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观潮 (2)

合集下载

28 观潮 教案

28  观潮  教案

28 观潮周密课前活动: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查出文中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学习目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师生解决文中的难词难句,并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重难点:重点: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难点: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揭题: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

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

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说)神游过什么名胜?可否去过钱塘江看到钱江涌潮?没去过的同学别遗憾,老师把这一奇观录了下来,想不想先睹为快啊?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吧!下面请同学们眼观耳听心悟,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我可不能白给你们看啊。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师生解决文中的难词难句,并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自学指导(一)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放录象}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3、可以将作者及钱塘江大潮的历史讲一下。

[说明]这一激情导语及钱塘涌潮的录象放映,目的在于创设吸引、感染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其产生对美好境界的向往,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自学指导(二)1、同学们,眼见了实际的大潮算是我们去旅游了一次,下面再让我们走进南宋词人周密的《观潮》中去神游这一“天下之伟观也”的钱塘江大潮,感受周密那笔卷惊涛,墨泻江潮的杰作。

观潮导学案29

观潮导学案29

主备人:付娟课型:导学课时间:姓名:课题:28、《观潮》课时:2课时审核人:内容导航:2分钟【学习目标】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一、自主学习(温馨提示:我自学,我快乐!自学过后要接受教师小检测,加油!必胜!)10分钟1、填空:《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

著有、等。

2、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 shū( )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二、合作探究:(我探究,我收获!温馨提示:先看问题再读文本,省时高效!可以深情朗读,边读边圈点、记录,限时15分钟)1、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观潮》课堂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观潮》课堂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观潮》老师:上课!学生: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首诗。

(课前,我先搜集了一首胡仲弓的《钱塘江待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文内容比较浅显,与本文有共同之处;写法上也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钱塘江待潮胡仲弓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大家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景色?学生很兴奋,看得出他们已经发现了端倪。

我叫了几个同学,他们回答得都很好。

学生: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老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学生:从“石塘”一词看出来的。

老师:石塘就一定是钱塘江吗?在好好想想,诗里面有暗示的。

学生:从“吴越”一词看出来的。

吴越是江浙一带,再加上潮水的景观就能看出是钱塘江大潮。

老师:不错,同学们肯定纳闷:这首诗怎么没有题目,下来我们一起看这首诗的题目。

(多媒体出示诗题——钱塘江待潮-(宋)胡仲弓)老师:这是南宋诗人胡仲弓写的一首描绘钱塘江大潮的诗,看来大家发现了诗里面的秘密。

下来大家一起读一遍这首诗,找找看哪些语句写出了钱塘江的怎么样的气势。

学生齐读。

学生:“涛喧万鼓鸣”一句写出了潮水声音巨大,像千万个鼓敲响一样。

老师:涛声巨大,声赛鼓鸣,说得很好。

还有谁?学生:“江翻晴雪卷”一句能看出来潮水来势凶猛。

老师:“雪卷”怎么理解?真是写雪花吗?学生:应该是浪花像雪花一样卷起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老师:是呀,把浪花比作雪花,写出了浪花的壮美。

好,下来我们看今天要学习的文章题目。

(多媒体展示题目《观潮》-周密)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周密的一篇文章《观潮》,下来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学生:周密:字公瑾,又号四水潜夫,南宋著名词人、著《齐东野语》、《武林归事》等笔记。

老师:好,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一:作者知识)周密(1232~1298),字公瑾,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南宋著名词人、笔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观潮》2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观潮》2

