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债务危机
【精品】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讲义
(一)对债务国的影响 3.经济增长减慢或停滞 1981年-1990年的拉美 经济年均增长率 人均年增长率 1.0% -1.0%
失去的十年
(一)对债务国的影响 4.社会后果严重
倒闭
失业
高通货膨胀
购买力下降
贫困化
游行
入不敷出
?债务危机是否会给债权国带来不利影响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
目录
拉美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拉美债务危机的影响
拉美债务危机简介
拉美债务危机爆发背景
一、国际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是指一国不能按时偿付其国外债务,包括主权债和私人债务,表现为大量的公共或私人部门无法清偿到期外债,一国被迫要求债务重新安排和国际援助。
二、拉美债务危机爆发背景
70年代前、“拉美奇迹”70年代初、石油输出、换取美元70年代到80年代、外债逐渐增加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投向拉美国家的资本减少、负债增加1981年的外债总额已超过2777亿美元,仅公共债务达到1500亿美元。
二、拉美债务危机爆发背景
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外债;1984年6月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相继停止还债;1986年初,随着油价暴跌,墨西哥等国债务告急;1987年2月,巴西因外汇短缺,宣布停止偿还外债利息;1989年1月,委内瑞拉宣布暂停产偿还拖欠国际私人银行的公共外债;这样以墨西哥金融危机为先导在拉美爆发了全面的债务危机。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3.外债结构不合理⑵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外债比率——指一国外债余额中,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下债务所占的比重。 短期外债比率<25%
拉美国家 1972年 1982年短期外债比率 11% 30%
4.外债使用不当典型情况
墨西哥
债务危机
蔓延
升级
2010年4月23日 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5月3日 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 2010年5月10日 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 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
2009年欧洲各国债务与GDP比值,排前三的是希腊、意 大利、比利时,第一的希腊债务为GDP的1.24倍
标应保持在20%以下,超过20%
就说明外债负担过高。
菲利普科根:过去25年中,各种经济问题都依赖信贷解决,时至今
日,信贷反成一大难题。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债务之中。倘若生于发达国家,人 生中第一张信用卡就代表着一个新的阶段,其现实意义甚至远远超过 选举权。一般言之,首次购房的房款带来的债务是普通人年收入的数 倍。就算你能抵挡诱惑,不以贷款满足欲望,身上也还担着一部分国 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债务水平均有所增长,这个时期恰是经 济学家所说的“大稳健时期”,当时经济稳步增长,失业率保持低位, 通胀水平低。西方银行不再需要提高利率组织消费热潮。到了本世纪 早期,全球已形成庞大供应商融资体系。中国和石油输出国积累大量 经常账户盈余,反过来再放贷于发达国家,使其不断购买自己的产品。
务国时,就拖延该组织对债务国提供贷款的做法。
调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结构
迪拜债务危机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面积3885平方公里,占到阿联酋总面积的5%。 2002年人口达111.2万。迪拜的经济实力在阿联酋也排第二位,阿联酋70%左 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所以习惯上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
竿见影的解决方法,但这样的混乱却标志着信贷难司其职。欧盟救助
希腊的措施只让市场雀跃了一天,隔日怀疑就再次浮出水面。 2007年初以来,就有迹象表明,各国吸收贷款的能力已达到极限。 债务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似乎一点点减少。朗伯德街研究公司的斯金 尼认为,债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低 。
80年代债务危机
20世纪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简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爆发。
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不很大,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又上升到8000亿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
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所占比重最大,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
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
全部发展中国家里受债务困扰严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和印度等国。
80年代这场债务危机的特点:(1)私人银行贷款增长较政府间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为快。
(2)短期贷款比重增加,中长期贷款比重下降。
(3)贷款利率浮动的多于固定的。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内因1. 外债规模膨胀2.外债结构不合理3.外债使用不当4.拉美国家过于庞大的投资计划和恶性的通货膨胀1. 外债规模膨胀拉美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国内储蓄水平较低,本国资金比较匮乏,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扩大投资规模,加快资本积累,这些国家普遍选择了以举借外债的方式发展本国经济。
因此,外债的积累是这一地区国家的普遍现象。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1982年底拉美地区外债总额为3287 亿元美元这些外债为拉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以墨西哥为例。
1970 年代墨西哥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5%,1978年至1981年各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2%、9.2%、8.3%和8.1%。
另一方面,墨西哥在这一期间债务总额增长近20 倍,从1970年代初期的50亿美元激增至1982年末危机爆发前的876亿美元,负债率为53%,偿债率为75%,远远超过了这些指标公认的临界点。
