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5)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 同步测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  同步测练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学而不思则罔()④吾日三省吾身()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朋自远方来()②人不知而不愠()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传不习乎()3.翻译下列短语。

①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

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G.学而不厌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7.翻译下列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二、同步解读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论语·为政》)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选自《论语·述而》)8.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③诲女知之乎()④知之为知之()()⑤是知也()10.翻译下列句子。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试题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试题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一、积累与巩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省.吾身()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吾日三省...吾身()()③为人谋而不忠.乎()④见贤思齐.焉()3.填空。

①《论语》的“论”字读,《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字,是时鲁国陬邑人,我们古代伟大的家、家。

③子曰:“,可以为师矣。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二、探究与体验(一)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加解释。

通,意思是:通,意思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士不可以..不弘毅B.仁以.为.己任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把文中的成语摘抄在下面。

ABCD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宋濂苦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嗜.()走.()以是..()假.()7.翻译句子。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8.谈谈你读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一、积累与巩固1.略 2.按一定的时间快乐;每天泛指多次;尽心竭力;相同。

3.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家;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探究与体验(一)1.女汝你知智智慧 2.B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无;死而后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五(含答案)76.按原文填空。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做为终身奉行的准则,那(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3)《水调歌头》中揭示了人生哲理的名句是:(4)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5)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表达了自己迫不及待、归心(6)李清照在《如梦令》中运用借代和对比写出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7)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8)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应是绿肥红瘦。

(7)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试题分析:所有小题都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篇,然后根据提示写出最合适的句子。

小题1注意“勿施”的写法。

小题2注意“《后庭花》”的写法,小题3注意“圆缺”的写法,小题4注意“贤”的写法。

小题5注意“襄阳”的写法。

小题6注意“瘦”的写法,小题7注意“郁孤”的写法,小题8注意“燕”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7.填空①《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的语句是:,②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

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作为内容很合适。

③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诗句是“”。

④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⑤《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七年级论语十则同步创训练 试题(共4页)

七年级论语十则同步创训练  试题(共4页)

七年级语文(yǔwén)?论语?十那么同步创新训练人教实验版1.文学常识:?论语?是经典之一,记录及其弟子的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一共二十篇。

孔子,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

孔子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周易?,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论〔〕语陬〔〕邑〔〕愠〔〕三〔〕传〔〕殆〔〕罔〔〕凋〔〕3.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

4.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以下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5〕士不可以(kěyǐ)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从文中找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字的根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局部,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这种情况,在白话里通常不必用起连接作用的词。

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局部,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

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

从课文中找出顺接、转接的例子。

表顺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转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

人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十则精品系列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十则精品系列同步练习

《论语》十则·ABC测试卷练习(A卷)一、积累与运用1.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温故知新()②何以谓之文()③学而不厌()④诲人不倦()⑤敏而好学()()⑥不耻下问()2.判断题⑴“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⑵“学而不思”的意思是学习不集中思想。

()⑶“不耻下问”意思是说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耻。

()3.填空题⑴《论语》是记录的书,共篇,家经典著作之一。

⑵孔子,名,字,时,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⑶孔子在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⑷孔子曰:“,,,!”体现了孔子谦虚的精神。

4.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

(填字母)A.学而不厌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温故而知新D.不亦乐乎E.诲人不倦F.学而不思则罔①“”,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②毛泽东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③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

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

所谓“”,这话一点也不假。

④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二、阅读与感受1.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思而/不学则殆C.择其善者/而从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文句。

(1)温故知新( )(2)见贤思齐( )(3)任重道远(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4.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

20XX年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初一语文的论语十则有哪些同步练习题可以供学生们练习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1.给下列各组加黑字的注音。

⑴组:A.论语()B.不亦说乎()C.游说()⑵组:A.儒家()B.默而识之()C.何有于我哉()⑶组:A.敏而好学()B.谓之“文”也()C.必有我师焉()2.选择正确的字,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⑴_________人不倦(A.悔 B.诲)⑵人不知而不________(A.缊 B.愠)⑶学而不思则________(A.罔 B.惘)⑷孔文子________谓之“文”也(A.何以 B.以何)3.为句中加黑词选择最确切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时:()A.按一定时间B.有时C.时常②说:()A.说话B.同“悦”,愉快C.劝说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A.不清楚B.没有C.迷惑而无所得②殆:()A.精神疲倦而无所得B.危险C.疲倦⑶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①识:()A.认知B.知识C.记住②厌:()A.厌恶B.满足C.厌烦③诲:()A.认识到自己的过失B.引诱C.教导、诱导4.下列句子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订正。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做人不知道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⑵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⑶何有于我哉!解释:为什么还有我呢?()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5.“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分析下列各句后回答: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E.学而不厌F.择其善者而从之G.敏而好学H.默而识之⑴属于顺接的有____________⑵属于转接的有____________6.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论语》十则《论语十则》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