• 观 潮 • 海潮图-----雄伟壮观 • 演习图-----场面宏伟 写 • 与侧面烘 • 弄潮图-----身怀绝技 合 • 观潮图-----盛况空前
正面描 武艺高强
托相结
• 学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观潮
• 一、说话训练 • 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 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 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模拟 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 二、写作训练 • 请你展开想像,把文中的四幅画面改写成四个场 景描写的片断,用第一人称改写。 • 三、开放探究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右溪记 •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 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
• 1.pái huái mí nɡ zhānɡ • 2.①江合 ②全都 ③种植 ④就 • 3.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 4.第一层为第1自然段,写右溪的位置、 特点和两岸的景色。 • 第二层为第2自然段,叙述整治“右溪”的 价值和开发的经过,点明“右溪”名称的 由来。
• • • • • • • • • • • • •
1.为加粗的字注音。 徘 徊 铭 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②悉皆怪石 ③植松与桂 ④遂命之曰“右溪” 3.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请选原文的句子回答。
4.全文可分两层,如何划分?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段): 第二层( 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配套练习参考答案21?桃花源记?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B2. (1)咸全、都〔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4〕规方案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古意为交织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古意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意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2〕后/遂无/问津者〔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时乱二、〔一〕1.东晋渊明2.〔1〕通“邀〞邀请〔2〕又〔3〕做标记〔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美好生活,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答复。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境。

22?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2〕灵异〔3〕这〔4〕香气〔5〕形体、身体〔6〕应当〔7〕隐居的人〔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观潮》课件(1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观潮》课件(12张PPT)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2、本文以 观潮
融合,
正面描写
为线索, 记叙 和 描写 相

侧面描写 相结合。
13、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校阅水军” 和“吴中健儿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 军演戏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 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 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28 观潮
一、基础知识
作者是 周密 , 南宋 词人,字



等,宋亡不仕。本文选
自 《武林旧事》 。
二、重点翻译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不久逐渐逼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三、理解性默写
1、演习战船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阵势变化之多的句子是: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
4、双方演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演习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描写吴儿外形和风俗的句子是:披发文身。 7、最能体现吴中健儿弄潮之技的句子是:
旗尾略不沾湿。
8、点明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从侧面烘托观潮之盛的句子是: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和虽席地不容间也。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上午11时56分9秒11:56:0922.4. 13

八年级上语文目标检测答案(朝阳)完全对的上

八年级上语文目标检测答案(朝阳)完全对的上

21桃花源记1.shâ tiáo yí jùn qiün yüo jÿn yì2.⑴陶渊明潜元亮晋⑵渔人的行踪时间发现进入离开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⑷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无人问津3.沿着对……感到诧异走到……的尽头消失整齐的样子类邀请到计划4. ⑴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⑵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⑶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5.A6.D7.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土地平坦宽广的,房舍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

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8.A9. (1)顺(沿) (2)整齐的样子10. (1)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3)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11. (1)活动 (2)穿戴 (3)心情12. C13.束缚,拘束停止1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5.不是,只是作出抚琴样子,反映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16.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22短文两篇1.xÿn tái tiáo dú fán yū xiâ zhuï yì xiǎn2.⑴《全唐文》唐代刘禹锡⑵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ing 名、灵、青、丁、经、形、亭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⑷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⑸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⑹《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⑺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3.名:有名鸿:大调:调弄,这里指弹奏丝竹:奏乐的声音劳:使……劳累蕃:多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益:更加植:立鲜:很少宜:应当4.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 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 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 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 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 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 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 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 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 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 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 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 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 热闹。
所有这一切,在周密心目中都 是大平盛世的象征,是令人向 往的。今天看来,这种景象恰 恰反映了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 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 又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 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 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 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 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 已。”(《<武林旧事>跋》)其实,周密这 种思想情绪渗透全书,《观潮》一丈自然 也有表露。对此,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 遭际来考察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无需 去求全责备。
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
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 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 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烘托又称“衬托”、“映衬”,
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 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 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
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 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 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 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语文八年级上册 28课《观潮》梯度练习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 28课《观潮》梯度练习答案

28课《观潮》梯度练习答案
一、①sù②lǚ③gě④qióng ⑤qǐ⑥méng chōng ⑦jiùlìn ⑧shū⑨yǐn
二、宋周密临安钱塘江
三、丝毫举枪善于泅水身上画着文采逆流迎着潮水
形容浪头极高租用一席之地的空地当……时
用水淋洗看见船去,往高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忽然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②烟雾消散后江面又平静下来,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③击鼓奋勇争先,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

④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但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高超)的技能。

⑤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五、读文答题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农历十六日②连接着天③一会儿④冲荡太阳
2.翻译句子
①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②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③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橫画的)银白色的线。

