜀三都而得名)新都区别名香城。
新都建治于春秋末期,是“古蜀三都”之一,已有近2800年历史,是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都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新都区是成德绵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郫都区(因郫县而得名)是四川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之称。
郫都区因“杜宇化鹃”传说,而又称鹃城。
1968年,郫县属温江地区。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郫县改属成都市。
温江区(因金温江而得名)温江区古称“柳城”,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发祥地,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设置温江县,距今已1465年,因其土地丰饶、百业兴盛素有“金温江”的美誉。
写家乡地名的来历
写家乡地名的来历
我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地名来历,所以我随机选取一个地方来解释。
假设我选择的是中国的成都市。
成都市的地名来源于古代的名字“蜀”和“都”,起初称为蜀都。
据传说,这个城市最早建在蜀国首都成汉故址的附近,因此取名为蜀都。
而蜀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成立于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之一。
蜀国的国君刘备在这里建都,定名为成都,以示“成就众人之事,安定天下百姓”。
成都市后来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得名为成都。
同时,成都市的特定区域也有一些特殊的地名来历。
比如,锦江区得名于成都市内流过的锦江,而武侯区则是为了纪念蜀国名将诸葛亮而命名的。
另外,成都市还有一些历史名胜和特色建筑也影响了一些地名的起源,比如青羊区的名字就是因为这个区域内有一座古老的道教寺庙——青羊宫。
总的来说,一个地方的地名来源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古代国家或城市的名字、地理特征、历史事件或文化传承等因素影响而得名。
这些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地方的热爱和敬意。
成都来历
杜宇王朝后期,来自湖北荆州的鳖灵受到重用,被任命为丞相。鳖灵很有才干,他关心国人疾苦,缓解了水灾的危害,政绩突出,深得人心,后来,杜宇把王位禅让给他,而自己则归隐到成都平原以西的山区中去。(相关备注:郫县望丛祠)
鳖灵当政以后,称丛帝。由于他的家族称为开明氏,蜀国历史进入开明王朝时期。这时,蜀国的势力进一步发展。鳖灵的继承者向北越过秦岭进攻秦国,东出三峡与楚国较量,显示出了强大的实力。
都江堰选址恰当,设计科学,依地势自流灌溉,效益极高,是中外水利建筑史上的一项杰作,充分显示了李冰和古蜀先民们的才智。在修建过程中,民工们创造出筑堤的好办法:他们就近从山上砍来竹子,编成大竹笼,装满鹅卵石,垒成堤坝。用这个办法筑堤,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比从远处采运石料大大节省了开支,也便于翻修更新。
大约公元前四世纪初期,蜀国开明九世设立宗庙,建立礼乐制度,酿酒祭祀,进一步完善奴隶制的国家机器。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他把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境内)迁到条件优越、位置适中的成都。从此以后,成都一直是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相关备注:金沙遗址、商业街战国船棺葬)
蜀王开明十二世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他在成都修建七宝楼,用珍珠帘子装饰宫殿。王妃死后,他征发五丁力士到很远的地方去取土,运回成都北门为她修筑巨大的坟墓。为迎娶秦国美女,他又派五丁力士向北开辟金牛道直通陕西咸阳。美女车驾途经梓潼,突遇山崩,美女及力士们都被压死。而蜀王对美女的死十分伤痛,对五丁力士的死却毫不惋惜。他的所做所为激起了蜀人的愤慨。蜀国社会矛盾加剧,国力迅速衰落下去。当蜀族在四川西部建立蜀国时,巴族也在川东建立了巴国。长期以来,这两个国家为争夺土地和劳动力,不断进行战争。为加强对东北疆土的守卫力量,蜀王开明十二世把他的弟弟分封到葭萌(今广元昭化)当苴侯。谁知苴侯暗中与巴国交好,蜀王大怒,派兵讨伐。苴侯投奔了巴国。巴国估计蜀国要趁机进攻,怕自己抵挡不住,便向秦国求救。
成都的来历
成都的来历
做为一名成都人,你知道自己家乡成都一名的来历吗?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
成都在汉代的时候织锦业发达,锦官城成了成都的别称,简称“锦城”;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花,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三国时,这里又是蜀国的首都,简称“蜀都”。
成都之所以叫成都,和上述成都的别称一样,都有相似的典故---相传,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置蜀郡。
在公元前3XX年,张仪和郡守张若对成都进行了大规模修建。
按秦都咸阳建制兴筑了成都、郫城、临邛三城的城垣。
成都城周长12里,高7丈,东为太城,是郡守官舍区;西城为少城,是商业区,开店列铺,商业繁盛,成都在这一年才算正式建立。
经过长时经营,成都成为秦国有名的商业都市,来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再后来就叫“成都”了。
现在,你知道成都的来历了吧,你是否和我一样为我们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呢!。
成都地名调查报告
