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病毒生活史4

合集下载

第四章-病毒课件

第四章-病毒课件
类造福呢?
郁金香碎色
《返回》
感染病毒的郁金香
澳洲 利用 病毒
消灭 兔子
SARS疫苗的 研究已经进入 临床试验阶段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 1.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害 2.危害经济作物、家禽家畜.
方 面
3.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产业……
有 1.医学:预防接种。
利 2.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 方 3.在基因工程中,发挥大作用。 面 4.花的碎色。……
第四章 病毒
你知道有哪些病毒? 你对病毒的了解有多少?
在很早以前, 有一些“恐怖”的疾病的蔓延, 常 常夺走很多人畜的生命, 有的时候农作物还会严重 减产, 甚至颗粒无收。
金字塔中的雕刻表明
4000年前, 古埃及已 记载小儿麻痹症病人
为了抓住这些疾病背 后神秘的元凶, 很多 人做了不懈的努力。
一﹑病毒的发现
一、病毒的发现
小结
二、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结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生活: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
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3.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其
4.下列关于病毒结构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病毒的结构简单, 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 B.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 C.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和 细胞核 D.病毒是多细胞生物
专业词语和练习册的习题
《返回》
以下是三种病毒结构模式图,请你说出病毒的结构具有 什么特点?
病毒结构: 蛋白质的外壳+遗传物质的核心

病毒

病毒

(2)结构简单 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其基本结构为 一个将核酸包裹于蛋白质中的粒 子。故 单个病毒又称病毒粒子。 病毒的化学组成相对简单,基本的 成分是核酸和外壳中的蛋白质。
一个病毒粒子只含一种核酸。所有 的细胞生物,每一个细胞中部含有记录 遗传信息的物质DNA和蛋白质的转录和 翻译所必需的RNA,同一种病毒,所有 病毒粒子都只含有一种核酸,即仅含 DNA或RNA中的一种。至今从未在一个 病毒粒子中发现两种核酸。来自4.2 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4.2.1 病毒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病毒的形态依种类不同而不同。动物病毒的形态有球 形、卵圆形、砖形等,植物病毒的形态有杆状、丝状和球 状。噬菌体的形态有蝌蚪状和丝状。 病毒的大小以nm计算。病毒形体微小,测量单位为纳 米(10-9m),(细菌是微米um,10-6m)只有在电子显微 镜下才能观察到。如图中最大的痘病毒体积为 300~450×170~260nm,而球状噬菌体的直径只有30nm。
4.1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特点: (1)个体非常微小 病毒比细菌更小,直径在10一300nm,也 就是说,最大的病毒(直径约0.3um)和最小的 支原体(直径约0.2~0.25um)的大小相似。所以 需要使用电厂显微镜(em)观察。病毒一般能通 过细菌滤器,其分离方法之一即是将宿主细胞 破碎后用细菌滤器过滤,病毒存在于滤液中。
4.3.3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包括核酸的复制、转录与蛋白质合成。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 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异复制 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控制。
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是RNA病毒.它们能够 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RNA为模板,合成一条 互补的DNA链,这种病毒称为逆转录病毒,大多 为肿瘤病毒.它们的基因中可能含有癌基。 病毒转录出自己的mRNA后,这些mRNA即 开始合成病毒蛋白质,包括催化DNA或RNA的复 制、转录等过程的酶以及组成病毒的结构蛋白。

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史

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史

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史病原微生物是引发人类疾病的微小生物,它们展示了令人惊叹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在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史中,它们经历着一系列的生长、传播和感染过程。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活史,并解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细菌的生活史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繁殖并传播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分裂来繁殖,其中一个细菌细胞会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菌细胞。

这个过程可以非常快速,使得细菌在受害者体内迅速增殖。

一些细菌也能够在环境中形成孢子,这是它们的休眠形式,在有利的条件下可以重新恢复活动。

在细菌的生活史中,感染是至关重要的阶段。

细菌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直接接触、食物和水的污染、空气传播以及昆虫传播等。

当人体暴露在病原细菌中时,它们会粘附在受害者的细胞表面并进入体内。

一旦进入细胞,细菌会释放毒素并破坏宿主细胞,导致感染的症状。

2. 病毒的生活史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生物,它们不能独立自主地繁殖。

相反,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

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步骤包括感染、复制、组装和释放。

感染是病毒生活史中的第一步。

病毒需要进入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为此,病毒通常会利用宿主的受体蛋白质和表面结构特征来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

