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爆发的大难题

合集下载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途径(3篇)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途径(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途径。

一、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风险防控1. 健全债务管理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债务发行、使用、偿还等各个环节的权责,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

2. 建立债务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对债务规模、结构、期限等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3. 强化债务风险预警: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

4. 加强债务资金监管:对债务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二、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 调整债务期限结构:合理配置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债务期限风险。

2. 优化债务融资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渠道,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降低融资成本。

3. 引入市场化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市场化,提高债务定价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

三、提高财政收支平衡能力,增强偿债能力1.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加财政收入。

3. 加强税收征管: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4. 拓展收入来源:积极探索新的收入来源,如盘活国有资产、开展PPP项目等,增加财政收入。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防范隐性债务风险1. 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地方过度举债。

2. 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规范融资平台融资行为,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3.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随着中国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慢慢
地形成了一种债务危机。

而如何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成为当前的一个焦点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债务危机的表现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具有以下的表现形式:
1、债务负担逐年递增,已经超过了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的极限。

2、债务结构失衡,大量主要是短期债务,造成了流动性危机。

3、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相对脆弱,债务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4、债务问题正逐渐深入政府行政服务的所有领域,导致其财政状况日益严重,甚至对其能力产生严重制约。

二、应对措施
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1、完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监管制约政策,制定出可以推迟债务到期日的相
关政策,以减轻负担。

2、对于那些负担过重的地方政府,要给予其债务优惠,同时不断注入资金,
使其债务风险减轻。

3、推动地方政府提高财政收入,致力于增加财政自主收支能力,依靠地方政
策支持,更好地发掘财政收入的潜力。

4、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管理机制,提高财务实效,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减少浪费和不规范操作。

总之,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应对需要从各方面着手,要求各级政府严密地进行规划和方案制定,时刻注意民生问题,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共同推进地方政府的发展。

地方债务化解对策(3篇)

地方债务化解对策(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从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政绩考核机制、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二、地方债务风险现状1. 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已超过30万亿元。

其中,隐性债务占比高,风险较大。

2. 地方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但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3. 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

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不断增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债务违约风险。

三、地方债务化解对策1. 深化分税制改革(1)优化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

适当提高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比例,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2)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逐步扩大地方税收自主权,提高地方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2. 完善政绩考核机制(1)调整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将政府债务规模、债务风险等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引导地方政府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2)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意识。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宣传教育,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意识。

3. 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1)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2)创新地方政府债券品种。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创新地方政府债券品种,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融资需求。

4. 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运营管理(1)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监管。

建立健全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制度,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行为,防止债务风险向政府转移。

(2)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

鼓励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监测体系。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债务风险。

债务困境化解方案(3篇)

债务困境化解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面临债务困境,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经济活动,也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债务困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困境的成因、现状分析、化解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者、企业和个人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债务困境的成因1. 经济环境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减弱,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陷入债务困境。

2. 企业经营不善:部分企业管理层决策失误,导致投资失败、项目烂尾、产品质量问题等,使得企业债务不断累积。

3. 个人消费观念转变: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部分个人过度消费,导致负债累累。

4. 金融政策调整:金融政策调整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融资渠道受限,加剧债务困境。

三、债务困境的现状分析1. 企业债务困境: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务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中小企业债务风险较高。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债务总额已超过200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债务占比超过50%。

2. 个人债务困境:随着信用卡、消费贷款等金融产品的普及,个人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据央行数据显示,我国信用卡逾期金额已超过80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逾期金额超过2000亿元。

3. 地方政府债务困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

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30万亿元。

四、债务困境化解策略1. 企业债务困境化解策略(1)优化产业结构:企业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加强成本控制:企业应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拓宽融资渠道:企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4)债务重组:对于债务风险较高的企业,可通过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化解债务困境。

2. 个人债务困境化解策略(1)调整消费观念:个人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过度消费。

化解中国地方债务的方法(3篇)

