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敌意》——北岛
古老的敌意与新鲜的荆棘——2012年《诗刊》年度诗选读记
是要筛落掉那些成吨成吨的文字的粉尘和伪饰的垃圾。
尽 管多 多的《 依 旧是 》 、 柏华 的《 望气 的人 》 和朵 渔 的《 昏晨 星》 都是多年前 的“ 旧作” , 但 是今 日重读仍 然因 为具有精神 的方 向感和某种 “ 敌 意” 而带 有历久弥新 的
看起来无 比真 实和接近现 实的诗歌相遇 , 但是他们几乎
同时走在一条荒废 的老路 上。 我们 的当下有那么多 的艰
是一 些重要长诗未能选人 ) ,这让我们得 以在尽可 能的 空 间去考察 当下诗歌 的枝干 和根 系。 繁而 不荣是否代表 了人们对 当下诗歌 的普遍 印象? 在 中国当代 诗歌经受了
漏乃如高山流水 / 打着柄杭州的油伞出去吧 / / 雨水湿 了一片柏油路 / 巷中楼上有人拉南胡 / 是一曲似不关
心 的幽怨 / 孟姜女寻夫到长城 。” 诗人可 能不会想到 多 的乡愁 , 也改变 了文化 意义上的地理景 观 。历史注定是 被讲述 的 , 而如 果能够 为历史增加 一微米 的高度 , 那 么
面对时代 的变化和 自我减损 。 然而 诗人却 恰恰就 是那个 在午夜和凌晨 的转折点上 , 翻开时 间指针背后 表盘 的那 个修检 员 ,就是那个 精神 的游荡 者和 不安灵魂 的寻 溯
者。 由此 , 在时代匆促转换人们都不去看前方 的时候 , 诗
心” 以及特朗斯特罗姆 的“ 黑暗怎样焊住灵魂 的 的诗人可怕地忽略 , 与此还 有那些更为斑
驳不自知的灵魂渊薮。 希望我们的诗人能够在“ 敌意” 中 发现那些“ 新鲜的荆棘” 。 我们的诗歌都成了自我的关注 者, 个人的日常情感和生死冷暖体验从来没有在诗歌中
变得 如此高调和普遍 。与此同时 , 在一个丧失了 “ 远方 ” 的时代 , 我们 的诗人是否都疲软地低下头来? 此时, 在渐 渐寒冷 的光线 中 , 一只蚂 蚁正爬 过我们的脚面 。它正 昂 扬而吃力地在 夕阳下衔 着一枚季 节里腐烂的果实 。 我们 应该 向这 只蚂蚁学 习! 我们不要抱怨高耸 的城市里我们
北岛经典的六首短诗
北岛经典的六首短诗一、《真的》浓雾涂白了每一颗树干,马棚披散的长发中,野蜂飞舞。
绿色的洪水只是那被堤岸阻隔的黎明。
在这个早晨,我忘记了我们的年龄。
冰在龟裂,石子在水面留下了我们的指纹。
真的,这就是春天呵,狂跳的心搅乱水中的浮云。
春天是没有国籍的,白云是世界的公民。
和人类言归于好吧,我的歌声。
好阻挡自由的风从星星的弹空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二、《你好,百花山》琴声飘忽不定,捧在手中的雪花微微震颤。
当阵阵迷雾退去,显出旋律般起伏的山峦。
我收集过四季的遗产山谷里,没有人烟。
采摘下的野花继续生长,开放,那是死亡的时间。
沿着原始森林的小路,绿色的阳光在缝隙里流窜。
一只红褐色的苍鹰,用鸟语翻译这山中恐怖的谣传。
我猛地喊了一声:“你好,百---花---山---““你好,孩---子---“回音来自遥远的瀑涧那是风中之风,使万物应和,骚动不安。
我喃喃低语,手中的雪花飘进深渊。
三、《彗星》回来,或永远走开别这样站在门口如同一尊石像用不期待回答的目光讨论我们之间的一切其实难以想象的并不是黑暗,而是早晨灯光将怎样延续下去或许有彗星出现拖曳着废墟中的瓦砾和失败者的名字让它们闪光、燃烧、化为灰烬回来,我们重建家园或永远走开,象彗星那样灿烂而冷若冰霜摈弃黑暗,又沉溺于黑暗之中穿过连接两个夜晚的白色走廊在回声四起的山谷里你独自歌唱四、《乡村之夜》夕阳和远山交叠成一弯新月在榆树林中穿行鸟巢空空小路绕过水塘追着一只毛色肮脏的狗撞在村头的土墙上吊桶在井里轻轻摇荡钟和场院上的石碾一样沉静零落的麦秸骚动着马厩里的咀嚼声充满了威胁一个长长的人影从门前的石阶上滑过灶台里的火光映红女人的手臂和缺口的瓦盆五、《传说的继续》古老的陶罐上早有关于我们的传说可你还不停地问这是否值得当然,火会在风中熄灭山峰也会在黎明倒塌融进殡葬夜色的河爱的苦果将在成熟时坠落此时此地只要有落日为我们加冕随之而来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那漫长的夜辗转而沉默的时刻六、《爱情故事》毕竟,只有一个世界为我们准备了成熟的夏天我们却按成年人的规则继续着孩子的游戏不在乎倒在路旁的人也不在乎搁浅的船然而,造福于恋人的阳光也在劳动者的脊背上铺下漆黑而疲倦的夜晚即使在约会的小路上也会有仇人的目光相遇时降落的冰霜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你和我,还有很多人。
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_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来源:来源:南方日报作者:作者:北岛发布时间:2012-2-20点击次数:286 字体【大中小】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甚至是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20世纪开始的岁月,在汉堡和不来梅之间的小镇沃尔普斯韦德(Worpswede)聚集着不少艺术家和作家,包括里尔克。
他们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在狂欢之夜乘马车郊游。
其中有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画家就像姐妹俩,金发的叫波拉,黑发的叫克拉拉。
里尔克更喜欢金发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坏这对理想的双重影像。
在观望中,一场混乱的追逐组合,待尘埃落定,波拉跟别人订了婚。
里尔克选择了黑发的克拉拉,与她结婚生女。
七年后,波拉因难产死去,里尔克写下这首《安魂曲》献给她。
这段插曲,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里尔克的诗歌写作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纵观里尔克的一生,可谓动荡不安,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四年间,他就在欧洲近五十个地方居住或逗留。
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写照。
里尔克的这两句诗“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尤其在当今乱世,或许可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对于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说,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写作、如何理解并处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莱昂纳德科恩诗歌11首北岛译
莱昂纳德科恩诗歌11首北岛译莱昂纳德·科恩诗歌11首北岛译渴望之书莱昂纳德·科恩北岛译渴望之书The Book of Longing 我进不了深山那系统不灵我依赖药片还得感谢上天我沿那路程从混乱到艺术欲望为马抑郁为车我像天鹅航行我像石头下沉而时光远去不理我的笑柄我的纸太白我的墨太淡白昼不肯写下夜用铅笔涂鸦我的动物嚎叫我的天使不安却不许我有丝毫悔怨而有人将会强我所难我的心属于她处之淡然她将踏上小路知我所言我的意志切成两半在自由之间转瞬片刻我们生命会相撞那无尽的停摆那敞开的门而她将为你这样的人诞生敢为人先继续向前我知道她正到来我知道她将顾盼就是那渴望就是这书更好Better比黑暗更好是假黑暗哄骗你与某人的古董的表亲亲热比银行更好是假银行你把所有暴利兑换成法币比咖啡更好是蓝咖啡你喝它在临终沐浴要么等着你的鞋被脱去比诗更好是我的诗它涉及一切美好与尊严,而又非矣比野性更好是秘密野性如我在停车场的黑暗中与新蛇一起比艺术更好是讨厌的艺术它证明比经文更好衡量你进步的微小尺度比黑暗更好是无暗更黑更广更深远森然冻结充满洞穴和失明的隧道那里出现招手的已故亲人和其它宗教器皿比爱更好是禅爱更细腻超色情小小静修者巨大生殖器却比思想更轻安置于迷雾眼睑里顽强活着从此后做饭种花生儿育女比我母亲更好是你母亲她依然健在而我的已不在世我在说什么!原谅我,母亲比我更好是你比我更善良是你更甜更灵更快你你你比我更美比我更壮比我更孤僻我要越来越好了解你——秃山,1996 我的所有消息All My News 我本不会出人头地在当今这市镇而将来有人会找有用的改变思路从屠杀以和平之名到光荣的复杂,从而影响政治以更深入的审核。