一旦进入细胞,病毒会利用宿主的复制机制来合成自己的遗传物质,并利用细胞的机器来生产新的病毒粒子。

这些新的病毒粒子会组装在细胞内,并在最后释放进入宿主体外,以寻找新的宿主细胞进行感染。

3.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并以不同的方式感染人类。

真菌孢子可以经由空气传播,当人们吸入或接触到这些孢子时,它们可以进入人体并引发感染。

一旦真菌进入人体,它们会感染宿主组织并利用其营养资源生长。

真菌可以形成菌丝,在受害者体内形成蔓延式感染。

一些真菌也能够通过释放酶来破坏宿主组织,以获取更多的营养。

4.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是一类以宿主为生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造成了许多健康问题。

第四章 病毒 ppt课件

第四章 病毒 ppt课件
他应生用花活的叶的时病时代代,叶是人显 们微已最镜经小广发的泛现细菌都
很多细菌是导致疾不病能的通元过凶的,过滤
为了提抓取住汁“烟液草花器叶病”的
“致病菌”
过滤
过滤液感染正常叶
上述研究说明了什么?
正常叶会患烟草花叶病
2020/5/12
说明烟草花叶病的致病物比细菌还要小!
科学家称之为滤过性病毒
后来又发现许多动植物病害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
2020/5/12
蝌蚪状
二、病毒的种类
• 根据病毒形态的不同,将病毒分为三类 :
杆状病毒 球状病毒 蝌蚪状病毒
2020/5/12
根据侵染的生物分为:
烟草花叶病毒(植物病毒)
腺病毒(动物病毒)
SAR20S20/病5/12 毒(动物病毒)
噬菌体(细菌病毒)
二、病毒的种类
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 A.水中;B.空气中;C.活细胞中;D.陆地上

答〔 C〕
• 2.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 B.没有细胞结构;
• C.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 D.个体较小,用光学显微镜才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见。答〔 〕
2020/5/12
• 3.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 • B.有些病毒能够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 • C.有些病毒经过人工处理成减毒病毒,可以预防某些疾病 • D.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4.下列关于病毒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 • B.病毒是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C.病毒是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2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2

作 业 1.简述双孢蘑菇的生活史。 2.因种类不同,真菌的菌丝可分为哪两种 类型?并说明之。 3.真菌菌丝的特殊形态有几种?如何形成? 4.试述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全过程。
4.2
噬菌体4.2.ຫໍສະໝຸດ 噬菌体基本形态有三种: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
另据结构不同,又可分为 六种不同类型 (见表)
4.2.2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4.2.2.1噬菌体生长的测定 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 验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该曲线可 以用来反映每种噬菌体的3个重要的特 性(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参数。 (见图)
3.复制:噬菌体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寄主细胞的代谢 机能,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但不形成带壳体的粒子,称 为潜育期。 4.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形成完整 的噬菌体粒子。 5.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引起寄主细 胞的裂解释放出病毒粒子。随种类不同,一个寄主细胞 释放10~1000个噬菌体粒子。
由于壳粒在壳体上的不同 排列,病毒具有三种结构:
1.螺旋对称 2.二十面体对称 3.复合对称
4.1.2.2病毒的化学组成
大多数病毒的化学组成为蛋白质, 少数还包括脂类和糖类。 1.病毒蛋白 2.病毒核酸 3.脂类和糖类 4.病毒的包含体
4.1.3 病毒的分类
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病毒的结构和寄主范围 根据寄主范围不同分为: ①细菌病毒(噬菌体) ②植物病毒 ③昆虫病毒 根据ICTV1995年第六次报告,现已知病毒有3600多种, 分别属于71个科,但科以上的分类结构尚未建立, 一般归为以下七类: ⑴dsDNA有包膜的病毒 ⑵dsDNA无包膜的病毒 ⑶ssDNA无包膜的病毒 ⑷dsRNA有包膜的病毒 ⑸dsRNA无包膜的病毒 ⑹ssRNA有包膜的病毒 ⑺ssRNA无包膜的病毒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可能发生的侵染过程: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3 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
4.3.1 昆虫病毒
昆虫病毒是比较常见的,其中以鳞翅 目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膜翅目、鞘翅 目和螨类,而等翅目、脉翅目和毛翅目 的少见。
目前我国已研制了12种病毒制剂,而 工艺比较成熟且应用规模较大的是棉铃 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1.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4.1.2.1 病毒粒子的结构 *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1、无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核酸基 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 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 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
1.吸附:噬菌体与敏感的寄主细胞接触,在寄主细胞的特异 性受点上结合。
2.侵入:噬菌体吸附在细菌细胞壁的受点上以后,核酸注 入细菌细胞中,蛋白质壳体留在外面。
3.复制:噬菌体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寄主细胞的代谢 机能,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但不形成带壳体的粒子,称 为潜育期。
4.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形成完整 的噬菌体粒子。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 噬菌体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1噬菌体
基本形态有三种: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
另据结构不同,又可分为 六种不同类型 (见表)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
4.2.2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4.2.2.1噬菌体生长的测定
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
他认为这种病原物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 微生物,把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分开是一个划 时代的创举,遗憾的是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 一种极小的细菌。