而且,1980年代以后拉美国家的债务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贷款比重上升,短期债务迅速增加。
这一变化意味着债务国的短期偿债压力增加,也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对债务国的影响增加。
【人类经济万年史—252】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经济
【人类经济万年史—252】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经济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经济经历了70年代的滞胀和危机的打击之后,1982年底,西方国家开始相继走出危机,走向经济回升。
持续性的通货膨胀这时也开始得到抑制。
但这一时期整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快,且不稳定。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克服在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的结构性障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普遍进行经济政策调整。
1.80年代以来经济缓慢而不稳定的增长1982年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陆续走出危机,经济开始回升,翌年美国经济比危机低点增长了3.6 %,日本情况基本如此。
而在西欧,西德、法国和意大利这时经济才刚刚停止下降,只有英国的情况好些,所以西欧国家总的增长率仅在1 %左右。
从1984年开始,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回升势头普遍增强。
并且这次经济回升持续的时间也是战后历次经济周期中最长的。
美国经济增长持续了8 年,日本、德国则为10年,直到1990年和1993年才先后进入新的经济衰退。
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
1985年以后各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升有降,1983-1991 年,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3.2 %。
比滞胀时期(1973-1982 年)2.4 %的增长率不高过1 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期间,各国都没有出现明显的经济高涨。
因此,只能说是低速增长。
进入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先后进入新的经济危机,虽然危机打击较轻,但90年代以来的经济一直呈现不景气状态,未能脱离这种低速增长状态。
而伴随经济回升,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出现了下降趋势。
1983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首先下降到了3.8 %,西欧的通货膨胀率虽然还较高,但也从1982年的8.7 %下降到了6.2%。
随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
1985年,美国、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和欧共体10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5 %、2.1 %和5.2 %。
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分析
谢谢!
达国家基本不到0,3%。
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分析
(一)对债务国的影响
1.国内投资规模大幅缩减
压缩进口——生产企业萎缩——生产活动受挫
国际资信降低——筹资受阻
国际投资者投资减少
国内资金的持有者抽回资金——投资规模萎缩
2.经济增长减慢或停滞(之前第一页数据已表明)
3.对社会的影响
企业工厂倒闭
高通货膨胀
展规划, 实行高目标、高投资、高速度的方针为了实现
这些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一, 它们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
这是造成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分析
债务危机原因
(1)从总体上说, 拉美国家都缺乏正确有效的外债政策。
外债政策
贸易保护
清偿能力
借贷利率
官方援助
在过于乐观的经济发展计划指导下, 这些国家对外债规
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分析
位置:开篇
拉美债务危机背景简介:
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源于20世纪70年代油价暴涨带来的过剩流
动性和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石油出口国储蓄。在低利率资金的诱
惑下,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借入了大量以硬
通货计价的债务;然而,随着利率上升、资本流向逆转、发展中
国家货币面临贬值压力,拉美的负债率上升到不可持续的水平。
购买力下降
贫困化加剧(购买力下降/入不敷出)
失业率上升
游行示威活动产生
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分析
(二)对债权国的影响
出口减缩,影响债权国经济的长远利益。
(三)动摇国际金融体系
拉美国家的支付困难使国际银行的大量贷款难以收回,引起国际金
融体系的严重不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债务问题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债务问题分析王莉河北大学金融学院【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频繁爆发债务危机,1982年与1994年墨西哥分别爆发了两次债务危机,1999年巴西出现偿债问题,紧接着2001年阿根廷又深陷债务危机,30年来整个拉丁美洲一直未走出债务问题的阴霾。
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债务走势,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本地区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从中得出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应以拉丁美洲为鉴,把握经济脉搏,营造健康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拉美国家债务启示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债务趋势分析1.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爆发。
20世纪70年代拉丁美洲各国普遍实施“财政赤字”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使拉丁美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然而“财政赤字”给拉美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拉美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70年代拉美国家大量举债最终导致80年代到期无法偿还的债务危机,1982年底,拉美地区的外债余额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80%属欠私人银行债务,1982年8月,以墨西哥为首,到期无力偿还外债本息,诱发了一场严重的债务危机。
