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8.《观潮》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一)第28课《观潮》 P202周密一、词语解释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理解背诵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答:(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三、简答答: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
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二)第29课《湖心亭看雪》 P206张岱一、词语解释1、是日更定。
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
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
白:指酒杯。
二、句子翻译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翻译:(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
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是南宋文人周密的作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一则:连......都。
为:介词,被。
而:表转折,但。
略:一点点。
以:凭、靠。
夸:显示。
塞途(sè tú ):堵塞(dǔ sè)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一词多义】观:观潮:观看(动词)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1]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仅如银线:几乎,将近[1]为:“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成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是[1]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
(助词)[1] 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1]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1]观潮词类活用①天下之伟观也(观: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③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文”通“纹”,原指花纹,这里做动词。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高)【句式】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同时点明主旨)2.方其远出海门(省略句)观潮(点击图片放大)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倒装句)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7.震撼激射(省略句)8.吴儿善泅(倒装句,也可为“善泅吴儿”)【拓展阅读】写作背景: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著名的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作者也兴致勃勃地来到钱塘江边,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场面深深震撼着,他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巧妙结合...观潮结束后,他回想起汹涌的潮水发出滔天巨响、岸边的看潮的人群齐声惊叹,他的内心以为那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触动......终于,他再也不能忍受内心的平静,一定要把这壮观场面记录下来!仿佛一幕幕都已呈现在他的眼帘;他拿起毛笔,笔走如飞、行云流水;仅用了两百余字,便把钱塘江潮的宏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观潮》课文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期。
这一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江边,等待着大潮的到来。
起初,江面上风平浪静,只有远处的船只在水面上缓缓移动。
突然,有人喊道:“潮来了!”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条白线从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显现出来。
那白线越来越近,越来越粗,像一堵移动的墙向我们扑来。
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大潮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潮头高达数米,犹如一座移动的山峰,汹涌澎湃。
江水翻滚,白浪滔天,一片壮观的景象。
大潮过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但人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被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深深打动。
赏析:
《观潮》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奇观的壮观景象。
首先,课文通过描述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时间和地点,为读者设定了一个具体的场景。
接着,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先描绘江面的平静,再描绘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描绘大潮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潮水比喻为“一堵移动的墙”、“一座移动的山峰”,形象地表现了大潮的气势和力量;将大潮的声音比喻为“轰隆隆的巨响”,生动地描绘了大潮的震撼效果。
最后,课文以人们对大潮的深深感动作为结尾,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观潮》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观潮的特点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图表分析等方法,观察和记录潮汐的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分析和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潮汐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你们去过海边吗?有没有观察过潮汐? - 你们对潮汐有什么了解?2. 学习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潮汐? - 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潮汐的高度和时间?3. 实验与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潮汐实验和观察。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潮汐的特点和规律。
4. 延伸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潮汐的时间表和潮汐的高度图表,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为什么潮汐的高度和时间会有规律? - 这种规律与哪些因素相关?5. 小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潮汐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潮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这节课上,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潮汐特点和规律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改进: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具体地观察潮汐的变化。
初中语文文言文《观潮》原文、译文、疑难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观潮》原文、译文、疑难解析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
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钱塘江大潮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原文】《观潮》宋代: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朦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初二人教版上册语文《观潮》课文及教案
初二人教版上册语文《观潮》课文及教案教师教案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
下面带给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二人教版上册语文《观潮》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观潮》课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汪。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海马汽车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布季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大的奇异歌舞升平。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深奥难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请同学们找出第一段中你特别欣 赏、喜爱的语句,并简单加以评 点赏析。
赏析课文第一段:海潮图
“伟观”、“势极雄 表现海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豪” ---银线 写出远眺海潮的形态、颜色、光泽。
玉城雪岭-- “城”、“岭”表现出潮水渐近时,潮头之 高大,如坚固的城墙、高耸的山岭扑面而来、 连天涌来,其形状、态势让人心惊。“玉”、 “雪”则写出了潮水翻涌,洁白如雪,晶莹 似玉的浪花状貌,给人以美而壮观之感。 吞天沃日-- 试换作“遮天蔽日”如何?“遮”、“蔽”只表现
农历十六
当……时 忽然;一点点 被;去、往
画着文彩
阻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敌船”为火 所焚,随波而逝。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 仅仅剩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 逐渐消失。
