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三大改造的意义和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三大改造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三大改造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大改造是如何改变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造案例,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教材、案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大改造的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过程。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然后呈现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造案例,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人教版三大改造的教案精选
人教版三大改造的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①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展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缘故。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比照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拟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征询题的才能。
2.过程与方法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到达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白三大改造的根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制造性地开拓了一条适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材处理1.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消费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打破:通过对学生进展国情教育,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展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比照,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别性。
2.难点:三大改造的本质,是消费材料所有制的深化社会变革,由于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而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打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老师进展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教法学法按照“知、疑、学、解、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
课前预习1、理解对社会主义农业、手工业进展改造的缘故及其过程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缘故及其方式。
3、三大改造是何时完成的?它有什么重要的阻碍?4、第三小3组的同学搜集的史料编演历史剧《穷棒子办社》(一)回忆已学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建立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打算,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一下吧。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场致力于开展经济,我们明白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但是你们明白消费材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如何样确立的呢?师:好,那今天我们就详细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教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改造的么?学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教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第5课三大改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顺势而行的抉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我们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代表人物王国范生活和心情的变化||。
展示:教师:王国范:河北省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
展示:教师:这张图片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运动?学生:土地改革运动教师:对||,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让王国范分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展示:教师: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
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展示:教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
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教师:1953年||,中共中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三大改造》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三大改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三大改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了解并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填充小故事辅助提高学生兴趣;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教师:上述图片中涉及的人物是谁?学生: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
教师:该图片展示的是我们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
正如歌曲中唱的那样,他领导中国人民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
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革命高潮。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三大改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呢?学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农业、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
如何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呢?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5篇)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5篇)第一篇: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案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制作人:房立德2009.03.03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三、[教法、学法]学法指导阅读练习、讨论分析、分③组合作[课时]1课时四、[学习新课]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三大改造的形式1、时间:_______---________2、农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2)、高潮:_______年3、手工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4、资本主义工商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高潮:_______年(二)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五、课堂检测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不会的、拿不准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二)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 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
点名回答,教师总结。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过程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三大改造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掌握三大改造的核心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三大改造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图表和关键知识点。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进行三大改造。
2.呈现(15分钟)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三大改造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拓展(10分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三大改造》篇1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⑵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⑶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⑴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4.情感、态度、价值观: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⑵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⑴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⑵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2.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前写好课题和第一个大标题)(课件)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公私合营的片段。
(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啊?(学生回答)刚刚老师放给大家看的是电视剧《大宅门》中公私合营的一段,现在大家把书打开到第23页中,看有关北京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的介绍。
其实,《大宅门》中的百草厅的真实来源就是同仁堂药店。
老师读)2.公私合营:好,我们一直在说公私合营,那么,到底什么叫公私合营呢?公私合营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课件:是我们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那老师要问了,以前我们学过改造的低级形式,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啊?(学生回答)(课件:对工业中的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任经销代销等等)。
(课件:毛泽东在1953.7发表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写道:“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资本主义经济。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这段时间内如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三大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准备案例和讨论题目。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大改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大改造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三大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在改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伟大创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难点:对三大改造的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三大改造实例,让学生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大改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探讨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三大改造的细节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三大改造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高课堂互动性。