微生物第4-6章作业

微生物第4-6章作业

第四章病毒1病毒具有哪些特点?病毒壳体有哪几种对称类型?答:病毒的特点:1、形体极其微小,电镜下可见,通过细菌滤器。

2、非细胞结构,蛋白质包裹着的核酸(DNA或RNA)。

3、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代谢能力系统,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4、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进入宿主的能力。

5、在细胞外以大分子状态存在,不显示生命现象。

6、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廿面体对称(球状)螺旋对称(杆状)复合对称(蝌蚪状)2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几个期?各有何特点?答: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包括:1 .调整期:细菌代谢活跃,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以及其他细胞成分2 。

对数期: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3 。

稳定期: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新增细胞数目与死亡细胞数目达到动态平衡,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形成芽孢4 .衰亡期:细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畸形细菌3以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答:烈性噬菌体的繁殖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菌后,将其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成为原噬菌体,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4比较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不同。

答:噬菌体的生活史分成两种途径—裂解途径和溶原途径。

仅能裂解生长的噬菌体叫烈性噬菌体。

溶原反应只存在在双链DNA噬菌体中,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它们感染细胞质,并不复制。

染色体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此时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带有原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当它可导致敏感性细菌裂解,故称“溶原”.5溶源性细菌有哪些特点?病毒鉴定的方法有哪些?答: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免疫性,重复性,溶源转变。

鉴定方法:噬菌斑(细菌)蚀斑和感染病灶(动物病毒)坏死斑(植物病毒)6名词:烈性噬菌体: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菌体。

《病毒生活史》课件

《病毒生活史》课件

勤洗手
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上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避免飞沫传播。
戴口罩
尽量减少聚集活动,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社交距离
健康教育
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病毒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医疗资源储备
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针对不同病毒和疾病需求选择合适的疫苗。
疫苗种类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地区流行病情况制定接种计划,确保易感人群得到及时接种。
接种计划
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疾病发病率,但需注意疫苗的保护效果和持续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接种效果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洗手液、消毒湿巾等清洁双手。
《病毒生活史》ppt课件
目录
病毒概述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病毒的预防与控制病毒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病毒概述
总结词
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感染性微生物,它没有自己的生命系统,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繁殖。
详细描述
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它们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复制和繁殖,从而引发疾病。病毒的特性包括高度的传染性和变异能力。
详细描述
02
CHAPTER
病毒的传播方式
常见的空气传播病毒包括流感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等。
预防空气传播的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空气传播是指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传播方式,使易感人群吸入或接触而感染。
血液传播是指病毒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如注射、输血等。

《微生物学》第4章病毒

《微生物学》第4章病毒

《微生物学》第4章病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微生物学》第4章,主要讲述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病毒的定义与基本特征、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病毒的分类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基本特征,知道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的微生物。

2. 使学生掌握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了解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

3. 培养学生对病毒分类的认识,了解常见病毒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病毒的基本特征:介绍病毒的定义、非细胞性、个体微小等特点。

3.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讲解病毒的基本结构,如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等,并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病毒。

4. 病毒的生命活动:阐述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展示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5. 病毒的分类:介绍病毒的分类方法,如根据遗传物质类型、感染宿主类型等,展示常见病毒。

