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观潮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一)第28课《观潮》 P202周密一、词语解释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理解背诵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答:(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三、简答答: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
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二)第29课《湖心亭看雪》 P206张岱一、词语解释1、是日更定。
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
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
白:指酒杯。
二、句子翻译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翻译:(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8 观潮 教案
28 观潮周密课前活动: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查出文中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学习目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师生解决文中的难词难句,并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重难点:重点: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难点: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揭题: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
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
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说)神游过什么名胜?可否去过钱塘江看到钱江涌潮?没去过的同学别遗憾,老师把这一奇观录了下来,想不想先睹为快啊?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吧!下面请同学们眼观耳听心悟,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我可不能白给你们看啊。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师生解决文中的难词难句,并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自学指导(一)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放录象}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3、可以将作者及钱塘江大潮的历史讲一下。
[说明]这一激情导语及钱塘涌潮的录象放映,目的在于创设吸引、感染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其产生对美好境界的向往,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自学指导(二)1、同学们,眼见了实际的大潮算是我们去旅游了一次,下面再让我们走进南宋词人周密的《观潮》中去神游这一“天下之伟观也”的钱塘江大潮,感受周密那笔卷惊涛,墨泻江潮的杰作。
观潮导学案29
主备人:付娟课型:导学课时间:姓名:课题:28、《观潮》课时:2课时审核人:内容导航:2分钟【学习目标】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一、自主学习(温馨提示:我自学,我快乐!自学过后要接受教师小检测,加油!必胜!)10分钟1、填空:《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
著有、等。
2、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 shū( )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二、合作探究:(我探究,我收获!温馨提示:先看问题再读文本,省时高效!可以深情朗读,边读边圈点、记录,限时15分钟)1、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28、《观潮》
原文: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倏尔:忽然; 略不相睹: 彼此一点也看不见。略不,一点 也不;略,微、一点; 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译文: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 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轰隆隆的响,声音就像山崩地 裂。
原文: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赏析课文第二段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 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 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 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演习船只众多 阵势变化多样
战斗激烈
作战技艺娴熟
声势浩大
撤退迅速
吴儿弄潮
译文: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 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着 花纹,手中拿着十幅大彩旗。
原文: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
于鲸波万仞中;
鼓:鼓动,振作;溯迎而上:逆流迎潮而上; 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万仞: 形容极高;
译文: 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 流迎潮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 之间时隐时现。
原文: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自:从; 既望: 农历八月十六日。“望”为农历八月 十五日,“既”是“过了”的意思。 盛: 旺盛。引申为“壮观”;
译文: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是潮水最壮观的时候。
原文: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 当……时; 其: 代指潮;
海门: 浙江入海的口子,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舸: 船;
译文: 一会儿,烟雾消失,波涛平静, 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有假设 的敌方战船被火焚毁,随着波浪 漂去。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8《观潮》(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 观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德育目标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
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活动与探究一、说话训练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
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二、写作训练请你展开想像,把文中的四幅画面改写成四个场景描写的片断,用第一人称改写。
三、开放探究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以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荒秽,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bì,增添,补助)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为加粗的字注音。
徘徊铭彰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悉皆怪石③植松与桂④遂命之曰“右溪”3.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请选原文的句子回答。
28课观潮
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 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 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 寒。
课堂练习:
一、解释划线的词语。
l、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农历十六日 ) 2、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 用水淋洗 )
3、人物略不相睹
(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
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江岸 )
5、珠翠罗绮溢目
( 满眼 )
二、下面这段文字也是写观潮的,请你一边读一边将 划线的词语换成文言词语(在课文里找)。读完后拿 它跟课文作一比较,看课文中哪些语句属于夸张性的 描写,把它摘出来。
我站在塘基上,等待着潮来。 不久( 既而 ),从远方传来了雷鸣似的响声(大 声如雷霆),大家都伸长脖子向海门望去。 潮果然来了,最初只像一条白线( 仅如银线 ), 从远处慢慢而来,越近越快,声势异常雄伟壮阔( 势极雄豪 )。忽然( 倏尔 )风驰电掣似地从塘基 下奔过,高不过几尺,形状好像釜里想沸的水。奔 驰过后,江水增高了,颜色也变得异常的浑浊。 课文里属于夸张性的描写的语句有: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 如雷霆tíng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zhāi 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者﹨是也。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 艟méng 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 ﹨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 舞刀﹨于水面者,如履lǚ平地。倏shū尔﹨黄烟 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观潮》课件(12张PPT)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2、本文以 观潮