化解中国地方债务的方法(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的持续增长,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沉重的偿债压力,也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地方债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化解中国地方债务的方法与路径。

一、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 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短期限债务占比过高,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因此,应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适当增加长期限债务,降低短期偿债压力。

2. 优化债务品种结构。

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时,可根据不同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债券品种,如普通债券、专项债券等。

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发行绿色债券、扶贫债券等,降低融资成本。

3.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逐步放开地方政府债券利率管制,使其与市场利率接轨,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二、加强债务管理,提高债务透明度1.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债务规模、债务期限等管理要求,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

2. 完善债务信息公开制度。

要求地方政府定期公开债务信息,提高债务透明度,增强公众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认知。

3. 强化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三、调整财政分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民生支出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政府投资在地方债务中的占比。

3.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2. 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如何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爆发的大难题

如何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爆发的大难题

如何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爆发的大难题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意见》规定,将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硬化预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一纸文件下发,估计地方政府官员国庆节都过得不自在。

目前中国地方债务到底是多少?各方说法很多,很难估算清楚。

根据国家审计署2011年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

时隔不到两年,中国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在博鳌论坛上称:地方政府债务或超过20万亿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俞乔则做了系统估算: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应在19.41万亿元左右。

对各种融资成本的保守估算,每年需要的利息开支接近1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数字,正在持续增加,连国务院都爱莫能助,地方政府只能自求多福了。

按照各地审计部门要求,2014年,北京要偿还1940多亿,上海是2200多亿,广州按广东省标准粗略计算也有近500亿要还,均不包括利息。

这么多的债务,问谁要?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土地。

然而这些一线城市2013年的公共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但土地出让金中可支配部分甚至不及还债总额的1/3。

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介绍,现在每年土地收入中,地方政府可自由支配收入的百分比是在逐步下降的。

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虽然达到41250亿,但能够自由支配的部分约占20%,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有8000亿左右的可支配资金,仅能偿还全部债务每年所产生利息的一半。

"地方政府能够还债的收入很清楚,一是预算内资金安排,也就是税收和非税收入;二是政府性基金的土地出让收入,这个才是大头;还有就是融资平台产生的收益,最后一个就是救命用的借新债还旧债。

"上述江浙地区财政系统官员表示。

债务危机有多可怕?近30年来,全球发生了很多次经济、金融危机,而这些危机几乎都与债务有关。

地方债务化解妙招(3篇)

地方债务化解妙招(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其中隐性债务尤为引人关注。

地方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也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地方债务化解的妙招,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 调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因此,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关键。

(1)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明确地方政府支出责任。

对于具有外部性、区域性特点的公共事务,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可由中央政府承担事权,地方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2)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

通过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下放至地方政府,同时增加其财政支出责任。

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通过压缩非必要开支、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等方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2)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创新债务融资方式,拓宽债务融资渠道1. 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改革(1)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提高债券发行效率。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发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投资。

(2)创新债券品种,满足不同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

如发行绿色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等,提高债券市场服务能力。

2. 拓宽债务融资渠道(1)鼓励地方政府通过PPP(公私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PPP模式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项目运营效率。

(2)探索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方式,拓宽债务融资渠道。

通过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共担;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地方政府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提高资产流动性。

债务危机如何化解(3篇)

债务危机如何化解(3篇)

第1篇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债务危机已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债务危机不仅对企业自身产生严重影响,还可能波及到整个产业链和金融体系。

面对债务危机,企业应如何化解?本文将从债务危机的成因、化解策略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债务危机的成因1. 经营不善企业经营不善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企业由于产品滞销、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导致收入减少、利润下降,进而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2. 融资渠道单一部分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渠道,导致融资成本高、风险大。

在金融市场波动或银行信贷政策收紧时,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容易陷入债务危机。

3. 债务结构不合理企业债务结构不合理,如短期债务占比过高、负债率过高,一旦资金链断裂,将导致债务危机。

4. 内部管理问题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如财务管理混乱、风险控制不力、内部控制缺失等,导致资金流失、债务风险增加。

