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呈快速增长趋势。

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导致企业整体资产质量降低,成为企业财务资料失真的重要原因,而且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已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和国企改革的严重障碍。

本文就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并针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提出了应对策略。

标签: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应对策略国有企业是民族经济的命脉所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但是,目前不少国有企业资产质量状况不佳,不良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高。

下面就国有企业主要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行一下分析。

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1.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或者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目前,国有企业多数存在账账、账实不符的现象。

有的企业财务不能掌握公司的实际成本发生情况,各部门将已发生的实际成本瞒报或缓报,多年以来对已入库的材料,在领用0时不办理出库手续,致使没有结转相应成本,造成库存材料盘亏,在实现利润的背后,企业实际发生潜亏;有的企业存货实际已经售出,但不及时结转成本造成大量经营潜亏;还有的企业存货和固定资产长期积压,采购缺乏风险意识,造成资产大量闲置和潜在亏损。

而且还有的企业虽有固定资产等清查制度,但平时清查时走过场,对清查出的毁损、报废问题不及时处理,致使在清产核资或评估过程中进行实地盘查时已找不到实物。

如某企业因考虑到绩效考核的需要,国资委两年前核销的资产,至今仍挂在账上,未进行账务处理。

这样使制度流于形式,账务与实际情况相互脱节。

2.物质利益驱动,使一些经营者为完成当前的任务而采取短期行为,甚至弄虚作假有些企业的经营者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以获取奖励,采取一些短期的经营行为,对可能发生的存货等损失不愿触及,多计收入,少转成本,虚增利润长期以来形成潜亏挂账。

在这个问题上,最常见的是产品成本没有全部转到产成品中,一直在在产品科目挂账;有的企业甚至将当期的经营亏损列入递延资产,如将管理费用计入待摊费用,人为制造不良资产;或者对一些应该摊销而尚未摊销的费用不及时进行摊销,造成大量应该摊销而尚未摊销的费用挂账,企业没能力消化。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日益凸显。

不良资产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就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与原因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模巨大。

由于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存在较多的不良资产,如过剩产能、无效投资等,导致不良资产的规模庞大。

2. 处置难度大。

不良资产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和市场环境的限制,其处置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置难度较大。

3. 影响深远。

不良资产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利润水平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减少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1. 经济结构调整不力。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经济结构过剩,导致了一些不良资产的形成。

2. 投资决策失误。

国有企业在过去的经营中存在一些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了一些不良资产的形成。

3. 资金周转难题。

由于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一些资产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形成了不良资产。

以上述的不良资产特点和形成原因,可以看出国有企业面临的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是十分严峻的。

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不良资产进行清理、分类。

清理不良资产是国有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关键一步,其主要包括资产处置、资产重组和资产剥离等方式。

分类不良资产则是依据不良资产的实际情况和性质进行分类,以便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进行具体的分析。

除了清理、分类之外,国有企业还需建立不良资产的识别、评估机制。

识别不良资产是国有企业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的前提,只有准确识别不良资产,企业才能通过恰当的手段进行处置。

评估不良资产则是在识别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估,确定不良资产的价值,以便确定处置的方式和手段。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问题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问题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问题摘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具有极大影响。

本文对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其次,本文探讨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和手段;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机制的建议,包括政策、法律和市场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处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机制,稳定发展正文: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是指企业拥有但无法形成收益、或价值已经大幅度下降的资产。

在国有企业中,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

这些不良资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流动性强:国有企业的资产往往是长期投资的结果,因此非流动性强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这类资产在短期内变现十分困难,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较大的影响。

2. 价值下降:由于种种内外因素,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中,很多已经丧失了应有的价值。

这些资产不但无法带来现金流,还会造成企业的固定成本负担。

3. 成本较高: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的成本一般都比较高。

由于资产非流动性强,使得企业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处理。

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难以独立经营:国有企业由于政府干预较大,其经营往往受到政策的限制,这使得企业难以独立进行经营;2. 法制建设不完善:我国的法制尚未健全,法规不完善,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治理方面,尚存在很多缺陷;3. 管理水平低下: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上的限制,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这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和手段针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目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 减法:即通过清理、削减或转移资产等方式来降低企业不良资产的负担。

其中,清理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公开拍卖、转让或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析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是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着资产负债率过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金周转周期长等问题,不良资产也随之增加。