迹,仅有“敌船” ﹨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qiú 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sù 迎而上, 出没mò于﹨鲸波万仞rè n中,腾身百变,而旗 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qǐ ﹨ 溢目, 车马塞sè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qió ng常时,而﹨僦赁jiù lì n 看幕,虽﹨席 地﹨不容间也。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 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 如雷霆tí ng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zhāi 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者﹨是也。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艨艟mé ng 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jì ﹨弄旗﹨ 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lǚ平地。倏 shū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 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gě 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观潮》课件(12张PPT)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2、本文以 观潮
融合,
正面描写
为线索, 记叙 和 描写 相
和
侧面描写 相结合。
13、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校阅水军” 和“吴中健儿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 军演戏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 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 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28 观潮
一、基础知识
作者是 周密 , 南宋 词人,字
,
号
、
等,宋亡不仕。本文选
自 《武林旧事》 。
二、重点翻译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不久逐渐逼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三、理解性默写
1、演习战船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阵势变化之多的句子是: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
4、双方演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演习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描写吴儿外形和风俗的句子是:披发文身。 7、最能体现吴中健儿弄潮之技的句子是:
旗尾略不沾湿。
8、点明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从侧面烘托观潮之盛的句子是: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和虽席地不容间也。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上午11时56分9秒11:56:0922.4. 13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 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 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 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 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 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 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 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 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 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 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 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 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 热闹。
所有这一切,在周密心目中都 是大平盛世的象征,是令人向 往的。今天看来,这种景象恰 恰反映了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 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 又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 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 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 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 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 已。”(《<武林旧事>跋》)其实,周密这 种思想情绪渗透全书,《观潮》一丈自然 也有表露。对此,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 遭际来考察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无需 去求全责备。
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
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 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 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烘托又称“衬托”、“映衬”,
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 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 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
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 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 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 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语文八年级上册 28课《观潮》梯度练习答案
28课《观潮》梯度练习答案
一、①sù②lǚ③gě④qióng ⑤qǐ⑥méng chōng ⑦jiùlìn ⑧shū⑨yǐn
二、宋周密临安钱塘江
三、丝毫举枪善于泅水身上画着文采逆流迎着潮水
形容浪头极高租用一席之地的空地当……时
用水淋洗看见船去,往高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忽然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②烟雾消散后江面又平静下来,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③击鼓奋勇争先,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
④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但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高超)的技能。
⑤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五、读文答题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农历十六日②连接着天③一会儿④冲荡太阳
2.翻译句子
①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②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③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橫画的)银白色的线。
3.江横玉系腰
4.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由远及近状写海潮气势。
6.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⑤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8观潮(周密)
28.观潮学习目标——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反复诵读课文。
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周密(1232--1308),宋末词人。
字公瑾,号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
尝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四水潜夫。
周密和吴文英(梦窗)齐名,旧称“二窗”。
2.关于钱塘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
2.文章结构3.对话文本(1)钱塘观潮是古今盛事,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 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描绘又以比喻、《观潮》观潮水:天下伟观气势磅礴 阅水军:军容整饰演习精彩 赞泳者:技术高超大显才能 数观众:没有席位热闹非凡 景象雄伟情景动人技术高超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八年级上册28.《观潮》
势:吞天沃日
比喻 描写方法 夸张
概括上文,呼应首句,增强作者这样写 引用: 的逼真感和真实性。(进一步描绘了海 潮波澜壮阔的气势)
渲染潮涌之状
课文赏析
读第二段,这一段写什么?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除开头仍是一句总述,水军演习写得扣人心弦, 水军表演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水军演习的动人场景
演习船只众多
泳 技 高 超
溯迎而上;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 不沾湿;
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吴中 健儿在惊涛骇浪中所作的精彩表演? 请摘记出来。
运用了 披、持、争、 溯、迎、出没、 鼓、
腾身等动词。
你认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赞叹弄 潮儿本领的?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课文赏析
读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发、起 不一会儿
连接着天 用水淋洗
……是也: 就是这样的景象
马 然后
一点儿 长官 战船 舞动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 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 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忽黄烟四起,人物 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 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写观潮人数之多
2、课文是怎样写观潮人数之多的?
