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设计》运动和力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反

关于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的教学反思,首先我觉得这个教材内容相对丰富,结构清晰,适合学生的年龄段。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力、速度等,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我在讲解这些概念时,使用了一些图表和实物来进行示范和解释,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下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实际经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其次,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例如,在设计并制作小汽车的活动中,有些学生在材料选择和组装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导致效果不佳。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经验,或者在团队合作方面存在问题。

我可以在事前进行更充分的实践训练,同时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不高。

在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时,有些学生表现得不够专注或者缺乏主动性。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科学实验的实际应用价值的认识。

下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通过讲解实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总的来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的教学反思,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困难,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实际经验;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讲解实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科版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运动与摩托力》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5课。

教科书呈现了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提示学生思考这种运动方式是如何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的,由此引入本课的研究问题“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环节,认识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

第二部分“探索”环节,教科书设置了情境,学生通过模拟生活中搬运重物的过程,探索搬运重物时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也就是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摩擦力大小。

这部分包括三个体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物体直接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第二个活动是模仿古人用滚木搬运物体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情况;第三个活动是给物体装上轮子后,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大小。

第三部分“研讨”环节,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在不同方式下,物体运动产生的摩擦力情况;第二个问题学生列举生活中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第四部分“拓展”环节,将视野拓宽到交通工具上,持续探索各种交通工具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学生在玩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过程中,了解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本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力的阻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学生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摩擦力”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不陌生。

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如何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多做思考,因此本课将以此作为学习的起点。

本单元的第1课已为本课的探索情境做了铺垫,第1课主要是研究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以及用更大的拉力后,小车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本课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刚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拉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学生弄清楚这个知识点后,在后续的“利用垫圈个数表示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活动中,才会有更好的实践体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3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反冲力驱动小车|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3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反冲力驱动小车|教科版

教学内容:反冲力驱动小车教材分析:《运动和力》单元是小学科学物质世界部分重要内容。

它是学生初中物理学习力学、物体的运动部分的知识基础。

在本单元中我们要通过教学渗透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基础知识。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中的反冲运动,既有与第一课小缆车的滑动、第二课橡皮筋的弹力使车轮滚动等运动方式的共同点——在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又有它的独特之处——它是因反作用力产生的运动。

小缆车的滑动方向与绳子的拉力方向一致,橡皮筋带动的小车轮滚动方向与橡皮筋的弹力方向一致。

气球驱动的小车运动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

了解学生们的前经验时大多都知道是气流让气球动、小车动,但与气流方向是什么关系,是我们需要在课中与学生共同面对、突破的问题,感官感受气流的方向,看小车的运动方向,理解气流喷出过程中对气球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气球带动小车运动。

针对这个重难点,我在处理本节教材时,想要借助新材料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反作用力的方向与气流、水流等施力方向相反,是它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设计意图:我的教学思路:气球的气体是驱动是使气球运动、驱动小车的原因→气体喷出的方向与气球小车的受力方向相反→气流、水流的方向与小车、转筒的运动方向相反。

据此思路,我设计了四个操作实验活动;一、气球驱动小车;二、气球驱动小车直线运动;三、反冲力让叶轮转起来;四、水流的反推力让叶轮转起来。

其中一、二两项是教材中规定动作,三、四是我由研究新材料的心得增加的自选动作。

这四个操作实验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方教具研发的两套材料。

操作实验一、气球驱动小车。

目的:感受气球中的气体喷出是小车运动起来的原因。

材料要求:小车自重轻、重心稳、摩擦力小、能够安放气球。

而我们以往的学生自备材料、教师自制材料以及旧的配套材料很难达到此要求。

要么绑在车上的气球摩擦轮子,形成阻力,车子无法持续运动。

要么气嘴与车轮轴不垂直,小车运动漂移拐弯。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3)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或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都需要有力的作用;要想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或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都需要有力的作用;要想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

故此题是正确的。

2.【答题】往锁孔里加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解答】往锁孔里加油是为了是接触面变光滑,是减小摩擦力。