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典题例析]例题: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是知也(这)C、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解析:此题考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的理解分析,属小综合题。

参考答案:D[课时训练]训练一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练习

10《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通假字:(1)不亦说.(yuâ)乎(“说”同“”,意思是:。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意思是:。

)(3)是知.(zhì)也。

(“知”同“”,。

)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

)(2)温故.而知新.(故:。

)(新:。

)(3)见贤.思齐焉(贤,:。

)3、古今异义:句子古义:今义:(1)可以..为师矣(可以:。

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

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

已经。

)(4)三.人行(三:。

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是知.(zhì)也。

()(2)可以:可以为师矣。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士不可以不弘毅。

()(3)而:①学而.时习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②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任重而道远。

()(4)其: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其恕乎?()(5)之:①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③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wâi))②可以为师矣。

(wãi )③知之为知之……(wãi )④仁以为己任。

(wãi )⑤项为之强。

(wâ)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给《论语十则》分类:1、谈学习方法的有:2、谈学习态度的有:3、谈思想品德修养的有:6、理解性默写: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老子》二十七章说:“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榜样,不善人是善人的反面教材)。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⑤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他对孔子的说法“”深有体会。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同步练习试卷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同步练习试卷

10.《论语》十则时间:30分钟分数:80分一.积累运用。

(70分)1.填空。

(13分)①《论语》是一部记录:的书。

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字:,是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家、家。

③《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3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默写。

(20分)①子贡问曰:“?”②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③曾子每天“三省吾身”,他省什么?(用原文回答)。

④同学们中的优点、缺点你该怎样对待?(用孔子的原话回答,共有两则);。

⑤孔子认为当老师必须有什么能力?(用孔子的原话回答)。

⑥孔子认为经过恶劣环境考验才能看出君子的比喻句是。

⑦孔子认为怎样才是“知”。

⑧曾子认为“士”会“任重而道远”,为什么?。

⑨“忠恕之道”的“恕”,孔子是如何解释的。

⑩学习了<论语>后,试猜猜港台明星苏有朋、任贤齐的名字从何而来?二、拓展阅读。

(30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2)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找出选文中的通假字,并说说意思。

(4分)2.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

(10分)时:愠:三:省:信:传:罔:殆:诲:是: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⑴⑵4.辨析下面词语意思。

(8分)而:学而.时习之知: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是知.也5.选文中讲了学习方法的是第段;讲了学习态度的是第段;讲了个人修养的是第段;既讲学习方法,又讲个人修养的是第段。

(4分)。

《论语》十则 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则 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则练习题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为人谋而不忠忠:忠诚,尽心竭力⑵见贤思齐焉齐:同等⑶曲肱而枕之枕:头枕着,动词⑷博学而笃志笃:专一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1.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联系社会个人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示例: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要多替别人想想;这样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环境非常有益。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同步练习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同步练习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3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3)从心所欲....:(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博学而笃.志:(7)切问而近思.....:2.(3分)指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

(1)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3.(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可以.为师矣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学而不思则.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思而.不学则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D.择其.善者而从之必先苦其.心志4.(3分)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复习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3分)5.(3分)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近的两句是。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4)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