观 潮 之 人 多 数 十里余间 四马塞途 席地不容间 场面宏大 观众之多 拥挤之极
4、文章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 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 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 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改写
酒泉子 (潘阆) 自制曲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 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观潮》课件
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
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漫天卷地
风高怒号
—— 钱江潮的余威 ——
两丈来高
拓展学习
C H A P T E R F O U R
下列句子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更多精品PPT模板:/ppt/
点击进入
课后阅读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观潮》
感谢观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件PPT模板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 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1.在包图网出售的PPT模板是免版税类(RF:Royalty-Free)正版受《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法》和《世界版权公约》的保护,作品的 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包图网所有,您下载的是PPT模板素材的使用权。 2.不得将包图网的PPT模板、PPT素材,本身用于再出售,或者出租、出借、转让、分销、发布或者作为礼物供他人使用,不得转授 权、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权利。
观潮
目录
C O N T E N T S
01
02
03
04
背景知识 认字识词 课文赏析 拓展学习
背景知识
C H A P T E R O N E
海水白天涨落叫做潮,夜间涨落叫做 汐,所以海水涨落也叫潮汐。潮汐现象是 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 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随着地球、 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 这种力的作用也呈周期性变化。于是,这 种周期性的潮汐现象就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ppt课件(人教版)
3.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 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披”“持”“挣”“鼓”“迎”“上”“出”“没” “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 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 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
观潮
周密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简介钱塘潮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又叫(海宁潮)或( 江潮),每年中秋大汛,前来观潮的人日夜络绎不绝,自古以来蔚 天下奇观。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 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 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 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 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 经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5.谈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潮的气势。 操练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
出表现,这都是正面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 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 领高强,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 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百;
(忽9然、)以此夸能;
(战船)
(用,凭借)
(夸耀,显示)
八年级文言文《观潮》知识点总结梳理
八年级文言文《观潮》知识点总结梳理八年级文言文《观潮》知识点1、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流入杭州湾。
钱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别宏伟,是因为钱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
出海口宽达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缩到二十公里,而到了盐官镇附近,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进。
由于里边江道突然变窄,所以大量潮水被两岸夹住;又加上这一带河床高低悬殊也很大,从而向东流的江水冲击着由东向西涌来的潮水,前浪叠后浪,互相拥挤、堆积,进到盐官镇时江道最窄,形成最高峰。
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形成闻名中外的天下奇观。
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观潮的最好时候,所以人们竞相前往海宁观潮。
2、词语解释横卧:横躺着。
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屹立:高耸地直立着。
横贯:横向贯穿。
本课指钱塘江潮头从这岸到那岸横着通过去。
余波:指大潮过去以后剩下的波浪。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
人声鼎沸是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
水天相接:江面和天际会合,指地平线。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很大。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
山崩地裂多发生在地震的'时候,本课形容潮来的声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
漫天卷地:漫,满、遍。
漫天卷地是铺天盖地的意思。
本课形容大潮余波水势汹涌。
3、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具体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
这一段先交代观潮的时间、地点。
接着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及远处的小山、近处的建筑,从而写出了潮来前的平静。