故此题是正确的。

3.【答题】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摩擦力,所以飞行速度很快。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空气阻力的认识。

空气阻力,指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碍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空气的弹力而产生的。

【解答】根据对空气阻力的认识,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会受到了空气阻力的影响。

故此题是错误的。

4.【答题】赛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空气对车的阻力。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阻力。

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

【解答】汽车外观设计成流线型的好处是减小空气阻力,而不是减小摩擦力。

故此题是正确的。

5.【答题】下列物体中没有产生弹力的是()。

A. 平放在桌上的弹簧B. 捏扁的海绵C. 绞紧的橡皮筋【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弹力的概念及应用。

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重点知识点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叫(重力)。

2.使我们的小缆车运动起来的力是(垫圈的重力);需要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挂的垫圈越多,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3.我们通过(增加垫圈数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车受到的拉力。

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1.像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它们恢复原来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2.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4.在做橡皮筋动力小车时,小车不前进可能是因为(小车太轻,轮胎打滑)。

5.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2)选择的数据我们用(平均数)(3)我们的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6、生活中运用弹力的物体有(弓箭、松紧带、拉力器等)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地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3.举例:靠反冲力运动的有(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乌贼)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力。

3、弹簧测力计主要利用弹簧(受力大,伸得长)的特征工作的。

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5课一、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2.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钩码、测力计、毛巾;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1. 课件出示新旧鞋子图片,观察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会怎样?2. 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次更费力呢?3. 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摩擦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

拿起一个物体,它没有掉下来,就是受到了我手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搓搓双手)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课题)4. 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师:摩擦力除了可以感觉,也可以测量。

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024版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2024版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目录•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课堂互动环节设置及实施方案•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及优化调整方案•资源开发利用及家校合作途径探索01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了解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变化,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够记录和分析数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其具备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数据。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02教材分析与内容整合03知识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入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01强调科学探究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02图文并茂,直观易懂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科版教材特点介绍运动的概念和形式力的作用和效果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和重力《运动和力》章节内容梳理01020304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形式的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阐述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以及这些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及说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教材分析】《滑动和滚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6课,是在《运动与摩擦力》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一堂科学探究课。

本课由两个探究活动组成,第一,认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滑动和滚动,知道小车“行驶”“刹车”两种运动情况下形成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测量并比较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明白用滚动代替滑动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法。

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知道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机械装置,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的制作体验活动,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但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跟摩擦力的关系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小车运动入手,通过观察、体验,认识滑动和滚动这两种运动方式,继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运动方式有关?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的科学探究能力,能主动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体验探究中发展科学素养。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观察、实验,能说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通过观察、思考,能说出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3、通过制作,初步了解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出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摩擦力的对比实验,并通过实验,证实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能用简单物品模拟制作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及真实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态度。

2、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教案标题: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知道力的作用和种类。

3. 理解运动的三要素。

4. 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图片和玩具,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4. 运动的三要素:物体、力、运动状态。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力的作用- 准备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用手控制力的大小,尝试将书从桌面上推动到桌边。

- 学生记录推动的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实验二:探究力的种类- 准备一本书和一条绳子-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书,用手推书,比较拉力和推力对书的作用。

- 学生总结拉力和推力的区别和作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回答问题:- 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力?- 有哪些种类的力?- 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如何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2.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和种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运动和力的例子。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运动和力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同种类的力以及运动的三要素。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力与运动”的第一节“力作用的相互性”。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生活中力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力的相互性,明白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力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相互性。

难点:力的相互性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滑轮、气球、橡皮泥等。

2. 学具:气球、橡皮泥、纸张、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两位学生上台,进行拔河比赛,观察现象。

(2)提问:为什么两位同学相互拉扯时,彼此都感觉有力量在作用?2. 例题讲解(1)讲解力的概念,阐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实例,讲解力的相互性,展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力的作用。

(2)分组讨论,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4. 知识拓展(1)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讲解力的作用方式,如推、拉、挤、压等。

(2)强调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力,并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简述力的相互性原理,并解释为什么拔河比赛中,双方都会感觉有力量在作用。