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二、课内语段阅读6.(3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论语》(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文: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语文: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找了句子中的通假字,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6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诲女知之乎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④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⑦见贤思齐焉(齐:)⑧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⑩三省吾身:(省:)择其善者:(善者:)@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翻译句子: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阅读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训练题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挖空:1、孔子名, 字,时期鲁国人,是尔国古代伟大的家,家,是家教派独创人,被尊称为.2、《论语》是家教派典范著做之一,真质是记录的一部书籍.5、“四书籍”分别指:两、本文挖空1.教而时习之,?有朋自近圆去,?2.《论语》中认为能脆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教”取“思”辨证闭系的句子:“以人为鉴,不妨知得得”,由此不妨偶像到《论语》中孔子的话: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道:“咱们衷心天欢迎大家去大连!”::8.《论语》中道背十足人教习,随时随天皆要注意教习的句子:9.叙述要教习他人的少处,还要借镜他人的弊端的句子是:“仁”的理念而搏斗的句子是:11. 孔子认为不妨末身奉止的一个字是“”,并叙述为12.叙述新旧知识闭系的句子是:13.比圆君子末究能脆守志节的句子是:三、阐明加面的词汇:时习没有亦道乎没有愠吾日三省吾身没有疑传没有习乎温故罔殆诲女是知也弘毅四、回问下列问题1、叙述教习要领的句子:2、叙述教习做风的句子:3、叙述品德建养的句子:4、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阐明其中三个.5、论语十则报告咱们的讲理是:6、“有朋自近圆去,没有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没有亦乐乎?8、咱们从“温故而知新”那句话中,得到什么开示?论语十则训练题一挖空:1、孔子名丘, 字仲僧,秋秋时期鲁国人,是尔国古代伟大的思维家,培养家,是儒家教派独创人,被尊称为圣人.2、《论语》是儒家教派典范著做之一,真质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止止的一部书籍.5、“四书籍”分别指:《论语》《孟子》《大教》《中庸》两、本文挖空1.教而时习之,没有亦道乎?有朋自近圆去,没有亦乐乎?2.《论语》中认为能脆持君子风格的一句人没有知而没有愠,没有亦君子乎?3 .道“教”取“思”辨证闭系的句子:教而没有思则罔,思而没有教则殆.4. 唐太宗“以人为鉴,不妨知得得”.由此不妨偶像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擅者而从之其没有擅者而改之5. 正在大连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道:“有朋自近圆去,没有亦乐乎!”咱们衷心天欢迎大家去大连!”:知之为知之,没有知为没有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没有忠乎?取伙伴接而没有疑乎?传没有习乎?8.《论语》中道背十足人教习,随时随天皆要注意教习的句子:三人止,必有尔师焉.9.叙述要教习他人的少处,还要借镜他人的弊端的句子是:择其擅者而从之其没有擅者而改之10.曾子饱励门人要一死为真止“仁”的理念而搏斗的句子是:士没有成以没有弘毅,任沉而讲近 .仁以为己任,没有亦沉乎?死而后已,没有亦近乎?11. 孔子认为不妨末身奉止的一个字是“恕”,并叙述为己所没有欲,勿施于人.12.叙述新旧知识闭系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不妨为师矣.13.比圆君子末究能脆守志节的句子是:岁热,而后知紧柏之后凋也.四、阐明加面的词汇:时习按一定时间,常常,常常没有亦道乎“悦”的古字,舒畅没有愠气愤、收喜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没有疑热诚、诚真传没有习教授传授的知识温故旧的知识罔迷惘,意义是感触迷惘而无所适从殆有害诲女通“汝”,您是知也通“智”,智慧弘毅刚刚强怯毅五、回问下列问题1、叙述教习要领的句子:教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教而没有思则罔思而没有教则殆2、叙述教习做风的句子:三人止,必有尔师焉知之为知之没有知为没有知睹贤思齐焉睹没有贤而内自省也3、叙述品德建养的句子:人没有知而没有愠没有亦君子乎岁热,而后知紧柏之后凋也己所没有欲勿施于人4、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阐明其中三个.成语:温故知新三人止,必有尔师任沉讲近死而后已睹贤思齐己所没有欲勿施于人没有亦乐乎择擅而从阐明:任沉讲近:背担着沉要的使命,路途有很遥近,比圆责任沉要择擅而从:采用其中佳的跟着干,指能创造他人的便宜并教习那些便宜.睹贤思齐:瞅到德才兼顾的人便念着战他一般.己所没有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务,没有要施加给他人. 5、论语十则报告咱们的讲理是:教习要有规则的教习做风、良佳的教习要领,干人要有佳的公德建养.6、“有朋自近圆去,没有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没有亦乐乎?“朋”指志共讲合的人.有志共讲合的人自近圆去,正在所有探讨问题,是一种兴趣,所以“没有亦乐乎” .8、咱们从“温故而知新”那句话中,得到什么开示?教习知识该当举一反三,能正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创造,教会独力思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5)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学而不思则罔()④吾日三省吾身()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朋自远方来()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传不习乎()
3.翻译下列短语。

①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

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
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
G.学而不厌
5.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 _______家、________家。

③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一)语段点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二)迁移过关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论语·为政》)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选自《论语·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
③诲女知之乎()
④知之为知之()()
⑤是知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yuè②yùn ③wǎng ④xǐng 2.①志同道合的人②恼怒③精神疲倦而无所得④老师传授的知识 3.①不也是快乐的吗②温习旧的知识,却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新的发现③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④任务重,完成任务的道路遥远 4.①A D F G ②B C E 5.①孔子孔子一部分弟子道德教育儒②丘
仲尼春秋文学教育③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一)1.C 2.A
(二)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
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②知道③记住④知道知道⑤通“智”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不能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

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

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

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提示】
“点将过关”(一)第1题:两个“其”均作“他们”解释,两个“之”中第一个指代优点,第二个指代缺点。

“点将过关”(一)第2题:古汉语中的“三”往往不是实指,而是泛指多数,“三人”应译为“几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