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守主义思潮.30页PPT
近世中西文化论争(3):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西方语境下的文化保守主义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出现人的异化问题,所引发的回归传统道德的保守回应。
而作为世界思潮的文化保守主义则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球扩张发生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普遍精神现象。
资本主义的扩张是以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方位姿态展开的,它一旦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前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冲突,必然引发这些地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保守回应。
可以说,发生在世界几乎所有现代化后发地区的文化保守主义,都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近百年来中国所面临的亡国灭种的危机和传统儒学文化左右不逢源的困境,也恰为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植根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在西学东渐和传统社会结构急遽变迁的冲击下,传统儒家提供的意义世界骤然坍塌,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混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按照牟宗三的说法,“正可视为针对‘现代化底危机’的反应”。
在古汉语中,“保守”一词源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保守聊城”,其意为保卫和坚守,《辞海》中除列出《史记》所给含义,还有“维持旧状,不求改进”之意。
故“保守”时常与落后、守旧等词一同出现,与“进步”相对,偏于贬义。
然而,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保守”则另当别论了,它更侧重于稳重守成,强调稳定性、秩序性、渐进性和连续性的价值判断,与激进主义相对。
广义而言,文化保守的观念由来已久,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
某种意义上,我们们可以说孔子就是文化保守主义者。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他不仅主张“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且还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
其流风所被,使后代的儒者对于文物制度的演变大多偏向于一种保守持重的态度,以至于近代以来,那些拒绝变革、坚持封建制度和文化的保守观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保持着相当强大的势力。
但由于这类观念与一般封建社会的文化保守观念无本质的差别,故尽管它是近代社会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形态的角度审视,仍非我们所说的近代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 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 吴宓(1894—1978) 陕西泾阳人。字雨 僧。东南大学文学 院教授。学贯中西, 融通古今,被誉为 “中国比较文学之 父”。与陈寅恪、 汤用彤并称“哈佛 三杰”
• 毛彦文(1898—1999) 浙江江山人。
• 梅光迪(1890— 1945)字迪生。安 徽宣城人。国立东 南大学洋文系主任。 服膺哈佛大学白璧 德教授的“新人文 主义”,认为中国 儒家文化能够救济 病入膏肓的西方文 化。
国粹主义的基本内容:1、古学复兴思想。 2、批判西方文化 3、中西文化思想。
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文化保守主义高涨的时代
一、 代表人物:东方文化派、学衡派。东方文化派成员有梁启超、梁 漱溟、章士钊、杜亚泉。学衡派成员有吴宓、梅光迪、柳诒徵、胡先 骕,因发行《学衡》杂志而得名。 二、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高涨的主要原因 1、新文化运动的刺激 2、东方文化救世论的盛行 三、东方文化派与新文化派的论战: 第一、东西文化的性质问题。 第二、古今文化的关系问题。 第三、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 • 展 阶段与流派 什么是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发
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English Name • 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一、什么是文化保守主义?
二、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 发展阶段与流派
• 第一阶段:20世纪初是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时代。代表人 物是以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黄侃等人为首的国 粹派。鼓吹国粹主义的刊物有上海的《政艺通报》、《国 粹学报》以及广州的《保国粹旬报》。
当代西方思潮——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第二小组主要内容◆一、保守主义的历史演变◆二、保守主义的基本理念◆三、新保守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与特征◆四、新保守主义的影响2保守主义的历史演变◆保守主义的诞生◆保守主义的演变1.19世纪:发展为三个学派2.20世纪以来,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二战前后➢第二阶段:二战后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至今——崛起一、保守主义的诞生◆背景:辉格党,自由主义色彩,主张变革,反对王权英国自由党英国光荣革命托利党,坚守传统,反对变革,支持王权英国保守党第一次展示了人类可以彻底摧毁一个以前认为是自然而且不可动摇的社会。
激进主义认为人类的力量可以彻底摧毁一个旧秩序,人的力量同样可以法国大革命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激起了一些人对剧变的恐惧,为保守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标志埃德蒙•柏克(1729-1797)——1790年问世的《法国大革命沉思录》的英文名称是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有时也译作《法国革命论》。
一般认为,这部反对法国革命的著作是西方保守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后代的保守主义的精神源泉。
基本信念:上帝缔造的,以身份和财产不平等为标志的“自然秩序”、“时效”所产生的权益;由无数世代共同创造、体现社会共同利益的“民族”概念;容忍渐进的和保存优秀传统的改良,反对蓄意破坏现存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激变的态度等等19世纪保守主义的发展:三个学派法国:正统主义,梅斯特尔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权威,宗教,社群)德国:浪漫主义,以一批缺乏科学头脑、憎恶资产阶级保守主义阶级并支持贵族和君王制度的知识分子为代表。