融合,
正面描写
为线索, 记叙 和 描写 相
和
侧面描写 相结合。
13、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校阅水军” 和“吴中健儿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 军演戏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 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 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28 观潮
一、基础知识
作者是 周密 , 南宋 词人,字
,
号
、
等,宋亡不仕。本文选
自 《武林旧事》 。
二、重点翻译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不久逐渐逼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三、理解性默写
1、演习战船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阵势变化之多的句子是: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
4、双方演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演习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描写吴儿外形和风俗的句子是:披发文身。 7、最能体现吴中健儿弄潮之技的句子是:
旗尾略不沾湿。
8、点明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从侧面烘托观潮之盛的句子是: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和虽席地不容间也。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上午11时56分9秒11:56:0922.4. 13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 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 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 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 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 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 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 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 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 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 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 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 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 热闹。
所有这一切,在周密心目中都 是大平盛世的象征,是令人向 往的。今天看来,这种景象恰 恰反映了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 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 又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 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 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 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 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 已。”(《<武林旧事>跋》)其实,周密这 种思想情绪渗透全书,《观潮》一丈自然 也有表露。对此,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 遭际来考察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无需 去求全责备。
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
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 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 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烘托又称“衬托”、“映衬”,
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 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 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
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 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 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 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8观潮(周密)
28.观潮学习目标——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反复诵读课文。
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周密(1232--1308),宋末词人。
字公瑾,号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
尝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四水潜夫。
周密和吴文英(梦窗)齐名,旧称“二窗”。
2.关于钱塘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
2.文章结构3.对话文本(1)钱塘观潮是古今盛事,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 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描绘又以比喻、《观潮》观潮水:天下伟观气势磅礴 阅水军:军容整饰演习精彩 赞泳者:技术高超大显才能 数观众:没有席位热闹非凡 景象雄伟情景动人技术高超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8《观潮》导学案
28《观潮》导学案主备人:周瑞兰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课型:新授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组号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品读赏析课文,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的意思。
学习重点:1、生字和常用词汇。
2、体会课文在结构安排、语言组织、描写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学习难点:1、了解历史背景。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一、课堂独学:(30分钟)1、知识链接---简介南宋观潮盛事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2、播放近年中秋前后的钱塘潮视频以及课文朗读录音。
3、默读全文,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课文,解释下面加点词。
天下之伟观.也()仅.如银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身百变()虽席地不容间.也()以此夸能.()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方.其远出海门()而.旗尾略不沾湿()吞天沃.日()4、重点语句翻译(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二、课堂对学:(10分钟)1、朗读全文。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全文四段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第二课时一、展示独学成果(10分钟)1、每组5号展示解词,6号评价。
2、每在4号展示译句、段意,3号评价。
二、群学,课文内容理解:(15分钟)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2、第一段按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答:3、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答:4、最后一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答:三、展示、反馈(10分钟)四、课堂检测:(5分钟)1、解释加点的虚词①浙江之.潮()②方其.远出海门()③以.此夸能()④舞刀于.水面()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略.不相睹()②弄旗、标枪..()③吴儿善泅..()..()④披发文身⑤溯迎..()..而上()⑥鲸波万仞⑦僦赁..不容()..看幕()⑧席地。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记住仅、沃日、穷、尽、 舸与等重点词解释。 3、会翻译重点句子。 4、理 清文章结构