建立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机制,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管理与处置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是其规模庞大、类型多样、管理方式繁杂。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资产规模通常较大,涉及到多个行业领域,而且有的国有企业在过去的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资金违规占用、经营不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导致其资产遭受损失。

国有企业的组织体系相对复杂,授权与监督关系不清晰,管理方式相对滞后。

国有企业面临的不良资产问题较为突出。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应该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

在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的监督与检查,规范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管理与评估,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在处置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转让、出售、兼并重组等,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推动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还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国有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降低其债务负担,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担保机制,帮助国有企业降低不良资产对其经营的影响。

政府还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优化企业破产清算和债务重组的程序,并提供多样化的处置方式和激励机制,推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还需要加强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力量支持。

市场化的力量可以通过引入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和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和资产处置工作,提供专业化的咨询和服务,为国有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还可以建立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信息化平台,提高国有企业对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效率。

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化解

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化解

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化解金融经济的核心,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资金不足,金融监管不力,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外部原因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原因及体制的原因,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巨额不良资产。

而国有商业银行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日益成为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隐患。

多年的改革和实践证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其特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余额高、占比大、增长快等特点。

从本质上看,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发放的带有隐性财政补贴性质的贷款造成的。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国有企业开始出现大面积亏损,在企业高负债和软预算约束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的大量亏损额便直接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而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国内需求明显不足,国有企业的经营陷入了困境,产生大量不良资产。

因此,我们可以说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是解释我国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第一变量,可解释银行不良贷款的70%;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则是第二变量,可以解释银行不良资产剩余的30%。

虽然经过近10年的集中清理和处置以及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情况已有所改观,但产生不良资产的体制机制因素并没有完全从根本上触动,不良资产产生的体制因素正阻碍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并继续积累较大的金融风险,危及经济及金融安全。

因此,必须研究采取措施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切实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否则将继续增加未来时期的不良资产处置成本。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一)借款人因市场化经营失利而造成的不良资产我国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欠缺是造成此类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

作为借款人的各种企业法人,只要其从事经营活动,就必然会面对多方面的经营风险,而我国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现状,很容易将借款人的经营风险转嫁聚集于银行,从而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不当放贷。

银行在贷款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全面、细致的风
险评估,放贷过于宽松,贷款对象没有能力还款。

2.经营管理不规范。

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不
严格,导致内部失控,资产质量下降。

3.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均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多。

对于这些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规范贷款流程。

银行应该对客户进行全
面的风险评估,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信贷风险。

2.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组织效率。

银行应该强化风险内控评估,改进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内耗。

3.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

银行应该制定完
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4.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

银行应该尽早、快速地处理不
良资产,避免不良贷款拖长时间在账上挂账。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飞速的增长。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国有企业中的不良资产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不良资产是指那些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或金融机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或具有潜在损失风险的资产。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

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类型和成因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类型包括:坏账、呆账、存货积压、闲置资产等。

这些问题源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公司治理不善、管理混乱、制度缺陷、经营失误、市场波动、技术脱节、非法行为等。

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资产“沉淀”,损害企业经济利益。

1. 重组或收购重组或收购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利用其核心资源来改善公司治理和企业运营效率。

在收购或重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可以减少其不良资产的数量,从而减轻其财务负担。

此外,通过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更轻松地管理和监督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2. 转让转让是国有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向其他企业或个人出售这些不良资产,国有企业可以从不良资产中获得一定的利润。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国有企业寻找合适的买家,并谨慎考虑良好的交易条件。

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及时清理不良资产,以避免其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3. 处理处理是当企业无法向外转移其不良资产时常常采取的方法。

处理可以是通过出售或拍卖企业闲置资产或存货积压来减少资产,并通过收回呆账或坏账来更好地管理企业资产。

这种方法需要国有企业寻找合适的推销策略和行销渠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资产的损失。

1. 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掌控企业,防止非法或不道德的行为发生。

此外,完善治理模式可以加强内部稽核,更好地发现不良资产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2. 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避免失误和让资产被滞留。

此外,完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流程,使资产处置过程更加透明和有效。

3. 增加企业透明度增加企业透明度可以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促进其良性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因借款人无法如约履行还款义务而导致的贷款违约或资产质量下降问题,对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管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障金融系统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信贷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改善资产质量管理制度等对策。

通过对现状、挑战和前景的分析,揭示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导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提高资产质量,有效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对策、风险管理、信贷结构、内部控制、资产质量管理、现状、挑战、前景1. 引言1.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贷款、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资产。