三种基本形式(创造出国家有机体的理论)英国:温和派,伯克,(尊重传统,社会是有机体,是自然生成物。
强烈的贵族主义色彩;灵活,实际,资本主义社会保守派)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二战前后西方政治秩序正发生迅速而剧烈的变化,保守派遇到明显挫折。
近代文化保守主义
评述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是一种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为本位,融会调和西方文化,重建中华民族文化系统的文化思潮。
它充分褒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优长,有限度地接受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成果,同时猛烈抨击其负面影响,主张以“返本开新”的方式,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
文化保守主义,以认同、回归、捍卫本民族文化传统为首要职志和根本特征。
因此,越是在历史悠久、遗产丰厚的民族、国度,其表现就越强烈。
从时间序列及思想流变上分析,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可划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和流派。
清末民初是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时代。
代表人物是以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黄侃等人为首的国粹派。
鼓吹国粹主义的刊物有上海的《政艺通报》、《国粹学报》以及广州的《保国粹旬报》。
尽管国粹派对于国粹的具体界定各有不同,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即认为国粹是一种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而这种精神又蕴含于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学遗产之中。
故此,他们致力于经传的章句训诂,历史典籍的考订和语言文字的研究,并将此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等量齐观,欲从复兴中国的古学入手,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国粹派虽然提倡国粹,维护传统,但并未因此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反省意识。
他们区分中国文化为国学和君学,认为国学中蕴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主义、民主自由的内容;君学是统治者用来宣传封建迷信、功名利禄和纲常名教,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出路,就在以中国文化为本位实现中西文化的调和,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的精神加西方的物质。
清末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的另一发展是康有为的孔教运动。
和国粹派一样,康有为也主要是把他所珍视的那部分传统文化孔教,作为文明的象征和立国之本加以认同的,他力图通过设儒学为国教,立孔子为教主,来保存和弘扬传统文化,并借此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五四时期是文化保守主义高涨的时代,这一时期以东方文化派、学衡派为代表。
东方文化派成员有梁启超、梁漱溟、章士钊、杜亚泉。
学衡派成员有吴宓、梅光迪、柳诒徵、胡先骕,因发行《学衡》杂志而得名。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本堂课所讲的主题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之保守主义,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保守主义的特征;二、保守主义的内涵;三、保守主义的类型;四、当代保守主义。
近代以来的主要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潮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宗教基本教义派。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文艺复兴以来的乐观主义认为: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
只要改造社会,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
保守主义的内涵指出,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能力有限;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
保守主义两个基本涵义是:不完美主义和政治的有限性。
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
在这点上,保守主义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
保守主义,不是改变现状,也不是怀恋过去,而是保持现状。
历史上的保守主义有:法国式,以梅斯特尔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以及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温和保守主义;德国式,发端可以追溯到早期政治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诺瓦利斯;英国式,代表人物是柏可,其理论展示了保守主义的一些一般特性,如尊重传统,强调社会是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
保守主义的类型有,政治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社会保守主义。
政治保守主义,反对激烈变革,反对革命,维持现状。
文化保守主义,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反对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理念,拒绝所有文化都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预测,拒绝承认某种文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
社会保守主义,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得最为典型。
保守主义者厌恶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后果,如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城市化,环境污染等,他们憧憬田园诗般的生活,憧憬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没有一个自由主义者具备自由主义者的所有特征,其他主义者亦同。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二)西洋人的生活是向外的,中国人的 生活是向内的。因此,西洋人往来不绝, 而中国人“勤俭克己,安心守分”。(三) 西洋社会多团体,中国社会无团体。(四) 西洋社会重竞争,轻道德;中国社会重道 德,轻竞争。所以,西洋的道德是竞争的 工具,而中国的道德在于消灭竞争,“拘 束身心,清心寡欲”。(五)西洋社会以 战争为常态,和平为变态;中国社会以和 平为常态,战争为变态。