5. 外部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也会对企业债务产生一定影响。

二、债务危机的化解策略1. 加强经营管理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经营管理:(1)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3)加强市场营销,拓展市场份额;(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2. 多元化融资渠道企业应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1)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2)发展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3)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4)拓展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

3. 优化债务结构企业应合理调整债务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降低负债率:(1)合理规划债务期限,优化债务期限结构;(2)降低融资成本,选择低成本融资渠道;(3)优化债务融资工具,如发行长期债券、短期融资券等。

4. 加强内部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风险控制;(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止资金流失;(3)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应对策略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应对策略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也在不断攀升。

这种现象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比如不可持续的借贷,不安全的债务风险等等,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然而,如何应对这一问题,让地方负债水平良性发展,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建立正确的债务观念首先,地方政府应该树立正确的债务观念。

过度的借款可能导致债务爆发,从而不利于地方财政的稳定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建立起财政预算意识和债务管理意识,以合理的杠杆率控制债务规模,防止风险爆发。

同时,也要适度借债,确保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二、控制债务规模其次,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债务规模。

通过加强财政政策的监管,实施债券统筹、集中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流转机制,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债务规模,实现可持续的财政发展。

三、合理安排债务结构快速提高融资能力,加强债务管理,以适当的杠杆率来规划财政和借贷风险,夯实财政基础。

与此同时,要强化财政管理,提升财政透明度和效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债务结构,以稳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政府债务的优化。

四、加强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国家监管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

建立财政公开平台,有效监管债务,并建立债务预警机制,以及及时发布政府债务信息,提高政府饼去彭博定利率证券交易体系,实现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深化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市场化改革。

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发行市级和地方性政府债券,积极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优化债券品种和流通机制,推动政府融资需求外向化,降低资金成本,为地方经济提供更可靠的融资保障。

六、落实监管责任制落实监管责任制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的关键。

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债务的合规审计,形成以风险为导向的监管模式,确保债务管理与资金安全。

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七、积极开展合作最后,要积极开展合作。

加强与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合作,促进融资、投资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银行资金池环境,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优化。

有效化解债务危机(3篇)

有效化解债务危机(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债务危机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国家经济稳定。

因此,有效化解债务危机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危机的成因、化解策略和防范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债务危机的成因1. 企业过度扩张:为了追求快速发展,一些企业盲目扩张,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导致债务负担加重。

2.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部分传统产业面临淘汰,相关企业债务风险增加。

3. 金融环境变化:近年来,金融监管趋严,企业融资渠道受限,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

4. 政策调控:为遏制经济过热,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导致部分企业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债务风险加剧。

5. 企业管理不善:部分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财务管理混乱,导致企业债务问题暴露。

二、化解债务危机的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降低企业债务风险。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财务制度,加强风险控制,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3. 丰富融资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4. 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5. 政策扶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化解债务危机,如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提供财政补贴等。

6. 债权人协商:企业与债权人进行协商,争取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优惠政策。

三、防范债务危机的措施1.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2. 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引导企业理性融资。

3.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意识。

4. 优化债务结构: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合理安排债务期限和规模,降低债务风险。

5. 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

化解债务危机上策(3篇)

化解债务危机上策(3篇)

第1篇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债务危机已成为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

对于我国而言,债务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如何有效化解债务危机,保障经济稳定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化解债务危机的上策。

一、全面评估债务风险1. 深入分析债务结构首先,要全面梳理债务结构,包括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居民债务。

针对不同类型的债务,分析其形成原因、风险程度和潜在影响,为后续化解工作提供依据。

2. 评估债务可持续性对债务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即判断债务偿还能力。

这需要综合考虑国家财政状况、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

对于存在债务风险的地区和企业,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债务风险蔓延。

二、优化债务结构1. 政府债务(1)控制债务规模:合理设定债务限额,防止债务规模过度扩张。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偿债压力。