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主要国家外债总额占GD。
的百分比。
主要国家的外债总额呈上升趋势。
1980到1989年间,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外债总额分别由715.27、573.78、271.57亿美元分别增长到1143.56、938.41、652.57亿美元。
并且主要国家的外债偿债率都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20%-30%。
2.20世纪90年代拉美债务问题犹在。
20世纪80年代以墨西哥为首爆发的债务危机给拉美经济重重一击,1994年,墨西哥经常帐户收支状况恶化,赤字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并且随着1995年债务到期日的逼近,墨西哥将面临290亿美元的国库券到期,其中有170亿美元掌握在外国投资者手中,需要支付本息,而当时,墨西哥的外汇储备仅仅60亿美元,墨西哥又一次陷入偿债危机之中。
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金融学
12
债务资本化(Debt capitalization)
债务资本化是指债权银行按官方汇率将全部债务折合成债务国货币, 并在债务国购买 等值的股票或直接投资取得当地企业股权,这一过程 也称为“债务——股本互换”。例如,智利政府实行的就是允许国内 外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公开购买智利的外债,并将债务兑换成本国货币 进行生产投资。该计划首先在巴西、阿根廷进行,起先规模很小。从 1985年开始,该计划在债务国逐渐铺开。到1988年,通过债务资本化 减少的债务额已经从1984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270亿美元,其中巴西、 墨西哥和智利最为积极。虽然这一措施在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中的地 位 并不重要,但至少说明发展中国家在抑制危机过程中也付出了不懈 的努力。
1
11
11
债务重新安排(Debt rescheduling)
债务重新安排是债务危机的最初解决方案(1982— 1984年),是指重新安排到期未能偿还债务的偿还期 限,即延长债务的偿还期(本金和利息均可能被重新 安排偿还期)。债务重新安排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 由债权债务双方协商延长偿还本息的期限;二是减免 债务国的利息或本金负担;三是把已有的债务重新转 换债权人,即把对私人商业银行的债务转换成为某个 债权国官方或某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债务。
1985年10月,IMF用世界银行的名义在汉城召开了第四十届 年会,前美国财长贝克在会议上提出了解决国际债务危机的 新方案,即“贝克计划”。它强调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债务 国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强调债权国、债务国、大 商业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通力协作;三是规定一个固定的 贷款数额。
1
6
16
解决债务危机三个重要方案 布雷迪计划:(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计划)
1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38论坛How Did the 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 Arise in the 1980s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任泽平 马家进 等● 分析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以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为标志,拉美债务危机爆发,随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
债务危机使拉美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和“中等收入陷阱”。
起源:宽松放任的借债环境,不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升外债规模原油涨价背景下,石油输出国美元收入充足,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共同提供了宽松的外部借债环境。
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大涨,石油输出国获得了巨额美元收入,资产增值保值需求强烈,国际市场美元供给充足。
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美联储货币政策整体宽松,除石油危机期间,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见下页图1),1970年全年平均利率为7.2%,1975年回落至5.8%,低利率环境降低了拉美国家的借贷成本。
伴随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欧、美商业银行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信贷投放。
拉美国家经济扩张激进,盲目举债,但外债使用效率低下。
一方面,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主要拉美国家在20世纪30~80年代相继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急于实现现代化,实行“高目标,高投资,高速度”的方针。
庞大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其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普遍较低,本国资金匮乏,只能依靠国际资本,大举外债。
另一方面,外债缺乏良好的规划管理,使用效率低下。
大量外债被用于投资项目周期长、效率低、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差的大型公用事业,并且部分被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如弥补国有企业亏损、购置军火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失误,导致经济陷入严重通胀和衰退,进一步刺激举债。
为推进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刺激经济快速发展,危机前拉美主要国家长期实行赤字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成为世界通胀最严重的地区。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的爆发
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外债; 1984年6月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相继停止还
债; 1986年初,随着油价暴跌,墨西哥等国债务告急
; 1987年2月,巴西因外汇短缺,宣布停止偿还外
债利息; 1989年1月,委内瑞拉宣布暂停产偿还拖欠国际