成都地名调查报告成都地名调查报告一、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地名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感。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成都地名的调查研究,探索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二、成都地名的起源1. 城市名称成都的名称源于古代的蜀国,据传为公元前316年蜀王建都于此,因而得名。
成都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和演化,但其核心含义一直是指代这片土地上的城市。
2. 街道名称成都的街道名称多以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为基础,如锦江大道、宽窄巷子等。
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成都的地理环境和城市特色,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感。
三、成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1. 历史事件的痕迹成都地名中有许多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名称,如春熙路、天府广场等。
这些地名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成为了人们追寻历史的重要标志。
2. 文化符号的象征成都地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如武侯祠、文殊院等。
这些地名代表了成都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也成为了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场所。
四、成都地名的社会意义1. 城市形象的塑造成都地名作为城市的标识和符号,对于塑造城市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命名,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2. 社会认同的体现成都地名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认同。
无论是出生在成都的人还是外来者,都会通过地名来建立对这座城市的情感纽带和归属感。
五、成都地名的保护与传承1. 历史文化的保护成都地名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
通过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保留地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2. 现代城市的发展成都地名的传承也需要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结合。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注重保留和传承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要适应现代城市的需求和发展。
六、结论通过对成都地名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成都地名作为城市的标识和符号,承载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情感和认同。
成都的历史沿革
一、成都的历史沿革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
(成都名字的由来)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
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
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
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
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
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
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
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
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
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成都地名的来历
【神仙树】
相传光绪年间(1875—1908年),此地有一枯树桩,中空,贮满清水。迷信者 言枯树已成仙显灵,饮其水能治百病,愈传愈玄。于是四方善男信女便给枯树 披上红衣,求神赐福祛病,香火盛极一时,因此得名神仙树。
【洗面桥】
当年刘备出兵讨伐东吴时,出成都南门又想起关羽之死便痛哭流涕,,刘备便命将士用河 水洗面,自己也立马桥头无比感慨。
【锣锅巷】
清代康熙、雍正时代,为统一西藏,曾在成都着手准备,扩充军队, 使这条街的铜器业得到发展。直到清末,仍有做锣锅的作坊开设。
【肥猪市】
街浆洗街附近有一条肥猪市街,因为这里过去是杀猪场,也就是猪市 所在地,大家戏谑地称其为肥猪市,没想到这一叫法竟沿用了下来。
【骡马市】
明末清初,四川几经动乱,大军云集成都,为应军队及贵族养马需要, 陕、甘、宁贩马商人逐渐增多,便在少城(满城)东,近“皇城”后 子门外的广场立骡马市场。雍正以后,四川安定,用马减少,马市便 迁到城外,逐渐形成街道,“约定俗成”名骡马市街。
3
三、记录了经济类型及其发展情 况
自汉代以来,成都就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为五都 之一,还是西南最大的城市聚落,人口稠密,交换频繁。 唐代,成都经济、文化更达到一个鼎盛时期,时人广为 流传的“扬一益二”说法 ,即反映了当时成都的繁荣 景象。很多街名也都留下了集市贸易发展的轨迹。这些 市场作坊街道 ,有的由于时代变迁,有的由于经营方 式改变,集中转移,作坊搬迁,很多早已名实不符了, 但我们通过现在留下来的街名,还是可略知一二。