(3)拓宽债务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债务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 企业债务(1)加强企业财务监管:督促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转型,提高盈利能力。

(3)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债务风险。

3. 居民债务(1)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机构贷款行为,防止过度放贷。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增加就业、提高工资等手段,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偿还债务能力。

三、创新债务化解机制1.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债务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债务风险。

2. 推进债务重组对于陷入债务困境的企业,通过债务重组,降低债务负担,实现债务风险化解。

3. 发展资产管理公司(AMC)借助AMC的专业能力,对不良资产进行收购、处置,降低债务风险。

四、加强国际合作1. 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债务化解政策。

化解地方债务危机(3篇)

化解地方债务危机(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化解地方债务危机,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债务危机的成因,探讨化解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地方债务危机的成因1. 政策因素(1)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上面临较大压力,为满足地方发展需求,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来弥补财政缺口。

(2)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存在监管漏洞,部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等问题突出。

2. 经济因素(1)经济增长放缓,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

(2)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债务风险积累。

地方政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积累。

3. 社会因素(1)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配置不合理。

(2)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观扭曲,追求短期利益。

部分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观扭曲,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债务风险。

三、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路径探索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债务规模,降低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应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合理规划债务期限,降低债务风险。

(2)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债务使用效率。

地方政府应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高成本、短期限债务占比,提高债务使用效率。

2.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1)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实现财政资源合理配置。

中央政府应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确保财政资源合理配置。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

中央政府应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3. 推进地方政府改革(1)深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应深化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降低债务风险。

如何化解债务难题(3篇)

如何化解债务难题(3篇)

第1篇一、引言债务,作为企业或个人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既是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绊脚石。

面对债务难题,如何有效化解,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产生的原因、化解债务的策略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债务产生的原因1. 经济环境变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债务负担加重。

2. 投资决策失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对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判断失误,导致项目失败,进而产生债务。

3. 资金链断裂: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债务无法按时偿还,形成债务危机。

4. 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企业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逃避债务责任,加剧债务风险。

5. 个人信用观念缺失:部分个人缺乏信用观念,过度消费,导致负债累累。

三、化解债务的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调整债务期限、利率、额度等,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增强盈利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手段,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偿债能力。

3. 加强现金流管理:合理规划现金流,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

4. 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资产损失。

5. 与债权人沟通协商:与债权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争取债务重组、延期偿还等优惠政策。

6. 依法维权:在债务纠纷中,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降低损失。

7. 个人信用重建: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树立良好的个人信用形象。

四、实施路径1. 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对企业或个人的债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债务风险。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债务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

3. 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机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4.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

5. 提高金融素养: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知识普及,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6.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化解债务,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

债务危机的化解方法(3篇)

债务危机的化解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债务危机是企业、地方政府乃至国家经济运行中常见的风险之一。

当债务负担过重,偿还能力不足时,债务危机就会爆发,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

面对债务危机,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化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债务危机的化解方法,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债务危机的成因1. 经济过热:当经济过热时,企业过度投资,负债增加,一旦经济出现下行,债务风险将随之爆发。

2. 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风险控制不到位,导致债务危机。

3. 政策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可能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加剧债务危机。

4.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风险增加。

5. 信用环境:信用环境恶化,企业信用风险上升,债务危机风险加大。

三、债务危机的化解方法1.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合理调整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比例,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减轻企业短期偿债压力。

(2)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优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3)控制债务规模: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避免过度负债。

2.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1)加强成本控制: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2)拓展市场:积极拓展市场,增加产品销售,提高企业收入。

(3)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3. 优化资产结构(1)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出售、租赁、重组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现金流。