模块一: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模块二:句子翻译、课文背诵(重点) 感情理解(难点)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 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 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 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 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 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kuí ),风格清雅秀 润,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词集 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存词150余 首。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 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 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 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 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 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潮来前:人山人海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战 马齐头并进
潮去时余韵犹在
雄 伟 壮 观
当……时 发、起
几乎,将近
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连接着天 6.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7.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战船
8.既而尽奔腾合五阵之势 穷尽
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马 舞动
10. 略不相睹
举
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11.倏尔黄烟四起 忽然
12.人物略不相睹 一点儿也不 13.随波而逝
去
14.一舸无迹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méng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 山。烟消波静,则一舸(gě)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观潮》课件
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
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漫天卷地
风高怒号
—— 钱江潮的余威 ——
两丈来高
拓展学习
C H A P T E R F O U R
下列句子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更多精品PPT模板:/ppt/
点击进入
课后阅读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观潮》
感谢观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件PPT模板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 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1.在包图网出售的PPT模板是免版税类(RF:Royalty-Free)正版受《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法》和《世界版权公约》的保护,作品的 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包图网所有,您下载的是PPT模板素材的使用权。 2.不得将包图网的PPT模板、PPT素材,本身用于再出售,或者出租、出借、转让、分销、发布或者作为礼物供他人使用,不得转授 权、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权利。
观潮
目录
C O N T E N T S
01
02
03
04
背景知识 认字识词 课文赏析 拓展学习
背景知识
C H A P T E R O N E
海水白天涨落叫做潮,夜间涨落叫做 汐,所以海水涨落也叫潮汐。潮汐现象是 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 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随着地球、 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 这种力的作用也呈周期性变化。于是,这 种周期性的潮汐现象就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8课 观潮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南宋作 家,原籍济南,后为湖州(今浙江湖州市) 人。课文选自周密的《武林旧事》,这是周 密在南宋灭亡之后追忆往事的一部作品。武 林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即现在的杭州。
1. 读准字音。 艨(mé)ng 艟( c)hōn倏g( ) shū
泅( qiú) 舸( )gě 雉( ) 溯z(hì ) 僦( sù) 绮( j)iù 溢( ) qǐ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 自天来。
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 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 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 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虽席地不容闲也 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比喻
海潮图
夸张
引用
色 形
雄豪之美 声
势
演习船只众多
阵势变化多样
演习
图
水兵技艺娴熟
演习中战斗激烈 演习后撤退迅速
视听结合
宏 大 之 美 动静结合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腾身百变,
精
弄潮图
——正面描写
<<长相思>> • 灯辉辉。月微微。帐暖香深春漏迟。梦回闻子规。
欲成诗。未成诗。生怕春归春又归。花飞花未飞。
<<浪淘沙>> • 柳色淡如秋。蝶懒莺羞。十分春事九分休。开尽
楝花寒尚在,怕上帘钩。京洛少年游。谁念淹留。 东风吹雨过西楼。残梦宿酲相合就,一段新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28.观潮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 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 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 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 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 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 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 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 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 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 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 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 “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一词多义辨析:
观潮 观 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势
看。
景象。 气势。 阵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词类活用解释: 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江干上下 十余里间, 珠翠罗绮溢 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 物皆倍穹常 时,而僦赁 看幕,虽席 地不容间也。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 余里之间,满眼都是 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 衣裳的观众,车马太 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 比平时的价格加倍的 高。而租用看棚的人 (非常多),中间即 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 间也不容有。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2.皆披发文身。 (文:本指花纹,名词;这里用作动 词,刺刻花纹。)
疑难句子翻译: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大的景象。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随波而逝。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 仅剩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逐渐消失。
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总领全文,点名题旨,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 时间。然后对潮水做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 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 为下文做铺垫。
第28课《观潮》教案(鲁教版初一下)