私人银行的公共外债; 这样以墨西哥金融危机为先导在拉美爆发了全面的
•
三、国际债务危机的抢救措施
1、债务重新安排(Debt rescheduling):债务重 新安排是债务危机的最初解决方案(1982—1984年) ,是指重新安排到期未能偿还债务的偿还期限,即 延长债务的偿还期(本金和利息均可能被重新安排 偿还期)。债务重新安排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由 债权债务双方协商延长偿还本息的期限;二是减免 债务国的利息或本金负担;三是把已有的债务重新 转换债权人,即把对私人商业银行的债务转换成为 某个债权国官方或某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债务。
债务危机。
•
债务危机的成因
造成拉美债务如此严重的危机,有着深刻的内在原 因及复杂的外部因素。
内在原因有:1、不切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2、殖民统治留下来的畸形经济结构;3、外债政 策的失误。
外部因素有:1、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2、 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下跌,削弱了偿债能力; 3、国际金融市场借贷利率的急剧上升。
为了取得高回报的投资机会,这些商业银行非常愿 意将钱贷给发展前景良好的拉美国家。
•
债务危机的爆发
这样的“两情相愿”使得拉美国家在80年代的债务急剧增长。 1970年拉美国家外债总额只有212亿美元,到了1982年就增
长到了3153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是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商业银行借的款。 但随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投向拉美国 家的资本有减少的趋势。这时,拉美国家的负债已经很重了, 拉美国家的主要借款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平 均每年要用其出口创汇的50%以上来还本付息。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
虽然这一措施在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中的地位并 不重要,但至少说明发展中国家在抑制危机过程中 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三、国际债务危机的抢救措施
3、债务证券化(1988年后)。1987年,美国摩根保证信托银行提出 了“债券换债务”计划,得到了美国和墨西哥政府的认可。
所谓“债券换债务”,是指墨西哥政府将用20亿美元现金购买美国财 政部发行的为期20年的特别无息票债券(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墨 西哥政府将以上债券为担保,发行本金100亿美元、为期20年的债券, 并将其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向国际债权银行出售,债权银行将以墨西 哥欠它们的债务以50%的折扣换取墨西哥的新债券。也就是说,100 亿美元的新债券可以换回200亿美元的旧债务。
为了取得高回报的投资机会,这些商业银行非常愿 意将钱贷给发展前景良好的拉美国家。
债务危机的爆发
这样的“两情相愿”使得拉美国家在80年代的债务急剧增长。 1970年拉美国家外债总额只有212亿美元,到了1982年就增
长到了3153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是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商业银行借的款。 但随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投向拉美国 家的资本有减少的趋势。这时,拉美国家的负债已经很重了, 拉美国家的主要借款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平 均每年要用其出口创汇的50%以上来还本付息。
美国八九十年代银行危机_成因_处置方法及启示_三_
美国八九十年代银行危机:成因、处置方法及启示(三)徐诺金三、危机所引发的监管问题及启示1 危机引发的监管问题美国八九十年代金融危机引发的监管问题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存款保险的作用、大银行的处置、宽容政策的运用、金融监管的效力。
(1)存款保险的作用。
存款保险涉及到银行稳定性与道德风险的权衡问题。
一方面,存款保险通过向存款人提供保护以避免其存款遭受损失,消除银行被挤兑的危险;另一方面,通过承担应由存款人负担的损失,使存款人不再有管理银行风险的动机而听任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
存款保险的存在,使银行产生了把资产投向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高风险项目的动机,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错误配置和银行的破产。
这一政策在维护美国银行业的稳定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但这种稳定是有代价的。
1980~1994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处置破产银行的费用达363亿美元,政府为保障存款支付共动用纳税人税赋1321亿美元。
1986 ~1991年,对未保险人的保护率达83%。
1992年后,美国立法当局改变了这一做法,更倾向于加强市场约束,采取了三条对策:一是对银行实行按风险级别收取差别保费率;二是严禁用纳税人的钱处置风险;三是未保险人要承担银行破产损失和分担处置成本。
(2)大银行的处置。
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在20世纪80年代初处置银行危机时往往注重稳定而忽视市场规则,这一点在大银行的处置中十分明显。
美国金融监管当局通常认为,好的公共政策应使银行免于市场力量的影响并使大银行的未保险存款人受到保护。
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处理第一宾夕法尼亚州银行危机时,采取的是营业银行援助方式,其理由是该银行为所在城市的最大银行,它的破产有可能引发地区甚至全国性的连锁反应。
对第一宾夕法尼亚州银行的处置方法后来成为处置大银行的模式,并最终发展为大银行不会倒!的理论。
这种处置方法引出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道德风险,二是公平性。
1997年出台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良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它严格了对大银行的救助条件,规定在大银行倒闭确实会引发系统风险的情况下,可以突破最低成本处置法则,但要求联邦储备银行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三分之二的委员提出建议,交由财政部长与总统协商后最终决定是否救助,而由此产生的救助成本要由所有受益金融机构分担。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自20世纪60年代起,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超过3000亿美元。
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
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拉美国家198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拉丁美洲国家的金融危机和风暴就从来没有真正平息过,而发展中的债务问题则成为拉美的动荡之源。