3.江横玉系腰
4.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由远及近状写海潮气势。

6.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⑤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8观潮(周密)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8观潮(周密)

28.观潮学习目标——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反复诵读课文。

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周密(1232--1308),宋末词人。

字公瑾,号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

尝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四水潜夫。

周密和吴文英(梦窗)齐名,旧称“二窗”。

2.关于钱塘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

2.文章结构3.对话文本(1)钱塘观潮是古今盛事,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 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描绘又以比喻、《观潮》观潮水:天下伟观气势磅礴 阅水军:军容整饰演习精彩 赞泳者:技术高超大显才能 数观众:没有席位热闹非凡 景象雄伟情景动人技术高超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 观潮》课件 新人教版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 观潮》课件 新人教版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江岸上上下下十多里路,满眼都是华丽 的服饰, 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百货之物,价格 比平时加倍的高,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 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一词多义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景象 观看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连词,一直到 凭借 • 以此夸能 • 几乎 • 仅如银线 只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 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 ng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 声/如雷霆 tí 雄豪。杨诚斋 zhāi 诗云“海涌银为郭,江 jì 腰”者/是也。 横玉系 每岁/京尹 yǐn /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 méng 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 chōng 分合 /五阵之势,并有/乘骑jì /弄旗/标枪/舞刀 /于水面者,如履 l 平地。倏 shū 尔/黄烟四 ǚ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起,人物/略不相睹
10.如履平地

踩,走
11.倏尔黄烟四起 忽然
12.人物略不相睹 一点儿也不 13.随波而逝

• 一舸无迹 • 为火所焚
船 Wéi,表示被动
14.吴儿善泅者数百
15.皆披发文身
游泳
画花纹,动词
1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巨波 17.珠翠罗绮溢目
满 高
18.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19.而僦赁看幕
租用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到 十八日是潮水最盛大的时候。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 一条银白色的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 大得像雷霆万钧,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 雄伟豪壮。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 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观潮配套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观潮配套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3.词类活用 (1)乘骑. 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动词用作名词,指马) (2)饮食百物皆倍穹. 常时(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高过)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为……所”表被动) (3)倒装句 ①出没于鲸波万仞中(介词结构“于鲸波万仞中”后置) ②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介词结构“于水面” 后置)
28 观 潮
1.一词多义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动词,表判断,可译为“是” . (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介词,表被动) . 海涌银为郭(动词,成为) .
) 势极雄豪( 名词,气 罔不因势象形(名词,形状) .
随波而逝(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 . (3)而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连词,表转折,可 . 译为“但、却”等)
仅如银线(副词,几乎,将近) . (4)仅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连词,仅仅) .
2.古今异义 (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 举枪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田径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两个词:奔,疾驶;腾,腾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跳跃着奔跑。
5.助学背囊 (1)主题思想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 面、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以及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人与自 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 亡国之怨。 (2)文脉结构
海潮潮来之状:雄伟壮观 自然美 演兵之形:精彩动人正面描写 人文美 观潮之状 弄潮之势:勇敢矫健 风俗美 观潮之盛―→盛况空前―→侧面烘托

八年级上册28.《观潮》 复习课 2

八年级上册28.《观潮》 复习课 2

形:仅如银线 色:玉城雪岭
描写角度
声:声如雷霆
把海潮从远方奔涌 到眼前的形状、颜 色、声势都生动地 表现了出来。
势:吞天沃日
比喻 描写方法 夸张 概括上文,呼应首句,增强作者 引用: 这样写的逼真感和真实性。(进 一步描绘了海潮波澜壮阔的气势) 渲染潮涌之状
课文赏析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 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 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 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2、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 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 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 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 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 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毛泽东《七绝· 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运用了 披、持、争、 鼓、 溯、迎、出没、
腾身等动词。
你认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赞叹弄 潮儿本领的?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课文赏析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第 四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江岸连绵十多里地,满眼都是华丽的 服饰,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和百货的价 格都比平时加倍的高,可租用看棚的人 (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 来。 这段写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其成因 有: 1 江口成喇叭形,宽处超过 百里,窄处仅十里,涨潮 时,巨大的海潮涌向狭窄 的江面,自然形成壮观的 海潮。 2 河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 潮水涌进时受阻,高掀上 天,前浪受阻,后浪又到, 潮水就奔腾咆哮、排山倒 海。 因此,观钱塘江潮水成了 古今盛事。
钱塘江潮的成因
熟读课文,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深入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 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古人 又称浙江大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夸张说 法吗?为什么?
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 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 文要义于首句。古人称钱塘江大潮“壮 观天下无”符合实际,不是夸张,因为 这一奇观举世无双。