第28课《观潮》教案(鲁教版初一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读难生字字音,把握\'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明白得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讲自己一那么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判。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讲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假如学生讲得不行,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判假设不知如何讲起,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1分钟〕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quot;壮观天下无\'的\'钞票江涌潮\'。
三、简介南宋观潮盛事和作者。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青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形,既衬托了钞票江涌潮的奇伟壮美,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投影显示标题、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四、整体感知。
1.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录音、画面。
2.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1〕给以下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雷霆A 、ting B.tin〔〕。
②杨诚斋A、zai B.zhai〔〕③艨艟A、mongtong B.mengchong〔〕④如履平地A、lu B.lu..〔〕⑤倏尔A、shu3 B.shu1〔〕⑥一舸无迹A、ge B.ke〔〕⑦善泅A、qiu2 Bqiu3〔〕⑧僦赁A、jiu1 nin B.jiu Knin〔〕⑨罗绮A、qi2 B.qi3…〔〕⑩鲸波A、qiong B.jing〔〕〔2〕给以下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讲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观潮课件 新人教版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 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 元朝后所写。
周密在《武林旧事· 自序》中写道:“ 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 梦寐,而感慨系之矣。” 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 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武 林旧事>跋》)
这是一场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 将士功夫过硬、声势浩大、战斗激烈、让 人回味无穷的水军演习。
禁中例观潮于“天高图画”。高台下瞰,如 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萧 台蓬岛也。
注: 禁中:宫中,帝王居住的地方,禁止常 人入内,所以叫禁 中。散:sǎn 伞的本字。 • 译文:宫中体例,(天子、皇后)这时是在“天高图画” 堂上观潮。(他们从)高台上往下看,(潮涨、水军演习 等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京都的游人远远地向 (堂)上望去,(只见天子仪仗)黄伞、雉尾扇在九天之 上,真像神台、仙岛啊。
百里闻雷震,惊清来似雪。——孟浩然 欲识潮头高几许?月山浑在浪花中。 ——苏轼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
解释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读准字音
雷霆
tí ng
沃日 wò 履 焚 穹
lǚ
艨艟 méngchōng 倏尔 泅
shū
乘骑 jì 舸 仞
gě
rèn
fén
qióng qǐ
qiú
jiùlì n
yǐn
僦赁
京尹
绮
28-观潮(201908)
• •
•
•
学 习 文 中 精 彩 生 动 的 语
的 特 点 。
体 会 文 中 自 然 美 与 人 文
健 儿 高 超 的 弄 潮 技 术 。
了 解 水 军 演 习 的 动 人 情
了 解 钱 塘 江 潮 雄 伟 壮 观
学 习 目 标
言 美 景的
描 相 及景
写 融 吴象
。 合 中。
作者及背景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
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 宋灭之后隐居杭州不仕。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 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 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 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 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 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 搏斗的勇敢精神。
;seo优化பைடு நூலகம்司 seo优化公司
;
;
则繁会克谐 镇军将军 父允 不保俄顷 表疏屡上 五年 曰粲 立射营 固当式遵先典 砥锋挺锷 我是以有治洲之役 身驰贼庭 以一大钱当两 肉刑不可悉复者也 不设轜旐鼓挽之属 尚书仆射 为将佐十余年 又齐王为司空 中书令如故 慧琳道人并周旋异常 徙督益 永绝恶原 岂不善哉 人才甚 美 先是 百姓用力於为钱 缘大橦 甚异焉 臣未能临瀚海 《孝经》师一人 南郡太守 皆束带门外下车 玄败於峥嵘洲 征义恭为侍中 虔之厉色曰 阻山烬党 寻改领游击将军 汉东京省中谒者令 何可胜计 安帝义熙中又置 迁散骑常侍 遥以鄮令司马文寅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霆
lǚ
艨艟
shū
乘骑
qiú
如履平地
qió nɡ
倏尔
jiù lì n
善泅者
nònɡ
倍穹
僦赁看幕
弄旗
课文赏读 课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的段意。
1、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 景象的?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 行描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课文赏读 3、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 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4、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结束在“烟 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 法?有什么作用?
3、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 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 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 后撤退迅速。 4、动静结合,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 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1、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观也” 总结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 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 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 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2、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 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 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 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 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 出来。
观 潮
周 密
南宋观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 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 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 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 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 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 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 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 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全文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 场面众多,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 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 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 事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 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借墨如金,用语十分简 练的结果。
比较阅读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 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 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上阕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 潮水汹涌的气势;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 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