人们不会再怕在这条道成交。
2 俯视仰望,用爱的非人眼睛相对的感情(破碎的心治愈的病),而带来每个转机领导下跪才学会。
那厌恶沉重思想的人会珍视并折好小床。
3 别解读我的哭喊——那是道非名。
不要解构我无药的高潮我清醒但喜欢飞翔。
诗人北岛的诗作中的抗争与对社会的思考
诗人北岛的抗争与对社会的思考简介北岛(原名贾平凹),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和作家,以其深刻的思考、抒发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触动而闻名。
他的诗作揭示了对政治压制、历史变迁、生命意义等话题的关切,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的抗争和思考。
抵抗权威压制北岛常常在他的诗作中探讨个体在权威压制下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和抵抗。
他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各种政治运动给普通人带来的困扰和苦难,同时也借助个体经验展现了自由意志和反抗精神。
例如,在《河流》一诗中,北岛以河水象征着力量,暴露了权力对文明个体造成的摧毁。
社会现实与价值观思考北岛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凝练而深入的思考,并呈现出强烈的关切。
他关注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冷漠、空虚和精神困境。
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爱情、生命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现代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的思考。
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北岛特别关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他在诗作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造成压迫和消失个体自由空间的忧虑。
比如在《蚀》一诗中,北岛以食欲蚀蚀心灵为隐喻,呈现了当代物质文化与灵性追求之间的抗衡。
永恒与传承北岛在其诗歌中探讨了时间、死亡和灵魂等永恒主题,并通过这些主题表达了生命存在意义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
他认为传统文化具有抚慰人心灵、传递智慧和重建道德秩序等重要功能。
结论诗人北岛独特而深入地抒发了个体在权威压制下的抗争与思考,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敏锐触动。
他的诗作中反映出对政治、历史和生命等议题的关切,以及对自由意志和精神追求的呼唤。
北岛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了抵抗权威压制、思考社会现实、探寻自我与社会关系和思考传统文化等核心主题,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 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来源:来源:南方日报作者:作者:北岛发布时间:2012-2-20点击次数:286 字体【大中小】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甚至是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20世纪开始的岁月,在汉堡和不来梅之间的小镇沃尔普斯韦德(Worpswede)聚集着不少艺术家和作家,包括里尔克。
他们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在狂欢之夜乘马车郊游。
其中有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画家就像姐妹俩,金发的叫波拉,黑发的叫克拉拉。
里尔克更喜欢金发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坏这对理想的双重影像。
在观望中,一场混乱的追逐组合,待尘埃落定,波拉跟别人订了婚。
里尔克选择了黑发的克拉拉,与她结婚生女。
七年后,波拉因难产死去,里尔克写下这首《安魂曲》献给她。
这段插曲,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里尔克的诗歌写作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纵观里尔克的一生,可谓动荡不安,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四年间,他就在欧洲近五十个地方居住或逗留。
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写照。
里尔克的这两句诗“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尤其在当今乱世,或许可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对于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说,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写作、如何理解并处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北岛演讲古老的敌意整理稿
北岛:古老的敌意香港电台普通话主持人陈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北岛北岛:大家好,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古老的敌意》这是来自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安魂曲》的诗句,我下面引用他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
”在20世纪初的那几年汉堡和不莱梅之间有一个充满艺术情调的小镇叫Worpswede,当时在那里聚集着很多青年艺术家和作家,包括里尔克。
他们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在狂欢之夜坐上马车去郊游,那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远在地平线以外,而且当时欧洲文明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崩溃。
这时候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画家出现在他们的人群当中,而且引起了骚动。