宣言系统地阐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 和未来,以及中西文化关系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 立场,提出了当代新儒家“返本开新”(“返本” 即返传统儒学之本,“开新”即开科学民主之新) 的思想纲领。他们强调中国历史文化为一活的精 神生命存在,儒家的道德理想和宗教精神对人类 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它与现代科学、民主并不 矛盾。主张由“内圣”(儒家心性之学)开出新 “外王”(科学、民主)。 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特征:1,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 2,中体西用的基本态度;3,道德形上的哲学追 求;4,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
梁漱溟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 而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因此,文化 的根源就是意欲。文化包括三方面:一是 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 术等。二是社会生活方面,如社会组织、 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器物。
余英时:“保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 只能同激进比较而言。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再论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激进与保守》
学术界关于激进与保守的论争,收录在 李世涛编:《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 之间的动荡》,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有学者把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分为封建的文 化保守主义和近代文化保守主义。认为19世 纪末以前为封建文化保守主义居主流时期, 此后则为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形成发展时 期。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包括国粹主义、 学衡派、东方文化派以及现代新儒家等。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浅谈文化保守主义思潮14空乘7班谷秀11号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在我国相继涌起,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而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
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达到对社会存在的调控、改造和导向作用。
近期以来,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十分活跃,在当前我国的思想界,保守主义儒化派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和文化思潮。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扩张而引起的一股以认同、回归、捍卫本民族文化传统为根本特征的世界性文化潮流,这股潮流对整个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在当代获得新的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当代的重要社会思潮之一。
这股思潮在我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有着深厚的土壤,同时也有着广泛的现实生活基础和需要。
由于这股思潮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兴起,与吸收人类社会积极文化成果特别是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起源在清末民初。
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国粹派”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
国粹派提倡保存国粹,基于的是这样一种认识,即国粹是立国之本,保存了国粹就能保国家,救民族。
故此,他们从民族、历史、语言、文字和地域的有机联系出发,界定“国粹”,发掘中国文化之独特价值。
尽管国粹派对于“国粹”的具体界定各有不同,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即认为国粹是一种“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而这种精神又蕴含于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学遗产之中。
国粹派既反对脱离中国文化生命机制的“欧化”主张,也不赞成一味顽固守旧。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出路,就在以中国文化为本位实现中西文化的调和,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的精神加西方的物质。
文化保守主义的另一发展是康有为的孔教运动。
康有为虽然要求设立孔教,对传统文化采取维护和弘扬的态度,但他并没有一概拒绝向西方文化学习。
他不仅主张采取西方政教分立的原则,以保持儒学的相对独立性,而且认为中国也有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政治制度之必要,但这种学习必须以维护其“国魂”——孔教之功用为基础,为前提。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五、三个代表人物:杜亚泉、梁漱 溟、梁启超
1.杜亚泉(1873~1933),原名炜孙,字秋帆,号 亚泉,笔名伧父、高劳,浙江山阴县(今上虞市) 人。1900年在上海创办亚泉学馆,所发行《亚泉 杂志》为我国最早提倡科学的期刊之一。1904- 1932年任职商务印书馆。1911年起任《东方杂志》 主编达9年之久。 杜亚泉从五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文明的差异: (一)西方重人为,中国重自然。西洋人“以自 然为恶,一切以人力营治之”,中国人“以自然 为善,一切皆以体天意,遵天命,循天理为主”。
杜亚泉说:“吾人今日在迷途中之救济,决不能 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 有之文明,……盖产生西洋文明之西洋人,方 自陷于混乱矛盾之中,而亟亟有待于救济。吾人 乃希望藉西洋文明以救济吾人,斯真问道于盲 矣。”因此,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固有之文 明”,“尽力输入西洋学说,使其融合于吾固有 文明之中”。如果统整能成,那么不仅可以救济 中国,也可以救济全世界。他认为我国固有文明 的基础就是君道臣节名教纲常,应当“发挥而光 大之”。
其一,由崇拜西方科学转向批评科学万能论。