6.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讲解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以及病毒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一些关于病毒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病毒的形态结构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2. 病毒的生命活动依赖宿主细胞繁殖过程3. 病毒的分类按遗传物质类型按感染宿主类型4.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影响人类健康生物技术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基本特征。

2. 阐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以及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

3. 列举几种常见的病毒,并简要介绍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4

第四章病毒生活史4
诺贝尔奖。另外有三个微生物学家证 明病毒转化为癌症的病因基础(1975 获诺贝尔奖)。
4.3.2 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种子植物 都能发生病毒病。禾本科、葫芦科、豆科、 十字花科、蔷薇科植物受害较重,感染病毒 的种类较多。感染病毒的植物可表现出:花 叶、簇生、萎缩、矮化、叶斑、块死等病状 。
昆虫病毒是比较常见的,其中以鳞翅 目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膜翅目、鞘翅 目和螨类,而等翅目、脉翅目和毛翅目 的少见。
目前我国已研制了12种病毒制剂,而 工艺比较成熟且应用规模较大的是棉铃 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大多数昆虫病毒具有包含体 。而 具有包含体的病毒有较强的感染力 和抗逆力,并能通过昆虫的卵传给 后代,在防治害虫上是一类有发展 前途的昆虫病源。
根据病毒形态和寄生的部位不同 ,可将昆虫病毒分为:核型多角体 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 毒、多型包含体病毒和无包含体病 毒。
1.核型多角体病毒
此类病毒有包含体,病毒粒子杆 状,包在包含体内。包含体位于细 胞核内,每个包含体中可包含一个 或多个病毒粒子;包含体呈12面形 、立方体或不规则形,直径0.515μm,由蛋白质构成。
3.复制:噬菌体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寄主细胞的 代谢机能,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但不形成带壳体 的粒子,称为潜育期。
4.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形成完 整的噬菌体粒子。
5.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引起寄主 细胞的裂解释放出病毒粒子。随种类不同,一个寄 主细胞释放10~1000个噬菌体粒子。
溶源细胞(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 细胞。
原噬菌体:在溶源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
检验溶源菌的方法是用少量溶源菌与敏感 指示菌混合,利用极少数细胞的自发裂 解所释放的病毒粒子的反复侵染而形成 特殊的噬菌斑(下图)

病毒学第四章 病毒的侵染与复制课件

病毒学第四章 病毒的侵染与复制课件

般将噬菌体的繁殖称做复制。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
烈性噬菌体:指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使宿主细胞裂解的
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
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
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
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学习交流PPT
5
1、烈性噬菌体的繁殖
学习交流PPT
3
第一节 病毒复制研究的实验系统
一、噬菌体—细菌培养系统 1、细菌容易培养,数目易于控制。 2、形成噬菌斑容易观察。 3、实验重复快。
其相关研究为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的复制所借鉴。
学习交流PPT
4
二、噬菌体(phage)的繁殖
噬菌体并没有个体的生长过程,而只有其基本成分的合成
和装配,即首先将各个部件合成出来,然后装配,所以一
杂种病毒
侵染小鼠细胞
学习交流PPT
32
噬菌体细胞受体有严格的种系特异性,因而各 种噬菌体具有严格的宿主范围,这一特性可作为细 菌的分类鉴定指标。
学习交流PPT
33
大多数噬菌体的病毒受体为细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分子,脂多糖分子以及糖蛋白复合物,有的则位于菌毛、 鞭毛或荚膜上。大部分动物病毒的病毒受体为镶嵌在细 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糖蛋白,也有的是糖脂或唾液酸 寡糖苷。植物病毒迄今尚未发现有特异性细胞受体。
学习交流PPT
36
3、环境因数
温度:一定温度范围内,病毒的吸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脊髓灰质炎病毒在1℃时的吸附率仅是37 ℃的十分之一。
离子环境:病毒的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趋向带负电荷。一般一定浓度的阳离子促进吸附,阴离 子无此作用。