通俗来讲,就是银行放出去的钱可能无法收回来,或者无法按时按约定收回来。

不良资产的主要特征是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只有在公允价值无法得到可靠的估值时,采用成本法计量。

不良资产通常会给银行带来实质性的风险和损失。

银行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保护资产、维护盈利能力。

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不良资产的定义对于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和风险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不良资产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经济环境变化、管理不善、信贷政策过于宽松等。

及时识别、分类和处置不良资产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将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

当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时,将增加银行的风险暴露,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声誉,甚至导致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等严重后果。

不良资产会增加银行的成本压力。

银行需要提供额外的准备金以覆盖不良资产,同时可能需要增加风险准备金,导致银行的营运成本上升。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策略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策略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处置策略引言在我国,国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始终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在国企的发展过程中,不良资产的出现是必然的。

与其他资产相比,不良资产的产生和扩张会对企业的资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在国有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如何处理好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当前国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文就国有企业在面对不良资产时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讨。

一、国企不良资产的含义从一般意义上讲,“不良资产”是指那些已经失去了一定的价值或者利用价值,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收益的资产。

包括过期存货、坏账、闲置的固定资产等。

二、国企不良资产处置的制度模式(一)企业主体模式采取以企业为操作主体,小规模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

该方式的特点是:企业更了解自己的不良资产,尤其是特殊设备的市场价值和应收账款回收的优势。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经营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国有企业经营中只注重财务指标,忽视了资产质量,缺乏对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分析与追责,无法从根源上对潜在的不良资产形成预警。

(二)金融资产经营企业模式在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时,可以借鉴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的处理流程和方式。

在金融机构中,不良资产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以国有企业信用业务为主,并且贷款手续较为完善,更易于获得法律证据。

(三)资产管理中心模式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专业的、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机构,即“国资控股企业”,它将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时所产生的巨额资产进行集中处理,旨在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平台,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不良资产评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不良资产评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不良资产评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不良资产的内在特征截止2022年底,四大资产治理公司已完成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3931亿不良资产的接收工作。

这些资产按类别大致可以分为实物类资产、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

从总体上看,具有分布广、质量差、权利瑕疵较多、有肯定的处置价值等特点。

从评估的角度看,不同种类的资产又具有其各自的特点:1、实物类资产在金融资产治理公司接收的资产中,有一局部属于以物抵贷类资产,这局部资产是借款人无力归还银行贷款时,由法院裁定或双方协商,由债务人将其具有处分权的财产转让给债权人(银行),以抵偿其全部或局部债务。

这类资产的种类较多,包括房地产、机器设备、交通设备、商品物资等各种资产。

在抵贷过程中,抵贷资产的价值由评估机构评估或双方协商定价,一般存在高估的状况。

因此,资产治理公司在承受抵贷资产时,通常要求重新评估,以真实反映其价值。

这些资产主要存在权属不明确、资产形态不完整、根底资料缺乏的特点,详细评估时需要考虑的特别因素较多。

2、股权类资产金融资产治理公司按国家有关政策,对国家经贸委推举的局部企业实行了债转股。

对股权类资产的评估一般是在债转股成立新公司时,对企业拟进入新公司的资产进展评估,以评估结果作为计算资产治理公司占股及分红的依据。

实际上,股权类资产是由债权类资产转换而来,评估时表达了较多的政策性特征。

财政部曾特地发文对债转股企业资产评估工作做出要求,提出了债转股企业债权类资产、实物资产、长期投资、待摊费用等科目的评估原则。

另外,由于占股比例影响着利益的再安排,因此,整个评估范围确实定在股权类资产评估中显得尤为重要。

3、债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在金融资产治理公司治理的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初步统计,约占其运作资产的70%以上。

在商业银行剥离前,根据国际五级分类标准,这些贷款多为次级、可疑甚至损失类,资产治理公司接收后,处置这类资产时面临着财产直接支配权小、市场操作性差、不确定性因素多的现实状况。

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

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

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摘要】不良资产是指金融机构持有的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资产,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不良资产数量庞大,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不规范、风险管理不足等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监管、推动资产证券化等策略。

在我们建议政府加强监管力度,金融机构加强风控管理,促进市场化处理不良资产。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资产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对策、监管、风险、资产证券化、政府、金融机构、市场化处理、风控管理、经济影响、研究目的、建议。

