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3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原苏联版图和现在版图作对比即可入题,或以奥运会的参加国引出苏联的历史。
(二)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1、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A、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B、内容——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C、影响——国内局势失控,引起东欧剧变。
③东欧剧变后,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2、过程:①1991年发生的“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8·19”事件:从根本原因(改革走入死胡同)与导火线(新联盟条约公布)两方面来分析起因,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了挽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②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及教训苏联解体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东欧剧变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影响等。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教训:①不要一味强调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②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正建设,从严惩治腐败;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认识:苏东剧变只能说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那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入下一节学习。
(世界进入多极化趋势,既给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使这些机会伴随着极大的风险)(三)冷战后的世界形势1、背景: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选教案第一章:20世纪的全球政治格局变迁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格局的形成1.3 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与proxy 战争1.4 1991年苏联解体与冷战结束第二章: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2.1 冷战后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2.2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2.3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新兴力量的崛起2.4 跨国问题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第三章:世纪之交的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外交战略演变3.2 我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3.3 我国与主要国家的关系及合作领域3.4 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实践与经验第四章:世纪之交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4.1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4.2 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链的重组4.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与互利合作4.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第五章:世纪之交的文化交流与碰撞5.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5.2 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5.3 我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与交流5.4 文化冲突与文明互鉴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21世纪初的国际政治格局重组6.1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的发起6.2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的中东政策6.3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6.4 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变动与我国的战略应对第七章: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较量7.1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新兴市场的崛起7.2 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的趋势7.3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7.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实践第八章:21世纪的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8.1 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坚持与拓展8.2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8.3 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8.4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与担当第九章:21世纪的全球经济格局新变化9.1 数字经济与的发展趋势9.2 跨国公司的角色变化与全球产业链的新布局9.3 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9.4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十章:21世纪的文化交流与碰撞10.1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挑战10.2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0.3 我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国际影响力10.4 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第十一章:国际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挑战11.1 恐怖主义活动的全球化及其影响11.2 国际反恐合作的历程与挑战11.3 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与应对策略11.4 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第十二章:人类发展与全球性问题12.1 人口增长、资源消耗与环境恶化12.2 公共卫生与全球性疾病的防控12.3 移民与难民问题及其对国际社会的挑战12.4 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创新第十三章:地区热点问题与冲突13.1 中东问题及其对全球政治的影响13.2 乌克兰危机与欧洲安全格局的变化13.3 南海争端与地区安全形势13.4 非洲之角冲突与国际社会的作用第十四章: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14.1 国际法与国际法庭的作用14.2 世界贸易组织与全球贸易规则的演变14.3 金融治理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14.4 联合国改革与全球治理结构的优化第十五章:未来世界格局的展望15.1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势15.2 、生物科技与能源技术的突破15.3 国际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5.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20世纪全球政治格局的变迁、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文化交流与碰撞、21世纪初的国际政治格局重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较量、21世纪的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全球经济格局新变化、文化交流与碰撞、国际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挑战、人类发展与全球性问题、地区热点问题与冲突、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以及未来世界格局的展望等内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必修一)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3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备考指要】1.用对比记忆法从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不同。
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
此外,外交政策的制定还受到国际形势、国内政局的影响和综合国力等因素的制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2.分阶段把握新中国外交政策内容的变化及原因,是把握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轨迹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考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指导思想:同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________等项原则的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________的外交关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和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一边倒”──坚定地站在________一边,使新中国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①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________、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新中国。
②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___个国家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2)提出:周恩来于1953年12月在会见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________、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跨世纪世界格局教案岳麓版实用教案
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方案一(一般校)【课标要求】认识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和多极化趋向增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向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水平要求]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向增强多极化趋向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过对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原由的认识,培育学生从历史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能力;经过两极格局结束后代界形势的总特色的认识,培育学生比较剖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经过对现在世界多极化趋向在不停增强的特色的理解,指引学生认识现在世界形势整体趋于和缓,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经过对多极化趋向影响的剖析,指引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深入思虑现实问题。
. 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研读的方法指引学生剖析详细史实的原由;运用比较法指引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审察目前社会现实问题。
. 感情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使现在时代发展的潮流;培育学生主动承担历史、社会给予的责任;增强反对霸权主义、促使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建立保护世界多样性的科学观点。
二、教课重点、难点:重点:多极化趋向的增强和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怎样利用并指引学生正确剖析已有知识和时势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在世界的形势。
难点:正确认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史实和影响;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出现新的不稳固要素的原由;教材篇幅较大,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相对照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忽然走向解体;怎样调换学生的活动采集资料,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课资源,表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现在多极化趋向的影响。
三、教课内容:本课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解体教课重点:格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崩溃。
第二子目:和缓与动乱并存教课重点:世界形势整体趋于和缓,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诸多不稳固要素。
第三子目:多极化趋向增强教课重点:新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现在世界是新旧格局交替的时代;多极化趋向的表现;多极化趋向的影响。
四、教课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设计:引入反应苏联解体内容的有关视频、图片资料,导入新课.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崩溃教师叙述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到苏联解体的大概过程,建议①淡化办理戈尔巴乔夫改革,讲明改革激化了各样矛盾,但并不是是苏联解体的根来源因。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研究,共同探讨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重要事件和文化现象。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历史事件回顾:简要介绍冷战结束后的世界重要事件,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政治格局演变:详细讲解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影响: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阐述各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以及我国在这种趋势下的发展策略。