她们就像两姐妹一样,金发的叫波拉,黑发的叫克拉拉。
里尔克在日记中写到“我推开窗,她俩成了奇迹,向窗外的月光探出头去,一身银光、月光冰凉地抚摸她们笑得发烫的脸颊”。
对于诗人来说,困难的是如何保持对生活的距离。
里尔克其实更喜欢金发的波拉,但是他不愿破坏这对理想的双重影像。
结果在观望中,一场混乱的排列组合尘埃落定,波拉跟别人订了婚,里尔克选择了黑发的克拉拉,并和她结婚生女。
七年后,波拉因难产死去,里尔克写下了这首《安魂曲》献给她。
我讲这段插曲主要是让大家了解里尔克的诗与生活的互文关系。
里尔克度过的是漂泊的生活,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头几年,他在欧洲五十多个地区逗留。
正如他在《秋日》这首诗中写到“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用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这正是里尔克漂泊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想通过这首诗说明,也正是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引入更深一步的思考。
那就是对于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讲,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写作、如何理解和处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看,古老即指原初的、带有传统意味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字与写作的源头。
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其实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关系和悖论。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拥有三五套房子,甚至是达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或《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如果卡夫卡从未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而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书、整天忙着数版税,他能写出《城堡》和《审判》这样改变世界小说景观的作品吗?如果保罗.策兰(德国最有名的诗人)父母没有死在纳粹集中营,他没有饱经流亡之苦,他会最终在塞纳河投河并留下《死亡赋格》等杰作而成为众多学者至今研究的对象吗?要说谁不想过好日子又写出伟大的作品呢?而这古老的敌意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两者似乎不可兼得。
古老的敌意
古老的敌意北岛:古老的敌意 2012年02月16日11:14 南方日报●北岛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甚至是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20世纪开始的岁月,在汉堡和不来梅之间的小镇沃尔普斯韦德(Worpswede)聚集着不少艺术家和作家,包括里尔克。
他们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在狂欢之夜乘马车郊游。
其中有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画家就像姐妹俩,金发的叫波拉,黑发的叫克拉拉。
里尔克更喜欢金发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坏这对理想的双重影像。
在观望中,一场混乱的追逐组合,待尘埃落定,波拉跟别人订了婚。
里尔克选择了黑发的克拉拉,与她结婚生女。
七年后,波拉因难产死去,里尔克写下这首《安魂曲》献给她。
这段插曲,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里尔克的诗歌写作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纵观里尔克的一生,可谓动荡不安,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四年间,他就在欧洲近五十个地方居住或逗留。
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写照。
里尔克的这两句诗“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尤其在当今乱世,或许可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对于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说,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写作、如何理解并处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甚至是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如果卡夫卡从未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书,整天忙着算版税,他能写出《城堡》和《审判》这样改变世界小说景观的作品吗?如果保尔·策兰的父母没有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没有饱经流亡之苦,会留下《死亡赋格》、《卡罗那》等伟大的诗篇吗?要说谁不想既过好日子,又写出伟大的作品呢?而这“古老的敌意”就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两者似乎不能兼得。
《古老的敌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古老的敌意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纵观里尔克的一生,可谓动荡不安,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四年间,他就在欧洲近五十个地方居住或逗留。
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写照。
里尔克的这两句诗“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如果卡夫卡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书,整天忙着算版税,他能写出《城堡》和《审判》这样改变世界小说景观..的作品吗?如果保尔·策兰的父母没有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没有饱经流亡之苦,会留下《死亡赋格》、《卡罗那》等伟大的诗篇吗?要说谁不想既过好日子,又写出伟大的作品呢?而这“古老的敌意”就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两者似乎不能兼得。
也许有人会提出反证,比如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做过保险公司的高管,度过平静的一生,怎么也会写出《弹蓝色吉他的人》这样美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实在表面的平静中,也可以找到某种潜在的“古老的敌意”。