4
四、表现了地域文化或心理情感 PART ONE
成都部分街巷,尤其是一些城区的中小街名表现了 许多市民单纯却又强烈的情感和喜恶。这其中有成 都移民后裔对祖宗原籍怀念之情的寄托,还有成都 人祈求和祝愿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愿望以及对 吉祥安定的向往。
成都地名典故
成都地名典故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详细是店铺带来的成都地名典故的内容,欢迎欣赏成都地名典故1[锦官城。
]这个大家都知道,说这个是为了引出下一个。
四川是中国蚕桑产区,蜀锦在东汉是已负盛名,古人利用流经成都的流江濯锦,色泽鲜丽,蜀汉时设管织锦之官,驻地称锦官城,因而有锦城之称,蜀汉在成都置锦官城,以集中织锦工匠,管理织锦而得名。
在历史上这里是蜀锦的主要产地与集散中心。
南朝梁的李膺在其《益州记》里写道:“锦城在益州南、笞桥西流江南岸,昔蜀时故锦官也。
其处号锦里,城墉犹在。
”之后锦官城便成了成都的别称,代指整个成都。
成都地名典故2[车官城。
]大约在汉末至蜀汉年间,车官城落户成都,字面上就是造车的工厂,然而,在现今我们可以查阅的所有东汉王朝官方史料中,却绝少能看到对车官城的记载,汉王朝对它似乎一直讳莫如深。
有关车官城只言片语的史料,是晋代史学家常璩透露的。
常璩在《华阳国志》说,车官城并非一座孤立小城,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设有军营,将它拱卫其中。
常璩记载的是车官城的外部信息,城内到底是什么模样,从古至今却未曾有一名史学家披露过,显然,如果单单是个造车厂,汉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出动大军守卫它。
在东汉王朝的设想中,车官城被赋予了军事上的意义,东汉王朝作战用的战车,许多也是来自于此。
伴随着东汉王朝外交政策的起伏及与北方匈奴的交恶,越来越多的战车从这里走向了战场。
“闭门造车”这个成语,是车官城这个国家工厂最生动的写照。
后来也代指整个成都,但不及锦官城有名,可能还是和车官城的神秘有关吧。
成都地名典故3[花牌坊。
]相传明朝朱元璋为振邦兴国开科取士罗织人才。
居住在成都市西门一条街上的秀才花如春上县、府应考,均名落孙山,便灰心丧气。
一日他在茶铺吃闲茶,见一叫化婆伸手行乞,心生怜悯之心,遂将身上仅有的五文钱送与她买馒头。
叫化婆随即谢过他,说,你是将相之才,可要努力考取功名。
花如春受到叫化婆的激励,便重拾书卷,日夜攻读。
城市名片研究之成都
秀美山川
成都文化标志—都江堰
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 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 鼻祖”,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 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 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 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 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 间元。”使得“天府之都”声名远扬。
二、地理环境:
• 地理位置
• 成都位于四川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东西 最大横距192km,南北最大纵距166km, 幅员面积12390km2,耕地面积4320km2。
• 地质地貌
• 成都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成为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 的主要来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 的破坏,得到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 孔明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有了一次重大的推进。境内达了“道不拾遗, 夜不闭户”的升平现象,使“天府之国”的名声得以传播。
小吃
川北凉粉
甜水面
担担面
夫妻肺片
钟水饺 老城隍传统锅魁
韩包子 龙抄手
成都茶馆
• 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1935 年,成都《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 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 扣的“十万大军”,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 万。去掉不大可能进茶馆的妇女儿童,则茶客 的比例便无疑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即便在 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 之最,世界之最。
成都历史介绍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 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 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 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 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 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 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 州第一,成都第二) 宋朝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 化更加发达。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 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中心。