1. 引言1.1 不良资产的定义不良资产可指那些已经或可能不能按时足额支付本金和/或利息,或已经或可能不能按照合约规定的其他义务的资产。

不良资产通常表现为逾期贷款、欠息贷款、呆账贷款、不良债券和逾期应收账款等形式。

不良资产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降低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二是会导致金融信贷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三是会减少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研究不良资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策略,有利于维护金融及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不良资产对经济的影响不良资产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不良资产会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加大,降低其盈利能力,从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不良资产会导致资本的浪费和资源的低效利用,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不良资产还会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阻碍经济的良性循环。

及时有效地处理不良资产对于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为了避免不良资产对经济造成更大的损失,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不良资产问题在当前经济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影响,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本原因,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浅谈企业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1.不良资产现状成因:(1)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波动时期,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下滑、销售不景气等问题,导致负债增加,资产回报率下降,容易产生不良资产。

(2)销售策略错误:企业可能由于销售策略错误,导致产品滞销,库存积压,无法及时变现,进而形成不良资产。

(3)财务管理不善: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善,无法合理进行融资、资金运作,或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制度上存在漏洞和弊端,容易导致不良资产的产生。

(4)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可能在努力赶上竞争对手时,错误地进行过度投资,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形成不良资产。

2.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应设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等环节,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2)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现金流管理机制、加强预算控制等措施,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加强市场营销策略: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避免产品滞销,减少库存积压,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

(4)加强合规风控:企业应加强合规与风控建设,做好法律法规的遵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防范不良资产的出现和扩大。

(5)积极开展资产处置:企业需在发现不良资产后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措施,通过转让、剥离、重组等方式,尽快将不良资产变现,减少对企业的影响。

3.实施以上对策的目标是降低企业不良资产的风险,提升企业经营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外部市场环境的研究和预判,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减少不良资产的发生。

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以减少对企业运营的不利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是比较严峻的,2024年末,我国商业
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为4万亿元,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9%,将近2/3
的不良资产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未结清的不良贷款比重更是提升。

此外,未偿还的不良贷款在收紧信贷政策的刺激下,已经在逐步上升,特别是非
国有商业银行明显比其他商业银行高,而且一些企业的经营风险又比较大。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负担的重中之重,未来不良贷款比例可能会继续攀升。

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1、政策效应
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各类信贷产品的监管,采取持续加大财
务监管的政策,改变了企业的融资模式,出现了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现象,多数企业获得融资时,缺乏足够的自营资金,可能造成资产负债不平
衡等问题,从而导致违约和不良资产的增加。

2、经济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融资不足、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这些不
利于企业经营的问题,会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使企
业承受更大的债务压力。

浅谈企业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引言不良资产是指企业贷款时出现的无法正常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资产。

不良资产对企业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浅谈企业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以及应对策略。

一、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1.1 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是导致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下行周期和经济衰退期间,企业面临着销售下滑、缺乏流动资金等诸多困难,导致贷款无法按时还款,从而形成不良资产。

1.2 管理问题管理问题也是造成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在资金使用、供应链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企业经营不善、经营风险加大,进而导致不良资产的产生。

1.3 内外部环境因素不良资产的产生还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策调整、市场竞争等,这些因素对企业经营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人员配置、内控制度等,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有效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

二、应对策略2.1 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确保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预警和监控,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降低风险暴露。

2.2 优化资金使用合理的资金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不良资产风险。

企业应加强对资金需求的预测和规划,并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避免资金的浪费和不当使用。

2.3 加强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防范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客户评估和信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评级标准进行客户信用评估,并对信用较差的客户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

2.4 多元化经营企业应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拓展,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暴露。

当某个行业遭遇困境时,企业可以通过其他行业或产品的发展来分散风险,避免不良资产的集中暴露。

2.5 加强合作与共享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资源和风险。

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有效分担风险,提高综合抗风险能力,降低不良资产的发生概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存在的原因分析以及化解不良资产的措施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存在的原因分析以及化解不良资产的措施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存在的原因分析以及化解不良资产的措施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1.外部原因(1)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软化。

首先,在企业登记注册开始就存在预算约束软化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家创办企业没有资本金注入或注入严重的不足。