1.了解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掌握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各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以及我国在这种趋势下的发展策略。
3.探讨世界文化多样性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了解如何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
4.关注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课后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化,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播放历史事件纪录片和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格局的变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人教版
然而,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需要更加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我还需要在活动前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此外,我还需要更加详细和生动地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如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极化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学术论文和在线资源,供感兴趣的学生深入研究。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对世界多极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政策文件:研究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报告,了解世界多极化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
-人物访谈:收集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访谈资料,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看法,增加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深度。
2.拓展建议:
-研究历史事件: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冷战结束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苏联解体、欧盟的成立、中国改革开放等,分析这些事件如何影响世界格局的演变。
结合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将致力于以下目标:
-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历史的热情。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分析国际问题、理解多极化世界的能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地图,引发学生对世界格局变化的思考。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20世纪末期世界格局的特点;(2)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化;(3)认识多极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变化;(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格局下的国际力量对比;(3)运用实例分析法,了解我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际关系的兴趣,提高关注国际时事的意识;(2)培养学生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20世纪末期世界格局的特点;(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化;(3)多极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多极化、全球化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我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变化;(2)提问:什么是两极格局?它何时结束?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20世纪末期世界格局的特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化;(2)分析多极化、全球化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介绍我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格局下的国际力量对比;(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多极化、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机遇和挑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及我国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时事,分析我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16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配套课件:第11讲-新中国的外交·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
【易错提醒】
1.正确认识加入联合国和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不同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
操纵下,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过程。 中美上海公报 》,中美 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_____________ 开始正常化 关系___________。 ②1978年12月,中美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 正式建交 中美_________。 (2)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和中国建交的热 潮。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 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邦交正常化。 《_____________
恐怖主义 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9·11” b.出现霸权主义和_________
事件之后,威胁更多地源自各国社会内部的断层线,而 不是各国之间的领土分界线。)
第11讲
新中国的外交、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1)政策:毛泽东提出“________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
边倒”的外交政策。
苏联 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 (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_____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外交封锁。 关系,打破了以_____
【易错提醒】 2.正确认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 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根本原因。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国际交流与合作: 共同发展 (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_________”。 (2)成就。 世界贸易组织 ①2001年底,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 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③2002年,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意义: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初中历史新中国外交教案
初中历史新中国外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主要事件
2. 能够分析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新中国外交政策
2. 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实践
2. 分析新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事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新中国建国以来重要的外交活动,引发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
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中国外交政策:讲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3. 分析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带领学生分析新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
中的地位和影响。
4. 探究新中国在寻求国际支持和发展友好关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困难。
5. 梳理新中国与邻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和对华政策。
6. 总结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课后作业
1. 回顾并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写下总结
2. 搜集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资料,以小组形式分享并展示给全班
3. 思考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
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分析能力。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习导案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习导案课前导读①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课标分解:重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难点——缓和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形势必记概念单边主义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对世界和平与进步有破坏性影响的行为与倾向。
单边主义是国际体系中强国长期存在的做法。
冷战结束以来,单边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上。
知识自主整合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1.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遇阻后进行政治改革。
苏联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2)指导思想:戈尔巴乔夫提出“①、的社会主义路线”,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3)主要内容: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②。
(4)结果:国内政局逐渐失控,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独立。
苏联迅速走向解体,促使使东欧发生剧变。
(5)影响:1990年,③实现了统一。
1991年,经互会和④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2.苏联解体(1)1991年发生的“⑤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同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1.缓和: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⑥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2.动荡:(1)原因①两极格局瓦解,被“冷战”掩盖下的民族及宗教纠纷、⑦等矛盾暴露出来。
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
地区霸权主义和⑧活动频繁等。
(2)表现: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大规模空袭南联盟。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1.原因和表现(1)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自己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⑨。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20世纪末期世界格局的特点;(2)掌握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3)了解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世界格局的变化;(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3)以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国际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特点;2. 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3. 世界格局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特点;2. 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会怎样变化。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20世纪末期世界格局的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为例,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深入剖析这些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时事,关注国际格局的变化,分析其对我国的影响;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1. 了解多极化趋势的含义和特点;2. 掌握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3. 分析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国际事件为例,阐述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选择、整理新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共和国外交家的智慧与风采的图片、材料、实物和访谈录等,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比较等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展示探究或体验过程和结果,认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培养学生的体验历史发展变化、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讲述或再现外交活动与斗争,认识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坚实后盾;通过对外交领域外交家的风采和智慧的归纳和总结,体会外交活动的智慧和艺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4.通过展示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原因分析,展望新中国未来外交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能力。
