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的含义
后现代主义派
建筑特点:
(1)丰富和发展了几何形体的建筑构图, 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特征,但又包 含多样变化的细致处理。 (2)注意配合环境特点,进行有个性的 建筑设计。 (3)在建筑造型中构造性与雕塑性并重。 (4)精致的细部处理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 塔,他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 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 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 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 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 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 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 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 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条件
(1)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审美水平的提 升和审美视觉的变迁。 (2)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缩影。 (3)大众文化的兴起为后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社 会空间。 (4)是现代主义涉及发展的必然的结果。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是一场反叛现 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 思想、理念和方法。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 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 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 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代表作:栗子山母亲之家
在这座建筑中,文丘里一反现 代主义建筑常用的平屋顶、方 盒子的造型,而采用了传统建 筑常用的坡屋顶,表现出对文 化传统的重新发现和重视。然 而,文丘里并非一味的返古复 旧,母亲之家仍是现代的。这 一点很明显:烟囱偏向一边, 而非正中。在对称轴线上又有 一条圆弧计的比较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后现代主义
波普运动
—一种流行文化的开始
“最近几十年中,没有任何一场艺术运动比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生在纽约和伦敦的,后来被 称为波普艺术的运动那样,在一个通俗化的水平上与应用艺术如此无法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POP”一词是”popular”的变体。意思是通俗的、流行的、大众化的。
英国画家查理德·汉戴尔顿:“通俗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机智
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
发展演变而言的。
后现代设计产生背景
设计是:
1.与艺术有关(与美感或审美经验有关或追求造型)
2.与生产及生产技术有关(追求经济性) 3.与解決问题有关(追求实效,追求经济性) 4.与创造力有关(追求新的观点及新的形式)
5.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关(追求说服力)
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
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 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 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 论著则较少。
作品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 毛 泽 东 ︾
“用热点传播符号 表达流行文化” 作品要素: 肖像题材的代表作
取之于媒体
︽ 坎 贝 尔 汤 罐 头 ︾
作品要素:
“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相同视觉符号组成
隐去单一母题
重复构成
︽ 二 百 一 十 个 可 口 可 乐 瓶 ︾
作品要素:
“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相同视觉符号组成
隐去单一母题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后现代主义(Postmo derni 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
后现代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它是一种来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同时也是一种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的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批评权利和信仰的系统。
它认为政治党派联盟是基于短期利益,而非长期忠诚;信仰的好坏基于对其的个人体验。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在生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但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暗示着它本身的存在也大有问题。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在后现代主义的浸淫下变得相当模糊、淡化,这就难免导致文化生态的平衡和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
而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将导致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一切都无所谓真假、善恶、美丑、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之别,便不需要价值判断,而只有一种存在意义了)。
在中国目前面临精神危机和道德失范的情况下,在这种消极主义将价值颠倒的恶浪中,某些后现代主义的极端主张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是由于后现代主义以上的缺陷以及它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 as),德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德国思想威力最强大的哲学家”和“西方学界的领袖人物”。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后现代的突出特点
首先,它是后工业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 术膨胀和泛滥的新时代。 其次,后现代的知识发展特征是,一切知 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及商品化 。
再次,后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颠倒了 文化的原有定义,反对传统标准文化的各种创 作原则,扬弃传统的语言、意义系统、形式和 道德原则。走向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无 深度,通过汇总眩目的符号、色彩和光的组合 去建构,使人唤不起原物的幻象和影像,满足 感官的直接需要。