而且大多数国有企业缺乏资本金补偿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资本金比重越来越低。

在我国实行不同项目差别利率的条件下,那些取得国家重点项目的国有企业就可以得到国家优惠贷款,使预算约束软化。

而这些国有企业又以重点项目为名拖延、抵赖和逃废银行贷款,银行也没有办法。

其次,在经营过程中国有企业受到各个方面的干预,无法成为独立的法人,从而使得预算约束软化。

主要表现为产权主体缺位、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过多、受到的政府干预过大和过多地负担了体制转轨时期的改革成本。

(2)企业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

银企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良资产的债权人国有银行和债务人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的。

国家可以指令国有银行延期收款或追加贷款,致使效益不好的企业债务越滚越大。

这时的企业主要靠信贷资金运营,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企业资本金的严重不足,同时造成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长期沉淀,从而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

(3)金融监管不力。

由于监管体制缺陷和经验不足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侧重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培育,而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力度则不够。

成立不久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存在着只注重合规性的监管,不注重风险监管的倾向。

(4)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

它主要体现在:法律不健全,使得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务活动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指导思想,使得已有的法律规定无法具体实施;银行与企业间的大量业务活动依照政策办事,而政策与法律相矛盾,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为不良资产的形成埋下伏笔。

2.内部原因(1)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没有树立起风险和效益意识,没有把银行看作自负盈亏的实体。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摘要】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难题。

本文从不良资产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包括贷款风险管理不善、风险定价不合理和市场风险管理不足等因素。

然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如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审批制度和加强对风险客户的管理等。

最后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以降低不良资产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善不良资产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对策、风险管理、贷款、风险定价、市场风险、审批制度、风险客户管理。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的重要金融机构,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对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

在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在贷款审批、风险定价和市场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疏漏,增加了不良资产的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还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

经济下行周期和市场波动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贷款违约率上升,进而加剧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发生。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存在与日益增加,迫切需要系统分析其成因,找出解决之道。

只有深入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实现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1.2 研究目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对策本文旨在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深入分析导致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大的经济、社会责任,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其中之一便是不良资产的处理问题。

不良资产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研究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是指企业的贷款或投资出现违约、无法按期兑付本息等情况。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巨大: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主体,其资产规模较大,不良资产数量庞大,处置难度较高。

2.复杂性高:不良资产的种类繁多,包括不良贷款、非经营性资产、闲置资产等,它们涉及到不同的产业领域和经营模式,不同的处置方法需因地制宜。

3.难度较大:处置不良资产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而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短板较多,加重了不良资产处置的难度。

二、传统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国有企业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主要采取了传统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资产拍卖:国有企业将不良资产以公开竞拍的方式出售,由于竞拍过程相对公开透明,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市场价格,但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2.资产转让:国有企业将不良资产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或金融机构,由其负责处置,国有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回收价值,但也可能因转让价格较低而造成损失。

3.资产清算:国有企业解散或破产后,通过清算方式处置不良资产,这种方式对于债权人和国有企业都不具有持续性,无法充分回收资产价值。

以上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处置过程较为繁琐,市场化程度不高,对于不同类型的不良资产缺乏精细化的处置方法,产生的处置成本较高等。

三、创新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模式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解决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问题,我国政府和国有企业积极探索创新的处置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创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资产重组:国有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并、重组等形式,将不良资产转移到新的企业组织架构中,减少了其对国有企业本身的负面影响。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企业内部原因分析国有工业企业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尽快弄清不良资产产生的形成原因,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以国有工业企业为对象,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探讨国有工业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

标签:不良资产国有资产内部原因根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5年11月召开的《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的经验交流会议》的讲话,他认为“企业资产损失的形成,有外部体制原因,也有内部管理原因。

中央企业要深刻吸取造成资产损失的教训,深入研究企业产生不良资产的原因,努力防范和减少不良资产产生”。

但是,目前对于不良资产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方面,而对一般国有工业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研究较少。

为此,本文拟以国有企业为对象,重点针对企业内部对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国有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突出表现为不少国有企业还没有进行公司制改革,没有建立董事会。

特别是目前国资委监管的150多家中央企业大部分是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独资公司实行的是总经理负责制。

由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缺乏制度监督,造成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比如对外长期投资行为不规范,投资失败项目较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由此也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样就以各种方式沉淀下来。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了从制度上无法避免决策失误和管理水平的低下。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一些国有企业没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内部控制框架,具体表现在:一些企业缺乏严格的销售管理制度和货款回收奖惩制度;与客户的对账不及时、不连续,甚至存在由于双方经办人员的岗位轮换、离职而成为“呆坏账”、“悬案”;一些工程项目的立项验收制度未建立、对工程物资无严格的购买收发约束手续,财务单据传递不及时等控制措施的缺失与不严等等内部控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成因分析摘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沉重负担不仅直接导致营运病态,而且成为国有企业改制乃至金融改制的障碍。