之所以写潮来前的平静,是为了给潮来时的景象作铺垫,使人读到“潮来时”的景象时自然与先前的“平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壮观。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观潮课件 新人教版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 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 元朝后所写。
周密在《武林旧事· 自序》中写道:“ 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 梦寐,而感慨系之矣。” 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 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武 林旧事>跋》)
这是一场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 将士功夫过硬、声势浩大、战斗激烈、让 人回味无穷的水军演习。
禁中例观潮于“天高图画”。高台下瞰,如 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萧 台蓬岛也。
注: 禁中:宫中,帝王居住的地方,禁止常 人入内,所以叫禁 中。散:sǎn 伞的本字。 • 译文:宫中体例,(天子、皇后)这时是在“天高图画” 堂上观潮。(他们从)高台上往下看,(潮涨、水军演习 等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京都的游人远远地向 (堂)上望去,(只见天子仪仗)黄伞、雉尾扇在九天之 上,真像神台、仙岛啊。
百里闻雷震,惊清来似雪。——孟浩然 欲识潮头高几许?月山浑在浪花中。 ——苏轼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
解释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读准字音
雷霆
tí ng
沃日 wò 履 焚 穹
lǚ
艨艟 méngchōng 倏尔 泅
shū
乘骑 jì 舸 仞
gě
rèn
fén
qióng qǐ
qiú
jiùlì n
yǐn
僦赁
京尹
绮
《观潮》周密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观潮》周密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本文现已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列入八上语文28课。
作品原文:观潮浙江之潮1,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
方其远出海门3,仅如银线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5,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6,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7。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8,艨艟数百9,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1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11,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12,水爆轰震13,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1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15,随波而逝16。
吴儿善泅者数百17,皆披发文身18,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19,出没于鲸波万仞中20,腾身百变21,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22,珠翠罗绮溢目23,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24,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也25。
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
词句注释:重要解释:1.浙江:就是钱塘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代词,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5.既而:不久。
6.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八上观潮文言文翻译
原文:吾尝观潮于钱塘,海波腾跃,涛声如雷,观者皆惊心动魄。
余独坐江畔,静观其变。
潮至,白浪滔天,如山崩海啸,水势汹涌,不可方物。
余心惊,然神定,静待潮去。
潮去,江面平静,微风拂面,如浴春风。
余乃起身,循江而行,望潮头,观潮尾,品潮韵。
潮头如刀,劈波斩浪,潮尾如线,蜿蜒曲折,潮韵如歌,悠扬动听。
行至江心,见一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坐船头,悠然自得。
余近前,与之交谈。
渔翁言:“吾生于斯,长于斯,潮来潮去,皆如一日。
吾虽身处波涛之中,心却宁静如水。
”余叹曰:“善哉斯言!吾虽非渔翁,然亦常观潮,每观潮,皆能感悟人生。
潮之来也,如人生之起伏,潮之去也,如人生之起伏。
人生如潮,潮如人生,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渔翁闻言,微笑曰:“子所言极是。
人生如潮,有起有落,有欢笑有泪水。
然人生之潮,唯有顺其自然,方能波澜不惊,从容应对。
”余与渔翁相谈甚欢,日暮时分,潮水渐退,余遂告辞渔翁,踏上了归途。
回首江畔,潮水已去,江面如镜,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译文:我曾经在钱塘江观潮,海浪腾跃,涛声如雷,观者都被震撼得惊心动魄。
我独自坐在江边,静静地观察潮水的变化。
潮水到来时,白色的浪涛滔天,就像山崩海啸,水势汹涌,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心惊,但神态平静,静静地等待潮水退去。
潮水退去后,江面平静,微风拂面,就像沐浴在春风中。
我于是起身,沿着江边行走,观察潮头,观看潮尾,品味潮水的韵味。
潮头像刀一样,劈波斩浪,潮尾像线一样,蜿蜒曲折,潮水的韵味像歌一样,悠扬动听。
走到江中心,我看到一位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自坐在船头,悠然自得。
我走近他,与他交谈。
渔翁说:“我出生在这里,在这里长大,潮水来潮水去,都像一天。
我虽然身处波涛之中,但内心却像水一样平静。
”我感叹道:“这话说得真好!我虽然不是渔翁,但也经常观潮,每次观潮,都能感悟人生。
潮水来时,就像人生的起伏,潮水去时,就像人生的起伏。
人生就像潮水,潮水就像人生,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读准字音
雷霆 tíng
杨诚斋 zhāi
艨艟 mé ng chōng 倏尔 shū
僦赁 jiù lìn
一舸无迹 gě
鲸波万仞 rèn
罗绮 qǐ
如履平地 lǚ
2021/3/11
善泅 qiú
7
课文赏析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 以至十八日 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 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者是也。
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 潮
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 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 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凭借这种(表演)表显示他们(高超)的技
健 儿 的
能。
英
这段写什么?