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反前卫。后现代主义 对关于艺术地位的沉思极其漠视,即使说不是 抱有敌意的话。在这一点上,说后现代主义是 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 不会有误,或者甚至是反智的。后现代主义经 常自嘘最提倡宽容;但它绝不能容忍任何意识 形态的贡献或末世论(乌托邦或解放的蓝图)。 它质疑不断创新的追求,瓦解最好的艺术骑士 乃媒介、表现手段与图像学等等的英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 在灵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 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 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由于后现代主义 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 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 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 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 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 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后现代主 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 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 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的缘起
早在1870年前后,英国画家约翰 瓦特金斯 查普曼就曾提到过“后现代绘画”一词,用来 指称那些据说比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还要现代和 前卫的绘画作品。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最先在建筑界被冠名提出的。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一种是用传统建筑元件通过新的手法加以组合;另一种是将传统建筑元件与新的建筑元件相混合,最终求得设计语言的双重解码,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射、叠加等手法,既为行家所欣赏,又为大众所喜爱。
后现代主义家居设计,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乐观年代。
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中,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弊端是用同一种方式对待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从而忽视了地方的和人们的修改一需求。
后现代主义的装饰主义派与乡土风格、地方风格有所区别,在环境艺术的表现上更具有刺激性,往往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
它强调自我的个性展示,不受形式的束缚,不拘谨于时代的脉搏里,只要喜欢,什么都是可能的。
后现代主义的作用就是否决形式主义,除去其他浮面的修饰,重视美感,运用装饰结构,构筑出理性化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影响到家具上表现在我国的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左右,主要是以板式家具的出现为标志的。
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对传统文化格外推崇,从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素材,并结合现代主义家具设计风格而设计出的具有十足个性的后现代主义家具。
“后现代”的兴起显然暗合了当代设计潮流。
简单说,后现代家具就是集实用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品位化于一身的家具设计风格。
它们大都选用上好材质并结合现代家具的直线型与古典的个性化反叛。
像:直角沙发、靠椅、矮桌、方桌和方几深得明式家具的的端庄神韵,又不失现代家具简约而得意洋洋的时尚感。
同品位高尚,严谨得近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像挣脱了父母的孩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的年轻与灵动。
叛逆的、游戏的、洋洋自得的,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涌入了我们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宣扬文化的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部分,且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又表现出了古典的回归。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1现代主义: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间,欧美出现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称为现代主义运动,至此工业设计的概念才得以确立。
现代主义运动主要标志是:德国工业同盟建立,包豪斯学校成立以及美国设计的职业化。
期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彼得·贝伦斯,“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建筑师,主要作品是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设计的标识(AEG标志),工业产品(电风扇、电水壶、钟表),以及厂房(涡轮机制造工厂)等。
格罗皮乌斯,1919年创办包豪斯学校(包豪斯的建立是现代主义真正确立的标志),这个校长主要作品首先当然有包豪斯校舍,还有就是1912年建成的德国法古斯工厂,1929年柏林西门子住宅区,and so on。
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的旗手”。
最有名气的作品有朗香教堂、巴黎郊区萨沃伊别墅、马塞公寓。
密斯凡德罗(空格是点儿),他与美国的赖特以及以上两位设计师齐名,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的经典设计是“巴塞罗那椅”。
此外还有德国新国家美术馆,范斯沃斯别墅。
唔~上面好几个建筑师,其实早期的设计师是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的,下面是职业工业设计师啦。
雷蒙·罗维,法国人在美国从事设计工作。
作品有改造过后的复印机、改进的可口可乐字体、电冰箱、流线型“灰狗”长途汽车等。
德雷福斯,最著名的作品是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是他提出的。
除了以上提到这些与现代主义设计联系紧密的名字外,还有很多现代流派如荷兰风格派、美国功能主义、意大利轮廓、式样主义及流线型设计等。
他们不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但现代主义正因为这些设计思潮和组织的出现而在二十世纪中叶走向繁荣。
所以说可以归为现代主义设计的产品有很多啦,像什么瓦西里椅、红蓝椅、S型钢管椅、福特T型车也算啦~:2: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课程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课程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推动,“后现代主义”一词进入了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的视野。
不过,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观点,后现代主义对课程改革的启示等问题,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一、后现代主义的界定⒈难以捉摸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含义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简单而公认的描述。