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既有结构特征又具有产业特征。

不良资产的成因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不严、对往来款项的催收力度不够和盲目对外提供担保等方面。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特征;成因一、引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是阻碍国有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也是金融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成为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而深入分析研究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原因,是根除不良资产、改善国有资产乃至金融资产运营质量、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5年初,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主辅业分离、整体改制工作全面展开。

通过清产核资,数额巨大的资产损失开始集中暴露。

至2005年3月底,在河北省仅省属国有企业中,核销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潜亏挂账、待摊费用和各项减值准备等各项不良资产数量已近30亿元。

另外,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2004年对省直属企业进行了两次清产核资,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2006年上半年对河北省南部四家国有企业(邯矿集团、邯钢集团、邯钢控股的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峰峰集团)和北部六家企业(开滦集团、唐钢集团、三友碱业、兴隆矿务局、承钢集团、宣钢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

本文基于这些清产核资的资料,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特征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二、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特征分析1.不良资产的结构特征从河北省不良资产构成表(见表1)中可以直观看出,在总额为35.55亿元的不良资产中,坏账损失为13亿元,占36.57%。

坏账损失的形成是由于债务人被吊销、注销工商登记,破产、倒闭,司法胜诉,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法院终(中)止执行,应摊未摊费用、债务重组等造成的长期挂账。

固定资产损失为10.7亿元,占30.10%。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问题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问题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问题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或者国家授权的组织投资或者持股的企业,是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历史和市场等原因,国有企业面临着不良资产积压的问题。

不良资产是指企业所持有的资产价值下降或者变成无效资产的情况,包括闲置资产、无法变现的存量资产、不良质量的资产以及失去盈利能力的企业等,这些不良资产给企业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不良资产处理是重要的企业运营管理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所持有的不良资产一般来说都具有规模大、种类多、难度大的特点,所以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资产是关键。

以下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点1.规模大。

国有企业所积压的不良资产往往是数额巨大,规模庞大,一旦得不到有效处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种类多。

国有企业所持有的不良资产种类繁多,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股权等,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有专业的人士进行分类处理。

3.价值受损。

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多数是因为市场变化、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资产价值下降,这就使得不良资产的处置更加困难。

4.法律难题。

不良资产处理存在的法律问题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大困难,涉及到公司法、合同法、土地法等多种法律规定,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处理,确保合法性。

二、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方法1.决策层的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的决策层需要积极参与到不良资产处理中来,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处理方案,帮助企业快速地把不良资产处理掉,通常包括资产转让、债务重组、合并收购等多种处理方式。

2.专业机构的介入。

国有企业在进行不良资产处理时,需要有专业机构的参与,比如专业的评估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他们能够为企业提供规范的处理流程以及专业的指导建议。

3.市场力量的作用。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大多数具有市场交易属性,需要通过市场手段来进行处理。

市场交易需要企业把资产打包出售,在清晰明确的价格标准下开展交易,利用市场的力量逐步消化企业的不良资产,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成因分析摘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沉重负担不仅直接导致营运病态,而且成为国有企业改制乃至金融改制的障碍。

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既有结构特征又具有产业特征。

不良资产的成因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不严、对往来款项的催收力度不够和盲目对外提供担保等方面。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特征;成因一、引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是阻碍国有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也是金融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成为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而深入分析研究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原因,是根除不良资产、改善国有资产乃至金融资产运营质量、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5年初,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主辅业分离、整体改制工作全面展开。

通过清产核资,数额巨大的资产损失开始集中暴露。

至2005年3月底,在河北省仅省属国有企业中,核销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潜亏挂账、待摊费用和各项减值准备等各项不良资产数量已近30亿元。

另外,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2004年对省直属企业进行了两次清产核资,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2006年上半年对河北省南部四家国有企业(邯矿集团、邯钢集团、邯钢控股的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峰峰集团)和北部六家企业(开滦集团、唐钢集团、三友碱业、兴隆矿务局、承钢集团、宣钢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