二、成都的传说
成都,颇有几个美丽的 名字 :“锦官城”、“锦 城”、
“蓉城” ……它们就如美丽 的 成都一般。
龟画芙蓉说
水芙蓉
木芙蓉
芙蓉护城说
成都,还有一段美 丽而浪漫的典故。 花蕊夫人:人们 敬仰五代后蜀国蜀王妃 花蕊夫人,成都因她而 四十里芙蓉锦绣,其忠 贞不渝爱情传说也被广 为传唱。从此,人们称 芙蓉花为“爱情花”, 而尊她为芙蓉花神。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 距望江楼公园仅一墙之隔的 四川大学校园曾有薛涛墓并 题有墓碑,只可惜毁于十年 动乱之中,踪迹全无,为我 们后人破解其真伪留下了无 穷的遗憾。
最后~
希望望大家通过我们的介绍,更加的了解成都,爱 上这座美丽的城市。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或者大 家的共同的美好的回忆。
清顺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 一座繁华似锦的名都会五六年间竟断绝人烟,成为麋 鹿纵横、虎豹出没之地。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 重建和扩建,一座成都新城又屹立在两江环抱的旧城 址之上。
四川保路风潮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 国有政策。当劫夺商办铁路的“上谕” 传到成都时,立即遭到成都立宪派的 强烈反对。 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德 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其夺 路款、卖路权的阴谋完全败露,成都 绅商于6月17日在岳府街铁路公司成 立保路同志会,誓死“破约保路”, 保路风潮迅速由成都扩及全川。 9月7日,四川总督诱捕保路同志 会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屠杀请 愿民众,制造“成都血案”。 9月8日,成都附近的保路同志军 揭竿而起,围攻成都,全川同盟会员 借机发动了武装起义。 四川保路风 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
成都街名的来历
成都街名的来历(成都城区街道通览上的,吴世先主编)1.文庙街:全国普遍修建文庙,专祀孔子,始于[唐代]。
唐以前,则皆奉祀周公。
汉景帝(公元前156~141年)时,文翁(本名文党翁,江西人,[汉代]人修史,省略“党”字,于是以文翁之名流传)为蜀郡守,创建周公礼殿,为保护书籍,用石料修筑,号称“石室”。
此殿历[两汉]、[三国]、[西晋]各代,[东晋]桓温伐蜀时,都还亲自看见过。
这条街原名文翁坊,是以街口立有纪念文翁的牌楼而得名,后经战乱,殿毁而坊亦圯,唐人于其故址建孔庙,兴学宫。
学宫各代相承,[清代]为锦江书院。
[清末]改学堂,为成都府中学。
辛亥革命后,称成都联合中学。
之后,改为石室中学。
1949年后为成都市第四中学。
文庙迄今未毁尽,现以文庙的方位,分为前、后、西三街。
2.文圣街:成都古时为蜀都,设郡守。
唐玄宗幸蜀,升为南京,郡守也随之升为京尹。
同城又设成都县令。
到了[宋代],又将广平县衙移入城内,改广平为华阳县。
从此,成都城内便有一个郡(后又改为府)衙和两个县衙。
郡有郡学,县有县学,郡、县又各建自己的文庙,郡守、县令各率其直属的学生到郡、县文庙内祭奠孔子。
这样,成都便有三座文庙。
成都东南属华阳县,文庙建在石室巷(旧名何公巷,因[明代]成都教授何公夫妇殉职,在学署内掩葬而得名)口。
成都西北属成都县,文圣街便是成都县文庙所在地。
令我不解的是白家塘辖区还有一个文庙街。
文庙因系大祀,不象佛庙道观,可以随便修建。
成都是一府两县所在地,只能有三座文庙。
为什么多出一个文庙街来,有待实地考询。
3.武圣街:神是人封的。
武圣和文圣一样,亦随朝代的变迁而变换。
在[唐代],对武将的祀典,以姜尚太公为首。
[南宋]孝宗(公元1163年)以后,供奉岳(飞)忠武王为武圣。
到了[清代],不再供奉岳飞了,改祀关(羽)壮缪侯。
但公道在人心,关羽虽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流行而受人敬仰,而岳飞更以光复中华的民族英雄而受人尊崇。
进入民国,关、岳并祀,在南门二巷子立关岳庙。
成都名字的由来
成都名字的由来
【成都名字的由来】
四川省省会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境内陆势平坦、河网纵横,别称蓉城、锦城,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名字的由来始于公元前5世纪,周朝建立时将都城迁往岐地,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只是当时的“成都”还只是一个词,没有特指哪个城市。
直到公元前4世纪,古蜀开明王朝将都城迁到成都这个地方,借用了周王迁岐的说法,正式取名为成都。
成都是古蜀文明发祥地,蜀汉、前蜀、后蜀等先后在此建都,最著名的就是刘备以成都为都建立蜀汉,并在此称帝。
成都为什么叫蓉城
成都为什么叫蓉城
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的西部,是全国十大古都之
一。
成都又称“蓉城”那你知道为什么成都被称为蓉城吗?
相传,后蜀主孟昶的皇妃花蕊夫人偏爱芙蓉花,于是孟昶就命人在城墙上种植芙蓉花,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城花作郭,芙蓉围绕几千株”。
故而,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也号花蕊夫人。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可靠者90余首。
后蜀被赵匡胤灭国后,孟昶被封为秦国公,他回去7天后就暴病身亡。
赵匡胤听说孟昶终于死了,又赐他家人布
帛千匹,并承担了丧葬费,还追封他为楚王。
花蕊夫人则代
表孟昶的家属入宫谢恩,然后......