◆“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法国的《世界报》于1981年模仿《共产党宣言》首句句式向读者宣布这个消息。
◆多尔在他的《后现代现代课程观·中文版序》中说,“我们正不可改变、无以逆转地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后现代的时代。
这个时代尚且过新,无法界定自身,或者说界定的概念过于狭隘,无以表达后现代性。
”⒉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比较。
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必须把它置于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中去考察。
有三种观点:◆“后”现代主义,是时代分期的一个概念,即“现代”之后进入“后现代”,两者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关系。
◆“非”现代主义,也可称反现代主义,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超”现代主义,即“高度现代化”,是一种发展了的、更加完善的现代化,是现代主义的新面孔和新发展。
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思性、批判性文化思潮。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二、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⒈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科技和理性陷入恶性发展。
在两次大战中,被现代科技武器灭绝的生命达到7000多万。
◆人沦落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
管理和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科学化,社会生产和管理成了庞大、严密和无情的机器体系,人成了这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05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意义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与颠覆
后现代主义与 解构主义文学 挑战传统文学
观念
01
• 质疑普遍真理和客观价值 • 强调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与 解构主义文学 颠覆传统文学
创作手法
02
• 质疑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叙事 结构 • 强调拼贴和混杂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03
解构主义文学的特点与表现
解构主义文学的主题与风格
01
解构主义文学的主题多样
• 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意志 •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和文化矛盾
02
解构主义文学的风格独特
• 强调反讽和戏谑 • 融合多种文学流派和手法 • 体现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解构主义文学的语言与修辞
解构主义文学的修辞手法丰富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的比较分析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反传统的 文化运动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都强调多元性和不确定
性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在文学中的表现
• 反对现代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 • 质疑普遍真理和客观价值
• 强调文本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 质疑传统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 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 质疑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叙事结构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修辞手法丰富
• 使用隐喻、象征和寓言等修辞手法 • 创造多层次的文本结构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后现代多样
• 强调拼贴和混杂 • 使用非线性叙事和元小说技巧 • 融合多种文学流派和手法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独特
• 创造多层次的文本结构 • 质疑传统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艺术学概论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和文学流派,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现代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强调创新、反传统、反理性,以及对个人主观感受和情绪的表达。
在现代主义作品中,形式、技巧和内容常常进行大胆的实验和革新。
例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等都是现代主义的代表流派。
而后现代主义则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其背景是对现代主义反叛以及后工业社会、消费文化的来临。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多元、折衷和混合,它吸收了多种文化和艺术风格,并且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规则。
后现代主义强调开放性、反思性和对话性,对于全球化、文化同质化和大众文化等问题也有着深刻的关注。
尽管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强调创新和实验,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规则和形式。
其次,两者都关注个体和社会的边缘群体,对于社会不公和不平等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
此外,两者都受到科技和文化变迁的影响,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和文化变化。
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现代主义对于形式和内容的革新为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供了基础。
而后现代主义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革新的范围和深度,将其引入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领域。
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艺术流派,共同构成了20世纪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篇章。
后现代主义的界定LX
后现代主义的界定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
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
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这种他们所崇尚的主义。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后现代主义产生与发展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科技和理性的负面效应得以充分展现正是借助了自然科学的建立,西方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把科技推向了极端。