(2)优化资产配置: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占比,提高优质资产占比。

4. 加强债务重组(1)与债权人协商:与债权人协商,争取延期偿还、减免利息等优惠政策。

(2)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融资,降低债务占比。

(3)破产重整:在债务危机严重时,可考虑破产重整,优化债务结构,实现债务化解。

5. 政策支持(1)财政补贴:对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债务危机化解思路(3篇)

债务危机化解思路(3篇)

第1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债务危机已成为各国经济运行中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债务危机不仅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债务危机,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债务危机的成因、现状分析、化解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债务危机的成因1. 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放缓是导致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偿债能力减弱,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2. 金融市场波动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渠道受阻,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3. 政策调控不当政府政策调控不当,如过度刺激经济、放松信贷等,可能导致经济过热,企业过度负债,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4. 企业经营不善企业经营不善,如管理不善、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偿债能力减弱,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二、债务危机的现状分析1. 企业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债务风险较大。

2. 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逐年加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接近或超过债务限额,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3. 金融体系风险上升金融体系风险上升,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上升,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

三、债务危机化解思路1. 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增长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增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优化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风险(1)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推动金融机构改革,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 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1)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2)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优化企业债务结构,降低企业债务风险。

4.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

地方债务危机化解(3篇)

地方债务危机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危机,本文将从问题、挑战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地方债务危机问题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20万亿元。

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风险较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导致财政风险加剧,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短期债务占比过高,流动性风险较大;二是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三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

3. 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加大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债务偿还压力不断加大。

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难以满足债务偿还需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新债务置换旧债务,导致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至金融领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传导至金融领域,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依赖度较高,一旦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将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三、地方债务危机挑战1.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需求不断上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难以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偿还债务。

2. 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滞后,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

3.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不健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不健全,难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政策效果有限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但效果有限。

一方面,置换过程中新债务规模过大,导致债务风险持续扩大;另一方面,置换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债务化解路径(3篇)

地方债务化解路径(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如何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成因、现状及化解路径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地方债务的成因1. 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我国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掌握大部分税收,地方政府财权有限,而事权却相对较大,导致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面临资金缺口。

2.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在经济增长预期下,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过度投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力。

部分地区存在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隐性债务等问题,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4. 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单一。

部分地区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土地出让金,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地方债务的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突破30万亿元。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

部分地区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增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3.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区债务集中于短期,流动性风险较高。

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部分地区存在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隐性债务等问题,风险隐患较大。

三、地方债务化解路径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

一是控制新增债务规模,特别是短期债务;二是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集中到期风险;三是推动债务置换,降低融资成本。

2. 加快推进地方债务监管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控;二是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三是加强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行为的查处。

3.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可持续性。

一是提高非税收入比重,增强财政自主能力;二是优化支出结构,降低财政支出刚性;三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4.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

地方债务化解做法(3篇)

地方债务化解做法(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攀升,债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方债务化解的做法。

一、加强债务管理,完善债务制度1.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债务管理,不断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首先,明确了债务限额管理,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设定了相应的限额。

其次,实行债务预算管理,将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强化债务预算约束。

再次,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2. 完善债务法规体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债务法规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债务管理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债务法》等,为债务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确保债务管理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1. 调整债务期限结构我国政府通过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降低债务风险。

一方面,鼓励地方政府发行长期债券,延长债务期限;另一方面,优化债务期限搭配,确保债务到期偿还的稳定性。

2. 优化债务品种结构我国政府鼓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优化债务品种结构,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降低债务风险。

三、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可持续性1. 强化财政收支平衡我国政府通过强化财政收支平衡,提高财政可持续性。

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财政收入。

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我国政府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方面,加大对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推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政府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方法(3篇)

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影响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

因此,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对于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方法。

二、地方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矛盾日益突出。

2. 投融资模式不合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投融资模式单一,导致债务风险积累。

3. 财政体制不完善: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承担过多支出。

4. 监管力度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不健全,存在监管漏洞,导致债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三、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方法1. 调整财政收支结构,优化债务结构(1)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2)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降低短期债务比例,提高长期债务比例。