即使从2003年到2008年的六年间,拉丁美洲经济升温加速,其外债增速减缓,但仍然呈增长趋势。
庞大的债务问题一直都是拉丁美洲发展的隐患。
拉美大举借债始于20世纪中叶以后,当时受1929年大萧条的影响,拉丁美洲由出口带动的第一次工业化遭遇重大困难,为解决发展困难,拉美国家普遍实行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并大量举债(美元债),以促进其工业化进程。
然而,后来受利率等影响,拉美债务越滚越大,造成货币贬值。
面对困难,拉丁美洲国家普遍采取美元化应对措施。
以阿根廷为例,1991年阿政府开始实行货币局制度,规定比索和美元的固定兑换比率。
这一政策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但也为后来的通货紧缩以及2001年的债务危机埋下隐患。
拉丁美洲的债务危机让我们看到,借外币债务会有很多的汇率风险,而借本币债务又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建立完善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赤字,提高生产能力,摆脱经济依附性已成为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从2003年到2008年以来,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拉美不少国家常年贸易逆差的局面得到转变,并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史为鉴,为摆脱外国控制,2007年12月9日,拉美七国宣告建立南方银行,以为南美各国在融资方面提供便利;另外,2008年10月,南共市的巴西,阿根廷两国签署协议,规定双边贸易放弃美元作为中介货币,而使用各自的货币雷亚尔和比索进行支付结算。
拉丁美洲逐渐显现出的“去美元化”现象与90年代货币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80年代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简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主要国家的民族工业发 展很快,经济形势在30余年中一直处于相对良好 和稳定的状态。
• 一、盲目借债
• 70年代之前,各国为了解决发展资金问题,虽也 曾举借过一些外债,但都比较谨慎,基本上量力 而行,负债率不高,偿债率也控制在危险线之内。 然而,进入70年代后,许多拉美国家或是仰仗本 身拥有丰富的石油或其它矿产资源,或是由于本 国经济持续多年一直处于高速和良好的增长状态 之下,大肆举借外债,以追求所谓的“高速度、 高增长”。
(一)对债务国的影响
3.经济增长减慢或停滞 1981年-1990年的拉美 经济年均增长率
1.0%
失去的十年
人均年增长率 -1.0%
(一)对债务国的影响 4.社会后果严重
倒闭
高通货膨胀
游行
购买力下降 失业
贫困化
入不敷出
?
债务危机是否会给债权国带来不利影响
(二)对债权国的影响 出口减缩,影响债权国经济的长远利益。
70%
2.外债结构不合理
⑵期限结构不合理。
短期外债比率——指一国外债余额中,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下 债务所占的比重。
短期外债比率<25%
拉美国家 短期外债比率
1972年 11%
1982年 30%
3.外债使用不当
典
墨西哥
型
情
况
阿根廷
墨西哥
大量筹措资金
基础设施建设
债务积累
阿根廷
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发展国内工业 忽视出口
6.8 -5.3 -6.3
• 80年代后,国际贸易环境大为恶化,初级 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拉美国家的主要出 口商品——初级产品深受其害。1989年拉 美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仅为1980年的80% 左右(石油及其产品除外),1982年至 1989年的年平均商品出口值仅为1981年的 78.5%。高利率和出口值下降不但直接引发 了债务危机,而且还迫使拉美国家长期陷 于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中。
19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历史启示
图 4:拉美地区部分国家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率
120 %
巴西
墨西哥
阿根廷,右轴
500 %
100
400
80 300
60
200 40
20
100
0
0
图 5:拉美地区部分国家 GDP 平减指数
140 %
巴西
墨西哥
阿根廷,右轴
120
100
80
60
40
20
0
%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3.3
4.5
5.5
5.9
18.4 18.0
15.7 14.0
31.3 12.3
38.7 16.5
23.8 20.0
19.7 16.5
19.9 14.7
2.75 3.50
5.81 6.56
6.62 6.30
最新数据(7 月)
工业
14.0
城镇投资
25.4
零售额
17.2
CPI
6.5
PPI
7.5
资料来源:CEIC,招商证券
40 %
35
阿根廷
巴西
30
25
20
15
10
5
0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主权债务危机系列:19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系列:19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政府不能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的违约风险。
主权债务危机既不同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也不同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前者是由于东亚各国在20世纪90年代没有妥善处理全球化问题而引起的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再加之国际投资资本的攻击,且问题主要集中在私人部门,而不是公共部门。
后者是由于美国金融监管过度放松、金融衍生产品泛滥,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而引起相关私营金融机构倒闭。
1.拉美债务危机事件还原拉丁美洲经济危机是拉丁美洲众多国家的经济于1980年代(部分国家则始于1970年代)陷入危机,引发其国内的金融制度接近崩溃,甚至影响到国际的金融体系。
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布了一个震惊金融界的声明:“该国无法按期履行偿债义务。
”此前,诸如牙买加、秘鲁、波兰和土耳其等国都曾陷入还债困难的危机,而墨西哥政府的此声明被视作是8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开端。
拉美债务滥觞于1970年代欧美国家经济陷入“滞涨”后,欧美地区的低利率使得国际资本出于追求高额利润的本性从该地区流向其他地区,特别是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金融自由化水平的提高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频繁程度,这是拉美地区在这一时期资金大量流入的外部因素。
另一方面,拉美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国内储蓄水平较低,本国资金比较匮乏,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扩大投资规模,加快资本积累,这些国家普遍选择了以举借外债的方式发展本国经济。