姿
2021/3/11
14
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 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
由202远1/3/11及近刻画了海潮的雄伟壮观。
9
形:仅如银线 色:玉城雪岭 描写角度 声:声如雷霆
势:吞天沃日
把海潮从远方奔涌 到眼前的形状、颜 色、声势都生动地 表现了出来。
描写方法
2021/3/11
比喻 渲染潮涌之状
夸张
引用:
概括上文,呼应首句,增强作者 这样写的逼真感和真实性。(进
这段写什么?
2021/3/11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11
除开头仍是一句总述,水军演习写得扣人心弦, 水军表演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水军演习的动人场景
演习船只众多
阵势变化多样
战斗激烈
2021/3/11
声势浩大
作战技艺娴熟
撤退迅速
12
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却结束在“烟消 波散”的静景中,这采用的什么写法? 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2021/3/11
18
2021/3/11
观潮盛况图
倍
穹
常
时
19
小结
潮来之状
观 水战之威
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
潮
观潮之盛
侧面描写
全文着眼点在 “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2021/3/11
20
问题探讨
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 和吴中健儿弄潮图“?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2021/3/11
16
课文赏析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第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四
段
江岸连绵十多里地,满眼都是华丽的 写
服饰,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和百货的价 观
格都比平时加倍的高,可租用看棚的人 潮
(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 人
八月十八日举行观
潮盛典。
Ω迎潮前有水军演
习,潮到时又有吴
地少年弄潮争标的
表演。
Ω当日从宫廷到民
间争相观看,万人
空20巷21/3,/11 十分狂热。
5
作者简介
周密
2021/3/11
• 字公谨,号草窗,原籍 济南,后迁吴兴(今属 浙江)。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 职,宋灭后不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 能书画。著有《武林旧 事》、《草窗词》、 《齐东野语》。
一步描绘了海潮波澜壮阔的气势)
10
课文赏析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 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 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 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 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 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 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 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 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 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2021/3/11
1
盐 官 一 线 潮
2021/3/11
2
2021/3/11
老 盐 仓 回 头 潮 气 势 雄 伟 的 碰 头 潮3
徐 邦 达 钱 塘 观
蒋 孝 游 奇 观 海
潮
宁
图
潮
(
(
国
国
画
画
)
)
2021/3/11
4
简介南宋观潮盛事杭州在南来自时称临安,是国都。Ω观潮地当时在临
安城南,每年农历
动静相衬的写法
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铺垫
艨艟数百 分列两岸
奔腾分合 乘弄标舞 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 一舸无迹
静
动
静
水军操练图
2021/3/11
13
课文赏析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 第
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
三
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 湿,以此夸能。
段 写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 弄
这段写什么?
2021/3/11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8
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先用一句 “浙江之潮,天下概之伟括观全也文”,点 明 ,接着交题代旨海潮最盛的 ,然 后对潮时水间作 描绘,最后用正杨面诚斋的 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 首句,又 为下文作 呼。应
铺垫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潮来之 状进行描写的?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 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 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 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 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 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 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壮 披发文身;
士 手持大旗;
形 象
争先鼓勇;
泳 溯迎而上;
技 高 超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 不沾湿;
弄潮健儿的英姿
2021/3/11
15
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吴中 健儿在惊涛骇浪中所作的精彩表演? 请摘记出来。
运用了 披、持、争、鼓、溯、迎、出没、
腾身等动词。
你认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赞叹弄 潮儿本领的?
来。
数
之
这段写什么?
多
。
2021/3/11
17
课文是怎样写观潮人数之多的?
观 潮
之
人多
数
十里余间 四马塞途 席地不容闲
场面宏大 观众之多 拥挤之极
文章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 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 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 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