资产阶级一方面依靠科技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把科技和理性变成了获得私利和殖民掠夺的工具。
从而使国内的危机和矛盾不断激化,也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市场中的不平衡状况,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浅说后现代主义及其建筑理念和建筑艺术
浅说后现代主义及其建筑理念和建筑艺术中文三班:米小娟2007020337李孟霞2007020325一、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一)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一般说来,“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在普通大众心里,尤其是大学生心目中,它所代表的含义是叛逆、反传统、非物质、超越主流、夸张、荒诞……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做了一些调查,节选了几个比较有代表的说法,这些都是来自学生,分别是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1、一个发达的社会体制,以自我为中心。
追求一些高于物质的东西。
2、应该是以现代主义为比较对象,是它的继承与发展。
源于现代主义但不同,从社会角度来看,应该是对社会另一个方面的……也许是负面的思考。
3、首先弄清现代主义,它是20世纪初左右的一种艺术形式,他们用区别于之前写实的艺术形式,加以抽象和升华,类似于中国的写意画。
后现代主义就很好理解了,在超越主流的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下,以更加夸张的艺术手法,表达我们的生活艺术。
4、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创造‘整体情景’等等,从而,促使了‘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偶发派’和‘表演派’的出现”。
基本上,这四点已经说出了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最基本理解,或者说不同流派对后现代主义不同的阐释。
绝大多数理论家都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体现在各种艺术领域的,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等等,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是由多种艺术融合而成的,它无法让人对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精准界定。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甚至说:“后现代主义其实是一个大杂烩。
我看其中有两个相反的趋向。
一个是‘新学院派’,它抄袭古典主义,但这一派人并不去复兴真正的古典精神,不过摆弄而已……另一趋向是逃避一切规律,提倡‘爱怎样搞就怎样搞’,把互相矛盾的东西杂在一起。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挑战,其起源于20世纪的思想潮流。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核心理论观点,对社会学的启示以及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
将对后现代主义与其他社会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独特之处。
结尾将探讨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对社会学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释,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后现代主义在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它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颠覆和挑战。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社会学、阐释、起源、核心理论观点、启示、影响、比较、意义、重要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引言: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和社会理论,它对传统现代主义和现代社会学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境、相对性和多元性,在对待现代社会问题和个体行为上持怀疑态度,强调了知识相对性、多元文化、权力关系和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在社会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为传统社会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启示和研究方向。
后现代主义不仅挑战了现代社会学的权威性和普遍性,还提出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新解释和理解。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读和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和方法论。
本文将围绕后现代主义这一主题展开阐释和深入探讨,探讨其起源与发展,核心理论观点,对社会学的启示,与其他社会学理论的比较,并分析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 正文2.1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在社会学领域,后现代主义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让-福科•利奥塔提出的。
利奥塔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后现代时代。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现代主义价值观和观念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调多元文化、相对主义和不确定性的世界观。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通常与20世纪中叶的发展相关。
后现代主义赞扬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摒弃了现代主义可靠性、理性和真实性的观点。
1.后现代主义音乐对于音乐领域,后现代主义是以复杂的、晦涩的、非常规的格式来表现的。
他们进行重复构建,循环、断奏以及随机地切换音轨,以此来展现出音乐的复杂性和唯一性。
这种风格被一些音乐家和乐迷所倾倒,比如工业、极端金属和实验音乐。
2.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主要是受到了法国的先锋文士艺术图景和分类叙述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意和含义方面受到了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章中不使用线性叙述,而是通过时间的前后次序变化使读者感到不安。
他们更喜欢使用多种语言、各种文化象征,以及在小说中加入各种新文体。
3.后现代主义电影后现代主义的电影特征主要是不线性叙述,采用多种象征表达的手法。
为了展示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多样性、模糊性和可代替性的观点。
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电影制作人和导演将其运用到他们的电影中,比如大卫·林奇、伍迪·艾伦和昆汀·塔伦蒂诺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强调多元、多样、存在并相互转化。
他们不信奉社会、历史或文化至上,而是认为世界是一个继续扩展的多元性场,没有一个被称为历史进程的单一的中心。
这种哲学的一个实例是德里达的“无所期望”与“打破二元论”理念。
5.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追求创意性和高度创造性,把“边缘性”、“多义性”和“过渡性”作为他们的核心观念。
他们倡导“意大利的Trasvanguardia”(跨前卫)和众多的后现代主义流派,如英国的“Young British Artist (YBA)”。