因此,外债的积累是这一地区国家的普遍现象。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1982 年底拉美地区外债总额为3287 亿美元。
2.发生债务危机的原因从外部因素方面来看,1973年至1974年的全球石油价格大涨,使得欧洲各国储备的美元迅速散播到全球各地。
石油输出国将巨额的石油收入存入欧洲的国际银行,而这些银行再将钱贷给发展中国家,石油冲击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的国际贷款大为增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典型投机性冲击与货币危机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典型投机性冲击与货币危机回顾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是国际私人资本日益强大,投机性冲击活动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时期私人资本国际游资对货币的投机性冲击力度越来越强,并且冲击活动屡屡得手。
比较典型的有1967年末的英镑危机、1969年8月的法国法郎危机,以及1971年至1973年间的美元危机。
如果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体系内在的缺陷,那么体系崩溃的直接诱发因素则是国际短期游资对基准货币美元的投机性冲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放松管制、强化市场机制、推动经济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的浪潮。
相应地,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
加之现代化通讯手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金融衍生工具和交易手段层出不穷,国际资本流动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资本高速流动的背景下,投机性冲击频频发生。
比较典型的有80年代初对拉美部分国家钉住汇率机制的冲击、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以及1997年~1998年间的东亚金融危机。
一.80年代初对拉美国家汇率机制的冲击1978年,智利、乌拉圭和阿根廷宣布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制,货币当局制定了本国货币相对于美元逐步贬值的计划。
但在实施中,三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大高于美国,而且货币贬值程度远小于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
比如1979年智利的通货膨胀率仍以2.5%的速度上升。
于是这三国都由于本币币值的高估而出现经常账户逆差的不断上升。
1981年~1982年间,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达到创纪录的高点,三国的外债负担和经常账户赤字已经难以为继,货币偏离目标汇率的贬值已不可避免。
于是三国都经历了投机性冲击、相应的货币贬值以及由此引发的资金外逃和国内金融机构的挤兑危机。
二.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82年墨西哥发生债务危机以后,在IMF的监督下实行了全面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政策,紧缩经济并大幅度削减财政赤字。
1987年重新固定比索与美元的汇率,1989年1月改为爬行钉住汇率制,1991年12月又变为移动目标区域汇率制,并逐步扩大比索允许波动的范围。
从_贝克计划_到_布雷迪计划_美国对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政策演变
2002年1月第1期常熟高专学报Journal of Changshu C ollegeJan.,2002N o.1从“贝克计划”到“布雷迪计划”———美国对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政策演变Ξ蔡 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江苏常熟215500)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
这场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关键词:“贝克计划”;“布雷迪计划”;债务危机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02)01-0034-06一、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的爆发1982年8月12日,墨西哥财政部长吉色斯·席尔瓦·埃尔佐格(Jesus Silva Herzog)分别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管主任拉罗西埃(Jacques de Larosiere)、美国总统里根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 olcker)[1](p.262)打了求援电话,声称墨西哥的外汇储备已经用光,墨西哥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偿还外债了。
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爆发了!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起步阶段,由于国内储蓄水平比较低、经常项目收支逆差数字比较高,需要大量进口资本来增加国内资源,以便实施发展项目和扩大资本商品进口,因而外债的积累是一种普遍现象。
[2](p.253)随着各个发展中国家加速实施工业化战略,它们的外债也在迅速增加。
在1971年到1983年的12年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数从900亿美元增加到8170亿美元,增加了900%以上,到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已经接近10000亿美元。
尽管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大大地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但第三世界国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外债缺乏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收 益
风 险
4.对外债缺乏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墨西哥
进口消费品
委内瑞拉
4.对外债缺乏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阿根廷
秘鲁
购买军火
4.对外债缺乏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秘鲁
三、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外
1.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
2.外贸形式恶化,出口收入锐减
因 3.商业银行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措施
(一)对债务国的影响
3.经济增长减慢或停滞 1981年-1990年的拉美 经济年均增长率
1.0%
失去的十年
人均年增长率 -1.0%
(一)对债务国的影响 4.社会后果严重
倒闭
高通货膨胀
游行
购买力下降 失业
贫困化
入不敷出
?