5.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商、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内容收集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领域的材料,按照选定的主题分析和整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在活动课堂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如专题报道式、场景再现式、主题归纳式等,再现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感受新旧中国外交的天地之别,体验重要的外交场景等。
活动提示1.活动方式可以采用主题探究式、体验感悟式。
2.材料收集范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外交领域的文字、图片、实物等材料;新中国的外交家或重大外交事件的见证人等。
3.材料收集方式:以查阅书籍、网站,参观有关纪念馆和影视作品等为主;访问有关历史见证人等;收集有关实物等。
4.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活动程序1.简介活动程序,明确活动内容:如选择主题探究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确定探究主题→依据主题范围,收集相关材料(文字、图片、影视或实物等)→根据主题要求,整理收集的材料→运用材料,完成主题任务→反思探究过程,优化探究方法;如选择体验感悟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选择典型场景→根据场景范围,收集有关材料(特别是影视材料和访问历史见证人等)→根据场景要求和收集的材料,设计再现场景的脚本→根据脚本,完成历史场景再现→反思体验过程,感悟历史真谛,优化体验方法。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和表现;当今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2)理解: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级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2)通过分析当前世界形势特点,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总结其经验教训。
(2)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
(3)树立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教学难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导入新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
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国际形势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的背景(1)内部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救人苏共总书记,苏联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向政治改革。
956年赫鲁晓夫开始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之后经历了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三位领导人,虽然他们的改革角度不同,但均未能触及苏联的根本结症,反而使国家陷入更严重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决心进行全面改革,但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由于仓促上马,阻力较大,且对农业体制改革和畸形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够重视,导致改革成效不佳,1986-1988年连续三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不但低于改革前,而且财政赤字还不断上升。
最新-高中历史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学案2 岳麓版必修1 精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标要求】◆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课前演练】1.(2018年江苏卷)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2018年广东历史卷)按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中A.美、英、日、德 B.美、德、日、英 C.美、日、英、德D.美、日、德、英3.(2018年天津卷)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26届联大4.(2018年全国Ⅱ卷)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5.(2018年江苏卷)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6.(2018年四川卷)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答案:1.C 2.D 3.B 4.D 5.D 6.B【考点串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美国的“冷战”政策(1)背景:①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3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命制刘文波审核刘勇张玲时间2019年7月高考零距离1.(2008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A 三个世界理论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不结盟原则D 国家主权理论2.(2008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 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3.(2007山东文综卷)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 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 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 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 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失误4.(2007,全国卷)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印度、中国等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
所有这些表明()A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强权政治已经推出历史舞台C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D反对霸权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5.(2007四川)右图“拆毁柏林墙”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巩固练习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①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③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4.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联合国作用的增强C.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D.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5.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
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时期()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6.下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的国际威望进一步提高7.一位同学在查阅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
请你为他指出这里的“大球”是指()A.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B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C 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 中美关系正常化8.2008年2月美国不顾俄罗斯等国的反对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
2月19日中国外交发言人表示联合国1244号决议是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政治基础和法律依据,塞、科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彼此均可接受的方案是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最佳途径。
这表明中国的立场是()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④始终坚持原则,伸张正义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③④9.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思想,在本质上保持一致性的是()①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④外交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国家的主权与世界和平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A.坚持独立自主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11.我国政府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因为()A.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看法 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C.霸权主义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D.世界大战的悲剧再也不可能重演12.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关系所取代。
这种变化()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D .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13.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 .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B .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C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14.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②朝核六方会谈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15.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图l 毛泽东会见 图2毛泽东会 图3邓小平会见斯大林 见尼克松 戈尔巴乔夫A .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 .“冷战”时期美苏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D 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6.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
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 .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17. 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18.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以欧洲地区50年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矛盾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②③④19.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霸权主义横行 ②南北差距拉大 ③地区冲突不断 ④恐怖主义抬头A.①③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0.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欧洲共同体两极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D.欧洲联盟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干预中国内战之后的十年里,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及强硬化。
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豪成尔政府还通过迅速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并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材料二(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
”“他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当时调整对华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中苏分歧,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尼克松在就任美国总统后明确表示,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我得尽快并尽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
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
因为中国当时是越南的主要支持者。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坚持扶蒋反共、敌视中国的政策已有20余年,而令中国不仅没被遏制和削弱,反而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美国对华政策已告失败。
——王平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材料三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写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
……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的什么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中国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
(2)尼克松“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这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杜鲁门和尼克松对外政策的不同,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4)这次握手对中国的外交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5)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案学案14讨论稿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高考零距离 1----5 BBAAB巩固练习 1----5 CAADB 6---10 DDACD 11----15 BCADC 16---20 CDDDC21. (1)状况: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原因:美国二战后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势力作为最大障碍,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