其二,宣扬“东方文化救世论”,倡导东西文化 的调和或互补。他说,我们的责任“是拿西洋的 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 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再把这 种新文明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 处”。最后,他号召青年:“我们可爱的青年啊, 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 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 超拔他哩。”
第二,从内容上指出杜亚泉的错误。如杜亚泉认 为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是以民主主义为基础,因 此,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化与现 时的国体并非不相容,而是可以融合而会通的。 陈指出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是以君主的社稷为本 位,这种仁民爱民为民的民本主义,与以人民为 主体,由民(by people)主义的民主政治,“绝 非一物”。因此,“以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 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 之余地。盖国体既改共和,无君矣,何谓君道? 无臣矣,何谓臣节?无君臣矣,何谓君为臣纲?”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 • 展 阶段与流派 什么是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发
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English Name • 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会议提出“四个更加”:当今社会更多地以 文化的方式参与全球化;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 用更加突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更加迫切。 “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凝聚力、 创造力的源泉;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丰富 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 “三个关系到”:关系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目 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 关系到中华民族在建国100年的复兴伟业。
• 梁启超(1873— 1929)字卓如,号 任公。广东新会人。 早年倡导维新变法, 五四时期转向文化 保守主义者。1919 年出版《欧游心影 录》,
• “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 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 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到幸福,倒反带来 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 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 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一位‘科 学先生’。” • “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 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 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 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第六讲文化保守主义
二、儒学宗教化的尝试:保教运动
1、保教运动的社会背景 2、保教运动的发展过程 辛亥革命结束后➡袁世凯统治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3、保教运动失败的原因:定位错误
康 有 为
袁 世 凯
三、现代新儒家的崛起
1、现代新儒家的由来及其观点
2、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
☯梁漱溟
第六讲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刘军宁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保守主义英国保守主义美国保守主义保守主义的智慧之灯
第六讲
20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 (二)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一、缘起
(一)新文化运动中思想启蒙运动的 局限: ✿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二)文化保守主义解析 1、传统保守主义: 2、新保守主义青 年 梁 漱 溟梁 漱 溟复习题:
你认为现代新儒家的观点有哪些合 理之处?
思考题:
请比较中国、日本、韩国现代化 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做法, 并请你谈谈你对这三个国家现代化 模式的看法。
保守主义思潮
保守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是西方社会的右翼政治思潮,也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潮之一,历久而不衰,在当代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保守主义来源于法文conservateur,是波旁王朝复辟时保王派的创造。
保守主义的内涵究竟什么是保守主义?顾名思义:“保”就是保持现状与稳定,“守”就是守住传统和秩序。
进一步说,保守主义认为信仰高于理性,传统高于科学,等级高于平等,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主义,神的法则或自然法高于世俗法;保守主义还认为现行的社会形态,尤其是对权力、财富和地位的分配,都是“存在即合理”因而是值得保存的。
因此保守主义反对变革,尤其是激烈的变革,当然最反对革命。
事实上,历史上保守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就是由革命或激进变革所引发的反动,例如伯克的理论核心便是针对法国革命及其思想渊源启蒙运动的批判;而保守主义的另一位主要思想家哈耶克的主张也离不开对罗斯福“新政”及其指导思想凯恩斯主义的抨击。
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保守主义思潮虽然始终存在,但却并非一直占上风,只是掀起过几次浪潮。
(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近代保守主义形成近代意义上的政治保守主义出现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即18世纪末。
其特点是反对革命,反对革命中涌现的民主潮流,反对激进主义和理性主义,斗争的焦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保守主义的鼻祖为英国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著有《法国大革命反思录》(1791)、《诉诸我党老前辈》(1791),都猛烈攻击法国大革命。