债务危机是否会给债权国带来不利影响
(二)对债权国的影响 出口减缩,影响债权国经济的长远利益。
国际债务危机简介
• 1981年的外债总额已超过2777亿美元,仅 公共债务就达150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 了8倍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是三个最 大的债务国,其外债总额占拉美外债总额 的三分之二;其余6个主要债务国是委内瑞 拉、秘鲁、哥伦比亚、智利、波利维亚和 乌拉圭,这9国的外债额占拉美外债总额的 90%。
70%
2.外债结构不合理
⑵期限结构不合理。
短期外债比率——指一国外债余额中,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下 债务所占的比重。
短期外债比率<25%
拉美国家 短期外债比率
1972年 11%
1982年 30%
3.外债使用不当
典
墨西哥
型
情
况
阿根廷
墨西哥
大量筹措资金
基础设施建设
债务积累
阿根廷
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发展国内工业 忽视出口
• 布雷迪计划
• 1989年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以债务减免为核心,制定了 新的、自愿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债务对策。
• 主要内容包括: • (1)债务国应该继续实行以长期经济增长为导向的经济 方针,并采取措施来鼓励外逃资本回调;
• (2)多方减免债务国的债务负担; • (3)债务国政府和国际商业银行应继续对各自的债权进 行重新安排,并继续为实施全面调整的债务提供新贷款;
• 由于进入80年代后,美元变得十分坚挺, 拉美国家的货币却因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 而日益贬值,这样拉美债务国的外债在无 形中大大地增了值。
2.外贸形式恶化,出口收入锐减
表2 1980年拉美地区部分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国家
国际收支
秘鲁 哥伦比亚
巴西 智利 委内瑞拉 墨西哥 阿根廷
经常项目差额/GDP 1980年 -0.5 -0.6 -5.5 -7.1
墨西哥
墨西哥几乎耗尽全部外汇储备 ,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巴 西
拉美
亚洲 非洲
三、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1.外债规模膨胀
内
2.外债结构不合理
因
3.外债使用不当
4.对外债缺乏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1.外债规模膨胀
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商品和服务出口收入
偿债率 <20%
表1 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部分国家的债务状况
• 七十年代两次石油涨价使得石油输出国积累了大 量美元。这些美元主要存在美国和欧洲的商业银 行里。当时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美元的供 给较充足,而美元的需求稳定,因而利率较低。 为了寻找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商业银行把目光投 向拉美国家和东亚。商业银行愿意向拉美和东亚 的发展中国家放贷,一是因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 的势头看好,二是这些放贷大多有发展中国家的 政府担保,其信用可谓主权级。到1983年为止, 西方主要商业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总量超过 了发展中国家总负债的一半,达3350亿美元。但 随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 投向拉美国家的资本有减少的趋势。这时,拉美 国家的负债已经很重了,拉美国家的主要借款国 (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平均每年要 用其出口创汇的50%以上来还本付息。
• 世界石油价格的大波动对拉美国家影响极 大:提价,使拉美非产油国用于进口石油 的支出成几何级数地增长,国际收支为此 日趋恶化;降价,则对墨、委等拉美石油 输出国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3.商业银行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措施
“国家永不破产”
四、债务危机的影响
㈠对债务国的影响 ㈡对债权国的影响 ㈢动摇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1.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早期
R
20世纪80年代
1.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
1970~1980年间 美国 实际利率 不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甚至危 机,它们为摆脱本国的经济困境,纷纷提 高利率,国际资本市场的利率也随即拔高, 并在整个80年代一直居高不下。1980年至 1989年的年平均利率为5.85%,相当于 1974年至1979年时的6倍。
中长期收益率 风险状况
一、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
与短期资金流动相比
利
弊
相对稳定; 深入地介入一国经济发展过程 发挥持续性作用
❖ 蕴含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二、20世纪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简介