本文基于这些清产核资的资料,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特征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二、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特征分析1.不良资产的结构特征从河北省不良资产构成表(见表1)中可以直观看出,在总额为35.55亿元的不良资产中,坏账损失为13亿元,占36.57%。

坏账损失的形成是由于债务人被吊销、注销工商登记,破产、倒闭,司法胜诉,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法院终(中)止执行,应摊未摊费用、债务重组等造成的长期挂账。

固定资产损失为10.7亿元,占30.10%。

固定资产损失的形成是由于企业规划调整、搬迁、工艺和技术改造等造成企业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发生报废、淘汰、毁损、盘亏;存货损失为4.4亿元,占12.38%。

长期投资损失为3.8亿元,占10.69%。

长期投资损失的形成是由于被投资单位已经破产、清算、被撤销、关闭及被吊销、注销工商登记等难以收回的不良投资,还有的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企业改制、债转股、评估缩水等造成投资损失;其他资产损失1.9亿元,占5.34%,其他资产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葆祥集团应收出口退税款;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损失1.75亿元,占4.92%。

无形及递延资产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调整,上市公司政策变化和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损失。

2.不良资产的产业特征国有企业突出的产业特征,是与国家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的区域分工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宏观经济调控和结构调整等政府行为紧密相关的。

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基本上选自河北省的重工业地区。

以省会石家庄为中心,北部以唐山、秦皇岛、张家口为主,南部以邯郸、邢台为主。

这些地区都是河北省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

在抽样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地区的煤炭、钢铁企业很多,煤炭、钢铁企业的不良资产又大多与该行业的产业特征和国家对这一产业的特殊政策有关。

不良资产的产业特征还表现在,不良资产原因和比率上的产业“趋同性”:不同地区之间,相同的产业不良资产原因和比率上趋于一致。

比如钢铁企业,不是南部还是北部的钢铁企业,其不良资产的构成中,实物资产损失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体上都超过了总损失的50%,例如:宣钢72.73%;承钢67.96%;开滦集团66.67%;唐钢64.29%;邯钢83.88%。

3.不良资产的金融特征处置企业不良资产的实质是将流动性弱的生产经营类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这就需要完成资产法律关系认定、相关企业信用评级、资产价值评估、处置方式选择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的金融转型。

而现实中的问题具有如下几点特征:法律关系模糊。

债权类资产中包括一部分坏账损失和长期债权。

坏账损失是指账实不符的应收账款,主要产生于产品销售环节。

在现有商业和法律环境下,企业和客户间交易往往依靠人情约束而非法律约束,债权债务法律证据不全,法律关系模糊,因此信用风险很高。

长期债权类资产和股权类资产一般法律文书健全,但是近年来企业合资、重组、购并、出售、破产等产权变更大量出现,原有投资企业的名称和领导层大量更换,加上操作过程欠规范,股权和债权关系在重组中没有充分明晰的认定,造成法律关系不清,部分出现投资企业的赖账现象,国企不良资产运作的法律风险加大。

资产流动性天然不足。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于生产经营环节,严格来讲不属于金融资产范围(尤其是实物资产),其变现不是通过规范的市场交易模式,而是通过清收和追缴,并通过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损失和收益的认定。

因此,此类资产市场认可度低,交易范围小,流动性偏低,提高了国企不良资产的处置成本和风险。

资产保全程度低。

银行债权大部分是抵押资产或担保资产,具有一定的资产保全能力,银行的不良债权虽然包括一些不良信用贷款,但也有部分抵押或担保资产,资产损失相对较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除实物资产外,大部分债权都是不良应收账款,都是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债权,资产保全率低,不利于资产回收。

银行与债务人之间签订规范的贷款合同,具有明确的贷款利息、到期时间、违约惩罚条款,因此银行债权受到更强的法律保障;国有企业不良应收款只有销售合同保障,并无明确的债权债务的关系规定,有的甚至只是口头的人情信用,而且应收账款的帐期延长常常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使合同中的债务偿还细则更为粗略,这些合同要件的非规范性进一步降低了国企不良资产的价值保全度。

三、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多数企业存有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象。