结语后现代主义在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拒绝某种确定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强调多义性、异质性和无序性。
这种思想与现代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对立,但同时也超越了现代主义的种种难题,成为了一个新的现实。
后现代主义--简
后现代主义风格(Post-Modernism)
特征:
• 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 • 2、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 • 3、娱乐性、以及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
现代主义: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忽视人的情感和环境的作用。
1.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 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普艾特一伊戈(Pruit-lgoe)住宅
• 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 在英文中,“后现代”(Post Modern)和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ism)的内容是 不相同的。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 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而后现代主义,则 是以一种风格为特征的设计运动。
•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上述特征,既是 一种对历史产物反思的结果,同时又是历史发展 的一种必然。 • 新材料、新技术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不仅能最大 限度地成为现实,而且还具有多样化的可能。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3)斯特林· 詹姆斯 (James Stirling)[英]
1926年-1992年
现代主义 的结构、 古典主义 的装饰、 波普风格 的细节
《后现代建筑语言》
剑桥大学图书馆学术厅外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4)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1907-)[巴西]
悉尼歌剧院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7)丹下健三(Kenzo Tange) 山畸实(Minoru Yamasaki)
1964代代木体育馆
1977纽约世贸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8)任佐· 皮阿诺(Renzo Piano)[意大利]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第八章后现代主义在今天的文论中,后现代主义无疑是最常见的一个术语。
由于它包括了从麦当娜到元叙述、从后福特主义到色情小说的几乎一切事物,所以也可能被某些人认为毫无意义。
但无论如何,后现代主义是今天无法回避的一个术语。
这里应该首先说明一下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和后现代性的区别。
在国内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中,有些人将这三个术语混为一谈,而实际上它们表示三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这三个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简单地说,后现代是个时间概念,指后期资本主义,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跨国资本时期,亦即现代化之后的时代。
后现代性是个社会学概念,指后现代时期的社会特征,涉及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历史和哲学含义。
后现代主义是个风格概念,指后现代时期文化艺术表现的特点,包括建筑、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电视等各个门类。
在这三个概念中,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
后现代性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富于更多的社会历史和哲学意义;而后现代主义则比较狭隘,侧重于文化和美学特征。
就真理、理性、科学、进步和普遍解放等宏大叙事而言,由于它们被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思想的基本特征,所以后现代性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
对后现代性来说,那些期望不仅历史地受到怀疑,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危险的幻觉,因为它们使种种历史的可能性陷入了观念的束缚。
这种现代性的“专制体系”粗暴地破坏真实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情地取消差异,将所有的“他性”变成沉闷的同一性,还常常表现出一种极权政治。
它们是些“捉摸不定”的东西,通过在人们眼前晃动可能的理想,分散人们对政治变化的注意。
它们包含危险的绝对主义信念,相信变化的生活方式和认识能够基于某种终极的、无可怀疑的单一的原则:理性或历史规律,技术或生产方式,政治乌托邦或普遍的人性。
与现代性相反,对于“反基础论”的后现代性,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的、不确定的,由纯粹的文化成规和传统形成,没有可以认同的始源或宏伟的目标;而所谓的“理论”,大部分只是说明这些继承下来的习惯和机制的一种浮夸方式。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
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1)反主体性(counter subjectivity) 后现代主义哲学继尼采的“上帝死亡”的口号之后,提出“主体死亡”、“人已死亡”的口号,他们的意思是说主客二分式的主体和人的概念不现实,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人类中心论”已破灭。
(2)反普遍性及反同一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差异无所不在,即使在重复中也有差异出现,无差异的世界是苍白枯燥的世界,传统哲学以普遍性(universality)、同一性(identity)为人的最高本质,只能使人成为丧失个性、无血无肉无情感的抽象的人。
(3)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独立自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
这就是说,世界本身有语言的结构,语言不是人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体系。
每一件已知的事物都是由语言来中介着的,所谓事实、真理只是语言上的。
在他们看来,“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我”。
这样,人就从西方传统哲学所讲的以人为中心的地位而退居到为语言所掌握的地位。
但语言又总是不确定的,并且随言说者的不稳定的情绪而动摇不定。
因此,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多元的和解构的[4]。
(4)内在性(internality)如果说不确定性主要代表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那么内在性则代表使人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
这表明后现代主义哲学不再具有超越性(transcendence),它不再对精神、价值或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是对环境、现实、创造的内在适应。
当代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