(3)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控新增债务规模。

2. 完善投融资体制,创新融资方式(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2)创新融资方式,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PPP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

(3)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3. 加强债务监管,防范风险(1)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2)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

(3)加强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的查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

4. 优化财政体制,提高地方政府财力(1)完善分税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

(2)优化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的财力。

(3)推进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和执行力。

5. 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化解存量债务(1)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实现市场化经营。

地方债务应如何化解(3篇)

地方债务应如何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地方债务,作为我国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形成的债务,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地方债务规模不断膨胀,潜在风险逐渐凸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

如何有效化解地方债务,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成因、现状、化解策略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地方债务化解提供有益参考。

二、地方债务的成因与现状1. 成因(1)财政体制因素: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收支矛盾突出,导致地方政府依赖债务融资弥补财政缺口。

(2)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以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为主,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投入较大,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融资平台扩张: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进行债务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债务规模。

(4)监管缺失: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力度不足,部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挪用债务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

2. 现状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规模持续扩大,潜在风险日益凸显。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地方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期限较短,偿债压力较大。

(2)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益不佳,存在闲置浪费现象。

(3)区域分化明显:东部地区债务规模较大,西部地区债务风险相对较低。

三、地方债务化解策略1. 完善财政体制(1)优化分税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确保地方政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规范债务融资行为。

2. 调整发展模式(1)转变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爆发的大难题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意见》规定,将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硬化预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一纸文件下发,估计地方政府官员国庆节都过得不自在。

目前中国地方债务到底是多少?各方说法很多,很难估算清楚。

根据国家审计署2011年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

时隔不到两年,中国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在博鳌论坛上称:地方政府债务或超过20万亿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俞乔则做了系统估算: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应在19.41万亿元左右。

对各种融资成本的保守估算,每年需要的利息开支接近1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数字,正在持续增加,连国务院都爱莫能助,地方政府只能自求多福了。

按照各地审计部门要求,2014年,北京要偿还1940多亿,上海是2200多亿,广州按广东省标准粗略计算也有近500亿要还,均不包括利息。

这么多的债务,问谁要?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土地。

然而这些一线城市2013年的公共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略有结余,但土地出让金中可支配部分甚至不及还债总额的1/3。

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介绍,现在每年土地收入中,地方政府可自由支配收入的百分比是在逐步下降的。

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虽然达到41250亿,但能够自由支配的部分约占20%,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有8000亿左右的可支配资金,仅能偿还全部债务每年所产生利息的一半。

"地方政府能够还债的收入很清楚,一是预算内资金安排,也就是税收和非税收入;二是政府性基金的土地出让收入,这个才是大头;还有就是融资平台产生的收益,最后一个就是救命用的借新债还旧债。

"上述江浙地区财政系统官员表示。

债务危机有多可怕?近30年来,全球发生了很多次经济、金融危机,而这些危机几乎都与债务有关。

如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等等。

以前的危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大量举债发展民族经济,由于投资巨大而效益低下,造成无力还本付息,最终演变成债务危机。

而最近几年的债务危机,则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展开。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实施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加之高福利遭遇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障碍,最终演变成棘手的债务危机。

这些危机似乎都与中国无关。

当中国从一场又一场债务危机中走出来,委实给各级当政者带来了很多自信。

但是,这绝不可以成为漠视债务危机的资本,恰恰相反,中国既有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隐患,也有发达国家债务危机的隐患。

事实上,中国原本应该表现为负债的项目,实际上是以增发货币的方式完成的。

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负债,是对国民的隐性负债隐性负债一旦爆发危机,将与欧美的债务危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即表现为货币的突然贬值。

货币超发必然导致民众购买力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内需的拉动。

因为在中国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中,政府主导的投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大工程、大项目,是地方政府求之不得的。