比如,他从小想当作家,遭到父亲反对,只好去学法律,取得律师资格后进了保险公司。
他其实一直生活在父权意志的阴影中。
在社会层面,“古老的敌意”是指作家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紧张关系。
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中,作家都应远离主流,对所有的权力及其话语持怀疑和批判立场。
当今世界,金钱与权力共谋的全球化取代了东西方冷战的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瞬息多变因而也更加危险。
除了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抵抗外,在一个庸俗化和娱乐化主导的商业时代,我们也必须对所谓“大众”的主流话语保持高度的警惕——在“民主化”的旗帜下,文学艺术往往会沦为牟取暴利的工具。
古老的敌意
古老的敌意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道:“因为现实与美好的理想之间/总存在着一种/古老的敌意。
”现实与理想之间,素有敌意硝烟,面对命理学的玄妙,无能为力的人们兴叹着“生不逢时”的感慨,而叹息终是无法泛起时代的波澜,而超脱时代的豁达必能成就时代的惊叹!皇帝的戏谑阻碍了柳永功成名就的梦想,“且去填词”的旨意碎灭了士人终身的愿望,无人赏识的时代,却成就“奉旨填词柳三变”的风流,缔造了千古流传的诗篇,成为花间词的开山鼻祖!两派的争斗纠缠出动荡而谄媚的时代,坚持自我的东坡先生被这样的时代放逐,遗弃甚至嫌弃,“平生塞北江南,苏州黄州琼州”书尽一代文豪的辛酸泪,而苏轼却在颠簸中超脱时代的污浊,以万丈的豪情与豁达的心态创下了气壮山河的名篇,是时代的不幸,造就了苏轼一生不得志的坎坷,抑或是时代的不幸,用磨难创造了一代文豪的传奇!在现实与理想的撕扯中,苏轼以一笔书写下豪情,超越时代而成就自我!继续设想,若没有法国那动荡和虚伪肮脏的年代,如何会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透彻,若少了童年时代的悲惨与父亲残酷而暴烈的阴影,又怎会成就卡夫卡醒世的睿智与冷静?时代或许不美好,但正是在时代的混乱中,成就了传奇,缔造了别样的美丽!战火纷纷的年代,夺取了和平和安宁,却成就了秋瑾等烈士的胆识与忠烈;“在一个以武力服人而不以理服人”的愚昧的年代,马寅初受尽折磨但最终成就那“人口论”的惊天一吼;当今浮躁与物质年代的浮华令学术界沉沦,但这使得张炜反思并深省,最终回归泥土,寒来暑往,二十年春秋创造二十卷本的惊天巨著《你在高原》!时代或许不美好,但人依旧可以美好,人生的道路有许多,在时代的缺憾阻挡了我们原以为通向成就之路的心时,何不转下身,换个角度,坚持自我,依旧坚挺,你会发现,时代的真谛,悄然降临。
史铁生曾言:“此岸一定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将会坍塌。
”时代的现实或许与理想起了冲突,但人生依旧不过是一人之路,在一个昏暗的背景下,那人生的亮光才会更加闪亮而震撼!在不美的年代里,做一个美的人,让敌意成为背景,成就时代的惊叹号!。
北岛的演讲概要(香港书展2011年7月)
转载:北岛的演讲概要(香港书展2011)(2011-07-24 01:07:45)《古老的敌意》“粉丝文化”是一种商业化阴谋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那个身穿皮夹克、戴一副黑墨镜的文艺男青年,到眼前这个灰西装、银边眼镜、一脸沉静的中年人,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
7月20日下午,曾以诗歌影响一代人精神走向的诗人北岛,静悄悄地在香港书展回归大众视野。
他以《古老的敌意》为题做了一个半小时的演讲,表达作家与时代、母语及自身的关系,不仅梳理了他20多年旅居海外的精神历程,更为当下文坛的种种弊端敲响警钟。
一个更大的“语言危机”北岛的演讲当天下午5点举行,入场人数限制为300人,现场爆满,座无虚席,更多未能提前预约的读者,或涌在走廊上,或席地而坐,听完了整场讲座。
有趣的是,当主持人问台下有多少人是在内地受教育的,有四分之三的观众举手,年轻人占大多数。
演讲题目叫“古老的敌意”,取自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安魂曲》中的诗句:“正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为此次演讲,北岛专门写了长文。
所谓“古老的敌意”,他说,作家首先要跟时代充满紧张关系,“也就是说,作家要远离文化主流,对时代要批评。
作家是手艺人,但也是知识分子,这一双重身份是写作的动力。
很多作家说,‘我只对文字负责’。
这是空话、废话。
作家必须有复杂的视角才能面对复杂社会,所以他不能只停留在政治层面,政治是短暂的,应该要有更广阔的视角。
”北岛还认为,作家要有和母语的紧张关系。
他以“文革”式语言为例,官方话语将词与物的关系固定下来,比如说到太阳就想起领袖人物等。
这种词与物的固定关系是汉语的危机,当代新诗的兴起起到了拯救作用,推动了汉语发展。
“30年过去了,我们今天正面对一个更大的语言危机,一方面‘行话’横行,政治、学术、商业等充满‘行话’,另一方面,新媒体、网络、娱乐的语言泡沫沉渣泛起,减弱了语言表现力,这样的语言同样是苍白无力的。
作家必须正视它,重新为世界命名。
北岛评里尔克:古老的敌意
北岛评里尔克:古老的敌意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甚至是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20世纪开始的岁月,在汉堡和不来梅之间的小镇沃尔普斯韦德(Worpswede)聚集着不少艺术家和作家,包括里尔克。
他们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在狂欢之夜乘马车郊游。
其中有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画家就像姐妹俩,金发的叫波拉,黑发的叫克拉拉。
里尔克更喜欢金发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坏这对理想的双重影像。
在观望中,一场混乱的追逐组合,待尘埃落定,波拉跟别人订了婚。
里尔克选择了黑发的克拉拉,与她结婚生女。
七年后,波拉因难产死去,里尔克写下这首《安魂曲》献给她。
这段插曲,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里尔克的诗歌写作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纵观里尔克的一生,可谓动荡不安,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四年间,他就在欧洲近五十个地方居住或逗留。
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写照。
里尔克的这两句诗“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尤其在当今乱世,或许可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对于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说,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写作、如何理解并处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甚至是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如果卡夫卡从未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书,整天忙着算版税,他能写出《城堡》和《审判》这样改变世界小说景观的作品吗?如果保尔·策兰的父母没有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没有饱经流亡之苦,会留下《死亡赋格》、《卡罗那》等伟大的诗篇吗?要说谁不想既过好日子,又写出伟大的作品呢?而这“古老的敌意”就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两者似乎不能兼得。