宋•周 密
玉城雪岭
玉城雪岭
吞天沃日
(势 )
吞天沃日
声 如 雷 霆
交叉潮
彩船弄潮
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声如雷霆
吞天沃日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
观”、“人声鼎沸”、“风号浪 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2.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领会蕴含的 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 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 思想感情。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 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 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 衬”,“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 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 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写作贵奇,奇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满足其 好奇心。《观潮》“奇”在何处?
预习查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测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 的情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8课 观潮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8课 观潮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南宋作 家,原籍济南,后为湖州(今浙江湖州市) 人。课文选自周密的《武林旧事》,这是周 密在南宋灭亡之后追忆往事的一部作品。武 林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即现在的杭州。
1. 读准字音。 艨(mé)ng 艟( c)hōn倏g( ) shū
泅( qiú) 舸( )gě 雉( ) 溯z(hì ) 僦( sù) 绮( j)iù 溢( ) qǐ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 自天来。
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 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 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 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虽席地不容闲也 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比喻
海潮图
夸张
引用
色 形
雄豪之美 声

演习船只众多
阵势变化多样
演习

水兵技艺娴熟
演习中战斗激烈 演习后撤退迅速
视听结合
宏 大 之 美 动静结合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腾身百变,

弄潮图
——正面描写
<<长相思>> • 灯辉辉。月微微。帐暖香深春漏迟。梦回闻子规。
欲成诗。未成诗。生怕春归春又归。花飞花未飞。
<<浪淘沙>> • 柳色淡如秋。蝶懒莺羞。十分春事九分休。开尽
楝花寒尚在,怕上帘钩。京洛少年游。谁念淹留。 东风吹雨过西楼。残梦宿酲相合就,一段新愁。

《观潮》原文及赏析

《观潮》原文及赏析

《观潮》原文及赏析《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分享文言文《观潮》ppt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ppt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观潮》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观潮》课件
潮中表演(第3段) 观潮之人(第4段)
在这些“潮”中, 哪种潮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潮伟观 :形
色 声 势 战技娴熟 战斗激烈 作战勇猛 精湛的技艺 勇武的精神
演习雄观:军威雄壮
弄潮奇观 :优美的泳姿
观潮盛况:用观潮之盛再次衬托出江潮之伟观、演习之雄
观、弄潮之奇观
在作者的笔下,江潮与人潮融为一 体,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 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自然美与人 文美相互融合,互为映衬,给读者极其 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 陶。
作业: 请运用课文中的词句, 为浙江之潮拟副对联。
策划:屠元成 李冬梅 郑少艾 制作:曹琦 审核:刘飞耀 责编:梁 兵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
农历十六日 当……时 忽然 一点点 去,往
3.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 被 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阻塞
画着文采
6.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
本文的题目是“观潮”,请同学们通读课文, 想一想,全文写的仅仅是江潮吗?
江潮(第1段)
观潮
人潮
弄潮之人 潮中练兵(第2段)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8课
观 潮Leabharlann 观 潮周 密京尹 yǐn 倏尔 shū
艨艟 méng chōng 一舸 gě
善泅 qiú 万仞 rè n
倍穹 qió ng
溯迎 塞途
僦赁
sù sè
jiù lì n
词语预习检查: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程纲.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程纲.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一)识字与写字在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字,通行的行楷字, 提高书写的速度。

(二)阅读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额度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5、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6、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三)写作1、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资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2、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3、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四I)口语交际1、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2、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3、课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