当代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在当代哲学领域,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后期,主张批判性地审视现代性的观念和结构。
它挑战了传统的哲学观点,试图打破固有框架和二元对立,强调多元化、相对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后现代主义在当代哲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对权力、真理和知识的怀疑态度。
它认为知识和真理是相对的,受历史、文化和语境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挑战了现代哲学中的大敘事,主张没有绝对的真理和价值观念。
例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Derrida)提出了解构主义,强调文字的多义性和语言的不稳定性,从而颠覆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影响后现代主义不仅影响了哲学领域,还深刻地影响了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
在文学作品中,后现代主义以其碎片化的叙事、模糊的现实边界和自我反思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作家的关注。
艺术家们通过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现实的怀疑和批判。
建筑领域也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打破了传统建筑的规范和限制,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批评与反思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但也受到了批评和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过于悲观和怀疑一切,导致了对真理和价值的相对主义观点,削弱了思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后现代主义也被指责为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使得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后现代主义的未来展望尽管后现代主义存在诸多争议,但其对当代哲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挑战了传统的观念和结构,促使人们更加开放地思考和探讨。
在未来,后现代主义或许会继续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文化,激发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在当代哲学中,后现代主义扮演着重要角色,引领着思想的风向。
尽管存在争议,但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思想的新视角,促使我们审视和重新思考那些久经沉淀的观念。
因此,我们应该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后现代主义的启示,努力探索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哲学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后现代主义的含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个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产生于现代主义之后。
批判传统和正统。
但它反对“科学的独裁性”。
宣扬要有超越人类理性、道德和历史辖制的思想自由。
在此意义下,后现代主义有创造性、批判性和建设性。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后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在哈桑看来,后现代的特征是对抗现代性,颠覆现代社会已有的体系,建立新的秩序。
通过研究,他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为“不确定的内在性”。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的主要特性,主要体现为中心的消失和对于本体论的再认识。
后现代主义思潮使社会标准发生改变,社会结构向多极化转变。
“内在性”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特征。
“内在性”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模糊性、多元论、间断性等等。
具体表现为:
(1)设定相对主义。
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角度。
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
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
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上占优先地位。
(2)后现代主义将人的主体地位模糊化,人成为某种破碎的不完整的形象。
尤其反对神圣的绝对主义,而倡导把人还原为日常
的普通凡人,弱化了其影响力。
(3)后现代主义主张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批判“唯一中心”、“单一视角”、“一元方法论”等,强调价值标准的多
元化。
三、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对确定性的批判、否认“同一性”或普遍性,这对于反对绝对主义、冲破传统或僵化程式具有一定意义。
后现代主义看到了现代主义泛滥造成的危害,从根本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论”,对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操作范式进行抨击、解构,这无疑有利于我们慎重、合理地思考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从而有可能使我们通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第一,后现代主义可能导致过渡膨胀的相对主义。
它承认不确定性.无限夸大不确定性的作用,把不确定性视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思想路径.极有可能导致极端相对主义。
按后现代主义的极端相主义观点,一切都不具备确定性,那么,一切都没有普遍性,一切知识、真理都没有权威性,显然,这是非常荒谬的。
第二,后现代主义盲目弱化人的主体性。
然而,一些后现代主义者在此问题上的极端化主张——完全否认主体客体的区分、彻底否认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则有可能使人们盲目放弃人对自然、人对他人可能拥
的合适的权利。
即是说,这不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不利于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第三,多元价值取向是价值的评判标准模糊,使后现代主义下的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变得相当模糊、淡化,以致于后现代主义抛舍理想和责任。
后现代主义极为乐意于消解责任,认为责任是现代主义者一厢情愿地戴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后现代人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责任,更没有必要让责任的重担压垮自己的双肩。
后现代主义漠视理想和责任的态度,极易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我们的理想建树和责任感培植构成威胁,诱使人们沦落为没有理想、不讲责任、目光短浅的庸夫。
而事实上,我们这个时代尤其需要崇尚理想,担负责任和义务陷阱。
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视角去看待后现代主义,正确的地去认识和分析它,准确把握和预测其未来的走向,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功能,避免错误和陷井。
参考文献:
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