2. 答案:(1)生活中的力:如推门、拉抽屉、挤牙膏、压弹簧等。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1-2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概要: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

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最新范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最新范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最新范文【导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受到力(合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方向,或大小,或方向)改变.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四.小结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引导语:玩过吗?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2、学生实验、解释.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二、安装小车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3、学生动手操作.三、用气球驱动小车1、调试小车.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1)讨论测量方法(2)测量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4、实验.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1)学生汇报(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四、小结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测量力的大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五、小结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滑动与滚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过程与方法: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小车的载重相同(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三、制作滚珠轴承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四、小结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运动与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过程与方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4、学生讨论交流.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3、学生探究.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1)刹车:增加压力(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四、小结设计制作小赛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赛车.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2、学生介绍.3、揭题: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二、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1、提问:真正的赛车是怎样的呢?出示“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和赛车的图片.2、提问:这辆车的哪些设计特点符合上面的要求?3、学生观察、讨论.4、交流汇报.(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三、设计我们的小赛车1、过渡提问:由此可见,工程师是如何设计赛车的?2、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3、出示挑战任务(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4、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四、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2、测试、比赛.五、小结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8058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小学科学《运动和力》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运动和力》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五、总结与展望
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运动和力》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掌握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实际应用 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内容并全程指导,同时注意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误差或 失败的情况。
在引入项目式学习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和优势,并 指导学生选择和制定项目计划。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观察植物细胞” 作为项目主题,并指导他们制定观察计划、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的方法。
4、开展项目实践活动
在项目实践活动阶段,学生需要根据项目计划进行实际操作,记录和分析数 据,并完成项目报告。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协助,帮助他们解决实践 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细胞”的实践活动,通 过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帮助他们积累实践经验,,还注重学生的实 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紧密实际:项目式学习主题多来自现实生活,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 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促进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学情境的构建对于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开展至关重要。教师应结合现实 生活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项目主 题。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探索微观世界”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一些微小 生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为后续的项目式学习做好铺垫。
3、引入项目式学习方式
2、优点与不足
优点:项目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掌 握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培 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一节“力的概念”和第二节“力的作用效果”。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方式,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测量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和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气球、绳子、小车、滑轮等。

学具:弹簧测力计、气球、绳子、小车、滑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拔河游戏,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提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力”。

2. 例题讲解(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3)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

(4)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

(2)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力的大小?4. 实践活动(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

(2)观察并记录力的作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

(2)如何测量力的大小?(3)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答案(1)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2)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3)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和力的作用效果。

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探究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了解力的应用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一节《认识力》和第二节《力的测量》,以及第四节《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和力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测量方法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力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小球、斜面、滑块等。

学具:弹簧测力计、小球、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弹簧测力计演示拉橡皮筋、举小球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解释力的定义,阐述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讲解力的作用通过实验和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4. 讲解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力的测量实验。

5. 例题讲解(1)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3)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力,并记录数据。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力的测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力的认识与测量2. 板书内容:(1)力的概念及三要素(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及三要素。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力,并记录数据。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3)根据实验数据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研究摩擦力、重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

(2)探索力的合成与分解,了解力的平衡条件。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第一、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方式,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力的测量。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方式、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测力计、弹簧、钩码、气球、绳子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测力计、钩码、气球、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拉弹簧、挤气球等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问:“这些情景中都有什么共同点?”3.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填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延伸:讨论力的应用,如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力的作用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等。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非接触力。

3. 力的测量: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

4.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方式有哪些?各举一个例子。

(3)如何测量力的大小?请说明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力的作用,了解力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比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与重量关系。

开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记录、分析数据进展得出结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与重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展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塑料盒、钩码、条形盒测力计、桌布、光滑桌面、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摩擦力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新一旧两双鞋,如果你要去参加拔河比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哪双鞋?为什么?〔预设:学生说新鞋,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