北岛简介
生命
太阳也上升了
• 生命与太阳之间存在隐喻关系,生命离不 开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上升, 喻示着生命的茁壮。
• 诗中有一独特的“也”字
• “也”字表现一种欣喜之情,一个摆脱了 生活的重压,刚从阴霾中走出来的人,乍 见太阳,有一种欣然意外之感,并同时体 味到生命的美好。
• “处女地”是未开垦的土地,
手,围拢地球 ---------------------------------------
• 命运
•
• 孩子随意敲打着栏杆 • 栏杆随意敲打着夜晚 •
• 信仰 •
• 羊群溢出绿色的洼地 • 牧童吹起单调的短笛 •
• 和平 •
• 在帝王死去的地方 • 那支老枪抽枝、发芽 • 成了残废者的拐杖
• 祖国 • • 她被铸在青铜的盾牌上 • 靠着博物馆发黑的板墙 • --------------------------------------• 生活
爱情
加上“荒芜”,隐喻诗人
尚未觉醒的情感。雁群飞 过荒芜的处女地,爱的信 号已经传来,在一个恬静 的夜晚。“恬静”是对一 种场景的描写,一种气氛
• 恬静。雁群飞过 • 荒芜的处女地 • 老树倒下了,戛然一声 • 空中飘落着咸涩的雨
的表达,也是一种心境的
写照。
“咸涩的雨”指泪雨。泪雨飘
• “老树倒下”意味着一种 飞,是不幸爱情的结局。没有 震动,意味着平静的被打 光明的“太阳城”,这种体验
浸红 青 采颤 姑 叠容 孩
透波 春 集动 娘 成纳 子
孤浪
飞的
了整
独
鸟虹
一个
的
的
只海
桨
花
白洋
翎
鹤的
图
北岛演讲古老的敌意整理稿
北岛:古老的敌意香港电台普通话主持人陈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北岛北岛:大家好,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古老的敌意》这是来自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安魂曲》的诗句,我下面引用他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
”在20世纪初的那几年汉堡和不莱梅之间有一个充满艺术情调的小镇叫Worpswede,当时在那里聚集着很多青年艺术家和作家,包括里尔克。
他们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在狂欢之夜坐上马车去郊游,那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远在地平线以外,而且当时欧洲文明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崩溃。
这时候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画家出现在他们的人群当中,而且引起了骚动。
她们就像两姐妹一样,金发的叫波拉,黑发的叫克拉拉。
里尔克在日记中写到“我推开窗,她俩成了奇迹,向窗外的月光探出头去,一身银光、月光冰凉地抚摸她们笑得发烫的脸颊”。
对于诗人来说,困难的是如何保持对生活的距离。
里尔克其实更喜欢金发的波拉,但是他不愿破坏这对理想的双重影像。
结果在观望中,一场混乱的排列组合尘埃落定,波拉跟别人订了婚,里尔克选择了黑发的克拉拉,并和她结婚生女。
七年后,波拉因难产死去,里尔克写下了这首《安魂曲》献给她。
我讲这段插曲主要是让大家了解里尔克的诗与生活的互文关系。
里尔克度过的是漂泊的生活,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头几年,他在欧洲五十多个地区逗留。
正如他在《秋日》这首诗中写到“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用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这正是里尔克漂泊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想通过这首诗说明,也正是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引入更深一步的思考。
那就是对于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讲,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写作、如何理解和处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看,古老即指原初的、带有传统意味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字与写作的源头。
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其实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关系和悖论。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拥有三五套房子,甚至是达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或《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如果卡夫卡从未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而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书、整天忙着数版税,他能写出《城堡》和《审判》这样改变世界小说景观的作品吗?如果保罗.策兰(德国最有名的诗人)父母没有死在纳粹集中营,他没有饱经流亡之苦,他会最终在塞纳河投河并留下《死亡赋格》等杰作而成为众多学者至今研究的对象吗?要说谁不想过好日子又写出伟大的作品呢?而这古老的敌意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两者似乎不可兼得。
敌意经典语录
北岛:古老的敌意香港电台普通话主持人陈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北岛无论生活在民主社会或独裁制度,我认为他都应该远离文化主流,对所有权力及话语持批判立场。
在今天,作家不仅是写作的手艺人,同时,也应该是广义上的知识分子。
这种双重身份的认同,也是写作的动力之一。
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这种社会性的古老的敌意,几乎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有的作家声称,他只对自己的文字负责,这是空话、废话。
在金钱与权力共谋的全球化今天,必须做出选择。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你必须持有复杂的视角,并在写作中做出某种回应。
而我希望这种古老的敌意,不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上,因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相对而言,政治只是短暂而表面的现象,如同过眼烟云。