成都“蓉城”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公元前316年的事儿,秦国大将张仪、张若打败蜀开明王以后,为防止开明王残余的反攻,便在成都修筑城墙。
刚筑好不久就垮了,几个月也未修好。
然后,有一天夜里,张仪、张若两位将军不约而同梦见一只大乌龟在成都这块地方爬行,乌龟托梦说:“将军筑城有诚意,就顺我爬行之道修筑,保证城墙不会再垮!”次日,张仪、
张若便照乌龟所爬的道路修筑高七尺的城墙,还修筑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城门楼,说来也怪,这次城墙再也不垮塌了。
乌龟爬行的路径就像是一朵芙蓉花,故而称为“蓉城”。
成都的历史沿革
一、成都的历史沿革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
(成都名字的由来)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
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
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
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
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
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
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
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
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
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地名的由来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我国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西南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大平原上,东南、东北与内江、德阳两市接壤,南部、西南同乐山市、雅安地区相邻,西北和阿坝州连界。
这里东有龙泉山拱卫,西有邛崃山屏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99公里。
全市总面积12389.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960万,有汉、回、藏、满、蒙、羌、彝等40多个民族。
远在3000年前,成都地区就已有原始部落聚居,而这里的“巴蜀文化”更可推溯到3700年前的殷商初期。
周代末年,即公元前4世纪,蜀国开明第九世要把国都由陴县迁到这里。
当时他动员人民大兴土木,建城筑楼,提出“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有成都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建城史已有2300多年。
自秦以来,成都历来是蜀中统治政权的所在地,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它曾5次被列为封建割据朝廷的都城,即西汉末年公孙述的“成家”、三国时刘备的“蜀汉”、西晋16国时李雄、李寿的“成汉”、五代十国时王建的“前蜀”和孟知祥的“后蜀”。
其余各朝代也皆为中央政权郡、道、府、路和省的治所。
西汉时,成都的蜀锦驰名天下,因此有了“锦城”的别称;五代后蜀主时,
又因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有了“蓉城”的美名。
唐代的成都,曾号称“扬一益二”,是仅次于扬州的全国经济中心。
当时的成都城,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顶盛时期。
1928年,成都正是设置市。
1949年,成都解放,最初为川西行署所在地。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自此一直是四川省省会。
成都市的发展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
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丘、坝皆备,平均海拔在387米左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古有“蜀犬吠日”之说。
境内的河网密布,属半水区域,主要有长江支流的岷江、沱江两大水系,共40多条大小河流,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
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壤,使成都市的生物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水稻、小麦、油菜籽、蔬菜、水果、桑树、中药等种植多、产量大;家禽饲养普遍,尤以生猪、蜂蜜在全国著称。
境内还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扭角羚、岩驴、野牛等珍稀动物。
中药材品种繁多,现已查明中草药860多种,可利用的野生和家种药材672种,其中川芎、川郁金、乌梅等,以产量大、品种优而驰名中外。
茶叶、生漆、油桐、油茶、桑树、果树、黄柏等经济林木也很丰富。
矿产品有芒硝、煤、铁等30多种。
成都作为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国家级风景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1处,市级风景名胜7处。
其中都江堰、青城山、宝光寺和市区的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和王建墓等,早以闻名遐迩,令世人瞩目。
都江堰建于岷江上游,是我国古代规模宏伟的水利工程,由秦国蜀守李冰率众于公元前3世纪时所筑。
都江堰包括鱼咀、飞沙堰、宝瓶口3部分主要工程,气势雄壮,设计精巧。
它的建成,带来了行舟、灌溉的综合效益,促进了成都平原的繁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灌溉农田面积达60多万公顷。
都江堰一带还有很多与李冰治水有关的古迹和传说,如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等。
青城山古观,曲径通幽,是中国道教的发祥纪念地。
蜀相诸葛亮的武侯祠,主体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殿堂高大宽敞,布局严整。
刘备殿与诸葛亮殿各自形成一组四合院式的建筑。
祠内塑有蜀汉文臣武将40余尊,碑碣40余块,匾额3000多件,还有汉、唐、明、清时代祭祀用的鼎、炉、钟、鼓等文物,实际是一座蜀汉历史博物馆。
祠内还有许多字画、楹联,其中刻建于公元809年的唐碑,由于著文的斐度、书写的柳公卓和镌刻的鲁建都都为当时高手,因此被称为“三绝碑”。
成都虽然是我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但到了解放前却变成了一个落后的消费城市。
解放后,成都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城市。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如今的成都已经成为一座综合性、多功能的内陆特大开放城市,是全国14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享有省级政府经营管理权限。
成都的工业以机械、电子、冶金、化工、食品、轻纺工业为支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特色的工业体系;农业则历来是中国重要的粮食高产稳产区和农副产品基地;其商业以城乡集市成交额、饮食和居民万人拥有商业网点数,位列全国大城市之冠,是我国西部商业和物资集散中心;全市的综合开发力也列全国的前列。
成都传统的工艺品有蜀锦、蜀绣、漆器、银丝制品和竹编瓷胎等。
川菜则是我国的名菜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