病毒学第四章 病毒的侵染与复制ppt课件

病毒学第四章 病毒的侵染与复制ppt课件

2、病毒的细胞受体
病毒的细胞受体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组 织亲和性、并影响病毒的致病性。细胞的生理 状态发生改变,也会影响病毒的吸附。
ppt课件完整
31
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只能附着在灵长类的动物细胞 上,而不能吸附在啮齿类动物细胞上。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RNA + 柯萨奇病毒的蛋白质衣壳 杂种病毒
侵染小鼠细胞
可分以下阶段: 潜伏期 (latent phase) 裂解期 (burst phase) 稳定期 (plateau phase)
一步生长曲线
一步生长曲线
O n e-step一g ro步w th生cu r长v e 曲 线
100
G row th curve in host bacteria
P la q u e n u m b er
ppt课件完整
9
ppt课件完整
10
2、一步生长曲线
一步生长曲线是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 验曲线。 (1)实验设计依据:
通常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比例为1:10,保证1个菌 体只被1个噬菌体感染,避免二次吸附;细菌群体被噬 菌体同步感染。
ppt课件完整
11
(2)实验过程: 敏感菌10ml
Phage 1ml
混匀,5min,使之吸附
离心或用抗phage血清处理, 去除过量phage
高倍稀释,吸附phage的菌悬液(避免多次吸附)
37℃培养,定时取样
ppt课件完整
12
噬菌斑: 概念: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敏感菌混合培养在营养琼脂
中,在平板表面布满宿主细胞的菌苔上,可以用肉眼 看到一个个透明的不长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 (每个噬菌斑一般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应用: 噬菌斑可用于检出、分离、纯化噬菌体和进行 噬菌体的计数。