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事迹,使学生深入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大改造的纪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大改造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引导学生关注三大改造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例如: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三大改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1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二、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四、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4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历史意义从废墟中爬起来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完成了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的同时共和国的另外一项重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三大改造”(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学生在知识回顾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进入本课的学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呢学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预习得知)教师:我们党为什么要对这三大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下面我们以农业为例分析为什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展示: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上地总面积的0.22%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展示: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的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学生: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展示:农业合作化情况表(设计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认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教师:由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合作社结果样呢?学生: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展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学生:1956年百分之九十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1+1>2”——公私合营教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教材24页的3——4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思考:(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展示: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在一届人大上的发言展示: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掌握)三、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教师: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学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教师: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教师:播放全国人民庆祝三大改造完成的视频(设计意图:以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三大改造完成历史意义的认识)(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教师: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三大改造的实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适当补充纠正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向学生阐明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教师: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她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中国的老字号得以保存王致和腐乳、全聚德烤鸭、同仁堂的灵丹妙药享誉全世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念“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也把这句话送给各位同学(设计意图:通过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这句话教育学生即使困难再大也会有迎刃而解的办法)六、测验题目:完成课后练一练和完成历史助学七、板书设计:第5课三大改造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二、“1+1>2”——公私合营三、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八、教学反思:依据课程标准在教材的处理上将本课的设整合为三部分一是“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二是“1+1>2”——公私合营;三是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在导入时复习第4课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课中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优点:1.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这句话教育学生不怕困难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篇二:福建省长汀县第五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12篇三: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审核:初二历史组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间:xx年3月7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2.能力目标(1)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三)教学方法讲述法与导学法、讲析法、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要求学生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讲授新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二、公私合营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3根据“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课堂小结: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设计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原因2.形式:生产合作社二、公私合营1、方式:公私合营2、政策:赎买3、作用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看我手里拿着的这是什么?对,一张旧的《人民日报》,大家一定很好奇,这张报纸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老师可以告诉你们这是1953年9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这是一个重大时刻,在这一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就是著名的“一化三改”。
建国之初,我国还不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农业、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发展。
到1952年,国内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都已经被消灭。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三大改造提上日程。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又是如何进行改造的呢?今天就让大家和老师一起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农业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组:支持人:我们小组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情境思考题。
A 同学,手里有一只笔和一些笔芯,但只有半张小纸片。
B 同学,手里有精美的笔记本,但他没有笔。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能力培养:(1)通过对“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运用图、表格、史料等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各抒己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创新的能力。
3.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坚定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其历史责任感。
(2)通过对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学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实施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总结导入:(略)知识结构设计:(略)课后作业:社会实践调查新中国诞生以后,党和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知识梗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先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然后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实施“一五”计划,通过经济建设发展了生产力,三大改造变革了生产关系,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同时,通过宪法的颁布,使民主政权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建立起来了。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党纲的内容。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主要内容是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内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三大改造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分析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大改造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等,用于教学过程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特点,引出本课的主题——三大改造。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教案优秀发文
人教版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教案优秀发文下面是为大家提供与三大改造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人教版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教案优秀发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材处理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教法学法按照“知、疑、学、解、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生:(可能会摇头)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三大改造 教案 教学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材料二: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中申请实行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改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
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另外要让学生学习历史后学会分析历史,运用历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完成时间
三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四教法与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
五课型优质课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回答:是社会主义国家
讲述:对,这是初二政治第一课的第一句话,也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第一句话: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提问: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
回答: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吧!
回答:是1925年土地改革完成的时候吧!
提问:那么到底是何时、又是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三大改造。
两分钟看书填表——填表:
提问:这个标题缺少主语,通过阅读这一课的小标题,你们能找出本课是要讲三大什么的改造吗?
回答:三大行业的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提问:那么“改造”又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是什么样的?要把它们改成什么样?为什么要改?改造前后有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以农业为例,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农村刚刚进行过什么改革?当时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在第三课土地改革中我们学到,1952年土改完成后,农村真正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亿多无地少地的分到了7亿多土地,还分到了大量的牲畜、农具和房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讲述:既然土地改革是使农民私有土地,也使生产力提高了,为什么还要改呢?下面请几位同学上来感受一下土改后农民的真实情况。
活动:六位同学在讲台上一字排开,作为新解放区3亿多农民的代表,老师把他们可以分到的东西写在纸条上分发给他们,请他们大声念出自己的所得。
一开始是分地,每个同学都分得二亩三分地,然后是分牲畜,然而每个人却只能分得牛的一小部分。
讲述:老师这样分,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让我们来看一道数学题,它所用的都是土改时真实的数据。
“新解放区有3亿多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问人均能分到土地多少亩?”
回答:7除以3约等于每人2.3亩。
提问:再问,这3亿多农民,要分297万头牲畜,问人均能分到多少头?