伯克不仅不反对自由主义,而且标榜自己追求自由。
他认为英国治理国家的经验是“保留了合乎自然的方法”。
经验教导人们,除了世袭王位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方法能够“使我们的自由得以经常地延续下去,并作为我们世袭的权利而保持神圣性。
”他说:“我也并不排斥变动,但即使当我改变的话,那也是为了有所保存。
”保守主义并不拒绝变革,更不反对变革,而是主张渐进的变革。
他否定启蒙学者的理论,认为其最大错误就是把人的理性抬到不恰当的高度,而忽视了人的非理性的一面。
思潮ppt课件
民粹主义在政治选举中的崛起与后果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强调人民利益和反对精英阶层 ,主张直接民主和反对政治制度化。
民粹主义在政治选举中逐渐崛起,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民粹主义政治家通过承诺改善人民生活、打击 腐败和不平等等方式赢得选民支持。然而,民粹主义也可 能导致政治不稳定、社会分裂和政策短视等问题。因此, 民粹主义的影响和后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思潮的动态性
思潮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着社 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和演变。
思潮的社会性
思潮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 的影响。
思潮的形成与演变
思潮的形成
思潮的影响
思潮的形成通常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环境、文 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细描述
全球化思潮起源于20世纪末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思潮主 张消除国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资本流动和文化交流,以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同时,全球化思 潮也强调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倡导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
新自由主义思潮
总结词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的经济思潮,它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和有限政府。
右翼思潮在西方国家中通与保 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相关联,但在 不同国家和历史背景下也可能有
不同的表现形式。
中间派思潮
中间派思潮则试图在左翼和右翼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的重要 性,也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间派思潮通常主张政府应该在保障基本权利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保守主义相关书籍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拥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有类似的本质:是一种强调既有价值或现状的政治哲学。
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
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
目录权,以捍卫他们的保守价值不受威胁。
保守主义是近、现代西方主要政治思潮之一。
因历史背景不同和策略需要,保守主义有种种表现形式,但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社会重大变革是其基本主张。
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它形成于18世纪末。
英国政治活动家E.伯克在《法国革命感想录》(1790)一书中首次明确表达了保守主义思想,奠定了保守主义思想的基础。
编辑本段思想发展霍布斯以一种政治态度或思想的面貌崭露头角。
许多人指出在宗教改革时期,圣公会的神学家理查德·胡克(Richard Hooker)强调为了社会和谐和公共利益而必须在政治上保持稳定,显现出了早期的保守主义思想。
但保守主义一直要到埃德蒙·伯克写下《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后成为系统性的意识形态。
英裔爱尔兰的政治家埃德蒙·伯克大力的反对法国大革命,但仍支持美国革命的目标。
这些早期的保守思想通常坚持保守主义并非一种意识形态,因为他们认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理想有所牵连。
伯克反对一个完全由抽象的理性所引导的“启蒙”社会。
许多人认为伯克发展出了对于现代主义的批评,不过伯克从来不曾使用这一词,这一词也要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
伯克担忧启蒙运动将会带来无法收拾的动乱,因此他主张应该保持传统的价值。
伯克主张,一些人的理性必然少于其它人,因此如果这些人纯粹依靠理性行动,他们所运作的政府将会非常糟糕。
对于伯克而言,政府的架构不该是由抽象的“理性”所组成,而是应该遵循国家长久以来的既定发展模式、以及如家庭和教会等重要的社会传统。
第二章 保守主义(1)ppt
新保守主义的折中调和性
• 一方面主张恢复传统的市场经济,批判日益膨胀的官 僚机器对社会生活的窒息,另一方面又放弃对经济至 高无上地位的要求,强调伦理生活的重要性; • 一方面承认向福利国家过渡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 但又主张把福利国家和膨胀的社会福利政策严格地区 别开来; • 不完全否认民主的作用,但强调民主只是用以确定杰 出人物的筛选机制,反对把民主作为生活方式推广到 其它领域; • 并不根本否定平等观念,但反对追物质平等,认为财 产和收入差别是个人能力所致。
第二章
保守主义
第一节 保守主义的源流 第二节 传统保守主义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
•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是西方社会的右翼 政治思潮,是保守派的意识形态。
•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保守派先后在英美西德 等国上台执政,其意识形态也因此迅速扩大影 响,成为80年代西方最流行的政治思潮之一。
• 容忍渐进的和保存优秀传统的改良、反对蓄意 破坏现存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激变的态度等。
(二)保守主义的演变
• 1、19世纪:发展为三个学派 • (1)法国的正统主义 • (2)德国的浪漫主义
• (3)英国的温和派
(1)法国的正统主义
• 也称拉丁派,属于保守主义的极右翼。 • 主要代表是法国贵族德· 麦斯特和德· 波那尔。 • 指责1789年大革命毁灭精神生活和社会秩序, 要求恢复革命前的政治制度,即统一的世界性 基督教会和绝对王权相结合的封建专制。 • 正统主义的专制主义立场违背历史潮流,同时 也与温和派保守党人不合拍,自1848年欧洲革 命后渐趋衰落。
70年代以来保守主义内部流派
• (1)自由保守主义:以 17世纪以来的古典自 由主义传统为保守对象
• (2)传统保守主义:以一般意义的传统、特 别是历史中持续时间较长的传统(如宗教、家 庭、传统遣德、风俗习惯等)为保守对象 • (3)新保守主义:带有调和折中色彩.既保 守自由经济和自由民主传统又保守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