能用文字、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3、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单元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
周密
钱塘江潮的成因
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其成因 有:
1 江口成喇叭形,宽处超过 百里,窄处仅十里,涨潮 时,巨大的海潮涌向狭窄 的江面,自然形成壮观的 海潮。
2 河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 潮水涌进时受阻,高掀上 天,前浪受阻,后浪又到, 潮水就奔腾咆哮、排山倒 海。 因此,观钱塘江潮水成了 古今盛事。
(势)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战 马齐头并进
读准字音
tínɡ ménɡ chōnɡ

雷霆
艨艟
乘骑

如履平地
shū
倏尔
qiú
善泅者
qiónɡ
倍穹
jiù lìn
僦赁看幕
nònɡ
弄旗
词语反馈练习:
1.天下之伟观也
景象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农历十六日
3.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 发、起 4.仅如银线 仅仅
二自然段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检阅水军,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 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 上一样。
就像玉砌的城墙、大雪覆盖的山岭一样,连接天空涌来,洪大的声音好 像雷霆一样,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震动摇撼,冲激飞溅,(好像要)吞下天空、淹没太阳,气势非常雄伟 豪壮。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杨万里的诗句 : “海水涌起,就像银子堆起来的城墙。钱塘江横卧大地, 潮水像给它系上了一条白玉的腰带。 ”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第四自然段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江岸连绵十多里地,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和百货的价格都比平 时加倍的高,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 地也不会空下来。
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请同学们 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
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 着各种姿态,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可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表显示他们 (高超)的技能。
疏通文意
第一自然段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 八日是海潮最盛的时候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
当潮水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仅仅像一条银线;过了一会儿, (潮 水)渐渐涌近,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描写方法
比喻 渲染潮涌之状
夸张
引用:
概括上文,呼应首句,增强作者 这样写的逼真感和真实性。(进
一步描绘了海潮波澜壮阔的气势)
比较阅读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 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 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 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上阕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 水汹涌的气势;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 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
作者简介
周密
• 字公谨,号草窗,原籍 济南,后迁吴兴(今属 浙江)。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 职,宋灭后不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 能书画。著有《武林旧 事》、《草窗词》、 《齐东野语》。
• 《观潮》选自《武林旧 事》,是他进入元朝后 所作。
潮来前:人山人海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吞天沃日
风景画 涨潮奇观 水军演习
风俗画 吴儿弄潮 观潮盛况
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 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
接下来作者从形状、颜色、声音、 气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水进行了描绘, 请说出下面句子或词语是描写潮水的哪 些方面。
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形、色) 大声如雷霆 (声)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势)
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连接着天
6.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7.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年 8.既而尽奔腾合五阵之势 穷尽 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马 舞动 举
10.如履平地 踩,走 11.倏尔黄烟四起 忽然 12.人物略不相睹 一点儿也不 13.随波而逝 去
14.吴儿善泅者数百 游泳 15.皆披发文身 画花纹,动词 1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巨波 17.珠翠罗绮溢目 满 18.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高 19.而僦赁看幕 租用 20.虽席地不容闲也 许,使
课文赏析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只
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 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
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
随波而逝。
随着波浪流走了。第三自然段来自静动静
水军操练图
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吴中 健儿在惊涛骇浪中所作的精彩表演? 请摘记出来。
运用了 披、持、争、鼓、溯、迎、出没、 腾身等动词。
你认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赞叹弄 潮儿本领的?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珠翠罗绮溢目, 车马塞途”,
“虽席地不容闲 也。”
说明了什么?
观潮图
第四段写观潮人众多与上文写江 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
由远到近的顺序
水军演习写得扣人心弦,水军表演的 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却结束在“烟消 波散”的静景中,这采用的什么写法? 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动静相衬的写法
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铺垫
艨艟数百 分列两岸
奔腾分合 乘弄标舞 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 一舸无迹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 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 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 水上表演之精彩。
风景画 涨潮奇观 水军演习
风俗画 吴儿弄潮 观潮盛况
正面描写
浙江之潮,天
下之伟观也。
侧面描写
形:仅如银线 色:玉城雪岭 描写角度 声:声如雷霆
势:吞天沃日
把海潮从远方奔涌 到眼前的形状、颜 色、声势都生动地 表现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