摩擦大〕2、其实啊,我们选择新鞋还是旧鞋是与鞋与地面摩擦有关,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同学选对不对吗?〔生:想〕,嗯,那接下来我们可要跟随教师一起认真探究本节课内容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3、你听说过摩擦吗?谁试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现象?4、通过刚刚同学们例子,我们发现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现在我们手与桌面是两个物体,伸出你手放在空中,感觉到摩擦吗?〔没有〕那怎样才行?〔接触〕。

也就是说得与物体接触,现在把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有摩擦吗?〔没有〕那得怎么办?〔动〕得运动。

所以说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而且物体必须要〔接触〕?还得〔运动〕?这个过程中摩擦在哪产生?〔接触面〕。

接下来,我们手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再在空气中向前推,比照,哪个用力大?这说明手与桌面摩擦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是帮助我们运动还是阻碍我们运动?这个阻碍我们运动力就是摩擦力。

5、我们一起来看看摩擦与摩擦力概念,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运动时,两个物体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力。

《运动和力》单元分析和教学建议

《运动和力》单元分析和教学建议

《运动和力》单元分析和教学建议作者:徐莹莹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20年第06期单元分析我们处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只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物体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

我们又处在一个力的世界里,力无处不在。

《运动和力》单元以小车作为研究对象,以秒表、软尺、弹簧测力计、小垫圈等工具获取实验数据,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动力之间的关系。

在进阶式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概念。

学生还将经历一个完整的项目式的学习过程,包括从不同角度绘制设计图、数据量表,通过自评和他评改进并完善产品性能等。

1.主要建构的大概念力与物体运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因果关系,了解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对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因果关系、形成对现象的正确解释有直接帮助。

本单元主要指向四个不同的大概念,包括物质科学领域中的“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作产品的活动”。

由于力是十分抽象的,小学生不易理解且会产生各类迷思概念。

本单元引导学生感受和建构摩擦力、拉力、反冲力、弹力等各种力,并由此理解有些力是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为今后理解更多、更复杂的力奠定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物体运动方面的知识,了解到物体的位置、速度、运动方向等会随着物体的运动而变化,但对运动状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很难理解。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促进学生理解当有力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快慢发生变化时,会影响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对于工程技术领域概念的学习,本单元将其渗透在不同的研究活动中。

学生在不断尝试设计产品、改进装置、革新技术的过程中,体验产品设计制作的程序和方法,体会如何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逐步理解人们在不断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开展的创造性活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教材名目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看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爱护生态平稳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如何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如何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判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势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势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腐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腐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腐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回忆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体会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要紧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

【教学预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差不多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伙儿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伙儿对科学这么有爱好。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伙儿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伙儿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能够把这些事写下来,这确实是专门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伙儿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究科学隐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小孩正在观看生态瓶,专门突出的一点是那个小孩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更好地运动, 人们在制 造有关物品时,都进行了精心的 设计。
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 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 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减小它。
找一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自行车有哪些与运动 密切有关的部件?
前、后轮子,后轮轴上的小齿轮 ,链条,中轴大链盘,脚蹬、刹 车等。
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 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
观察这两幅图片 说说你的想法:
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 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 有害的。
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 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 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呢?
鞋底做花纹、汽车轮胎做花 纹和挂铁链是为了使运动物体接 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力。
旱冰鞋安装滚轮,改滑动为 滚动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 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
前、后轮子
脚蹬
做花纹使表面粗糙
刹车:增加压力的方法
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 么方法减少摩擦力的?
前轴
中轴
后轴 手把转动轴 脚蹬子轴
加滚珠 加润滑油
大小齿轮
链条
延伸:
运动的自行车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有一个是利,另一个是害。
脚蹬子表面
(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
刹车橡皮
(增加压力 的方法)
前后轮胎表面
(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
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 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
后轴 中轴 前轴 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是安装
滚珠、加润滑油。
自行车与运动关系最密切的部件
前、后轮子,后轮轴上的小齿轮,链条,中 轴大链盘,脚蹬、刹车等
《运动与设计》运动和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呢 ?
为什么车轴承要设计成滚珠轴承?
车轴作用。
观察这两幅图片 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走路、汽车行驶如果 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 时摩擦力是有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