第四章 病毒

第四章 病毒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
1、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
患烟草花 叶病病的 烟叶 打 碎 榨 汁 用细菌过 滤器过滤
洒在健康 烟叶上
过滤汁液
烟草花叶病
2、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
研究动物口蹄疫,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 引起的。
电子显微镜下的烟草花叶病毒
病毒的繁殖: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 传物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 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小结:
一、病毒的发现 二、病毒的分类: 1、动物病毒
2、植物病毒 3、细菌病毒(噬菌体)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谢 谢!
二、病毒的种类
根据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分为三大类:
动物病毒: 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 植物病毒: 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 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 (噬菌体)
病毒:
①天花病毒 ②T4噬菌体 ③禽流感病毒 ④萝卜花叶病毒 ⑤烟草花叶病毒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奖。另外有三个微生物学家证 明病毒转化为癌症的病因基础(1975 获诺贝尔奖)。
4.3.2 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种子植物 都能发生病毒病。禾本科、葫芦科、豆科、 十字花科、蔷薇科植物受害较重,感染病毒 的种类较多。感染病毒的植物可表现出:花 叶、簇生、萎缩、矮化、叶斑、块死等病状。
1935年斯旦来( USA)第一次提纯得到病毒 的结晶,从此 病毒学进入到分子水平。
4.1 病毒的特性
4.1.1病毒的基本特征:
1.病毒的个体极小; * 2.无细胞结构,为分子生物;* 3.专性寄生 4.没有或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合成系统,也 没有核糖体。 5.在寄主细胞内的病毒对各种化学药剂和抗 菌素不敏感。 6. 经提纯的病毒结晶能保持侵染力。
3.获得抗性:植物感染某一病毒后,对某一种 或其它种病毒具有抗性。
植物病毒的传播感染主 要通过三个途径:①昆虫 (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传播 媒介)。②病株与健壮植株 通过嫁接感染。③病株与健 壮植株磨擦接触感染。
防治方法主要根据上述
侵染途径,采取一些相应的 措施。
思考题:
4-1 什么是病毒?病毒与其它微生物有何区别? 4-2 根据壳粒在壳体上的排列不同,病毒可分 为哪几
作业
1.简述双孢蘑菇的生活史。 2.因种类不同,真菌的菌丝可分为哪两种
类型?并说明之。
3.真菌菌丝的特殊形态有几种?如何形成? 4.试述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全过程。
2 温和噬菌体
除毒性噬菌体外,还有一类叫温和噬 菌体,它具有裂解和溶源两种作用。色 体内进行复制(步骤同毒性噬菌体), 并随细胞分裂带到子代细胞内,不立即 裂解寄主细胞,这种现象称溶源现象。
(但在一定条件下,嵌入的核酸可以脱 下来,经过复制,形成许多噬菌体,使 寄主细胞裂解。)
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数是ssRNA。粒子 形态基本有三种类型:杆状、线条状、近乎 球状的多面体,也有些是有封套的粒子。
植物病毒和其它病毒一样是严格寄生物, 但它们的专化性不强,一种病毒往往能寄生 于不同科、属、种的栽培、野生植物上。
病毒侵染植物除造成外部症状外,在细 胞内部组织或细胞也有不正常表现。最突出 的表现是在感染细胞内形成细胞内含体。细 胞内含体一类是结晶形的,一类是非结晶形 的(又称X小体)。结晶形内含体通常由病 毒粒子堆叠而成,在非结晶形的内含体中, 有不少是病毒粒子和寄主细胞成分混合而成 的。
根据病毒形态和寄生的部位不同, 可将昆虫病毒分为:核型多角体病 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 多型包含体病毒和无包含体病毒。
1.核型多角体病毒
此类病毒有包含体,病毒粒子杆 状,包在包含体内。包含体位于细 胞核内,每个包含体中可包含一个 或多个病毒粒子;包含体呈12面形、 立方体或不规则形,直径0.5-15μm, 由蛋白质构成。
病毒对动物引起癌症,称致癌病毒,
致癌病毒既引起动物癌症,也引起人 的癌症。DNA病毒中腺病毒可引起人
的呼吸道,乳腺病毒、小疮疹病毒, 已 基 本 证 实 引 起 人 的 癌 症 。 RNA 病 毒 也有致癌(致癌病毒),一些RNA病
毒能引起白血病和各类型的肿瘤。 1911(Peyton rous劳斯)发现了劳氏 肉瘤病毒,引起人的癌症,1966年获
溶源细胞(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 细胞。
原噬菌体:在溶源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
检验溶源菌的方法是用少量溶源菌与敏感 指示菌混合,利用极少数细胞的自发裂 解所释放的病毒粒子的反复侵染而形成 特殊的噬菌斑(下图)
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可能发生的侵染过程:
4.3 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
4.3.1 昆虫病毒
D.封套(包膜,又称囊膜、被膜、外膜、封套、 )
由于壳粒在壳体上的不同 排列,病毒具有三种结构:
1.螺旋对称 2.二十面体对称 3.复合对称
4.1.2.2病毒的化学组成
大多数病毒的化学组成为蛋白质, 少数还包括脂类和糖类。
1.病毒蛋白 2.病毒核酸 3.脂类和糖类 4.病毒的包含体
病叶汁液
接种
烟草花叶病→细菌过滤器→健康烟草植株发 病(引起相同烟草花叶病)
他认为这种病原物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 微生物,把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分开是一个划 时代的创举,遗憾的是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 一种极小的细菌。