•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80年代初爆发。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 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 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 不很大,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又上升到8000亿 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其中拉丁美洲 地区所占比重最大,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 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 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全部发展 中国家里受债务困扰严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 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和印度等国。80年代这 场债务危机的特点:①私人银行贷款增长较政府 间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为快。②短期贷款比重增 加,中长期贷款比重下降。③贷款利率浮动的多 于固定的。
(一)对债务国的影响 1.国内投资规模大幅缩减
压缩进口 生产企业萎缩 国际资信降低 筹资受阻 国际投资者投资减少 国内资金的持有者抽回资金
生产活动受挫 建设资金不足
投资规模萎缩
(一)对债务国的影响 2.通货膨胀加剧
资金流出 即货物流出 企业生产能力受限,产品的生产 进口商品中的基本消费品
供应危机
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
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 机
一、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概述 二、20世纪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
简介 三、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四、债务危机的影响 五、解决债务危机的措施
一、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概述
1.概念: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是指发生在国际间、期限
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资金流动。
2.主要形式 3.影响因素:国际金融市场上
墨西哥
1982年底外债余额 (亿美元)
876
巴西
913
阿根廷
436
委内瑞拉
350.6
1983年应付本息额 (亿美元)
431
1983年偿债率 (%)
126
308
117
184
153
199
101
2.外债结构不合理
⑴商业贷款比重过大。
拉美地区 商业贷款比重
1966~1970年期间 20世纪70年代末期
12%
(三)动摇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五、解决国际债务危机的措施
1.债务国必须重新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计划
? 拉美国家能否依靠自身力量来偿还全部债务呢
• 1.紧急融资和共同贷款。处理方法:出现 债务危机时,进行紧急救援,提供救急贷 款,并附加非常苛刻的贷款条件。
• 1982年下半年至1985年上半年为调整的第 一阶段。拉美国家按照传统做法,并在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下,普遍进行紧缩 型的应急调整:牺牲经济发展,实行“急 刹车”政策,减少投资,压缩消费、扩大 出口,让人民勒紧裤腰带,筹集资金以偿 还债务。这种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偿还 问题,反而使国家和企业还债能力下降, 国内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 下降。
国际债务危机简介
• 虽然拉美国家大量举外债可弥补本国在实现工业 化、现代化进程中资金的严重不足,加速这些国 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促进国内投资,特别是 支持了一些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如巴西 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工程,墨西哥的海上 石油开采工程等),弥补国家财政收支和国际收 支的不平衡,缓解国内经济危机,支持国内的经 济调整等;但其消极影响和弊病也是十分明显的: 它刺激或推动了举债国的通货膨胀,使举债国由 于偿付巨额利息导致大量财富向外流失。据泛美 银行统计,80年代拉美债务国偿付外债的利息要 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4%。
五、解决国际债务危机的措施
2.债权国做出巨大让步 FOR EXAMPLE
“贝克计划”
“布雷迪计划”
• 贝克计划及墨字还流计划。
• 贝克计划是美国财政部长提出的,在执行中采用了一些重 要的金融创新手段,包括: • (1)债权-股权互换(债务资本化); • (2)债权-自然互换等; • (3)债权交换; • (4)债务回购; • (5)二级市场债务交易;
6.8 -5.3 -6.3
• 80年代后,国际贸易环境大为恶化,初级 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拉美国家的主要出 口商品——初级产品深受其害。1989年拉 美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仅为1980年的80% 左右(石油及其产品除外),1982年至 1989年的年平均商品出口值仅为1981年的 78.5%。高利率和出口值下降不但直接引发 了债务危机,而且还迫使拉美国家长期陷 于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中。
国际债务危机简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主要国家的民族工业发 展很快,经济形势在30余年中一直处于相对良好 和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