如唐钢建安公司烧结原料改造工程,由于虚报工程量,成本超支,多年挂账;开滦集团有的单位存货和固定资产长期积压,采购缺乏风险意识,造成资产大量闲置和潜在亏损,蔚州矿业公司至报损时全部或大部分还未领用,仍为采购时的数量;邢矿虽有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但平时清查时走过场,有的单位对清查出的毁损、报废问题不及时处理或是不区分责任进行处理,使制度流于形式,固定资产存在账实脱节;宣钢集团有的单位实物管理部门购入物资长期不办理报销入账手续,从而使资产账实脱节,出现资产盘盈、盘亏;医药集团则没有一套完整的可行的内控制度,原有制度还是1990年制定的,早已不适应公司当前的经营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即便是这种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得不到认真执行,违规现象得不到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以至于是非不清,责任不清、管理混乱,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多计收入,少入成本,虚增利润,长期以来形成潜亏挂账。

如马头机械厂成本高留低转,为了完成当时的利润指标,成本没有全部转入到产成品中,一直在在产品科目挂账;兴隆矿有的单位为完成利润考核指标,1994年火灾、水灾造成的存货、固定资产毁损、报废,不及时进行处理,长期挂账至今;承钢万利钢管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利润指标,对实际已经消耗的存货,不办理出库手续,少转成本虚增利润,造成实物和产品盘亏等。

对一些应摊未摊费用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摊销,造成大量的应摊未摊费用长期挂账,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消化。

如开滦集团建设集团、港口储运公司、热电公司根据原煤炭部1993年财会制度接轨会议文件规定,将4笔基建借款利息8,064.50万元计入递延资产,没有进行摊消。

1997年原煤炭部生产财务决算规定“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按规定摊销”,这些企业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摊销,全部在递延资产科目挂账至今;旅游集团对时代广场的多次装修费用没有按会计制度规定,分期进行摊销,却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由于重复装修将原装修拆除,造成大量资产损失。

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节。

一方面,没有按照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办法及时按比例提取折旧,致使一些已经到了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账面金额依然很大,另一方面,对一些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长期以来一直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

2.投资管理制度不严,造成大量投资难以收回投资盲目决策,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确认投资损溢和回收资本金。

如医药公司账面显示对慈航投资20万元,而慈航验资报告、投资协议等显示省医药公司投资30万元。

还有对金嗓子公司投资40万元,而对方投资协议显示60万元。

还有对河北金保康药业公司投资,验资报告显示用货币资金,协议却显示为无形资产、营业厅和仓库1年使用权等等,这些投资,对应分享的投资收益到底是多少,没有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邢矿集团有的被投资单位,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从投资初始就不景气,有的在清产核资时找不到投资的重要文件和相关资料,对不具有控制权的投资单位的经营情况了解甚少,有的甚至单位已经被吊销执照多时还不知其清算情况,甚至失去联系,形成投资损失;汽车集团、粮油集团、峰峰矿存在对投资单位缺乏深入考察,对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了解甚少,项目运作不规范,造成较大投资损失。

投资损失形成后不及时处理,长期挂账。

如省建投对唐山三友集团的出资3.9亿元,由于三友集团实施债转股,对各股东所持股权进行了缩减,致使建投对三友集团的投资缩水9581万元,一直未进行账务处理。

开滦集团铁路运输公司1991年开始筹建东欢坨铁路专用线,在完成了勘察设计、青苗补偿、站场土方工程后,由于国家计委对铁路的运力几次进行调整,该铁路一直停建,该项工程已发生的前期工作费已形成损失而长期挂账。

投资关系不清,存有大量经营风险。

如工贸资产公司所属冶金供销公司就有数笔投资属于投资关系不清,投资比例不清,投资状况不清的三不清问题,使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存有较大隐患。

3.对往来款项的催收力度不够,债权无法收回应收、预付账款坏账损失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历史上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无序竞争带来的损失,但更多的是一些基层单位对用户资信调查不周、对欠款清收不及时、缺乏法律意识造成的。

如峰峰集团在销售业务管理上,对客户的资质和信用状况了解不够,造成无证照企业常年拖欠货款而无法采取有效手段清收,有的客户拉走货物后杳无音信,工商部门没有登记,客户留的地址根本找不到,债权难以收回。

另外对应收款的催收工作不连续,有的单位重销售、轻催收,甚至连续几年对应收款不闻不问,造成诉讼时效丧失,债权无法收回,形成坏账。

省医药公司过去历届班子注重任期业绩包装,致使清欠措施不利,大量应收款原始资料的建立、保管、移交、对账询证无人负责,资料严重缺失,不要说收回这些账款,既是只为清理账目提供凭证也做不到,历任主要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形同儿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