B. 1898 年 (贝格林克 , 1851—1931),在不了解 伊凡诺夫斯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了类似的试 验,发表了与伊凡诺夫斯几乎完全一样的研 究结果。贝格林克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称之 为“传染活液” ,并给以拉丁名(Virus), 被誉为“病毒学之父”。(贝格林克1872年 毕业于德国德尔费技术专科学校,1877年获 科学博士学位)。
3.颗粒体病毒
此类病毒的包含体呈园形、椭 园形颗粒状,其内只含一个(偶 尔二个)病毒粒子;病毒粒子杆 状 , 含 DNA , 主 要 侵 染 昆 虫 的 脂肪体、上皮细胞,在细胞质和 细胞壁中发育,昆虫吞食后,将 停止取食,血液变为乳白质。
*人类和动物病毒
病毒可进入人和动物细胞生长 ,
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病毒病。粒子形 态有球状的多面体,也有复杂颗粒, 如蝌蚪状,砖形,卵形,也有些是 有封套的粒子等。如脊椎动物病毒 的脊椎灰质炎病毒、流感、狂犬病 等。人类80%以上的传染病由病毒 引起,肝炎、天花等,家畜、鸡疫、 鸭疫等。
4.2.2.2噬菌体类型
1.毒性噬菌体 通常把毒性噬菌体看做为噬
菌体的正常表现。 结构示意图如下:
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1.吸附:噬菌体与敏感的寄主细胞接触,在寄主细胞的 特异性受点上结合。
2.侵入:噬菌体吸附在细菌细胞壁的受点上以后,核酸 注入细菌细胞中,蛋白质壳体留在外面。
3.复制:噬菌体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寄主细胞的 代谢机能,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但不形成带壳体 的粒子,称为潜育期。
4.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形成完 整的噬菌体粒子。
5.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引起寄主 细胞的裂解释放出病毒粒子。随种类不同,一个寄 主细胞释放10~1000个噬菌体粒子。
4.1.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4.1.2.1病毒粒子的结构
1、无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核酸基 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 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 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
2.有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结构。 核酸基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 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 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的 总称。
第四章 病毒
本章重点和难点: 病毒主要特点,毒性噬菌
体的侵染循环,温和噬菌体 和溶原细菌、昆虫病毒和植 物病毒的主要特点。
病毒:
是一类比细菌还小、 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 生活的大分子微生物。*
在微生物学当中,病毒学是最年青的一门科 学,迄今只有100年左右历史。
(A:1892年 (伊凡诺夫斯基1864-1920),他做 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种结构?
4-3 病毒的主要分类依据是什么? 4-5 试述噬菌体的侵染全过程。 4-6 什么叫裂解反应、裂性噬菌体、溶源现象、溶菌
现象、噬菌斑和包含体?
4-7 根据病毒形态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将昆虫病毒 分为几种类型?
4-8 植物病毒的传播感染途径有几种?如何防治? 4-9 试比较几种主要微生物,其形态特征有何异同点?
昆虫病毒是比较常见的,其中以鳞翅 目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膜翅目、鞘翅 目和螨类,而等翅目、脉翅目和毛翅目 的少见。
目前我国已研制了12种病毒制剂,而 工艺比较成熟且应用规模较大的是棉铃 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大多数昆虫病毒具有包含体 。而 具有包含体的病毒有较强的感染力 和抗逆力,并能通过昆虫的卵传给 后代,在防治害虫上是一类有发展 前途的昆虫病源。
4.1.3 病毒的分类
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病毒的结构和寄主范围
根据寄主范围不同分为: ①细菌病毒(噬菌体) ②植物病毒 ③昆虫病毒
根据ICTV1995年第六次报告,现已知病毒有3600多种, 分别属于71个科,但科以上的分类结构尚未建立, 一般归为以下七类: ⑴双链DNA有包膜的病毒⑵双链DNA无包膜的病毒 ⑶单链DNA无包膜的病毒 ⑷双链RNA有包膜的病毒 ⑸双链RNA无包膜的病毒⑹单链RNA有包膜的病毒 ⑺单链RNA无包膜的病毒
此类病毒能侵染鳞翅目、膜翅目、 双翅目的昆虫。
2.质型多角体病毒
此类病毒主要在昆虫肠道内增殖,病 毒粒子近球形,直径25-80nm,含核糖核 酸;病毒粒子多数在包含体中,包含体 位于细胞质内;多角体呈六角形、球形 或正方形,直径0.5-2.5 μm。
此类病毒可感染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 目前我国发现的有家蚕、赤松毛虫、马 尾松毛虫、枯叶蛾、松针黄毒蛾等,被 感染的昆虫不取食,饥饿萎缩而死。
结晶形内含体:无色透明呈六角形、长条形 或不规则形晶体、有纺缍形针状或8字形的 长纤维状。非结晶形是半透明的颗粒状聚积 体,呈圆形成椭圆形。
感染病毒的植物,对病毒也有以下的抵抗作用:
1.病毒的定域化,不发生全身感染 ,只发生 局部感染。如产生局部坏死斑点,使病毒局 限在病斑内部。
2.病毒相互作用形成的抵抗现象。一种植物感 染二种病毒,会出现加重或减轻症状等。a. 干扰作用:一种病毒影响他种病毒的感染。 b.防御作用:先入的病毒对后入的病毒侵染 起防御作用。
裂解反应:从噬菌体吸附于寄主细胞到寄 主细胞裂解释放出新一代噬菌体的过程。
裂(毒)性噬菌体:能裂解寄主细胞的噬 菌体。
溶菌现象:在液体培养时,若细菌被噬菌 体裂解,液体即由混浊变为澄清的现象。
噬菌斑: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被 噬菌体侵染后,出现的透明斑。
(不同噬菌体的噬菌斑有所不同, 可作为鉴别噬菌体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