每个作家应该有更长远更广阔的视角。
包括对世界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入的了解与观察。
在这个意义上的对话,往往才是产生伟大作品的条件。
其次,是一个作家和他母语的紧张关系。
三十多年前,我们生活在以毛泽东文体为代表的官方话语的巨大阴影下,这种自49年以来逐渐取得垄断地位的官方话语几乎禁锢了每个人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那年头,词与物的关系几乎被固定下来,比如“太阳”就是毛泽东,“红色”就是革命,“母亲”就是祖国或者党。
当时我记得,我中学同学的弟弟当年只有12岁,在上小学。
他们同学问他:“你喜欢什么颜色”,他说:“喜欢蓝色”。
就因为这个,在全班受到了批判。
因为当时马克思说过,他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颜色的喜爱都不能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那时代还有很有趣的事,就是年轻人已经不会谈恋爱了。
所有恋爱的语言已经消失了,不像现在泛滥了。
比如,如果你想表达对你爱慕的人的微妙感情,你会引用毛主席语录“我们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表达暧昧的感情。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在当时的中国,汉语其实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危机。
不能想象,如果这个危机持续下来的话,汉语现在就完了。
幸好,诗歌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挽救汉语的作用。
北岛的诗欣赏
北岛的诗欣赏北岛,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北岛的诗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北岛的诗欣赏11、《触电》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当我和那些有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它们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我不敢再和别人握手总把手藏在背后可当我祈祷上苍,双手合十一声惨叫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烙印2、《诗艺》我所从属的那所巨大的房舍只剩下桌子,周围是无边的沼泽地明月从不同角度照亮我骨骼松脆的梦依然立在远方,如尚未拆除的脚手架还有白纸上泥泞的足印那只喂养多年的狐狸挥舞着火红的尾巴赞美我,伤害我当然,还有你,坐在我的对面炫耀于你掌中的晴天的闪电变成干柴,又化为灰烬3、《自昨天起》我无法深入那首乐曲只能俯下身,盘旋在黑色的唱片上盘旋在苍茫时刻在被闪电固定的背景中昨天在每一朵花中散发幽香昨天打开一把把折椅让每个人就座那些病人等得太久了他们眼中那冬日的海岸漫长而又漫长我只能深入冬日的海岸或相反,深入腹地掠飞满树的红叶深入学校幽暗的走廊面对各种飞禽标本4、《这一步》塔影在草坪移动,指向你或我,在不同的时刻我们仅相隔一步分手或重逢这是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恨仅相隔一步天空摇荡,在恐惧的地基上楼房把窗户开向四方我们生活在其中或其外,死亡仅相隔一步孩子学会了和墙说话这城市的历史被老人封存在心里,衰老仅相隔一步5、《可疑之处》历史的浮光掠影女人捉摸不定的笑容是我们的财富可疑的是大理石细密的花纹信号灯用三种颜色代表季节的秩序看守鸟笼的人也看守自己的年龄可疑的是小旅馆红铁皮的屋顶从长满青苔的舌头上淌落语言的水银沿立体交叉桥向着四面八方奔腾可疑的是楼房里沉寂的钢琴疯人院里的小树一次次被捆绑橱窗里的时装模特用玻璃眼睛打量行人可疑的是门下赤裸的双脚可疑的是我们的爱情6、《挽歌》寡妇用细碎的泪水供奉着偶像,等待哺乳的是那群刚出生的饿狼它们从生死线上一个个逃离山峰耸动着,也传递了我的嚎叫我们一起围困农场你来自炊烟缭绕的农场野菊花环迎风飘散走向我,挺起小小而结实的乳房我们相逢在麦地小麦在花岗岩上疯狂地生长你就是那寡妇,失去的是我,是一生美好的愿望我们躺在一起,汗水涔涔床漂流在早晨的河上7、《期待》没有长长的石阶通向那最孤独的去处没有不同时代的人在同一打鞭子上行走没有已被驯化的鹿穿过梦的旷野没有期待8、《只有一颗石化的种子》群山起伏的谎言也不否认它的存在而代表人类智慧和凶猛的所有牙齿都在耐心期待着期待着花朵闪烁之后那唯一的果实它们等待了几千年欲望的广场铺开了无字的历史一个盲人摸索着走来我的手在白纸上移动我是那盲人9、《寓言》他活在他的寓言里他不再是寓言的主人这寓言已被转卖到另一只肥胖的手中他活在肥胖的手中金丝雀是他的灵魂他的喉咙在首饰店里周围是玻璃的牢笼他活在玻璃的牢笼中在帽子与皮鞋之间那四个季节的口袋装满了十二张面孔他活在十二张面孔中他背叛的那条河流却紧紧地追随着他使人想起狗的眼睛他活在狗的眼睛中看到全世界的饿和一个人的富足他是他的寓言的主人10、《另一种传说》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他们寂寞,他们在人海里穿行他们的愤怒只能点燃一支男人手中的烟借助梯子他们再也不能预言什么风向标各行其是当他们蜷缩在各自空心的雕像的脚下才知道绝望的容量他们时常在夜间出没突然被孤灯照亮却难以辨认如同紧贴在毛玻璃上的脸最终,他们溜进窄门沾满灰尘掌管那孤独的钥匙11、《无题》永远如此火,是冬天的中心当树林燃烧只有那不肯围拢的石头狂吠不已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生活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12、《诱惑》那是一种诱惑亘古不变使多少水手丧生石堤在阻挡倾斜的陆地滑向海底海豚越过了星群又落下,白色沙滩消失在溶溶的月光中海水漫过石堤漫过空荡荡的广场水母搁浅在每根灯柱上海水爬上石阶砰然涌进了门窗北岛的诗欣赏21、时间的玫瑰当守门人沉睡你和风暴一起转身拥抱中老去的是时间的玫瑰当鸟路界定天空你回望那落日消失中呈现的是时间的玫瑰当刀在水中折弯你踏笛声过桥密谋中哭喊的是时间的玫瑰当笔画出地平线你被东方之锣惊醒回声中开放的是时间的玫瑰镜中永远是此刻此刻通向重生之门那门开向大海时间的玫瑰2、给父亲在二月寒冷的早晨橡树终有悲哀的尺寸父亲,在你照片前八面风保持圆桌的平静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沿着通向君主的道路你放牧乌云和羊群雄辩的风带来洪水胡同的逻辑深入人心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掌中奔流的命运带动日月星辰运转在男性的孤灯下万物阴影成双时针兄弟的斗争构居锐角,合二为一病雷滚进夜的医院砸响了你的`门黎明如丑角登场火焰为你更换床单钟表停止之处时间的飞镖呼啸而过快追上那辆死亡马车吧一条春天窃贼的小路查访群山的财富河流环绕歌的忧伤标语隐藏在墙上这世界并没多少改变:女人转身融入夜晚从早晨走出男人3、晴空夜马踏着路灯驰过遍地都是悲声我坐在世纪拐角一杯热咖啡:体育场足球比赛在进行观众跃起变成乌鸦失败的谣言啊就像早上的太阳老去如登高带我更上一层楼云中圣者擂鼓渔船缝纫大海请沿地平线折叠此刻让玉米星星在一起上帝绝望的双臂在表盘转动那最初的日夜告别于大树顶端翅膀收拢最后光芒在窝藏青春的浪里行船死亡转动内心罗盘记忆暴君在时间的镜框外敲钟--乡愁搜寻风暴的警察因辨认光的指纹晕眩天空在池塘养伤星星在夜剧场订座孤儿带领盲目的颂歌在隘口迎接月亮那最初的没有名字河流更新时刻表太阳撑开它耀眼的伞为异乡人送行4、同行这书很重,像锚沉向生还者的阐释中你的脸像大洋彼岸的钟不可能交谈词整夜在海上漂浮早上突然起飞笑声落进空碗里太阳在肉铺铁钩上转动头班公共汽车开往田野尽头的邮局哦那绿色变奏中的离别之王闪电,风暴的邮差迷失在开花的日子以外我形影不离紧跟你从教室走向操场在迅猛生长的杨树下变小,各奔东西5、过渡时期从大海深处归来的人带来日出的密码千万匹马被染蓝的寂静钟这时代的耳朵因聋而处于喧嚣的中心苍鹰翻飞有如哑语为一个古老的口信虹贯穿所有朝代到此刻通了电的影子站来来自天上细瘦的河穿过小贩初恋的枣树林晚霞正从他脸上消失汉字印满了暗夜电视上刚果河的鳄鱼咬住做梦人的膀胱当筷子拉开满月之弓厨师一刀斩下公鸡脑袋里的黎明6、旅行日记火车进入森林前灭火器中的暴风雪睡了你向过去倾听--灯光照亮的工地:手术中剖开的心脏有人叮当打铁多么微弱的心跳桥纵身一跃把新闻最阴暗的向度带给明天的城市前进!