回答:约100人能分到一头牲畜。
讲述: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土改的成果看似很大,但是这成果一旦分散,个体农民的所得是非常少的,他们虽然真正拥有了生产资料,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每人只有二亩三分地,很多人更是根本就没可能分得牲畜。
这样,他们能用大型农具、用先进的耕作方式进行生产吗?能抵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吗?
回答:不能,农民还是很穷,生产方式落后,力量十分脆弱。
提问:那么,我想问问台上6位同学,认识到了你们各自目前的力量以后,你们打算怎样解决呢?
回答:联合起来。
讲述:联合起来,你们便拥有了13.8亩土地,还可能拥有一头完整的耕牛,可以进行科学合理、更高效率的生产了,你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生产资料的性质也就随之改变了,由私人所有变成了集体所有。
但我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团结的力量会使你们每一个人受益。
活动:提问:这六位同学之前因为分散而脆弱,后来又因为脆弱而联合,那么如果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当时的农民,你们有多少人原意加入这六个人的团队呢?
贫下中农代表:我们想再看看效果。
富农代表:穷光蛋办社就能有前途了?让我们把东西捐出来大家一起用,没门!
讲述:两年后,随着加入合作社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地生产资料和并在一起,发挥出了更大的效用,众人拾柴火焰高,再加上政府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支持和扶助,社员的生产生活越来越红火。
贫下中农代表:(套用神州行广告)选择生产方式就像进饭馆,哪里人多就去哪,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据说已有一万两千多户农民参加,我相信群众,农业生产合作社,我看行!总结:在农民的踊跃参与下,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标志着农业改造的胜利结束。
讲述:手工业的情况和农业差不多,改造方式仍然是合作社。
在1956年得时候,全国掀起了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讲述: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办社,是因为他们的个体力量太薄弱,入社可以令他们得到实惠,所以农民入社时都是积极踊跃,入社后都是兴高采烈。
可是对于资本家来说,他们并不存在类似的问题,那么他们愿不愿意接受改造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国家为什么一定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以及是如何进行改造的。
以上海水泥厂为例:
提问:为了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社会生产率,国家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从表中可以看出,改造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回答:公司合营。
老板刘鸿生,老师充当公方代表,询问刘鸿生是否愿意和公家合作,共同经营企业。
“刘鸿生”可以有任何反应,最后在“公方代表”的劝说下同意。
接下来“公方代表”提出疑问:“合作经营也要分个主次,我们俩谁占主导地位啊?”“刘鸿生”可以有任何反应,最后其他同学从书上看到:在公私合营中,是公方代表居于主导地位的。
这时可以询问“刘鸿生”的感受,一般应是“愤怒的、不解的、或者委屈的、无奈的”。
这时公方代表可以提出“发给资本家定息”的方法,来安抚资本家的情绪。
还可以问他是否认识北京中药老字号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让他了解乐松生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因而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借见和赞誉的事迹(有照片为证),还可带他参观1956年1月15号20万北京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公私合营的场面,并肯定他的商业头脑和经营能力,许诺让他在改造后出任厂长主管生产。
此时再次询问“刘鸿生”的感受,应该是“好多了”。
最后告诉他如果是在苏联,对不愿接受改造的资本家资产是直接进行暴力剥夺的。
“刘鸿生”可以有表情?
提问:刚才老师提到的“发给资本家定息”的方式叫做什么?
回答:赎买政策。
提问:它有什么意义?
回答:实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向社会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过渡。
提问:对比苏联的做法,我们的赎买政策有什么意义?
回答: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提问: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呢?
回答: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提问:三大改造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回答:(1).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五) 三大改造的缺点
提问:在三大改造期间有没有什么缺点呢?
回答: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贵族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六)拓展延伸
提问:反思历史,关照现在。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例如:学习、生活)
(七)小结与练习
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B )
A.1949
B.1956
C.1978
D.1980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D )
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②让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生产
③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
④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板书设计:
此资源为word格式,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感谢您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