一方面,可以加大GDP增速,累积个人政绩,便于今后的升迁。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滋生出各种各样的腐败。

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卖地、税收等方式,筹集投资所需的资金,再投资大项目再举债,已经成为无法根治的乱象,周而复始。

现在卖地的收入由于高房价的常年透支,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在这种情况下,放行地方债乃不得已而为之。

问题是,一旦放开就不能够确保地方债不失控,后果如何、由谁承担,老百姓自然首当其冲。

地方政府没钱,与无限度的投资有关外,据经济学者温克坚分析,还有几个基本原因:
1、分税制。

在分税制结构下,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中央政府占有大头,地方政府只有小头。

省、市两级也想方设法增加财力集中度,尽可能多地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将收入多、增长潜力大的税种全部或高比例地上收。

中西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高度依赖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地方政府本来就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

有学者估计,在1994~2002年期间, 中央财权与地方财权之比为52∶48, 而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之比则为30∶70。

2、权力配置。

由于缺乏一个现代化的权力配置安排,地方政府缺乏了许多重要的必须的权力。

比如发行债券,开征新税,包括很多重要的资源型收入都受到中央的制约。

最近数年,土地出让金成了许多城市生财之道。

不过在土地的投放额度,规划,以及项目安排等诸多功能上,地方政府也受到中央的强大压制。

3、财政支出体制。

现有的财政支出体制,很多地方成为吃饭财政,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出国消费等等就占据了很大的一块,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财政变成某种消耗性财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经费则没有什么增长。

社保空帐、养老金缺口以及公立高校的债务和政府粮食等收储的亏损都消耗了地方大量的财力。

因此,要解决地方债务即将爆发的大难题,必须:
1、实施更灵活的经济政策——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发展极为不平衡,中央的统一政策在各地形成的治理效果极为不同,所以,要使各地经济得到比较普遍、均衡的发展,中央政府应当下放更多社会和经济长远发展的决策权力,使得不同地区和地域发展出和当地水平适应的长期策略,甚至可以包括不同的税收政策。

2、厘清、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职责,让地方政府有更大的决策、行政自主权和财权。

当今中国,地方财政职责沉重,几乎要提供全部公共服务,其预算支出占到55%。

而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预算占所有预算支出仅为13%,发达国家也不过35%。

财力不足,让地方政府勉强提供的公共服务十分可怜。

在财政收支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在生硬、僵死的官员政绩考核机制下,中、长期的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往往被忽视。

而敛财最快、牟利最大的土地财政,便成了各级地方政府挖空心思的不二之选。

所以,要改变这个现状,中央政府应对地方政府放权,而不是收权。

3、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全面退出市场竞争领域;规范、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动“民进国退”战略。

还债根本靠什么?靠的是通过理顺市场机制,建立一个可持续性发
展的良好经济环境,而绝非靠杀鸡取卵式的“土地财政”。

而要建立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唯有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全面退出市场竞争领域;规范、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动“民进国退”战略……也唯此才是根本之道。

4、彻底改革中国特色的“政府+金融”的增长方式。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变“杀鸡取卵”为“养鸡生蛋”。

就地方经济发展而言,推动“民进国退”战略尤为重要。

而要积极推动“民进国退”战略,就必须彻底改革中国特色的“政府+金融”的增长方式。

正如清华大学俞乔教授而言: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绝对控制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金融资源投入到政府主导的领域(主要是房地产和经济效益不好的国企),而不是最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

因此,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应给予大力支持。

民营企业的运营方式,绝对会比国营企业高效,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实,地方债务危机的关键不是“差钱”,而是中央和地方在资金运作上还是趋向保守作风,民间资金和外国资金吸纳上缺乏放手一搏的勇气和魄力,而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却是相当庞大的数字,完全可以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雪中送炭”。

地方政府失去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不妨考虑要些政策支持,盘活市场,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敢于放权,吸纳各种资本,以解燃眉之急,这总比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要好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