深入明天孩子的语病和星空的盲文他们高举青春的白旗攻占那岁月高地在终点你成为父亲大步走过田野山峰一夜白了头道路转身7、致敬——给G.艾基( Gennady Aygi )大雪剪纸中的细节火光深处的城市--绕过垂钓梦者的星星行船至急转弯处你用词语压舱母亲的歌传遍四方水壶中的风暴尖叫--家园正驶离站台打开你的窗户此刻带领以往的日子如大雁南飞田野,你的悲伤你排队买煤油和人们跃入黑暗带喉音的时代在呼喊:也许是命运也许是小号的孤独哦嘹亮的时刻俄罗斯母亲是你笔下奔流的长夜覆盖墓地的大雪那等待砍伐的森林有斧子的忧郁。
古老的敌意
古老的敌意
标题:古老的敌意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力量始终存在,那就是“古老的敌意”。
这种敌意源自于人类的本性,是人性中的黑暗面,是无法消除的矛盾和冲突。
古老的敌意,体现在各种形式的人类活动中。
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个人间的争斗,从种族歧视,到宗教冲突,都充满了这种敌意。
它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驱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古老的敌意也带来了无数的痛苦和灾难。
它使人们陷入了无尽的仇恨和报复之中,破坏了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因此,我们需要正视这种敌意,通过理解它的来源和本质,寻找解决的方法。
要克服古老的敌意,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以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他人。
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减少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矛盾和冲突。
总的来说,古老的敌意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忽视它,也不能逃避它。
只有通过理解和面对,才能真正地战胜它,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北岛作品欣赏
北岛作品欣赏北疆文艺(北岛摄影作品:梦中时刻)布拉格文/北岛一群乡下蛾子在攻打城市街灯,幽灵的脸细长的腿支撑着夜空有了幽灵,有了历史地图上未标明的地下矿脉是布拉格粗大的神经卡夫卡的童年穿过广场梦在逃学,梦是坐在云端的严厉的父亲有了父亲,有了继承权一只耗子在皇宫的走廊漫步影子的侍从前簇后拥从世纪大门出发的轻便马车途中变成了坦克真理在选择它的敌人有了真理,有了遗忘醉汉如雄蕊在风中摇晃抖落了尘土的咒语越过伏尔塔瓦河上时间的桥,进入耀眼的白天古老的雕像们充满敌意有了敌意,有了荣耀小贩神秘地摊开一块丝绒请买珍珠聚集的好天气北岛散文欣赏:卡夫卡的布拉格(一)迈克在电话里叮嘱我:“别急,有人去接你,他很高,像个篮球运动员……”果然,一出海关就看见了,他举着牌子,头在人群之上浮动。
他又高又瘦,一脸疲倦而温和的笑容。
他叫斯坦尼斯拉夫(Stanislav),是音乐家,帮布拉格作家节接送客人。
我们坐进他那辆老掉牙的斯柯达,点火,车连咳嗽带喘地出发了。
他英文差,问我会不会德文。
我说不会。
他说他月底要到德国演出。
我问他用什么乐器。
他说了个德文词,用手比画。
钢琴?不。
管风琴?他拼命摇头。
我问他一般都在哪儿演奏,他说主要是为病人。
医院?不。
疗养院?他拼命摇头。
但愿不是殡仪馆,我心想。
我放弃了对他生活中两个重大细节的好奇心,看窗外风景。
这是我第四次来布拉格。
一九八九年夏天我在西柏林。
迈平夫妇开车从奥斯陆出发,把我捎上,再穿过东德进人捷克。
过了边境,开进头一个捷克城市吃午饭。
女服务员不会英文,我们用国际新就单词,点了可乐和匈牙利牛肉汤,好歹填饱了肚不,他我们乐了,几乎等于是免费的,头一回体会到西方游客的优越感。
越过伏尔塔瓦河上的桥进人布拉格市区,天已微黑了我们把车停在繁华大街上,迈平给一个叫奥尔卡(Olgz)的汉学家打电话。
她丈夫说奥尔卡带孩子去乡下度假去了。
取迎我们到他家住。
他是个建筑师,对布拉格了如指掌。
晚上出去喝酒游荡,他带我们看老城广场边上的卡夫卡故解,指出在我们脚下有个巨大的矿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老的敌意》——北岛
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二十世纪开始的岁月,在汉堡和不来梅之间的小镇沃尔普斯韦德(Worpswede)聚集着不少艺术家和作家,包括里尔克。
他们一起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在狂欢之夜乘马车郊游。
其中有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画家就像姐妹俩,金发的叫波拉,黑发的叫克拉拉。
里尔克更喜欢金发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坏这对理想的双重影像。
在观望中,一场混乱的追逐组合,待尘埃落定,波拉跟别人订了婚。
里尔克选择了黑发的克拉拉,与她结婚生女。
七年后,波拉因难产死去,里尔克写下这首《安魂曲》献给她。
这段插曲,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里尔克的诗歌写作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纵观里尔克
的一生,可谓动荡不安,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四年间,他就在欧洲近五十个地方居住或逗留。
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写照。
里尔克的这两句诗“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尤其在当今乱世,或许可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对于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说,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写作、如何理解并处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甚至是房地产商,挥金如土,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如果卡夫卡从未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书,整天忙着算版税,他能写出《城堡》和《审判》这样改变世界小说景观的作品吗?如果保尔·策兰的父母没有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没有饱经流亡之苦,会留下《死亡赋格》、《卡罗那》等伟大的诗篇吗?
要说谁不想既过好日子,又写出伟大的作品呢?而这“古老的敌意”就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两者似乎不能兼得。
也许有人会提出反证,比如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做过保险公司的高管,度过平静的一生,怎么也会写出《弹蓝色吉他的人》这样美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实在表面的平静中,也可以找到某种潜在的“古老的敌意”。
比如,他从小想当作家,
遭到父亲反对,只好去学法律,取得律师资格后进了保险公司。
他其实一直生活在父权意志的阴影中。
我想从这两句诗出发,从三个层面谈谈“古老的敌意”。
就社会层面而言,“古老的敌意”是指作家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紧张关系。
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中,作家都应远离主流,对所有的权力及其话语持怀疑和批判立场。
在今天,作家不仅是写作的手艺人,同时也是公共事物的见证人或参与者,这种双重身份的认同构成写作的动力之一。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种社会性的“古老的敌意”,几乎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当今世界,金钱与权力共谋的全球化取代了东西方冷战的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瞬息多变因而也更加危险。
除了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抵抗外,在一个庸俗化和娱乐化主导的商业时代,我们也必须对所谓“大众”的主
流话语保持高度的警惕——在“民主化”的旗帜下,文学艺术往往会沦为牟取暴利的工具。
作家必须持有复杂的立场和视角,在写作内外做出回应。
而这“古老的敌意”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政治不过是短暂而表面的现象,如过眼烟云。
作家要有长远而宽广的视野,包括对世界、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入观察与体验。
如果继续推进,必然会触及到语言层面,那么“古老的敌意”指的是作家和母语之间的紧张关系。
任何语言总是处在起承兴衰的变化中,作家要通过自己的写作给母语带来新的活力,尤其是在母语处在危机中的关键时刻。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说:“语言是与刽子手步调一致的。
因而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语
言。
”三十多年前,中国人生活在以“毛文体”代表的官方话语的巨大阴影下。
这种自1949年以来逐渐取得垄断地位的官方话语,几乎禁锢了每个人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甚至恋爱方式。
那年头,词语与指涉的关系几乎都被固定下来,比如,“太阳”就是毛泽东,“红色”就是革命,“母亲”就是祖国或者党。
正是当时处于地下状态的现代诗歌,向这种僵化的官方话语提出挑战,最终打破了“与刽子手步调一致”的语言的牢笼,承前启后,推动了现代汉语的转型与发展。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困境,现代汉语陷入新的危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语言垃圾的时代。
一方面,是无所不在的行话,包括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是沉渣泛起的语言泡沫,包括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
这两种语言看似相反,却存在着某种同谋关系。
在所谓全球化的网
络时代,这种新的“与刽子手步调一致的”语言,与三十年前相比,虽表现形式相反,但同样让人因绝望而感到无力。
每个作家应正视这一现实,通过写作恢复汉语的新鲜、丰富与敏锐,重新为世界命名。
最后是作家与自身的紧张关系,即作家对自己的“敌意”。
换个通俗的说法,作家不仅要跟世界过不去,跟母语过不去,还得跟自己过不去。
在我看来,一个严肃的作家,必须对自己的写作保持高度的警惕。
我在最近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写作是一门手艺。
与其他手艺不同的是,这是心灵的手艺,要正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一意孤行,否则随时都可能荒废。
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手艺人,都要经受这一法则的考验,唯有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人生来就
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目睹某些同时代艺术家和作家的转变,让我深感惋惜,并借此不断提醒自己:与其说他们中很多人是被金钱被权力打败的,不如说是被自己打败的。
换句话说,就是不再跟自己过不去,不再跟自己较劲儿了——其实这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这道防线都没有,就算是向这个世界彻底投降了,同流合污,无可救药。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一个需要不断追问和质疑的时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古老的敌意”为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提供了特殊的现实感和精神向度。
我想顺便提一下所谓的“粉丝现象”。
这本来是娱乐圈的事,现在扩展到文学界和整个文化界。
我认为,这与我们文化中的“低幼化”(infantilization)倾向有关。
“低幼化”是从精神分析学借用的概念,主要指人们自动降低智力水平的趋向。
正如印度学
者阿希斯·南迪所指出的:“那么上千万人所经历的痛苦就将只能存活在人类的意识边缘,就像往常那样,成为代代相传然而渐渐褪色的回忆”。
在这个意义上,某些作家和学者不再引导读者,而是不断降低写作标准,以迎合更多的读者。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我们文化(包括娱乐文化在内)不断粗鄙化、泡沫化。
在我看来,“粉丝现象”基本上相当于小邪教,充满煽动与蛊惑色彩。
教主(作者)骗钱骗色,教徒(粉丝)得到不同程度的自我心理安慰。
让我们再回到本文的开头,回到里尔克的《安魂曲》的诗句中:“因为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古老的敌意”。
其实可怕的不是苦难与失败,而是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知。
如果在大国兴起的广告牌后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赤贫,我们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